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崩解时限检查法

2010版崩解时限检查法
2010版崩解时限检查法

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制订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

崩解时限检查。

3.责任

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程序

4.1.简述

4.1.1.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A)适用于片剂(包括口服普通片、薄膜衣片、糖衣片、肠溶衣片、结肠定位肠溶片、含片、舌下片、可溶片及泡腾片)、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以及滴丸剂的溶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1.2.片剂口服后,需经崩散、溶解,才能为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胶囊剂的崩解是药物溶出及被人体吸收的前提,而囊壳常因所用囊材的质量,久贮或与药物接触等原因,影响溶胀或崩解;丸剂中不含有崩解剂,故在水中不是崩解而是逐渐溶散,且基质的种类与丸剂的溶解性能有密切关系,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疗效,《中国药典》规定本检查项目。

4.1.3.本检查法中所称“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浮且无硬芯者,可作符合规定论。

4.2.仪器与用具

4.2.1.崩解仪(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A的仪器装置)。

4.2.2.滴丸剂专用吊篮按4.2.1.项下所述仪器装置,但不锈钢丝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mm。

4.2.3.烧杯1000ml。

4.2.4.温度计分度值1℃。

4.3.试药与试液

4.3.1.人工胃液(供软胶囊剂和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剂检查用)取稀盐酸16.4ml,加水约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临用前制备。

4.3.2.人工肠液(供肠溶胶囊剂检查用)即磷酸盐缓冲液(含胰酶)(PH6.8)(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D缓冲液)。临用前制备。

4.4.操作方法

4.4.1.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或规定的溶液),调节液面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液面下15mm处。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立即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

4.4.2.片剂

4.4.2.1.口服普通片按4.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2.2.薄膜衣片按4.4.1.项下方法检查,并可改在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均应符合规定。

4.4.2.3.糖衣片按4.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2.4.肠溶衣片按4.4.1.项下方法,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档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均应符合规定。

4.4.2.5.含片除另有规定外,按4.4.1.项下方法检查6片,各片均应在10min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符合规定,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2.6.舌下片除另有规定外,按4.4.1.项下方法检查6片,各片均应在5min 内全部崩解并溶化。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或溶化,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2.7.可溶片除另有规定外,水温为15-25℃,按4.4.1.项下方法检查6片,各片均应在3min内全部崩解并溶化。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或溶化,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2.8.结肠定位肠溶片除另有规定外,先在盐酸溶液(取盐酸9ml,加水至1000ml)及pH6.8以下磷酸盐缓冲液中,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现象(具体检查用溶液及检查时间在品种项下规定);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再按上述

方法,在pH7.8-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h内全部释放或崩解,片芯亦应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2.9.泡腾片取1片,置250ml烧杯中,烧杯内各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碎片周围的气体停止逸出时,片剂应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按上述方法检查6片,各片均应在5min内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3.胶囊剂

4.4.3.1.硬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按4.4.1.项下方法检查(若供试品漂浮在液面,应加档板),各粒均应在30min 内全部崩解。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3.2软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按4.4.1.项下方法检查(若供试品漂浮在液面,应加档板),或改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各粒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3.3肠溶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按4.4.1.项下方法检查,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粒的囊壳均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入档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改在人工肠液中进行检查,各粒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3.4结肠肠溶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按4.4.1.项下方法检查,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不加档板检查2h,每粒的胶囊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崩解等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再按上述方法,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中不加档板进行检查3h,每粒的囊壳均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入档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8)中进行检查,各粒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4.滴丸剂

4.4.4.1.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分别置专用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按4.4.1.项下方法检查,各粒均应在30min内全部溶散(若为包衣滴丸,应在1h 内全部溶散)。如有1粒不能完全溶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4.4.2.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可改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亦应符合上述规定。

4.4.5.注意事项

4.4.

5.1.在测试过程中,烧杯内的水温(或介质温度)应保持37±1℃。

4.4.

