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影视视听语言

第一讲摄影

重要考点:镜头、景别和色彩

主要难点:镜头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考试形式:主要是以天空、选择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直接考察,此外,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影视评论写作进行变相的考察。

建议课时:5课时

使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父亲母亲》、《巴黎,我爱你》、《金陵十三釵》

第一节镜头

镜头基础知识

(一)定义

1.镜头

在此处主要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时间内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影响,这是指未剪辑的影响。相当于我们的眼睛从睁眼到闭眼(眨眼)这一时间内所看到的景象。镜头是电影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长短之分,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称为长镜头,如希区柯克的电影《绳索》就只有一个镜头,但一般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若干个镜头构成的。

2.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二)空镜头的作用

不同的影视作品中的空镜头有着不同的功能作用,但大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故事事件的发生时空。如《黄土地》中开始时所用的空镜头就是用来展现影片故事所要发生的时空背景——黄土高原。

2.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青红》中用空镜头展现青红所在空间的变化,从教师到村前。

3.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使影片能够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比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挑水时经过学校的场景。

4.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中人物情节的发展。如影片《青红》中父亲回家见青红割腕时所运用的空镜头就表现出青红父亲当时的情绪变化。

(三)空镜头的运用举例

如画面上只有高山、流水、海浪等。其实空镜头并不空,而且有很多种表现功能和艺术价值。如《我的父亲母亲》就是运用空镜头在抒情的同时巧妙地对时空进行了“转场”。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电影空镜头?其功用是什么?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2011年山东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招生考试试题、2011年赣南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2010年赣南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镜头是电影的最基本单位。

(2010年河北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观看影片《卡拉是条狗》,分析影片的艺术特色(镜头、色彩、光线、蒙太奇等)。(2010年吉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影视作品评析:纪录片《我爱你,中国》之《新生活》

(1)影片中是如何体现“新”的?(2)评论角度必须包括镜头、色调、蒙太奇。

参考答案

1.3.4.略。

第二节景别

基础知识

(一)定义

景别:指的是由于摄影机被摄主体间的距离不同或者所用摄影镜头焦距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主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通常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标准来区分各种景别。电影创作者可以运用变化复杂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

(二)分类及作用

1.景别的分类

按照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远近,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1)远景

A.定义:指照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极远,表现出极为广阔的景象的电影画面。

B.功能:运用远景景别可以全方位地展现自然景观或声势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常用于开机或结尾处,有很强的抒情效果,从而创造意境、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宏达题材的电影或具有大场面的影片中常常运用远景(大远景)的景别,来以此来展现故事氛围及规模的强大,营造一种视听效果上的震撼力和较强的感染力。比如影片《英雄》的开始部分,就是运用了远景景别来展现一种强大的视觉震慑力。

(2)全景

A 定义:指摄取人物全身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作为具有比较广阔空间的镜头。

B.全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和人物间的关系,可以展示其全身的姿态,使观众既可以看清演员的动作,又能看清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距离模式可以营造一种客观化的关注效果。同时,电影《青红》中父亲站立在汕头上的场景,就是运用了全景镜头的拍摄方式,来展现父亲这个人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中景

A.定义:指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比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在一部影片中,中景往往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导演和摄影师处理中景时注意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构图要力求新颖优美。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决定一部影片造型成败的重要因素。

B.功能:

a.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一般而言叙事性较强而抒情性往往收到局限。这种拍摄距离运用较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体性距离的过度地带。

b.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其在影片中的运用比重较大,通常用于叙述剧情活俩人对话,有较强的叙事性。在《青红》中青红与朋友试穿皮鞋,就是运用中景镜头来展现两个年轻人之间亲密关系。

B.过肩镜头:属于中景镜头的一种形式,通常可以有两个人物。一个背对摄影机、另一个面对摄影机时所拍摄下来的镜头,成为过肩镜头。其在影片中的运用比重较大,常常用于叙述

剧情或俩人对话,有较强的叙述性。

(4)近景

A.定义:指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为距离概念的电影画面。它所表现的已经不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而是透露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使观众仿佛置身剧情之中,产生与剧中人的感情交流。

B.功能

a.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的显著位置,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关注对象,可以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等进行细致的刻画、细腻的表现。

b.用来展现主体上半身的运动和表情,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和表情的感染力增强,从而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在电影《青红》中,两个亲密朋友在山头谈心时,就是运用了近景镜头的拍摄方式,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将视觉重心转移到人物表情等细节,从而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出铺垫。

(5)特写

A.定义:指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或物体的细部为距离概念的电影画面。常常用于强调某一拍摄对象的特征,以此突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具有较强的主观介入性。一般用于引起心理震撼的影片(去恐怖片)中,在纪实客观的影片中运用较少。

B.功能

a.体现被摄主体最丰富的细节变化,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情绪变化。《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与米兰第一次对话时,为了表现马小军心情的变化,创作者就是运用了特写的镜头。

b.引导或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小武》开始部分,通过特写镜头引导观众注意小武的手上,以此说明小武的身份,为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作出铺垫。

c.突出某一物体的细部特征。《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在配钥匙时的汗流浃背,就是运用了特写的景别镜头,以此营造一种质感,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2.各种景别的综合运用

《四百击》(法国,特吕弗)运用长镜头来展现主人公安托万漫无目的的奔跑的整个过程,其景别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起先的远景镜头慢慢变成全景镜头,之后由全景推成中景、近景直至最后的特写,以此来表现安托万在奔跑过程中的心里变化,即:由原有的对大海(自由的象征)的极力渴求与向往,到真正面临大海时的失落(影片中安托万从大海中又走出来),导演运用特写镜头表现出来了这种失落与无助。

(三)景别的心理意义:景别的使用和影片叙事风格的关系观众看全景和远景时,内心比较松弛,更理性和旁观,适于思考或审美。而在观看近景、特写画面时,则会有紧张感,或者更深入地进入到角色的内心感情世界里,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性。所以强调纪实和理性的影片常常偏向使用全景、远景,而恐怖片或强调紧张气氛的电影或抒情主观色彩较浓的影片则更多地使用较近的景别。

如贾樟柯的《站台》为了能客观地将故事展现给观众而几乎没有用特写镜头,但在恐怖片《沉默的羔羊》中为了营造一种恐怖的效果而大量使用近景、特写镜头。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 简要谈一下镜头、景别。

2.被称为定位镜头的景别是全景,它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的全貌。

3.特写(景别)用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4.什么是中景镜头?

