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股静脉穿刺具体方法

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

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

物品准备

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胶布、10ml注射器一支、试管、无菌棉球

操作方法

1.患儿仰卧,用小沙袋垫高穿刺侧臀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助手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使穿刺侧髋部外展45o并屈膝90o角,助手固定不穿刺侧的下肢及膝关节。患儿双下肢基本成“蛙状位”,充分暴露穿刺点。3.操作者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左手食指(包括甲沟)及患儿穿刺部位皮肤。4.在患儿腹股沟中、内1/3交界处,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波动点后,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波动点内侧0.3-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慢慢向上提针,边提边抽回血。有回血时固定针头,抽取所需量,拔出针头。

5.棉球压迫针眼处5分钟预防出血。

6.整理床单位。

3注意事项

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出血。

2.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多次穿刺。

3.如抽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刺误入动脉,立即拔出针头,压迫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4.除垂直进针外还可斜刺,即在腹股沟下方1-3cm处,以30-45o角刺入,向搏动点内侧刺去,然后缓缓向后退针,边退边抽回血,见回血可固定针头取血。5.穿刺后观察局部有无活动性出血。

6.腹股沟处易被大小便污染,穿刺前应充分消毒皮肤。

4护理体会

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2 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3 进针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深浅度,皮下脂肪少的患儿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的1/2或2/3为宜;皮下脂肪丰富者,可进针头的全部。

4 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对292例患儿的穿刺实践,体会到小儿股静脉穿刺采取血标本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静脉穿刺法,尤其对重症患儿和长期输液后静脉穿刺困难者,更有临床意义。

新生儿采血

附件1: 新生儿血片采集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一、采血机构及人员要求 (一)采血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二)采血人员: 1、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 2、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结果登记和档案管理。 二、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 1、采血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方式、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 2、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及采血日期等。 3、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程序,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并递送至筛查检测机构。 4、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者,应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5、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协助追访机构,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6、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以备查。 三、血片采集步骤 1、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带手套; 2、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酒精消毒皮肤;

3、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深度小于3毫米,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 4、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至少采集三个血斑; 5、手持消毒棉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6、将血片臵于清洁空气中,避免阳光直射,自然晾干呈深褐色,并登记造册; 7、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臵于塑料袋内,保存在2-8℃冰箱中; 8、在规定时间内将滤纸干血片递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机构。 四、采血工作质量要求 1、采血滤纸应与试剂盒标准、质控血片用滤纸一致。 2、采血针必须一人一针。 3、采血时间为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二十天。 4、合格滤纸干血片应为: (1)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毫米。 (2)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 (3)血斑无污染。 5、滤纸干血片应在采集后5个工作日内递送,3天内必须到达筛查检测机构。 6、有完整的采血卡片及结果登记册。

小儿静脉穿刺与固定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与固定技巧 (一)心理护理 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及静脉 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 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 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 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

