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和情绪

动机和情绪
动机和情绪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飞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本章难点:

1.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3.动机理论

4.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二、动机的产生

三、动机的种类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二、成就动机

三、工作动机

第三节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一)动机的概念与特征

(二)动机的产生与作用

(三)动机的种类

(四)社会性动机

(五)动机理论

(六)情绪情感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七)情绪情感的种类

(八)情绪情感的表达

(九)情结情感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一)动机与行为

识记:动机、需要、诱因

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社会性动机

识记: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

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

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三)动机理论

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

(四)情绪情感的概念

识记:情绪情感、心境、应激

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

应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

(五)情绪情感的功能

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什么是动机呢?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入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

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二)动机的功能

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学习,主动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并不十分在意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而有些孩子则是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动机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目标的差异性。

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愈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存在了,但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它只不过是以别的形式存在,如由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

二、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们便会想方设法采取某种行为以寻求满足,消除不平衡状态。当一个人渴了的时候,体内便会出现一系列与渴有关的生理不平衡状态,在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驱使下,这个人会四处寻找解渴的东西。此时,内在的生理需求成了他寻求解渴物品这一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所以,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除了有机体内部的需要外,外在的环境刺激也可能成为行为的驱动力量。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在一般情况下,诱因作为一种外在剌激物,能够吸引有机体的活动方向,有助于他寻求需要的满足。如口渴的人急于寻求一个解渴的水源,有水源的地方便作为一个诱因存在,引导着口渴的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有些情况下,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

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如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可能会使一个本来并不饿的人产生尝一口的想法。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剌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三、动机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的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和文化的需要。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相应的动机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各种活动的动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机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疼痛等,这些都是保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生理性动机。生理性需要得到满足后,相应的生理性动机水平便趋于下降。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们曾用动物做一实验来验证不同驱力的相对强度。实验者设计了一种障碍箱,把有动机的老鼠和假定的动机物用电栅分开,老鼠必须忍受一定强度的电击才能通过栅栏以获取食物、水、性或子嗣。结果表明,母老鼠忍受的痛苦最多,越过栅栏的次数最多,这就是母性动机最强有力的证据。在人类的身上,纯粹的生理性动机很少见,因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如上述生理性动机中的母性动机,一方面它是天生遗传的一种动机,另一方面也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影响和约束。在人类社会中,养育子女被认为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母性动机已不再是纯粹的本能的动机了。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如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等。社会性动机是人的某些高级需要所产生的,所以,如果社会性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虽然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但却有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出现某种心理障碍。如交往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会使人倍觉孤独,并有可能进一步出现心理障碍。另外,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因此,社会性动机也会比生理性动机出现得晚些。如成就动机要到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如有些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欢或称赞而学习。如果没有奖励,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不足,即学习动机减弱甚至消失。但在儿童动机发展的早期阶段,外在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往往是先有外在动机,以后内在动机才逐渐发展起来。

2.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己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了。一般来说,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动机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例如,一学生原本对学习充满兴趣,但他父母为督促他学习,不断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奖励多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可能就转向获取父母的奖赏,学习动机由内在动机变为外在动机。一旦这种外在奖励减少,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三)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划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1.主导动机

人的行为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某一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动机所驱使的。推动行为的各种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有的表现强烈而稳定,起主导作用。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

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则处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在学习活动中会有多种动机并存,在众多动机中,有人把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导动机,而有人把获得赞赏、满足兴趣、成绩优异作为学习的主导动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主导动机也会变化,如在竞赛前期,会把获得优异成绩作为主导动机,而提升自己可能转化为次要动机。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见图7.1)。

图7.1 动机强度、活动难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一、交往动机

(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这种动机会促使人们结交朋友,寻找支持,参加某一团体并参与其活动。当这种动机促使人们满足了交往需要时,就会感到安全,有依靠和归属感;反之,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元助、痛苦、焦虑。

