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长周期

马铃薯生长周期

马铃薯生长周期

土豆的田间管理

土豆的田间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土豆生长过程中的管理要求,能和家长共同管理土豆,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了解土豆生长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教学准备:调查了解土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现在的土豆已经慢慢发芽了,以后它们的生长速度就会快起来,我们应该怎样管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土豆的田间管理小常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及时破膜。 (1)出示图片,说一说: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

(2)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了解,教师巡视了解。)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播种后20—25天苗将陆续顶膜,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孔掩盖。 2、田间管理: (1)小组讨论:你见过家长是怎样管理田里的土豆吗?(即:他们做了那些事情,怎样做的?)(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搜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土豆的田间管理。) 比如: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

部分生长。一般4月上中旬(发棵时)进行中耕追肥:每亩可追硫酸钾型高氮高钾复合肥40--50公斤施入沟内,4月下旬至5月初(现蕾时)进行培土、浇水,亩追肥复合肥20-55公斤,同时喷施土豆膨大素1-2遍;5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培土和浇水,以后根据墒情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l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至开花期(4月下旬5月初) 叶面喷施多效唑,控制茎叶生长,促进块茎膨大。 生产中应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1次。在收获前7天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三、学生交流收获,体验快乐。(教师倾听,及时评价学生的收获。) 四、课外延伸: 精心管理自己的土豆,也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家长,帮家长共同管理自己家的土豆。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怎么种

土豆种植技术(土豆怎么种)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其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种植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河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繁基地,致力于生产开发优质种薯和商品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您提供丰收的基础保证。推荐品种金8号:引自荷兰,原名Favorita。出苗后60-65天收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芽眼浅平。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适合高肥水管理,产量潜力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首选的菜用薯品种。 简明种植技术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6、稀植大块:根据市场调查大薯价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时化控:植株生长旺盛,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施多效唑30克/亩控秧。 8、除治病虫: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除治地下害虫;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30克/亩防治蚜虫;连阴天喷甲霜灵等杀菌剂防止晚疫病发生。 二、秋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为了减轻播后烂种,宜选用20~30克的小马铃薯整薯作为种薯。

马铃薯栽培需要的土壤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5735829.html, 马铃薯栽培需要的土壤条件 作者: 来源:《吉林科技报》2016年第06期 土壤是马铃薯生长的基础,也是马铃薯丰产的关键。马铃薯的产品是地下膨大的块茎,因此要求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涝能排水、透气性好,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的平地或缓坡地块为宜。 沙壤土最适合马铃薯生长,肥沃、透气性好,有利于根茎生长;春季回暖快,薯块发芽快,出苗齐,有利于早播和块茎的发芽,促进植株的生长;块茎表皮干净、光滑,薯形正常,整齐、商品性好;排水性好,可通过减少水分供给的措施来促使马铃薯早熟,缩短生长期,生产出优质马铃薯,提高马铃薯的市场价值;还易于耕作,易于收获,节省劳力。是优质高效马铃薯生产的最佳选择土壤。沙性土壤结构性差,保水保肥力差,种植马铃薯特别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由于春季回温快,可适当早播、深播。平作种植优于垄作种植,因垄作在雨水稍大时,易把垄上的土冲走,使匍匐茎和块茎裸露,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并给田间管理带来困难。种植在沙性土壤的马铃薯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品种好,易于收获。 黏重土壤虽然保水、保肥力强,但通气性差,因土壤湿冷,薯块在土壤中出苗慢,易造成烂种;出苗后,因土壤黏重易板结,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块茎膨大,易形成畸形薯,影响块茎的商品性。如采用小垄栽培,生育期因排水不良,导致土壤中缺氧,会造成后期烂薯。因此,马铃薯种植在黏性土壤中,最好采用高垄栽培,避免因排水不畅而烂薯。在管理上,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避免因土壤板结变硬给田间管理造成困难,尤其是不能及时培土,使块茎外露而影响品质。 马铃薯是较喜酸的作物,土壤pH值在4.8~7.0的范围内生长都比较正常,但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5.0~5.5之间。当土壤pH值小于4.8接近强酸性时,马铃薯植株叶色变淡,生长不正常,早衰,减产;当土壤pH值大于7.0时,碱性过大,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在生产上,通过选择酸性土壤,多施有机肥料,多次中耕等措施,改良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内的氧气含量,从而促进根的分布和增加块茎的产量。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2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的贸易概况(1999)。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授课内容: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授课人:王平宾 洋芋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既可以当粮食、当蔬菜、当饲料、也可以做工业原料的一种经济作物。水分是洋芋产量形成的基础。认识洋芋需水规律及对其它环境条件的要求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1. 洋芋的需水规律 土壤水分因土壤、植株的蒸发和蒸腾作用而逐渐消耗,当水 分由田间最大持水量损失到作物生长开始受限制的水量时,这一水量称临界亏缺。临界亏缺值以降雨量单位毫米表示,它相当于恢复到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所需补充的水量。洋芋的水分临界亏缺值估计为 25mm 。土壤水分消耗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洋芋的叶片的气孔便缩小或关闭,蒸腾率随之下降,生理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长受阻,从而导致减产。 洋芋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的高产。洋芋植株每制造1 公斤干物质约消耗708 公斤水。在壤土上种植洋芋,生产1 公斤于物质最低需水666 公斤,最高1068 公斤。沙质土壤种洋芋的需水量为1046 —1228 公斤。一般亩产2000 公斤块茎,每亩需水量约为280 吨左右,相当于生长期间419 毫米的降水量。

