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试卷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 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 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 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 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 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 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 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 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 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 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4.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 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链接: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领导国民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完成中国统一 2、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 3、《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4、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导学过程 导入: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有人说这是国共第三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又是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两党合作是否等于合并?两党合作后直接的成果是什么?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记忆知识要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A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优质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渔父”宋教仁照片 2.材料引入: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也,故曰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以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志也,故标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国民党宣言》 3.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4.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5.图片展示:展示“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7.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8.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材料引入:我国国民对于此次中日交涉愤慨特甚。各省长官屡次联电外交部诘责,各地人民多结合团体,迭次开会讨论,其最著者,如国民对日志会、劝用国货会、救国储金团 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 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 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的将领是( C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3. 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南北战场,国民政府与日军进行了( B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C )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 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 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 战是( D )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7. 叶挺将军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 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 D ) A. 卢沟桥 B. 广州 C. 南京 D. 万家岭 1 / 3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上册课时训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阻击日军主要是为保卫() A.临沂B.南京C.徐州D.兖州2.1938年3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 C.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D.是淞沪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朱德B.李宗仁C.佟麟阁D.赵登禹4.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此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材料描述的是() A.保卫大武汉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5.中国军队取得万家岭大捷的背景是1938年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这次战役的战果是中国军队() A.击毙日军10000余人 B.击毙日军300余人 C.击毙日军30000余人 D.击毙日军3000余人 6.【2019·玉林市陆川县月考】“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英勇抵抗,消耗敌人。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

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7.1938年底,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8.蒋介石曾称赞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蒋介石所称赞的是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取得的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一次会战,此会战是() A.徐州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6月,会战开始,日军先后投入40多万兵力。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中国军队从持久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有序撤出战场,保存了有生力量。 材料二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1)材料一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此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此次会战有何重要意义?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会战。 1.C 2.A 3.B 4.C 5.D 6.A7.B 8.B 9.(1)武汉会战。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最新教案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

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 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 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 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 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 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 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 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 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材料展示: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2.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线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

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 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6.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汉会战》 4.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提示: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5.教师讲述: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分组讨论。 提示:①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②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3.教师讲述: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失去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4.教师提问:根据上述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抗战的评价。(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9月2日上 午9时, 标志着二 战结束的 日本投降 的签字仪 式,在停 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 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 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 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 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 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 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

时间 1945年4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 央领导机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的方向。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归纳: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目标导学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想一 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 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 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课堂总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孙中山所写的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哀悼的是() A.黄兴 B.蔡锷 C.李烈钧 D.宋教仁 2. 1913年3月,哪一事件的发生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 A.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宋教仁遇刺 3.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世凯的国家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已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由此可见,导致二次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 B.列强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内部分歧严重 D.袁世凯力量强大 4.直接暴露袁世凯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 5.袁世凯一再践踏民主,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他在公开宣布恢复帝制前的独裁活动不包括()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废除民国纪年法 6.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取消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其中洪宪元年是()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7.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响应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A.军阀的靠山都是日本 B.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策略 C.军阀力量超过革命的力量 D.列强之间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9.读图,回答问题。 图A二次革命图B奉军坦克部队在 直奉战争中 (1)图A中的“二次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图片中最醒目的革命领袖是谁? (2)图A中“一个共和国的破灭”是指什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 (3)图B展现的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战争的场面,袁世凯死后,两派军阀的首领分别是谁?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 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 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 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4.教师提问:中共七大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提示:从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可以看得出来。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教师强调: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它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共七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的方向。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提示: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⑥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目标导学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学生发言: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提示: 2.教师讲述:讲述黄花岗起义概况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黄花岗起义 4.展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5.教师提问: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图片展示:出示徐锡麟、秋瑾、黄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黄兴的绝命书 思考: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提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一)武昌起义 1.图片展示:展示起义图片 2.材料引入: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提示: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4.图片展示: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讲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提示: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6.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昌起义(电影辛亥革命) 7.教师提问: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提示: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 (二)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活动;护国战争和袁世凯洪宪帝制的破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能力目标 了解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使学生知道二次革命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护国战争等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抓住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教学重难点】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二次革命 (1)什么是“宋案”?是谁制造的?为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宋案”是指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凶案。是袁世凯制造的。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共和势力。 (2)二次革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二次革命”?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因而叫“二次革命”。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有哪些?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④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⑤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⑥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2)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袁世凯又是如何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 师引导学生回答: 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界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3.护国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 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 (1)日本对华策略改变: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 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内各方的态度: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表现 (1)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2)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3)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4)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5)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6)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7)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3.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知识点2 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点:延安。 3.内容 (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