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高中阅读).docx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高中阅读).docx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高中阅读).docx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

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

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

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

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

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

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

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

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

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

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

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D.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礼中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代表着长辈对冠者的不

同祝愿,也使其感受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

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

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答案解析

1.B 【解析】“士人年人的属礼”概念,原文“ 族的成年礼也有零星”。

2.C 【解析】 A.“二十生日”和“ 些式”不准确,原

文是“占筮确定行礼日期”,“某些式??生了重大异”;

B.“ 每位客人送俎肉” ,原文是“派人主送俎肉”;

D.原文“衣着式的改是成年的身体;命字是人交往

中的成年”。

3.C 【解析】“所有女子于笄礼后等待出嫁”以偏概全,原文“即使未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

古代成年礼贺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代成年礼贺词 篇一:成人礼贺词 成人礼家长祝词 十八年前,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静寂,你人生的旅程由此开始。三岁,亲情给了你温暖;七岁,知识给了你力量;十二岁,单纯给了你多彩;十四岁,善感给了你忧郁;十六岁,彷徨给了你思考;十八岁,成熟给了你淡定。十八年的风雨和阳光,十八年的泪水与欢笑,十八年的回忆积淀出蓬勃而美丽的青春,终于在此刻诗意地绽放!今天,站在成人仪式的面前,孩子,我们为你骄傲! 今天我们为你特意举办这个仪式,就是要严肃而郑重地告诉你,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必须开始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与义务,要有成熟的思维与理智的头脑,更要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事业目标,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成功;我们希望你做一个负责任、肯担当的人,只有懂得负责而又能够负责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同和接纳,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重的人。我们希望你是一个有价值、有作为的人。人生真正的成功其实在

于能够施己所长、益人益世、有所奉献、无愧于心,生活得快乐而充实。 我想,今天这个成人礼是在告诉孩子,你成年了,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家长,你成年了。我们虽然有很多理由担心,但我们还是应该学会相信和放心。亲爱的玥崽,我想告诉你,无论是你欢乐还是你流泪,任何时候你回头,爸爸妈妈就在你身后,微笑着看着你,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担心跌倒,我们会扶你起来。只是爸爸妈妈不再牵着你的手领着你走了,我们只会在你身后,默默看着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你能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大好前程。 同时,在这重要的时刻,爸爸妈妈还要你记住:十八岁后的你, 不仅要学会稳重、独立和冷静;还要学会诚信、感恩和奉献。古人云: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古代成年礼贺词)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无论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学习、工作上,你都要学会以诚待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大家对你的信任,你才能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并且你要学会对身边的亲人、老师和朋友感恩,去关爱、去奉献,感激他们给你的生命以温度。要学会对缤纷的世界

【古代】古代男女成人礼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纪。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女子 笄礼,也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

中国古代成人礼

中国古代成人礼 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而我国秦代时已有了较为完备的记述,文献记载分为冠礼和笄礼,最初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向民间延伸。由最初的繁缛复杂逐渐简化,以至于今天已经被人们所遗忘,而只在个别地区保留着一些记忆碎片。我以为这不可谓不是我们文化传承中的一大损失。洞头这种传承相对活态的七夕成人节习俗可谓古代成人礼的活化石,有着一种“吹尽黄沙始见金”的价值和特别重要的借古开今的借鉴意义。近些年,随着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恢复和重建成人礼的呼声日渐高涨。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对天地自然的感恩敬畏和对社会伦理的遵从。这种朴素的敬畏与感恩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摒弃什么该追求什么。尽管谁也没有见过七仙女,但是大自然中种种神秘现象和生活里的种种奇迹,使人们认识到人的力量之渺小。而人们虔诚的对宇宙自然的感恩和敬畏最终表现在对世间万物的关怀。虽然随着人类探月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七仙女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源于百姓内心深处的那种柔软情愫却并没有消失。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习惯。社会中的每个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习俗的约束和熏陶,这种习俗也许没有明文规定,但社会习俗和社会伦理构成了人与人的价值认同和社会的舆论导向,是维系族群和社会稳定的精神纽带。当代社会,那些古老的乡规民约伦理仪式依然不能简单地被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仍然需要优秀民俗传统的涵养。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回报父母的亲情和养育之恩是我们生活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洞头,祖先崇拜与忠孝传家通过七夕成人节已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每个孩子从出生就在一年一度的七夕习俗里播下了感恩和成长的种子,而这粒种子一定会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成才。我想,如果其他地方也能借鉴洞头这种既古老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成人礼,无疑会使我们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走向成熟与强健,并带着强大的正能量去追求创新与超越,不断塑造精彩完美的人生。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高中阅读)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

