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奥林匹克竞赛闯关3、过桥问题

初中物理 奥林匹克竞赛闯关3、过桥问题
初中物理 奥林匹克竞赛闯关3、过桥问题

第三关、过桥问题

1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共用了1 min,若队伍前进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的速度是( )

A.2m/s

B.1.3m/s

C.0.67m/s

D.2.3m/s

2一列队伍行进的速度是2m/s,经过全长为100m的大桥共用了1 min的时间,若队伍前进可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的长是( )

A.l0m

B.20m

C.120m

D.40m

3.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速度为v=54km/h匀速通过一座铁桥,共用了2min.求这座铁桥的长度.

4一列长310m的列车,行驶速度为13m/s.这列车匀速穿过长600m的山洞需要多长时间?

5.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一位乘客想要估测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他发现铁道旁每隔5m有一棵树,于是他数见0. 5 min内从车窗闪过去60棵树,这列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火车钢轨每根长12. 5m,如果每半分钟听到火车车轮跟钢轨接头地方的撞击声恰好为31次,那么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7.一列火车长230m,通过长70m的铁桥用了30s,求火车过桥的速度.

8.南京长江天桥全长6. 7km,江面上的正桥长1570m,一列长110m的火年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用2rnin,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问是多少分?

9.长150m的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共用2min,则此隧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10.一列客车由18节车厢组成,每节车厢长20m,这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50m的铁路桥,问这列客车通过此桥共了多少时间?

11.由10辆汽车组成的车队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的两车之间的间隔为20m,每辆车长5m,求这列车队全部通过一座长150m的桥所用的时间.

12、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软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乘客要测量火车运行的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处对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速度v的关系式是v=

13.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 m,若在45。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欧姆定律: 电功: 电功率: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 1+P 2,也可以跟据P=UI 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 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但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 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 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电学详细知识点 一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①电荷只__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③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 ____④电荷的多少称为________。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等是常见的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是常见半导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________,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______也叫______,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________。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二、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____________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效应:________、________和化学效应 2、电流强度:____________,简称电流。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公式:____________ ②单位:________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1 A=____mA=____6μA 4、______是形成______的原因,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质量与密度)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6--质量和密度 一.选择题 1.(2011年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夏日炎炎,气温节节上升,小徐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水银液面升高的原因,是因为水银的 ( ) A .体积变大了 B .比热容变大了 C .质量变大了 D .密度变大了 1. 答案:A 解析:由于水银热胀冷缩,气温节节上升,水银液面升高的原因是因为水银的体积变大了,选项A 正确。 2.(2007年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 A .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B .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 .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2.答案:B 解析:由???? ??+21 112ρρm =V 解得甲杯中液体质量m =2ρ1ρ2V/(ρ1+ρ2),乙杯中液体质量M =ρ1V/2+ρ2V/2=(ρ1+ρ2)V/2 ,m —M =—(ρ1—ρ2)2V/(ρ1+ρ2)<0,乙杯中液体质量大。选项B 正确。 点评:比较两个物理量的大小,可以采用作差法和作商法。所谓作差法就是两个物理量相减,若差值是正值,则被减数大于减数;若差值是负值,则被减数小于减数。所谓作商法就是两个物理量相除,若商大于1,则被除数大于除数;若商小于1,则被除数小于除数。 3.(2008河南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 .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 ,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 ) A .1︰4 B .1︰12 C .1︰30 D .1︰360 3.答案:B 解析:每个合金铸造工件质量为648kg/30=21.6kg ,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ρ1︰ρ2=1.8︰21.6=1︰12,选项B 正确。 4.(2007年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头,冰和石头的总质量是64克,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厘米,若容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018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25讲欧姆定律、电阻(附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

第 25 讲欧姆定律电阻 25.1 学习提要 25.1. 1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证明:对同一导体,在它两端所加电压増大 n 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比值不变。对不同导体,所加电压相同,但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所以不同导体的n 倍, U U 和 I 和 I 的 的比 值不同,这个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用R 表示,即 2、欧姆定律 (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 公式表为。 ( 2)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几点:①公式中的 R、 U 、I 是指同段电路的电阻、电压和电流。 ②该定律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都是适用的,但不适用气体导电。③由欧姆定律变形得 到的电阻定义式,不能理解为导体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电阻是导体的特性,它不随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中电流变化而变化。 3、电 .阻 ( 1)意义: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U 和I 无关。 (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Ω)。1Ω=1V/A 。 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 MΩ)。 1 kΩ = 103Ω, 1 MΩ = 103 kΩ = 10 6Ω。 (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本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温度对导体电阻也有影响。 ( 4)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体的横截面积成 反比;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 同的不同种导体的电阻不同。