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屈侧,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肘正中静脉:短而粗,变异甚多,通常于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临床上常在此穿刺抽血或进行静脉注射。 (四)下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最大的皮下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 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一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直至腹股沟处汇入股总静脉。 2、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后外侧上行至膝关节后部,汇入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服务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细弯,较直的血管短,且不够充盈,加上小儿躁动,穿刺难度大,难以固,致使穿刺失败率高。下面由漳州正兴医院护理部专家给大家讲解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一)穿刺前准备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操作方法1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3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4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 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3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4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5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6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主考人:考核日期: 项目分值评分细则 评分等级 扣分备注ⅠⅡⅢⅣ 操作前23 分操作者仪态 5 着装规范 3 2 1 0 洗手 2 1 0 0 核对医嘱 4 二人核对,且核对项目全面 4 3 2 1 评估 5 评估项目全面 5 3 1 0 告知 4 告知内容全面 4 3 2 1 用物准备 5 用物齐全,摆放整齐 5 3 1 0 操作过程63 分 配药 4 配药方法正确、规范 4 3 2 1 查对 6 二人查对,使用两种以上方法识别患儿身份 2 1 0 0 注意患儿安全 2 1 0 0 协助患儿取合适卧位 2 1 0 0 排气 6 消毒方法正确 3 2 1 0 一次排气成功,手法正确 3 2 1 0 选静脉 3 选择合适血管 3 2 1 0 消毒 4 消毒规范,方法正确 4 3 2 1 查对、进针 14 进针前查对 3 2 1 0 针头合适 3 2 1 0 再次排气 3 2 1 0 进针方法正确,一次穿刺成功 5 3 1 0 固定 3 固定方法正确 3 2 1 0 查对、调滴数7 查对 2 1 0 0 头皮针连接输液管方法正确 3 2 1 0 调速准确 2 1 0 0 核对 2 核对,签名清晰 2 1 0 0 交待 4 交待注意事项全面 4 3 2 1 整理10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2 1 0 0 整理床单位 2 1 0 0 用物分类放置,洗手 3 2 1 0 记录全面 3 2 1 0 评价14 分 态度沟通 4 态度认真 2 1 0 0 沟通技巧佳 2 1 0 0 整体性 计划性 时间15min 6 整体性佳 2 1 0 0 有计划性 2 1 0 0 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2 1 0 0 相关知识 4 相关知识熟悉 4 3 2 1 总分100 实得分: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1-06-03T16:13:54.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周玉娥杨兆郁[导读] 新生儿45度角进针时针梗进入三分之二后,边退针边回抽避免进入太深误伤腹腔脏器。 周玉娥杨兆郁(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650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378-02 【摘要】目的患儿家长理解股静脉穿刺采血标本的必要性,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采集血液标本;患儿安全、穿刺后无深部感染,无局部血肿;家长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满意。 【关键词】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注意事项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小儿哭闹不配合,采血针头又相对较粗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儿股静脉穿刺成为临床上小儿护理的难点。现将自己在儿科工作2年来总结的几点有效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此做一汇报,以求抛砖引玉。 1 穿刺方法 1.1 核对解释。 1.2 患儿取仰卧位,用软垫垫高穿刺侧,使腹股沟展平,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成45度角,助手立于新生儿头侧,协助固定双下肢及躯干,操作者位于新生儿足端。 1.3 穿刺前核对无误后,操作者在腹股沟内1/3附近摸到股动脉搏动处,常规消毒取血处皮肤和操作者的左手食指,消毒后的食指继续触摸股动脉搏动处。 1.4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动脉内侧刺入股静脉内。静脉穿刺有两种方法: 1.4.1 直刺法:沿股动脉内侧垂直刺入,慢慢提针抽吸,见回血后固定位置立即抽血至所需血量,拔针后立即压迫穿刺点3—5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 1.4.2 斜刺法:摸到股动脉搏动处后,左手手指不动,右手持针在腹股沟下2厘米处与皮肤成30度—45度角斜刺进针,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固定位置立即抽吸至所需血量,拔针后立即按压穿刺点3—5分钟。 1.5 由于抽血的早产儿,新生儿及1岁以下的婴儿年龄小或哭闹不合作,股动脉搏动不易触及,现无需触摸股动脉定位即可行股静脉穿刺抽血。 1.5.1 将患儿取平卧位,臀部用软垫垫高,使腹股沟展平,在耻骨联合上缘划一水平线,该水平线与左或右侧腹股沟线交叉点的内下角即为股静脉穿刺点。 1.5.2 将患儿取平卧位,臀部用软垫垫高,使腹股沟展平,操作者用手指从新生儿肚脐至腹股沟处划一垂直线,垂直交叉处触摸有一凹陷为股静脉穿刺点,进针方法同直刺法,以上操作一般都需两人完成。 1.6 外展拉直体位仅需一人操作,将患儿平放在操作台上,头置于操作者对侧,将臀部抬高30—40度角,大腿外展,常规消毒腹股沟正中处皮肤,操作者左手捏住患儿膝关节,外展外旋45度,拉直大腿。右手持针与大腿中轴平行,针尖斜面向上,在大腿中轴(股动脉)稍偏内0.2 厘米与腹股沟相距1.5厘米处成45度角进针,针梗进入三分之二后边退针边回抽避免进入太深误伤腹腔脏器。 2 注意事项 2.1 操作者应剪短指甲,严格消毒皮肤及食指,防止因操作不洁而感染。 2.2 体位准备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用浴巾盖住患儿胸部,操作侧小腿及对侧下肢,防止受凉感冒。 2.3 选择5-10毫升注射器,将注射器乳头与针栓旋紧,利于形成足量负压,并能防止抽血过程中因抽吸力量过大而导致乳头处分离。 2.4 取血速度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2.5 抽吸过程中针栓位置要固定稳妥,避免针尖在血管内滑动,以防止针尖穿透血管壁,血液溢出,形成皮下淤血。如一次穿刺不成功,不要反复上下穿刺,以免刺破血管引起血肿,抽吸时负压不要过大,以防损伤血管壁造成血肿。 2.6 有出血倾向应延长按压时间直到不出血为止,不能过早或过量用患肢进行活动,使血管内压力突变,再次冲开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血肿。 2.7 拔针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使血管损伤造成局部皮下血肿。 2.8 新生儿45度角进针时针梗进入三分之二后,边退针边回抽避免进入太深误伤腹腔脏器。 2.9 误入动脉处理:误入动脉后不要惊慌,用无菌纱布压紧穿刺点,压迫止血5-10分钟后,用胶布固定。