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成人礼策划书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首届成人盛典—— “与梦想对话” 策 划 书 2016年3月

序 所谓华夏者,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记》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礼义”作为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两千多年,中国因此而成为“礼义之邦”,国力强大,社会稳定。当代大学生们正处于最美好的年华,国家和社会对他们也有着无限期许,为使其更好地正式走上人生舞台,我们决定首次举行一场富有青春气息的成人盛典。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 此次成人礼活动是闽南科技学院办学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针对二十岁青年大学生的成人盛典,此次活动通过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宣传以及与梦想对话的讲演的新形式,可以让大家在成人盛典中感悟传统,对话梦想,思索未来,更好地为自己明确未来的目标,指引青年大学生的未来道路。

一、活动背景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直以它鲜明的时代性、严肃的学术性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性走在时代的前列。闽南科技学院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活动更是深入人心,其中对当代青春大学生的梦想树立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全面贯彻高校教育方针,促进在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搭建与梦想对话的平台,特此举办“与梦想对话”成人盛典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使使学生亲身体验成人礼,明确自身对梦想的定义,搭建青年大学生对话梦想的平台。同时,明确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主题 对话梦想,笃立青春 三、活动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全体师生 四、组织领导 顾问:李彬源(师) 组长:庄天怀(师) 成员:黄晨涛、付庆贺、林振兴、郑教情、吴煌、杨新泉、 叶丽虹、郭榆婷、陆玉峰、吴耀杰、田进国、杨俊健、 黄百棉、许圣涵、雷玉、刘李富、陈小玲、张水勇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4月27日 15:00 地点:康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六、活动举办单位 主办方:共青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委员会 承办方: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学生委员会 协办方: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古代成年礼的意义介绍

古代成年礼的意义介绍 我国传统成年礼称为冠礼、笄礼,可以上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成年礼的意义介绍,希望你喜欢。 古代成年礼的意义一个孩童成长为成人,就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劳动力,人类的繁衍又多了份保障,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就已经很具有意义了,其社会意义更不言自喻。尤其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社会成员能否成为合格的成人对于社会整体极其重要,能否狩猎、采集,为部族提供食物;能否抵抗敌对部族、野兽袭击,为部族提供保护;能否繁衍生息,为部族延续尽责。在整个部族生存都是面临朝不保夕的年代,如果一个孩童无法在成年时担负起这些责任,整个部族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世界各地的早期人类都有成人礼,目的在于检验即将担负责任的成员是否合格,教育这些成员,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存压力逐渐减轻,社会成员是否都能承担起这些责任也不再那么重要,成人礼逐渐淡化,遗忘。 远古的中国古代成人礼是什么形式,已经难以得知。现在能比较清楚知道,较早的成人礼,是记载在《仪礼》上的,男子的“士冠礼”。上面也记载当时女子成人礼是笄礼,但具体情况不详。 《仪礼》成书,一般认为应该是孔子弟子或其弟子的门人所著,时代应该是春秋战国之交。《仪礼》内容的取材,大致反应了两周时

期礼仪的情况。古礼,传统上分成五类:吉、凶、军、宾、嘉。吉礼是祭祀之礼;凶礼则包括丧葬、荒年、灾难时的礼仪;军礼则是军队、征伐之礼;宾礼是朝见、外交之礼;嘉礼是庆贺之礼。成人礼便属于嘉礼的范畴。在几个版本的《仪礼》中《士冠礼》都是排在第一篇,这也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成人礼是人一生中第一个重大礼仪。 这个时期的成人礼,已经不强调生存意义,而是与社会等级紧密结合,强调成员的社会责任,强调成员言行应该符合其所处阶级的要求。这是《仪礼》通篇处处体现的特点。士冠礼是“士”的冠礼,奴隶自然是不能实行的。虽然当时天子诸侯的冠礼不得而知,但后世皇帝、皇子、公主的成人礼,与普通人冠礼在等级上有严格差别。古代乱世,多以“礼崩乐坏”形容,直接地讲就是原本该按等级执行的礼被破坏了。应次,古代强调礼,很大程度上是强调其等级的不可破化性。 《礼记;冠义》解释:“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欤?”很明确地解释了当时如何从社会意义角度讲成人礼视作人生之重礼:只有在等级高的人面前作好人子、人弟、人臣、人少,才有资格去治理比自己等级更低的人。 成人礼在社会性突出的当时,其原始意义中一个重要部分却依然延续,那就是繁衍。文明社会,繁衍的第一步骤是婚姻,只有成人后才有婚姻的权利。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她们所面对的第一大事就是婚姻并产下后代,所以成人礼对于古代女性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获

