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他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作家。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与卞之琳、艾青、冯至等人创办《顶点》、《新诗》等刊物。1941年香港沦陷后,被捕入狱,但始终坚持民族气节。1949年回内地,1950年病逝。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注重语言的锤炼,意象朦胧,情致哀婉,韵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孤独、忧伤、愁苦的情怀,极具柔婉秀丽的艺术魅力。抗战开始后,其诗风有重大变化,开始超越个人情感的樊篱,直面现实,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融为一体,表现了热爱祖国和人民、仇视侵略者的强烈情感,更表现了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先生在看到这首诗后,称此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的孤独者,等待着一位温婉美丽的姑娘的画面。也许这位姑娘的家在雨巷的尽头,也许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再次穿行在小巷之中,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外,雨巷显得那样的寂寥、凄清,更让人忧愁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样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她的篱墙颓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命运的打击?惆怅、妩媚动人,高洁而又孤傲,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于一体的象征,尽管美丽姣好,却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两颗心灵终于接近了,却又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

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

从诗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都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那样的徒劳和无助。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也同样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

另外,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文章从诗人的气质,象征性和音乐性等方面对《雨巷》进行了深入的赏析,这里再提供另外一个“视角”。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写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松江。这首诗虽然字面上写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了解时代背景的作者不难体会到这是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而不能仅仅当作恋歌。这是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且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情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相互渗透,合为一体。

初读《雨巷》,第一感觉就是美,诗写得很美,不仅语句美,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种凄美,这种美总会让人产生无限想象,也极其愿意融入其中。于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诗人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境。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反复诵读,我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为朗读法和感悟法相结合,因为诗中有情节,有画面感,所以我想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感知诗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融入情境当中,又可以真切的体会和感知《雨巷》。

二、《雨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2、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同学们说出夏天一个很明显的天气变化——下雨。而下雨天人的心情往往又是略带有小小的伤感色彩和忧郁心情的。然后引出同样的雨天同样的心情下忧郁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戴望舒”)

2、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某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板书“颓圮,太息,彳亍”)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3、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这首诗到底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找寻诗中的美。(开始讲解诗)

4、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5、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

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6、分析意象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7、总结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8、作业

三、《雨巷》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五一假期刚过,感觉大家都变黑了,是不是晒的呀?

生:(默笑不语)

师:天气越来越热,夏天来了,同学们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那么提到夏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夏天一个很明显的天气变化是什么呢?

生:(齐声回答)下雨。

师:是的,夏天经常会下雨。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呢,正是创作于夏季的一个雨天,它的名字就是《雨巷》,作者戴望舒。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诗歌。(板书“雨巷,戴望舒”)

(待同学们朗读完毕)好,同学们,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诗的作者——戴望舒。戴望舒,原名,戴梦鸥。那么“望舒”这个笔名是从何而来的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给大家讲一下。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话:“前望舒使先驱至,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带路,后面由风神飞廉跟从。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女神。那提到月亮,大家首先想到的神话人物是谁啊?

生:(齐声)嫦娥。

师:嗯,很好,嫦娥,这里提到的女神望舒,跟嫦娥一样,美丽温柔,纯洁优雅。那么诗人用望舒做自己的笔名,大家可以猜测一下,诗人的内心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具有一些浪漫情怀啊?

生:(点头)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一下这首诗,看看诗人这般浪漫情怀之下,创作的诗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刚才大家已经读过诗了,那我想问一下,初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认为这首诗写的特别美。

师:那你觉得美在哪里呢?请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生1:我最喜欢第二节。

师:请读一下,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生1:(读诗的第二节),我认为第二节用了很多的反复,用丁香来描述姑娘,丁香本身就很美,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姑娘的美,一种哀怨彷徨的美。

师:非常好,还有没有同学说一下自己喜欢的地方?

