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小学数学学科简报

国培小学数学学科简报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精讲,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进行精练。先学环节的具体过程是:每节课一上课,教师就把这堂课要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学生,同时提出3~5 个问题让学生解决。接着学生用6~15 分钟的时间看课本。这种看课本,是原原本本地阅读教材,有人称之为“裸读”。“先学后教”的教不是系统地讲授,而是点拨。这种教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但不管怎样,后教的教仍是教师讲解。

二.优点: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体现学生主体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建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摆正了“学”与“教”的关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学的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学地处理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能很好地把国家课程转为校本课程

三.缺点:由于数学知识固有的性质,采用阅读课本和听讲的方法,儿童是不可能学会的。

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用“先学后教”这种模式,比如难度系数相对大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实在是困难,更不利于学生板演,而指望“兵教会兵”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3. 说课与讲课的异同

说课是谈教学设计的思路问题,对象是内行或权威,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我是怎样教学的。讲课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教材。

一、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1、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2、说教法、学法

小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年龄学生都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二、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

2、理论性与科学性。

3、交流性与示范性。

三、说课与讲课的关系

说课与讲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

3、说课与讲课的评价标准不同。

从下面的表中可以看出,说课与讲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有很大差异。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讲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4.中小学职称评定办法改革后教师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中小学职称评定办法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师的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

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2.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望。

3.结合教材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情景,体验情感。情景的创设,教师注重的是逐步地进行,使得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体验”随着情景的创设而多次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4.结合数学史知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潜移默化,体现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及自信心,体现了他们存在的价值观。

6.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设计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

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7.如何理解估算

一、取整估算——体验估算的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精确的计算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只需要估算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在低年级出现的非常多,所以《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教材在编排上也设置了一些对学生具有一种牵引力和启示力的生活情境,让教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地采用估算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估算的现实意义。

二、估多估少——领悟估算的实用价值

估多与估少,是在经过低年级的“取整估算”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估算了基本策略上来进行学习的,估多估少这一环节的教学,在教材上体现并不明显,正因如此,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让学生感受“估多估少”的现实价值,而在后面的学习中,比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学生就必须要具备“估多估少”的知识能力,不然学生很难学好这一些内容。只有让学生有了估多估少的意识,感受到了估算的现实价值,才能估算好“准确值的大概范围”,形成估算技能。

三、灵活估算——诠释估算的应用内涵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课程标准第二阶段的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来看,估算的价值应侧重体现在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估算要求和以前比更内化、更宽广、更灵活。具体一点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要根据问题情境的需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能力,实现估算的应用价值。

诚然,如果我们只是想让学生机械地按要求去估算,并不是一件什么难的事情,但我们估算教学的意义何在我们的估算教学的价值又何在加强估算教学不仅能真正的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也能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当然,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可能毕其巧于一役,估算教学任重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把估算和精算结合,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多创设情境,多制造“冲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估算的价值、在领悟中诠释估算的内涵,估算教学的困惑一定会迎刃而解,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8.如何认识新课标中的“概率与统计”

1、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新的统计概率教学对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如果你自己都对这部分知识一知半解,你怎么去设计教学,怎么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对教材加以理解,对教材更好的运用呢这就需要在工作之余,要认真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作到对这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

2、教学重点的改变。在以前教统计重点是计算,平均数,方差的计算,也是考试所考察的内容。而新教材统计的重点放在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的提取。

3、从学生方面来说

(1)要求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有些问题靠一个人也无法解决,要靠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比如说,调查全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如果靠一个人的力量,工作量非常大,而几个同学组成一组,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这想学习任务。

(2)还要求学生要用数学的语言就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到结论后,还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4、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像概率与统计这部分教材新增内容,实践操作性很强,在生活中的运用相当广泛,教学中应注意降低计算要求,问题情境的选用要注意不要过于简单或复杂,要想方设法构造一些问题情境不复杂,但对于相关概率大小的判断却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学生熟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统计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9.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共同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学生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当然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目标。特别是,其中有些精神“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必须要学生自己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有些内容虽能言传,但是如果没有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亲身体会,理解也难以深刻。但是,《课标》并没有展开阐述“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也给我们留下了讨论的空间。我在这里也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与大家交流。

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我以为,“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所说的“活动”,当然要有“动”,手动、口动和脑动。它们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包括与数学课程相联系的学生实践活动;既包括生活、生产中实际进行的数学活动,也包括数学课程教学中特意设计的活动。“活动”是一个过程,因此也体现出,不

