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氧化型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氧化型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氧化型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3: SO2与其他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SO2与其他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一、要点: SO2的漂白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化合成无色物质,但无色物质不稳定,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容易分解而恢复原色; ②漂白性是物质使得有机色素褪去,SO2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因而具有漂白性。但是SO2 使得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③常见漂白剂有:漂白粉(HClO)、臭氧、H2O2、二氧化硫、活性炭等,但是它们的漂白原理、漂白效果并不一样。下表比较了几种常见漂白剂的作用方式: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HClO、O3、H2O2 SO2 木炭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 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面 实质氧化漂白化合漂白物理吸附漂白 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范围 紫色石蕊褪色石蕊试液褪色 二、注意点: ① 注意区分漂白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 注意SO2的漂白性与还原性的区别; ③ 注意SO2的漂白有色物质加热后颜色恢复的特点。 三、练习: 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B.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红色褪去 1

2.下列物质的漂白原理与HClO漂白原理一致的是() A.SO2B.活性炭C.漂粉精D.竹炭 3.不能用来漂白织物的是() A.次氯酸B.臭氧C.二氧化硫D.硫化氢 4.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⑤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因而,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至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 A.溶有SO2的酚酞溶液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C 2

漂白原理

常见具有漂白剂有SO2、HClO、Ca(ClO)2、Na2O2、H2O2、臭氧、活性炭(或木炭)等。其漂白性实质分别属于以下三类: 一、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在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就是这个缘故。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注: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及,与水生成亚硫酸使指示剂变色。 二、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三、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做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属于物理吸附性漂白。注:胶体有吸附性,无漂白性。 从漂白是否可逆看,还可将漂白分为可逆性漂白(如SO2、活性炭)和不可逆性漂白(氧化性漂白皆属于不可逆性漂白)。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分析解析

漂白剂的种类及其漂白原理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06级指导教师:杨延民教授 摘要 : 物质的漂白脱色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化工产品呈色的原因不同,对不同物质采取不同的漂白方法。我们通常使用活性炭等物理吸附剂漂白因含有色素而显色的物质。而对因含有生色团而显色的物质漂白,一般都是使用漂白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称它为化学漂白。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将化学漂白剂分为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漂白剂种类及其漂白的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漂白剂;原理;氧化;还原;二氧化硫;臭氧;氯气 The Type of Bleach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ching Wu Xuemei College of Ch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e2006 Instructor:Yang Yanmin Abstract:Many chemical products has color that we do not want, bleaching material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blems. Chemical coloration for many reasons, the color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for different reasons .We use different bleach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lor material. We use charcoal to bleach substances which contains the color pigments by physical adsorption. bleching stances mainly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bleaching agents are chemical bleach.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bleaching agents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aching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 bleaching ;principle ;oxidation ;reduction;sulfu r;dioxide;ozone;chlorine 引言 很多物质都带有我们不希望见到的颜色,我们要使物质失去这种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漂白。但是物质显色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漂白不同物质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像含有色素或杂质而显色的物质我们一般使用活性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总结: 吸附型漂白:活性炭、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有色物质,起到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 强氧化性漂白:氯水、HClO、漂白粉Ca(ClO)2、Na2O2、H2O2、O3、浓硫酸、浓硝酸、NaClO,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化合型漂白:SO2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 ,H2SO3 能够和有色有机物(如品红)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无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如加热)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种漂白是暂时性漂白。SO2的漂白作用具有特殊性。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 (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 (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 (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 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2)褪色的原因是SO2的还原性。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Br2+2H2O= H2SO4+2HBr 5 SO2+2KMnO4+2H2O=K2SO4+2 MnSO4+ 2H2SO4 (3)褪色的原因是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 ,H2SO3 是酸可以使红色酚酞变为无色。 二.氯水和SO2分别使紫色石蕊产生什么现象? 解析:氯水中的HClO先使紫色石蕊变红,而后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 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 ,H2SO3 是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而H2SO3 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红色不会褪去。 三.SO2和Cl2混合后能否增强漂白效果? 解析:不能。因为SO2和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 Cl2+2 H2O= H2SO4+2HCl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

1月23日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综上所述,D 正确。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漂白类型 漂白原理 常见代表物 漂白特点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结合,形成不 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SO 2 一定条件下,SO 2放出,又 恢复原色 氧化型 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 质 氯水、HClO 、Ca(ClO)2、O 3、 H 2O 2、Na 2O 2 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吸附型 吸附作用,物理变化 活性炭 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复 使用 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 SO 2 新制氯水(Cl 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理 SO 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 定无色物 Cl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 化性,可以将有色物氧化成无色物

