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深入到沿海10个省(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今天,沿海各省林业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受启发。大家深入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大家以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印度洋海啸灾难的启示,紧密结合我国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查找出来的问题和研讨得到的对策,都十分全面、十分深刻,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为下一步调整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务林人进一步搞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我们林业部门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会议开得很务实、很圆满,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同时,我国沿海又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一直面临着海啸的威胁和风暴潮的危害。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浪高6米多,康熙岭镇团

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我国的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年~XX年的历史资料看,平均每年有次台风登陆,每隔3年~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1990年~1999年的10年期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近几年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100亿元,呈现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尽快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这个方面,林业大有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功能和作用,是正确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它的功能和作用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但是,那些简单地把沿海防护林体系看做一条绿化带、一条防护林带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我认为,正确认识和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从它的主体组成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五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从它的

建设内容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从它的功能和作用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教训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去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灾难,举世震惊,短短数小时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发人深省。这场灾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关于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广泛讨论。起初,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地震预报、海啸预警、海防设施建设等工程措施上,但随着对这次海啸教训的深入探寻,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以及它们的好坏,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公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是海啸的重灾区,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海边有茂密的红树

林,400多个家庭安然无恙。灾区中8块国际重要湿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海啸的能量经过湿地中红树林、珊瑚礁等的消耗后,进入村庄的海水只是缓缓上涨,随后徐徐退却,这与瞬间席卷无数村庄的凶猛海啸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例子,在我国过去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也很多。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对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难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办法,来减轻甚至抵消这些灾害的破坏力。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密集,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XX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GDP总量高达万亿元,占全国的 %,在这里还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30多个港口。但是,我国沿海地区处在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海陆之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一直是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1994年8月,在浙江瑞安市登陆的9417号台风,造成1216人死亡,倒塌房屋10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20

多亿元。海南省在过去15年中,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2700多万人受灾,71万多间民房被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220多万公顷。广东在过去5年中,由于榴莲、尤特、玉兔等台风登陆,对141个县1769个乡镇造成很大破坏,受灾人口超过3000万。另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吃穿住用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对优美环境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从加快区域林业发展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沿海地区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林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这也是中央林业决定所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具有较好的林业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还要有民众的生态意识为基础。就全国而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科教文化进步、人才资源丰富,并且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些都是其它地区难以相比的,为沿海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新时期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工程,更是带动沿海地区林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针对沿海不同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构

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林业产业,这是沿海地区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也是沿海地区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扩大改革开放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条件、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和扩大开放。特别是通过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把广东的红树林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红树林连接成带,对维护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沿海地区的绿色屏障,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中坚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对照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要求,切实看到沿海防护林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准确把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沿海地区林业建设的力度,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据统计,过去10多年来,沿海地区累计造林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由 %提高到 %,增加了个百分点。新造或更新海岸基干林带7884公里,使海岸基干林带总长达到17000公里,初步实现了合拢。基本形成了以村屯和城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面”,这样点线面相结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框架。

二是加强了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近年来,沿海各地认真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条例和办法,滨海湿地保护力度明显加强。截至XX年底,沿海地区共有国际重要湿地7块,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9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43万公顷,同时建立了多处湿地公园,黄河三角洲、双台河口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一大批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回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三是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增强了沿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10多年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力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08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下降25%。沿海地区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一些地区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营造农田防护林万公顷,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50万公顷,控制率达80%以上,有效地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了沿海地区人居环境。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区域绿化美化,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不少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基本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生活环境。特别是很多滨海城市已经成为林带纵横、绿树成荫、人居适宜、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提升了我国城市的建设水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沿海防护林的定位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沿海防护林工程启动之初,由于受到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把目标主要定位在绿化海疆、防风固沙之上。在编制工程规划时,主要突出了海岸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建设和荒山绿化,而忽视了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红树林的保护发展和