但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而且学习过程也是课程目标。其次,“活动经验”还与“经验”密不可分,当然就与“人”密不可分。学生本人要把在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总结上升为“经验”。这既可以是活动当时的经验,也可以是延时反思的经验;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既可以是从一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是从多次活动中互相比较得到的经验。特别关键的是,这些“经验”必须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才可以认为学生获得了“活动经验”。应该注意的是,所说的“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的本质,才能称得上是“数学活动”,它们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学习,是最主要的“数学活动”,这种讲授和学习,应该是渐进式的、启发式的、探究式的、互动式的。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讨分析、参观实践,以及作业练习和操作计算工具,等等。

对前期学员提出的典型问题的集中解答:

1.怎样转化数学后进生

要转化数学后进生,首先要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其实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聪明,真正因为智力原因导致学困的很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学习习惯差,不会听课;(2)作业马虎,为完成而完成,甚至不完成,久而久之,造成知识上断链,不能很好地进行后续学习;(3)畏难情绪严重,遇到难题九退缩;(4)老师对知识的把握不准确,讲课缺乏吸引力,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化数学后进生,首先教师要修炼内功,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

和鼓励,让学生觉得我能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第三,可以给差生提出每周的学习目标,并时时提醒、督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倾听、会思考、会表达、会质疑,让好习惯伴随孩子成长;第五,练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让差生能保底;第六,通过网络平台和家长交流,让家长只是教育,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2. 如何讲好一节优质课

要上好一节优质课,教师的内功是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对学生的了解直接影响着对教学的设计;其次,强悍的教学团队帮你出谋划策,反复磨课是强有力的保证;教师对教学的预设和对生成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另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怎样做到让学生真正减负

要让学生真正减负,1、上好每一堂课。老师要了解数学知识体系,要透过教材挖掘教材里隐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用心上好每节课;2、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基础性、层次形、发展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让学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那么学生也就不觉得学习是负担了,累并快乐着。

4. 数学教学的老经验能一直应用吗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讲授法我们就一直应用。

5. 如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1)理解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口算方法;(2)加强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练习,可以每节课前两分钟以口算、视算、开火车、看卡片答得数等形式练习;(3)每天家作布置20道口算;(4)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学会灵活计算,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5)学会估算,用估算检查口算;(6)定期进行口算比赛。

6.如何布置有效的数学作业

要布置有效的数学作业,避免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如游戏,对口令、玩扑克牌等,寓教于乐,学生练得愉快,学得也愉快;作业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体现个体差异,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整理错题,并进行错因分析;布置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查漏补缺,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布置实践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在活动中成文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得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7.数学学习需要预习吗

低年级不需要预习,随着年级升高,知识越来越难,从四年级开始可以引导孩子预习。在引导孩子预习时可以按照读、想、做、问的步骤来。首先就是要认真阅读教材,想一想教材是怎样说的,想明白之后动笔做一做,填一填,在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打个小问号,或者是提出问题,在第二天听课的时候做到有目的的听,提高听课质量。同时,学会预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对前期学员提出的典型问题的集中解答:

1.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的有关培养孩子习惯的理论:

一、在形成一种新习惯或摈弃一种旧习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在开始时具有尽可能强烈的和坚定的积极主动精神。要利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手段来帮助孩子创造成功的开端。

二、永远不允许一次倒退发生,直到新的习惯牢牢地扎根在孩子的生活中。

三、在前两条的基础上,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支实践你的要求,并造成每一个情感上的鼓舞,只有在决心和渴望产生动力的时候——而不是在它们形成的时候它们才会向大脑传导一种新的方向。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改变某些习惯,那么就要让他坚定必胜的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直到和旧的行为彻底决裂!

四、30天是个坎。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定要坚持30天,好习惯的形成无非两种模式:一是孩子内心有此念头,一点拨就成了;二是自外向内灌述这一好习惯,靠外在的压力,使孩子最终形成好习惯。

2.怎样能有效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目前,学生的个性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情况直接影响了如今课堂的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学生不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 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只有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处理违纪行为要及时、妥善、合理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该迅速判断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课堂纪律,并作出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比如接话、出怪声等,教师可以暂时不予理睬的方法,课下再给于处理。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大多的处理办法是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悄悄提醒他。这样,既不影响上课,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同时,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可奖给学生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可以尝试利用小组竞

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使之养成自觉守纪的好习惯. 小学生对所在小组和班级有一定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别是课任教师所任班级较多,进行小组竞赛或是班级竞赛,对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吓猴”,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课堂上活动较多,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

行为;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三、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提高自身修养。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这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情绪稳定,安全感强,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教学艺术性和愉快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感染学生,减少学生的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既要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前提,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不能为了纪律好,而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讲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课堂常规也是一处课堂情境结构,因为必要的课堂常规可以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听讲的学习活动上。教师还应该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神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靠老师合理的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采用快乐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运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堂纪律调控自如,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那么,纪律的外延和内涵就做到了。

3.如何搞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二、班级的制度建设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

2.重视学生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