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试卷2√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试卷2√

试卷编码: 12TL47110000-50305010050009 第 1 页 共 9 页 试卷编号:SY-292-20121024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 、个人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集体主义 D 、爱祖国 2.( )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 A 、清正廉洁 B 、纪律 C 、办事公道 D 、规定 3.( )的特点是:收缩受意识支配,属随意肌,收缩力强而迅速,但易疲劳,不持久。 A 、骨骼肌 B 、心肌 C 、平滑肌 D 、以上皆不正确 4.骨基质中有机成分中大量骨胶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是由( )分泌的。 A 、骨细胞 B 、破骨细胞 C 、成骨细胞 D 、骨原细胞 5.以下有关疾病发生的化学性致病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些化学致病因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无选择性 B 、能够对动物机体产生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如有毒农药、鼠药、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工业废气、废水等 C 、兽药使用不当(如喹乙醇用量过大时,会引起中毒)、饲料加工不当(如闷煮白菜、萝卜等不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肾功能障碍时会引起尿毒症(内源性自体中毒)等 D 、化学性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后才引起发病 6.以下关于出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主要是红细胞)流出血管和心脏之外称出血

B 、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C 、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 1 分, 1. 猪的正常体温( B )。 3. 健康大家畜肺部叩诊区呈( B ) 14. 禽白血病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 (C ) 。 A、玻板凝集试验 B、试管凝集试验 C、琼脂扩散试验 D 、环状沉淀试验 15.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C )。 A、凝集试验 B、沉淀试验 C、中各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16. 了解病畜皮肤温度可采用 (C )。 A 视诊 B 叩诊 C 触诊 D 听诊 17.皮下见有(D)称血肿。 A、化脓 B、气体 C、液体 D、出血 18. 皮下组织有多量的 ( A )称皮下气肿。 A 气体 B 液体 C 血液 D 脓液 19. 细胞免疫是以 ( A )为主。 A、 B 细胞 B、 T 细胞 C、 K 细胞 D 、 NK 细胞 20. 现已发现的免疫球蛋白,共区分为 ( D )种类型 : A、 2 B、 3 C、 4 D、 5 21. 注射疫苗是 (D )。 A、天然自动免疫 B、天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22. 化学消毒剂在低浓度时 (A )。 A、抑菌 B、消毒 C、火菌 D 、没有作用 23. 破伤风梭菌的侵入门户为 (D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泌尿生殖道 可编辑word, 供参考版!D 、深度创伤 A.37.5 —38.5 C B.38-39.5 2. 当畜禽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 A A.0.5 —1C B.1-1.5 C C.39-40 C )以上即为 发热。 C C.7-9 C D.37-39 C D.9-11 C A. 浊音 B.清音 C.半浊音 D.鼓音 4.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A )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A、血管 B、动脉管 C、静脉管 5. 临床上常见的坏死包括( C )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A 出血性 B 脓性 C 凝固性 6. 病畜拱背翘尾并不断努责常见于(C )。 A、臌气 B、痉挛 C、便秘 7. 组织内组织液含量的(C )称为水种。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多 8. 一类动物疫病主要有口蹄疫、(B )、羊痘、鸡新城疫等。 A、猪丹毒 B、猪瘟 C、猪肺疫 D 、毛细血管D 阻塞性 D 、腹泻 D 消失 D 、猪副伤寒 9. 按100kg 体重计算,猪每日干物质需要量大致为(B )。 A 、1.5-3.5kg B、2.5-4.5kg C、3.5-5.5kg 10 禽霍乱的病原是(B )。 A、沙门氏菌 B、巴氏杆菌 C、霍乱弧菌 11. 鸡法氏囊的功能是(C )。 A、分泌消化液 B、造血 C、参与免疫 12. 鸡白痢的检疫作用(C )原理。 A、过敏反应 B、沉淀反应 C、凝集反应 13. 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变是(A )。 A、鼻腔和鼻窦粘膜卡他性炎症 B、喉头和气管粘膜卡他性炎症 D、4.5-6.5kg D 、霍乱因子 D 、分泌激素 D 、琼脂扩散 C、气囊膜变厚混浊 D、产蛋鸡卵巢滤泡充血出血变