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 漂白范围某些有机色质绝大多数有机色质 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 品红2 SO ???→ 通褪色??→ △红 色,紫色石蕊2 SO ???→ 通红色 品红2l ???→ 通C褪色??→ △不显红色, 紫色石蕊2l ???→ 通C先变红,随即褪色混合作用SO2+Cl2+2H2O===H2SO4+2HCl,漂白作用大大减弱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H2O2 B.SO2 C. O3 D. HClO 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 ①SO2使溴水褪色(还原性) 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氧化性) 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① 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①正确;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②正确;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③正确;④SO2使润湿

漂白剂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漂白剂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168219.html,/trade/supply/index--1000100310021008--.htm 吸收液用氯化汞与氯化钠作用生成四氯汞钠,当样品中的SO2与吸收液作用之后,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防止SO2的损失),这种络合物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SO2浓度成正比,可在580nm下比色测定。 常用的氧化漂白剂有两种:一种是含氯漂白剂,另一种是含氧漂白剂。 一、含氯漂白剂,简称氯漂,是能释放活性氯的氧化剂,通常有氯漂水和氯漂粉。 作为漂白剂,它的漂白去污能力比氧漂强,使用氯漂可使布草白度保持及表面净化程度较好,但织物纤维在漂白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也比氧漂要大。为此,在漂白过程中对pH 值、温度、时间和浓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少织物受到的损伤。其中温度对氯漂漂白有显著影响,提高温度,能加快漂白反应速度,缩短漂白时间。在一定温度下,温度增加7℃左右,漂白速度可增加一倍,温度增加10℃左右漂白速度增加两倍。 专业洗涤工作量大,并希望迅速完成,因此在使用氯漂漂白织物时,通常通过适当升高温度,以提高漂白和洗涤速度。但洗涤过程中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要注意的是温度过高会使纤维聚合度降低。一般建议使用氯漂的温度在60-70℃左右,时间为10-15分钟。 二、含氧漂白剂,简称氧漂,通常有氧漂剂和彩漂粉。 它对织物的漂白较温和,一般不会损伤织物,可令白色或有色织物漂白后色泽更亮丽。常用的含氧漂白剂主要是双氧水和彩漂粉,有较好的漂白作用和杀菌作用。氧漂是通过在水溶液中经过过羟离子游离出活性氧而产生漂白作用,在常温下,它的漂白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提高洗涤速率,一般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漂白,既提高了漂白速度,也增加了织物的的去污力和白度。因此通常使用双氧水洗涤漂白温度控制在80~90℃,漂白时间在10~15min。 在洗衣業上,一般使用的漂白剂,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氧化漂白剂,一为还原漂白剂。 漂粉( CaC103 ) 目前在洗衣業漂粉使用得很少,大都作為次亚氯酸鈉的製造材料。 漂粉因為含鈣( Ca ) ,所以不能與肥皂共同使用,因為如一起使用時,則会产生鈣的肥皂沉淀,這就是在洗衣業不能被使用的原因。 次亚氯酸鈉( NaC10 ) 具有強力的殺菌力,漂白力也非常的強,直接使用高濃度時,容易附著於衣物上而损伤质料,使得質料變脆而易破損。 使用于蚕丝、羊毛、尼龙等纖維或者某些樹脂加工布時会引起变黃,也会把螢光增白過的衣料变成粉紅色,因此要注意選擇衣料。 亚氯酸鈉( NaC102 ) 只限於合成纖維的漂白,最好在高溫時使用,刺激性強是其缺點。 使用以上的含氯漂白劑漂白後,一定要脫氯處理,不然的話,氯残留在纖維中時,經過一段時間後,渐渐的纖維會变脆化及变黃。 脫氯處理時,一般都是使用海波1~3克/升,於常溫時處理即可,也可以使用保险粉处理。 过氧化氫( H2O2 ) 过氧化氫于酸性時安定,但在酸性溶液時會分解產生初生態的氧,在缄性溶液中,具有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收藏到手机转发(1)评论(1) 2011-03-09 16:36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如: 通入SO2