城乡绿化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规划执行中,一些地方更是把沿海防护林简化为基干林带的建设。没有真正形成从滩涂红树林、滨海湿地到海岸基干林带、城乡防护林网、荒山绿化,这样一个多个层次、相互衔接的复合型防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海防护林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沿海防护林的总量不足,难以承担抵御海啸和特大风暴潮的重任。从森林资源情况看,沿海防护林工程范围内221个县的森林覆盖率为35%,虽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多百分点,但与沿海地区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相比,与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要求相比,应该说算不上高水平。特别是在11个沿海省区市中,有6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应该说沿海防护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看,还没有实现完全合拢,特别是在一些泥质海岸的盐碱涝洼地和沙质海岸的风沙频发地,基干林带还是空白。全国约有3800公里的海岸线需要营造基干林带,约有5200公里基干林带需要更新改造。

(三)沿海防护林的质量不好,难以很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一方面,我国沿海防护林普遍存在着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问题,很多海岸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网,都是单一树种的纯林,没有形成多树种、多林种的林分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致使防护功能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沿海防护

林大多营造时间较早,很多都已经退化老化,病虫害危害严重,加之经过多年的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林木受损严重,疏林残林较多,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缺口断带,致使防护功能后天受损。另外,海岸基干林带普遍宽度不够,大多数不到100米;农田林网不够完善,整体控制率只有80%;城乡绿化,特别是护村片林零碎不齐。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沿海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

(四)沿海防护林的人为破坏较严重。沿海防护林处在经济活动频繁的海岸地带,极容易遭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内毁林采沙挖矿,围滩养鱼养虾,砍伐红树林搞经济开发,甚至出现了毁掉基干林带来修建堤防工程的情况,造成湿地、林地的大量流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较突出。据统计,我国原有红树林6万多公顷,经过上世纪60年代的围海造田、80年代的围海养殖、90年代的开发建设,目前仅剩下2万多公顷。另外,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后,很多地方把建设用地转向了林地和湿地,这对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五)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投入严重不够。沿海防护林属于生态公益林,各级政府是建设和投入的主体,但实际投入严重不够。在1991—XX年沿海防护林一期工程的10年中,中央共投入资金亿元,平均每亩补助元;在XX—XX年二期工

程的4年中,共完成中央投资亿元,平均每亩投入元。从目前情况来看,沿海防护林经过10多年的建设,剩下的都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地方,特别是盐碱地区、石质山区和红树林发展,需要的投入更高,一般每亩造林费用都在五六百元,目前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另外,沿海防护林的管理和保护资金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的巩固。

(六)沿海防护林的法律保障和科技支撑滞后。一方面,沿海防护林建设缺乏可操作性的专项法律法规。原林业部颁布的《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对保护和建设基干林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涉及的内容较窄,权威性不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沿海防护林建设用地、规范滩涂种植养殖、制止毁林采沙挖矿、遏制无序开发等,都缺乏法律支持,严重影响了沿海防护林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沿海防护林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低效防护林改造、红树林引种驯化、困难立地造林、重大病虫害防治、高效防护林体系配置、滨海湿地恢复技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防护林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发挥。

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林业基本矛盾的逐步显露,有的是多年未突破的老问题,有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

系建设,为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三、理清思路,研究对策,努力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在今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我们通过对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调查、全国荒漠化监测、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等四大调查监测结果的深入分析,并经过专家学者的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做出了我国生态建设已经从“治理小于破坏阶段”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判断。这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最大现实,是我们做好下一步林业工作的基本依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充分把握相持阶段林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精神,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形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线、重点工程和社会造林为载体、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林业建设新态势,努力推进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总的想法,要按照统筹区域林业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林业的现状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对林业生产力布局做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具体地讲,就是要在全国形成“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东扩”,

