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图基础知识练习(含答案详解),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地图基础知识练习(含答案详解),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地图基础知识练习(含答案详解),推荐文档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读欧洲西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25—26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向南

2.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9题。

3.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

B.X值为100m

C.图中的山顶与丙村相对高度为322m

D.丁村位于丙村的北方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

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据此回答11~12题。

5.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6.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A.A

B.B

C.C

D.D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3-4题。

7.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8. 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9.右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

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7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2分)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2分)

(3)下图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3分)

10.读“比例尺为1:100 000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1分)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1分)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2分)( )

A. 100 m≤H< 300 m B.100 m≤H< 200 m

C.200 m≤H< 300 m D.100 m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

山顶。(2分)

(5)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

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支流。(2分)

(6)引水渠修建的一般原则是由高处到低处,水可以自流。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2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B

3.D

4.D

5.B

6.C

7.B

8.B

9.(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1分)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1分)

(2)a-b河段流向为自东向西;(1分)a-b河段长度约为35.2千米(33.6千米至36.8千米之间均为正确)。(1分)

(3)A(1分)

10.(1)鞍部(1分)

(2)南北走向(1分)

(3)A(2分)

(4)B(2分)

(5)乙(2分)

(6)①(2分)①路线的水可以自流(2分)

【解析】

1 ~ 2.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面相反,因此,结合等高线数值变化趋势可知,河流先由图的上方向下流,再折向左下方。参照图中指向标(可过河流弯曲处作出指向标,辅助判读,如下图)可知,该河流流向为先向北,再向东北,故选C。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透视关系。分别连接选项中各点到甲村、乙村,若连线上有凸出地形,如山峰、山脊等则不能看到。①到乙村之间有山脊阻隔;③到甲村之间有悬崖和山脊阻挡;④到甲村之间有山峰阻挡;只有②到甲村和乙村之间没有凸出地形的阻挡。故选B。

3 ~ 4.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把①②③④与丙村连接,连线处若没有山峰、山脊等凸起的地形则能看到丙村。④与丙村之间有一山脊,故不能看到。故选D。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由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文字形式为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A说法正确;根据图中计算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故X值为100m,B说法正确;图中丙村海拔高度为50米,山顶为372米,相对高度为322米,C说法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丁村位于丙村的东北方,D说法错误。故选D。

5 ~ 6.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等值线的判读。读图,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可知,a→b为由南向北的方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则河流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故B对,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读图可知,L为河流,等高线突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即X>Y,图中等高距为100米,X=500,则判断出Y=400,根据闭合等高线内数值具有“大于大的值,小于小的值”的规律,得出A处应大于500米,所以从a到b高度降低,但中间出现一个海拔较高的值,即高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故与C图一致。故C对,ABD错。故选C。

7 ~ 8.

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读图,结合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流向是东南流向西北,B对。故选B。

本题考查相对高度计算。读图,结合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和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地处可知该地东南高,西北低。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a是200米,b是500米。根据闭合等值线递变的规律(闭合等值线内数值大于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X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Y的海拔在500-600米之间。XY的相对高度采用交叉相减法,得出是300-500米之间(即500-200<相对高度<600-100),B对。故选B。

9.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以及距离的计算。

(1)读图甲,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区域海拔在500米左右,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趋势可知,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2)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趋势可知,a-b河段河流从a流向b,再结合指向标判断,流向为自东向西。参照图中比例尺可知,a-b河段图上长度约4.5厘米,图上比例尺含义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千米,因此,a-b段河流的实际长度约为:4.5×8=36千米(由于对a-b河段河流的估计有误差,计算结果33.6千米至36.8千米之间均为正确)。

(3)读图,根据等高线图,PQ线穿过三个山顶,所以剖面线有三次高值,BD错。图上等高距为50米,根据陡崖崖底计算公式:x-d<崖底≤x (x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中最小值,d为等高距),计算可得崖底海拔在200米~250米之间;根据陡崖崖顶计算公式:y≤崖顶

10.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1)据图可知,C处位于两山峰之间,为鞍部。

(2)根据指向标可知,该图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E山脊走向(延伸方向)大致为南北走向。