5.卓别林喜剧片中常用的景别是全景。

6.表现成人人体的主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是全景景别。

7.观看影片《阿里塔》,回答问题:分析影片景别的运用。

参考答案1、4、7略。

第三节角度

基础知识

(一)定义

角度:所谓镜头角度,指的是摄影机拍摄电影画面时所选取的视觉(指摄影机与拍摄对象的假定垂直面之间形成的角度)。

(二)分类及其运用

镜头角度可以有纵向和横向的变化。纵向有平视、仰视和俯视之分,横向则有正面、侧面和斜侧面之分。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位往往能够赋予拍摄对象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感情色彩,并能产生独特的造型效果。

1.纵向拍摄(当机身保持平衡时)

(1)平视镜头

①定义:指摄影机处于与常人眼睛相等或相当的高度,接近人的平视效果。影片中大多采用平视镜头,以此营造比较客观的影像风格。其往往较少产生戏剧效果,所以能较为客观地展现人物、讲述故事。也因为其能给观众造成稳重之感,不易使观众眼花缭乱,所以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

②功能:与水平高度相当,接近常人的视觉感觉,给人以真实、平稳和庄重之感。因此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显得逼真生动,能使观众很快介入剧情,并以自己的视觉感知经验回应画面内容获得审美体验。

(2)仰视镜头

①定义:指摄影机从低处往上拍摄的镜头,代表剧中人或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即镜头低于水平角度,从下而上进行拍摄,它相当于常人站在低处朝上仰望的情景。

②功能:

A.能够使被拍对象显得高大雄伟,使观众产生敬仰或畏惧心理。如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开始部分就是运用了仰拍镜头来展现毛泽东的塑像,以此表现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B.表示剧中人与被摄对象之间高低位置的对比。其常常运用到主观镜头之中,以一个人的视觉来看被拍对象,以此表现被拍摄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如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在介绍余北蓓时就是运用了仰拍镜头进行拍摄,以此展现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3)俯视镜头

①定义:又成为俯拍镜头,指摄像机高于被摄体、从高处向下拍摄形成的镜头,代表剧中人物或观众往下俯视。

②功能:

A.摄影机朝下俯拍,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感。如《青红》中当青红与小根在山间相见时就是运用了俯拍镜头,看上去如此渺小与无助的两个人,又怎么能够抵抗过家庭、抗衡过社会呢?

B.可获得开阔的视野。用俯视镜头拍摄时,地面上竖立的景物、站立的人物都有一种斜向汇聚的效果,常用来鸟瞰景物全貌,表现视野开阔的场景,强化环境空间的概念。

此外,在俯拍镜头中,若俯拍的角度变大,会形成“大俯”镜头,甚至是“顶拍”镜头。顶拍镜头是指摄像机几乎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下拍摄的镜头,又叫“扣拍镜头”。顶拍镜头拍摄时,竖向额人和物压缩感更强烈,环境空间的布局特别有型。

2.横向拍摄(当机身不平衡时——偏斜拍摄)

(1)五种基本拍摄方位

在摄像机拍摄人或物时所运用的横向拍摄能够产生五种基本的拍摄方位,从心理学上看,每一种方位都代表了不用的隐喻功能。

①完全正面——面对摄像机。它是最亲近的一种方式,人物面对我们,邀请我们参与他的一切。通常演员都会忽略摄影机(亦忽略观众)的存在,而观众的位置正好让我们毫无阻拦地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

②四分之一侧面(四分之三正面)。大部分导演常用这种方式进行拍摄,因为它的参与感不如完全正面的位置。

③侧面——人物注视右方或左方。侧面则显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我们只能看到被摄对象的一半,由此产生一种较为疏远的心理感受,因此我怕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另一半在做什么。

④四分之三侧面。四分之三的位置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不友善,人物有些部分背对着我们,拒绝我们的关心。

⑤背对摄影机。当人物完全背对摄影机时,我们只能猜测发生了什么事。这种位置常代表人物与这个世界的疏离,它也可用来表达隐匿而神秘的气氛。

(2)倾斜镜头

①定义:倾斜镜头中的元素都是歪斜的,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意向,这种主观意向显示为无所适从迷乱和茫然。倾斜镜头是充满心理动感的镜头。

②功能:在心理上,倾斜镜头给人的感觉是紧张、转换及动作即将转变。倾斜镜头是水平和垂直的线条都变成斜线,很少有人使用,因其往往会使观众迷乱。但常用于暴力(追逐)的场景中,以便精确地捕捉到人物视觉上的焦躁感。倾斜镜头为观众显示出多种可能性,让观众得以喘息,但同时又显示出所有方向都隐藏着莫名的威胁。

(3)主观镜头

①定义:又称观点镜头,指从影片中对角色有利的观点所拍摄的镜头,展现角色所看到的东西。它摸你剧中人物上下左右看的视线,所以带有心里效果。

②功能

A.使镜头连接顺畅适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惯。如《小武》中小武到小勇家去的时候运用了主观镜头,以此表现小武此时的心境。同时,还应注意的是,这还是一个从主观镜头到客观镜头的综合运用。

B.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常用于恐怖、侦探片中)。如《沉默的羔羊》中女警与杀人狂进行决斗时,就是运用主观镜头来表达一种恐怖效果,从而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C.促使复杂思维、内心的再现,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达到入情入戏的效果。如影片《野草莓》就是运用梦境所营造的主观镜头来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感受和情绪。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简述主观镜头。

(2011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传媒方向招生考试试题、2011年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传媒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略

第四节色彩

基础知识

(一)概述

在电影中色彩不仅能够体现自然物的客观属性、表达感情、传达意义、渲染气氛,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

(二)分类

色彩的象征意义事实上自古已存,而且往往与文化有关。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其中,冷色系(蓝、绿、浅紫)代表了平静、疏远、安宁,在影像上教不凸显;暖色系(红、黄、橙)代表了侵略、暴力、刺激,在影像上显得张扬。

1.红色

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象征着温暖、热量,是爱情、热情、冲动、激烈等的感情象征。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热烈而活跃,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觉。

2.绿色

是大自然生命的象征,也是和平、环保的象征。阳光下的绿色具有希望和欢乐的价值和意义。当绿色暗话时,其主要特征是沉稳、静谧。

3.蓝色

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冷的感觉,所以象征着寒冷。蓝色还包含着抑郁和忧伤的成分。与红色的凝重热烈相比,蓝色是一种质地冷凉的色彩,使人的视野扩展,因此电影艺术家往往用蓝色表现人类幻想的另一世界,即西方的天堂和东方人畏惧的地府。蓝色也是一种具有多义性的色彩,当蓝色与光亮为伍时,多呈现积极向上的意境,而当蓝色与昏暗结合时,则有恐惧、迷信、痛苦和毁灭的意味。

4.黄色

给人以明朗和欢乐的感觉,常常被用来象征幸福和温馨。黄色因明度高,容易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观者视线的力量和条件。

5.紫色

是极富有多义性的色彩。明亮时,是一种威胁压迫的感受,又是迷信、蒙昧的体现。

期中前三种颜色(红、蓝和绿)是构成彩色影视最基本的色彩,俗称“三原色”,他们之间不同必烈的组合可以产生许多种不同的颜色。

(三)功能和举例

1.奠基整部电影的基调(通常是红、黄或蓝色)

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基耶夫罗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就是运用色彩来奠基整部影片的基调。

2.与时空相连,表示一种回忆、比照、以此讲述故事

比如,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和《英雄》等。

3.被凸显出来的色彩,往往用来营造较强的象征意义

如《辛德勒的名单》就是用穿红色外套的小女孩来承载犹太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意义。作为黑白影片的《战舰波将金号》中,就是运用加色法,将旗染成了红色,以此突出旗帜的红,代表着革命的胜利。

4.被凸显出来的色彩,大都带有表现主义味道

《红色沙漠》中为了制造现在工业社会丑陋的形象,创作者将工业废料、河水污染、沼泽和大块地区都染成了灰色,因而也象征了女主角单调乏味的生活。

5.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衣服色彩的变化,素白—碎花—紫红—大红—蓝色—白色,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颂莲由原来学生时代的清纯,慢慢被封建制度的毒瘤侵蚀,最终迷失自我),塑造了人物形象。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简述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011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名词解释:冷色调

(2011年四川音乐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电视机屏幕的色彩由红、绿、蓝三个基本色彩组成。

(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在1964年拍摄的《红色沙漠》中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被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

(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5.结合实例分析张艺谋的影片中对色彩应用的特点。

(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6.请根据所播放的短片《北京大学》回答该片在色彩上的特点。

(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成都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7.观看五个影片片段,回答:片段4从色彩方面如何表现孤独?