生2:我认为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很好。两节前后照应,为我们描述了雨巷中的一幅画面。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诗的开始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画面,画面感很强。

这两位同学分别找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我想诗中应该有很多可以触动大家的地方。刚才生1说道诗中有很多反复,这里我要说一下,这首诗的音节性非常强,除了有反复,也就是复沓,还有很多的叠词和押韵用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评价诗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生2说这首诗很有画面感,那么是什么样子的画面呢,现在我就要带大家走进这样一个画面中,去感受诗的魅力。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又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诗人独自走在雨巷中。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诗人和他彷徨的步态——这就是这首诗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之后,诗人的一段内心独白出来了:“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中的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那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到:(请同学读第二节),这一节我们看到,有一个丁香的出现。那么丁香大家都有所了解,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多以白色为主,间或有紫色,给人一种柔弱、娇美而又高洁、庄重的感觉。可惜的是,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落,中国古人就常用丁香做引愁之物。那么是怎么用它做引愁之物的呢?大家来看这两句诗:(板书:“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南唐李璟《浣溪沙》),大家可以看到,这两首诗中,不光有“丁香”还有一个“愁”字,可见在古诗中,“丁香”多是与“愁”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由于古诗的反复吟诵和传唱,在中国文人心中,丁香逐渐变为柔弱娇美愁怨的食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所有性质的女性形象——既具有帝乡的美丽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备丁香的忧愁和哀怨的特点。这样一个丁香姑娘,经过诗人的想象创造,富有了生命,在诗中,她便像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跃起来:(生3读第三节)。诗中所写的雨巷中原本只有彷徨的诗人独行,现在变成了两个人,而且那个姑娘的形态、表情都与诗人很相似。这样一个相似的人物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中,这样两个人相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生4读第四节),大家注意,第四节在全诗中起到了一个转折过渡的作用,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我们可以揣摩一下,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激动又满怀期待的啊?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师或生举例说出那种心情起伏变化的感觉)。可惜的是她却没有停留,而是走到诗人面前留下一声叹息继而走远。当她经过诗人身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表情“凄婉迷茫”,可以猜想或许她是不想与诗人分离的,但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这两位心灵相通(表情步态一致)的人就这样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是多么的令人遗憾。(生5读第五节),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下,诗人目送丁香姑娘渐渐远去,直到走过“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与姑娘相聚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姑娘”也终于消失在了尽头。但诗人还处在不舍的状态中,即使姑娘已走远,他还能感受“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中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芬芳,并为这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生6读第六节)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一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回味着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颜色芬芳甚至她满含叹息的目光,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这美好的爱情和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诗人独自彷徨:(生7读第七节),刚才生2说过,最后一节和第一节基本上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这两节的区别,“逢着”改成了“飘过”,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期待与一个人相遇和期待一个人能够从我们身边经过,哪一种期待更深?显然是“逢着”更加让我们感到那种期待。这样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读到最后,我们深深的感觉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由此,哀怨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好了,这首诗我已经带着大家串讲了一遍,如此一首画面感极强的诗,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慨和震撼。下面我们再齐声朗读,带着这样一种无奈哀怨惆怅的感情(生齐读全诗,师同时板书“意象、意境、情感”六个字)。

读完全诗,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首诗都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全诗的意象有:油纸伞、丁香姑娘、雨巷、篱墙、“我”。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又凄美的氛围,表达了凄清、哀怨、惆怅的情感。

师:(板书上述内容),很好。这就是诗所抒发的情感。那么最后,我们再来听一遍配乐朗诵,请几位同学上来为我们表演一下丁香姑娘,大家请放下书本,只是去听诗的朗诵,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本人,我们就在这样一条巷子中,看到这么一个温婉的姑娘向我们走来,却又走远,那种起起伏伏的心情变化到底是如何的。

生模仿完毕,诗朗诵也结束,教师布置作业,课程结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经》两首》教案【新审】

23 《诗经》两首 第一课时关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重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 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 大学问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展示 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 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 鸠(jiū) 荇(xìng) 芼(mào)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mèi) 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翻译: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翻译: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三、合作探究 (一)理解主要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 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 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 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二)分析写作手法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雨巷》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3)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2、联想与想象法: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能较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3、探讨合作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

《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积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 步骤一:【感悟诗歌,整体把握】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全班集体朗诵。(教师点评) 师: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最强烈感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 生1: 生2:……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我们可以归纳为:忧愁、苦闷。 步骤二:【解读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一 师:同学们在心情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宣泄方式呢? 生1:…… 生2:…… 师:那么诗人在这样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可不可以从诗中找到相应的诗句呢? 生1:…… 【教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导与练》材料

