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统计指标解读中国国民经济

通过统计指标解读中国国民经济
通过统计指标解读中国国民经济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1.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游客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即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2.常住国:指一个人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在这个国家(或地区)只居住了较短的时间,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个国家(或地区)。 3.常住地:指一个常住国的居民,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城镇或在这个城镇只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个城镇。判定一个游客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

15.出境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并在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住宿设施至少停留一夜的游客。 16.出境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在境外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并未在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游客。 17.旅游收入: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就是国家(省、区、市)的旅游收入。旅游支出应包括(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不包括为商业目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构的捐赠。旅游收入包括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海外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国内旅游收入:指国内旅游者在国内旅行、

电信统计指标说明

附件四: 增值电信业务相关指标解释 1、增值电信业务企业 (1)定义: 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是指在中国大陆境内经营全国或区域性增值电信业务的服务商。计量单位:个。 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增值电信业务企业包括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企业、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企业、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企业、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企业等第一类电信增值业务企业;存储转发类业务企业、呼叫中心业务企业、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信息服务业务企业等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企业;以及无线寻呼业务企业、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企业等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企业。 因特网数据中心(IDC)业务企业是指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因特网或其他网络的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和其它应用服务的服务商。计量单位:个。 存储转发类业务企业是指利用存储转发机制为用户提供信息发送业务的服务商。存储转发类业务包括语音信箱、 X.400电子邮件、传真存储转发等业务。计量单位:个。 呼叫中心业务企业是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电话网或因特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的服务商。呼叫中心业务还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座席的出租服务。计量单位:个。 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是指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公用电信基础设施将业务节点与因特网骨干网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的服务的服务商。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包括为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ICP)经营者等利用因特网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因特网的服务,以及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的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的服务。计量单位:个。 信息服务业务企业是指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语音信息服务(声讯服务)或在线信息和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的业务的服务商。信息服务的类型主要包括内容服务、娱乐/游戏、商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复习题教案资料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采用(D)。 A.市场价格 B.不变价格 C.可变价格 D.影子价格 2.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是以实际可能发生的(B)为基础确定的。 A.市场价格 B.口岸价格 C.不变价格 D.计划价格 3.销售税金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属于(C)。 A.直接费用 B.财务费用 C.转移支付 D.间接费用 4.以下不属于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的是(A)。 A.行业基准收益率 B.影子汇率 C.社会贴现率 D.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5.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以下不属于转移支付的是(D)。 A.税金 B.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C.政府补贴 D.国外银行借款利息 6.下列条目中,属于政府调控价格的投入物的是(B)。 A.外贸货物 B.水、电 C.非外贸货物 D.劳动力 7.国民经济评价中涉及到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均应采用(A)。 A.影子汇率 B.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C.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D.基本汇率 8.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A)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估量。 A.机会成本 B.利用率 C.占用率 D.投资回报率

9.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应其国民经济的(D)和供应关系来确定。 A.影子价格 B.计划价格 C.不变价格 D.实际价值 10.在财务评价中工资作为成本的构成内容,属于项目的费用支出,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应采用(B)计量劳动力的劳务费用。 A.名义工资 B.影子工资 C.社会平均工资 D.社会效益 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根据我国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等确定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A)。 A.1.0 B.1.2 C.1.5 D.0.8 12.对于非技术劳动力,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取为(B)。 A.1.2 B.0.6 C.1.5 D.1.0 13.以下属于特殊投入物的是(D)。 A.固定资产投资 B.流动资金 C.技术 D.劳动力和土地 14.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工资作为劳务费用计入(A)。 A.经营成本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其他费用 15.以下不属于国民经济评价中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是(D)。 A.经济内部收益率 B.经济净现值 C.经济净现值率 D.经济换汇成本 16.国民经济评价中,在计算项目的经济净现值时用的折现率为(B)。 A.经济内部收益率 B.社会折现率 C.基准收益率 D.行业折现率 17.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者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国民经济评价是从(C)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效果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一、单位用地税收(单位:万元/亩) 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实际贡献/用地面积 税收实际贡献:指企业实际入库(不含查补以前年度税款)主要税费合计数额,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用地面积:指企业实际用地面积,包括企业通过政府出让、土地二级市场获得的自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实际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实际占用的土地等。 二、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吨标准煤) 单位能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能耗 销售收入:指企业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中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总能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消耗的能源总量。工业生产活动消耗能源包括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 三、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当量吨) 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指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类指标的排放当量之和。 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研发经费支出: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内部经费支出。

