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课程设计报告总结计划.docx

开关电源课程设计报告总结计划.docx
开关电源课程设计报告总结计划.docx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开关电源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 1012

姓名

学号 :

日期:2011年11月16日一、设计要求

(1)输入电压: AC220± 10%V

(2)输出电压 : 12V

(3)输出功率 :12W

(4)开关频率 : 80kHz

二、反激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图 2-1 反激稳压电源的电路图

三、反激电路主电路设计

(Vdc1)(1)Np(3-1)

Ton Vo Tr

Nsm

1.反激变压器主电路工作原理

反激式变换器以其电路结构简单 , 成本低廉而深受广大开发工程师的喜爱 , 它特别适合小功率电源以及各种电源适配器 . 但是反激式变换器的设计难点是变压器

的设计 , 因为输入电压范围宽 , 特别是在低输入电压 , 满负载条件下变压器会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 (CCM),而在高输入电压 , 轻负载条件下变压器又会工作在不

连续电流模式 (DCM);另外关于 CCM模式反激变压器设计的论述文章极少 , 在大多数开关电源技术书籍的论述中 ,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均按完全能量传递方式 (DCM

模式 ) 或临界模式来计算 , 但这样的设计并未真实反映反激变压器的实际工作情

况 , 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可能不是最佳 . 因此结合本人的实际调试经验和心得 , 讲述一下不完全能量传递方式 (CCM)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

反激电路原理图S t o t of

O u S U i O i S O i VD O t t t t

反激电路的理想化波形

1)工作过程:

S 开通后, VD处于断态, W1绕组的电流线性增长,电感储能增加;

S 关断后,W1绕组的电流被切断,变压器中的磁场能量通过W2绕组和 VD向输出端释放。

反激电路的工作模式:

B

B S

B R

O

H

图8-18磁心复位过

流模式:当S 开通, W2中的流尚未下降到零。出关系:

流断模式:S 开通前,W2中的流已下降到零。出高于式(8-3)

的算,并随减小而升高,在零的极限情况下,?. 因此反激路不工作于开路状。

2.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器步:

1)算原流的峰流。

2)求原感。

3)磁心尺寸。

4)算气隙。

5)原匝数算。

6)副匝数算。

7)副径。

8)助。

( 1) 变压器设计

包括磁芯参数计算和选型;绕组匝数的计算和选线。

1. 总输出功率 P 0=12V × 1A=12W

P 0 =

12W 2. 估算输入功率η=75% P=

=16W

η

0.75

3. 直流输入功率 AC 220V ± 10%

V

in =AC 220×(1-10%) × =DC 280V V

in

=AC 220×(1+10%) × =DC 342V

4 输入电流

I

in

=

P

in

=16W =

V in 280V

I

in

=

P

in

=16W =

V

in

342V

反激电路

1)计算原边绕组流过的峰值电流

I P

P 0=1/2L p I 2 ave f

()

设电路工作在不连续状态

V

in

=L p

I P

t

on

t on =D max T s

得V=L

p

I P

()

in

DmaxTs

式()与()之比为

P 0 =( 1/2L I

2 f )/ ( L

I P

ave

p

p

V in

DmaxTs

令 I ave =I p

得 I p

=

2P

V in

D

max

D max =

2 12 得 I p =

=

280 0.4S

2) 求原边绕组的电感值

L

P =

V in

D

max

T

s

=

V in t

on

I p

I p

= 280 0.45

=

0.19 80 103

AP P =× 108

=× -4

4

10 cm

B=1/2BS=1/2 ×3900GS=1950GS

A P =A e * × 1/2L I

2

p =1/2 BHVG

p

VG= A e *l g (cm 2)

l g = LpIp 2 =

B 2 Ae

l g ’=1/=

3)选择磁心尺寸。 4)计算气隙。 5) 原边绕组匝数

d Σ N =V in

dT

L

dI

=V in

dT

8.29 10 3

0.19

N P =

0.41 10 4 1950 10 4

=197 匝

6) 副边绕组匝数计算

V O +V D =V in

D max

* N s

1 D max N p

(V O V D )(1 D max ) N p

N=

V in

D

max

= ≈12

7) 副边绕径

2

电流密度大约 mm

2

2

1A ÷( mm ) = mm

N ≈ 4 股

选择多股绞线 每股 d=

N* ∏ * (

0.3

) 2= mm 2

2

4* ∏ * (

0.3

) 2* A/mm 2 =

2

d=

8)辅助绕组设计。

( 2)输出电容的设计

(3)设计数据

变压器:

原边 T1T2副边 t1t2

匝数197 匝197 匝12 匝12 匝

线径

线股数1121

元件名称元件规格封装数量备注电容10u/400V RB电解1

470u/35V RB电解2

100u/25V RB电解1

220u/25V RB电解1

10208052

10308053

二极管IN40072

IN41482

RF1071

排座插座1

插座1

单排针 40p1

单排座 40p1

电感300UH引脚脚 5mm立1

MOSFET SSS 3N90A I2PAK1

(TO-220)

金属膜电阻0 1/4W08051

100 1/4W08051000

1K 1/4W08051

1/4W08051

1/4W08051

20K 1/4W08051

0 1/4W1

22 1/4W1

1/4W1

510 1/4W1

1K 1/4W1

75K 1/4W1也有 1w的

510/1W2

电源线两线,单插头引脚1

两线,单插头引脚1

集成芯片UC3845SOP81

整流桥(堆)400V 2A1

万用板90*1501

磁芯EE型2

变压器骨架1

变压器胶带黄色1

变压器直径1

漆包线

变压器直径1

漆包线

散热片1

螺丝

四、反激电路控制电路设计

1.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UC3845的工作原理是:电压给定与反馈电压经误差放大作为门限电压U 与反

馈电流经采样后的电压 V一起到电流感应比较器,当超过门限电压后,谈比较器输

出为高电平,进到 RS触发器的复位端 R,使输出 Q为高电平,经或非门输出为

电平关断功率管,并保持过种状态直至振荡器输出脉冲到触发器置位端S和或非门为止 =当振荡器输出为高电平时,或非门始终输出低电平,功率开关管始终关

断,段时间由振荡器输出脉冲宽度决定,在振荡器输出脉冲下降的同时, RS触发

器输出 Q变为低电平,经或非门输出变为高电平,输出控制脉冲如此周期性地工

作。PWM信号的上升沿由振荡器决定.下降甜由功率开关管电流和输出电压共同决定。反转触发器 T限制 PWM的占空比调节范围在 0—50 之内。 UC3845的振荡器

工作频率由 4端外接的定时电阻 R『,定时电容 GT设定,其计算公式为 f_- 】/T-

1

/0.55R1Cr=1.8/RlCVcc。UC3845内部电路框图及引脚,第 1脚是补偿端,

外接阻容元件以补偿误差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第 2脚是反馈端,将取样电压加

至误差放大器 AI 的反相输端.再与同相输端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第三脚电压小于 1时,脉竟调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 3脚电压等于或大于 IV 时,

矾 m 电流感应比较器辅出高电平将 PWM存器复位,使输出关闭如果故障消失,下

一个时钟脉冲将使PWM存器自动置位UC3845的辅^端设置了一个34V的稳压管,可有效地防止高压而造成的损坏。

2.设计步骤

选择功率开关管和整流二极管

反激电源主电路其他器件。

五、波形分析

1、功率开关管驱动信号

2、功率开关管漏 - 源电压

3、变压器次级电压

4、功率开关管电流

5、输出电压以及纹波

六、电源稳压特性

表 6-1反激稳压电源的电路图

负载4848484820输入电压150180*********

输出电压

七、调试过程

先调试检验控制芯片,同过输入 10V 左右的电压,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得到一个矩形波,以及频率等数据,与标准值相比较