动物疫病防治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 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动物疫病防治员。 1.2 职业定义 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动物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 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材料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1.8.5 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初级为60分钟,中级为60分钟,高级为90分钟。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应为具有实验动物、实验器材及实验设备的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爱岗敬业,有为祖国畜牧业发展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 (2)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工作积极,热情主动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试卷4

试卷编号:SY-292-2012070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某种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 )的社会活动。 A 、生活来源 B 、爱好 C 、责任 D 、分工 2.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 )的工作。 A 、自己 B 、别人 C 、社会 D 、集体 3.动物检疫检验工要树立正确的( ),不要注重金钱,贪图享受。 A 、思想观 B 、人生观 C 、世界观 D 、物质观 4.动物检疫检验工要学习先进人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进的思想境界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 )。 A 、历史责任 B 、无私精神 C 、物质文明 D 、精神文明 5.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 )组成。 A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 B 、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 C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 、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核 6.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等器官组成,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消化系统具有内分泌功能 B 、消化系统具有免疫功能 C 、消化腺具有防御和解毒功能 D 、消化系统只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7.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的现象是以下哪一项( )。 A 、坏死 B 、梗死 C 、变性 D 、水肿 8.以下哪一项是坏死的定义( )。 A 、局部组织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B 、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试卷编号:sy-292-20140709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的、非强制性的职业约束规则。 A 、客观 B 、内在 C 、外在 D 、社会 2.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首先要诚实劳动,其次要遵守( )。 A 、标准 B 、纪律 C 、契约 D 、规定 3.( )是职业道德要求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 A 、维护个人利益 B 、尊重群众利益 C 、群众的信任 D 、维护部门利益 4.动物检疫检验工在职业活动中,要遵守( )。 A 、党纪国法 B 、劳动纪律 C 、职业守则 D 、文明礼貌 5.肾小管中的远曲小管能够重新吸收( )。 A 、K +离子 B 、Na +离子 C 、H +离子 D 、NH 3 6.以下有关神经机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疾病发生,称为神经机理 B 、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体液成分的量或质,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导致疾病发生的过程,称为神经机理 C 、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可以是致病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也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活动而引起 D 、中枢神经的外伤、感染(狂犬病病毒、马流行脑脊髓炎病毒等)、中毒、缺氧等都可 直接引起神经调节机能的改变,而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 7.以下关于疾病因果转化链式的发展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个链式的发展过程,可向坏的方向发展,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死亡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试卷7