小儿股静脉穿刺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 2 操作方法 2.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 2.3 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4 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

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 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 3.2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 3.3 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3.4 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3.5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 3.6 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4 护理体会 4.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输血和静脉给药等治疗。 二、适应证 1.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3.输入药物,维持营养, 供给热量。 三、禁忌证 头部外伤或感染。 四、操作前准备 1-了解患儿病情诊断,评估患儿静脉输液的需求。 2.材料及器械准备:治疗盘、备皮刀、消毒用物、输液贴、输液 器、一次性头皮针4.5号或5号、快速手消毒剂、利器盒。 3.操作者准备 1)向患儿家长解释操作过程,取得家长的配合。 2)认真核对医嘱及患儿姓名、性别、年龄。 3)洗手、戴口 罩。 五、操作步骤 1.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再次核对上述内容。 注意: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2.穿刺前,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取得患儿的配合。对不 合作者给予适当的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体位: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助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 其肢体、头部,妥善约束患儿,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4.穿刺静脉选择:选择适宜的静脉血管,常用的血管有额 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等,必要时剃净毛发,以 清晰暴露血管。注意辨别动、静脉,以免误穿动脉。 5.局部消毒:0.2%安尔碘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 6.穿刺:一次性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关水止,去除头 皮针针套,以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在距静脉 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 处,沿静脉走向,与皮肤成 150 —300 角进针,针尖进皮下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有落空 感同时有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水止,静脉通畅,输液贴固

