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常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但由于新生儿静脉采血困难:需要的血量多,血管细,针头粗,家属期望值又高;需要采血的几率高: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1],常需采血化验肝功能。股静脉粗且固定,而且很容易抽取血液。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100例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股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的操作方法。

1 临床资料

100例新生儿中:男40例,女60例,日龄2-10天,病种:早产儿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高危儿10例。股静脉穿刺成功94例,失败6例,成功率94%,无一例局部出血和感染。

2 操作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1)选择年资高,经验丰富的2名护士进行操作。

(2)向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作好解释,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取得家长的配合。

(3)将患儿保暖,置于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4)观察患儿的面色,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使用专用的采血针头和负压管。

2.2 操作方法

准备好物品到床旁,患儿采取仰卧位,操作者站于穿刺侧,将患儿双腿分开,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蛙腿姿势),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助手用浴巾约束患儿的上臂,双手固定好患儿的双侧膝关节,用清洁的尿布覆盖会阴,以免患儿排尿污染穿刺部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触摸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中1/3处可明显感到股动脉的搏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直径5×5cm,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并以左手的食指摸准股动脉的搏动点,右手持针,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刺入深度大约在针体的1/2~2/3处(因患儿胖瘦而异),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负压管中,然后向上慢慢提针,见流出血液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针头至所需血量时拔出针头,无菌棉球压迫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2.3 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剪短指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皮肤及食指,防止因操作不洁而感染。

(2)患儿哭闹时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可用棉签蘸水,放在嘴边给予安抚。

(3)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

(4)体位准备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用浴巾盖住患儿胸部,操作侧小腿及对侧下肢,防止受凉感冒。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操作方法1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3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4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 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3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4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5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6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1-06-03T16:13:54.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周玉娥杨兆郁[导读] 新生儿45度角进针时针梗进入三分之二后,边退针边回抽避免进入太深误伤腹腔脏器。 周玉娥杨兆郁(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650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378-02 【摘要】目的患儿家长理解股静脉穿刺采血标本的必要性,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采集血液标本;患儿安全、穿刺后无深部感染,无局部血肿;家长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满意。 【关键词】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注意事项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小儿哭闹不配合,采血针头又相对较粗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儿股静脉穿刺成为临床上小儿护理的难点。现将自己在儿科工作2年来总结的几点有效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此做一汇报,以求抛砖引玉。 1 穿刺方法 1.1 核对解释。 1.2 患儿取仰卧位,用软垫垫高穿刺侧,使腹股沟展平,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成45度角,助手立于新生儿头侧,协助固定双下肢及躯干,操作者位于新生儿足端。 1.3 穿刺前核对无误后,操作者在腹股沟内1/3附近摸到股动脉搏动处,常规消毒取血处皮肤和操作者的左手食指,消毒后的食指继续触摸股动脉搏动处。 1.4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动脉内侧刺入股静脉内。静脉穿刺有两种方法: 1.4.1 直刺法:沿股动脉内侧垂直刺入,慢慢提针抽吸,见回血后固定位置立即抽血至所需血量,拔针后立即压迫穿刺点3—5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 1.4.2 斜刺法:摸到股动脉搏动处后,左手手指不动,右手持针在腹股沟下2厘米处与皮肤成30度—45度角斜刺进针,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固定位置立即抽吸至所需血量,拔针后立即按压穿刺点3—5分钟。 1.5 由于抽血的早产儿,新生儿及1岁以下的婴儿年龄小或哭闹不合作,股动脉搏动不易触及,现无需触摸股动脉定位即可行股静脉穿刺抽血。 1.5.1 将患儿取平卧位,臀部用软垫垫高,使腹股沟展平,在耻骨联合上缘划一水平线,该水平线与左或右侧腹股沟线交叉点的内下角即为股静脉穿刺点。 1.5.2 将患儿取平卧位,臀部用软垫垫高,使腹股沟展平,操作者用手指从新生儿肚脐至腹股沟处划一垂直线,垂直交叉处触摸有一凹陷为股静脉穿刺点,进针方法同直刺法,以上操作一般都需两人完成。 1.6 外展拉直体位仅需一人操作,将患儿平放在操作台上,头置于操作者对侧,将臀部抬高30—40度角,大腿外展,常规消毒腹股沟正中处皮肤,操作者左手捏住患儿膝关节,外展外旋45度,拉直大腿。右手持针与大腿中轴平行,针尖斜面向上,在大腿中轴(股动脉)稍偏内0.2 厘米与腹股沟相距1.5厘米处成45度角进针,针梗进入三分之二后边退针边回抽避免进入太深误伤腹腔脏器。 2 注意事项 2.1 操作者应剪短指甲,严格消毒皮肤及食指,防止因操作不洁而感染。 2.2 体位准备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用浴巾盖住患儿胸部,操作侧小腿及对侧下肢,防止受凉感冒。 2.3 选择5-10毫升注射器,将注射器乳头与针栓旋紧,利于形成足量负压,并能防止抽血过程中因抽吸力量过大而导致乳头处分离。 2.4 取血速度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2.5 抽吸过程中针栓位置要固定稳妥,避免针尖在血管内滑动,以防止针尖穿透血管壁,血液溢出,形成皮下淤血。如一次穿刺不成功,不要反复上下穿刺,以免刺破血管引起血肿,抽吸时负压不要过大,以防损伤血管壁造成血肿。 2.6 有出血倾向应延长按压时间直到不出血为止,不能过早或过量用患肢进行活动,使血管内压力突变,再次冲开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血肿。 2.7 拔针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使血管损伤造成局部皮下血肿。 2.8 新生儿45度角进针时针梗进入三分之二后,边退针边回抽避免进入太深误伤腹腔脏器。 2.9 误入动脉处理:误入动脉后不要惊慌,用无菌纱布压紧穿刺点,压迫止血5-10分钟后,用胶布固定。

