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勘误

J T G F公路路面基层施工

技术细则勘误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20—2015》勘

1.表中材料类型“石灰粉煤灰”改为“水泥粉煤灰”。

2.表修改较多,请直接替换下表。

注:a以每天完成段落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可取低值,以lkm为评定单位时,检查数量应取高值。

3.表有机质含量试验方法,“T 0336”改为“T 0151”。

4.表有机质含量试验方法,“T 0336”改为“T 015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20—2015勘误

(二)

P53~54

表中20~40mm工程粒径的筛孔通过率35~37错误,应改为35~7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附录A 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附表A-1 一般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

注:①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评分时给以2的权值;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权值为1。 ②按路段长度划分的分部工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取低值,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取高值。 ③斜拉桥和悬索桥可参照附表A-2进行划分。 ④护岸参照挡土墙。

注:①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评分时给以2的权值;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权值为1。

附录B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 B.0.1 路基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沥青层压实度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为准。 对于特殊干旱、潮湿地区或过湿土,以路基设计施工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B.0.2 标准密度应作平行试验,求其平均值作为现场检验的标准值。对于均匀性差的路基土质和路面结构层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补标准密度试验,求得相应的标准值,以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 B.0.3 路基、路面压实度以1~3km 长的路段为检验评定单元,按本标准各有关章节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现场压实度抽样检查,求算每一测点的压实度K i 。细粒土现场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或环刀法;粗粒土及路面结构层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水袋法或钻孔取样蜡封法。应用核子密度仪时,须经对比试验检验,确认其可靠性。 检验评定段的压实度代表值K(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为: 式中:k ——检验评定段内各测点压实度的平均值; t α——t 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t α见附表B 。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路基、 路面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路基、路面面层为90%; S ——检测值的标准差; n ——检测点数; K 0——压实度标准值。 路基、基层和底基层:K≥K 0,且单点压实度K i 全部大于等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合格率为100%;当K≥K 0,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定极值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计算合格率。 K

2015新旧基层施工规范(细则)对比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新旧对比 1: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或42.5,满足本细则的普硅水泥等均可用。初凝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原】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此时间不应超过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 2:在水泥稳定材料中加缓凝剂(气温较高,水泥的初凝时间不足时)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外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规定。【原】没有要求。 3: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原】不低于Ⅲ级。 4:集料压碎值相对原规范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针对极重、特重交通等级荷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速、一级公路,增加了针片状、0.075mm以下含量和软石含量等指标。 5: 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原】只对混合料合成级配有具体要求。 6:高速、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底基层被稳定材料的天然砾石材料宜满足表3.6. 1的要求,并应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 7:用于破碎的原石粒径应为破碎后碎石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高速公路基层用碎石,应采用反击破碎的加工工艺。【原】没有要求。 8: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9:对0一3mm和0一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mm和4.75mm的颗粒含量。 对3一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 10: 高速、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

