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与答案

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与答案
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与答案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知识解读:

一、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

(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 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S =剂

质m m ×100g 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如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 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20℃时 KNO 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 度相差很大,是由于溶剂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已经规定了溶剂为100g ,所以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 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 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 同。

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曲线变化比较平坦,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面:①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曲线及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 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判断溶液是否处于饱和状态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⑤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用蒸 发溶剂的方法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用冷却执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B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 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知识点3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

体体积。

2、影响因素:

因:气体和水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注意:单位是体积单位

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B、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4、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

②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

晒盐)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③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

原理:利用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过程: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食盐---氯化钠

母液---多种化工产品

此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的饱和溶液。

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1、能证明KNO

3

A.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B.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

晶体析出

3

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

3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

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3

2、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

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3、在一瓶不含晶体的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瓶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仍能全部溶解,对此,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加入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加入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加入晶体后,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5、现有甲、乙两种物质,在t

1℃时都是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

2

℃时,甲溶液有晶体

析出,而乙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晶体,下面能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

A. B. C. D.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所示的容,选出说确的

选项是( )

A.M点表示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C.N点表示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丙物质

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

D.用等量的水在t2℃时配制得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

t1℃时,析出的晶体乙物质比甲物质多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8、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

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

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

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1、要使即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12、要使常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蒸发部分溶剂后又恢复至常温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D.加入蒸馏水

13、已知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下列情况下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是( )

A.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NaCl

B.20℃时,在164g水中加入36g NaCl

C.20℃时,在200g NaCl溶液中含有36g NaCl

D.20℃时,在136g水中加入36g NaCl

14、根据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8gNH4C1晶体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得

到饱和溶液

B.NaCl和NH4C1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20℃时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了

D.t℃时,NH4C1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16、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100g水中加入100g 的a物质充分溶解后可以得到____g的a溶液.

(2)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1℃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任填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__________;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填“饱

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种方法).

第15题第16题第17题

18、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2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B.20℃时,将6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A,若再加入100g水,会使溶液A的质量分数变小

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第20题第21题

22、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3、下列现象不可用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给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热,会变浑浊

D.加热冷水,在沸腾前会有气泡冒出

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热水配腌蛋的盐水,可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

B.洗洁精清洗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

C.溶液中微粒的接触机会多,所以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

D.降温可使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结晶

25、下列关于固体溶解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B.一定温度下,100克溶液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C.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一定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26、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7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7、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石灰水的饱和溶液,并

都有少量固体存在.现向试管外盛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氢氧

化钙固体全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氧化钙

2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

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

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

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④⑦⑧⑨⑩

29、水中能较多地溶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条件是( )

A.高压、低温

B.高压、高温

C.低压、低温

D.低压、高温

30、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

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有关.由此可见,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_____温_____压.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大或小)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一种即可);31、在t℃时,某物质的A的溶液先恒温蒸发10g水,析出2g无水晶体,再恒温蒸发20g水,析

出5g无水晶体,下列说确的是( )

A.t℃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D.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33、认真阅读下表容并仔细思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恒温蒸发10g水恒温蒸发10g水再降温至50℃

60℃的甲物质的溶液A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

A1

析出5g晶体,得溶液

A2

析出一定量晶体,得溶液

A3

60℃的乙物质的溶液B 析出2g晶体,得溶液

B1

析出2g晶体,得溶液

B2

析出一定量晶体,得溶液

B3

60℃的丙物质的溶液C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

C1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

C2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3

A.若将A溶液一次性恒温蒸发20g水,则析出晶体5g

B.若将B2溶液再恒温蒸发1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大于2g

C.C1、C2、C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B1与B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2与C3也相同

答案:

【1】 AD 【2】 D 【3】 B 【4】 AB

【5】D

解: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是饱和溶液,将温度分别升高到t2℃,甲溶液有晶体析出,而乙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晶体,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中符合我们刚才判断的曲线为D.

【6】 AC

解:A、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M点,说明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把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故B错误;

C、由于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代表的都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因此把等量的溶剂在t2℃时形成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甲应该比乙多,故D错误;

【7】C

【8】 B

解:A、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故A正确;

B、由于在t2℃时,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ag,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因此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不会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

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C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无论是什么溶液,不可能通过增加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溶液更不饱和,故D错误;

【9】 B

解:A、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公布而改变,故甲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大,不饱和的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 D 【11】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12】 D 【13】 A

【14】 AC

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NH4C1的溶解度大于36g,所以18gNH4C1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错误.