用公式表示为,式中的ρ叫做电阻率,ρ的单位为欧·米(Ω·m)。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不同。 25.1.2 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如图25-1(a)所示为滑动变阻器,若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 字样,则表示此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 的最大电流为2A ,若以 A、 D 两接线柱接人某一电路中,将滑片P 滑到 B 端,则滑动变阻器接 入该电路中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准确表示出接入电路 中的电阻值。若想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准确值,可以使用电阻箱。如图25-1(b) 所示是实验室常 用的旋钮式电阻箱,调节四个旋钮,能够得到0? 9 999Ω之间任意数值的电阻。还有一种是插 人式的变阻箱,如图25-1(c)所示,铜塞相当于导线,拔出 A 、 C,变阻箱电阻为7Ω。 图25 - 1 25.2 难点释疑 25.2.l 正确埋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是 理解 1因果关系:U和R是电流变化的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果,所以只能说I 随 U 的变化而变化, I 随 R 的变化而变化。 理解 2变化的数量关系:R 不变时, U 增大到原来几倍,I 也增大到原来几倍。U 不变时,R 增大到原来几倍,I 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理解 3 表达式 I = U/R 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在同一段电路且是同一时刻的值。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和答案演示教学

初中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 106 μm;1m= 109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高精度仪 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初赛

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初赛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初赛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 学校: 班级: 1.,本题共10分,在图10所示的装臵中~A、B是动滑轮~C是定滑轮~D是轮轴~D的轮半径R=10厘米~轴半径r=5厘米~物重G=500牛顿~每个动滑轮重 P=50牛顿。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各段绳的方向保持相平行~那么: (1)为把重物提起~作用在轮上的动力F至少要大于多少牛顿?,3分, (2)若把重物提起0.1米~动力F的作用点要移动几米?,3分, (3)该装臵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分, 2.,本题共10分, 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试验中~假定电压表和电流表是准确的~但由于实验电路的不完善~也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例如~用图12所示电路测一阻值为1.80千欧的标准电阻R值时~实际测得的阻值为1.00千欧,而用图13所示电路测量时~实际测得的阻值为2.00千欧。

图12 图13 图14 通过分析上述两个不完善的实验电路可以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而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电路并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可以大大减小实验误差。例如~用图14所示电路(图中G为灵敏电流表~当通过它的小电流有很小的变化时~它就能指示出来)~按一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定的实验步骤测电阻R值时~可使测量结果非常接近1.80千欧。 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 分别说明图12和图13所示实验电路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的原因。,2 分, ,2,说明图13中虚线框内电路的作用。,2分, ,2, 比较图14和图12所示实验电路~说明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2分, ,4,写出按图14测定阻值的实验步骤。,4分, R 343. ,本题共10分~不写过程不给分,已知球体的体积公式是v=πr~其中r 3为球体的半径。如图11所示~在一个大的空心球腔内放有一实心小球~空心球腔和实心