试卷编码: 13TL47110000-50305010050002 第 1 页 共 7 页 试卷编号:sY-292-20130401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 )准则。 A 、社会 B 、行为 C 、社会 D 、道德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 )做起,从小事做起,生活中不注重“小节”,往往就会失“大节”。 A 、别人 B 、国家 C 、集体 D 、自己 3.心室收缩时所听到的是第一心音,又叫收缩音,它的特点是( )。 A 、音调低而长 B 、音调高而长 C 、音调低而短 D 、音调高而短 4.耳是听觉器官,同时动物的耳朵也是( )。 A 、温度感受器 B 、气压感受器 C 、平衡感受器 D 、触觉感受器 5.以下有关梗死的病变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鲜梗死灶因吸水性增强而肿胀,表面略隆起 B 、数日后干燥、变硬,略凹陷,边缘界限清楚,有红色充血、出血反应带,稍后白细胞浸润,红细胞分解,呈棕黄色带 C 、梗死局部温度升高,感觉丧失,切开无出血,弹性降低,指压留痕 D 、镜检可见梗死灶原有结构模糊,仅见轮廓,周边有白细胞浸润带 6.以下关于颗粒变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以实质细胞内出现大量蛋白质颗粒为特征 B 、表现为器官肿大,失去原有光泽,故又称混浊肿胀,主要发生于实质器官 C 、肉眼观察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被膜紧张,色泽变淡,混浊而无光泽,如开水烫过一样 D 、表现为器官肿大,失去原有光泽,故又称混浊肿胀,主要发生于管状器官 7.活动物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的现象是( )。 A 、坏死 B 、凋亡 C 、变性 D 、水肿 8.煮沸灭菌时煮沸( )分钟可杀死所有细菌的繁殖体。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精选知识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1.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传染病继续蔓延。 2.感染即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叫传染。 3.家畜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就其在动物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4.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5.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三种类型: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 6.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称抗原。 7.禽流感的HH和N都是指糖蛋白,H是血凝素(HA)中的H,N是神经氨酸酶(NA)中的N。 8.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O型、A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即南非1、2、3型)以及Asial(亚洲1型)。 9.微生物的毒力是指致病力大小。 10.结核杆菌分牛型、禽型和人型。各型之间可以相互感染。 11.鸡白痢的病原体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2.常用的开口方法有徒手开口法和开口器开口法。 13.预防和消灭家畜传染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

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14.以手伸入直肠内阁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内部触诊的方法,称为直检。 15.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 16.猪、牛、羊、鸡的正常体温:猪℃;牛;羊℃;鸡40-42℃. 17.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过多(充满)的现象称充血。 18.组织坏死后,被外界影响或腐败感染所致称坏疽。 19.血液和组织液中呈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沉着于病理产物或异物中的现象称钙化。 20.母猪分娩完毕,经3小时后,胎衣还不排除,即可认定为胎衣不下。 21.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22.仔猪黄痢主要发生3日龄左右仔猪,以黄色稀粪为特征。 23.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繁殖机能障碍性传染病。 24.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迅速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 25.消毒的目的是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畜体表面及物体上的病原物生物,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要轮换使用消毒剂: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全面杀灭病原微生物,避免消毒谱不广和环境的干扰。 2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其关系三者缺一不可,有了可致病的传染源,要通过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干扰侵害能被感染的动物才能引起传染病流行,失去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造成流行发生。