P6 明确: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又寂寥的雨巷。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师:这个环境的特点?有哪些来组成? 生:环境特点:凄凉,哀愁。有油纸伞、雨、巷三个景物。 师: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景物称作是“意象”,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环境从而为诗人抒发感情提供了空间。我们来研读一下戴望舒所选取的这些意象。比如大家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10个孤独、寂寞的景物来营造一副游子的羁旅愁思情景。 师:油纸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 【明确】:(美)复古怀旧神秘 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但是伞却又突出了一个自我的天地,外面是笼罩天地的榆木,耳边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灵的声音。这时的我是孤独的,深深地沉入了自我内心的苦闷天地的。当然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师:大家想一想,这里的雨是什么样的雨? 生:小雨,细雨。淅淅沥沥,像绵长的倾诉。 师: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而《雨巷》

《雨巷》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巷》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诗中意象和象征意义,领会本诗的朦胧美,含蓄美,音乐美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增强对现代诗的赏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对美好希望及人生信念的追求。 2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这首现代诗歌有较强的兴趣,但是,他们对古体诗歌普遍排斥,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首优美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语文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2.体会“雨巷”“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走近雨巷 通过《沁园春’长沙》是用有崇高美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宏伟的胸怀,引入今天学 习用另一组意象来表达细腻的情感,从而引出作者戴望舒及诗歌《雨巷》。 导入语::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寥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 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 之伞走近戴望舒,走近雨巷。 活动2【讲授】感知雨巷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齐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给以适当指导 三思考::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他的《雨巷》到底有何出众之处呢,请大 家自由朗读全诗,试着从诗中的几个关键词来探知诗人的感情基调及营造的意 境。 四由分析情感引入诗歌写作背景——政治背景,生活背景。 。 活动3【活动】赏析雨巷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诗中作者采用了哪 些意象来营造情感氛围? 重点分析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 一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感伤低沉的意境中充满 了一种朦胧美。

《雨巷》优秀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意象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二、整体感知,正字音 (1)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 明确:孤独、忧伤、惆怅、失落、哀怨 (3)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 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三、整体解读 1、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共有6个。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 2、具体解读意象 1)雨巷 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3)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独的氛围。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雨巷》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雨巷》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师: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师: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 (生笑) 师: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 (生安静) 师: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师: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师: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师: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

《雨巷》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 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

《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听课文音画录音 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 五、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明确: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可以与同桌互相讨论。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细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

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 戴望舒的《雨巷》试讲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的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一、导入 有人说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有人说爱情使人痛苦,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长城,卓文君奔向司马相如;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有那么两把油纸伞,发生了一个那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走进那个故事。《雨巷》板书 二、知识积累 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作者是谁?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三、信息筛选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古人,一起来朗读《雨巷》,现在咱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在读得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的感情是什么?明确:低沉幽怨。可以是忧伤、凄清、彷徨、痛苦。 2.怎样才能读出这些忧伤的感情呢?明确: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3.教师范读四、创设情境 多么美的一首诗啊,难怪当时《小说月报》叶圣陶先生说此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呢。 1.那么是个事通过什么来营造了伤感愁绪呢?明确:意象 2.诗歌中出现哪几个意象,应该怎样理解和欣赏呢? 明确:(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3.“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

《雨巷》【一等奖教案】(2)

《雨巷》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36’,3min)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1min)(总7min)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

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一、二总13min) 三、品味诗歌意象(12min)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1min,总3min)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2min)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文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诗歌。大家知道古诗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派,请同学为大家诵读你所熟悉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 (有的学生朗诵辛弃疾的《西江月》,有的学生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课堂气氛开始活跃。) 师:通过朗诵,大家可以感受到豪放派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而婉约派诗词情感细腻、缠绵,有一种深沉、委婉的美。因此,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你晶 师:首先听老师朗诵这首诗歌,同学们可以不看作品,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沉浸到诗歌的情景里去。 (和着舒曼的《梦幻曲》),教师以伤感、失落之情,以较舒缓的节奏朗读《雨巷》,学生听时神情专注,听完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诗歌朗读完了,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 :这首诗写得很苦,诗中充满了失落、惆怅的情绪。 生2:这首诗好像写了一名男子希望在巷子里遇上他的心上