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遗传的基本交往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远古时代,与其他食肉动物相比,人类是十分弱小的种族,需要大家集合在一起维护彼此的生命安全,保证种族的繁衍,因而具有交往倾向的个体便存活下来,并将这种倾向演化为一种可遗传的特性保留了下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交往行为的学习有多种方式,条件反射和奖赏等都有可能加强交往倾向。例如,对交往行为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就会强化个体的交往行为。

(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总会花大量的时间与他人相处,由此产生交往行为。在所有的交往行为中,有些是先天遗传的,有些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还有些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为什么倾向于跟人在一起呢?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们是为了排除自己的恐惧才选择了与别人交往的行为。沙赫特(S.Schachter)曾做一实验验证上述观点。实验中,被试被带到一个有许多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并让所有的被试明白,实验与电击有关。有些被试被告知,实验中将有极为痛苦的电击,其他被试则被告知,电击只是稍微有点刺痛。实验者假设强电击的被试比弱电击的被试更加恐惧。然后实验者告诉被试要检修设备,实验推迟十分钟,让所有的被试跟其他人一起等。结果发现,60%的高恐惧的人选择了与其他人一起等,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低恐惧的人选择与其他人一起等。表明,恐惧使人们的交往倾向加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交往,是因为人们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同时也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定在某些情景中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体验是否合适,正是这种社会比较过程,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动机(Leor

Festiner,1954)。

实际上,即使人们能够自立生存时,也仍然会与他人维持良好的关系。人们之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有如下几个原因

1.合作

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生存是离不开与其他人的合作的。人不可能绝对孤独地与世隔绝地生活,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这种合作式的交往多是以某一事件或活动为基础的,人们通过完成某一活动、处理某一事件而共同在一起,活动完成后,一些合作关系可能随即停止。但如果在通过合作之后建立了情感联系,就可进一步建立亲密的交往关系。

2.情谊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仅局限于合作关系,还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伙伴情谊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因素,它表现出几种形式,如夫妻感情、亲属亲情、邻里情谊、同学友情、同事情义等。平时在紧张工作之后,要好的同事一起去喝咖啡,轻松一下;过年时亲戚互相走动走动。这种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

人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归属于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儿童时代加入少先队、青年时代加入共青团等。我们也常常希望能归属到某些民间或非正式化团体,如班级中某些人构成的小集团。工作中,希望被某些人认定为"自己人"等。当我们归属到这些团体中去时,我们就会获得支持与依赖,具有了安全感。

二、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结构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人则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二)成就动机的特征

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它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这种人更富于创造性,他们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好。

2.具有坚定信念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

3. 正确的归因方式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地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则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使他们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不思进取。

小视窗

女性的成功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女性冠以"女强人"的名称,在一般人的眼中,女强人似乎是一个遥远而且不亲切的形象,许多男性不希望自己的妻子超过自己,成为所谓的女强人,许多女性自己也不愿做女强人,因为一旦成为女强人,她们就得承受事业家庭现方面的重担,同时还得承受来自社会上的一些不认同感。

女性是否真的害怕成功?与成功的男性相比,成功的女性为什么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霍纳(Horner,1968)采用TAT测量方法,对女性成就动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她采用的故事是:"第一学期未,安妮发现自己在医学院的班上名列第一--------",就此让女性编故事,而对于男性,"安妮',则由"约翰"来代替。结果发现,65%的女大学生对女性线索表现出成功恐惧反应,而仅有9%的男大学生表现出对成功的恐惧反应。

霍纳由此提出女性有一种害怕成功的倾向。她认为,女性害怕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性别角色和

社会文化的影响,害怕成功是一种与性别角色习得有关的稳定人格特征,女性担心成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失去女性魅力等,而且在传统文化观念中一般认为女性是不应具有坚强独立并富于竞争精神的。霍纳同时发现,女性害怕成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在竞争情境中,尤其是面对男性竞争对手时,女性特别容易害怕成功。

霍纳的观点也引起了一些不同意见.如Pephan(1976)指出,个体的性别角色概念可能比畏惧成功的倾向更多地影响了女性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