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完整版

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 业标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国家职业标准 动物疫病防治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动物疫病防治员。 1.2 职业定义 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动物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手指、手臂灵 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材料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1.8.5 鉴定时间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理论知识试卷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统一试卷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你的答案。 3 一.填空题(每空0.5分,满分20分) 1.家畜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就其在动物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 、 、 、 。 2.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叫 ,亦可称为 。 3.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染叫 。 4.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 ,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传染病继续蔓延。 5.炭疽杆菌为需氧芽胞杆菌,是革兰氏 性大杆菌。 6.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 感染面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7.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三种类型,即 、 、 。 8.鸡白痢的病原体是 。 9.猪巴氏杆菌病又叫 。 10.预防和消灭家畜传染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认真贯彻 、 、 、 的方针 11.叩诊的基本音分为三种,即 音 音和 音。 12.常用的开口方法有 和 。 13.以手伸入直肠内隔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内部触诊的方法,称为 。 14.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 瘫 瘫和 瘫。 15.瓣胃内注射的部位在右侧第 肋间与 水平线的交点上下2cm 处。 16.支气管肺炎又叫 。 17.大叶性肺炎肝变期一般分为 肝变期和 肝变期 18.酮病是指血液中酮体增高,临床上以酮 和酮 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病。 19.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痫 虫病和 虫病。 20.某些寄生虫在其幼虫发育期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其中第二个中间宿主称为 。 21.传染病病畜的处理方法有: 、 、 和焚烧。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10分) 1.胸式呼吸为健康动物的呼吸类型( )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 靠舌采食食物的家畜是()。 A 、马 B 、绵羊 C 、猪 D 、牛 2. 蛋鸡产蛋期每天饲喂次数为()。 A 、1 B 、6 C 、7 D 、3 3. 健康家兔每分钟呼吸次数为( )。 A 、8-16 B 、12-20 C 、20-40 D 、50-60 4. 下列属于浅表淋巴结的是( )。 A 、颈深淋巴结 B 、腮淋巴结 C 、髂外淋巴结 D 、肩前淋巴结 5. 健康羊正常体温为( )。 A 、37.5-38.5℃ B 、38.5-40℃ C 、41-42.5℃ D 、42-43℃ 6. 家畜患胸膜炎时呼吸式为( )。 A 、胸腹式呼吸 B 、腹式呼吸 C 、混合式呼吸 D 、胸式呼吸 7. 健康猪正常心理专率为每分钟( )次。 A 、140-160 B 、80-110 C 、30-40 D 、60-80 8. 健康猪的尿呈( )。 A 、淡黄色且混浊 B 、淡黄色,清亮 C 、黄绿色 D 、淡黄色,有时呈水样无色 9. 血液流出血管外或心脏外称为( )。 A 、充血 B 、出血 C 、淤血 D 、溢血 10. 叩诊时三种基本音响为( )上。 A 、过清音、清音、高音 B 、清音、浊音、鼓音 C 、低音、浊音、非鼓音 D 、高音、低音、浊音 11. 健康家畜眼结膜的颜色一般为( )。 A 、鲜红色 B 、红色 C 、淡粉红色 D 、红紫色 12. 弛张热的热型是日体温变化( )。 A 、1℃ B 、1℃以上 C 、1℃以下 D 、0℃ 13. 痛咳是咳嗽时病畜表现伸颈摇头,骚动不安,呻吟等,咳嗽的声音( )。 A 、短而弱 B 、短而强 C 、长而弱 D 、长而强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2(含答案)

试卷编号:sy-292-001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检疫检验工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 )对待畜主或货主。 A 、平等 B 、根据自己的喜好 C 、根据自己的情绪 D 、根据他人的要求 2.只有培养良好的( ),才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行为习惯 D 、文明礼貌 3.下列动物中肾脏为有沟多乳头肾的动物是( )。 A 、兔 B 、狗 C 、牛 D 、羊 4.当损伤反应占优势时,机体会出现( )。 A 、病情无变化 B 、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机体死亡 C 、疾病向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直至痊愈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以下哪一项是血栓的定义( )。 A 、活体动物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因某些成分作用而析出凝集或凝固形成固体质块 B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积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器官静脉含血量增多的现象 C 、血液(主要是红细胞)流出血管和心脏之外 D 、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 6.以下哪一项是梗死的定义( )。 A 、局部组织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B 、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 C 、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体积缩小、功能降低的过程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复习题1

动物疫病防治员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时,在家禽免疫后()天,随机采集家禽血清样品30份。 A.7天 B.14天 C.21天 D.35天 75.发生布鲁氏菌病后,最后一头染疫动物被扑杀,经彻底无害化处理后,疫区内监测(),没有发现新病例,即可解除封锁。 A、一周以上 B、30天以上 C、两周以上 D、三周以上 76.下列()项不属于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的条件。 A、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B、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C、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77.对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中级防治员进行培训时,培训要满足()要求。 A、初级以上 B、中级防治员 C、中级以下 D、以上都不对 78.以下关于对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高级防治员进行培训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高级职业培训,是指根据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标准中的“高级”要求 B、所谓高级职业培训,主要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目标的培训形式 C、所谓高级职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 D、以上都不对 79.下列关于所谓的从业前培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人员获得就业能力 B、进行必备的专业知识 C、技能的培训和训练 D、达到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要求 80.对动物疫病防治员进行指导的方法包括()。 A、发放指导资料 B、现场操作指导 C、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进行指导 D、以上答案均正确 2、下面不能作为样品保存液的是()。 A阿氏液 B 蒸馏水 C PBS液 D 30%甘油盐水缓冲液 54.禽流感可分为()。 A、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大类 B、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C、高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 D、甲、乙、丙型三大类 55.()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A、猪气喘病 B、猪瘟 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D、猪肺疫 56.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特征是()。 A、出现肠炎和持续性下痢 B、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试卷2√