(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山东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8.在以下五张图片中任选一张进行分析:《鹦鹉螺》、《苍天在上》、《自由的灵魂》、《小巧新规》、《摇滚青年》。该作品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并分析这种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成都学院摄影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2.5.6.7.8略

第五节光与影

(一)概述

由于影片通常具有不同的类型和风格,因此,创作者通常会在光线的运用上确立一种光的基调。在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影片中,光线则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意味的造型元素,以达到隐喻或者象征的目的。

1.布光分类

(1)按照光线的来源划分

就光线的来源而言,一切光源均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①自然光:主要指太阳光、月光以及他们的反射光,具有不可控制的转瞬即逝的特点。

②人工光:指以人为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具有可控制性强的特点。

(2)按照光线的用途划分

就光线用途而言,可分为主光、辅助光、背景光、轮廓光、修饰光等多种形态。

①主光:又称为“基调光”或“塑形光”。指照明被摄物时起主要作用的光线,展现光源的特性和投射方向,以此产生明暗反差较大的光影,塑造被拍摄对象的主要形态轮廓,奠定影像基调。

②辅助光:也称补助光或副光。与主光源相对的术语,针对靠主光线形成的暗部,作为照明而用。电影拍摄中用来弥补主光的不足,照亮主光所不能照亮的侧面,以显示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帮助主光完成形象塑造的光线。在自然环境中的摄影,如果阳光(直射光)是主光,由天空散射和地面、墙壁等反射来的光线即使辅助光。辅助光在亮度上绝不能强过主光,不然会喧宾夺主,破坏主光的造型表现力。

③背景光:是指专门用来照亮背景、衬托被摄主体的光线。背景光的主要作用在与勾勒被摄体所在的背景环境,展现特定的时空特点,营造情景氛围。

④轮廓光:是对着摄影机方向的光线,是逆光效果。轮廓光起勾画被摄物体轮廓的作用。在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轮廓光起分离主体和北京的作用。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轮廓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时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强画面形式美感。

⑤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例如人物的服装、眼神、头发、面部以及勇于场景某一细部的光线。用修饰光的目的是用来美化被摄对象。用法比较自由。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照明。一般用较小的灯具,运用修饰光不能显示出痕迹,不能破坏整体照明效果。它的作用主要是配合主光和辅助光,使得被摄体在画面中的细部形象进一步美化,进而让被摄体整体上更具造型性和表现力。

(3)按照光源与对象间的相对位置划分

就光源与对象间的相对位置来说,其基本可分为五种:顺光、逆光、侧光、顶光、脚光。

①顺光:指光源投射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的方向一致。一般用于拍开阔场景、人物(淡化细节)

②逆光:指光源投射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的方向相反,即光线从拍摄对象的后面打过来,有人物轮廓感,中间部分较为模糊,有抒情效果。在恐怖电影中也有使用逆光的,也可造成一种恐怖的效果。

③侧光:指光线从被摄主体的侧面打过来,常形成阴阳脸,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亦正亦邪。

④顶光:指光线从被摄主体的顶部拍下,常用于拍摄反面、阴险人物。

⑤脚光:指光线从被摄主体的“脚部”往上打光,常用于制造一种恐怖效果。

(4)按照光线的影调层次划分

就光线的影调层次而言,可在明暗上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在反差度上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在反差度上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

①A.高调:以亮度等级偏高的光线为主构成画面影调,起到抒情。热闹的作用,如波兰斯基《钢琴师》和《苔丝》。

B.低调:以亮度等级偏低的光线为主构成画面影调,给人一种虚暗、模糊不清、阴暗的感觉,电影《生死朗读》开始部分就是运用低调光线,以营造一男气氛。

C.中间调:以亮度等级一般的光线为主构成画面影调。

②A.影调:明暗对比强、反差大,如《野草莓》中的“梦境”

B.软调:明暗对比较弱、反差小,画面质感强,表现细腻、温柔,常用于抒情。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运用软调的布光方式来对米兰洗头时ude水珠进行拍摄,从而在营造一种质感的同时,属发出一种烂漫温馨的情调。

C.中间调:明暗分布比较均匀、反差适中。

高反差:一种灯光风格,强调光影变化强烈的光线以及戏剧性的条纹,常常用于惊悚片及通俗剧。

(5)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划分

光线在造型效果上粗略可分为自然光效和戏剧光效。

①自然光效:运用自然、真实的采光方法,每一个光源都有存在的客观依据。如《小武》

中的许多光效就是运用自然光效,以此营造一种真实客观之感。

②戏剧光效:运用假定的、非自然的采光方法、营造具有主观意味的光线造型。《昨天》贾宏声从病床上爬起来,开始抒情,周围被打亮,模仿戏剧效果,追求戏剧化的美学风格。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简述光影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011年南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什么是顺光?什么是逆光?逆光在拍摄前应加装什么附件?

(2011年吉林动画学院摄影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请根据所播放的短片《北京大学》,回答该片在光线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4.观看影片片段,回答:片段2.3.的光线运用有何迥异?

(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照明艺术方向山东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5.如何利用光线展现空间感?

(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照明艺术方向山东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6.分析光的运用和作用。

(2008年浙江传媒学院摄制类专业成都考点招生试题)

参考答案

1,(1)光影直接影响画面基调。对于影视画面的基调,光影的影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

(2)光影是重要的画面造型元素。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元素,他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

(3)通过光影反映以影像为本的美学思想。光影对于影视画面的意义,不但体现唉外在服务画面基调和辅助画面造型更深层次上是透过画面挖掘背后的美学思想.