三、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它涉及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工作?回答这个问题有四个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和Z理论。X理论认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诱因)所吸引。Y理论则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根据这种观点,在工作激励中不应将物质利益的吸引力放在第一位,而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V理论认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倾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有雄心的人们个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Z理论认为,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工作动机来自不同工作需要的驱动,不管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什么需要,它总是人们不辞辛苦地勤奋工作的强大动力。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为了使自己更成熟,甚至,为了寻求一种乐趣,而努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因此工作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第三节动机理论

有许多理论解释动机的基本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本能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但是,本能理论不能解释人的所有动机行为。人的许多行为是由后天学习来加以改变的,不完全是一种先天机制的驱使。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则不然,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见图7.2〉,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社会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一个终日饥寒交迫的人最渴求的一定是一间温暖的房子和一些可口的食物,而当他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安全和归属的需要便会占据他生活的全部,他会寻求一种被爱的感觉,也可能会努力去寻求一个可以接纳他的团体,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以满足自身对归属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图7.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认知与期待理论

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例如,奖赏本来是用来奖励一些我们要鼓励的行为的,但它是否能发挥出正强化的作用,要看获奖人对它的解释。我们如果不相信奖赏是由于自身努力获得的,那么这个奖赏也就失去了进一步激励其自身努力的强化作用。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研究者非常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其中,动机力量是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效价指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期待是指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从中可以看出,动机强度与期待的高低成正比。

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众多的情绪研究者们大都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定义情绪: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一)主观体验

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惧恨等。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对敌人凶暴的仇恨,事业成功的欢乐,考试失败的悲伤。这些主观体验只有个人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如我知道"我很高兴",我意识到"我很痛苦",我感受到"我很内疚"等等。

(二)生理唤醒

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脉搏加快、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及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数,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

(三)外部行为

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如人悲伤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高兴时会开怀大笑。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它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但由于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时人们的外部行为会出现与主观体验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讲时,明明心里非常紧张,还要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

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作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在评定情绪时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例如,当一个人佯装愤怒时,他只莉愤怒的外在行为,却没有真正的内在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因而也就称不上有真正的情绪过程。因此,情绪必须是上述三方面同时存在,并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出现不对应,便无法确定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这也正是情绪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对情绪下定义的困难所在。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却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如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情绪反应。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如友谊感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交往需要得到了满足,当人们获得成功时会产生成就感。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情感。

(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人刚生下来时,并没有道德感、成就感和美感等,这些情感反应是随着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父辈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深沉的爱都体现了情感的深刻性与内隐性。

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绪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对情绪进行准确的分类就显得尤为困难。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分类方法颇具代表性。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具有较高的享乐维和确信维,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会骤然发生。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二)情绪状态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平稳的心境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也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因此,在激情状态下,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冲动性行为。

3.应激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例如,当遭遇歹徒抢劫时,人就可能会产生上述的生理反应,从而积聚力量以进行反抗。但应激的状态不能维持过久,因为这样很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三)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豪、自慰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责、内疚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厌恶、憎恨等情感。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如发现问题时的惊奇感,

分析问题时的怀疑感,解决问题后的愉快感,对认识成果的坚信感等等。理智感常常与智力的愉悦感相联系。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体验。如对优美的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良好社会品行的赞美。美感的产生受思想内容及个人审美标准的制约,丑陋的内涵冠以漂亮的外表,也无法使品德高尚的人产生美感。而且,不同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也会使不同个体的美感产生差异。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一)表情

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之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在人类交往过程中,言语与表情经常是相互配合的。同是一句话,配以不同的表情,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多地依赖于表情的作用。而且,表情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有时人们能够运用言语来掩饰和否定其情绪体验,但是表情则往往掩饰不住内心的体验。情绪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一旦产生,通常会伴随相应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信息表达时发现,表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表情的种类