(3)图中陡崖有2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100米,陡崖高度为:(n-1)d≤h<(n+1)d,代入数值可得:100m≤H<300m ,A正确。(4)A到D之间,等高线下部密集,上部稀疏,为凸坡(有山脊阻挡),影响通视,A看不到D地。BD之间没有障碍物,B可以看到D处小船。(5)河流应位于山谷中,即等高线符合“凸高为低”的部位(丙处);而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为一山脊,不会形成河流。

(6)引水要求可以自流,①处海拔比疗养院高,引水可以自流,②处海拔比疗养院低,需要梯级提水,成本高,不合适。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 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______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大,以 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B()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地形图基础(试题及答案) (1)

地形图基础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 )。 2、山谷内最低点的连线称为( )。 3、对于成带状的狭长地物,如道路,电线,小河等其长度可依比例尺表示,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这种符号称( )。 4、由山顶向某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称为( )。 5、垂直的陡坡称为( )。 6、地形图上主要采用的等高线种类有( )、( )、( )、( )。 7、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 )符号,( )符号,( )符号和( )。 8、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 9、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0、手持式GPS在林业上的应用有( )、( )、( )、( )。 二、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共47分)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 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C.b>d>c>a D.无法确定 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的编号是根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对每一幅地图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种号码不能重复出现,并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 地形图编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行列法,即把每幅图所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数和列数组成一个号码。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三种,一般以1:1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对于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来讲,测制成套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分幅编号尤其必要。通常这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系统。 1) 1:100万地图的编号 该种地形图的编号为全球统一分幅编号。 列数:由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o为一列,直到南北88o(南北纬88o至南北两极地区,采用极方位投影单独成图),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22列,分别用拉丁字母A、B、C、D……V 表示。 行数:从经度180 o起向东每隔6 o为一行,绕地球一周共有60行,分别以数字1、2、3、4……60表示 由于南北两半球的经度相同,规定在南半球的图号前加一个S,北半球的图号前不加任何符号。一般来讲,把列数的字母写在前,行数的数字写在后,中间用一条短线连接。例如北京所在的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号为J-50(如图14所示)。 由于地球的经线向两极收敛,随着纬度的增加,同是6o的经差但其纬线弧长已逐渐缩小,因此规定在纬度60 o-76 o间的图幅采用双幅合并(经差为12 o,纬差为4 o);在纬度76o-88o间的图幅采用四幅合并(经差为24o,纬差为4o)。这些合并图幅的编号,列数不变,行数(无论包含两个或四个)并列写在其后。例如北纬80o-84o,西经48o-72o的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编号应为U-19、20、21、22。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含答案详解)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读欧洲西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25—26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向南 2.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9题。 3.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 B.X值为100m C.图中的山顶与丙村相对高度为322m D.丁村位于丙村的北方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 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据此回答11~12题。 5.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6.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A.A B.B C.C D.D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3-4题。 7.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8. 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9.右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 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7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2分)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2分) (3)下图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3分) 10.读“比例尺为1:100 000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1分)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1分)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2分)( ) A. 100 m≤H< 300 m B.100 m≤H< 200 m C.200 m≤H< 300 m D.100 m

地形图基本知识习题

7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自然形成或人工构筑的有明显轮廓的物体称为。 2.地球表面的高低变化和起伏形状称为。 3.地形分为和,仅表示地物平面位置的图,称为图,二者 同时表示的图,称为。 4.供测图、读图和用图的专门统一符号注记规范叫。 5.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实际水平长度之称 为。 6.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 7.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2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20m,则该地 形图的比例尺为 ,比例尺精度为。 δ表示。 8.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大小为M =1.0 ? 9.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和。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 于的分幅。 10.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分幅或分幅,图幅大小为图幅和 图幅。 11.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状态称为,用表示 12.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 13.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用符号表示 14.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用符号表示。 15.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 ;每各四条首曲线或 倍等高距加粗描绘的手等高线,称为。 16.等高线密集表示地面的坡度,等高线稀疏表示地面的坡度, 间隔相等的等高线表示地面的坡度。 17.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的高程HA=85.33m,B点的高程HB=61.87m,两点间的水平距 离DAB=156.40m,两点间的地面坡度。 二、名词解释: 1、山脊线---- 2、山谷线---- 3、地性线---- 4、地籍图----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有( )。 A、确定测图时测量实地距离应准确的程度 B、确定测图比例尺 C、只有A选项 D、只有B选项 2.根据地物大小及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 A、比例符号 B、半比例符号 C、非比例符号 D、地物注记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球地图基本知识专项测试题