2.3.4.5.6..略

第六节透镜

(一)透镜概述

由于焦距具有不同的类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焦距对透镜进行分类。所谓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的光心到光焦距之焦点的距离。我们根据焦点的可调与不可调,可以将透镜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其中定焦镜头又根据焦距长短的不同可以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清晰范围。

(二)分类及功能

1.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由于一个变焦镜头可以兼担当起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外出旅游时不仅减少了携带摄影器材的数量,也节省了更换镜头的时间。

2.标准镜头

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画

面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6*6厘焦距的为75—80毫米焦距的镜头,4*5英寸则是120—150毫米。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3.长焦距镜头

(1)定义

长焦距镜头是指焦距长于标准尺寸的摄影物镜,焦距大于50毫米的焦距镜头,相应焦距约为画幅对角线长度两倍的摄影物镜作为标准镜头。

(2)功能

①用来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如动物、风光、人的自然形态,均能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拍摄。在拍摄大型野生动物时,为了保证摄影机及摄影机的安全,一般采用长焦镜头进行远距离拍摄。

②用长焦距镜头会使视野范围变窄、画面变模糊,焦距越长被拍摄主体变形越厉害,具有造型的功能。

(3)造型特点

①画面包容的景物范围少,物体成像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凸显焦点中的主体,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觉重心,如在足球比赛现场,在球场一边的记者为了能够拍到在球场另一头的球员,往往就运用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以便引导观众的视觉重心。

②便于呈现拥挤稠密的感觉,能够将主体与环境重叠起来,制造特殊的感觉。《黄土地》中就是运用大量的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以此营造一种压抑、窒息之感。

③能够弱化动作在纵向上的运动,如电影《黄土地》中打腰鼓一段,运用了三次长焦距镜头,来表现人潮汹涌、充满画面的影像,为观众营造一种欢快愉悦的场景。

(4)距离

透镜距离较长,长焦距镜头在使用时,一般都是用来拍摄较远的景物。由于空气的吸收及漫散射光线的影响。所以,拍摄的影像反差较小,加之尘粒消光较严重,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调焦是不容易的。使用300毫米以上的超远摄镜头拍摄,还难以将各色光聚于一点,因而产生副光谱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所以,有时所拍摄的作品的成像质量不高。影片《、毕业生》中迈克去阻拦女友的婚礼,车子抛锚后,他的狂奔就是运用了长焦距镜头。

4.短焦距镜头

(1)定义

“广角镜头”又叫短焦距镜头,它的水平视角一般大于30度,由于镜头的视角较宽,可以包容的景物场面较大,因此在表现空间环境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2)功能

①角度越广,线条形状就扭曲得越严重,尤其是影响的边缘。

②距离也会被夸大,有时候银幕中只离一尺远,感觉却有几码远。

(3)造型特点

①画面包容的景物范围大,有利于呈现空间的宏大感,前后景大小对比明显,空间线条变形,前后景对比夸张。

②适于营造多层次的环境。表达层次之间的关系。《公民凯恩》开始部分,就是运用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营造出大景深镜头,表现出不同层次之间、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能够强化动体在纵向上的运动,如10秒跑100秒,看上去有200米远。

④使用超广角镜头进行近景和特写的处理,可以获得奇特的曲线效果。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扔书包”时的时空转场。人物身体比例拉长变形。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强,尤其是摄像机位置距离被摄物体越近,线条的透视效果就越强烈,变形夸张效果也就越明显。画面的色彩还原好,清晰度高。在表现运动物体时,对横向运动物体表现动感较弱。这是因为广角镜头的视角较宽,画面表现的横向空间要比长焦距头开阔,因此运动物体在摄像机镜头前做横向运动时,在画面中的位移显行很慢。对纵向运动的物体表现动感较强。这是因为广角镜头的会聚作用可以使在摄像机镜头前作纵向运动的物体由小到大而来或者由大到小而去的速度变化,随着人的视觉感觉急剧加快。

5.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是广角镜头中最极端者,其线条已扭曲至边缘,好似我们在通过一个水晶球看世界。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镜头的焦距?请举例三种以上不同焦距的镜头的名称。

(2011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下列关于广角镜头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广角的角指视角

B.长焦距镜头也可以是广角镜头

C.广角镜头的焦距比标准镜头的短

D.焦距长于鱼眼镜头

3.解释标准镜头。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广角镜头与远摄镜头的区别。

(2010年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5.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的不足。

(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摄影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3.4.5略

第二讲场面调度

重要考点:画框的作用

主要难点:开放式与封闭式构图的区分及作用

考试形式:主要以名次解释。简答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直接考察。除此之外,另一个考察方式是通过影视评论写作进行变相的考察。

建议课时:4课时

使用影片:《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藏龙卧虎》、《刚得琴》

第一节画框

基础知识

(1)定义

景框(也称为画框)指分割银幕边缘和电影院中黑暗部分的线,形成影片上的单元格画面。景框内的空间,既是电影的世界,景框将电影与黑暗影院中的真实世界区隔。

景框是电影影像构筑的基本,电影导演不但必须顾及景框内的构图而且还得让景框符合长度比例。其长宽比例亦有不同的种类,我们通常称之为画面比例。

(2)作用

1.从美学上来说,景框表现方式有许多种,景框亦有负担选择的功能

感性的导演会同时重视景框内外的事物。基本上,景框是从众多混乱的现实中选择部分给观众看,所以他是一种“孤立凸显”的技法,能使观众引导大家注意可能被忽略的事物。

2.景框亦能转换成许多隐喻

有些导演将之视为偷窥意想,比如希区柯克。在他的众多影片中,景框被当成“窗户”,

方便观众偷窥角色的私人生活,如《精神病患者》、《后窗》都以这种偷窥主题为主。

3.景框中的特定位置都有其象征意义

换句话说,将人或物放在景框内的某个部分,代表导演对该人或物意见或评价一般来说,景框分为中央、上、下、边缘等几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能代表隐喻和象征意义。

A.银幕的中央往往是视觉上最重要的,也是一般认为的注意焦点。观众在视觉习惯上会期待中央是主导的视线焦点,因此中央的区域显得较理所当然而不戏剧化。写实者喜欢以中央为主导,因为四平八稳,在景框上不会干扰观众,使观众能专注于题材,不致被非中央的东西转移注意力。而形式主义者则以银幕中央的构图来支配一般的说明性镜头。

B.景框的上部往往象征权利、权威和精神信仰。放在这个位置的人或物,似乎控制了下方,例如在拍摄王工贵族或名流时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C.景框的下部则代表服从、脆弱、无力。放在此部分的人或物似乎都弱于上部,而且靠近外缘的黑暗太近也常常具有危险的意义。如一个画面中不止一个人,那么在景框下的人物往往被上部的人支配。

D.左或右的边缘部分看起来都不太重要,因为它们离中央太远。它们靠近景框外的黑暗,许多导演喜欢用黑暗象征缺乏光芒,也与未知的、未见的、可怕的意想相关通过银幕外的黑暗部分象征着被湮灭,甚至是死亡一般来说,不重要,被忽视,无名的人物都比较靠近“不重要的”边缘。

第二节构图与设计

基础知识

(一)构图含义

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具有突出主体、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给出均衡和谐画面的作用,并通过画面构造传达阐释更多的信息,反应作者对事务的认识和情感。

(二)构图与设计

1.横向构图与纵向构图

(1)横向构图

横向构图是指将画面视为二维平面,根据画框的宽高比率,对各元素进行排布。具体可分为:

①均衡构图与不均衡构图

均衡构图:指画面中呈现出一种均衡对称、规范之感的构图方式。

不均衡构图:指画面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规范对称的构图方式,往往给人一种压抑之感,常常产生视觉震撼。

②几何构图:往往具有一定得象征意义。

三角形构图强调三个元素之间强烈互动,如《朱尔与吉姆》中,特吕弗不断地用三角形的构图来象征片中彼此纠结的三人关系。这种三角构图的设计强化了视觉,让三人的关系失去平衡,不断产生变化。

③多画面构图:有时银幕会被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多。

(2)纵向构图

有多种形式。根据前后景之分,可以分为前景、中景、后景;依据景深划分,可粗略地划分为大景深、小景深与无焦点画面。

①前景、中景、后景

A.前景: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

一部分。具有烘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图片。

中景:镜头中位于前景和后景中间的人和物。

后景: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次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

②大景深、小景深、无焦点画面

景深:指所调焦点前后延伸的可接受的清晰的区域,一般取决于光圈、焦虑和物距等。

景深镜头:指表现范围内不同层次物体之间关系运动的镜头。

景深主要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一般而言,在物距、焦虑固定的情况下,景深与镜头的光圈成反比,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深。

景深也受焦虑的影响。一般而言,在物距、光圈固定的情况下,景深与镜头焦虑成反比。广角镜头即短焦距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而长焦距镜头位于最大的光圈时,仅具有非常浅的景深。

A.大景深:画面提供了从前景到中景、后景深远清晰范围,保持了完整的空间性。在由摄影机到无限远的纵轴上,元素的安排呈现出多样性,而且能够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提供象征隐喻。

B.小景深:画面在纵轴上,清晰范围小,此前或者此后的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大片模糊的影像可以凸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部分,具有凸显的修辞功能。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起伏。

C.无焦距画面:画面完全没有焦点,因此影像表现出来的是一片模糊。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构图

(2011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名词解释:前景

(2011年长春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要素是什么?

(2011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2011年聊城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是: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2011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2.3. 略

第三节空间与距离

景框内的空间是表达的一个重点。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在固定的空间中,对某些事物作出反应。当空间的传统被破坏时,我们会本能地提高警觉。这种里空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常见。如我们走进电影院,总会选择与别的观众有“适当距离”

的座位,但是当在一个空荡荡的电影院中,有人特意选择了跟你临近的座位时,你会不会感到威胁?这种没理由非焦虑是不是本能的反应?

空间是一项重要的沟通媒介,在电影中,空间可以告诉我们角色的心理和社会关系。主

角通常具有较大的空间除非电影谈的是他的时势或对社会的无能为力。简言之,权利、权威和主控性是由电影的脉络和上下文来决定的。

空间的传统在不同的文化中亦有不同的意义。

距离关系是场面调度中角色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摄影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在固定空间内的有机关系,可以因在外环境如空气、噪音及光线而改变人的空间关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人类使用的距离关系分为四种: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和公众的。

①亲密的:以人的皮肤至18英尺远称为亲密距离。这种距离有人与人之间身体的爱、安慰和温柔的关系。这种距离若被陌生人侵入,也会引起怀疑或者敌意的反应。

②个人的:大概是18英尺至4英尺的距离。个人彼此间触碰得到,适合朋友与相识之人,却不似爱人或家人那般亲密。这种距离保持了各自的隐私权,却不像亲密距离那样排斥他人。

③社会的:大概是4英尺到12英尺的距离。通常是非私人间的公事距离,或是社会场合的距离,正式而友善,多半是三人以上的场合如果在两个人的场合保持这种距离就很不礼貌,这种行为也表示关系很冷淡。

④公众的:大概是12英尺至25英尺的距离。这个距离疏远而正式,若在其间呈现个人情绪,会被视为无礼。重要的公众人物通常会在公众距离出现,因为其空间涵盖较广,手势及噪音都需夸张以利清楚表达。

当然,镜头的选择最终还要由拍摄场景的实际情况决定。

第四节开放式与封闭式构图

基础知识

(一)定义

1.开放式观念构图

在画面元素安排上比较宽容、自然、随意、简单和写实“新浪潮”电影中大都运用了这种构图观念如在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的代表作品《精疲力尽》

中,最后一个长镜头就是运用了开放式的构图观念,由此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青年一代生活的迷茫于无助。

2.封闭式观念构图

画面内各元素间具有各种关系,以求得象征和隐喻的效果,充分地自给自足,画框内各元素都有存在的意义和理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是运用封闭式的构图观念来展现影片的主题:封建社会中被压抑、被禁锢的人性。

(二)两者的比较

1.从风格上说

两者在风格上各有不同,对现实的态度也不近相同。一般而言,开放式的构图形式是现实主义导演的风格,而封闭式的构图则是形式主义导演偏爱的风格。

2.从视觉设计上来说

开放式的构图在视觉设计上比较重视一种立即性、随意性,使得观众感觉人与物之间的调度不是刻意安排,而封闭式的构图在视觉设计上则是重视人工话处理,大多数视觉元素都是经过创作者特意安排与调度,其视觉信息都有其特殊含义,比较重视形式上的美感。3.从构图的观念来说

开放式的构图形式不是特别重视框架的概念,常常强调空间意义上的连续性,暗示着空间的开放性与无限性,导演也较为喜欢通过长镜头的形式予以表现。而封闭式的构图形式则

重视画框内的一切元素,创作者常常将画框内各种视觉元素赋予特殊的意义,从而将画框内的各种视觉元素进行桥面的安排,开放式的构图常常注重画外的空间,而封闭式的构图则较为注重画内的元素。

4.从戏剧上说

开放式电影的摄影机往往会被戏剧所引导,因为其在构图形式以及视觉设计上注重一种视觉性和立即性。而封闭式的电影则因为画框内各元素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并且都是经过创作者的特意安排与调度,因此其封闭形式的摄影机则表现为“期待”戏剧性的发生。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在一下五张照片中任选一张进行分析:《鹦鹉螺》、《苍天在上》、《自由的灵魂》、《小巧新规》、《摇滚青年》。该作品的构图方式是什么?