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面部表情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也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面部表情有泛文化性,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有七种表情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都能认出的,它们是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视。研究者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精确辨认这七种基本表情,5岁的孩子在辨认表惰的精确度上便等同于成人了。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还发现,最容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一般来说,情绪成分越复杂,表情越难辨认。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顿足,成功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垂头丧气,紧张时坐立不安,献媚时卑躬屈膝等。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并受不同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手势

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辱他人的意思。手势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隐蔽性也最小。弗洛伊德曾描述过手势表情:"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3.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例如人们惊恐时尖叫;悲哀时声调低沉,节奏缓慢;气愤时声高,节奏变快;爱慕时语调柔软且有节奏。

总之,面部表情、身段姿态和语调变化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它们经常相互配合,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不同的情绪。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在人类生活中,情绪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有时我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与喜悦。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与减力两种动力性质,如悲痛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动机潜力是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例如当个体面对一个危险的情境时,动机潜力会发生作用,促使个体做出应激的行为。对这个动机潜力的分析可以由对情绪的分析获得。当面对应激场面时,个体的情绪会发生生理的、体验的以及行为的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告诉我们个体在应激场合动机潜力的方向和强度。当面临危险时,有的人头脑清晰,沉着冷静地离开;而有些人则惊慌失措,浑身发抖,不能有效地逃离现场。这些情绪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们动机潜能的个体差异。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一)促进切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如图7-2所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我们了解了情绪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情绪状态,使情绪成为我们认知操作活动的促进力量。

(二)瓦解作用

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恐惧情绪越强,对认知操作的破坏就越大。考试焦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试压力越大,考生考砸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过于松弛或极度紧张都会瓦解学生的认知功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当一个人悲哀时,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或学习状态,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思维流畅性降低等。

由此可见,情绪的调控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

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有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曾有人说过,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

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是靠表情来与他人交流的。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言语信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它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

第七节-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 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自然 D.从属 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A.生理性 B.社会性 C.主导 D.成就 6.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目标 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 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强度的动机。 A.高 B.低 C.中等 D.无 14.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不变 15.根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原理,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 A.较低强度动机 B.较高强度的动机 C.中等强度的动机 D.很高强度的动机 1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A.中等难度的活动 B.简单容易的活动 C.难度较大的活动 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 1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 A.较高 B.中等 C.较低 D.任意强度

心理学动机和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最新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1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同步练习 2 3 一、名词解释 1.动机P162 2.需要P163 3.诱因P164 4.生理性动机P165 5.社会性动机P165、P167 4 5 6.外在动机P166 7.交往动机P168 8.成就动机P170 9.工作动机P172 10.匮乏动机 6 P173 7 11.成长动机P173 12.情绪情感P175 13.心境P178 14.激情P178 15.应激P178 8 16.道德感P178 17.理智感P179 18.美感P179 9 二、单项选择题 10 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P178 11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2 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P178 13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4 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 )P178 15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6 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 )P179 17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18 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P178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19 20 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

行为。( )P178 21 22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要 C.态度 D.体验 23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P175 A.交往 B.需要 C.态度 D.生理需要 24 25 8.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P178 26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7 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 )P178 28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9 10.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P178 30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1 11.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 )P178 32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3 12.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P178 34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5 13.人在认知活动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36 ( )P179 37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8 14.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 )P179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9 40 15.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这是一种 ( )P180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1、动机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二、动机的产生: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 1、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三、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性质不同划分。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划分。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不同。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 (2009.4)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生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2006.7)1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 ) A.水B.口渴C.寻求水源D.喝水 (2008.7)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 ) A.低B.高C.中等D.不变 (2006.7)1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得()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006.4) 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4 需要 动机 情绪 情感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按照需要的层次划分: ?需要可以分为: ?生理、 ?安全、 ?爱、 ?尊重、 ?自我实现。 二、动机 动机:引起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之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动力,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基于某种欲望或需要所引起的心理冲动。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前提,动机是需要的反映和表现。 三、饭店顾客的三种基本的消费动机 1、生理性消费动机:主要是由消费者生理性需要所引起,为维持、保护、延续和发展其自身生命需要而产生的各种购买动机。又叫做本能动机或生理动机,是消费者心理性购买动机的基础。 2、心理性购买动机:主要是由消费者心理性需要或社会性、精神性需要所引起,为满足维持社会生活,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等需要而产生的各种购买动机。 3、社会性消费动机——是由于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满足社会性需要消费动机。 四、饭店顾客的具体消费动机 1、求实动机: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其核心是“实用”和“实惠”。具有这种动机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主要功能、售后服务,讲求实用、好用、耐用,而不大看重商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或者商品的品牌、包装装潢和新颖性等 2、求便动机:是以追求饭店服务的方便性,如预定方便、入住方便、服务方便