小儿股静脉穿刺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 2 操作方法 2.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 2.3 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4 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

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 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 3.2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 3.3 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3.4 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3.5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 3.6 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4 护理体会 4.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常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但由于新生儿静脉采血困难:需要的血量多,血管细,针头粗,家属期望值又高;需要采血的几率高: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1],常需采血化验肝功能。股静脉粗且固定,而且很容易抽取血液。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100例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股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的操作方法。 1 临床资料 100例新生儿中:男40例,女60例,日龄2-10天,病种:早产儿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高危儿10例。股静脉穿刺成功94例,失败6例,成功率94%,无一例局部出血和感染。 2 操作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1)选择年资高,经验丰富的2名护士进行操作。 (2)向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作好解释,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取得家长的配合。 (3)将患儿保暖,置于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4)观察患儿的面色,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使用专用的采血针头和负压管。 2.2 操作方法 准备好物品到床旁,患儿采取仰卧位,操作者站于穿刺侧,将患儿双腿分开,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蛙腿姿势),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助手用浴巾约束患儿的上臂,双手固定好患儿的双侧膝关节,用清洁的尿布覆盖会阴,以免患儿排尿污染穿刺部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触摸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中1/3处可明显感到股动脉的搏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直径5×5cm,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并以左手的食指摸准股动脉的搏动点,右手持针,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刺入深度大约在针体的1/2~2/3处(因患儿胖瘦而异),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负压管中,然后向上慢慢提针,见流出血液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针头至所需血量时拔出针头,无菌棉球压迫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2.3 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剪短指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皮肤及食指,防止因操作不洁而感染。 (2)患儿哭闹时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可用棉签蘸水,放在嘴边给予安抚。 (3)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 (4)体位准备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用浴巾盖住患儿胸部,操作侧小腿及对侧下肢,防止受凉感冒。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及注意事项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及注意事项 万小红 【期刊名称】《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随机选择了90例小儿股静脉穿刺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9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患儿和对照组30患儿。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腹股沟垂直穿刺方法,观察组患儿给予股静脉45°斜角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儿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对股静脉穿刺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患儿家长对股静脉穿刺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63.3%,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满意度较高。两组患儿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采集血液标本的最佳部位就是股静脉穿刺,股静脉45°斜角穿刺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患儿身体器官伤害,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moral vein puncture method and mat ers needing at ention.Methods:from January 2012 -March 2014,we randomly selected 9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femoral vein puncture,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90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of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hildren.Give childre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 vertical groin puncture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children give 45 °bevel femoral vein puncture method,comparing two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新生儿;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新生儿科在临床化验检查和做细菌培养协助诊断、治疗时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若操作者采血技术欠佳或操作方法不正确,都会给患儿增加痛苦,延误诊断治疗,以及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笔者观察了2008年1至12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NICU 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1 000例新生儿,分析了穿刺失败的原因,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至12月在NICU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新生儿1 000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600例,红细胞增多症100 例,早产儿300例。 1.2方法常规备齐米血物品,将患儿喂饱奶,在安静状态下置于操作台上,仰卧位,定好穿刺部位,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也可用摸窝法即在腹股沟处有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将患儿臀部垫高(穿刺侧)展平腹股沟,将大腿外展,一人协助按压,一人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选取股动脉搏动内侧0.5 cm处垂