人,但是,最终还是与他的心上人擦肩而过。 生3:这首诗虽然写得很凄苦,但感觉很优美,尤其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美丽而不可及,令人伤感。 生4:这首诗写我在苦苦地追寻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事物。 师: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 生5:第三节的彳亍和第五节中颓妃的把怎么读?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学生都读不准这两个词,大家在忙于查字典。) 生6:彳亍念“chì chù”,是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妃念pǐ ,是毁坏,倒塌的意思。 生7: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生8: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生9: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师:大家听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有句话叫知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2(新版教材)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诗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欣赏图片,为学习诗歌做准备 上课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雨前和雨后的植物图片,让学生在心理上先有雨后万物复苏的心理印象,为学习诗歌做好准备。 (二)品味诗句,体会表达技巧 这是一首自读小诗,在这节课上,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以朗读为主,品味诗句,并在朗读中品读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在讲课前,我先给出两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利用图片学习诗歌,在心理上已经有了视觉的影响,再加上文字的学习,会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后来才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顺序上有些颠倒,应该在诗歌学习的开头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才更深刻。 (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对诗歌的理解有些困难。 四、改进措施

《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

山东省威海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第一名 《雨巷》课堂实录 执教:荣成市第二中学赵闽东 记录:荣成市第四中学陈丽华 听课:威海市高中语文教师、荣成二中各学科教师共200人 师:预习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雨巷》和导学案。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把课本合上。这一单元的题目是什么? 生:美的真谛。 师:这边的同学是不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生:是。 师:咱课前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学习要注重纲目,纲举目张。我们看了《雨巷》,没有注意它的题目——美的真谛!我们知道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不知道吧?美的真谛,顾名思义!有点意思了,是吧?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配乐导入):暮春时节,烟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音。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师板书:) 师:诗歌是以象传情的文学体裁,它要塑造一个一个的意象。什么是意象? 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提到一个一个的意象,它在古诗歌中代表着一定的含义。提到月亮,我们说它代表着什么? 生:思乡。高洁,傲骨 师:如果说梅花,梅花代表着什么? 生:高洁,傲骨 师:这首诗,戴望舒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意象?最主要的? 师生:丁香,雨巷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丁香的图片。 (幻灯片出示丁香花的图片) 师:丁香又名紫丁香。它有白色的花,有紫色的花,香气淡雅,十分容易凋谢。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两首词。(幻灯片)看看丁香在古诗文中代表着什么。 生齐读: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人不见,梦难见,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中丁香千结。 ————毛文锡《更漏子》 师: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丁香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什么?生:忧愁。 师:对,忧愁、怨愁。因为它是那么的美丽而容易凋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人这种与生俱来的忧愁感,越是美丽的东西越是容易凋谢,越是容易凋谢的东西我们觉得它越美丽。联想一下,你能联想到类似的什么东西? 生:青春。 师:青春?你还没老呢!(笑)非常好! 生:昙花 师:昙花一现,对吧?还有呢? 生:流星 师:流星,彩虹 生:海市蜃楼 师:很多很多。包括早晨起来大家做的那个梦。(笑) 师:就这样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梦一样美丽的姑娘,走在江南的小巷里,大家去过江南的小巷吗? 生:没有 师:(幻灯片)请一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请看大屏幕。 生读:这是我生平所见的最动人的小巷。 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掩着一股苍凉之气。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濡濡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一、导语 梅雨飘飞的季节,细雨空蒙的江南小镇,青石板铺就的寂静小巷,蜿蜒而又悠长一位心事重重的忧郁少年,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踽踽独行,希望能邂逅一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这里是落寞惆怅的雨巷,这里又有聊以慰藉的希望让我们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那哀怨凄美、婉约朦胧独特境界 二、简介 戴望舒,现代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这首诗写于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1927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叫大革命的失败许多知识青年苦于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痛苦与迷茫 三、诵读 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 从结构上看,全诗七节,每节六行,3、6押韵,且一韵到底保证了节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有的一句用几行来排列,使节奏变得顿挫舒缓如第一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时,诗歌中吸取古典诗歌中反复和叠唱的手法(以前学过诗经没有,有没有重章叠唱的现象,可指出来) 在本诗中找出一二处(先让同学找)举例如: “悠长、悠长”,“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像梦一般地”,这些都是反复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叠唱,还有首尾两节,将叠唱贯穿全诗,笼罩全篇 问:这样有什么好处?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四、赏读 结合学案导读,捋一捋这首诗的思绪 以彷徨追寻开篇,(1-2)以仍在彷徨继续追寻结束(7)中间写了与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的瞬间相逢而又相散的幻境般的情景(3-5) 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雨巷的环境特点有哪些?灰暗(从雨天和油纸伞看),寂寥,悠长,破旧,沧桑(颓圮的篱墙) 姑娘的特点又怎样?丁香一样,哀怨又彷徨(或凄婉迷茫),象梦一样