B、从图象可以很明显看出二者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所以选项正确.

C、将20℃时NH4Cl溶液降温到0℃,溶液的溶质分数不一定减小,当将20℃时NH4Cl溶液为不饱和

溶液时,降温到0℃时溶液如果仍为不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所以选项错误.

D 、由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 ℃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NH4C1饱和溶液和NaCl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所以选项正确.

【15】 150 降低温度

【16】120;b >a >c ;t2℃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它答案正确也得分).

【17】(1)30g ;(2)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不饱和、加水.

【18】 B

解:A 、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本选项说确;

B 、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本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C 、据图知: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本选项的说确;

D 、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爱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本选项说确.

【19】D

解:A 、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更明显一些,图象更陡,故B 错误;

C 、由于不知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 错误;

D 、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通过图象可知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40g ,故D 正确;

【20】小于 加入适量甲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饱和、等于

【21】C

解:A 、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同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此选项错误.

B 、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全是30g ,溶液A 在第一次加入到100g 水中时,含有未溶的溶质,再加水则溶质又会溶解3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C 、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14040×100%=33.3%,故此选项正确. 故此答案正确.

D 、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降温不能使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22】B

解: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会由于有溶质析出而变浑浊.故A 不合题意;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B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 符合题意;

有溶质析出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 不合题意;

由于溶液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 不符合题意.

【23】A

气体来说溶解度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温度;二是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A、打开汽水瓶盖,瓶气压变小,会有大量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喝下汽水,气体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给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热,溶液会由于有溶质析出而变浑浊,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D、加热冷水使水的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在沸腾前气泡会冒出,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24】D 【25】 C 【26】 D

【27】B

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要放出热量而时烧杯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故不能使氢氧化钙溶解,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故B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后要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钙不能继续溶解,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要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钙不能继续溶解,故D错误.

【28】 D

解:①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②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③溶液中溶剂不一定是水,可以是酒精、汽油等物质,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

④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例如氢氧化钠,有的吸收热量例如硝酸铵;

⑤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是稳定的;

⑥两种液体混合时,不管量多少,只要有水,水就是溶剂;

⑦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就快,物质在溶液中能分散成很小的微粒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

⑧食物里的养料含的微粒大,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所以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⑩溶质在溶解时,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29】A

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使水中能较多地溶解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可采用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的方法.

【30】压强温度低高大,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度越大.种树;

【31】C

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析出晶体以后溶液就饱和了,比较两次蒸发可以发现,说明20克水和5克晶体组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设物质的溶解度是S.

得:S=25克

∵从第二次蒸发水可以看出,每蒸发10克水,就会析出晶体2.5克;但是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就析出晶体2克,说明原来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32】

【33】AD

解:A、开始恒温蒸发没有析出晶体说明原溶液不饱和,分两次各蒸发掉10g水时与一次蒸发2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同的,故此选项正确.

B、因两次蒸发的1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溶液是饱和溶液,因此恒温蒸发水的质量相同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也会析出2g晶体,故此选项错误.

C、变化过程中晶体未析出溶剂减小是浓缩过程,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升高,故此选项错误.

D、对B来说因两次蒸发的1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溶液是饱和溶液,变化后溶液还是此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C2变成C3溶液本身未发生变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此选项正确.

宽城三中 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宽城三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主备人:周建华审核人:裴庆敏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能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继续溶解时,所 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溶液。 注意: (1)描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是指条件不变时(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填“可能”或“不可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如某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________,还可以溶解______________等溶质。 2、判断方法: (1)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在减少时,表面溶液已经饱和。 (2)实验法: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搅拌后,若能溶解,是______溶液,若_____ 溶解,是_______溶液。 3、相互转化: ()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饱和溶液与浓溶液:饱和溶液_________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____. 练习: 1.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3.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的饱和溶液 4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分析,知道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稀溶液的关系。 3、通过海水晒盐的原理,了解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碘酒硫酸铜溶液 二、自主学习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高锰酸钾能溶解于水中,而不能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酒精能溶于水,而植物油不溶于水,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2.在一定,向一定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 4、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能不能溶解其它物质? 5、请在箭头的上方和下方填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6、为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______和_______。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