再把电网电压 220V 通过整流桥,把电源接入电路板,一开始缓慢加大电压,

一直加到 220V,观察输出电压,能否稳定在12V。

如有问题,通过万能表检查,更正,再调试。

最后达到设计要求。

八、心得体会

设计,给人以创作的冲动。在画家眼里,设计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或是一幅向日葵;在建筑师眼中,设计是昔日鎏金般的圆明园或是今日一塑自由女神像;在电子

工程师心中,设计是贝尔实验室的电话机或是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凡此种种,但凡

涉及设计都是一件良好的事情,因为他能给人以美的幻想,因为他能给人以金般财富,因为他能给人以成就之感,更为现实的是他能给人以成长以及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这种营养更是一种福祉,一辈子消受不竭、享用不尽。我就是以此

心态对待此次开关电源课程设计的,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于是偶然又必然地

收获了诸多,概而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温故而知新。课程设计开始之时,思绪全无,举步维艰,对于理论知识

学习不够扎实的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 ,于是想起圣人之言“温故而知新” ,便重拾教材,对知识点全面而系统的进行了梳理,遇到难处先是苦思冥想再向同学请教,终于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领悟诸多平时学习难以理解掌握的较难知识,学会了如何思考的思维方式,找到了设计的灵感。

二、思路即出路。当初没有思路,诚如举步维艰,茫茫大地,不见道路。在

对理论知识梳理掌握之后,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思路如泉涌,高歌“条条大路

通罗马”。顿悟,没有思路便无出路,原来思路即出路。

三、实践出真知。文革之后,关于真理的大讨论最终结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自从耳闻以来,便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成的教条。时

至今日,开关电源课程设计基本告成,才切身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才明晓实践出真知。因为在教材上,反激电源控制电路不过是简单的电路,也便不以为然的用 protel 绘制电路图,结果电路出现诸多问题,譬如短路开路、接线不规则

等等,不为则不知,无为则无知,实践出真知。

四、创新求发展。“创新”目前在我国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地位,足见

“创新”的举足轻重。因此,我们要从小处着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课程设

计中不忘在小处创新,未必是创新技术,但凡创新思维亦可,未必成功,只要实

现创新思维培育和锻炼即可。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至善至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不从忘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换种思维方式,去恶亦是至善,改错亦为至美。在

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

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总的来说,这次制作的反激电源控制电路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设计中遇到了

很多问题,特别是变压器的绕制,测试总是没反应,最后在老师的辛勤的指导下,

终于游逆而解,有点小小的成就感,终于觉得平时所学的知识有了实用的价值,

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使自己对以后的道路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最后,

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篇一首先我们由衷的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这四周的学习,本次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总的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万分。的确,从选材到开始制作,从理论到实践,在四周的实训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都更加懂得并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有待加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但是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训,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想说,之前的时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编程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够了,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训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训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精)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一、课程名称: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二、内容:设计并制作一台数字电子钟,完成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内容:要求由所学的数字电子知识以及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出一台数字电子钟。而且要完成电路的装配和调试。设计基本框图如下: 数字电子钟的基本框图 要求:1>.采用位数码管,显示范围0分00秒——9分59秒。 2>.提出至少两种设计实现方案,并优选方案进行设计。 3>.详细说明设计方案,并计算组件参数。包括选择的依据和原理,参数确定的根据。 4>.提倡有能力的同学在完成上述要求后,提出增强功能的设计方案。 四、比较和选写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方案一:1>.振荡器由555定时器构成。在555定时器的外部接适当的电阻和电容组件构成多谐振荡器,再选择组件参数使其发出标准秒信号。 2>.计数器由74LS90集成记数构成。根据74LS90的菜单可以知道它是一个集成的 二—五—十进制计数器。对于分记数因为显示范围是0——9所以一块芯片就 可以构成。对于秒记数因为显示范围是0——59所以可以用两块并联构成100 进制计数器后再强制清零即可。再外设一定的控制电路。 3>.译码显示电路由74LS49作为译码驱动器和工阴极七段数码显示管构成。中间 设置一定的限流电阻即可。 系统框图如下: 方案一简化的系统框图