(完整版)《雨巷》经典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文: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听朗读,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看视频、听朗读,谈谈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 找一两个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惆怅、哀伤…… 让你来读,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来读呢?——哀伤的 2、找学生试读,读后加以点评,多鼓励,多赞赏 四、理清思路[学生口头回答,屏幕逐步显示下边内容]: 飘过我身旁 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背景 雨:雨中、油纸伞、哀曲 巷: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雨巷的尽头)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1、这首诗中出现了几个人——两个(我、姑娘) 2、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相遇的呢?(找学生复述大意) 我希望逢着姑娘 “她”走近“我”,投出太息的眼光 飘过我身旁 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五、意象剖析 3、我们要注意两个词“希望”“飘”? ——希望:可以看出,姑娘只是诗人意念中或梦中存在。 ——诗人用“飘”这个字?好在哪里? 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4、我希望和姑娘在哪儿相遇的?——雨巷。 雨:雨中、油纸伞、哀曲 巷: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雨巷的尽头) 小巷本身就让人觉得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迷离。 悠长寂寥的雨巷,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的雨雾中望不到尽头的雨巷让人觉得是那样的迷茫而又惆怅。 5、我希望逢着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6 亍冷漠、凄清、惆怅 为什么要逢着一个丁香姑娘,不是牡丹姑娘或是其他什么姑娘?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季节,所以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伤春;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像其他花那样妖艳,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们的青睐。 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这样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动人的姑娘,我们也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解一解她那忧伤的愁怨。

高中语文_雨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雨巷》教学设计 课前检查优美语段背诵:3个同学(一组一个) (课前导背) 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那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处处美妙的意境总会让我们沉浸其中。现在就让我们高声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徐志摩,开始!”(课件1:柔柔康河情,悠悠雨巷意)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走进戴望舒的内心情怀。(课件2:题目) 二.学习目标(课件3) 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吟咏诵读,背诵全诗 品味意象,揣摩情感 三.了解作者(课件4)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关于戴望舒的介绍 四.走进雨巷,感知初读(课件5:诵读诗歌) (一)自由读:结合注释,整体感悟 (二)指名读: 1. 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完成诗歌的朗读,第一位同学读前三节,第二位同学读后四节。请大家标注读音不准的字词。 2. 有没有读音不准的地方?(学生正音) 第一次读完这首诗,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诗。 (三)齐读:把握感情基调 (四)分析意象,读出情感 《雨巷》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诉说了一个忧伤的故事。细雨迷蒙中,镜头转换间,一个美丽的故事开始了。请一位同学朗诵这首诗歌,大家边听边想象这个故事。(课件6)要求:同学们记下来(画面——意象——情感)分成四组,每组派一个代表。 (课件7:配乐朗诵)

她读得舒缓、深情、让人陶醉。刚才你在听读的过程中,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明确(课件8:描画面——品意象——析情感) 生1: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雨巷,他遇见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向他走近、经过、又走远,最后消失不见。 生2:我脑海中的画面和刚才那位同学有点差别,我看见诗人在雨巷独自徘徊,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模模糊糊地向他走近、经过他身旁、又走远最后消失不见,最后,仍然只有诗人独自在雨巷徘徊、惆怅。 (五)解读本诗的意象 本诗意象:油纸伞、雨巷、篱墙、丁香、姑娘 1、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 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2、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细雨:“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 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 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 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 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 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3、篱墙: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 的氛围。 4、丁香:(课件9:丁香) 当代人喜欢把女人比作玫瑰,可是戴望舒却将姑娘与丁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你觉得丁香美在哪?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

《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万杰班级:中文11203班 课题《雨巷》教学设计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雨巷》是来自人民出版社高一年级使用的第一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选编的是八首中国现当代诗歌,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意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情感,并使学生达到认识诗歌意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价值的评价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但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悟诗歌意蕴。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煽情激趣——感悟雨巷,意象层生 ——深入雨巷,思想特色——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2)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 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

《雨巷》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课件播放朗诵) 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短诗五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3.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很少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诗歌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本诗主旨及诗中的“我”的理解。 明确:“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侵华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