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溶液。 课堂探究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探究: 一、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请各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入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当氯化钠还能继续溶解时,溶液是的;当有氯化钠固体剩余时,溶液就是的,若再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水,原先未溶解的氯化钠又继续溶解,证明溶液又变成的了。因此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要强调“一定量的溶剂”。 二、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呢?请各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入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中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用硝酸钾进行实验,当受热时,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又,再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氧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3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3课时) 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I) 预习案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P,相关资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通过预习还有不懂的地方是: 探究案 【探究一】固体溶解度曲线 【阅读】课本P36表9-1。 查找:20℃时,NaCl的溶解度g;60℃时,KNO3的溶解度g。【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不足之处。 1.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变化的曲线。 【探究】课本P36-37 绘制溶解度曲线 2.仔细观察图9-12和图9-13,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⑴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下的溶解度;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的溶解度; ⑶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⑷物质的溶解度受变化影响的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⑴三线: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⑵四点: 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状态)。

溶 0 t1t2温度/℃ 解 度 /g 40 20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且有部分;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课堂练习】如右下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⑴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 ⑵对于A物质来讲Q点、X点和R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P点呢? ⑶对于B物质,它的曲线下方表示什么意思?上方呢? ⑷阴影部分对于A、B两物质有何意思? 【探究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题】认真分析右上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Q点的含义:。 ②P点的含义:。 ③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④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⑤t3℃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有或。 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无晶体析出有物质。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第九单元课题 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二、新课学习 (一)饱和溶液 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学生分组探究2:硝酸钾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海水中提取盐 (二)溶解度 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课题2 溶解度(2)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2) 主备人:姚娟娟审核人:邱芳玉、马瑞丽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能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自主学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阅读】课本P36第一段文字,完成下列习题。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里的溶解度。 强调: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要素”:①一个条件;②一个标准;③一个状态;④一个单位。 【讨论】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涵义。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的溶解度(用S表示),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讨论】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用S表示)。【阅读】课本P36“资料”,回答: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等有关。 【当堂训练】 1、在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5.5g。此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2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g B.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C.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 3、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21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21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4、60℃时,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12.5克,蒸干得到2.5克固体,则60℃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A.25克B.20克C.20D.25

4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 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 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 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 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 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 纳) 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 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 剂。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 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 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 单位:克 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课本P36上的资料卡片)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 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课例 韶关市第九中学朱丽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认识。 难点: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三、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的学生为韶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学生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与经验,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学生的自觉性、知识、技能水平较高,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但由于不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程度把握还是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弹性,表现在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放在课后能力提升习题中。 四、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让学生归纳出饱和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讨论引出结晶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 五、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讨论法 六、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28小组,每小组2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1个(各装250mL水)、钥匙、1 g NaCl两份(预先称好)1 gKNO3三份、5ml注射器,酒精灯、火柴、试管两支。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溶解度》(第1、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溶解度》(第1、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能初步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学习重点】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难点】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溶液中食盐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 4、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5、洗涤剂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汽油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汽油。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每次实验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4,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3、知识架构: ①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②③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引导学生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注意点: (1)只有指明“”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溶质而言的,对于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教师实验:常温下,将2克氯化钠加入10克水中,将0.1克熟石灰加入10克水中。 现象:2克氯化钠在10克水中溶解,溶液较但形成的是溶液; 0.1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溶解,溶液很,但是形成的是溶液。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下,饱和溶液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哪些方法能使20℃时的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水分 C降低温度 D加入水 2、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3.蒸发食盐水中的或往溶液中加入都能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食盐水;往饱和食盐水中 加入可使其变成不饱和食盐水。 4.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该溶液仍然是;如果加入的是少量的水,搅拌后,则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该溶液是。