方案二:1>.振荡器和方案一相同仍由555定时器构成。 2>.计数器由74LS90构成。但是在记数方面和方案一不同,方案一是 符合平时记数逻辑,高位记数由低位进位得来。而在这个方案中则不是。 它的分记数、秒十位记数以及秒个位记数分别独立。各个计数器由共同的标准秒 振荡器驱动。只是分记数要经过一个60分频的电路,秒十位记数要经过一个10 分频的电路。而秒个位则直接接入。整个电路外加一定是设置电路即可。 3>.译码显示电路和方案一相同。 电路基本框图如下: 方案二简化系统框图 两方案的比较: 1、我们从分析电路可以知道两个方案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2、在难易程度方面:方案一电路设计简单,所用组件数目少,当然制作就比较简单, 而且在后期的调试和维护方面也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方案改进上就存在困难了, 比如要加一个校时电路就会十分复杂会使电路变的麻烦。 方案二相对与方案一就有点复杂,因为它多了两个分频电路,所用组件数目也就多, 不用数制作就会相对于方案一复杂一些,那幺在后期的调试和维护方面也就困难一 些。但是在改进方案方面就有独特的好处。因为它的各个记数电路相对独立,在操作 方面就可以分开处理。比如同样加一个校时电路就会十分方便的实现,只需要在各个 计数器电路设置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即可。 3、因为两个电路都是十分简单的电路,所用组件相对于一些大的电路来看就十分的少 了,因此在价格方面没有太多的差别,这方面就没有什幺比较的地方了。 4、在电路可靠性方面:因为方案一比方案二电路简单,根据电路的原则方案一应该是 比较可靠的。因为方案二的分记数和秒十位记数经过了分频电路,而秒个位没有经 过分频电路,因此在记数上会因为延时的原因使的记数误差增大。 综合上面的比较,而且这次的设计又没有要求设置校时装置,因此选用方案一进行设计,对于方案二可以经过改进后作为增强功能的改进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以方案一进行电路的全部设计。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的计算和器件的选择。 1.标准秒振荡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及评分标准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要求 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约200~500字的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接线图及说明(图不能手绘或网上拷贝,要用仿真软件画,软件的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应加以说明,在哪一点到哪一点接什么器件等)。 单元电路设计、主要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手册)(重点)。 自行选择购置元器件的过程。 组装调试并进行性能测试的过程。在焊接、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重点)。 结果分析。有何收获和体会,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重点)。 附件(如元件材料清单或其他说明)。 参考文献。 要求文字清晰、语句通顺、描述准确、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正确、电路图绘制规范。 二、格式 页面设置为纸型:A4;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8磅。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1.封面(模板见最后一页) 2.第二页:设计题目要求。约200字的中文摘要(宋体,小四号字) 3.第三页:目录(宋体,小四号) 4.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5.画出“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见第二页(四)) 6.附录(五号字) 7.参考文献(五号字)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酌情减分: 1.选做内容的难度小、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独立完成任务。 2.有抄袭行为,减20-30分。 3.损坏或丢失实验室的物品,包括元器件、仪器设备和工具。 4.不按时交课设报告。 5.因报告不规范,语言不通顺,行距、字体不对,图不清楚、没有计算,实测数据等退回重写 的。 打印的报告和电子文档交给课代表。

大学课程实验心得体会集锦

大学课程实验心得体会集锦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

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DSP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DSP控制器及其应用 设计题目万年历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成绩 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三日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设计要求 (4) 1.1 基本要求 (4) 1.2 提高要求 (4) 第二章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 2.1 DSP TMS320 VC5509APGE芯片的工作原理 (5) 2.2 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6) 第三章主电路图及程序流程图 (7) 3.1主电路图 (7) 3.2程序总流程图 (7) 3.3程序分块流程图 (8) 第四章软件程序设计 (9) 4.1 程序 (9) 4.2 调试与处理出现问题 (9) 第五章设计总结 (20)