五、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现价)/年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等于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除以年平均职工人数。 六、税收增幅(单位:%) 税收增幅=(当年税收实际贡献/上年税收实际贡献-1)×100% 七、销售收入增幅(单位:%) 销售收入增幅=(当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100% 八、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当年研发经费支出/上年研发经费支出-1)×100% 九、亩均投资额(单位:万元/亩) 亩均投资额=投资额/用地面积 投资额:即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企业当年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的资金总量。 十、有关数据来源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所在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所属行业分类代码(《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小类代码)由统计部门提供。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名单、所在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所属行业分类代码由区市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通过企业纳税、市场主体登记、行业分类等有关信息筛选确定。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单位 实际值 /目标 值 权 重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发强 度 1、人口密度 万人/平 方公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亿元/ 平方公 里 3、人均GDP 元/人 4、第三产业占比% 5、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7、产业结构相似度% …… 土地集 约利用 度 8、人均道路面积m2/人 9、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0、建筑密度% 11、土地闲置率%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万元/ 平方公 里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4、地均环保投入 万元/平 方公里 …… 生态开 发格局 15、林草覆盖率% 16、生态用地比例%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 农业开 发格局 18、人均耕地面积m2/人 19、地均农业产值 万元/平 方公里 …… 开发潜 力 20、公路网密度 千米/万 人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 资源节约资源消 耗 23、单位GDP能耗 吨/万 元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

…… 资源节约利用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例 %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 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能力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方公里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环境保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 环境保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 例 % …… “两型”制度建设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 %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 核比例 %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程度 % …… 制度制 定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度%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 度 % ……

第八章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第八章 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思 考 题 1.什么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它与财务评价有何异同 ? 2.在国民经济评价中,识别费用收益的原则是什么?与财务评价的原则有何不同? 3.项目的外部效果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外部效果需要列入国民经济评价的现金流量表中? 4.在国民经济评价中进行价格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外贸物品、非外贸物品和特殊投入物的调价原理分别是什么 ? 5.费用效益分析有哪些指标?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6.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果分析、多目标综合评价分析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练 习 题 1.某一出口产品,其影子价格为945元/t,国内现行价格为598元/t,求其价格换算系数。 2.某进口产品,其国内现行价格为216元/t,其价格系数为236,国内运费及贸易费为38元,影子汇率为60,求该进口产品的到岸价格c.i.f。 3.某项目M 的投入物为G 厂生产的A 产品,由于项目M 的建成使原用户W 由G 厂供应的投入物减少,一部分要靠进口,已知条件如下:M 距G100km,G 距W130km;W 距港口200km,进口到岸价为300美元/t,影子汇率9元人民币/美元,贸易费按采购价的6%计算,国内运费为0.05元/t·km,求项目 M 4.修建某水库有高坝和低坝两个方案,其投资、各项费用及年收益如下表所示,服务年限为50 年,试问哪个方案是最优方案? 5.某工程项目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装置,每年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40000元,现拟增设安全措施,每年可减少损失50%,但需要投资18万元,使用期为20年,设i=8%,每年维修费占投资的3%,试评价是否有必要设置这种安全措施? 单位:万元

统计基础指标解释

统计知识 统计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解读:统计学上的平均数有数值平均是和位置平均数。前者是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后者是指中位数、众数。 为什么要在统计上用平均数?既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此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因为对于一组庞大的数据,无法分析所有数据,此时就需要选取合适的代表值来表达这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这里所介绍的平均数主要是算术平均数,它反映了数据集中趋势,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如将各个地块的小麦产量直接相加得到总产量,再除以总亩数,得到平均亩产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将变量和权数求出标志总量,把权数相加求出总体总量,然后用前者除以后者,它适用于对分组的统计资料计算平均数。如将各个地块的产量按不同产量水平分成若干组,先将各组产量成一个组的地块数求出各组的总产量后,相加求得全部地块的总产量,再除以地块总数,这样计算的平均亩产量称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是利用了所有数据的特征。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也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前者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后,居于数列位置的那个数据,它刻