就是在沿海地区和东部、中部平原,大力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危害。不断提高平原绿化的水平,建立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适度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积极促进林业向农区、城区和下游产业延伸,扩展林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西治”,就是在三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切实加大对风沙源区、大江大河源区和高寒地区的生态治理,尽快增加林草植被,改善生态面貌。“南用”,就是在南方集体林区,在积极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域和机制的优势,加速推进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纸林板一体化、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林业产业,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北休”,就是在东北林区,充分利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加强天然林保育,改革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纵深发展,让林区继续得到休养生息,尽快恢复森林资源。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东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东扩”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东部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进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一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增强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基干林带建设、红

树林发展、滨海湿地保护、城乡绿化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扩大规模,拓展内涵,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我国海疆绿色屏障。为此,当前和今后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要切实从以下六个方面求突破、见实效。

(一)调整目标定位,确保体系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建设目标上,要向“高度”拓展。把沿海防护林定位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上,实现从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的扩展。在建设内容上,要向“广度”拓展。将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沿海区域造林绿化统筹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之中,实现从结构相对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向以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有机配合的多层次结构防护林体系的扩展。在建设档次上,要向“美度”拓展。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农田、道路、矿区、居民区绿化美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沿海防护林建设成为我国万里海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实现从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的扩展。今年是规划年,要抓住国家制定“十一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良好机遇,对已经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

划》进行修订完善,把上述理念体现在沿海防护林发展规划中,切实增强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沿海各省区市也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抓紧编制或修订本地区的沿海防护林建设规划。

(二)突出建设重点,促进体系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一要突出基干林带的建设。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一方面,要加快断带缺口地方的造林步伐,尽快实现基干林带的真正合拢;另一方面,要通过增加宽度、增加树种、优化结构,以及对残次林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基干林带的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二要突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红树林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生态性质,有“海上森林”的美誉,在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保护海岸堤坝、保持沿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把红树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在规划中占据位置,在工作中切实加强。三要突出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滨海湿地不仅是沿海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之地,而且对减弱风暴潮等危害有重要作用。要抢救性地将滨海重要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加大投入,加强保护。四要突出城乡绿化美化。城乡绿化美化是沿海防护林体系提高档次、增添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要求,把森林引进城市,把农村建成花园,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促进东部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

(三)完善政策机制,增强体系建设的内在发展动力。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力度,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将基干林带划定为国家公益林后,要尽快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生态补偿范围。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机制较为发达,各地要从这一特点出发,积极探索由沿海防护林受益主体直接进行补偿的新机制,使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管护有可靠的资金保证。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引进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让各种资金、各种所有制主体共同投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要针对当前基干林带的经营权既有国有、也有集体和个体所有的情况,积极探索土地置换、赎买和合作补偿及资本化运作等新机制,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四)强化科教支撑,提高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科教是根本。要努力将沿海防护林科技项目列入国家攻关课题或一些科技课题,充分发挥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力量,在重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要切实组装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管理模式,尽快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的贡献率。要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科技试点示范工作,选择不同的类型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适宜的新模式,在整个体系建设中推广应用。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

要切实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尽快形成规范、完善的调查监测网络,为沿海防护林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法制建设,巩固体系建设的现有成果。建立健全法律规范,是依法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基础。要抓紧修改完善《湿地保护条例》,尽快启动《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的立法,争取早日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各地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和人大的支持,抓紧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执法是依法治林的必要手段,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健康发展的保证。要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和湿地等违法活动,迅速扭转沿海防护林人为破坏严重的局面。要建立健全重大林业行政案件逐级上报制度,对大案要案进行重点督查督办,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是林业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继续推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纳入到政绩考核之中。要对沿海防护林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推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林业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主动为基层广大群众服务。要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宣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生态、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宣传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成为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海疆绿色屏障而努力奋斗。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要求,2007年我市开始海防林建设。全市海防林任务为30943亩。在省林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2007年、2008年分别完成8155亩、12030亩,合计20185亩的海防护林造林任务。根据规划和安排,我市2009年海防护林造林任务为10000亩。为做好今年的海防护林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任务,根据有关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布局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紧密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市沿海绿色屏障。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目标与布局:今年建设目标为10000亩。涉及海头、排浦、白马井、新州、三都、峨蔓、木棠、光村等八个沿海镇(详见任务安排附表一、附表二)。 二、建设内容