5.2.每测试一次后,应清洗吊篮的玻璃管内壁及筛网、档板等,并重新更换水或规定的介质。

4.4.6.记录

记录应包括仪器型号、制剂类型及测试条件(如包衣、肠溶或薄膜衣、硬或软胶囊、介质等),崩解或溶散时间及现象,肠溶衣片(胶囊)则应记录在盐酸溶液中有无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等。初试不符合规定者,应记录不符合规定的片(粒)数及现象、复试结果等。

4.4.7.结果与判断

4.4.7.1.供试品6片(粒),每片(粒)均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判为符合规定。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浮且无硬芯者,可作符合规定。

4.4.7.2.初试结果,到规定时间限后如有1片(粒)不能完全崩解(溶散),应另取6片(粒)复试,各片在规定时限内均能全部崩解(溶解),仍判为符合规定。

4.4.7.3.初试结果中如有2片(粒)或2片(粒)以上不能完全崩解(溶散);或在复试结果中有1片(粒)或1片(粒)以上不能完全崩解(溶散),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4.4.7.4.肠溶衣片(胶囊)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时,如发现有裂缝、崩解或软化,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肠溶衣片(胶囊)初试结果中,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或人工肠液介质中如有2片(粒)或2片(粒)以上不能完全崩解,即判为不符合规定;如仅有1片(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5.相关文件

6.附录清单

7.记录/独立表格

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法

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法 1 简述 1.1 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A)适用于片剂(包括口服普通片、薄膜衣片、糖衣片、肠溶衣片、结肠定位肠溶片、含片、舌下片、可溶片及泡腾片)、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以及滴丸剂的溶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1.2 片剂口服后,需经崩散、溶解,才能为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胶囊剂的崩解是药物溶出及被人体吸收的前提,而囊壳常因所用囊材的质量,久贮或与药物接触等原因,影响溶胀或崩解;滴丸剂中不含有崩解剂,故在水中不是崩解而是逐渐溶散,且基质的种类与滴丸剂的溶解性能有密切关系,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疗效,《中国药典》规定本检查项目。 1.3 本检查法中所称“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浮且无硬芯者,可作符合规定论。 2 仪器与用具 2.1 崩解仪(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A的仪器装置)。 2.2 滴丸剂专用吊篮按 2.1项下所述仪器装置,但不锈钢丝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mm。 2.3 烧杯1000ml。 2.4 温度计分度值1℃。 3 试药与试液 3.1 人工胃液(供软胶囊剂和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剂检查用)取稀盐酸16.4ml,加水约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临用前制备。 3.2 人工肠液(供肠溶胶囊剂检查用)即磷酸盐缓冲液(含胰酶)(pH6.8)(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D缓冲液)。临用前制备。 4 操作方法 4.1 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或规定的溶液),调节液面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液面下15mm处。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立即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 4.2 片剂 4.2.1 口服普通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2 薄膜衣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并可改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3 糖衣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4 肠溶衣片按4.1项下方法,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档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5 含片除另有规定外,按4.1项下方法检查6片,各片均不应在10min内全部崩

药典四部通则崩解时限检查法

药典四部通则崩解时限 检查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0921崩解时限检查法本法系用于检查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崩解情况。 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襄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漂且无硬心者,可作符合规定论。 除另有规定外,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融变时限或分散均匀性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一、片剂 仪器装置采用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 升降的金属支架上下移动距离为55mm±2mm,往返频率为每分钟30?32次。 (1)吊篮玻璃管6根,管长77.5mm±2.5mm,内径21.5mm,壁厚2mm;透明塑料板2块,直径90mm,厚6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6mm;不锈钢板1块(放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上),直径90mm,厚l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2mm;不锈钢丝筛网1张(放在下面一块塑料板下),直径90mm,筛孔内径2.0mm;以及不锈钢轴1根(固定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与不锈钢板上),长80mm。将上述玻璃管6根垂直置于2块塑料板的孔中,并用3只螺丝将不锈钢板、塑料板和不锈钢丝筛网固定,即得(图1)。 (2)挡板为一平整光滑的透明塑料块,相对密度1.18?1.20,直径 20.7mm±0.15mm,厚9.5mm±0.15mm;挡板共有5个孔,孔径2mm,中央1个孔,其余4个孔距中心6rmn,