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F02 JTJ 034-2000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需要,建成质量符合要求的公路路面基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产生的面层过早破坏现象,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柔性(柔性基层沥青或中级)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 1.0.3本规范规定了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的施工和质量管理要求。 1.0.4用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碎石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 1.0.5用贫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和本规范。 1.0.6凡有可能改建提高等级的中级路面,都应采用本规范中的基层结构作为主要承重层,其上可用砂砾土、石屑土、砂土等材料做磨耗层。 1.0.7垫层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本规范对同类材料的底基层的规定。 1.0.8本规范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干密度。 1.0.9本规范涉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有关试验规程的规定。 2 术语 2.0.1基层base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0.2底基层sub ba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辅助层称做底基层。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0.3细粒土fin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生土、砂和石屑等)。 2.0.4中粒土medium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2.0.5粗粒土coars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0.6水泥稳定土cement stabilized soil 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的土类而定,可简称为水泥土、水泥砂或水泥石屑等。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可简称为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2.0.7综合稳定土composite stabilized soil 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简称为综合稳定土。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旨在为建设公路软土 地基路堤提供准确的技术指导。该技术细则包括地质勘探报告、土体分类及性质、路堤设计与路面施工、公路基层覆盖物施工、路堤冲洗强度与设施设置、抗滑雨棚施工等内容,以全面、准确的技术细则,保证公路路堤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节质勘探报告 地质勘探报告是了解项目建设地质状况的重要依据,为深刻理解该地段土体情况,以有利于路堤设计与施工而设计,地质勘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地质概况:包括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及地层厚度、构造发育、地面和地下水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建设的影响等。 (2)土体分类结果:包括抽样点位置、抽样纵深、抽样材料;进行室内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泥土抗拉强度、塑性特性、动态附加系数以及粉砂比等试验。 (3)土体性质描述:根据室内试验结果,描述该段路堤土体性质。 第三节堤设计与施工 路堤设计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应当结合地质勘探报告,根据路堤走向、土体性质与厚度,综合考虑该段路堤地势、水、气、火、抗侧向天然地形等情况,进行路堤设计,包括但不限于路堤类型、路堤截面示意图、路堤表层宽度、

内部配筋方案及孔排列面积等。 路堤施工前,应当组织施工前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地面扫除、地基处理、桩基处理等;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路堤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且采用合理施工技术,确保路堤位置、结构参数、抗滑性能和路面水密性等质量指标。 第四节路基层覆盖物施工 公路基层覆盖物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的施工步骤如下: (1)检查覆盖物所用材料,确保符合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 (2)检查地面抹平,将原材料整理好,使之满足压实要求; (3)考虑当地气温与湿度,视情况完成车辙抹平后的除尘; (4)围护结构安装,采用混凝土、钢架等围护结构; (5)压实施工,考虑原材料情况,合理确定压实次数与投放力,完成压实要求; (6)砼抗滑:完成覆盖物施工后,应当进行砼抗滑,以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抗滑强度; (7)质量验收:施工完毕后,覆盖物质量应当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与设计要求相符。 第五节堤冲洗强度与设施设置 路堤冲洗强度检测,是确保公路路堤建设质量及安全性的重要内容。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状况,选择合理的冲洗法,检测该段路堤冲洗强度,确定路堤最终施工形态;其次,路堤内应当设置合理的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1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 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2.0.2 滑模铺筑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 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 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 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 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 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 2.0.9 振动粘度系数 在特定振动能量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阻碍水泥、粗细集料、气泡等质点相对运动的摩阻能力。它反映了振捣时混凝土拌合物中气体上升排除、集料下沉稳固的难易程度,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易密性。 2.0.10 碾压混凝土压实度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现场压实后的湿密度与配合比设计时标准压实(空隙率为4%)下湿密度之比 2.0.11 改进VC值 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一种改进的维勃工作度。

JTG_F_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2符号及代号 3 基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道路石油沥青 4.3 乳化沥青 4.4 液体石油沥青 4.5 煤沥青 4.6 改性沥青 4.7 改性乳化沥青 4.8 粗集料 4.9 细集料 4.10 填料 4.11 纤维稳定剂 5 热拌料沥青混合料路面5.1 一般规定 5.2 施工准备 5.3 配合比设计 5.4 混合料的拌制 5.5 混合料的运输 5.6 混合料的推铺 5.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5.8 接缝 5.9 开放交通及其他 6 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 6.1 一般规定 6.2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6.3 上封层 6.4 下封层

6.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7 沥青贯入式路面 7.1 一般规定 7.2 材料规格和用量 7.3 施工准备 7.4 施工方法 8 常温沥青混合料路面 8.1 一般规定 8.2 冷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8.3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8.4 冷补沥青混合料 9 透层、粘层 9.1 透层 9.2 粘层 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2 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 10.3 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10.5 钢桥面铺装 10.6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 10.7 路缘石与拦水带 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1.3 铺筑试验段 11.4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查 11.5 交工验收阶级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1.6 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E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道路工程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