全市8个沿海乡镇从海岸高潮水线以上适宜植树的地点开始,向内陆延伸200米(个别可加宽至400米范围)及适合种植红树林的滩涂地为营造海防护林用地。建设内容具体为: 1、残次林更新造林 计划安排500亩。主要分布在光村镇沙表头村、峨蔓镇东岸村等。做法是对林龄老化、防护功能下降,或者经过多次采伐而沦为疏林地的有林地块,进行改造。 2、荒山地造林 计划安排1700亩。主要分布木棠、峨蔓、三都等镇岩岸地区。做法是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造林。 3、补植造林 计划安排3000亩。主要分布在木棠、峨蔓、三都等镇岩岸地区造林难度大的岩石裸露地,难以实施全面造林的。做法是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补植造林。树种为榕树、大叶相思树等,每亩株数30-40株,使林地向天然灌木林与人工阔叶树混交的森林类型演变。如补植株数达到100株时,可纳入荒山地造林任务。 4、退耕还林 计划安排800亩。主要安排在海头镇白沙地村、排浦镇瓜兰村、白马井镇和能村等。做法是在海防护林地范围内的农作地实施退耕还林。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及其效益研究进展

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及其效益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1996-12-11胡海波 康立新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 (江苏林科所,南京210037) 摘要 本文总结了最近10年来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森林生理生态特征、生物量及枯枝落叶研究;林木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森林生长的影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危害;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及其对其它各业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森林经营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生态 盐雾 土壤肥力 沿海地区易受台风侵袭和盐雾危害,另一方面由于地势较低,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高,树木生长常受到水、盐的影响。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沿海防护林研究中,对其生态和生态效益都很关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及其效益的研究概况。1 森林的生理生态特性与生物量及枯枝落叶 1.1 森林的生理生态特性 !? #?!.M.等[22]对前苏联沿海南部树木叶片的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各树种在5~9月呼吸变化的模式,其中多数树种在生长季节有两个高峰期(春、秋季),夏季呼吸强度降低。在哥伦比亚瓜西拉半岛,Cavelier J.等[1]研究了高山矮曲云雾林和干旱落叶林的土壤呼吸,指出雨季云雾林土壤的呼吸作用(释放CO 2511mg/m 2 .h)显著高于干旱落叶林(251mg/m 2.h)。这是因为前者土壤温度(24 )和含水量(31%)高以及蚯蚓较多的缘故。两种林分中CO 2释放量均为夜>昼。 俄罗斯科学院的 !?# ?%. 从60年代至今研究了沿海地区木本植物蒸腾作用的特征。用快速称重法测出了林木的蒸腾量,发现针叶树蒸腾强度很小,引种植物比本地植物的蒸腾强度大,并在针叶树叶中确定了水分吸附作用的因子。在地中海地区,Rhizo ponlon S.等[3]对4种硬阔叶树阴生叶和阳生叶的水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龄期阴生叶比阳生叶具有较高的气孔导性、膨压、叶绿素和脯氨酸,随着叶片的发育这种差异逐渐消失,直至没有明显差别。为了解叶子水分及其影响,Fangul L.在墨西哥西海岸阔叶林中测定了各种植物叶的水分状况和动态变化,发现常绿树种和湿型落叶树种对水分压力的耐性要高于干旱落叶树种。此外,Pigott C.D.通过对林木叶子水势的研究,认为水分是法国地中海沿岸边缘地区林木分布的决定因子。 