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一80%为最适宜。 发芽期单凭种子中的水分就足够第一阶段生长需要。但如果土壤中不含易于被根系吸收的水分,则根不伸长、芽短缩,不能出土。因此,发芽期需土壤有足够的底墒,播种后得保持洋芋种薯下面土壤湿润,上面土壤干爽,是保证适时出苗的技术要点。 幼苗期由于植株小,需水量不大,约占一生总需水量的 10%一 15 %,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5%左右为宜;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前半期保持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原则是不旱不浇。 块茎形成期,茎叶开始旺盛生长,需水量显著增加,该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 30 %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一 75 %为宜。 块茎增长期,茎叶和块茎的生长都达到一生的高峰,需水量最大,亦是洋芋需水的临界期,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5%一 80 %为宜。 淀粉积累期需水量减少,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 %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 %一 65%即可。若后期水分过多,容易造成烂薯,影响产量和品质。 2. 温度及光照需求

土豆发芽与生长过程探究活动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 课题: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的探究活动 单位:银川市金凤区高桥小学 指导教师:路跃侠 班级:五年级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 2013年3月——2013年11月

综合实践课活动指导方案 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的探究活动 银川市金凤区高桥小学 指导教师:路跃侠 班级:五年级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2013年3月——2013年11月 一、实验的背景: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考察学生的亲自动手栽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精神,质疑能力,上网查询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了解土豆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所有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常吃马铃薯,其富含的维生素B6能起到平复焦躁、加强身体协调性的作用。 3、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了解土豆一般不被人们重视,它的心态似乎始终很平稳,很低调,不得不一直埋在土里,而且它的果实也生长在地下,不像麦穗那样伸向天空。它的价格很便宜,从没大起大落过;它的口味似乎很单调,但医学认定它几乎浑身是宝,联合国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到105亿,可能导致粮食危机。有的科学家认为,到那个时候,最有可能帮助人类渡过危机的就是这貌不惊人、我们天天见到的土豆。因此,通过让学生种植土豆的过程,培养学生不要只看外表的美而要看学生的心灵美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上所述,我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并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探究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发布时间: 2004-9-10 信息来源: 马铃薯是冷凉型作物,特别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利于块茎生长和发育,因此在生产上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创造利于块茎生长发育条件,促进块茎高产。马铃薯生产发育适宜环境: 温度解除休眠的块茎5℃时即可发芽。初苗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3℃-18℃,茎叶生长在18℃-21℃时最适宜,开花最适温度为15℃-18℃,块茎形成的适宜温度是20℃。 水份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要量很大,研究结果表明每制造生产1000克干物质的耗水708公斤、在公顷产块茎22.5吨-30吨时,公顷耗水量达3200-4200吨。从蕾开始到块茎膨大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供应极为敏感,一旦缺水、产量将大幅度下降,用其它技术难以弥补。 土壤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除过酸、过碱、过粘的土壤及低洼排水不良的耕地外都可栽培。但以耕层深、土质疏松、排水透气良好的沙壤土最适宜。 肥料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需求量很大,肥料供应不足,则不能