各孔间距相等;挡板侧边有4个等距离的V形槽,V形槽上端宽9.5mm,深 2.55mm, 底部开口处的宽与深度均为1.6mm(图2)。 检査法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人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C±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调节吊篮顶部不可浸没于溶液中。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中药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按上述装置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全粉片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各片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供试品黏附挡板,应另取6片,不加挡板按上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薄膜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检査,并可改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化药薄膜衣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中药薄膜衣片,则每管加挡板1块,各片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供试品黏附挡板,应另取6片,不加挡板按上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糖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检查,化药糖衣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中药糖衣片则每管加挡板1块,各片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供试品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027-胶囊崩解时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制订胶囊充填过程中(或成品)胶囊剂崩解时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以进行胶囊充填的质量控制。 适用范围: 胶囊充填中的胶囊剂或成品胶囊剂崩解时限的测定。 责任: 胶囊充填操作工和车间质管员、检验室检验员执行本规程,质管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程序: 1.仪器:ZB-IB崩解仪。 2.方法: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A)。 2.1 取样:从灌装机出口至少取6粒。 2.2 测定:使用规定的崩解介质,从样品中取6片,分别放入崩解仪的6个管子中, 按下列时间表检查崩解情况。 允许的最大崩解时间在下述规定时间检查胶囊≤2分钟连续观察 3分钟 1,2,3分钟 5分钟 1,3,5分钟 8分钟 4,6,8分钟 10分钟 5,8,10分钟 15分钟 5,10,15分钟 20分钟 10,15,20分钟 25分钟 15,20,25分钟 30分钟 15,25,30分钟 60分钟 30,45,60分钟记录每一组药片的崩解时间。出现不合格结果时,要停机检查原因。 3.结果: 3.1 在控制限度内:如果测得的结果在控制限度内,通知操作工灌装可继续进行,如

测定结果恰好在限度内或有接近限度的趋势,则须立即告知操作工调整机器。调整后,另取样品再进行试验。 3.2 超出控制限度:一旦测得的结果超出控制限度,再次取样重复测定以证实结果。 如果第二次测定的结果与上次一致时,应立即通知操作工对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调整后,取一新样品重新测定,如再次测定结果在控制范围内,立即通知操作工必须更换另一容器收集胶囊。调整前最后一次测定结果合格与调整后重新得到合格品之间压出的胶囊,必须与该批合格的胶囊分开放置,并在容器上贴上“待处理”标签,直到作出处理决定为止。如工艺过程调整后,测定结果仍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报告质管员及质管部。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释放度检查法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装置 (2) 5、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 6、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 7、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6) 8、更改信息 (6) 颁发部门:

分发清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释放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释放度测定法”。 2010年版P 276 3 简介 释放度测定法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 仪器装置 4.1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4.2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4.2.1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和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4.2.2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5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5.1测定法 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按照各品种项的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5.2结果判定 5.2.1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 (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超出规定范围.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5.2.2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1)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超出规定范围20%;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4)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 (5)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4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6)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7)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20%。

崩解时限检查法

目的:建立崩解时限检查法的标准操作程序,规范崩解时限检查法的操作 范围:适用于崩解时限检查法 职责:检验科主管、检验员 规程: 1 简述 1.1 本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A)适用于片剂(包括普通片,薄膜衣片,糖衣片,肠溶衣片及泡腾片),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剂,软胶囊及肠溶胶囊剂),以及丸剂的溶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1.2 片剂口服后,需经崩散,溶解,才能为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胶囊剂的崩解是药物溶出及被人体吸收的前提,而囊壳常因所用囊材的质量,久贮或与药物接触等原因,影响溶胀或崩解;尺剂中不含有崩解剂,故在水中不是崩解而是逐渐溶散,且基质的种类与尺剂的溶解性能有密切关系,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疗效,药内规定本检查项目。 1.3 本检查法中所称“崩解”,系指固体制剂于规定条件下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 2 仪器与用具 2.1 崩解仪(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A的仪器装置)。 2.2 滴丸剂专用吊篮,按2.1项下所述仪器装置,但不锈钢丝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mm。 2.3 烧杯1000ml 2.4 温度计,分度值1℃ 3试药与试液 3.1人工胃液(供办胶囊剂和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剂检查用),取稀盐酸16.4ml,加水约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临用前制备。 3.2人工肠液(从肠溶胶囊剂检查用)取磷权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4%氢氧化钠