道路工程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 一、机动车道 1、现状道路的路面结构、状况及处治方式 现状道路路面结构为复合路面,原有水泥砼路面上罩面沥青砼形成,现状道路路面宽约6m、双向横坡,现状路面状况一般;为了减少对道路北侧山体的破坏,尽量不开挖北侧山体,同时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车道拓宽、超高要求,本次道路中心线无法与原有道路中心线重合,故拓宽宽度渐变不等、超高坡率与现状不同、加宽宽度不同等原因,在施工阶段根据现状实际情况,利用现状路面结构的基层作为本次路面结构的底基层。 2、结构组合及弯沉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计算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轴载为 BZZ-100 标准轴载,车道累计轴载数为 1.55×107 次,结构组合为: 5cm 细粒式改性沥青砼(SBSAC-13C)+8cm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SBSAC-20C)+32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4%水泥稳定碎石,上、下面层改性沥青改性剂采用 SBS。路面计算材料参数取值及各层顶面设计弯沉值见下表:

3、材料 1)32cm5%、20cm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基层、底基层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 4h,终凝时间应在 6h 以上。基层、底基层集料集料的最大粒径分别应不超过 31.5mm 和 37.5mm,集料压碎值≤25%。集料应洁净、无杂质。 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型。集料级配要求见下表: 基层压实度≥98%,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3.0~4.0MPa,设计水泥用量 5%,实际施工时水泥用量以达到 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 底基层压实度≥97%,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2.0~3.0MPa,设计水泥用量 4%,实际施工时水泥用量以达到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 2)8cmAC-20C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a.下面层为 8cmAC-20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组

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篇一: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对比 新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区别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将于2015年8月1日起实施,针对潍日高速滨海连接线工程设计要求,与旧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原材料要求 a石灰:旧规范要求用III级石灰,新规范要求用II级石灰;粉煤灰:新旧规范要求无变化; b水泥:旧规范要求应选用初凝时间3h 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 以上)的水泥,新规范要求所选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c粗集料:新规范对粗集料的要求比旧规范更严格,压碎值从30%提高到了26%,增加了针片状颗粒含量、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和软石含量等指标。另外,对集料分档有了要求。 d细集料:新规范增加了对细集料规格的要求。 2、混合料要求 a混合料组成设计:新规范配合比设计有四个部分组成,即原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明确了要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b强度要求:新规范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强度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基层由3-5MPa提高到4-6MPa,底基层由0.6MPa提高到0.7MPa。 3施工工艺要求 a拌合工艺:新规范要求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 b摊铺工艺:新规范要求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应采用摊铺机摊铺。 4、养生要求 旧规范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新规范只有在沥青面层厚度大于20cm的结构或二级及以下公路的无机结合料基层可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 篇二: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1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一、标准适用范围 长临高速公路路面工程LM1-LM7合同段。基层、底基层都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施工。 二、基层、底基层施工 1、材料 1.1水泥 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h,终凝时间不少于6h并不大于10h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为32.5级、42.5级,为满足基层、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要求,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不应使

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高于5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5℃,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应不低于10℃。 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1。 水泥质量技术指标表2-1

1.2 基层、底基层集料 用作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可采用各种硬质岩石加工成的碎石,粗、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2-2、表2-3规定生产和使用。 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规格要求表2-2 基层、底基层用细集料规格要求表2-3

基层和底基层粗的技术要求见表2-4,细集料塑性指数不大于17,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 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表2-4