等。 3、安全动机:追求饭店服务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包括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隐私安全。公务客人和商业客人还追求商业秘密安全。 4、求廉动机:表现为注重饭店服务的价格,而将方便性、舒适性等要求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 5、表现动机(炫耀动机) 6、享受动机与舒适动机 7、求静动机与求动动机 8、好奇动机 9、求名动机 10、求质动机 11、从众动机 五、情绪 情绪的概念: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 基本分类: ?快乐:盼望的目的达到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悲哀:与所热爱的事物失去以及所盼望目的的幻灭有关的情绪体验 ?愤怒:由于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受到妨碍而积累的紧张情绪到 ?恐惧:是试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的情绪 六:如何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七、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基础不同 ?(2)主体不同 ?(3)是否情境性,深刻、稳定和持久 ?(4)强度不同 ?2、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我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性动机人类所特有。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2、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一般来说,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德西效应。 (三)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1、主导动机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

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 (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二)成就动机的特征 一般来说,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 X理论:人工作就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和维持功能 3、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4、动机的产生: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5、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按需要的不同性质)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源泉不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德西效应。(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出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 7、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多方面。 8、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它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9、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10、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11、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12、工作动机: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13、较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14、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就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它不能解释人所有的动机行为。 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低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级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16、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7、情绪:它包括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的共同活动构成了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18、情绪与情感:(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的早晚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3)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

动机和情绪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飞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本章难点: 1.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3.动机理论 4.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二、动机的产生 三、动机的种类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二、成就动机 三、工作动机 第三节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一)动机的概念与特征

(二)动机的产生与作用 (三)动机的种类 (四)社会性动机 (五)动机理论 (六)情绪情感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七)情绪情感的种类 (八)情绪情感的表达 (九)情结情感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一)动机与行为 识记:动机、需要、诱因 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社会性动机 识记: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 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 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三)动机理论 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 (四)情绪情感的概念 识记:情绪情感、心境、应激 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 应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 (五)情绪情感的功能 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什么是动机呢?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入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

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 .动机P16 2 2 .需要P16 3 3.诱因P16 4 4.生理性动机P16 5 5.社会性动机P165、P167 6.外在动机P166 7.交往动机P168 8.成就动机P170 9.工作动机P172 10.匮乏动机P173 11.成长动机P173 12 .情绪情感P175 13.心境P178 14.激情P178 15 .应激P178 16.道德感P178 17.理智感P179 18.美感P179 二、单项选择题 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P178 A .情绪 B.情感C.心境D.应激 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P178 A .心境 B.激情C.应激 D.焦虑 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P178 A .心境 B.激情C.应激 D.焦虑 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P179 A .美感 B.理智感C。道德感D.成就感 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P178 A .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D.成就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 )P178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要 C.态度 D.体验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__ 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P175 A .交往 B.需要C.态度D.生理需要 8.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P178 A .心境 B.激情C.应激D.焦虑 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P178 A .心境 B.激情C.应激D.焦虑 10.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P178 A .心境 B.激情C.应激D.焦虑 11.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 ()P178 A .心境 B.激情C.应激D.焦虑 12.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 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P178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13.人在认知活动 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P179 A .道德感B.理智感 C.美感D.成就感 14.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是()P179 A .道德感B.理智感 C.美感D.成就感 15.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 绪,这是一种()P180 A.面部表情 B.语调表情 C.身段表情 D.综合表情 16.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