黔江新华中学地球地图训练测试题 一、基础型单项选择。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 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东南再东北 C.一直向西 D.先东北再东南 2、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N,80°E) B.(60°S,100°W) C.(30°S,100°E) D.(60°S, 80°W) 读某地区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若bd经线的经度为150°E,则图中ab、bd、 cd、ac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b>cd>ac=bd B.cd>ab>bd>ac C.ac>bd>ab>cd D.bd=ac>ab=cd 4、若a点比b点的地方时早10小时,则 ①a点在d的西北方②a点在d的东北方 ③bd的经度为90W ④bd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读图,判断5~6题: 5、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6、若D点所处经度为116°E,与116°E经线共同组 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64°E B、64°W C、116°W D、180°W (2007海南卷)读图,回答以下7-8题。 7、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8.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 ) A.0.11万km2 B.1.1万km2 C.11万km2 D.110万km2 一幅地图比例尺为1∶500 000,图幅面积为 10 000平方厘米。根据需要,现用1∶1 000 000 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地区的地图,据此回答以下9-10题。9、新图图幅的面积为 ( )

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专题练习-含答案

课后作业(一)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艘轮船从其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2.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在西半球 B.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C.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完成3~4题。 3.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等,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B.②区域 C.③区域D.④区域 (2018·株洲检测)读我国1991~2006年能源消费重心轨迹移动示意图,回答5~6题。 4.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 B.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由我国东北地区移到我国西南地区 C.1994年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大致在我国华北地区 D.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距离达到200 km 5.下列关于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 B.我国中西部地区轻工业比重较大 C.我国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较落后 D.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二、综合题(共56分)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8分) (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6分) (3)图3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8分)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2分)

地图学复习整理

第一篇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1. 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 2.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3.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二、地图的概念 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分类 普通地图: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各种独立目标。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1〕 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 小比例尺地图:(0,1/100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千1:1万1: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 专题地图 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 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 §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基础 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 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整饰要素 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地图用途和基本功能

地图的基本功能 1.传输功能 编图者(信息源)——用图者(目的地) 2.信息载负功能 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 3.模拟功能 空间模型 形象—符号模型:等高线 4.认知功能 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 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 §地图的成图过程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 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比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 数据输入(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可存储介质上……) 数据处理(加工处理数据,建立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 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 第二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地图的分幅 编图、印刷、保存、使用方便 地图分幅的方法 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顶点的编号怎么看 分成1:10万时是3*3 J-50/J50 横列号=[ 纬度/4°] + 1 纵行号= [ 经度/6°]+31 (东经) 纵行号=31- [ 经度/6°] (西经) [ ] 代表取整 旧分幅编号法

地球地图基础练习

地球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 2010北京卷)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读经纬网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A.①线是②线的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4.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 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5.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E点B.G点 C.H点D.K点 (2010年深圳一模)下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 黑夜。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N、B间的距离约为() A.5000千米 B.10000千米 C.15000千米 D.20000千米 7.从C地出发,经过D、E、F地,最后回到C地,其走向是() A.先向正东走,再向正西走 B.先向东北走,再向西南走 C.先向东北走,再向东南走D.一直向东北

8.读某局部经纬网图,有关图中各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到③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①到③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 C.②到④的最短航线方向是正南D.②到④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 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 9~10题。 9.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 10.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西→东B.北→南 C.东南→东→东北D.东北→东→东南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12.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 (2010年长沙统考)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13~15题。