定针头穿刺处,调节滴速。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时常无回血,可 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时,表示穿刺成功。 注意:误穿刺头皮动脉应立即拨针,按压穿刺处直至出血止。固定法:四条胶布固定法,首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二 条胶布,粘贴棉球,固定针眼处,第三条胶布将头皮针盘旋后 固定,第四条胶布固定输液静脉通路。如用输液贴则只需l、3、 4 条胶布即可。 注意:超过 24 小时输液者,应更换输液装置,若超过 48 小时应更换注射部位。 7.穿刺结束后,将患儿置于合适卧位,必要时予以适当约 束。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六、并发症 1.静脉炎:立即停止该静脉输注,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如局部涂 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2.误人动脉:如误人动脉,则回血成冲击状,逆流不进, 颜色鲜红。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停止输液,穿刺 点局部按压,防止血肿。 3.穿刺部位红肿、感染:停止该静脉输注,局部保持 干燥,可涂莫匹罗星软膏。七、相关知识 新生儿、婴幼儿头皮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易于穿刺、固定和 观察,是输液、输血和给药最常用的途径。常用额上静脉(滑车 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等。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1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护理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常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但由于新生儿静脉采血困难:需要的血量多,血管细,针头粗,家属期望值又高;需要采血的几率高: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1],常需采血化验肝功能。股静脉粗且固定,而且很容易抽取血液。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100例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股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的操作方法。 1 临床资料 100例新生儿中:男40例,女60例,日龄2-10天,病种:早产儿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高危儿10例。股静脉穿刺成功94例,失败6例,成功率94%,无一例局部出血和感染。 2 操作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1)选择年资高,经验丰富的2名护士进行操作。 (2)向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作好解释,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取得家长的配合。 (3)将患儿保暖,置于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4)观察患儿的面色,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使用专用的采血针头和负压管。 2.2 操作方法 准备好物品到床旁,患儿采取仰卧位,操作者站于穿刺侧,将患儿双腿分开,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蛙腿姿势),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助手用浴巾约束患儿的上臂,双手固定好患儿的双侧膝关节,用清洁的尿布覆盖会阴,以免患儿排尿污染穿刺部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触摸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中1/3处可明显感到股动脉的搏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直径5×5cm,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并以左手的食指摸准股动脉的搏动点,右手持针,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刺入深度大约在针体的1/2~2/3处(因患儿胖瘦而异),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负压管中,然后向上慢慢提针,见流出血液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针头至所需血量时拔出针头,无菌棉球压迫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2.3 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剪短指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皮肤及食指,防止因操作不洁而感染。 (2)患儿哭闹时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可用棉签蘸水,放在嘴边给予安抚。 (3)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 (4)体位准备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用浴巾盖住患儿胸部,操作侧小腿及对侧下肢,防止受凉感冒。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及注意事项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及注意事项 万小红 【期刊名称】《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随机选择了90例小儿股静脉穿刺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9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患儿和对照组30患儿。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腹股沟垂直穿刺方法,观察组患儿给予股静脉45°斜角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儿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对股静脉穿刺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患儿家长对股静脉穿刺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63.3%,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满意度较高。两组患儿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采集血液标本的最佳部位就是股静脉穿刺,股静脉45°斜角穿刺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患儿身体器官伤害,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moral vein puncture method and mat ers needing at ention.Methods:from January 2012 -March 2014,we randomly selected 9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femoral vein puncture,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90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of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hildren.Give childre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 vertical groin puncture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children give 45 °bevel femoral vein puncture method,comparing two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新生儿;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新生儿科在临床化验检查和做细菌培养协助诊断、治疗时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若操作者采血技术欠佳或操作方法不正确,都会给患儿增加痛苦,延误诊断治疗,以及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笔者观察了2008年1至12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NICU 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1 000例新生儿,分析了穿刺失败的原因,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至12月在NICU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新生儿1 000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600例,红细胞增多症100 例,早产儿300例。 1.2方法常规备齐米血物品,将患儿喂饱奶,在安静状态下置于操作台上,仰卧位,定好穿刺部位,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也可用摸窝法即在腹股沟处有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将患儿臀部垫高(穿刺侧)展平腹股沟,将大腿外展,一人协助按压,一人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选取股动脉搏动内侧0.5 cm处垂