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后者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它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是能够避免极端数据。在数列是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它们和平均数具有相同的值。 什么是绝对数和相对数? 解读: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仵下的规模、水平,带有各种单位,比如某个区域的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而相对数通常以增长幅度、增长速度、指数、倍数等表现形式出现,比如各类价格指数、GDP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相对数往往是绝对数进行的加工后取得的。 在统计中,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组合运用技能反映水平,也能反应速度,以此来全面地描述经济社会现象,比如咸阳2016年夏粮产量100.23万吨,这是绝对数;同比下降3.0%,这是相对数。 相对数和绝对数在反映同一领域的现象时,各有优势。比如国家统计局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建立的主要食品价格旬报,公布的是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情况,是一种绝对数,直观地反映了价格水平。而每月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由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各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组成的综合价格变动情况,是一种相对数。 什么是基数与基期? 解读:基数是用作对比基础的数值。例如,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国民经济评价

第十四章国民经济评价 14.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14.1.1评价依据 本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1988年)的有关规定进行,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实际评价时,还同时借鉴了原第二版的有关方法,并参考《Study of prioritisation of Highway Investments and Improving Feasibility Study Methodologies》(World Bank,1995)及《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1997年,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14.1.2评价内容 本工程经济评价为国民经济评价。 14.2国民经济评价 14.2.1参数的确定 为保证各项目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评价结论的可比性,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通用参数均遵照执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发布并定期调整的相关规定,如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贸易费用率,以及重要投入物的影子价格等,因此,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通用参数均以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 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确定项目评价年限为建设期加公路建成通车后10年。本项目计划2009年9月开工,2009年10月建成,工期2个月,评价年限为11年。 2、社会基准折现率为10%,贸易费用率采用6%; 3、货运影子系数:铁路1.8 4、公路1.26、内河2.0; 4、影子汇率用国家外汇牌价8.3乘以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 5、按《办法》规定,残值取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形式在评价末年计入费用一栏中。 14.2.2费用的调整和确定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宏观角度考虑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以确定

我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2009年6月20日定稿 1、学年: 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八月三十一日。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年初”指第一学期开学时,“学年末”指第二学期结束时。 2、学校 学校:学校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招收适龄人口实施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设立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城市、县镇、农村:按学校所在地分类,各类学校可分为城市、县镇、农村。 城市、县镇、农村的划分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市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县镇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农村是指城市、县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学校办别:按学校办别分类,小学、普通中学、职业初中、特殊教育、工读学校可分为教育部门和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三类: (1)教育部门办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校;集体办是指校舍、师资、经费等主要由乡(镇)、村、街道集体单位负担(辅以财政专项补贴)的学校; (2)民办学校,是指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3)其他部门办是指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 学前教育(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园是指招收三周岁以上(含三周岁)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设立幼儿园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并予备案。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总量指标主要有社会总产出、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 一、社会总产出 (一)含义 社会总产出也称总产品。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当以货币表现时,即为全部生产活动成果的价值总量。这里所说的全部生产活动,即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社会总产品就是这两大部门产品之总和,其产品形式,既有实物形态的货物,也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种服务或劳务。 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的总成果。它包括货物和直接为货物提供的运输、仓储、供应与销售等有关服务,其价值总量即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从使用价值角度看,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价值角度看,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利润、税金和利息等)。可见,社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即C十V十M。 国民经济中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社会总产值即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的总和。 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其产出成果的价值表现称为服务总值或劳务总值。 由此可见,全社会总产出=社会总产值+服务总值(或劳务总值) (二)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产值的计算。 1.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固定价格。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四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从2001年开始使用2000年不变价格。现价工业总产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企业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 2.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2)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3)工厂法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3.工业总产值的构成 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 (第二版) 2019年 6月

目录 第二版说明 (1) 第一版序言 (2) 对季节调整和移动节假日等问题的说明 (5) 中国经济数据统计范围 (7) 中国统计指标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8) 中国统计数据的主要发布单位 (12) 第一章经济活动 (13) 1.生产 (13)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3)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 3)服务业生产指数 (17) 2.采购经理指数(PMI) (19) 1)官方PMI (19) 2)财新PMI (21) 3.投资 (23) 1)固定资产投资 (23)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 (24) 4.消费 (27) 1)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 (27) 2)居民消费支出(住户调查) (29)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 5.存货 (32) 1)存货变动(支出法GDP) (32) 2)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 (33) 6.房地产 (34) 1)房地产开发投资 (34)