2020年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 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读数: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3.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物体运动:判断物和参照物位置(距离)发生变化,反之为静止。 5.速度的计算公式: t s v 1m/s=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 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 (1)熔化:固体 → 液体,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体→固体,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体→气体,吸热(湿衣服变干、雾的消失) (4)液化:气体→液体,放热(雾、露的形成) (5)升华:固体→气体,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体→固体,放热(霜的形成、冰花) 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晶体 非晶体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15-温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教程 第五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第一讲 温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第一讲 温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1。1 温度 1.1.1、平衡态、状态参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均称为热现象。热现象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规律的科学。热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称为热力学系统或简称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否则就称为非平衡态。可见系统平衡态的改变依赖于外界影响(作功、传热)。 系统处于平衡态,所有宏观物理都具有确定的值,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几个物理量来描述平衡态,这几个量称为状态参量。P 、V 、T 就是气体的状态参量。 气体的体积V 是指盛放气体的容器的容积,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m 3 。 1m 3 =103L=106 cm 3 气体的压强P 是气体作用在容器的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压力,单位是p a 。 1atm=76cmHg=1.013?105 p a 1mmHg=133.3p a 1.1.2、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建立温标的三要素是: 1、选择某种物质的一个随温度改变发生单调显著变化的属性来标志温度,制作温度计。例如液体温度计T(V)、电阻温度计T(R)、气体温度计T(P)、T(V)等等。这种选用某种测温物质的某一测温属性建立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2、规定固定点,即选定某一易于复现的特定平衡态指定其温度值。1954年以前,规定冰点为0℃,汽点为100℃,其间等分100份,从而构成旧摄氏温标。1954年以后,国际上选定水的三相点为基本固定点,温度值规定为273.16K 。这样0℃与冰点,100℃与汽点不再严格相等,百分温标的概念已被废弃。 3、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果某种温标(例如气体温度计)选定为线性关系,由于不同物质的同一属性或者同一物质的不同属性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不会相同,因而其它的温标就会出现非线性的函数关系。 1.1.3、理想气体温标 定容气体温度计是利用其测温泡内气体压强的大小来标志温度的高低的。 T(P)=αP α是比例系数,对水的三相点有 T 3= αP 3=273.16K P 3是273.16K 时定容测温泡内气体的压强。于是 T(P)=273.16K 3P P (1) 同样,对于定压气体温度计有 T(V)=273.16K 3V V (2) 3V 是273.16K 时定压测温泡内气体的体积。 用不同温度计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除固定点外,其值并不相等。对于气体温度计也有)()(V T P T ≠。但是当测温泡内气体的压强趋于零时,所有气体温度计,无论用什么气体,无论是定容式的还是定压式的,所测温度值的差别消失而趋于一个共同的极限值,这个极限值就是理想气体温标的值,单位为K ,定义式为 T=lim 0 →p T(V)=lim 0 →p T(P) =273.16K lim →p 3V V =273.16K lim 0→p 3P P (3) 1.1.4、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温标虽与气体个性无关,但它依赖于气体共性即理想气体的性质。利用气体温度计通过实验与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理想气体温标。但其测温范围有限(1K ~1000℃),T <1K ,气体早都已液化,理想气体温标也就失去意义。 国际上规定热力学温标为基本温标,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测温物质的性质,能在整个测温范围内采用,具有“绝对”的意义,有时称它为绝对温度。在理想气体温标适用的范围内,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是一致的,因而可以不去区分它们,统一用T(K)表示。 国际上还规定摄氏温标由热力学温标导出。其关系式是: t=T-273.15o (4) 这样,新摄氏温标也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能在整个测温范围内使用。目前已达到的最低温度为5?108 -K , 但是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例1、定义温标t *与测温参量X 之间的关系式为t * =ln(kX),k 为常数 试求:(1)设X 为定容稀薄气体的压强,并假定水的三相点 16.273*3=T ,试确定t *与热力学温标之间的关系。(2)在温标t * 中,冰点和汽点各为多少度;(3)在温标t * 中,是否存在零度? 解:(1)设在水三相点时,X 之值是3X ,则有273.16o =In(kX 3)将K 值代入温标t * 定义式,有 3316.273*16.273X X In X X e In t +=? ???? ?= (2) 热力学温标可采用理想气体温标定义式,X 是定容气体温度计测温泡中稀薄气体压强。故有 30 lim 16.273X X K T x →= (3) 因测温物质是定容稀薄气体,故满足X →0的要求,因而(2)式可写成 ) lim ln(16.273lim 30 *X X t x x →→+= (4) 16.27316.273*T In t += 这是温标* t 与温标T 之间关系式。 (2)在热力学温标中,冰点K T i 15.273=,汽点K T s 15.373=。在温标* t 中其值分别为 16.27316.27315 .27316.273*=+=In t 47.27315.27315 .37316.273*=+=In t (3)在温标*t 中是否存在零度?令* t =0,有 K e T 116.27316.273<<=- 低于1K 任何气体都早已液化了,这种温标中* t =0的温度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1-2 气体实验定律 1.2.1、玻意耳定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题(人教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3.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散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3.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4.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5.光在 传播速度最大,是 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m/s 。 5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 角等于 角。(注:光路是 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平面镜应用:(1) (2)改变 。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 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光路也是 ) 光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解答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1届 (1967年于波兰的华沙) 【题1】质量M=0.2kg 的小球静置于垂直柱上,柱高h=5m 。一粒质量m=0.01kg 、以速度0=500m/s 飞行的子弹水平地穿过球心。球落在 距离柱s =20m 的地面上。问子弹落在地面何处?子弹动能中有多少转换为热能? 解:在所有碰撞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均保持不变: MV mv mv +=0 其中v 和V 分别是碰撞后子弹的速度和小球的速 度. 两者的飞行时间都是01.12== g h t s 球在这段时间沿水平方向走过20m 的距离,故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 8.1901 .120 == V (m/s ) 由方程0.01×500=0.01v +0.2×19.8 可求出子弹在碰撞后的速度为:v =104m/s 子弹也在1.01s 后落地,故它落在与柱的水平距离为S =vt =104×1.01=105m 的地面上。 碰撞前子弹的初始动能为=2 02 1mv 1250 J 球在刚碰撞后的动能为 =22 1 MV 39.2 J 子弹在刚碰撞后的动能为=2 2 1mv 54 J 与初始动能相比,两者之差为1250 J -93.2 J =1156.8 J 这表明原来动能的92.5%被系统吸收而变为热能。这种碰撞不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形下,动能是守恒的。而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将留在球内。 【题2】右图(甲)为无限的电阻网络,其中每个电阻均为r ,求A、B两点 间的总电阻。 解:如图(乙)所示 A、B两点间的总电阻应等于C、D 两点间的总电阻与电阻r的并联,再与r串联 图(甲) 后的等效电阻。 如果网络是无限的,则A、B 两点间的总电阻应等于C、D 两点间的总电阻,设为Rx 。 根据它们的串并联关系有: m M h S s υ A B r r r r r r r r A B r r r r r r r r C D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26讲 串并联特点