附录1:参考文献 (30)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比如手表,时钟等等,现在的钟表在功能设计上不断地完善,不仅仅可以显示时间(时分秒),而且可以显示年月日,星期几等等。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努力,培养高科技人才是21世纪必做的事。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更要努力学习好电子信息这门科技专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接触各种电子产品,加强对电子技术技术理论的掌握和实际的应用。在本次的实验中,我们就以DSP芯片为核心控制电子钟,具有多项显示,用2812上的LCD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

第一章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万年历,利用DSPTMS320 VC5509APGE芯片控制,使用程序来控制时间的实时更新,当秒加到60时,分自动加1,当分加到60时,小时自动加1,当小时加到24,天加1,天加到30时,月加1,月加到12时,年加1,使用I602上的LCD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对现有器件进行简单地编程,实现各种简单地显示控制。 1.1设计目的 1. 学习软件的安装,熟悉运用CCS v3.3软件,加强软件编程能力; 2. 学习DSP芯片的I/O端口的控制方法; 3. 了解1602字符液晶的使用功能 4. 能够对现有器件进行简单地编程,实现各种简单地显示控制。 1.2 基本要求 ⑴此系统先显示设定的当前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并进行计数 ⑵设计硬件外扩电路,同时设计软件程序进行软硬件联系调试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curriculum design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光匆匆而过,一周转瞬即逝。在过去的这一周时间里面,原本以为会比较轻松的设计任务却让我觉得有点措手不及。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以前掌握得不太牢固的数电和模电知识。收获颇丰。 在这次电子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的设计题目是汽车尾灯控制。在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基本的芯片:双向移位寄74LS194,二输入与非门74LS00、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六反相器74LS04、3-8译码器,555定时器及电阻电容进行搭建。设计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顺利,芯片的选择和电路的接法对于我这样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经过我们大家集体的讨论过后,我们还是把最终的电路图拿出来了。这让我充分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团结才能让大家

把事情干好。一个人的力量始终太渺小,集思广益才能让我们进步得更快,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让我头疼的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小的失误,比如线接错了,有些地方的线没有接上等等问题而让实验板上的灯无法亮起来。这些都是让我始料不及的。由于不细心的地方太多,当时甚至有过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当最终看到成果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记得汪中求说过细节决定成败。以前感触不深,没有注意太多的细节,总是抱着差不多就行了或者放纵自己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中的许多问题。但是我现在明白了,这是不对的。对于科学我们就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课程设计中的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意,老是求快,想早点完成设计和连接实验板的工作,但是这反而导致了很多次的失败。好在最终摆正了心态,细心检查之后,最终完成了连线。 我从这次的设计中还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做事情不能轻言谈放弃,虽然过程不顺利,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就一定会走到终点。一点小小的挫折实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在大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

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 发生器设计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10自动化 班级10自动化 学生姓名吉钰源 学号1004104001 课程设计地点 C206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导教师赵国树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目录 1、绪论 (3) 1.1相关背景知识 (3) 1.2课程设计目的 (3)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3) 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3) 2、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4) 2.1总体设计思路 (4) 2.2原理框图 (4) 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5) 3.1 正弦波产生电路 (5) 3.1.1正弦波产生电路 (5) 3.1.2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6) 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7) 3.2.1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图 (7) 3.2.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8) 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 (9) 3.3.1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9) 3.3.2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10) 4、电路仿真结果 (11) 4.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 (11) 4.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1) 4.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3) 5、电路调试结果 (13) 5.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调试结果 (13) 5.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 5.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 6、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 (15)

1、绪论 1.1相关背景知识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特别是近50年来,微电子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革。与此同时,电子技术也正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在电子技术中,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通用信号源。 1.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进自己对模拟集成电路方面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在模拟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自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电路设计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逐步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的实际工作提供引导性的背景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①设计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 ②能同时输出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三种波形: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③用±12V电源供电; 先对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及根据参数的确定选择出一种最适合本课题的方案。在达到课题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最经济、最方便、最优化的设计策略。然后运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效果并与课题要求的性能指标作对比。仿真成功后,用实物搭建电路,进行调试,观测示波器输出的波形。 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①设计、组装、调试信号发生器; ②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③频率范围在10Hz~10000Hz范围内可调; ④比较器用LM339,运算放大器用LM324,双向稳压管用两个稳压管代替。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标准版)