直进针。进入针长的2/3(肥胖儿针头全进去,早产儿进1/3),后边提拉边抽吸见回血后抽吸至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即不出血为止,协作者还要注意患儿保暖及面色、呼吸情况。 2讨论 因为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常用的采血手段,但由于在NICU无家 属陪住,护士操作时无心理负担,故操作技术的提高对NICU的护士不会产生多大动力;因NICU患者多,护士少,在两名护士当班时,需要进行股静脉穿刺操作,另一名护士忙于其他工作,无人协作;体位安置不妥及患儿本身原因:如股静脉过于深或浅,本身疾病影响;哭闹厉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穿刺不能一次成功,如标本所需血量不够, 位置没有完全扎对,抽血不顺时,造成标本溶血,影响检验结果,一人操作时患儿哭闹厉害导致针头脱出,按压不及时造成腹股沟血肿。 2.1患儿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穿刺失败 2.1.1原因操作时,未将患儿放置于合适的操作台上,如辐射台上。护士有时为了方便,担心暖箱里的早产儿搬来搬去不利于病情,于是直接在暖箱里操作。患儿由于病情或饥饿哭闹很厉害,没有安抚好,不配合。 2.1.2护理对策将患儿放置到一个舒适及便于操作的操作台上,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从蓝光箱里抱出注意保暖及吃饱奶,处于安 静状态,早产儿从暖箱里抱出,同样注意保暖,吸氧和输液的患儿保证各种管路通畅,摆好体位,找准穿刺部位,开始操作。

儿科静脉穿刺技巧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下是比较全面的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一)心理护理 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及静脉 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高桂勤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高桂勤 发表时间:2012-03-19T10:49:4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高桂勤[导读]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探讨其临床意义。 高桂勤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40820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53-02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留察室治疗的婴幼儿4000余例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98%。结论只要护士具有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积极配合,一定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在门诊留察室护理工作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穿刺的一次成功,能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取得家长的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近年来对门诊患儿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来我科留察的婴幼儿4000余例行头皮静脉穿刺。年龄在3个月到2岁之间。治疗时间1~9天。 穿刺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针头:5.5号头皮针。 二结果 在4000余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成功率为98%,其中一次成功率为95%,结果比较满意。 三讨论 1.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在穿刺的全程都必不可少。对患儿态度要温柔可亲,与之沟通消除其心理恐惧。在沟通中可作一点小小的承诺。要语气平和的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的宣教,取得信任,缓解紧张气氛,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2.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信心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来自患方的心理压力和对情绪的扰乱常造成穿刺失败。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对患儿有爱心,宽容豁达,不计较家长的刁难。如果一针未成功,要迅速调节好心情,避免干扰,要在患儿家长叮嘱、责怪甚至非难时,和患儿的哭闹声中练就气定神闲的工作本领[1],才有利于穿刺的成功。 3.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与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穿刺,自然光线最佳。在晚上或阴雨天,可选择100W的日光灯照明。光线直接照射在穿刺部位,距离穿刺部位45~60cm高度。此时灯光对眼刺激小,静脉较易见,易穿刺成功。 4.穿刺静脉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表浅,侧枝回流多。应选择走行直而长、弹性好、易固定、周围皮肤较平坦的血管[2]。一般选用额浅静脉、颞浅静脉和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也可选用。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较细,但直、表浅、不滑动、易穿刺,易固定,不易渗漏;正中静脉较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冬季便于保温,但易渗漏;颞侧和耳后的血管,有些较粗大,哭闹时充盈,不哭时消失,这种血管易穿刺,但更易渗漏。 5.皮肤准备剃除进针部位周围直径约3cm以上范围内的毛发便于胶布的粘贴固定。 6.小儿头部的固定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穿刺成功率。患儿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助手双手抱住其头部两侧,使其固定。以双肘为支点,双臂轻轻夹紧患儿的双肩及双手不让扭动,避免患儿抓挠。家长压住患儿膝关节。在夏季小儿穿着少,身子因汗水变得湿滑不易固定,可用一小被套包裹固定其身体。 7.进针手法角度右手食指和拇指分别执针柄的前、后端。左手拇指与中指绷紧血管。采用直刺法快速刺入皮肤后在皮肤内潜行0.3~0.5cm,潜行时宜轻、稳、慢、准,见回血后停止进针。进针角度因人因血管而异,一般穿刺角度为5°~20°,位置较深的也可达到30°~45°左右。 8.针头固定继续固定好患儿以便固定针头。左手拇指垫于针柄下方,食指固定针柄,使针与穿刺的静脉保持平直。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1条胶布贴于针柄的前2/3处。常规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防针尖上翘。用第2条带有棉纱的输液贴盖在针眼处。第3条胶布从针柄后下方绕向前上方交叉固定针柄下的干棉签头并进一步固定针头。把头皮针的塑料管自然弯成一个“S”形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最后以长胶布压针柄绕头一周固定,以免汗湿致胶布脱落,针头移位。胶布应尽量集中粘贴以便除去。 9.加强穿刺后看护嘱家长从穿刺部位对侧横抱小儿,将小儿的一手放于腋下,扶住另一只手,防止抓挠。可准备玩具或吃食吸引其注意力以使患儿保持安静,防止其剧烈哭闹和晃动头部导致针头滑出或刺破血管。告知家属不可触碰穿刺处,减少患儿头部摇动,以防针头移位、脱出等。 10.加强巡视输液过程中应多巡视,勤观察,常指导。及时预防和发现胶布松动、针头移位、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观察有无输液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等意外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1]和患儿的安全。 四总结 护士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所取得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是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三大要素。 作为门诊留察室护士,常常要面对小儿头皮穿刺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诚心。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穿刺技巧和与患儿及家属良好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将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到最高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曹爱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失败原因分析和处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14-215. [2] 李俊芳.浅谈促使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护理研究,2006,27:2492.