(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摄影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请观看电视片《美在广西》,从构图、色彩、镜头的角度谈谈影片摄影的特色。

(2010年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观看影片《海中女神》,请从摄影构图、光线、色彩、节奏、影调等方面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题目自拟。

(2008年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三讲运动

重要考点:摄影机的运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和运动的特殊形式

主要难点:运动镜头的区分及作用、运动的特殊形式

考试形式:名词解释和简答的形式

建议课时:4课时

使用影片:《罗拉快跑》《英雄》《三峡好人》《观音山》

第一节摄影机的运动

(一)运动镜头的定义及分类

摄影机镜头的运动通常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基本的运动形式。

1.镜头

(1)定义

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像。

(2)作用

①.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

②.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

③.与导演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

用的就少。如果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

2.拉镜头

(1)定义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与推相反,即将摄影机从近处拍摄向后拉开拍摄方法。

(2)作用

因为对被摄对象做特写和近景拍摄,能进入画面的景物范围是十分有限的。若要展示出一定的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得把画面拉开。作用是展示镜头开始时画面上的人物或事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空间位置。这种逐渐展开的环境,对烘托主体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3.摇镜头

(1)定义

影机固定在某一个位置,让镜头向上下或左右做摇动拍摄。摇镜头的主要作用是展现观众多的事物和人物,使观众对眼前的场景或事物的各个部分逐一进行观察。

(2)作用

①主要用于表现剧中人或观众环视周围环境。如《大象》一片埃里克斯家中,创作者运用摇竞投展现人物的生活的环境。

②根据场面调度需要介绍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大象》中当一群学生在教室谈论对同性恋的态度时,就采用摇镜头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3)分类

按照摇镜头的运动速率,可以大体上分为:

①慢摇:即摄影机镜头摇动的速率较为缓慢时形成的一种运动方式,其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和表达,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我母亲”在等待、追逐“我母亲”时,就是运用慢摇的拍摄方式来营造一种浪漫唯美的意境,有利于影片主体的表达。

②甩摇: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通常用作两个镜头之间的过度以代替镜头的替换。甩摇所产生的景象往往是模糊不清的,通常用以表现内容的突然过度或者同一时间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把发生于不同地点本来会显得距离遥远的时间联系在一起。《重庆森林》中印度人追逐女毒枭的段落,就是运用甩摇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省略了镜头间的剪辑。4.移镜头

(1)定义

即摄影机跟随着表现主体的行动而做的移动拍摄。

(2)作用

①一般是将摄影机放在车子或者升降机上,作横向运动或垂直移动。用这种方法拍摄,可以突破镜框四边的限制,扩大画面的空间。其艺术功效与摇镜头相同,是通过镜头的外部移动来扩大观众的视野。

②是获得长镜头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在《失恋33天》中8分钟相亲的片段就用环移镜头来获得长镜头。

5.跟镜头

(1)定义

指摄影机始终跟随被拍摄物体一起运动的镜头。按照其运动的轨迹及人物与摄影机之间的关系,可将镜头分为前跟镜头和后跟镜头两种形式。

(2)作用

是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物体在运动中的形态及其运动过程。张扬的《向日葵》中妈妈追打儿子方瑞镜头就是运用了跟镜头。

6.升降镜头

(1)定义

指摄影机在上下运动时进行拍摄所获取的镜头。主要用来向观众展现不同而又变化的场景,为其营造丰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2)作用

“升”常常用于电影的结尾,镜头在空间中做垂直方向的向上运动,暗示着故事的结束,如影片《黑暗的舞者》最后部分就是运用升镜头,表示故事的结束。

“降”常常用于电影的开始部分,镜头在空间中做垂直方向的向下运动,暗示着故事的开始。如《布拉格之恋》中男女主人公初次约会时就是运用了降镜头进行拍摄,以此暗示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二)固定镜头和广义上的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是指在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动时拍摄画面的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其与镜头是相对而言的。如《童年往事》中大量运用固定镜头,以此营造一种稳重的氛围,奠定影片的感情基调。

在此之前,我们所讲的运动镜头只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运动镜头。其实,运动镜头不仅仅包含以上所涉及的摄影机机身运动,还包括镜头焦点的调节。这就需要打家与之前所讲的《透镜》一节联系起来,而这也是一个难点。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运动镜头

(2011年青岛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2010年聊城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名词解释:跟摄

(2011年长春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名词解释:拉镜头

(2010年周口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什么叫固定镜头?

(2010年新乡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第二节被拍摄主体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概述

在电影(特别是早期电影)中被拍摄物体的运动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指摄影机所要拍摄的物体(主要为人或者动物)在景框内移动。

(二)分类

我们将被摄主体的运动分为以下几类。

1.横向运动

即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左右移动。被拍摄主体从左到右的运动,符合观众的日常心理,所以显得自然、舒服。相反,倘若被拍摄对象由右到左运动,那么变会使观众心理上产生一种紧张和不快,因为其不符合观众的一般观察事物的心理,所以使得创作者会尽量利用观众这一心理现象来增加影片的戏剧效果。通常主角会由左到右移动,而反派角色会由右到左运动。

2.纵向运动

即被拍摄主体朝向或背离摄影机的运动向摄影机走开的人或物通常代表动作的强悍和自信。如果反派角色走进我们,给人的感觉是侵略、富敌意、有威胁,因为他在侵占我们的空间。如果该角色很吸引人,那么他的靠近就代表了友善、亲切和诱惑。远离镜头则代表退缩,张力减少,压力减轻,有时甚至是软弱、受打击和可疑的,电影的结尾处往往喜欢运用这种镜头。

3.垂直运动

即被拍摄主体的上下运动垂直的动作如果是向上,会产生自由、跳跃的感觉,因为其动作本身和我们眼睛重下往上看的习惯一致这种动作象征了希望、欢愉、权利、威胁等意义。相反,向下的垂直运动则象征着忧伤、死亡、卑鄙、沮丧、软弱等意义。

4.“静态”运动

每一种艺术都有叛逆的人,电影也不例外。关于打家都以为动作是电影的基本元素,因此有些人偏偏要实验静态的观念。如布烈松小津安二郎等,他们的电影动感及其压抑限制。当所有画面均是静态时,最小的动作也会产生重大的意义。这种静态也可以有象征意义,比如象征精神或心理的瘫痪,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就不乏此类。

第三节运动的特殊形式

基础知识

(一)视觉滞留原理及其应用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

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二)特殊运动的分类及其功能

1.快动作

(1)定义

指摄影机慢于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再以正常速度放映,此时画面里物体的动作会加快,此种拍摄方法成为快动作或降格镜头。

(2)作用

①常用来加强运动的速度,如奔跑的马、飞翔的飞机等。

②会使人物动作形成笑料,产生喜剧效果。快动作时人无法维持尊严,行为显得狂野,时控制、而缺乏人性。卓别林的电影就有很多这样的镜头。《巴黎,我爱你》中滑稽小丑的片段就是运用快镜头营造一种滑稽效果。

③可以说明时间的飞速流失。《巴黎,我爱你》中的一节爱情故事,就是运用快镜头进行拍摄,以此表现时间的流失。

2.慢动作

(1)定义

指摄影机快于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再以正常速度放映,此时画面里物体的动作会减慢,此种拍摄方法成为慢动作或升格镜头。

(2)作用

其倾向与庄严,即使平凡的动作在慢镜头下也显得优雅,利于抒情,产生一种诗意。《英雄》中无名与长空棋馆比武一段便是运用升格镜头的拍摄方法今zing展现,以此营造一种意境,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3.倒转动作

指的是摄影机以倒排的方式拍成,播放时再颠倒顺序。比如,电影《刺杀联盟》中的开始部分。

4.定格

指以静止画面多印若干格,造成动作“凝结”的效果。可以使观众注意某个影像,如《四百击》中的最后定格;也可以造成滑稽的效果,如《大话西游》中悟空那段经典的独白。定格也是“时间”最好的隐喻,影像的凝结,使一切成为永恒。

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定格

(2011年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影片分析:观看《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五个片段。分析制定片段的灯光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及升格镜头运用的原因。