加热至沸腾 红色 褪色 加热至沸腾 通入Cl2 褪色 不显红色 品红溶液 通入SO2 很快变成红色 立即变红随即褪色

通入Cl2 紫色石 蕊 注意:SO2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指示剂变色后不再褪色。 SO2能使溴水、氯水、KMnO4溶液等强氧化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而不是体现SO2的漂白性。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Cl2也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 Cl2通入品红溶液却不能使之褪色。因为SO2和 Cl2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稀硫酸,失去了漂白作用。 练习: 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B.溶液最终变为蓝色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呈蓝色 D.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呈无色 2.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

高中化学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归纳

高中化学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归纳 南靖一中沈建忠 2010 09 03 常用的漂白剂有活性炭、氯水、Na2O2、O3、H2O2、SO2、HClO、NaClO、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等。 吸附型漂白:活性炭、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有色物质,起到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 强氧化性漂白:氯水、漂白粉Ca(ClO)2、Na2O2、O3、H2O2、NaClO,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它们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一旦氧化后就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了,因此它们的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化合型漂白:SO2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 H2SO3能够和有色有机物(如品红)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无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如加热)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种漂白是暂时性漂白。SO2的漂白作用具有特殊性。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 (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 (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 (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

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2)褪色的原因是SO2的还原性。分别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SO2+Br2+2H2O= H2SO4+2HBr 5 SO2+2KMnO4+2H2O=K2SO4+2 MnSO4+ 2H2SO4 (3)褪色的原因是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H2SO3是酸可以使红色酚酞变为无色。 二.氯水和SO2分别使紫色石蕊产生什么现象? 解析:氯水中的HClO先使紫色石蕊变红,而后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 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H2SO3是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而H2SO3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红色不会褪去。 三.SO2和Cl2混合后能否增强漂白效果? 解析:不能。因为SO2和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 Cl2+2 H2O= H2SO4+2HCl 生成物H2SO4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所以漂白效果会减弱。当 n(SO2): n(Cl2)=1:1时,完全失去漂白作用。

双氧水生产原理与工艺

双氧水生产原理与工艺

双氧水生产原理与工艺 摘要:本文概述了双氧水性质、用途、主要生产方法及双氧水的生产现状,重点介绍了常见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业生产原理及工艺。 关键字:双氧水,蒽醌法,工艺 1.1 双氧水性能、用途及常见的主要生产方法及生产现状 1.1.1双氧水的性质 一种二元弱,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是一种较好的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为水,不引入杂质。可以用来制氧气、杀菌消毒。氢和氧的化合物。化学式H2O2,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特征是分子中有过氧键-O-O-。俗称双氧水。在自然界中仅以微量存在于雨雪和某些植物的液汁中。 纯净的过氧化氢是粘稠液体,能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光照和铂、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既是一种氧化剂,又是一种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可将碘化钾氧化为碘。但与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作用时,则起还原作用。 1.1.2双氧水的用途 双氧水是一种绿色化工产品,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几乎没有污染,故被称为“清洁”的化工产品,其应用前景日趋看好。最初双氧水仅用于医药和军工,逐步应用于化学品合成、纺织、造纸、环保、食品、医药、冶金和农业等广泛领域,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双氧水主要用于漂白、化学品合成和环境保护等三大领域。并与相关产品相比,显示出绝对的优势。例如:H2O2用于各类织物的漂白,不仅是因为对纤维强度的损伤小、织物不易返黄、手感适宜,对环境没有污染;在化学品合成方面,H2O2可制造多种无机过氧化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过硼酸钠和过碳酸钠,它们都是洗涤剂的添加剂,具有漂白消毒作用,用量很大。H2O2可