地图学基础知识

地图学: 第一章: 现代地图学概论 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 地图的基本特性: 1、严密的数学法则 2、科学的地图概括 3、特定的符号系统 地图的组成要素: 1、数学要素 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 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 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 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 3、辅助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 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 地图的功能 1、信息载负功能 2、信息传输功能 3、客观模拟功能 4、认知与感受功能 现代地图分类 (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 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 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 普通地图:

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 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 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 第二章: 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 一、地图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 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 地理坐标系: 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 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 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天文经纬度: 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 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1 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应看地图的情况是 ( ) A 、所有地图 B 、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 、带经纬网的地图 D 、带指向标的地图 2.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 )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3.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城市地形图 D 、城市旅游交通图 4.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绘制中国地图比江苏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 、绘制江苏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 、绘制扬州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江苏省地图更为简略 D 、绘制安宜高中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5.站在南极点上的人,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 ) A 、北 B 、南 C 、西 D 、东 6.读右上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A 点位于 B 点的西北 B .A 点位于 C 点的东北 C .C 点位于A 点的西南 D .B 点位于A 点的正东 7.甲地位于390 N 、1120 E ,乙地位于120 S 、600 E ,问甲地位于乙地的什么方向?( ) A 、西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北 8.从A 到B 再到C ,方向是( ) A 、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 、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 、一直向正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9~11题。 9.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10.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13题。 12.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13.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假设图3表示纬线圈,A 、B 、C 、D 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 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在B 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 .A 在B 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 .A 在B 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 .A 在B 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6.图中C 处日出时间为 A .2 l 时 B .3时 C .6时 D . 9时 6月22日,甲、乙两地处在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甲、乙两地日影最短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完成17-18题。 17、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当天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 .甲、乙两地一定使用相同的区时 C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D .甲、乙两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60° 10° c d b a 120°E ● ● ● ●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 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 组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 平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 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______ 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 大,以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 ,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 东半球,160°E~180°~20°W为 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 ),B( )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意义 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图幅相同时所表示的 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 位。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 【例】“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

地图复习课教案

地图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本部分内容,但对一些重点的内容学生还不熟悉,在复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清理,让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得到提高。把学生感觉困难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重点、难点: 1、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是难点。 3、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4、识记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5、判读地形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综合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 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

专题地图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只表示与主题有 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 2.解析型图:也称分析型图,是指对表达的专题现象未经概括或很少概括,以其各自的具 体指标来现实某方面特性的地图。 3.合成型图:也称组合型图,是指将几种不同,但相互有联系的指标进行组合和概括,以 显示现象组合特征的地图。 4.比率符号:在专题地图上,一般以符号的大小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指标,如果符号的大小 与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一定的比率关系,则称为比率符号。 5.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电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 法。 6.定位图表: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 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现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7.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 各界线范围内涂成一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8.范围法:使用轮廓、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 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9.等值线法: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 10.动态聚类法:在初始状态给出样品概略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 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11.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 量、质量特征。 12.定性数据:是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 及定量特征的数据。 13.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 14.视觉层次:是指采取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内容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平面上,使 得原来是平面的地图产生一种假象,形成若干层面,有的图像现于上层,有的则引退到下层,达到地图内容的主次分明的目的。 15.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及其背景的 影响,有的给人感觉重些,有的给人感觉轻些,这叫做视觉重力。 16.计算机地图制图学:它是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的产生和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应用技 术学科,它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学原理为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的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贮存、处理、显示和绘图。 17.作者原图:在进行地图原图的编绘以前,作者要根据地图主题和用途要求,拟定地图内 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列,并将设计的内容转绘到编制好的底图上。 18.符号化:在地图内容指标确定以后,制图人员就应按用途要求将制图资料(分数据资料 和非数据资料,图形资料和文字资料)转化为图形标号,制成地图。 19.地势图:是以表示区域的地貌特征为主的自然地图。 20.陆地水文图:是表示陆地水分布形态、数量特征与变化、理化性质及利用改造等内 容的地图。 21.经济地图:是反映制图区域内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通信和资源等国家经济现象 分布和发展的地图。 22.系列制图:利用统一的制图资料,在统一的设计和系统的工作流程规范下,同时编