直进针。进入针长的2/3(肥胖儿针头全进去,早产儿进1/3),后边提拉边抽吸见回血后抽吸至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即不出血为止,协作者还要注意患儿保暖及面色、呼吸情况。 2讨论 因为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常用的采血手段,但由于在NICU无家 属陪住,护士操作时无心理负担,故操作技术的提高对NICU的护士不会产生多大动力;因NICU患者多,护士少,在两名护士当班时,需要进行股静脉穿刺操作,另一名护士忙于其他工作,无人协作;体位安置不妥及患儿本身原因:如股静脉过于深或浅,本身疾病影响;哭闹厉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穿刺不能一次成功,如标本所需血量不够, 位置没有完全扎对,抽血不顺时,造成标本溶血,影响检验结果,一人操作时患儿哭闹厉害导致针头脱出,按压不及时造成腹股沟血肿。 2.1患儿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穿刺失败 2.1.1原因操作时,未将患儿放置于合适的操作台上,如辐射台上。护士有时为了方便,担心暖箱里的早产儿搬来搬去不利于病情,于是直接在暖箱里操作。患儿由于病情或饥饿哭闹很厉害,没有安抚好,不配合。 2.1.2护理对策将患儿放置到一个舒适及便于操作的操作台上,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从蓝光箱里抱出注意保暖及吃饱奶,处于安 静状态,早产儿从暖箱里抱出,同样注意保暖,吸氧和输液的患儿保证各种管路通畅,摆好体位,找准穿刺部位,开始操作。

小儿静脉穿刺和固定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与固定技巧 (一)心理护理 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及静脉 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

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屈侧,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肘正中静脉:短而粗,变异甚多,通常于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临床上常在此穿刺抽血或进行静脉注射。 (四)下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最大的皮下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直至腹股沟处汇入股总静脉。 2、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后外侧上行至膝关节后部,汇入静脉。

儿科静脉穿刺技巧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下是比较全面的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一)心理护理 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及静脉 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技巧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小儿科护士的基本功。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1 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本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3文从穿刺前1.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对于学龄儿童,他们懂得了一定的道1.1就能配合治疗。理且不一定的自制力,只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讲清道理,对于婴幼儿必须事先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帮助固定患儿,不让他乱动。选择好部位和血管避免慌乱或急于盲目试进针而

造成患儿痛苦,1.2静脉活瓣处静脉穿刺,关节部位、增加自己心理压力;避免在骨隆突出、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新生儿至3]。忌从血管中间开始,以防1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穿刺失败,造成淤血,以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进行顺行和逆行穿刺。头皮静脉应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岁儿童宜选用四肢浅静脉,若患儿需要在关岁~123曲,但易破)等。节、大隐静脉等处穿刺,则要另备固定的夹板、绷带等。选择好针头大小选择针头大小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1.3而定,一般常用头皮正中静脉、额、颞后静脉、手指浅静脉、指趾间静号针

头。肘静脉、大隐静脉,推注或采血可用号~5.5脉滴注均可用4.2 7.55.5号~号针头。选择好适宜的光线高度适宜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1.4不易疲劳,若强光直射穿刺部位,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日光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2台40W阴雨天或夜间借助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好,穿刺易~120cm100cm 成功。穿刺中来源:考试大2.分为直合理选择进针手法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2.1,10°~15°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刺法与斜刺法。针头与皮肤成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适合小儿头皮静脉,手1.5cm~1cm背及足背浅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cm30°20°处,针头与皮肤成~1cm后再剌入静脉,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