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 (35) 3)房屋新开工面积 (36) 4)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 (37) 7.工业产能利用率 (38) 第二章收入 (40) 8.企业收入 (40) 1)营业盈余(收入法GDP) (40) 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41)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 (42) 4)上市公司利润 (43) 9.居民收入 (45) 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45) 2)农民工月均收入 (46)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 第三章对外经济 (49) 10.对外贸易 (49) 1)货物贸易进出口(海关) (49) 2)出口交货值 (51) 3)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收支) (52) 11.直接投资 (54) 1)外商直接投资 (54) 2)对外直接投资 (55) 12.国际收支 (57) 1)国际收支平衡表 (57) 2)国际投资头寸表 (58) 13.外汇和外债 (60) 1)外汇储备 (60) 2)央行外汇占款 (61)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表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龙头企业(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市场(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其它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代号1):指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和经营效益,本表在以下三处地方将非市场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分开统计:(1)代号21和25;(2)代号77~81和86~88;(3)代号116和118。其余涉及龙头企业的指标均包括农产品市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

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指标解释

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指标解释 一、妇女与健康 (一)主要指标 1.妇女人均预期寿命 2.孕产妇死亡率 3.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4.宫颈癌死亡率 5.乳腺癌死亡率 6.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 7.妇女梅毒年报告发病率 8.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9.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 10.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11.人工流产率 (二)指标解释 妇女人均预期寿命 1.定义: 又称平均寿命,指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活到×岁年龄的人口平均还有可能继续生存的岁数。它能摆脱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综合反映全体人口的死亡水平,对于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均预期寿命也可以分性别进行计算,现在各国都分别计算男性、女性和总人口三种平均寿命。一般来说,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 2.计算方法: 平均预期寿命是通过编制生命表来计算的。计算方法是将×年龄以上累计生存人数Tx除以该年龄尚存人数Lx,即平均预期寿命Ex=Tx/Lx。在各年龄的平均预期寿命中,0岁组(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能存活的寿命数,具有特殊意义,通常所说的平均预期寿命即指0岁时平均寿命预期寿命,记作Eo/Lo,其中Lo为假定的同批人数,To需从最高年龄Tw、…、T2、T1累计而来,因此,Eo是生命表的最终结果。 3.计算单位:岁

4.数据来源:一般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求得。 孕产妇死亡率 1.定义: 指某地区一年内,孕产妇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当年活产儿之比。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孕产妇生活环境及卫生保健服务有直接关系。 孕产妇死亡: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与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 因此,界定孕产妇死亡有两个重要概念: ①时间:孕期、产期、产褥期(42天); ②孕产妇死亡包括直接产科原因和间接产科原因的死亡。 直接产科死亡原因:指因妊娠状态下(妊娠、分娩、产褥)的妊娠或产科并发症,操作干预,误诊或治疗不当等造成的死亡,例如妊高症、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 间接产科原因:指由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影响而非直接产科原因,使以往疾病加重或妊娠期新生疾病(包括内、外科)造成的死亡。例如,以往有肝病、心脏病、肾病、妊娠后加重引起的死亡。 2.计算方法: 年内孕产妇死亡总人数 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10万 年内活产儿数 3.计算单位:1/10万 4.数据来源:卫生部监测点数据,每年6月份可以提供上年数据。 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1.定义: 指某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妇女常见病筛查的20~64岁户籍妇女人数(不包括因疾病到妇科门诊就诊的人数)与20~64岁妇女人数之比。 2.计算方法: 某地区统计年度内实查人数 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 ———————————————×100% 该地区当年20-64岁妇女人数