用于处理有毒废水,其中处理最多和最有效的是硫化物、氰化物和酚类化合物。H2O2还可用于处理有毒废气,如SO2、NO和H2S等,处理的方式多样,效果良好;且用H2O2处理有毒污染物时,处理范围广、效果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在我国双氧水主要应用于纺织业,而造纸业双氧水的消费比重比西欧、美国低得多;特别是环保行业,在国外双氧水的消费比重较高,而在我国却几乎是空白。因此挖掘环保型产品双氧水应用的巨大潜力在我国具有很大价值,同时也将为双氧水开辟更广阔的市场【1】。 1.1.3工业制法有:1)无机反应法:无机法是最早用于制备双氧水的方法,即用硫酸或磷酸酸化过氧化钡或其他无机过氧化物来制得双氧水,同时形成不溶于水的钡盐或其它物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BaO2+H2SO4=BaSO4+H2O2 NaO2+H2SO4+10 H2O=Na2SO4·10H2O+H2O2 其中过氧化钡可通过在氧气气氛下焙烧氧化钡制得。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大规模生产双氧水,生成的不溶性钡盐也无法回收重新利用。后来有人发展了采用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来酸化过氧化钡制备双氧水,该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高温焙烧将生成的碳酸钡分解成氧化钡,从而循环利用氧化钡。该法制得的双氧水含量不高,操作麻烦并且耗能极大,在双氧水的工业生产方法中已经被淘汰。 2)水解有机过氧化物:与无机法相类似的是,水解过氧化有机物也能制得双氧水。首先控制乙醛通过自氧化形成过氧乙酸,然后水解生成的过氧乙酸,就可以得到双氧水和乙酸的混合物。要将该混合物中的过氧化氢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也可以往该混合物中加入钙盐,使其中的过氧化氢形成过氧化钙沉淀下来,再采用酸化法制得双氧水。该法操作复杂,仅在专利中出现过,并无实际应用。 3)碳氢化合物自氧化:将碳氢化合物气相部分氧化可以直接制得双氧水,但该法中碳氢化合物可能会形成很多副产物,给双氧水的分离、提纯和浓缩带来很大不便,该法也只在专利中出现过,并无应用实例。也可先将碳氢化合物通过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相应的过氧化碳氢化合物,然后通过水解生成的过氧化物间接制得双氧水,仅有少许烃类可以通过该法得到较高的产率,报道较多的有叔丁基过氧化氢。 4)异丙醇氧化法:该法以异丙醇为原料,过氧化氢或其他过氧化物为引发剂,用空气或氧气进行液相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和丙酮。该法由美国Shell公司开发成功,并在美、俄、日已经工业化生产。该法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异丙醇,投资大,并且在得到双氧水的同时

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新人教版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由于物质的漂白性而导致溶液褪色的是 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溶液褪色 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红色褪去 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紫色褪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是生成的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正确;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溶液褪色,正确;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溶液的红色褪去,正确;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溶液紫色褪去,错误;故选B 。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4.A、B是两种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A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将B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变为无色。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将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将A和B按1∶1的体积比充分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作者:汤琛倩等文章来源: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二) 点击数:3975 更 新时间:2007-5-18 汤琛倩符小瑜 一、实验目的 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先后认识了Na2O2、Cl2、SO2、等几种常见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各种漂白剂反应的原理都有所不同,那么这些不同是否会使得它们在漂白性质上有强弱之分呢?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对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的性质强弱进行比较.要验证它们的漂白性,就要使得它们与有色的物质反应.经过思考,我们认为: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溶于水后都能形成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使溶液的PH发生明显变化,而酸碱指示剂又能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改变颜色,从而达到指示酸碱的作用,所以通过几种漂白剂分别指示的作用是怎么样,从而推断它们性质的强弱. 二、实验原理 1﹑各种漂白剂的性质 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 O2是强氧化剂,可以交有色物质氧化成为无色物质; NaOH是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Cl2:由于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交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裉色后不能恢复颜色;盐酸与次氯酸均为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SO2: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裉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亚硫酸为弱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各种酸碱指示剂的性质

酚酞: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与碱溶液电离出的OH-结合成醌式结构,显红色,酚酞遇到很浓的碱或酸,由于红色的醌式结构被破坏而生成无色离子,所以酚酞反而裉为无色. 石蕊的性质: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三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酸性溶液中以红色分子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主要以蓝色离子存在. 3﹑实验思路 分别交各种漂白剂与各种酸碱指示剂分别反应,观察其颜色的变化,通过改变各种外部条件,使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改变,观察颜色是否改变.若能恢复原色,即证明该种酸碱指示剂没有被氧化;若不能,即证明该酸碱指示剂被氧化. 三、实验用品 1﹑药品: Na2O2固体、Cl2(新制氯水)、SO2(二氧化硫饱和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盐酸(0.1mol) 、氢氧化钠溶液(0.1mol) 2﹑仪器:锥形瓶、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PH试纸、标准比色卡、药匙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一: Na2O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一)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说明: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而氧化类漂白剂(如氯水、Na2O2)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2.SO2的检验 (1)只含有SO2气体时的检验 方法一:把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含有SO2气体。 方法二:把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含有SO2气体。 (2)含有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检验 混合气体→品红溶液(褪色,有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浅)→品红溶液(颜色不变,SO2被完全除去)→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CO2)。 【现象和结论】 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气体,通过高锰酸溶液时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再通过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颜色不变,说明SO2气体已经被完全除去,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气体存在。