建议基层、底基层采用如下各规格集料进行备料,生产过程中通过筛分试验和试配情况,根据破碎方式和石质的不同,对个别筛网孔径可作调整,调整范围宜为1~2mm。 ①基层(5档):20~25mm(G3)碎石、10-20 mm(G8)碎石、5~10mm(G11)碎石、3~5mm碎石(XG1)、0~3mm (XG2); 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1×31mm、22×22mm、11×11mm、6×6mm、3.5×3.5mm。 ②底基层(4档或5档):20~30mm(G2)碎石、10-20 mm(G8)碎石、5~10mm(G11)碎石、0~5mm(XG3)[或3~5mm碎石(XG1)和0~3mm(XG2)]; 4档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5×35mm、22×22mm、11×11mm、6×6mm;5档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5×35mm、22×22mm、11×11mm、6×6mm、3.5×3.5mm。 1.3 水 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符合表2-5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用非饮用水技术要求表2-5

路基、路面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交底 ⒈施工准备 ⑴施工测量 在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测量与绘制横断面。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公路勘测规程》(JTJ061-99)的要求。并将测量方法及成果资料签字后交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在开工之前在现场放出路基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⑵调查与试验 路基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及各种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对图纸所示的利用挖方、借土场的路堤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试验项目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⑶防水、排水 施工前做好路基的各种防、排水设施,挖设排水沟,并保持其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⑷清理场地 路基工程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原地面以下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且堆放在弃土场内

或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地点。 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⑸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可进行雨季施工地段,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O33-95)中雨季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雨季填筑路堤时,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筑2-3%的横坡,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 ⒉路基挖方施工 对于较长的路堑采用纵挖法施工,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施工。路堑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靠近基床底层表面及边坡部分辅以人工开挖。石方开挖采用小型或松动爆破,岩石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土石方调运近距离采用推土机推运,远距离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1)土方开挖 ⑴路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附表5的深挖路堑段施工工艺框图。 ⑵施工控制 ①路堑边坡 根据测设的边桩位置,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3m时,改为人工修坡。不设圬工防护的边坡,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刷坡,有防护地段及时做好防护。

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17版公路工程标准路面工程修订内容解读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压实度检查方法和频率采用核子(无核)密度仪每200m测1处,每处()点 A.2 B.3 C.4 D.5 E.6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3 此题得分:13.0 批注: 第2题 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表面裂缝、松散、堆挤、碾压轮迹、油丁、泛油、离析的累计长度不得超过()m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3 此题得分:13.0 批注: 第3题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宜不小于()mm。 A.2 B.3 C.4 D.5 E.6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2 此题得分:12.0

第4题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水泥混凝凝土面层“纵段高程”检测频率,水准仪:每200m测()个断面 A.2 B.3 C.4 D.5 E.6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2 此题得分:12.0 批注: 第5题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稳定土包含() A.水泥土基层、底基层 B.石灰土基层、底基层 C.石灰粉煤灰基层、底基层 D.水泥粉煤灰基层、底基层 E.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12 此题得分:12.0 批注: 第6题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外观质量检查中表面离析不得超过()m,累计离析不得超过()m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A,E 您的答案:A,E 题目分数:1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1 总则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 性能稳定的原材料, 确定配合比, 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 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 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 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 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 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 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 振动粘度系数在特定振动能量作用下, 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阻碍水泥, 粗细集料, 气泡等质点相对运动的摩阻能力. 它反映了振捣时混凝土拌合物中气体上升排除, 集料下沉稳固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总则 1.0.1目的 为了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评定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新建、改建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其环保、机电工程部分按相应具体规定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管理、监控和检验评定。 1.0.3与相关规范关系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以本标准为准。质量标准与其他规范不一致时,宜以颁布年份最新者为准。 在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交通部颁布的相关规范的规定。 1.0.4特殊工程 对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特殊地区,或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工程,在本标准中缺乏适宜的技术规定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参照相关标准或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并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2术语

2.0.1检验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2.0.2评定evaluation 依据检验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并确定其等级的活动。 2.0.3关键项目dominantitem 分项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实测项目。2.0.4一般项目generalitem 分项工程中除关键项目以外的实测项目。 2.0.5外观(质量)qualityof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6权值weightnumber 对工程项目或检测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所赋予的数值。 3工程质量评定 3.1一般规定 3.1.1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按本标准附录A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1单位工程 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2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