1998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No.2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 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 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 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 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关于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沈雄黄敏俭 崇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 一、基本概况 1、林地分布面广、树种多,格局多样化 目前属崇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管辖的林地面积为22762.72亩,站(闸)区域绿化园地27块,乔灌花草结合,形状千姿百态,格局呈现多样化。 1—1防护林面积分布面广。 为8大区域,环崇明岛四周包括二、三、四线大堤。其中绿华站区域5052.72亩,城桥站区域1343.97亩,竖河站区域1378.48亩,向化站区域6153.45亩,前哨站区域2415.8亩,北六效站区域2642.82亩,虹桥站区域1103.72亩,新村站区域2671.76亩。 1—2林木品种多。 其中乔木类有女贞、重阳木、栾树、杜英、香樟、合欢、白蜡、火炬树、紫薇、欧美杨、水杉、柳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杂交柳等50多种;灌木类有红叶李、木槿、木芙蓉、夹竹桃、红花继木、红叶小檗、十大功劳、海桐、火棘、八角金盘、瓜子黄杨等20多种;花草类有三叶草、银叶菊、茶花、月季、紫荆花、八仙花、杜鹃花、麦冬、紫花苜蓿、马尼拉、鸢尾、高羊毛等10多种。 1—3林地类型多样化。 有滩涂林9107.66亩,景观林304.52亩,堤坡平台防护林13322.68亩,涵养林27.86亩,站(闸)区域园林绿化27块。 2、分层管理,责任到人 为加强防护林管理,2003年1月所组建了防护林管理科,专项负责全所防护林建设和管理。目前管理上分两种类型,一是日常管理,二是养护管理,坚持日常管理,重点养护管理。建立了两支队伍,一支巡查员队伍,一支养护员队伍。 2—1建立管理、养护网络流程图和责任制。 日常管理上形成所→总站→分站→巡查员三级管理四级责任制。养护管理上同样形成了养护社→养护队→养护小组→养护员三级管理四级责任制网络。 2—2分别职责,分工明确。 巡查员职责是在岗巡查,做好记录,下情上报,及时处置,安排好养护计划并分时段组织实施,确保树木健康生长,确保林地安全。养护员职责是灌溉排水、中耕除草、扶正刷白、整枝修剪、喷药治虫、抚育间挖,按照派工安排完成养护任务,确保树木生长健壮,确保林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台州农业2007,(1):46~48 Journal of Taizhou Agriculture 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云生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林业局318000) 椒江区地处浙中沿海台州湾入口处,海岸线长51.4km,土地总面积32kha,森林覆盖率22.6%,为科工贸发达的新兴港口城市——台州市政府所在地,属平原县。全区辖11个镇(乡)、办事处和一个农场,总人口43.73万,人口密度1370人/km2。本区交通十发便捷,省道75、83、82线贯通全区,县、乡道四通八达;台州最大的水系——椒江自西向东将本区分成江南、江北两部分;平原河流星罗棋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齐全,为典型的水乡泽地。境内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海岛森林公园1个。 1建设现状 椒江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包括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区和城区防护林网、丘陵防护林等三道防线构成,并具明显的城乡绿化一体化特色。事实上,地处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每片公共绿地、每条行道树,甚至一草一木,都已成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和生态公益林的组成部分。