3.再看电视时,一幅画突然停止,静止不懂,叫定格。

(2009年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2略

第四讲剪辑

第一节蒙太奇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影视作品赏析校本课程总结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第三,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第四,影视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更重要的是影视网络的直观性教育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二、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

《影视鉴赏》课程标准-(3364)

《影视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学时数:先修课程:开课单位:批准人:适用专业:全院学生学分: 后续课程: 制订人: 制订时间: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视野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各种电影类型,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 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 旨在使学习者能掌握作为电影读解 的方法:分别从数字媒体的视角、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 叙事分析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技能目标是使通过对这门课的训练,经典影片的一些基 本知识如:分类、题材、手法、导演、演员等。 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 象思维能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培养学 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 其他目标是世界经典影片非常之多, 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借鉴意义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 通过这些精彩影片的分析解读 , 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为学生勾画出经典影片创

作的思路。 四、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依据是根据广大学生的爱好与最新电影的结合来满足学生的要求,系统讲每种电影类型的代表作与著名导演的特点,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赏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是: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广大学生的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能正确引领学生的价值观的优秀电影。有过去的有现在的,有喜剧的有恐怖的, 有探讨人性的,也有谴责那些不道德的。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学习内容 能力要求知识要求 号学习模块教学单元 1家庭伦理 饮食男女了解李安的三部曲了解亲情片 2喜剧片反斗神鹰了解美式黑色幽默反战也可以这么可爱3恐怖片生化危机了解美式恐怖片生化污染 4音乐片音乐之声了解音乐片反战也可以这么浪漫 5动作片黄飞鸿了解徐克的其他动作 中国人的自立自强片 6科幻片最先进数字媒3D 动画制作了解世界最先进数字媒体作品科幻片体 7自然地理 候鸟的迁移了解候鸟的生活了解候鸟的生活纪录片 8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了解中国动画风格了解中国动画代表作 9美国动画机器人瓦利3D 动画制作探讨地球的污染,人之 间的沟通。 10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了解宫崎骏的动画日本动画鼻祖人的坚强 11机动 合计 学时安排 3 3 3 3 3 3 3 3 3 3 2 32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与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与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就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与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就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她的心理状态与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就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与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就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就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就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与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影视特技制作课程标准

《影视特技制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影视特技制作是一门应用前景广阔的视频技术,是一门为网络数字视频技术服务的岗位方向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技术与艺术的课程。这门课程集技术、艺术、文学于一体,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与时俱进,该课程的教学为设计与开发优秀影视作品奠定技术基础。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着重介绍影视节目制作特技操作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影视特技制作的基础知识,设计概念;熟悉影视制作片头、片尾及特效设计的工作流程、创作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熟悉一部影视专题片的整体设计与实现过程,提高学生影视特技设计和创作能力、影视作品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影视媒体制作的敏感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影视创作中培养视频后期特技制作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影视特技制作基础知识。 (2)掌握时间线、遮罩和层的操作。 (3)掌握滤镜特效的操作。 (4)掌握综合片头片尾实例的创作手法。 3、能力目标 (1)掌握影视作品后期特效设计的能力。 (2)掌握特效合成的能力。 (3)掌握运用特技编辑创作综合数字短片的能力。

4、素养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培养具有独到眼光的影视作品欣赏能力,并能从镜头出发对作品进行特效包装,揣摩并体会影视特技的设计手法。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培养预期:(1)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 (2)具有胜任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 (3)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观念。 (4)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用户提出的特效要求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影视特技制作》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遵循学生学习视频后期特技制作的规律和不同学生个体能力发展方向的需求与特点,也适当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产生不同类型的特效制作方向,如广告类,影视特效类等。此设计旨在体现《影视特技制作》课程标准的灵活性。 以视频后期特技制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1、基于影视技术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方法,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高校教育理念。《影视特技制作》课程的主要教学点为:影视特技制作基础知识、层和遮罩的应用、滤镜特效应用以及综合实例等,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案例的大小、顺序,使得案例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2、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影视特技制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岗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影视特技的设计及创作技术。基本达到职业性基本需求:(1)职业性:体现为满足影视特技制作的需要,多安排实际拍摄项目,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能通过练习熟练特技的设计手法,并且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特效创作。避免进行单一的理论教学。 (2)实践性:为了体现职业技术学院特点,课程安排更注重职业需要和技术实践。课程组织实践性教学,理论部分少而精,用大量实例和练习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拍摄的技巧与手法。 在进行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1) 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项目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将面向岗位需求,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融为一体,并不追求形式上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或案例教学,而是重点体现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精神实质。 (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

类型电影赏析 课程标准

《类型电影赏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数字传媒系 学分:2 学时: 3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卞轶男 2011.11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面向我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课程的作用:拟从认识电影的基本语言和构成形式入手,了解电影的景与镜头,进而熟悉电影创作的综合艺术特征,达到对于各种门类、各种样式影片的不同欣赏方法的把握,掌握对电影艺术欣赏、评论及写作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具备全面的电影审美修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坚持贯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方针和思想,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电影作品为媒介,采用赏析同步的讲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电影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进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根据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选取了十个典型的电影类型进行赏析,具体的每一部影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将这些电影作品从类型电影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使学生们在了解电影类型的划分及风格等基本影视常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电影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们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电影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层面有所提高。

知识目标:了解一定的电影类型基础常识以及电影艺术的鉴赏理论。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界定电影所属类型,并且具备一定的电影鉴赏能力。 素质目标:能够培养起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从而关注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一些有价值的电影赏析活动。 五、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十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电影类型,选取至少一部本类型的影片进行鉴赏,采取赏析同步的方式进行讲解。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 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3D电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imax+3D 营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影像感,影像对个体的压迫感,真正的身临其境,消除了非影像内容的视角冗余信息,所谓电影是窗户的概念消失了,因为连窗框也看不到了,而代之以置身景中。 磁带规格: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 传统的模拟格式有VHS、SVHS、BETAMAX、BETACAM 等等,后2个为广播级。 数字格式有索尼研发的Mini—DV (简称DV)、DVCAM等,松下研发的DVCPRO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和电视的媒介融合态势 视听效果的逼近磁转胶数字格式 数字电影的优势在于存储方便、成本低、不易损耗 三、当下电影与电视的竞合性关系 互为死敌还是互为补充?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英语电影赏析__选修课课程标准