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临用前制备。 4 操作方法 4.1 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持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共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或规定的溶液),调节液面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液面下15mm处.除另有规定外,取药片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立即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 4.2 片剂 4.2.1 普通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15分钟内全部崩解。 4.2.2 薄膜衣片,按4.1项下方法,并可改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3 糖衣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4.2.4 肠溶衣片按4.1项下方法,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档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5 泡腾片,取药片6片,分别置6个250ml伐杯(烧杯内各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中,有许多气泡放出,当药片或碎片周围的氧化停止逸出时,药片应崩解,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各片均在5分钟内崩解。 4.3 胶囊剂 4.3.1 硬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取供度品6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按4.1项下方法检查(若供试品漂浮在液面,应加档板),各粒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 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1项下方法检查 4.3.2 软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粒, 4.1项下方法检查(若供试品漂浮在液面,应加档板) ,或改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各粒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2015 (1)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使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GB/T 19973.2-2005(ISO11737-2:1998) 《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査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 査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 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检查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释液、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 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 6.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査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査及灵敏度检査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査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査同时进行。 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 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存中 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5.2.9.2.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 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 菌的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 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 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

崩解时限

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崩解时限检查法。 3职责 QC主任:按本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QC检查员:按本规定对需要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测的物料进行检测。 4内容 4.1 原理 本法适用于片剂(包括口服普通片、薄膜衣片、糖衣片、肠溶衣片、结肠定位肠溶片、含片、舌下片、可溶片及泡腾片)、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以及滴丸剂的溶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片剂口服后,需经崩散、溶解,才能为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胶囊剂的崩解是药物溶出及被人体吸收的前提,而囊壳常因所用囊材的质量、久贮或药物接触等原因,影响溶胀或崩解:滴丸剂中不含崩解剂,故在水中不是崩解而是逐渐溶散,且基质的种类与滴丸剂的溶解性能有密切关系,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疗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本检查项目。本检查法中所称“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浮且无硬芯者,可作为符合规定论。 4.2 仪器与用具 4.2.1 崩解仪 4.2.1.1 仪器装置:采用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升降的金属支架上下移动距离为55mm±2mm,往返频率30~32次/min。 4.2.1.2 吊篮:玻璃管6根,管长77.5mm±2.5mm;内经21.5mm,壁厚2mm;透明塑料板2块,直径90mm,厚6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6mm;不锈钢板1块(放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上),直径90mm,厚1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2mm;不锈钢丝筛网1张(放在下面一块塑料板上),直径90mm,筛孔内径2.0mm;以及不锈钢轴1根(固定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与不锈钢板上),长80mm。将上述玻璃管6根垂直于2块塑料板的孔中,并用3只螺丝

3-崩解时限检查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崩解时限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正确,确保检品质量。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崩解时限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检品的崩解时限检查。职责:QC执行,QC主任、质量部经理监督执行。 内容: 一、仪器与用具 1、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档板。升降的金属支架上下移动距离为55mm±2mm,往返频率为30-32次/分钟。 2、吊篮:玻璃管6根,管长77.5mm±2.5mm,内径21.5mm,壁厚2mm;透明塑料板2块,直径90mm,厚6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6mm,不锈钢板1块(放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上),直径90mm,厚1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2mm;以及不锈钢丝筛网一张(放在下面的一块塑料板下),直径90mm,筛孔内径2.0mm;以及不锈钢轴1根(固定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与不锈钢板上),长80mm。将上述玻璃管6根垂直于2块塑料板的孔中,并用3只螺丝将不锈钢板,塑料板和不锈钢丝筛网固定,即得。 3、档板:为一平整光滑的透明塑料块,相对密度1.18-1.20,直径20.7mm±0.15mm,厚9.5mm±0.15mm;挡板共有5个孔,孔径为2mm,中央1个孔,其余4个孔距中心6mm,各孔间距相等;档板侧边有4个等距离的V形槽,V形槽上端宽9.5mm,深2.55mm,底部开口处的宽与深度均为1.6mm。 4、平底烧杯:(1000ml) 5、温度计:分度值1℃。 二、定义: 崩解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全部崩解所需的最长时间为崩解时限。 三、操作方法 1、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25mm处。 2、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加档板,启动崩解仪时进行检查,药材原粉片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糖衣片 第 1 页共 2 页

