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公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居首

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公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居首
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公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居首

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公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居首近日,评价一个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最为核心的两个指标——“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入选图书数据和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2015版)发布。发布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认为,这两个指标体系为学术图书评价提供了量化标准,为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撑,为中华优秀学术成果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评价路径。两项数据综合显示,长期以来,坚持走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版道路、努力打造学术精品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人文社科领域均排名居首。

已发布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 Chinese Book Citation Index ,简称CBKCI)入选图书数据,涉及11个学科近600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数据库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学科,部分收录了根据严格标准和程序遴选的1992年至2012年出版的11个学科3000余种学术专著,其全部章节信息和参考文献都被该索引完整收录和标引。该数据显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9个学科位居前三强。其中有3个学科排名第一位,分别为:历史学、政治学、宗教学。3个学科排名第二位,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学科排名第三位,分别为:哲学、考古学、经济学。

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评估2014、2013年TOP10出版社入藏品种数比较表

以世界图书馆联机数据(OCLC)海外馆藏数据为基础的“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调查报告”,至今已经发布四次。该报告以中国大陆600家出版社全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研究对象。主办方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等机构认为,当今世界图书馆系统中文图书的收藏数据,可以看做是对中文出版物的思想价值、学术水平的检验,它是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知识生产水平的体现。

《2015-2020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

显示: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入藏图书品种比2013年净增加了236种,达到1314种,增长率为22%,仅次于科学出版社,排名第二位。(去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入藏图书品种1078种排名第一,科学出版社排名第三。)有学者分析,科学出版社2014年新出图书4000多种,且有许多学术期刊。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仅1400余种。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仅入藏品种数量多,而且入藏的比例极高,每年出版的新书几乎全被国外图书馆收藏。这一指标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在中国近600家出版社中是数一数二的。而在人文社科出版方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居于第一。

文中数据参考自:/report/detail/7fc9d75e90a14c46.html

相关阅读

一文带你了解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特征中青年用户占比较大

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析首要在于故事完整性

2020年中国线上图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规模将近700亿元

202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全民阅读下相关投资企业将获利

2020年中国早教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

(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研制与评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工作,每一版的最终成果以“要览”的形式发布。以下发布的核心期刊表,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的一部分。该要览基本延续了上一版的主要研制原则,同时根据各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实际需求,对核心区范围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了核心期刊484种。 该“要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收文量较大的引文数据库,其来源期刊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主流期刊,数据质量可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现收录1999年至2011年度733种来源刊中的一千万条数据,曾为多项大型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该要览选择该库近5年(2007-2011年)的数据为主要的统计样本(部分指标用到2006年数据)。第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数据库。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统计量较大的转摘数据库。该库收录的文摘刊物有三种类型:(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重要报纸理论版和核心期刊的转摘文章;(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第三,其他统计源。主要参考公开发表的各种期刊统计数据,包括其他评价系统公布的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类统计数据。 该“要览”的学科分为24个大类目和综合类,包括法学、管理学(含科学学、人才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其中经济学下列7个二级学科,政治学下列2个二级学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将于近期出版,其中的核心期刊表先期公布如下,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博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申 请 及 评 定 书 -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注意事项 一、学位申请者要认真学习《研究生手册》中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等文件,并严格执行。 二、申请答辩资格 1.学位申请者已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了规定的学分,即修课学分≥23,研究环节≥12,总学分≥35。 2.完成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等各项研究环节,获得相应学分。请未交学术报告成绩的研究生以课题组为单位到研究生科领取“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情况记载表”,并务必于5月11日前将相关成绩及学术报告(2500-3000字)报送到研究生科,否则视为未完成培养计划,不得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 3.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在入学时办理免修手续并得到批准,或在读研期间通过了高级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考试。 4.通过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 5.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撰写格式符合我校的有关规定。 6.硕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含一篇)。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且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条不作为2005、2006级硕士生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 三、答辩日程安排 1.5月21日下午4:00,答辩秘书到研究生科开会,并领取答辩所需材料。 2.5月22日至6月10日,进行学位论文定稿审查、评阅、答辨工作,提交学位论文、学位信息。 3.6月10日前,答辩秘书必须将学位申请者所有材料交研究生科。 4.6月12日,召开计算机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会议。 四、答辩流程 到答辩秘书处领表─→填写─→核对成绩─→审批─→演示工作成果─┐ 答辩材料交给答辩秘书←─录入信息、提交学位论文←─答辩←─预答辩←┘ 五、学位论文答辩所需的所有表格必须用碳素墨水钢笔认真、详实填写, 字迹工整、清楚、版面整 洁,不得任意涂改。填表前,请仔细阅读“研究生学位申请及评定书”中封面二的说明。所有表格填写样板见下,请参照填写。研究生科不再对申请者所填写的表格进行格式审查,若因填写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后果由学生自负。 六、学位论文由指导老师、系主任、院长逐级审查。通过后,再打印装订成册。 工程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系副主任:王芳,在国家光电实验室F楼305办公,87792302-82; 科学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系主任:李国徽,在南一楼415办公,87543104; 理论所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所长:黄文奇; 应用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系副主任:章勤,在东五楼224办公,87541924-8030; 信息安全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系副主任:彭冰,在南一楼607办公,87543986; 计算机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卢炎生,在南一楼西501办公。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计算机学院审批。主要事项如下:

专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专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篇一:硕士学位论文学术评语--其他专家--20XX 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 评阅参考提纲 一、论文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二、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的意见 三、论文中是否有新的见解或创造性成果 四、从论文来看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的程度及其科研能力 五、论文是否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 六、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对论文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论文题目余热氨吸附式低碳冷链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 项目管理与实践 一、论文选题实际意义 《余热氨吸附式低碳冷链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管理与实践》论文以现代制造企业普遍关注的“研发项目管理”为基础,以“低碳环保型吸附制冷冷链物流”为具体分析案

例,较为全面的阐述了自己对于项目管理的分析研究结果。选题新颖,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创新管理模式变革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研究、探索和借鉴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论文把“余热氨吸附式低碳冷链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作为具体研发项目管理案例,明确提出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和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三个重点,一是要针对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研发项目对企业组织结 构进行设计和再造。二是要针对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研发项目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加强知识管理。三是要针对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研发项目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过程 控制和管理。 论文对于国内外研发项目现状及制造企业研发项目管 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对于“项目化组织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等理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分析了项目管理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从中归纳出研发项目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低碳冷链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进行利益相关分析、设计项目组织结构,工作结构分解,项目计划管理,风险管理和知识管理。 三、论文的创新性

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_赵蓉英

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11:34: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012945465.html,/kcms/detail/11.2746.G2.20151020.1134.003.html 中国图书馆学报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 赵蓉英郭凤娇 谭洁 摘要本文借助Altmetric Explorer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获取和分析处理数据,综合运 用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现有Altmetrics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选取,设计 和构建出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及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评价模 型的可行性。通过与传统引文指标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Altmetrics评价指标同传统 的引文指标在评价结果上既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Altmetrics测度的影响力偏向社会影 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较少涉及表征论文质量的学术影响力。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 响力评价对传统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有所补充。图6。表12。参考文 献15。 关键词Altmetrics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 分类号G250.2 Evaluation of Academic Papers Impact Based on Altmetrics ZHAO Rongying, GUO Fengjiao & TAN Jie ABSTRACT Traditional evaluation of academic papers impact is done by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paper cit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2.0, the online communication is used by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to acquire, spread and shar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ltmetrics was born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 this paper,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Altmetrics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papers. We hope that it not only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but also evaluates the academic papers impact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b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ademic exchange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Altmetrics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first summarized. Secondly,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an evaluation model flowchart of academic papers impact based on Altmetrics was constructed,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n, all the relevant journal articles abou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2012 from Mendeley were selected as the sample documents. Altmetrics Explore and SPSS were used to acquire, analyze and process the data. Synthetically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select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the existing indicators Indicators were 通信作者:郭凤娇,Email: happyguofj@https://www.360docs.net/doc/a012945465.html,, ORCID:0000-0002-2902-8299(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GUO Fengjiao, Email: happyguofj@https://www.360docs.net/doc/a012945465.html,,ORCID: 0000-0002-2902-8299)。