编号:YB-TH-0172 ( 心得体会)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标准版) Being good at summarizing can enable you to choose the most reasonable ability to handle affairs when encountering the same or similar problems.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标准 版) 心得体会作用:善于总结可以使你在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最合理的处理事务能力,可以锻炼 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是很少会犯错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光匆匆而过,一周转瞬即逝。在过去的这一周时间里面,原本以为会比较轻松的设计任务却让我觉得有点措手不及。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以前掌握得不太牢固的数电和模电知识。收获颇丰。 在这次电子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的设计题目是汽车尾灯控制。在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基本的芯片:双向移位寄74LS194,二输入与非门74LS00、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六反相器74LS04、3-8译码器,555定时器及电阻电容进行搭建。设计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顺利,芯片的选择和电路的接法对于我这样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经过我们大家集体的讨论过后,我们还是把最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我们完成了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 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 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 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它的兴趣也在逐步的增加。我们有四位同学一起合作,我们默契的配合使我们组第一个完成了我们的设计,而且设计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这次课程设计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 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中, 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巨大力量!两周来我们一起找资料,选方案,再选方案是大家意见不统一然后我们一起上网进行查阅敲定方案后进行仿真,焊接调试程序,最后我们的篮球电子裁判器设计成功完成。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使得我们这次比别的同学节省了时间,。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在这学期的课程设计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个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今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在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后变的更加成熟,能够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吴丽娜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题目:交通灯控制器 班级:08通信工程1班 学号:0810618125 姓名:廖小梅 指导老师:张红燕 日期:2010年12月

目录 1、设计背景 2、设计任务书 3、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4、各单元设计电路设计方案与原理说明 5、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6、设计、安装、调试中的体会 7、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 8、附录 9、参考文献 10、成绩评定表格

一、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尤其在城市街道的十字叉路口,极其容易发生交通问题,为了保证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安全,一般在每条街上都有一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交通灯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交通灯通过的状态转换,指挥车辆行人通行,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管理自动化。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电路,要求南北方向(即 A车道)和东西方向(即B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 交替运行,每次通行时间都为30秒; 2、在绿灯转红灯时,先由绿灯转为黄灯,黄灯亮6秒后,再 由黄灯转为红灯,此时另一方向才由红灯转为绿灯,车辆 才开始通行。 三、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1、分析系统的逻辑功能,画出其框图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图1交通灯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在图中, T30: 表示甲车道或乙车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为30秒,即车辆正常通行的时间间隔。定时时间到,T30 =1,否则,T30 =0。 T6: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6秒。定时时间到,T6=1,否则,T6=0。 S T:表示定时器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由它控制定时器开始下个工作状态的定时。 交通系统的车道信号灯的工作状态转换如下所述: 状态1:A车道绿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B车道禁止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隔T30时, 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2:A车道黄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B车 道禁止通行。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TY时,控制器发 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3:A车道红灯亮,B车道黄灯亮。表示A A车道禁止通行,B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间隔T30 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2018】《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 实验报告 编制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审定:唐年庆 2018至2019学年第1学期 计算机科学学院

实验报告说明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四周开始,每次课需要扫码签到、完成【勤学网】每周任务,十八周结束,共32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实验课注意事项如下: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 ..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 ..完成。 (2)每次实验课将考勤 ..,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3)每次实验完成后,亲自 ..批阅 ..,否则实验成绩无 ..将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老师检查 效。 (4)实验报告中学生必须填写【实验地点 ..完成。 ....】,注意:必须手写 ....】、【实验时间 (5)每次实验完成后,请将实验结果压缩后上传 .....到服务器。 (6)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册》交各班级班长或学习委员, 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 ........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附实验成绩登记表