026-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厂操作标准----生产管理 文件名称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标准 操作规程编码SOP-SJ-026-00 页数2-1实施日期 制订人审核人批准人 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制订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生产部、生产车间、车间质管员、检验室 目的:制订片剂在压片过程中(或成品)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压片过程中或片剂成品崩解时限的测定。 责任:压片操作工、车间质管员、检验室检验员执行本规程,质管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程序: 1.仪器:ZB-IB崩解仪。 2.方法: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A)。 2.1取样:从压片机出口或每锅包衣片中至少取6片。 2.2测定:使用药典所指定的崩解介质,从样品中取6片,分别防入崩解仪的6个管 子中,按下列时间表检查崩解情况。 允许的最大崩解时间在下述规定时间检查药片≤2分钟连续观察 3分钟1,2,3分钟 5分钟1,3,5分钟 8分钟4,6,8分钟 10分钟5,8,10分钟 15分钟5,10,15分钟 20分钟10,15,20分钟 25分钟15,20,25分钟 30分钟15,25,30分钟 60分钟30,45,60分钟记录每一组药片的崩解时间。出现不合格结果时,要停机检查原因。 3.结果: 3.1在控制限度内:如果测得的结果在控制限度内,压片可继续进行,但若测定结果 恰好在限度内或有接近限度的趋势,则须立即告知操作工对机器设备进行适当的

****制药厂操作标准----生产管理 文件名称 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标准 操作规程编码SOP-SJ-026-00页数2-2 调整。调整后,另取样品再进行试验。 3.2超出控制限度:一旦测得的结果超出控制限度,则须重新取样测定,以证实结果。 如果第二次测定的结果与上次一致时,应立即通知操作工对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压片机调整后,取一新样品,再次测定,一旦再次测定结果在控制范围内,则通知操作工必须更换另一收集容器收集药片。在调整前,最后一次测定结果合格与调整后重新得到合格品之间压出的药片必须与该批合格的药片分开放置,并在容器上贴上“待处理”标签,直到作出有关的决定为止。如工艺过程调整后崩解时限仍超过控制限度,则必须立即报告质管员及质管部。

无菌检查法-2015版中国药典

无菌检查法-2015版中国药典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B 级背景下的局部A 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气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需气菌的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 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 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1.0ml 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 (或硫乙醇酸) (0.3 ml) 纯化水1000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0.2。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2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2.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胰酪胨17.0g 氯化钠 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消化物 3.0g 磷酸氢二钾2.5g 葡萄糖(一水合/无水)2.5g (2.3g)纯化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 值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7.3±0.2,加入葡萄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 通则0921崩解时限检查法.doc

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 本法系用于检查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崩解情况。 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襄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漂且无硬心者,可作符合规定论。 除另有规定外,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融变时限或分散均匀性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一、片剂 仪器装置采用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 升降的金属支架上下移动距离为55mm±2mm,往返频率为每分钟30?32次。 (1) 吊篮玻璃管6根,管长77.5mm± 2.5mm,内径21.5mm,壁厚2mm;透明塑料板2块,直径90mm,厚6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6mm;不锈钢板1块(放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上),直径90mm ,厚l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2mm;不锈钢丝筛网1张(放在下面一块塑料板下),直径90mm,筛孔内径2.0mm;以及不锈钢轴1根(固定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与不锈钢板上),长80mm。将上述玻璃管6根垂直置于2块塑料板的孔中,并用3只螺丝将不锈钢板、塑料板和不锈钢丝筛网固定,即得(图1)。 (2) 挡板为一平整光滑的透明塑料块,相对密度1.18?1.20,直径20.7mm±0.15mm,厚9.5mm±0.15mm;挡板共有5个孔,孔径2mm,中央1个孔,其余4个孔距中心6rmn,各孔间距相等;挡板侧边有4个等距离的V形槽,V形槽上端宽9.5mm,深2.55mm,底部开口处的宽与深度均为1.6mm(图2)。