获得高产。据实验每生产1000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6斤、磷1-3斤、钾11-13斤。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合理施用氮肥可促使植物早生快发,形成丰产株型。但如施氮过量,则使生长中心以地上发育为主,引起徒长,阻碍块茎发育,严重影响产量。 磷肥能大大增强氮肥的增产效益,加强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积累,提高快茎淀粉含量。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还有促进早熟的作用。如缺磷、叶片生长受阻,块茎内出现褐斑,蒸煮时脆而不软,严重影响食用品质。 钾肥有加强植株体内代谢过程的作用,增强光合强度,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块茎营养物质合成,使茎杆增粗,减轻倒伏,叶片增厚,提高抗病能力及抗寒性。植株缺钾则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节间变短,植株很容易受寄生病菌侵害;地下块茎变小,品质变劣。 其它元素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钙、镁、硼等微量元素也必不可少。 光照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及每天日照时数有明显反应。日照、光强和温度互相影响。 马铃薯各个生育时期产量形成最有利条件是:初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形成壮苗和提高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利于植株健康发育、为高产奠定基础。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转移,促使块茎高产。 马铃薯增产潜力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一般垧产可达4.5万斤左右,高产

土豆简介

以北方为例,五月份左右播种,种子是上年收获的马铃薯,切成块状,每块保留一个芽眼。十天左右出芽,两三个月地下开始结小马铃薯,地上部分开花,中途要中耕除草两次,十月左右成熟收获. 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详!) 问题补充: 不要百度上找的,不要大篇幅的从网上拉下来 2008-11-12 21:39 最佳答案 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

马铃薯各生育期需水情况

马铃薯各生育期需水情况 一、马铃薯生长发育时期及特点 1、发芽期:种薯播种至幼芽出土。此期以根系及芽生长为中心,持续时间与土温有关,当土温达8-9℃时需35-40天,13-15℃时需25-30天,16-18℃时需20-21天。此期是构成壮苗的基础。 2、幼苗期:出苗至孕蕾。此期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中心,历时约10-15天。此期是根系吸收能力及块茎形成多少的基础。 3、块茎形成期:从孕蕾至开花初,历时约20-30天。此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此期是决定块茎产量和大、中薯率的关键时期。 5、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萎。此期是以淀粉积累为中心,淀粉积累可一直继续到叶片全部枯死以前。 二、需水规律 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同,苗期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15%,块茎形成期20-30%,块茎增长期50%以上,淀粉积累期10%左右。从马铃薯需水规律及当地气候来看,需要关注的是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 三、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各生育期灌水要求 1、发芽期不灌水。 2、幼苗期在4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 3、块茎形成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该期严重缺水的标志是花蕾早期脱落、植株生长缓慢、叶色浓绿、叶片变厚等。