试卷编码: 12TL47110000-50305010050009 第 1 页 共 9 页 试卷编号:SY-292-20121024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 、个人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集体主义 D 、爱祖国 2.( )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 A 、清正廉洁 B 、纪律 C 、办事公道 D 、规定 3.( )的特点是:收缩受意识支配,属随意肌,收缩力强而迅速,但易疲劳,不持久。 A 、骨骼肌 B 、心肌 C 、平滑肌 D 、以上皆不正确 4.骨基质中有机成分中大量骨胶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是由( )分泌的。 A 、骨细胞 B 、破骨细胞 C 、成骨细胞 D 、骨原细胞 5.以下有关疾病发生的化学性致病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些化学致病因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无选择性 B 、能够对动物机体产生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如有毒农药、鼠药、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工业废气、废水等 C 、兽药使用不当(如喹乙醇用量过大时,会引起中毒)、饲料加工不当(如闷煮白菜、萝卜等不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肾功能障碍时会引起尿毒症(内源性自体中毒)等 D 、化学性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后才引起发病 6.以下关于出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主要是红细胞)流出血管和心脏之外称出血 B 、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C 、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1(含答案)

试卷编号:sy-292-20140709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的、非强制性的职业约束规则。 A 、客观 B 、内在 C 、外在 D 、社会 2.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首先要诚实劳动,其次要遵守( )。 A 、标准 B 、纪律 C 、契约 D 、规定 3.( )是职业道德要求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 A 、维护个人利益 B 、尊重群众利益 C 、群众的信任 D 、维护部门利益 4.动物检疫检验工在职业活动中,要遵守( )。 A 、党纪国法 B 、劳动纪律 C 、职业守则 D 、文明礼貌 5.肾小管中的远曲小管能够重新吸收( )。 A 、K +离子 B 、Na +离子 C 、H +离子 D 、NH 3 6.以下有关神经机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疾病发生,称为神经机理 B 、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体液成分的量或质,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导致疾病发生的过程,称为神经机理 C 、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可以是致病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也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活动而引起 D 、中枢神经的外伤、感染(狂犬病病毒、马流行脑脊髓炎病毒等)、中毒、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修订稿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 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1.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传染病继续蔓延。 2.感染即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叫传染。 3.家畜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就其在动物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4.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5.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三种类型: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 6.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称抗原。 7.禽流感的HH和N都是指糖蛋白,H是血凝素(HA)中的H,N是神经氨酸酶(NA)中的N。 8.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O型、A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即南非1、2、3型)以及Asial(亚洲1型)。 9.微生物的毒力是指致病力大小。 10.结核杆菌分牛型、禽型和人型。各型之间可以相互感染。 11.鸡白痢的病原体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2.常用的开口方法有徒手开口法和开口器开口法。 13.预防和消灭家畜传染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14.以手伸入直肠内阁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内部触诊的方法,称为直检。 15.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 16.猪、牛、羊、鸡的正常体温:猪38-39.5℃;牛37.5-39.5℃;羊38-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3(含答案)