实验一:操作系统基本练习 实验日期:2018年月日实验地点:第三实验楼机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 7 的启动和退出。 2.学会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的使用方法。 3.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Windows 7 系统设置。 4.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选定、复制、重命名、删除和查找等操作。 二、实验任务: 1.实验准备:在【勤学网】(网址:http://17 2.16.26.3)下载“实验1”资料包,并解压于D盘,并将解压后的文件夹重新命名为你的姓名。 2.在“Text”文件夹中建立名为Test1.Txt文本文件。在所建立文本文件中用一种输入法输入以下文字内容: 3.查找C盘中所有jpg图片,然后按照大小排列,拷贝前.两.个到“Image”文件夹下;把资料包中audio文件夹下的css文件的扩展名修改为.txt类型,并设置为隐藏属性。 4.把任务栏调整在左边并取消“显示时钟”,然后抓取当前桌面图像,利用画图程序保存,命名为“窗口图像.jpg”,放在Image文件夹下。 5.在桌面上分别为“记事本”和“画图”两个应用程序建立快捷方式,并把这两个快捷方式复制到Text文件夹下。 6.查询磁盘的状态后然后回答下列问题:C盘:文件系统类型、已用空间、可用空间、容量。 7.选择合适的适配器模式,模式为:分辨率为800×600,增强色(16位),60赫兹。 8.给当前计算机添加一个用户,用户名为:JKXY,密码为:jkxy2340,账户图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 结报告

摘要 (3) 第一章设计指标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任务和要求 (4) 1.3设计原理 (4) 第二章系统方案 (5) 2.1 系统模块及框图 (5) 2.2 单元电路设计 (6) 2.2.1 秒基准信号发生器 (6) 2.2.2 计数器 (7) 2.2.3 数码显示 (8) 2.2.3 校时切换电路 (8) 2.2.3 校时切换电路 (9) 2.2.4 整体电路图 (9) 2.2.5 部分芯片实际引脚图及功能 (11) 2.3 multisim 仿真 (12) 第三章方案总结 (12) 3.1 元件清单 (12) 3.2电路及方案的特点 (12) 3.3 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3)

摘要 时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实际生活中,时钟小巧精致甚至很多是作为另一个工具的附加物(如手机、收音机等)。但实际上时钟的原型——脉冲源是时序逻辑电路完成其逻辑功能的基础。如果电源是数字电路的发动机的话,那么时钟源就是它的轮胎使它能向前运行,所以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离不开时钟源。本设计目的不在制作生活用的电子时钟,而是希望通过对电子钟的分模块设计,加深对震荡电路、波形转换、分频器、计数器、数据选择器、译码器、数码管等的理解,加强对实际集成器件的应用,锻炼电路焊接技术和检查排错能力。 本设计通过32768Hz晶体和14位二进制分频器4060产生2Hz的脉冲信号,再通过JK 触发器4027组成的二分频器产生1Hz秒脉冲,比基于555定时器的时钟源精确和稳定。显示部分采用CD4511驱动共阴极7段数码管。校时部分采用四二选一数据选择器74157芯片选择正常走时或手动校时。 设计过程中先使用multisim11.0进行仿真设计,后又进行实际焊接。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工作总结 珍贵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我们迎来了大学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课程——毕业设计,因为它是衡量每个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而且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毕业设计是学校对我们在大学中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它几乎包含了我们学习的全部专业知识.毕业设计工作做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个人现阶段实力的强弱,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用心搞好毕业设计.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不过乐趣尽在其中! 接到任务书以后进行选题,选择方案,了解课题思路.刚刚拿到课题——《多路可寻址遥控开关系统设计》的时候觉得有点恍惚,当时我有一种想法:觉得这么高难度的东西凭我的实力要完成简直是不可能,题目确定后就是找资料,完成图纸初稿.资料是做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资料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进程.总之,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查的资料都是有利用价值的,要一一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在图书馆和百度搜