新生儿采血技巧临床经验

【临床经验】不可不知的新生儿采血技巧 新生儿采血是NICU疾病治疗和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操作,也是NICU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结合不同的部位采血,可提高成功率,同时既保护血管,又有利于疾病康复。笔者自2004-2007年在NICU对不同患儿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桡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头皮静脉采血等三种方法,一次成功率95%,现将笔者的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方法 1、桡动脉采血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体位易固定,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适用于所有患病儿的采血,特别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长期输液治疗而需保护血管的患儿的采血。操作方法:患儿体位不限制,操作者左手食、中指并齐扪准桡动脉最明显处,即桡侧腕横纹肌上50px,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手掌,同时压住患儿大拇指,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腕横纺肌上12.5px,桡动脉上方以15-20°角斜刺进针,当针头进到1/2—2/3时即进入桡动脉;如不

见回血,可稍移动针头的方向和深度,再慢慢后退,遇到一股冲力感,鲜血即流出,穿刺成功,抽取所需血量后迅速按针,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也可用头皮针接注射器进行抽血。 2、股静脉采血新生儿股静脉较粗大,血量充足,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此方法体位较桡动脉难固定,适用于桡动脉搏动点不易触及的患儿采血,也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长期输液治疗而需保护手足及头皮血管患儿的采血。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垫高穿刺侧臂部,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呈直角,常规消毒患儿局部及操作者左手食指皮肤,操作者以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7.5px—12.5px处垂直刺入(或在腹股沟下1—75px 处与皮肤成45°角斜刺),有回血立即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后将针拔出,同时按压穿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 3、头皮静脉采血对于住院时间短、短期输液治疗且头皮静脉明显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采血也方便快捷,但由于体位限制,不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颅内出血不宜搬动体位患儿的采血。操作方法:患儿仰卧,剃去局部头发,取额静脉或颞静脉,常规消毒后,取采血针头与皮肤成5°-15°角,针