已建防护林带包括三甲九塘8.35km长、椒北江堤8.6km长、椒江农场6条和7条14km长桉树防护林等三条林带,其中椒江农场桉树防护林带已列为生态市建设示范点和中国林科院全国唯一经过遗传改良的巨桉母树林。这些林带均采用工程队造林、专业队管护的造林模式,应用木麻黄、桉树、重阳木、夹竹桃、樟树等适生树种。近年来,一是重点抓了大陈岛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2003~2004年大陈岛启动120ha多国债造林阔叶林建设试点工作。示范点甲午岩片31ha,采用杜英、木荷、木麻黄、枫香等多种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建设模式;大半天片21.3ha,树种木麻黄、木荷、枫香等。2004~2006年相继间伐枯死松树近70ha,促进柃木等乡土树种生长。2006年大陈岛又启动160亩海岛绿化美化工程,引进了舟山红楠、普陀樟等优良海岛绿化树种,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2002年在椒北江堤外侧滩涂栽植的木麻黄林带,现已初具规模,树高已超过江堤,已真正发挥防护和生态作用,成为防护林建设的创新点和城市绿化的新景观。二是抓城区山体绿化。为配合创建园林城市,美化彩化山体,提高阔叶林比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我区在白云山星星广场、葭止头、枫山烈士陵园等处种植欧洲多花蓝果树、美国红枫、苏格兰金莲花树、黄山栾树、乌桕等彩叶树1万多株,林相改造面积达40ha,实行专业队造林三年养护,3年后将给山体增添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的景观。 我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始于1984年,当时林业区划将海岛森林及江堤的林带341ha划为防护林,将市区东山公园及烈士陵园的30.4ha森林划为特用林。至1989年,由于海岛荒山绿化取得明显成效,防护林面积增加到558ha。1993年为编制“九五”森林采伐限额而进行补充调查时,鉴于市区三个街道办事处连续几年无采伐,决定将三个办事处的用材林划为特用林,特用林面积增加到256ha。同时将海拨250m以上、土薄山陡(坡度30°以上)的用材林划为防护林,防护林面积调整到797ha。尽管生态公益林面积已调整到1052 ha,仍仅占有林地面积的14.9%(原因是我区经济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5%)。而用材林占有林地面积的26.9%,我区用材林一年仅抚育间伐几百立方米,实际上用材林已承担着风景观赏、水土保持等功能,起生态用材兼用林的作用。经济林主要是果树林,也承担着观光、水土保持等功能,实际起生态观光果园的作用。所以,我区的用材林、经济林实质上也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森林面积不大,但在生态环境建设、风景观赏、提高台州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作用巨大。 收稿日期:2007.01.04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 将建区域林生态体系参考文本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将建区域林生态体系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将建区域林 生态体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记者高保生今天从国家林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 悉:“十五”期间,我国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加快,防护林 体系构架基本完成。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 体系工程和北方沙区防护林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 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突出工程特色, 强化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森林生态体 系。 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太行 山绿化工程和平原绿化工程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31个省(区、市)的1500多个县