索中我查到了相关的资料和电路图,但是还是不太完善,后来又去找老师找到了相关的书籍. 通过前面几周不断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对所选的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概的设计思路已经确定了.于是和我们组的成员找到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周红兵老师,说明了我们对整个系统电路的设计与想法,指导老师给我们系统的设计思路讲述了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的思路就越加清晰了,这不得不让我相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了,也坚定了我做毕业设计的信心.,这一步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综合已有的资料来更透彻的分析题目,最后完成图纸初稿.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难很不顺手,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给设计出来,是很难的一件事,特别是整个电路图的设计,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我们学习过的专业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相结合起来;考验了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从中可以自我测验,认识到自己哪方面有欠缺、不足,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中得以改进、提高;这也使我明白要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 展望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

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总结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我们组一共有三,但其他两个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怎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10 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的。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他们组也只有他一个人动手),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1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还好,验收还算,得了3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他们好厉害,在课就成功的做出过调频收音机,大一暑假的时候参加了的电子竞赛接着,不过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汗。看来要多保持联络,这次回家就好好找他们叙叙旧。三 1前言通过一个的,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才能增强和巩固我的知识。特别是作为高职生,更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人材。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做的,难免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摘要: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管”和“路”紧密结合的器件,它以半导体单晶硅为芯片,采用专门的制造工艺,把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完整电路制作在一起,使之具有特定的功能。集成放大电路最初多用于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上,故被称为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 一、设计目的 1.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 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模拟运算电路。 2.本课程设计通过Mulitisim编写程序几种运算放大电路仿真程序,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与幅度的波形信号,测量输出波形信号对电路进行验证,并 利用Protel软件(或proteus)对实现对积累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并最 终实现PCB版图形式。 二、设计任务及步骤: 1、通过Mulitisim编写程序运算放大电路仿真程序,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与幅度的波形信号,测量输出波形信号对电路进行验证。要求: (1)运算放大电路类型:同相比例、反相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电路; (2)所有运算放大电路的增益均可任意调节; (3)输入电压波形可以任意选取,并且可对输入波形的运算进行实时显示,并且可以进行比较; (4)对设计完成的运算放大电路功能验证无误后,通过Protel软件对首先对电路进行原理图SCH设计,要求:所有运算放大电路在一张原理图 上;运算放大器芯片可以选择集成运放741系列;输入输出信号需预留 接口; (5)设计完成原理图SCH后,利用Protel软件设计完成印制板图PCB,要求:至少为双层PCB板。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下面为您收集整理了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繁忙的两周课程设计转眼间就结束了。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每天在寝室—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的生活里,让我们回忆起了那高中时代的点点滴滴,那久违的充实的而又温馨的气息涌入心头,而这两周时光也成为我在大学两年里最为充实的学习时间。虽说每天8节课的的安排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并沉浸在这课程设计的美好时光之中。 在这两周的课程设计的学习中,前两周我们忙于铜精炼反射炉的计算,而后一周我们则进行着铜精炼反射炉的图纸的设计。在前一周的计算过程不仅检验者我们对有色冶金原理及设备的课程知识的 了解及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将所学知识同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年产2.2万吨铜精炼的反射炉设计使我们也进工程专业的必修功课,也是对我们有色冶金化工过程原理及设备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巩固、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必要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由学校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所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确是真实的体现出来。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真理的的内涵,我现在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的任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脚踏实地的迈开人生的一步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为明天能稳健的在社会大潮中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通过 对反射炉的计算及结构图的设计,加强了对铜冶炼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同时,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及理论和生产实际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同精炼反射炉的设计工作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基加强了我们的学习 独立自主能力,巩固和扩从了有色冶金化工设备原理及设备等课程的内容,掌握了铜精炼反射炉的设计方法及步骤,掌握了铜精炼反射炉设计的基本知识,怎样确定设计方案,了解反射炉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及绘图的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有关的的课程度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反射炉的能力及综合 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突出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这次课程设计中发现了自已平时的学习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而这些也将是我们今后学习与工作需加强的方面。 在这课程设计结束之际,我衷心的感谢我们的课程设计郭年祥 老师,郭老师教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固然让们倍感不适应,但他的这种态度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我们今后学习工作所需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