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I. 动机P162 2 .需要P163 3 .诱因P164 4 .生理性动机 P165 5 .社会性动机 P165、P167 6 .外在动机 P166 7 .交往动机 P16 8 8 .成就动机 P170 9 .工作动机 P172 10 .匮乏动机 P173 II. 成长动机 P173 12 .情绪情感 P175 13 .心境P178 14 .激情P178 15 .应激P178 16.道德感 P178 17 .理智感 P179 18 .美感P179 、单项选择题 1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P178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2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P178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焦虑 A .社会需求 B .生理需要 C .态度 D .体验 7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_________ 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P175 A .交往 B .需要 C .态度 D .生理需要 8 . 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P178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 ()P178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10 . 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P178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11.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 ()P178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12 .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P178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成就感 13 .人在认知活动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 ()P179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成就感 14 .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P179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成就感 15 .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这是一种 ()P180 A .面部表情 B .语调表情 C .身段表情 D .综合表情 16 .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 ()P180 A .面部表情 B .语调表情 C .身段表情 D .综合表情 17 .耶尔克斯一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最好控制在 ()P182 A .低等程度 B .中等程度 C .较高程度 D .极高程度 18 .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这说明面部表情具 有()P180 3 .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焦虑 4 .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 A .美感 B .理智感 C 。道德感 D .成就感 5. 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A .美感 B .理智感 C .道德感 D .成就感 6.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 说明的情绪状态是 ( ()P178 )P179 ()P178 ____ 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P178

动机与情绪情感1

动机与情绪情感 、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喜怒悲惧等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情绪的印迹。情绪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人需要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人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人生五味。古往今来,人们为此感叹,亦为此迷惑,不断提出一个古老又常新的问题:情绪、情感究竟是什么?他们又有怎样的功能呢?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对情绪情感的定义很难去界定,正如最近一位专栏作家所评论的:“人人都知道情绪是什么,可给一个定义却不容易。” 随着50年代和60年代新认知主义的兴起,心理过程又一次成了正统的研究领域,有些研究者开始调查人类的动机和情绪。情绪是行动预备中发生的变化,它有控制性的先后顺序(它会中断可替换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或者与之竞争)和由对与关心之物相关的事件的评估而引起的变化。 有些理论说,情绪由内脏状态构成,其它一些说是自律中枢神经系统现象,还有一些说是更高级的心理过程。有些人强调情绪的起因,另外一些强调其行为后果。所有这些可能会让情绪研究听上去远离现实生活,而事实上,心理学家也的确对情绪较高级的一些问题感兴趣:情绪服务于什么样的功能?它们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它们与肉体及精神过程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一致认为,情绪不仅仅是对一个物种发出的信号,即某个物体或者事件对其需要是相关的,它是一种方法,通过它,情绪会成为有目的的行为。 综合已有的理论,目前较为接受的定义是: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大多数情绪研究者们大都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定义情绪: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第七节-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培训资料

第七节-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 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自然 D.从属 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A.生理性 B.社会性 C.主导 D.成就 6.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 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目标 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 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强度的动机。 A.高 B.低 C.中等 D.无

动机、情绪与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理论

动机、情绪与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理论 即那些驱动我们行为产生的内在力量。在人类许多理性的 行为背后,或许隐藏着非理性的强大的动机,隐藏着强大的非理性的 情感。 Thomas Edison said: Genius is 1 %inspiration and 99 % perspiration. 达尔文出版了119部科学著作或论文,爱因斯坦出版了248篇, 弗洛伊德出版了330篇,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出版了39部书,1397 篇文章,并且获得了28 个荣誉学位。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仅是运 用了人类的理性,更重要的,可能是理性后面所包含的热情,passion. 爱因斯坦回忆自己小时候爸爸送给他一个生日礼物,指南针,他 当时看到这个指南针,不知道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指南针始终指向 南北方,激动得莫名万状。 这件事为他日后从事高度抽象的时空关系思考的科学研究奠定 了基础。这种激动的体验,本身并不是认知的,而是情感的。我们都 知道儿童时代的爱迪生钻到鸡窝里去孵小鸡的故事,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既有认知的成分,更有情感的成分。 人类的文明,是智慧创造的文明,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智慧 的创造。然而,在智慧的底层,却是人类的情感。无论文明的创造物 是文学、艺术、音乐、科学、技术,都起源于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和升华。而情感本身,却是非理性的。