2011年科技统计指标解读

2011年科技统计年报指标解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根明

二种表的概念: 1、基础数据表:是由教科年报表1至10组成的原始数据表,基础数据表与封面组合起来共有十一张;其中表1、表3、表4、表8和表9是基础数据。 2、上报审核表:上报审核表是统计年报系统经过对基础数据表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而形成的上报表,连同封面也是十一张。但年报汇总时,只交上报审核表,不交基础数据表。 表1 科技人力资源情况表 1.直接从事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的人员一律不在此表填报,但在机关、行政部门工作的,原从事人文社科的人员可以在相关学科及其他学科中填报; 2.在进行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时,一定要分清楚职称、学位、学科及相关代码和对应关系。切不可把具有本科以上学位(或学历)的人员在录入技术职务、职务类别代码时录成“辅助人员90”,这样就造成了“大材小用”的结果。如下表, L1(合计) L5(副教授) L14(辅助人员) 07(博士) 12 5 7 08(硕士) 15 8 7 09(本科) 20 12 8 上表L14表明是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选择技术职务、职务类别时误录入为“90”了,如果全部或部分出现表中所列的情况,这样就不妥了; 3.对照生成上报表1-1时,切记编号10至12行的数据不能出现在L8和L13(其他)列中,如果评定职称的在相应栏填报,没有评定职称的,基表中技术职务一栏可选择“辅助人员”; 4.在符合统计要求的人员范围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如

属双肩挑人员,则按原从事学科填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非双肩挑人员一律填报“999”,这样可直接归入其他学科,减少录入时的学科查找; 5.在12月31日前调离学校的人员不再统计。 表2 科技经费情况表 1.“科研人员工资1”是专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按预算下达的科研人员工资(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科研编制人员,这种情况只有少数部属大学存在,绝大多数院校是没有的); 2.“科研人员工资2”=生成的表41中的L4(当年投入科技活动全时当量人数)×2表45栏(在岗人员年平均工资)×60% 。 3.表中15栏为“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即该栏的经费数仅包括横向科技经费,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项目费用,但不包括表6中的技术转让经费 4.配套经费跟着经费来源走,即由哪个单位提供的配套经费就在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栏中填报; 5.“转拨给外单位经费”增加了拨出经费的去向,但其中不应包括“外协加工费”; 6.“基建费”是指主要或专项用于科技活动的基建投入; 7.“在岗人员年人均工资”仅仅指工资单中“岗位补贴和职务工资”2项之和。切不可把科研补贴、奖金、劳务费等放进工资中去。各校“年人均工资”应把握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过大或过小均要引起重视。 表3 科技活动机构情况表 1.仅填报经国家、省部及主管部门批准的科技活动机构,学校自建的机构不可填报; 2.要注意从业人员与实际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折合关系,一般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统计指标分析

日照市主要统计指标分析及预测报告 【摘要】通过对日照市近十年的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搜集及整理,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各指标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分析数值型自变量和数值型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相关与回归就是处理这种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报告主要分析的是三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是:年份(自变量)与生产总值GDP(因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变量)与生产总值GDP(因变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变量)与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因变量),其中通过确定的年份和生产总值GDP的线性回归方程来预测其2015年的生产总值与该市十二五规划的生产总值比较,进一步分析此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关键字】散点图;回归统计;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十二五”规划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main indicators in Rizhao city reports (Qisheng Wang 0901022045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Hefei University 230,023) Abstract Through nearly a decade of major statistical indicators in Rizhao City data collected and collated, and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ir data, their relationship existing among the various indicators, the main method is the analysis of numeric variables and nume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is a statistical method to handl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ables. This report main analysis of is three group variable between of related relationship, respectively is: year (since variable) and production worth GDP (due to variable), and society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since variable) and production worth GDP (due to variable) and society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since variable) and town residents people home may dominated income (due to variable), which through determines of year and production worth GDP of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to forecast its 2015 years of production worth and the city Twelve-Five planning of production worth compariso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linear dependence between two variables Keyword Scatter chart Regression statistics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welve-Five" plan 一、日照市概况 日照市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海岸线168.5公里。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总人口288万。 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日照属东夷,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立莒国)。1087年设日照镇,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1184年设日照县。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划归沂水行署、胶州行署、临沂行署。1989年6月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 文化底蕴深厚。已发现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莒文化历史悠久,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我国文字始祖。日照黑陶有五千年历史。日照农民画享誉中外,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 名人志士辈出。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等,原籍都是日照。日照作为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有3.8万人参军,44万人次民工支前,陈毅、徐向前、罗荣桓、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和工作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