4、块茎增长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如早熟品种在初花、盛花及终花阶段,晚熟品种在盛花、终花及花后1周内,应根据降雨情况来决定灌溉措施。勿灌水过多,以免引起茎叶徒长。 5、淀粉积累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 6、成熟收获期不灌水。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便于贮运。 (二)灌溉决策 根据土壤田间持水量决定灌溉,土壤持水量低于各时期适宜最大持水量5%时,就应立即进行灌水。每次灌水量达到适宜持水量指标或地表干土层湿透与下部湿土层相接即可。 当无测水条件时,可根据植株的生育表现决策,当中午叶片开始表现萎蔫症状时进行灌水。也可用简易测定法决策,在干墒、灰墒、黄墒时灌水,在褐墒、黑墒时不灌水(手握土干燥、无凉意则是干墒,手握土稍感凉意则是灰墒,手握土明显感到湿润则是黄墒,手握土成团、手有湿痕则是褐墒,手握土可挤出水痕则是黑墒)。 (三)灌溉方法 灌水要匀、用水要省、进度要快。目前,灌溉效果较好的节水灌溉方法是喷灌和滴灌。喷灌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但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主要使根系层湿润,可减少马铃薯冠层的湿度,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机会,节省人力。 (四)注意事项 灌水时,除根据需水规律和生育特点外,对土壤类型、降雨量和雨量分配时期等应进行综合考虑,正确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_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易九红1,刘爱玉2,王云高3,邓力超1,李 立1,周 虹1,黄艳岚1 (1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长沙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长沙410128; 3湖南省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长沙410219) 摘 要:钾是作物生长必需元素,在维持细胞内物质正常代谢、酶活性增加,促进光合作用及其产物的运输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总结了不同钾源对马铃薯的影响,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钾营养;施肥;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3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0)01-0060-05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Potassium Application on Growth,Yield and Quality of Potato YI Jiu-hong1,LIU Ai-yu2,WAN G Yun-gao3,DENG Li-chao1, LI Li1,ZH OU H ong1,HU AN G Yan-lan1 (1Hunan Cr op Resear ch I nstitute,Changsha,Hunan410125,China; 2Instit ute o f Cott on Science,Hunan A gr icult ur al U niver 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3Hunan Pot ato D evir using and M ass P ro pagat ing Center,Chang sha,Hunan410219,China) Abstract:Po tassium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 r cro p g ro wt h,which play s an impor tant ro le in mainta ining nor mal mat erial metabolism,increasing enzyme activ ity,pro moting pho tosy nt hesis and tr anspo rt atio n o f photo synthate,pr omo ting pro tein sy nthesis.In this a rticle,effect s o f potassium o n gr ow th and dev elo pment,yield and quality o f pota to w er e summ arized, and the r esear ch directio ns w er e pr ospected. Key words:P ota to;Po tassium nutr ition;Y ield;Q uality 马铃薯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而我国耕地土壤普遍缺钾,缺钾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1];我国钾资源也相对短缺,钾肥年产量不足消费量的10%[2],使得钾肥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化学肥料迅速普及、单产水平不断提高、钾肥施用量不足、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减少,导致中国农田养分收支失衡,钾素严重亏缺,表现为土壤钾含量下降,缺钾面积和施钾有效地区不断扩大。钾素的亏缺已是一个近乎全国性的严重问题[3],严重地限制了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 本文总结并评述了钾营养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 收稿日期:2009-12-21 作者简介:易九红(1979-),男,安徽怀远人,博士,主要从事薯类栽培与育种,Em ail:y ijiuho ng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9c15735829.html,。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科院创新项目(2009hnnky cx26)。探明马铃薯钾营养机制及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并为优质马铃薯标准化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1 马铃薯的吸钾特性 钾参与植株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在生长、代谢、酶活性调节和渗透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75∶2.142[5],其中以钾吸收量最大。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需吸收9.2kgK2O[6];在优化栽培条件下,马铃薯成熟期叶片、地上部分和块茎的钾素分配率分别为10%~20%,10%~20%,60%~70%[7]。刘克礼等试验表明,马铃薯对钾营养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增长初期和淀粉积累期,且以淀粉积累期的吸收速率最高(149.73m g/株?d)、累积量最大(6.899g/株);在块茎形成以后,块茎中钾营养累积量不断上升,一直到成熟期的68%钾素转移到块茎中[8]。可见,大多数钾营养都分配到块茎中,块茎是钾

(完整版)土豆种植活动方案

土豆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我校“雨荷农场”的发展越发成熟,种植了多种蔬菜、植物,但是土豆却重来没有种植过,雨荷农场的土地经过这两年的种植,土质也逐渐肥沃了,已经适合种土豆了。再有,本学期正值春季,是土豆种植、生长的好季节,所以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选择了“土豆的种植”。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采访、查资料、调查、亲自种植等实践操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土豆的生长周期和相关知识,并写好观察日记。(二)能力目标: 1、经历和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初步感受获取知识手段的多样化。 2、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学会记录。 3、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并能对自己土豆种植中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4、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并运用一些实践调查方法,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自种植,体验土豆种植的快乐。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