试卷编号:sy-292-00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动物检疫检验工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 )。 A 、维护个人利益 B 、维护部门利益 C 、群众的信任 D 、尊重群众利益 2.动物检疫检验工要树立正确的( ),不要注重金钱,贪图享受。 A 、思想观 B 、人生观 C 、世界观 D 、物质观 3.动物检疫检验工在职业活动中,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格执行( )。 A 、劳动纪律 B 、操作规程 C 、集体纪律 D 、组织纪律 4.组织液的来源是( )。 A 、透过淋巴管的淋巴液 B 、组织器官分泌的黏液 C 、透过血管的血液 D 、细胞渗出的细胞液 5.以下有关疾病发生的化学性致病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些化学致病因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无选择性 B 、能够对动物机体产生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如有毒农药、鼠药、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工业废气、废水等 C 、兽药使用不当(如喹乙醇用量过大时,会引起中毒)、饲料加工不当(如闷煮白菜、萝卜等不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肾功能障碍时会引起尿毒症(内源性自体中毒)等 D 、化学性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后才引起发病 6.以下关于水肿的概念正确的是( )。 A 、局部组织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B 、过多的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 C 、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体积缩小、功能降低的过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

高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知识 1.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传染病继续蔓延。 2.感染即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叫传染。 3.家畜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就其在动物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4.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5.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三种类型: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 6.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称抗原。 7.禽流感的HH和N都是指糖蛋白,H是血凝素(HA)中的H,N 是神经氨酸酶(NA)中的N。 8.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O型、A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即南非1、2、3型)以及Asial(亚洲1型)。 9.微生物的毒力是指致病力大小。 10.结核杆菌分牛型、禽型和人型。各型之间可以相互感染。 11.鸡白痢的病原体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2.常用的开口方法有徒手开口法和开口器开口法。 预防和消灭家畜传染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13. 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14.以手伸入直肠内阁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内部触诊的方法,称为直检。 15.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 16.猪、牛、羊、鸡的正常体温:猪38-39.5℃;牛37.5-39.5℃;羊38-39.5℃;鸡40-42℃. 17.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过多(充满)的现象称充血。 18.组织坏死后,被外界影响或腐败感染所致称坏疽。 19.血液和组织液中呈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沉着于病理产物或异物中的现象称钙化。 20.母猪分娩完毕,经3小时后,胎衣还不排除,即可认定为胎衣不下。 21.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22.仔猪黄痢主要发生3日龄左右仔猪,以黄色稀粪为特征。 23.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繁殖机能障碍性传染病。 24.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迅速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 25.消毒的目的是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畜体表面及物体上的病原物生物,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要轮换使