检査法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人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C ±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调节吊篮顶部不可浸没于溶液中。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中药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按上述装置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全粉片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各片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供试品黏附挡板,应另取6片,不加挡板按上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薄膜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检査,并可改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化药薄膜衣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中药薄膜衣片,则每管加挡板1块,各片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供试品黏附挡板,应另取6片,不加挡板按上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糖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检查,化药糖衣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中药糖衣片则每管加挡板1块,各片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供试品黏附挡板,应另取6片,不加挡板按上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肠溶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先在盐酸溶液(9— 1000)中检査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然后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加人挡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63-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崩解时限检查。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程序: 1. 简述 1.1 本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A)适用于片剂(包括普通片、薄膜衣片、糖衣片、 肠溶衣片及泡腾片)、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以及丸剂的溶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1.2 片剂口服后,需经崩散、溶解,才能为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胶囊剂的崩解是药物 溶出及被人体吸收的前提,而囊壳常因所用囊材的质量,久贮或与药物接触等原因,影响溶胀或崩解;丸剂中不含有崩解剂,故在水中不是崩解而是逐渐溶散,且基质的种类与丸剂的溶解性能有密切关系,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疗效,药典规定本检查项目。 1.3 本检查法中所称“崩解”,系指固体制剂于规定条件下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 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 2.仪器与用具 2.1 崩解仪(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A的仪器装置) 2.2 滴丸剂专用吊篮按2.1项下所述仪器装置,但不锈钢丝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mm. 2.3 烧杯1000ml 2.4 温度计分度值1℃ 3. 试药与试液

3.1 人工胃液(供软胶囊剂和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剂检查用)取稀盐酸16.4ml,加水约800ml 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临用前制备。 3.2 人工肠液(供肠溶胶囊剂检查用)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液解,用0.4%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临用前制备。 4. 操作方法 4.1 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 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或规定的溶液),调节液面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液面下15mm处。除另有规定外,取药片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立即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 4.2 片剂 4.2.1 普通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 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2 薄膜衣片按4.1项下方法,并可改在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 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3 糖衣片按4.1项下方法检查,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 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4 肠溶衣片按4.1项下方法,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 裂缝、崩解或软化等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档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2.5 泡腾片取药片6片,分别置6个250ml烧杯(烧杯内各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 中,有许多气泡放出,当药片或碎片周围的气体停止逸出时,药片应崩解、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各片均应在5分钟崩解。 4.3 胶囊剂

崩解时限仪使用说明

BJ-2型崩解仪操纵规程,崩解仪使用说明 1、预备工作 1.1 将水浴箱内部清洁干净后放进无盐水至标示刻度。 1.2 将盛有所需溶液的1000ml烧杯放进水浴箱中。 1.3 将吊篮悬挂于金属支架上,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25mm处,下降时距底25mm,然后取下吊篮备用。 2、正常工作 2.1 插上电源,然后按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仪器启动。 2.2 时间预置 仪器开机后,系统处于初始状态,自动定时系统自动预置为15秒,时间数码管显示窗显示时间数值为015。假如需要改变预置时间数值,则可以按一下时间键,预置时间数值变为20;连续按时间键,则预置时间数值连续改变,时间数码管显示窗显示时间数值同时相应改变。时间预置范围为5~120分。 2.3 温度控制 仪器开机后,系统处于初始状态,自动温控系统自动预置为37.0度,温度数码管显示窗显示温度数值为水浴箱内液体的实际温度。按一下控温键,控温指示灯亮,仪器内部自动控温系统打开,仪器开始加热及自动控制温度,经过约30分钟后,温度稳定在37±0.5度。 2.4 当温度达到预置温度后,取6个试样,分别置于吊篮的六支玻璃管中,按药典规定需要加挡板的加上挡板,将吊篮悬挂于金属支架上。 2.5 按启动键。吊篮部件往返运动,开始测试,到达预置定时时间后,吊篮部件停止运动。 2.6 药片全部崩解时的时间为该药片的崩解时限。 3、结束工作 3.1 崩解时限测定结束后,封闭电机开关,取下吊篮,在水池中用净水反复冲洗至无药物残渣,并用无盐水冲洗2~3遍,然后放于崩解仪旁。 3.2 取出烧杯,把用过的溶液倒进水池,并将烧杯洗净放于崩解仪旁。 3.3 及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崩解时限检查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崩解时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崩解时限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 1、简述:本法用于检查内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崩解情况。 崩解系指内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以软化或轻质上漂且无硬心者,可作符合规定论。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升降式崩解仪。 3、操作方法:将吊兰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侵入 1000ml烧瓶中,并调节吊兰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兰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兰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全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薄膜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检查,并可改在盐酸溶液中进行检查,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全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肠溶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先在盐酸溶液中检查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继将吊兰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加入挡板1块,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全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泡腾片,取1片,置250ml烧杯中,烧杯中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碎片周围的气体停止逸出时,片剂应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同法检查6片,各片均应在5分钟内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全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溶出度,释放度的区别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释放度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一般是针对普通制剂而言,看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够释放出来。一般测一个点。 释放度主要针对特殊制剂(包括缓控释制剂),测试时最少测三个点,第一个点看药物有没有突释,第二个点是药物释放一半左右的点,主要考察药物释放的特征,第三个点则是考察药物释放是否完全。 难溶药物检查溶出度,易溶药物检查崩解时限,检查溶出度的药物就不需要再检查崩解时限。 1. 对于确定的药物,如何选择“崩解时限”与“溶出度” 在上篇指导原则中介绍了固体口服制剂是否建立溶出度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制剂设计为修饰释放,则需建立释放度的标准(包括缓释、控释、胃溶和肠溶等) ②如果制剂没有设计为修饰释放,则做如下考察:

考察一次剂量的原料药在37±0.5℃,pH1.2-6.8范围内, 在不多于250ml水中是否完全溶解。如果不溶解,则建立单时间点的溶出度检查标准,如果溶解,则继续考察③ 以上考察的意义在于原料药的溶解性是综合剂量和胃容量来考虑的, 即验证一次服用量的原料药在胃中(250ml)是否完全溶解。这使一些溶解性能并不好、但剂量小, 在250ml中可以完全溶解的药品可选择做崩解时限而不做溶出度检查。 ③该制剂在15分钟内,在pH1.2、4.0、6.8条件下能否达到80%以上的溶出量。如果达不到80%的溶出量,则建立单时间点的溶出度检查标准;如果能达到80%的溶出量,则继续考察④ ③步考察的意义为在考察原料的溶解性能后, 还要考察在该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成的固体口服制剂是否在胃中达到80%以上的溶出量,否则, 溶解性能好的原料, 由于处方工艺影响了制剂溶出, 依然要做溶出度检查。 ④崩解时限与溶出度之间有否相关性。没有的话,则建立单时间点的溶出度检查标准;有的话就建立崩解时限检查标准。 在原料和制剂都达到判断程序的正结果后, 还要考虑制剂的崩解时

崩解时限检查法-2010

目的:建立附录崩解时限检查法,规范化验员检验操作。 范围:适用于崩解时限检查。 职责:由化验室相关技术人员制定; 化验室主管审核;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 化验室相关人员执行。 内容: 1 概述:崩解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漂且无硬心者,可作符合规定论。本法系用于检查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崩解情况。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融变时限或分散均匀性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3 检验操作方法: 3.1 使用的设备仪器: 3.1.1 升降式崩解仪的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升降的金属支架上下移动距离为55mm±2mm,往返频率为每分钟30-32次。 3.1.2 吊篮:玻璃管6根,管长77.5mm±2.5mm,内径为21.5mm,壁厚2mm;透明塑料板2块,直径90mm,厚6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6mm;不锈钢板1块(放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上),直径90mm,厚1mm,板面有6个孔,孔径22mm;不锈钢丝筛网1张(放在下面一块塑料板下),直径90mm,筛孔内径2.0mm;以及不锈钢轴1根(固定在上面一块塑料板与不锈钢板上),长80mm。将上述玻璃管6根垂直于2块塑料板的孔中,并用3只螺丝将不锈钢板、塑料板和不锈钢丝筛网固定,即得。 3.1.3 挡板:为一平整光滑的透明塑料块,相对密度 1.18-1.20,直径20.7mm

±0.15mm,厚9.5mm±0.15mm;挡板共有5个孔,孔径2mm,中央1个孔,其余4个孔距中心6mm,各孔间距相等;挡板侧边有4个等距离的V形槽,V形槽上端宽9.5mm,深2.55mm,底部开口处的宽与深度均为1.6mm。 3.2 使用的玻璃器具: 3.2.1 烧杯:1000ml。 3.2.2 温度计:分度值1℃。 3.2.3 量筒:1000ml。 3.3 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3.3.1 人工肠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4%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 3.3.2 盐酸溶液(9→1000):取盐酸9ml,加水稀释到1000ml,混匀后,即得。 3.4 操作方法: 3.4.1 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离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粒),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加档板,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 3.4.2 片剂: 3.4.2.1 化药制剂15分钟内全部崩解,药材原粉片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糖衣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3.4.2.2 薄膜衣片按上述方法检查,可改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应在1小时(化药30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3.4.2.3 肠溶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继将吊篮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入挡板1块,再按上述方法在人工肠液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