(市、区、旗),是我国启动实施较早的林业重点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营造林340.9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5.18万公顷,飞播造林14.33万公顷,封山育林191.40万公顷;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20.95万公顷。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长江、珠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53%和39.91%,比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了3.3和4.89个百分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我国13个省(区、市),总面积40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该工程“十五”期间突出防沙治沙,实行分步实施、分区突破、稳步推进的方针,累计完成造林300万公顷,5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公顷。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南缘等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骨干工程,该工程截至20xx年6月底,国家累计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172万公顷,占国家累计下达计划任务的

防护林分类

防护林及林种划分 任何森林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能把所有的森林都视为防护林。因此,只有那些为了达到某种防护意义而划定的森林才叫做“防护林”。比如在大江大河的上游集水区的森林叫“水源涵养林”,在表土疏松土壤易于被水冲走的山区陡坡上的森林叫做“水土保持林”,在平原农区所营造的农田林网叫做“农田防护林”。这些都是“防护林”。随着工业发展而带来的大气和水质的污染,森林的不断减少和由之而来的环境沙漠化和各种灾害性气候等,经常给交通、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损失。因此,人们逐渐把对森林的注意力从生产木材转向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例如,中国自70年代末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的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全长约7000km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就属此目的。根据发挥的主要防护作用不同,防护林又分为若干具体林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等。 一、水源涵养林 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以涵养水源为目的的森林叫做“水源涵养林”。理想的水源涵养林应该是由比较高大的乔木和比较矮小的灌木相结合,并且由多树种和不同年龄的林木组成。林冠密集,多层次,枝叶茂盛。这样的林子,在林学上叫做复层异龄混交林。 森林为什么能够涵养水源呢?在森林覆盖下,每当降雨,会有10%~30%的雨水阻滞在林冠枝叶上。其中林木本身吸收一些,雨停后蒸发一些,其余的雨水顺枝干流下,或辗转周折通过林冠层滴落到林地上。在这种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多,长期堆积在地表,构成厚厚的枯枝落叶层,叫做“死地被物”。一部分枯枝落叶经真菌、细菌分解成一层厚厚的碎屑和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非毛细管孔隙度,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壤贮存雨水的空间。在许多情况下,林冠下还聚生了厚厚的一层植物,叫做“活地被物”。它和“死地被物”一起统称“地被物”。滴落在林地的雨水,由于受到林冠的阻隔,大大降低了对地表的冲击力,并且很快被地被物所吸收,然后慢慢渗入到土壤和基岩,被“贮存”起来。这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物理机制。水源涵养林就是在需要的地方专为发挥这种作用的森林。 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是由树木本身的吸附量、地被物贮存量和土壤、基岩的贮存量三部分组成的。一片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这三部分的条件。通常林冠层次越多、越浓密、地被物和土层越厚、基岩空隙度越大,贮水能力就越大,反之,贮水能力就越小。因为森林贮存的水分缓慢地流动,降水停止后,下游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以溪流、泉水、潜流等形式得到水源补给。根据观测,森林涵养水源保证补给水分的时限,因坡度、基岩、坡面状况而不同,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由此可似看出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能力。林地坡面平缓、土层深厚、林木郁闭好的针阔叶混交的复层异龄林贮水能力最大;基岩坚硬和空隙度小,土层浅薄,林木郁闭差且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贮水能力最小。不同的林子贮水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十分悬殊。没有森林覆盖的光山秃岭,涵养水源的能力就大不一样。雨水因无林冠阻拦,直接冲击地表。地表又缺少地被物覆盖,雨水直接冲击地面泥沙,来不及渗入土壤,就汇成径流,顺着倾斜的坡面,挟带泥沙,迅速流走。无数径流又汇成大股洪流,激浪翻石,汹涌奔腾,形成山洪暴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都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现在全世界都提倡在河流两岸和河源区以及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强山坡蓄水、保土的能力,力求在雨季能够大量贮存雨水,暴雨不成灾;在无雨或少雨的季节,又能源源不断地补充下游的径流量。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 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 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 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1.海岸基干林带 (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 (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 (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 2.消浪林带 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a辽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造林树种: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XX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二、建设任务(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一)营造林计划。20XX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二)投资。20XX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XX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XX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四、建设重点20XX年重

林规发〔2016〕58号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 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 第六章附则 (21) 附表: 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沿海防护林防火工作的经验做法