课题2溶解度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猜想)1.能 2.不能 (活动与探究1)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小结)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 究》探讨课例 韶关市第九中学朱丽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认识。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 五、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 讨论法 六、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28小组,每小组2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1个(各装250mL 水)、钥匙、1 g NaCl 两份(预先称好)1 gKNO 3三份、5ml 注射器,酒精灯、火柴、试管两支。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点评 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小明爱喝糖水,他想如果一杯水中放许许多多的糖下 去,是不是就能得到很甜很甜的糖水,他的想法对吗?食盐是我 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以生活事例 作导语, 由生活经验作铺垫, 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 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 验简图)。 5mL水中加入1gNaCl,搅拌(A 溶液) 继续加入1gNaCl,搅拌(B溶液)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 图)。 再加5mLH 2 O,搅拌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 飞入片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 方案源于教 材,形式 却别于教 材,更显 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 作,掌握 直观区分 “溶”与 “不溶”的 依据 ──杯底是 否有未 溶固体溶 质。

课题2溶解度学习知识点,习题集及规范标准答案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知识解读: 一、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 (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 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S =剂 质m m ×100g 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如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 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20℃时 KNO 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 度相差很大,是由于溶剂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已经规定了溶剂为100g,所以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曲线变化比较平坦,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面:①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曲线及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判断溶液是否处于饱和状态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导学案

课题2 第2课时溶解度导学案 【课前预习】(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填一填 1、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2、20℃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为难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微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可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易溶。 3、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用横坐标表示。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如等。 4、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 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往往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查一查: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1、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得溶解度与有关;人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得溶解度与有关。 【学习目标】 1、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重 难点)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重点)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难点) 【课堂探究】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 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 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 【典例解析】独立完成 例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硝酸钾与硝酸钠溶解度之间的差值大约为___________g,这表明了在60℃时,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比硝酸钠______溶解(填“多”或“少”)_________ g。 例2、右图为A、B、C (1)升高温度,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夏照清 一、课标要求 本课题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水和常见的溶液》中的一个课题,新课标对于此课题要求是: 1.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题 1 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 在“饱和溶液”这部分中,首先,通过【实验9-5 】和【实验9-6 】来讨论,从而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并结合实验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 ,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验9-6 】中的硝酸钾晶体的析出介绍结晶现象。同时,以海水晒盐为例,说明蒸发溶剂也是获得晶体的常用方法。最后,总结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学情分析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 液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3.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4. 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七、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药匙、天平、量筒、石棉网、三脚架实验药品: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高锰酸钾 八、教学思路 新课引入I探究实验.初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 再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探究实验?完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接下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探上述实验,学生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方法,紧接着引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亲身体验结晶的两种方法。最后学以致用回应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首尾呼应。 九、教学流程 【投影】英雄少年的图片。 【讲述】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少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奋不顾身,彰显出他们独有的智慧。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他们中的一位。 【播放视频】小交通员潘冬子运送食盐 【新课引入】视频中小交通员潘冬子用他独有的智慧帮助红军运送食盐,这当中运用到哪些化学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溶解度 【提问】在课题一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设疑】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分组实验】学生用烧杯取20ml水,向烧杯中加入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再加入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 【投影展示】实验表格

课题2 溶解度教案上课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花园学校李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解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定义。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能借助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2.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三、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归纳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是这样安排的:生成问题→交流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智能拓展。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 2、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克 3、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4、含义 5、表示方法 (1)图像法 (2)曲线法 二、气体溶解度: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 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让学生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讨论”和“巩固练习”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概念,再以练习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加以改正。

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重点】 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2、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课前】: 一.学案自学 1. 叫饱和溶液。 叫不饱和溶液。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课中】 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三.合作探究 【问题1】、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阅读P33《活动与探究》 2 得出结论:。 3、交流讨论: (1)、“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 (2)、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硝酸钾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阅读P34《活动与探究》 2

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讨论】:1.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3、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讨论写出) 五、结晶:。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课本p34-p35,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四.【课堂反思】:(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反馈检测】: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5.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6、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课后反思:

溶解度教学设计x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设计 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方案源于教材, 别于教材,更显直观、 注重交流合作, 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 的作用。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预习案 1、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其中,较浓的是。 2、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和时,气体溶解在 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 上课案 五、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 (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标准:(水);溶液状态:;单位:。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其含义是:在20℃时,蔗糖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203.9g 蔗糖。或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 六、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法: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绝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例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例如:熟石灰。 七、气体的溶解度:

(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压强减小而。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温度降低而。 (2)、定义: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例如: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氧气在0℃,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 049 体积氧气。 检测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2、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准确的是() 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 C.加入一些该固体 D.倒出一些溶剂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减少溶剂,其中准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准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