成人礼活动方案

成人礼活动方案 加冠及笄挑新桃,扎发而字落雨潇 进一步加强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青年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与建设家乡结合起来,使我校青年在学习中进步、在实 践中成长,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18岁标志着进入成年期这个 人生的新阶段,要在年满18岁的大中学生中重点开展教育:从法 律上讲,18岁后我国公民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要进一步 深化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18岁的重要转变及 其意义,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确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 责任;18岁意味着正式成年,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要在此时 开展生涯发展辅导,引导和帮助学生规划自我发展目标,培养独 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独立在社会上生存、适应、发展的能 力。 20XX年__月__日8:00 四、活动地点 __田径场 全校各基层团支部 升国旗、成人寄语、放飞梦想、加冠及笄、集体宣誓、缅怀 先烈。 (一)前期准备

1.在活动开始前一周进行活动宣传片的拍摄,并在活动前三天进行微博、微信等线上宣传; 2.活动开始前两天写好成人寄语的演讲稿,语言朴实但不失营养; 3.在活动前一周联系“一呼百应”校园演说比赛优秀选手,并写好成人感言,活动当天作为代表发言; 4.由__汉服社准备古代成人礼服装,并征集人员准备进行成人仪式,在活动前勤加练习; 5.请学生代表提前准备好感恩词语,对自己的老师、父母进行感恩发言; 6.准备好集体宣誓词,在活动前五天进行参加成人礼的人员征集; 7.青协在活动前进行对后湖烈士陵园的扫墓对接。 (二)活动流程 1.于活动当日早上8:00由国旗护卫队带领大家进行升旗仪式; 2.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团委老师对在场学生进行成人仪式的寄语; 3.放飞梦想环节由“一呼百应”演说比赛优秀选手代表广大学生发言; 4.由__汉服社给部分学生进行成人的加冠及笄仪式;

中国古代礼仪:成年礼

中国古代礼仪 1、了解中国古代礼仪 2、知道礼仪渗透到了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礼仪规范了古代人们生活 3、知道什么是冠礼、婚礼、丧礼、祭礼。 教学过程 冠礼:冠,是帽子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戴帽子。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冠礼,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某些地区自宋代以来,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 婚礼: 婚礼是一种法律公证仪式或宗教仪式,用来庆祝一段婚姻的开始,代表结婚。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比如说,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女方的家长要在迎娶新娘的礼车后方泼出一碗清水,象征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属于另外一个家庭的成员,就像泼出去的水一般回不来。在讲求性别平等的现代社会中,这层意义已经减小许多。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 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

2 少女的祈祷:古代女子的成年礼

少女的祈祷:古代女子的成年礼 加笄 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份美好的憧憬与向往,祈祷幸福和爱情降临。 古代的女子到了成年一般要行成年礼,而笄礼就是她们的成年礼。笄礼,也算是古代嘉礼的一种。 女子成年就意味着将要走入社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笄礼,也叫“上头”、“上头礼”。笄,就是簪子,古代女子的头发都很长,发型各个时代虽有不同,但簪子是大多女子必用的束发用物。从周朝便开始有这样的规定:贵族的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必须行笄礼,而行笄礼一般是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但并没有许给别人,那么她们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也必须得行笄礼。冠(笄)的礼仪是我国汉民

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礼仪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激励作用。如今社会,这一礼仪已经渐渐地淡化出了人们的视野,能看到的基本上是快节奏的东西,确实也很少见到有人行冠(笄)的礼仪,现代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界线是十八岁,相对来说,这只是一个象征。对于当今中国人,成人礼的概念其实很模糊,就好比是说起某个遥远的朝代的某项繁杂的礼仪。 华夏先祖对于冠(笄)礼非常重视,冠礼是所有礼的开始,所以,《仪礼》将它列为开篇第一礼,这绝非偶然,是有着深刻的教化意义。 《周礼》及古代礼仪的习惯,一般是在十五岁左右行笄礼,最迟也就是二十岁。时代在发展变化,现代的行笄礼意义也会有所不同。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要读书,完成学业,所以,现在的笄礼一般会在孩子的十八岁时进行,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也会高中毕业,这个时候行笄礼较为适宜。 行笄礼的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受笄,受笄就是在行笄礼时改变孩子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接着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再用簪把发髻固定好,这样就完成了最基本的发型改变。 主持笄礼这项礼仪一般是女性家长,同时需要邀请一位女性为女孩子加笄,行笄礼之后就表示女子成年了,可以结婚了。由于古代的教育基本上是贵族式的教育,平民百姓受到的教育有限。所以,贵族女子受笄以后,一般还要在宗室的教育基地也就是贵族学校接受成人教育,教给她们的一般是妇德、妇容、妇言等等。作为人妻,妇女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