【发散思维】常用来鉴别和分离SO2与CO2的装置 上述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 A.检验SO2的存在 B.除去SO2气体 C.检验SO2气体是否除去,并进一步吸收SO2 D.检验CO2气体并吸收 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氢硫酸溶液SO2褪色褪色紫色褪去黄色变为浅绿色淡黄色混浊CO2不褪色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叠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技巧 有些反应体系不只涉及一个反应,且不同的反应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这样的反应体系,叠加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使要解决的问题简便、明了。叠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量的关系的衔接和确定,确定量的关系常用待定系数法,它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 例1:用1 L 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 mol的SO2,所得溶液中的SO32-和HSO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最接近于() A.2:1 B.1:3 C.3:2 D.2:3 解析: 评注:(1)若不用叠加方程式解题,则可根据SO2+2NaOH==Na2SO2+H2O和 SO2+NaOH==NaHSO3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列方程组求解。 (2)常见的叠加反应还有: ①mCO2+nNaOH=xNa2CO3+yNaHCO3+zH2O ②mSO2+nBa(OH)2=xBaSO3↓+yBa(HSO3)2+zH2O ③mCa(OH)2+nCO2==xCaCO3↓+yCa(HCO3)2+zH2O ④mNa2CO3+nHCl==xHaHCO3+yCO2↑+zNaCl+wH2O 例2:将适量的CO2通入含0.8g NaOH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低温下蒸干后得到1.37g 固体物质。问:(1)产物是什么物质?(2)通入CO2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 评注:(1)上述解法的前提是NaOH反应后无剩余。(2)若解得x=0,则表明只有NaHCO3这种生成物;若解得y=0,则表明只有Na2CO3这种种生成物;若x>0,y>0,则表明生成物中Na2CO3和NaHCO3均存在。

影响双氧水漂白的因素

影响双氧水漂白的因素 浓度、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是化学反应的主要条件。在双氧水漂 白的工艺中,应该弄清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便制定合理的工艺。 浓度 双氧水漂白所规定的合理浓度,应该以既能达到一定白度和去除棉籽 壳的效果,又要使纤维损伤最小为原则。实践证明,织物白度和双氧水浓 度的关系不是成正比的。当采用汽蒸工艺时,浓度控制在3—5g/L已能达 到一定的白度要求,浓度再高,白度增加不多,相反容易损伤纤维。因此,汽蒸工艺浓度一般为3—5g/L,稀薄织物还应适当低些。具体确定时应根据使用设备、漂白方式、织物厚薄、退浆煮练状况以及浴比等决定。为了尽 可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浓度以低为宜,要得到较高的白度,应在煮练上 采取措施。 温度 温度对双氧水的分解速度有直接的关系。在一定浓度和时间的条件下,织物上双氧水的分解消耗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因此,织物的漂白 效果是随双氧水在织物上分解率的增高而增高的。当温度达到90—100℃时,双氧水可以分解90%,白度也最好;但是当温度为60℃时,分解率仅为50%左右。 时间 双氧水漂白时间的确定与温度有关。如果用冷漂法,要室温堆置10h 左右,高温汽蒸漂白时间却可以大大缩短。从测定双氧水消耗率看,汽蒸 15min已达到70%,汽蒸45—60min,消耗率已达到90%,并趋于平衡。可见汽蒸时间45—60min就已够了。 碱剂 常规漂白中漂液PH值为10.5~11,加水玻璃尚不能达到要求,因此要加碱剂调节PH值,最常用的碱剂为烧碱,用量为1—2g/L。它是活化剂,能促进双氧水的分解,使双氧水生成具有漂白作用的过氧化氢离子,在PH

值为10.5~11情况下,双氧水以中速分解达到漂白的目的。但在退煮漂与煮漂一浴法短流程工艺中,烧碱的用量均较高,烧碱不仅调节PH值,还兼退浆和煮练的功能。这就使漂浴很不稳定,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不仅浪费双氧水,而且可能导致纤维降解使织物脆损。为了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前已述及要加入适合的稳定剂,使双氧水按工艺要求来分解,并在分解与稳定之间达到平衡,这就是在稳定剂帮助下的“受控双氧水漂白工艺”,采用此工艺既能取得较好的织物白度及去杂效果,又不至于对纤维造成较大的损伤。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5章第1节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