英语电影赏析选修课课程标准撰写人:审核人: 撰写日期:2011-12-14 审核日期:2011.12.14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每周两节。 该课程强调“文化鉴赏和评论”,精选历史文化价值高、思想内涵深刻、观赏性较强、贴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经典影视作品供学生欣赏讨论,另辅以影视类型、艺术手法、电影奖项庆典的适当介绍,最后布置学生撰写评论。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英语电影赏析》课程汇视、听、说为一体,熔英语语言学习及西方文化历史了解于一炉,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英语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于异国文化氛围中熟悉地道的英语,以求开拓视野、拓宽胸襟;不仅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跟上文化交流时代的步伐。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历史、文化(主要是英语文化),掌握一些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表达,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视欣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对影视作品做出一般性评论的技巧,并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提高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一般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影视类型,理解影视语言和方法;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语影视文化在主要英语国家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性电影盛典和奖项。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难点在于影片所涉及传达的英美文化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提醒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影片的相关内容。 2.课堂中让学生去分析经典片段意思,以及对这段影片的理解。 3.让学生课后去反思你观赏这部电影的感想,从影片中或人物身上能学到什么。 4.学习影片中的经典歌曲,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这个教学以多媒体为主,教材只是配套。大致分为一下几部分: 一.影片介绍(背景,人物,评价等) 二.经典对白的讲解。 三.经典歌曲欣赏。 四.对于影片主题的理解和对人物个性的挖掘。 参考:奥斯卡获奖影片 六、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不再依照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形式,本课程考核方法如下: 1.课堂出勤率占20% 2.课堂表现占10%

(完整word版)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场记———————— 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 ————————副导演———————— 千万别以为副导演跟导演差不远了,为了去掉这个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这不是人干的活,虽说是辅助导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干活,挨骂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剧组是一个最践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别以为那里的人在搞艺术,通常剧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毕业,但文凭高也没人会特别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没有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超长的体力,呆得久了,清纯女孩子也会随口带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 副导演通常需要有拍摄经验人士担当,是晋身导演的常规途径。 -————————制片———————— 影片生产的工作与工序虽然数不胜数,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影片的制片中都是相同的。但没有绝对,大制片公司雇佣成百的专业人员,搭建昂贵布景,小制片商则用几个人的摄制组,独立制片则可能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特别是DV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制作自己的电影。无论什么规模的制作,复杂程度和预算如何,无论职位为何,只片工作都是必须的,这些基本工作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 剧本写作组织摄制组成员准备工作 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剧本出来以后便有一个依据,制片主任要分门别类把剧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 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否按时到达现场。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和电源,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总之,剧组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负责。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3.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片还需要剪辑,音响效果需要录制成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解说等要混录合成,字幕需要设计并拍摄,光学效果需要制作,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最后要送审,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4.制片还担任一项重要工作: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烟火枪械———————— 合法的非执法持枪者,可放炸弹打机关枪,炸什么都可以,只要电影里需要。香港已经开始发放枪械师执照,大陆则由电影厂垄断,你可到电影厂拜师。 ————————电影特技———————— 在影片摄制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高或危险性大及难以在生活中拍摄的一些镜头和景象。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

《影视欣赏》课程标准

《影视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教学时数:32 学分: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本课程精选若干部中外影视经典名作,简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就每一部影视名作的产生背景、制作情况、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品评。重点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和艺术手法欣赏,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影视名作。本门课程对于改善高职学生知识专一、知识面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面向与任务 本课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电影发展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方法,学会写较简单的影视评论。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美育知识,提高学生影视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审美水平,并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1、随堂提问、课堂讨论; 2、课堂讲授、实例分析; 3、理论学习、独立评价; 4、自主选择、课外观赏。 二、课程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主题人物等,欣赏经典台词、评析影片所表现的主题等环节,使学生能掌握作为电影读解的方法:分别从数字媒体的视角、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叙事分析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强我校学生欣赏电影的能力和水平,加深他们对电影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本门课程以对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学习了解电影的发展过程,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学会对影视作品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和艺术手法欣赏。 2.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影视欣赏; (2)学习从哪些角度欣赏影视作品(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技术层面、美学层面); 3.素质目标 通过影视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与《大学美文》、《音乐欣赏》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四)教学中应注意和处理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上,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相结合,以作品欣赏和作品分析为主,对一些重要作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出总结性的认识。 2、在影片欣赏中设计了作品介绍、精彩片段、欣赏探究、资料链接四个环节,以精彩片段和欣赏探究为重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这四个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经典作品可安排学生课堂讨论,对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各抒己见,进行独立思考,鼓励独特见解和发散性思维。 4、影视欣赏的角度很多,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以分析主题、人物和部分艺术手法为主。 5、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声、光、色各个方面强化“欣赏”。 6、影视艺术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因此同类型的影片各位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案例,不同时期案例也可不同。 7、安排一次作业。任课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布置写作一篇影评。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

电影基础知识(1)知识讲解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构图 ?光影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人物语言 ?音乐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镜头语言 ?蒙太奇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音乐

影视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影视资料2009-06-16 21:38 阅读21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 b4 Q2 Q4 \5 \# d0 ~https://www.360docs.net/doc/9e7548556.html,极品资源论坛- [3 M9 v- ~2 ]. R% e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A,CG插件,免费下载! K( F( S9 R ~: B 1、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A,CG插件,免费下载- u8 X( e1 D* { 2、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6 q* E( T5 c+ p, q/ h0 w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 A,CG插件,免费下载3、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6 ]* i4 a8 W+ Q婚庆影视动态模板素材软件4、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婚庆,模板,动态影视,影视后期,资源素材,软件下载,非编技术,原创模板,AE,PR,EDIUS模板,3DMAX,MAY A,CG插件,免费下载. c0 g- o" s" Z1 R2 N5 L 5、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极品资源论坛6 n( i7 `9 j! Z, M. W 6、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https://www.360docs.net/doc/9e7548556.html,1 S3 q D- y, Q1 M/ M2 y 7、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https://www.360docs.net/doc/9e7548556.html,9 h! l+ o/ m& z' u6 b4 q+ s 8、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I8 G' Y5 ^: W/ t' f6 n 9、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 h7 h! ?) x0 t/ V婚庆影视动态模板素材软件10、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 U2 s: u" W8 E0 L) v# M极品资源论坛

影视鉴赏课程标准

《影视鉴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学时数:学分: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制订人: 批准人:制订时间: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视野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电影类型,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习者能掌握作为电影读解的方法:分别从数字媒体的视角、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叙事分析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技能目标是使通过对这门课的训练,经典影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分类、题材、手法、导演、演员等。 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 其他目标是世界经典影片非常之多,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借鉴意义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这些精彩影片的分析解读,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为学生勾画出经典影片创作的思路。 四、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依据是根据广大学生的爱好与最新电影的结合来满足学生的要求,系统讲每种电影类型的代表作与著名导演的特点,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赏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是: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广大学生的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能正确引领学生的价值观的优秀电影。

有过去的有现在的,有喜剧的有恐怖的, 有探讨人性的,也有谴责那些不道德的。 六、课程教学实施 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本课程培养学生对纪录片类型电影的热情,培养学生进行广告案例分析、全面认识广告作品

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并能够探寻问题关键,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方案。 教学模式以互动为主,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完成目标为能独立欣赏一部电影,并指出其中的所运用的叙事手法等。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启发诱导提高、优秀案例赏析、项目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创新来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 七、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教材:《影视鉴赏》作者:徐晓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要充分利用校内多媒体设备、实训室、电脑机房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国内各大影视广告网站,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九、教师能力要求 教师要了解电影,具有较高的影视赏析能力。 十、考核方式与标准 该课程学期总评成绩包含以下几项内容: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70%、出勤及纪律表现占总成绩的30%。 十一、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推荐相关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