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三、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 2、实践形式:翻阅报刊杂志、上网查找资料、亲自种植、采访、研讨交流等。 四、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 1、确定主题: 2、收集资料: 3、主题分解: 4、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5、聘请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导员为学生介绍土豆的种植及管理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2014年3月,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内种植土豆。综合实践辅导员共同参与,指导同学们进行种植实践。 2、2014年4月—5月,各小组在种植过程中以日记、拍照、数据统计、观察记录、摄影、绘画等方式记录土豆的生长过程。 3、把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辅导员,采用一定的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实践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记录和协调本小组成员之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我的世界马铃薯种子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我的世界马铃薯种子 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下面是精心为你的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1、秋播良种 良种应选用早熟、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抗病、抗退化、休眠期短、品质佳、适宜二季区种植的品种,可选用津引薯8号、种薯3号、荷兰15等。 2、选好种薯 种薯宜选当年新收获的春薯,并剔除病薯、烂薯和破伤薯。以40—50克的整薯做种最好。因整薯栽种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粗壮,并可有效的防止烂种缺苗。 3、浸种催芽 从春季收获至秋季播种,由于时间短,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一定要浸种催芽。催芽需用赤霉素5ppm+500倍多菌灵浸种5分钟,捞出后晾干表层水,即可进行催芽。催芽时可用湿

散沙土(沙土湿度60%),在通风阴凉处催芽,一般三层薯四层沙,每层沙以不露薯即可,最上面的一层沙以3—4厘米厚为宜。在催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沙土湿润。浸种催芽时需严格配制赤霉素浓度,赤霉素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种。 4、适时播种,提高密度 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生长时间短,所以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秋马铃薯适播期为8月中旬,以保证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长期。播种宜于早晨和下午进行,阴天可全天播种。若遇高温烈日,播穴应深些,并随播随覆土。8月份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确保顺利出苗。 5、加强田间管理 5.1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育期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亩施优质商品有机肥1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70公斤做底肥。马铃薯是忌氯作物,钾肥应选用硫酸钾,不要使用氯化

南方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南方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一、选用早熟品种。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郑薯六号等早熟品种。 二、播前浸种催芽。催芽处理,是秋马铃薯生产成败的关键。秋播马铃薯用种,最好是采用小整薯(50克左右)播种为好,这样可以避免播种时遇高温多雨天气大薯切块后消毒不严造成大量烂薯。 催芽方法:一般整薯催芽用10~15ppm赤霉素溶液,浸种20~30分钟;切块催芽用5~10ppm赤霉素(九二0)溶液浸种15分钟。再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拌草木灰对薯块消毒,晾干催芽。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篓内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床宽100厘米,沙土的厚度为5厘米)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待芽长至2厘米左右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2~3天后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种。 注意:浸种催芽时,要严格配制赤霉素溶液的浓度。赤霉素溶液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薯。 三、掌握播期和密度。我省播种时间可选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8月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亩用种量150~180公斤,宽行窄株有利于培土,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茎芽朝下,盖土厚度为5厘米左右。待苗高15厘米左右进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优质高产。

