浅谈小学数学试题命制的几个重点

浅谈小学数学试题命制的几个重点

考试是教育测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教师调整教学和完善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形式之一。命题、评价改革工作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随着对考试评价方式、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更应该对考试自身有更清楚地认识。《小学数学测试命题的技术与创新》中,对于命制试题提出:清晰的测试目标、根据测试目的制定测试框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试题的命制,就个人认识,应主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重视基础,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刚开始接触某个学习内容,都会觉得很抽象,没有头绪,更不用说有系统性的认识和对知识的整合处理了。但命题时又不能对教材练习形式的简单模仿,所以本着扎实基础的宗旨,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及把握知识的程度而命制。重视基础,并不是说要考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以往传统的考试中,以成绩论英雄,包括教师在内用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优差,学校也是用考试情况评价教师并与工作好坏相联系。这种价值取向的严重后果在于,挫伤一些学生的自信心和人格,造成教育教学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我们作为教师在思想认识上首先要有转变,要走出这个教育

误区。应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目的,考试是衡量学习成效的一把尺子。从考试的目标上看,考试命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不要求面面俱到而人为地追求“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要把注意数学能力、数学兴趣、态度、价值观作为我们测试的最终目的。要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融合与平衡,坚持以发展性为主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考试内容的选择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感悟、学习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初步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次试题要注重教育性,不同时期的试题对数学的教育性有不同要求,新数学课程下的数学试题应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特征,陈旧与僵化的技能技巧和与实际相背离的一些数学应用问题,都不应当再纳入试题范围。

二、立足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1. 试题内容的生活性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情境化和大众化,这使得教与学都对数学的认识更全面,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这对绝大多数不会终身从事数学工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好的。小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数学考试应与之相适应,使考试试题的特征突

出生活性。考试内容尽量不超过已学知识的范畴,或是能用已学知识在短时间解答,题目的背景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有数学”外,还可以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某种情景、现象。

2. 试题内容的选取

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尤其要把握如下几个要点:(1)关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真正理解。尤其是,对数学的理解,至少包括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一些事例。(2)关于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考试应关注学生能否建立数学内在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系统性,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3)对数学基本技能的考试,应关注学生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问题特点进行合理选择,进而熟练运用。同时,注意数学语言具有规范、精确、形式化等特点,适当检测学生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

三、注意差异,体现学生个性。

针对班上的学生学力不同,试题的难度也不一样。两道题的各个小题之间存在一定的梯度,有层次,以便于不同学力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定位,寻找差距、扬长避短,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数学测试命题的技术与创新》中说得好:“简单的是最美的。基础的是很重要的。数学的美不是通过偏题、怪题来难为学生,而是通过简单的基础知识营造美。基础知识是更有价值的,经过基础知识营造的问题更容易凸显数学本质的简单之美。基础知识经过变化也能测查学生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