微专题1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三类漂白剂的比较 类型原理举例特点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 破坏掉 HClO、NaClO、 Ca(ClO)2、Na2O2、 H2O2、O3等 不可逆、持久无选择性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 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可逆、不持久有选择性 吸附型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活性炭物理变化吸附色素222+Cl2+2H2O===H2SO4+2HCl。 1.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 A.Cl2B.HClO C.H+D.Cl- [答案] B 2.为了提高氯水的漂白性,可以向氯水中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 A.SO2B.CaCO3 C.FeCl2D.Na2S B [A项,SO2与Cl2、H2O反应生成HCl和H2SO4,减弱漂白性;C、D项,Fe2+、S2-与Cl2均反应,减弱漂白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A [HCl的酸性强于H2SO3,因此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SO2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H2O2+SO2===H2SO4,BaCl2+H2SO4===2HCl+BaSO4↓,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SO2和CO2,故B错误。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会使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故C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D错误。]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过氧化氢(双氧水)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过氧化氢(双氧水)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2010-07-07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5374 关键字:过氧化氢使用方法用途 1、过氧化氢(双氧水) 双氧水对纤维素的氧化,主要是使葡萄糖分子的羟基氧化成酮,即所谓的酮纤维素;次氯酸钠则主要使葡萄糖分子的羟基氧化成醛,而醛基的存在又可使纤维素的降解继续进行,造成纤维大面积的损伤,有关资料表明:使纤维素分子断裂所需的耗氧量比较,双氧水大于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这是双氧水对纤维素损伤程度较轻的一个原因。 另外,醛基的存在是导致漂白物泛黄的原因,这说明了氯漂易于泛黄,而氧漂的白度稳定,不易泛黄。又由于双氧水去杂能力强,在几种漂白剂中只有双氧水可以实行煮漂一浴工艺,加上双氧水的分解产物无污染、无毒、不腐蚀设备,这些都使双氧水成为短流程处理工艺中漂白剂的最佳选择。双氧水的化学名称是过氧化氢,市场上出售的双氧水大多数是30%-35%浓度的产品,无色透明溶液,对皮肤具有腐蚀性.由于其性质活泼且容易分解,保存时应该尽量使用密闭容器,防止日光照射(双氧水出厂的包装都是黑色塑料或套上黑色塑料袋的瓶子),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双氧水的工作性质是新生态氧[O],它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工作情况和彩漂非常相似,也是适于去除天然色素类的污渍和提高水洗的洗净度.可以在水洗时加入到洗涤液中,也可以单独处理.使用条件:10-15倍的70度-80度的热水,30-60毫升的双氧水/每件衣物,浸泡10分钟左右,浸泡过程中注意翻动和 拎洗.在纤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加入一些碱性洗衣粉用以调整PH值,可以提高双氧水的氧化能力.

比较小的斑点型天然色素渍迹,还可以将双氧水以1:1清水稀释后点浸去除.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月23日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综上所述,D正确。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2.SO2和Cl2的漂白性拓展 色,紫色石蕊 褪色色,紫色石蕊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 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H 2O 2 B.SO 2 C. O 3 D. HClO

2.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 ①SO 2 使溴水褪色(还原性) ②SO 2 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③SO 2通入氢硫酸(H 2 S)产生淡黄色浑浊(氧化性) ④SO 2 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①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①正确;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②正确;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③正确;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酸性,故 ④正确;答案为D。 3.【答案】D

课时5.1.3 微专题2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讲义(新教材人教版)

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1 、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及特点 类型 比较项目 氧化型加合型吸附型 原理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 性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氧 化破坏掉,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 漂白剂与与有机色质内 部“生色团”化合成无 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 的颜色 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 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 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 之失去原来的颜色 实例Cl2、Ca(ClO)2、ClO2、H2O2、O3SO2活性炭 特点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不可 逆、持久 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 色,可逆、不持久 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 用 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备注无选择性有选择性吸附色素 2 【微点拨】 当Cl2与SO2(体积比为1∶1)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不褪色,因为SO2+Cl2+2H2O===H2SO4+2HCl 【强化训练】 1、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A.Cl2B.HClO C.H+D.Cl- 2、为了提高氯水的漂白性,可以向氯水中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A.SO2B.CaCO3C.FeCl2D.Na2S 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小 B.加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是因为溶液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是氯气 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6、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B.能使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再褪色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能使溴水褪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