沿海防护林防火工作的经验做法 发表时间:2019-06-19T14:17:34.6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初奎贾波 [导读] 森林防火工作以预防为主,姜格庄街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加大创新,靠前驻防。 姜格庄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沿海防护林是抵御海上台风、海潮、海雾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态屏障。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海防林内从事经营、旅游、农耕的活动日益增多,加之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横贯东西,森林火灾已成为沿海防护林重大威胁。本文介绍了牟平区姜格庄街道海防林防火工作的一些做法,希望能为海防林防火工作积累一些经验。 关键词:海防林;防火;经验;做法 引言:森林防火工作以预防为主,姜格庄街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加大创新,靠前驻防,加大防控联动,从“人、财、物、技”等方面打造出全方位的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高点瞭望与地面巡逻相结合、隐患排查与森林消防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立体化网络,有力保护了海防林的靓丽风景和群众的财产安全。 1.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1.1加强领导 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相关部门、双管单位为成员的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在进入森林防火期及时召开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会议及动员大会,下发了《森林防火工作细则》、《森林火灾扑救预案》、《沿海防护林森林火灾扑救预案》,进一步完善了森林防火指挥体系。 1.2落实责任 切实做到坟有人看、林有人护、职有人履、责有人担。一是层层签订责任状。街道与各村村委会主任、村干部、机关干部、护林员、山岚承包户、林缘承包户、矿区责任人、各农户、弱势群体监护人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防火责任。二是把好重点防火部位关。各村对海防林内的主次零散坟地、进山路口及入海口检查站等重点部位以及不稳定人员、智障人员等重点人员安排党员干部值守,并实行网格化、实名制管理。三是实行祭奠情况动态化管理。印发《各村死亡人员烧周烧七统计表》,对各村去世未满三周年的人员实时统计上报、录入微机,监督各村对全年祭奠情况实行动态化管理。四是做好重点隐患排查。组织人员对海防林、林缘承包户、林缘承包企业等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协调整改,就排查出的隐患同时函达中水电、华能风电、筑龙风电、烟威高速管理处、区供电公司、中国铁塔公司等林内、林缘施工单位。 2.加大创新力度,首创“全时巡逻” 首创全时段巡逻机制,实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从而将火情隐患遏制在萌芽阶段。并实现了15分钟到达火场、15分钟控制火势、过火面积不超过15亩的目标。 一是白天依托35人的镇级防火中队轮流出动21辆摩托车、皮卡车,携带风力灭火机、悬挂防火红旗,分区域不间断宣传巡逻,既起到宣传警示作用,又能随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置火情。二是夜晚出动两辆警车由街道两委成员带领派出所、边防所人员按东西两条线路,对全街道海防林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夜、全覆盖式巡查。 3.实行多措并举,保障“多元互补” 街道持续加大防火资金投入,不断加强防火设施建设,为森林防火提供强有力的物防保障,实现了“灭小火有把握,扑大火有保证,跨区域扑火有基础”。 3.1物资到位全支撑 根据森林防火形势变化的新情况,狠抓器材储备,及时添购新物资、新器材,持续加大防火物资投入力度,为森林防火提供强有力的装备保障。仅两年时间就先后投入资金70多万元配备皮卡车1辆、防火专用摩托车10辆、背负式灭火器、油锯、割灌机、电动喷雾器、望远镜等相关森林防火物资若干,以及对讲机、消防服等等必需的通讯、防护器械。投资23万元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新购10吨水罐车1辆。为熟练使用各种器械,定期组织防火演练,确保人员、装备常抓不懈,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为防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3.2编制到位重规划 街道根据“山东天地图”,将海防林、山岚按区域规划划分,编制了森林防火指挥图,以最短可到达路径、最近水源地、大型救火车辆如何通行为目标规划了救火路线,确保一旦发现火情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能第一时间组织扑救,为指挥员全面实施指挥提供坚实保障。 3.3宣传到位重教育。 注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营造了浓厚的防火氛围,全面提高了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每年防火期分批次悬挂宣传横幅近300幅,悬挂防火宣传旗300余面,同时依托巡逻队及时对破损的横幅和宣传旗进行更换;在各村、学校、企业等张贴森林防火通告300张、禁火令300张;出动2台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禁火令;与中小学生及家长签订责任状近3000份、与林缘承包户签订责任状500余份、与各农户签订保证书1万余份。同时通过姜格庄街道短信平台,在森林防火重要时段向全街道用户发送森林防火短信,引导群众严控火源、文明祭祀,减轻森林防火压力。 3.4引导到位重示范 一是扎实做好坟区隔离带建设和杂草、灌木清理工作,由分管领导带队进行实地拍照和验收,对清理不彻底的一律返工。二是发挥公益性墓地和坟区防火墙示范作用,组织各村支部书记观摩,制定公益性墓地规划,逐步减轻山林防火压力。 4.加强防控联动,打造“林海千里眼” 为有效应对森林防火严峻形势,街道全面加强技防建设,不断延伸森林防火工作的“千里眼”,打造“人防、物防、技防”全覆盖、无死角、立体化防控体系。投资50多万元建成实时监控平台,在辖区内19条海防林进出口、移动塔基站等制高点监控设施的设立沿海防护林31个高清探头,红外线摄像头均可360度旋转,有远近景调试、定点成像、实时传输图像等诸多功能,对4万亩沿海防护林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在19条海防林进出口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为辖区内瞭望哨配备望远镜,并严格落实固定岗、瞭望哨人员值班制度、火情报告制度。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xx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xx发 (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