动物疫病防治员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动物疫病防治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80 分) 1 空气消毒药物常用的有() A 甲醛、高锰酸钾蒸汽消毒; B 漂泊粉消毒; C 新洁尔灭消毒; D 环氧乙烷消毒。 2 发生动物疫病时,带畜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氢氧化钠;B百毒杀;C10%畐尔马林溶液;D 75% 乙醇溶液。 3 皮肤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碘酒涂擦后,再用95%酒精脱碘; B 5%来苏儿; C 5%碘酒涂擦后,再用75%酒精脱碘; D 硼酸。 4 黏膜消毒常用的药物为() A 5%碘酒涂擦; B 5%来苏儿;C硼酸;D75%酒精。 5 发生炭疽病时,污染场地、圈舍常用的消毒药为() A 10%漂白粉; B 20%漂白粉; C 来苏儿; D 石炭酸。 6 用人工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其时间一般为() A、5分钟; B、10分钟; C、1-2小时;D 3 小时。 7 下述养殖场地消毒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 消毒药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B 消毒药要交替使用; C 发生疫病时,应每天带畜消毒1-2 次; D 常用的环境消毒药为双氧水,因其对畜禽刺激性弱。 8 下列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 A 炭疽病; B 布氏杆菌病; C 结核病; D 猪圆环病毒病。 9 下列细菌不能形成芽孢的是() A 破伤风梭菌; B 炭疽杆菌; C 链球菌病; D 羊梭菌病。 10 下列关于炭疽病理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腹围迅速膨胀; B 血液凝固不良,呈黑色,酱油样; C 皮下黄红色胶样浸润;D脾脏不肿大;但淋巴结肿胀,呈黑红色。11 下述对于发生炭疽病时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疑似炭疽病时,不能剖检,采耳尖血镜检。 B 上报疫情,封锁。 C 病死畜高温处理后才能出售。 D 对可能感染人的处理:连用青霉素3-5天肌注。 12 发生炭疽病时,封锁解除的时间是() A 15 天; B 10 天; C 5 天; D 30 天。 13 下述对结核病主要症状病变分型叙述不正确的 是() A肺结核;B淋巴结核;C乳房结核、肠结核;D皮肤型结核。 14 为防止人感染家畜布氏杆菌病,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 给羊、牛、猪等动物接产时,要带胶手套; B 给羊牛猪等动物处理流产胎儿、胎衣时,要严格自身防护,并消毒手; C 给牛作胎衣手术剥离时,要考虑有否布氏杆菌病的可能,并带手套等,作好自身防护; D 布氏杆菌病主要感染家畜肺部,故,避免吸入家畜咳嗽的飞沫。 15 口蹄疫不感染的动物是() A 马属动物; B 牛; C 猪; D 羊。 16 口蹄疫难以彻底扑灭的主要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口蹄疫病毒毒力强,可以经空气传播; B 口蹄疫病毒呈多型性,易变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C 病愈家畜能长期带毒; D 目前的免疫接种,无抗体产生,因此,无免疫作用。 17 涂肛或擦肛免疫接种适用于() A 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型疫苗; B 接种鸡中等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 C 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型疫苗; D 接种鸡新城疫中等毒力疫苗。 18 穴位注射免疫接种用于() A 猪支原体肺炎苗; B 猪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苗; B 猪链球菌苗; D 猪伪狂犬病疫苗。

动物疫病防治员.

1.1 职业名称 动物疫病防治员。 1.2 职业定义 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动物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 业 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 不少于 120 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 90 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 训 高级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材料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动物疫病防治员 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手指、手臂灵 活,动作协调。 150 标准学时;中级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 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3)取得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 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 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 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 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 名考评员。 1.8.5 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初级为60分钟,中级为60分钟,高级为90 分 钟。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应为具有实验动物、实验器材及实验设备的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2 职业守则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防治员测试复习题

动物疫病防治员测试复 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 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 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 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 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 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 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答在题外无效) 二、判断题(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答在题外无效)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 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 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 分,满分80分。) 11.母牛全部胎衣不下时,如不衣时 治疗,常因( )而死亡。 A、败血症 B、脓毒败血症 C、菌血 症D、毒血症

12.通过胃导最可出酸臭的,淡黄或暗黄微绿色的大量液体,其中混有胆色者,为( )特征。 A、原发性胃扩张 B、继发性胃扩张 C、原发性肠臌气 D、继发性肠臌气 13.急性肠臌气引发高度呼吸困难时,可施行( )进行放气。 A、胃管导出 B、有穿刺术 C、小肠穿刺术 D、盲肠穿刺术 14.30%安乃近注20-40ml一次皮下注射,是治疗( )常用方法之一。 A、痉挛疝 B、胃肠炎 C、腹膜炎 D、百叶干 15.给新手马驹溶血症的病驹做辅助治疗时,最好静脉滴注( )。 A、25%葡萄糖 B、5%葡萄糖 C、10%盐水 D、%盐水 16.如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县、乡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动物防疫法组织( )和净化。 A、调查 B、扑灭 C、检疫 D、防治 17.封锁疫区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疫区向( )传播。 A、危险地区 B、控制地区 C、隔离地区 D、安全地区 18.当动物疫病暴发、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的( )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A、畜牧兽医部门 B、动物检疫部门 C、卫生防疫部门 D、人民政府 19.( )在执行监测、监督任务时可以对动物、动物产品采样、留验、抽检。A、畜牧兽医部门B、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C、卫生防疫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 20.产蛋鸡鸡舍适宜温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