可惜,在这方面,心理学的研究还是比较肤浅的。 一 弗洛伊德其人1856-1939 奥地利,犹太人,生于捷克,死于英国,在维也纳生活了近80年。潜意识(也有翻译成无意识)理论、泛性论的创始人。现代西方最著名的思想家,几乎与爱因斯坦齐名。他的理论中的许多具体的结论已经不再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其潜意识和泛性论的基本思想,对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本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慧儿童, 8个姊妹。 希特勒、纳粹对他的态度。1933年在柏林焚书。其中一个口号:“反对夸张性生活而毁灭灵魂,为了人类灵魂的纯洁高尚,把弗洛伊德的著作化为灰烬。”弗洛伊德本人对焚书的评论:现在他们焚我的书就够了,如果在中世纪,还要烧人。其实是他离开的早,否则也会与书同样命运。后来有四个妹妹被纳粹杀害。 主张泛性论,但本人的私生活严肃,有大男子主义。文笔很好,曾获哥德文学奖。标准著作24卷。 弗洛伊德研究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东西主宰了人们的行为。常识认为,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主宰人们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常识不一定正确。 研究的方法:临床法,通过对大量有心理问题的人的治疗和观察。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德西效应: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奖赏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人们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 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动机力量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期待指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情绪三方面: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人类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三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3.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4.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工作动机: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6.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7.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8.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9.成就动机: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0.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1.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12.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二、简答: 1.动机具有哪些功能?(1)激活功能:它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一直存在。 2.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内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两者产生的源泉不同: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4.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哪些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富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目标明确,持之以恒,不怕困难。(3)正确的归因方式: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 5.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层次。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它们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金字塔”形需要层次。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于工作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6.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需要的角度: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论情绪与情感的动机作用

论情绪与情感的动机作用 一、情绪与情感的主流定义 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emotion)界定为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关于情绪,我们国家的学者也有其独到的论述,如彭耽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对于情绪的界定的有关表述: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中介的种心理活动,客观情境与主体需要相符或者不符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者改变(Cameos 1970 )同时,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句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他代表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户隋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人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反映存在着固定的关系,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起的。 隋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够惊喜的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

体姿势等,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 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也是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额、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 关于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般意义上认为,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是动机的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机的形成机制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人物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源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种不平衡状态,是有集体活动的源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哎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需要是连接情绪和动机的纽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各种需要产生动机进行活动,以需要是否满足作为情绪的合理表达,当需要被满足时,往往产生愉悦快乐的情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则会产生各种负面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动机P162 2.需要P163 3.诱因P164 4.生理性动机P165 5.社会性动机P165、P167 6.外在动机P166 7.交往动机P168 8.成就动机P170 9.工作动机P172 10.匮乏动机P173 11.成长动机P173 12.情绪情感P175 13.心境P178 14.激情P178 15.应激P178 16.道德感P178 17.理智感P179 18.美感P179 二、单项选择题 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P178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P178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 P178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 P179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P178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P178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要 C.态度 D.体验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P175 A.交往 B.需要 C.态度 D.生理需要 8.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P178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 P178 A.心境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考核要求 (一)动机与行为 识记:动机、需要、诱因 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社会性动机 识记: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 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 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三)动机理论 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 (四)情绪情感的概念 识记:情绪情感、心境、应激 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 应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 (五)情绪情感的功能 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什么是动机呢?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入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二)动机的功能 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学习,主动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