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确认医嘱 患者身份确认、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评估观察患儿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 三擦、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PICC管道、穿刺针、无菌治疗巾×8、无菌弯盘×1、无菌药杯×1、无菌剪刀×1、无菌 镊子×1、无菌手套×3、无菌止血带×1、无菌手术衣×2、免缝胶带×1、HP特粘敷贴×1、20ml空操作前针×1、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输液管路双通道×1、安尔碘×1、无菌纱布数块、长棉签数包(40根)、纸尺 安置患儿,加以约束(注意安全,加强保暖,适当抚慰患儿) 测量上肢:将患儿的手臂外展呈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上肢首选贵要静脉, 选择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 测量下肢:将患儿的下肢外展45°,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腹股沟至脐至剑突(下肢可选大 隐静脉或小隐静脉) 操作者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建立无菌区铺无菌台,将所有的穿刺用物置无菌台上,PICC管道按所需长度切割好,接20ml针筒用生理盐水预冲 安尔碘纱布包裹肢端,棉签蘸安尔碘消毒穿刺侧肢体(包括腋下肩胛处皮肤,整个肢体、手)消毒三遍(顺时针螺旋式檫拭) 穿刺点消毒助手洗手、穿隔离衣、戴手套 铺无菌巾,左右上下各一块,弃去肢端纱布,安尔碘棉签再次消毒肢端,并待干(整个无菌区域 范围要大,避免有其她物品触及无菌区)弃去肢端纱布,安尔碘棉签再次消毒肢端并待干 近 侧下再铺一块无菌巾包住双通道 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 实施静脉穿刺针与皮肤呈15°~20°进针,见回血送管,确保套管在血管内后由助手松止血带 左手压在套管尖端的血管上,右手退出针芯 助手用无菌镊夹住导管尖端,轻轻送入静脉(送管要慢,以免刺激与损伤血管) 置入PICC导管穿刺上肢时,送至腋下需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胸部,继续送管(缩小头部与肩的角度,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 送入至预算长度后抽回血(回血不畅可能位置不理想,可重新调整导管长度) 助手将套管退出血管并撕裂,按压穿刺点进行止血 清理穿刺点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净导管与周围皮肤上的血迹 皮肤保护膜擦拭管道及周围皮肤 再次确定导管外置长度 将导管适当做弧形弯曲,圆盘置皮肤平整处,避开骨突关节处(避开关节处,以免影响患儿肢体的活动) 穿刺点压一棉签头,用免缝胶带固定(有利于压迫止血)

新生儿脐静脉穿刺

新生儿脐静脉穿刺考核评分标准姓名日期科室得分 项目标准 分值 质量标准 评分等级 A B C D 准备10分5 5 1.着装符合要求,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齐全,处于应激状态,放置合理 5 5 4 4 3 3 2 2 目的5分 5 新生儿对早期复苏步骤无反应而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或其它 药物时。 5432 操作要点 60 分8 8 8 9 9 9 9 1.如需静脉给药时,立即请人帮助。至少2人协同作正压 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第3或第4人建立脐静脉通路。 2.延脐根部用线打一个松紧适宜的结。如切断脐带时出血 过多,可将此结拉紧,用抗菌药液清洁脐带。 3.将连接好三通的脐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冲管,然后与 2.5ml注射器接好,关闭三通,防止体液流失或空气进入。 4.采用无菌技术,出生时在皮肤线约1-2cm处用手术刀断 脐带,垂直切。 5.脐静脉通常在11-12点的位置,将导管插入脐静脉2-4cm (早产儿更短),用血管钳固定,打开三通,轻轻抽吸注射 器,见回血即可。导管尖端进入脐静脉不可过深,以刚能抽 出回血为准。插入过深,造成肝脏损伤。 6.遵医嘱注入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素或扩容剂,再用0.5-1ml 生理盐水冲管,使药物完全流入患儿体内。 7.患儿完全复苏后,拔出导管,处理脐带,防止脐部断段 出血。一旦消毒区域被污染,禁止继续插入导管。 8 8 8 9 9 9 9 7 7 7 8 8 8 8 6 6 6 7 7 7 7 整理解释10分2 4 4 1.整理用物,将患儿置于适当体位。 2.解释得当,交代注意事项。 3.查对记录符合要求,妥善清理用物,洗手。 3 3 4 1 3 3 2 2 1 1 整体印象10分3 3 4 1.动作轻巧,技术熟练,符合操作规程。 2.患者舒适、无不良反应。 3.全程1min,超时1min扣2分。 3 3 4 2 2 3 1 1 2 1 提问5分5 1.新生儿肾上腺素推荐浓度是多少? 2.新生儿肾上腺素脐静脉给药推荐剂量是多少? 3.肾上腺素脐静脉给药是快速还是缓慢? 532 总 分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