第26讲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6.1学习提要 26.1.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当电阻R1和R2串联时,如图26-1所示,流过R1的电流为I1,流过R2的电流为12,电路总电流为I,则I=I1=I2,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图26-1 图26-2 (2)如果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电路总电压为U,则U=U1+U2,即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 (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即R=R1+R2。如果其中某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也增大。 (4)当电阻R1、R2串联时,由于I1=I2= I,再根据欧姆定律得U1/R1=U2/I2= U/R,U1:U2=R1:R2,所以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各电阻的阻值成正比,电阻大,其两端的电压也大。 26.1.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当电阻R1和R2并联时,如图26-2所示,流过R1的电流为I1,流过R2的电流为I2,电路总电流为I,则I=I1+I2,即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如果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电路总电压为U,则U= U1 = U2,即并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 1/R1+1/R2。总电阻的阻值比支路中阻值最小的那个还要小。

(4)当电阻R1、R2并联时,由于U=U1=U2,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1R1=I2R2,则I1:I2=R2:R1,所以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哪条支路的电阻大,通过它的电流就小。 26. 1.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1、实验原理:R = U/R,电路如图26-3所示。 2、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 3、实验步骤: ①按图26-3连接好电路; 图26-3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大值位置,闭合电键; ③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为一适当值,记录此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值;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电流和电压值,读数和记录数据,重复两次; ⑤断开电键,整理仪器; ⑥分别计算三次测量所得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26.2 难点释疑 26.2.l 电路故障 1. 断路 电路中某处断开或电键没有闭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题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 (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如、、 ) 3、产生条件:发生。 4、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 D、视线要与刻度面。 7.3重力 1、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2、重力的大小: ①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 ②计算公式:其中g是,g=。 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③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 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3、施力物体:。 4、重力方向:。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桌面是否。 5、作用点:(质地的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6、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2018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9讲 力与运动(附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第9讲力与运动 9.1 学习提要 9.1.1 力的合成 1. 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单独对物体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可以把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把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2.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同向:合力F=F1+F2 反向:合力F=|F1-F2|(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 9.1.2 摩擦力 1. 平衡力 当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以把这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2.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根据二力合成可知,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9.1.3 牛顿第一定律 1. 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定律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实验的方法,即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得出的。 9.1.4 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9.1.5 牛顿第三定律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时,它必然同时受到一个受力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且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能对其进行力的合成,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也不能抵消。 9.2 难点解释 9.2.1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 1.分析步骤 首先要确定分析对象,把分析对象从整个物理情景中单独隔离出来。 然后可以按照从易到难的次序,先来确定物体所受的重力(除题目中指出物体的重力不计,或轻杆、轻绳的重力均不计外)。 接下来找出整个情景中与分析对象的物体,先后分析每个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通常会先对弹力进行分析,判断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存在弹力作用(无弹力,则此接触面一定无摩擦力);如果存在弹力作用的话,可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对摩擦力进行分析,判断接触面是否粗糙,观察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功 1)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 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 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注意力作用 的阶段性) 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 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 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如手提水桶在 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c)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 力的作用 4)功的计算和单位: 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 离的乘积叫做功。功用W表示 W=FS(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 b)单位:焦耳符号:J 5)功的原理 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 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 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 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 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 ②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 为:F=hG/s 直接用手做功:W1=Gh 使用斜面做功:W2=Fs 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F= hG/s (二)机械效率 1)相关概念: a)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 外功。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而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 2)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试卷纯文档)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 本卷共16题,满分2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6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C.α3D.3α 2.(6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1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p2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4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4.(6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 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 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 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的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 环,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别为F1、F2和F3。若环的重 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F2>>F3>F1 >F2>=F2=F3 5.(6分)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 A的条件下,m B越小,碰后B球的速度越大 D.在保持m B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