地图学的基本知识(pdf)

1、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什么是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3、什么是栅格图? 栅格图是基于一套行列组成的方格数据模型,使用一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个方格的值代表一个现实的地理要素。 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象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 4、什么是数字栅格地图(DRG)?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几何纠正、图幅处理与数据的压缩处理,形成在内容、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文件。 5、什么是栅格图像? 栅格图像,也称光栅图像,是指在空间和亮度上都已经离散化了的图像。我们可以把一幅栅格图像考虑为一个矩阵,矩阵中的任一元素对应于图像中的一个点,而相应的值对应于该点的灰度级,数字矩阵中的元素叫做像素。数字图像与马赛克拼图相似,是由一系列像素组成的矩形图案,如果所有的像素有且仅有两个灰度级(黑或白),则称其为二值图像,也即位图;否者称其为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什么是矢量图形?在介绍矢量图形之前,我们首先阐述矢量对象的概念。矢量对象是以矢量的形式,即用方向和大小来综合表示目标的形式描述的对象。例如画面上的一段直线,一个矩形,一个点,一个圆,一个填充的封闭区域……等等。矢量图形文件就是由这些矢量对象组合而成的描述性文件。矢量图形则是计算机软件通过一定算法,将矢量对象的描述信息在显示终端上重绘的结果。 6、什么是矢量图? 矢量图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统,用点、线、多边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每一个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顺序的的x、y坐标描述,这些要素与属性相结合。 7、为什么要将栅格地图矢量化? 纸质地图经扫描仪扫描后,初步保存为栅格图像(常见的格式有TIFF、BMP、PCX、JPEG 等)。栅格图像在地理应用领域有着这样的缺陷:首先,栅格图像文件对图像的每一像素点(不管前景或背景像素)都要保存,所以其存储开销特别大。另外,我们不能对图像上的任一对象(曲线、文字或符号)进行属性修改、拷贝、移动及删除等图形编辑操作,更不能进行拓扑求解,只能对某个矩形区域内的所有像素同时进行图像编辑操作。此外,当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显示时,图像信息会发生失真,特别是放大时图像目标的边界会发生阶梯效应,正如点阵汉字放大显示发生阶梯效应的原理一样。而矢量图形则不同。在矢量图形中每个目标均为单个矢量单位(点、线、面)或多个矢量单位的结合体。基于这样的数据结构,我们便可以很方便地在地图上编辑各个地物,将地物归类,以及求解各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并有利于地图的浏览、输出。矢量化则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将源图上的各种栅格阵列识别为矢量对象,最后以一定格式保存的过程。矢量图形在工业、制图业、土地利用部门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在这些领域的许多成功软件都

地图学试题

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C.中纬度地区 正轴圆柱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D.赤道附近 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b=1 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角投影的条件是: A. a=b 关于点值法和分区统计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值法的概括程度高于分区统计图法 B.点值法的概括程度低于分区统计图法 C.点值法的概括程度等于分区统计图法 D.两者不可比较 18、下面四项中高差最大的是:() A.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 B.相邻两条首曲线间的高差 C.相邻两条间曲线间的高差 D.相邻两条助曲线间的高差 20、关于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名量表的等级高于顺序量表 B.命名量表的等级低于顺序量表 C.命名量表的等级等于顺序量表 D.二者的等级不可比较 21、下图所示河流注记的排列方式属于: A.水平排列 B.垂直排列 C.雁行排列 D.屈曲排列 22、下图中的黑色方块易作为一个整体为人感知,这是利用了图形视觉心理效应中的:() A. 相似性 B.临近性 C.闭合性 D.完形性 23、符号的大小L与其所代表的数值M间的关系为L=aM+b,ab、为常数,则该符号属于:() A.绝对比率符号 B.线性比率符号 C.对数比率符号 D.心理比率符号 24、关于质底法和范围法说法正确的是:() A.质底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B.范围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C.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可以重叠 D.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不可以重叠 25、下图等高线注记的配置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 A.注记不能压盖重要地理事物 B.注记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