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授课内容: 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授课人: 王平宾 洋芋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既可以当粮食、当蔬菜、当饲料、也可以做工业原料的一种经济作物。水分是洋芋产量形成的基础。认识洋芋需水规律及对其它环境条件的要求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1.洋芋的需水规律 土壤水分因土壤、植株的蒸发和蒸腾作用而逐渐消耗,当水分由田间最大持水量损失到作物生长开始受限制的水量时,这一水量称临界亏缺。临界亏缺值以降雨量单位毫米表示,它相当于恢复到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所需补充的水量。洋芋的水分临界亏缺值估计为25mm。土壤水分消耗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洋芋的叶片的气孔便缩小或关闭,蒸腾率随之下降,生理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长受阻,从而导致减产。 洋芋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的高产。洋芋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708公斤水。在壤土上种植洋芋,生产1公斤于物质最低需水666公斤,最高1068公斤。沙质土壤种洋芋的需水量为1046—1228公斤。一般亩产2000公斤块茎,每亩需水量约为280吨左右,相当于生长期间419毫米的降水量。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一80%为最适宜。 发芽期单凭种子中的水分就足够第一阶段生长需要。但如果土壤中不含易于被根系吸收的水分,则根不伸长、芽短缩,不能出土。因此,发芽期需土壤有足够的底墒,播种后得保持洋芋种薯下面土壤湿润,上面土壤干爽,是保证适时出苗的技术要点。 幼苗期由于植株小,需水量不大,约占一生总需水量的10%一15%,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前半期保持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原则是不旱不浇。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9T09:11:34.623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马建华[导读]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 一、播前准备 1.品种与种薯 A、正确选用品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B、种薯选择及处理,种薯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严格挑选,标准为:薯块完整,无病烂、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块,淘汰尖头,有裂痕、薯皮暗淡的薯块。 2.种薯催芽:播种前15~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C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0.5—1厘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妻避免阳光直射、雨淋、霜冻。 3.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如播种时温度转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地区,不宜切块,必要时,在播前40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克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草木灰拌种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 4.整地:深耕,耕作深度约20~30厘米。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作畦或平整土地。 5.施基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农家肥和化肥混和施用。提倡多施农家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每生产1000千克薯块的需肥量:氮肥5~6千克,磷肥(P205)1—3千克,钾肥(K20)12~13千克。 二、播种 1.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土壤深约10厘米处为7~22℃时适宜播种。 2.深度: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为5厘米,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厘米。 3.密度:不同的专用型品种要求不同播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公顷种植60000~70000株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0000~60000株。 4.方法:人工或机械播种,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宜平作,降雨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垄作。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勿多,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溉。 3.培土: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显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一次培土。 4.灌溉和排水: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块茎形成时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时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2.农业防治 A、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B、测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 C、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数量。 D、及时发现中心株并清除,远离深埋。 3.生物防治:利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0.3%印楝乳油、0.38%苦叁碱乳油、72%农用硫酸链霉素,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病虫害。 4.物理防治:露地栽培可采用杀虫灯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保护地栽培可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药剂防治。 5.药剂防治 A、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预防晚疫病。每7天喷一次,连续3次。 B、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青枯病,每10天灌根一次。 C、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喷2~3次可防早疫病。 D、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g比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可防蚜虫。 E、用0.38%苦叁碱乳油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70—100千克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附近地面诱杀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五、采收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天杀秧,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阳光下而变绿。 (作者单位:164021 黑龙江省赵光农场)

马铃薯背后的重要数据

马铃薯背后的重要数据 马铃薯背后的重要数据土豆,学名马铃薯,我们并不陌生!但还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方面。今天与大家一起来扒一扒马铃薯背后的数据。 网上曾有一条报道——“60天只吃土豆会怎样?”:克里斯·沃伊特是华盛顿州土豆委员会执行主管,为了抗议美国政府在一项营养计划中对土豆的公然歧视(美国农业部的一个项目,向孕妇和低龄儿童母亲提供食物券,但食物券不能购买白土豆,原因是“美国人土豆吃得够多了”),他计划了一项惊人挑战——在60天里只吃土豆度日。结果呢?他成功了!切成块、擦成丝、剁成泥,煎炒烹炸煮烤等各种烹饪手段换着上,他每天吃20个土豆,60天总共吃掉了大约181kg土豆。计划成功时,沃伊特身体状况良好,体重从89kg减至80kg,总胆固醇从214降至147,偏高的血压也降低了很多。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人公表现出了高度责任魅力和非凡毅力,土豆也展现了不可思议的均衡营养。如果换做另外一种食物,这项挑战也许将是另外一种结果。土豆,学名马铃薯,我们并不陌生!但还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方面。今天与大家一起来扒一扒马

铃薯背后的数据。 无处不在的马铃薯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图1)。马铃薯适应性广,从水平高度至海拔4000米、从赤道到南北纬40°地区均能找到身影,而集中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中国中西部和东北部、东欧、美国西北部、欧洲西北部和南美安第斯山区(刘洋,高明杰,何威明等,2014)。马铃薯分布区域仅次于玉米,是第2位分布最广的农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013年全世界有统计的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9个,种植面积为1946.3万公顷,总产量达36809.6万吨。什么概念呢?所有种植面积加一起,相当于中国2.0%的国土面积,比整个河北省还大(河北省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产量相当于我国2013年粮食总产量的61.2%(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193.8万吨)。近10年来,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维持在1800万公顷以上,产量维持在30000万吨以上。自2006年以来,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递增趋势(图2)。 尽管马铃薯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但各国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上存在较大差异(图3、图4、图5)。种植面积方面,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四国种植面积均超过100万公顷,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57.8%;其它6个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