SCI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范本」

SCI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范本」 SCI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简介: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5],虽然目前对于SCI的作用存在不同观点,但是SCI数据库中的JCR仍是被国际普遍认可的了解世界优秀期刊的重要渠道之一[6]。笔者运用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权威数据,分析主要国家。感领域SCI收录期刊的主 SCI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文内容: 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5],虽然目前对于SCI的作用存在不同观点,但是SCI数据库中的JCR仍是被国际普遍认可的了解世界优秀期刊的重要渠道之一[6]。笔者运用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权威数据,分析主要国家。感领域SCI收录期刊的主要引证指标,并对比了主要国家的发展差异,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以掌握当前世界。感学类SCI期刊的总体发展状况及主要国家在。感领域所处的国际地位[7],为中国。感学及。感学国际期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尧为中国从事。感领域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投稿及合作提供借鉴尧为编辑办刊提供经验指导。 1研究对象 叶科学引文索引曳渊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冤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与期刊检索和评价工具[8]。通过WebofScience渊WOS 冤数据库的叶期刊引证报告曳渊JournalCitationReports,简称JCR[9]冤,检索2020年要2020年被SCI收录的主题属于。感渊RemoteSensing冤的国际期刊,共31种。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对比性,同时兼顾尽量保留最多的期刊数量,使更多的国家参与分析的原则,从2020年起向前追溯,至少拥有近3年连续JCR 收录数据的。感学期刊为对象进行分析,共有期刊25种。其中,自2020年起有JCR数据的期刊有2种,JournaloftheIndianSocietyofRemoteSensing和RemoteSensingLetters曰自2020年起的有3种,EuropeanJournalofRemoteSensing尧GeocartoInternational和RemoteSensing,其余20种为自2020年起拥有连续5年收录数据的期刊渊表1冤。对25种期刊的语言尧创刊年份尧影响因子及分区等信息逐项查找核实,WOS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官网征稿

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火热征稿中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系月刊。核心期刊《会计之友》征稿启事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 ,CSCD ,双核心期刊等,投稿扣1422682932. 刊物简介: 《会计之友》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财会期刊,曾多次被评为全国财会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F23会计类)。199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一级期刊,被选送参加了日内瓦举办的国际书刊博览会,被称赞为中国的“牡丹花”,1997年12月又被列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是国内外发行量较大的财会期刊之一。 《会计之友》主要介绍财会工作经验、会计理论和业务技术基础知识,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国内外会计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反映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刊印刷精美,装帧时尚,栏目新颖,可读性强,实属品牌杂志,为海内外财会人员必读的优秀刊物。 栏目介绍: 《会计之友》涉及到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栏目有:考前辅导、政策法规、电算网络、国库集中支付、财富人生、总会(CFO)理财、跨地区营销理财、东风理财、专家论坛、研究

生园地、博士观察、理财导航等,并且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等题材。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 ISSN 1004-5937 国内刊号: CN 14-1063/F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类型:旬刊 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 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1]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的水平,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

社会科学类经典书籍推荐

推荐一个比较全的中外历史上的人文经典书籍目录 文章作者:佚名来源:百度2008-4-7 9:38:1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英文原版影印西学基本经典(共100种)。 一、哲学类(25种,22册,1100元 ) 1.理想国(Republic)作者:柏拉图(Plato)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作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诗学(On the Art of Poetry)作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诗艺(On the Art of Poetry)作者:贺拉斯(Horace) 5.论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作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7.思想录(Pascal’s Penssees)作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8.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作者:休谟(David Hume) 9.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作者:康德(Kant) 10.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作者:康德(Kant) 1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者:黑格尔(Hegel) 12.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作者:黑格尔(Hegel)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者:叔本华(Schopenhauer) 1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 16.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者:索绪尔(F.de Saussure) 17.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对照) 作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对照) 作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作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1.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作者:萨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作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库恩(T.S.Kuhn)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 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详见附录) 第二,凡向本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第三,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四,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第五,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第六,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七,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体例规范(简化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体例规范(简化版)(一)著作正文的篇章设置 1.著作正文的篇章设置须逻辑紧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标题序码一律用中文标示。示例: 第一章××××(第一级) 第一节××××(第二级) 一××××(第三级) (一)××××(第四级) 1. ××××(第五级) (1)××××(第六级) 2.篇章起始页以暗码标,正文页码放在书眉旁边。 (二)标点符号 中文标点符号使用全角,英文标点使用半角。 1.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注意: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可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可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可出现在一行之首。 (2)一般文字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12个小圆点(…………)标示;数学矩阵或行列式中的行省略用“…”标示,矩阵中行内的省略用横排的“…”标示,列内的省略用竖排的“”标示。示例: (3)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4)外国人名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或半字线(-)标示。 (5)各级标题一般可以不用句末点号。但是,如果句末点号与语义的表达息息相关,就要加上句末点号。 (6)引文后注释号的位置,应根据引文的性质及上下文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引用完整的一段话,点号在引号内,注释号(阳圆)在引号外;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即不完整的、夹引夹议和转述类的引文,那么,句末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和注释号之后。示例: 文章认为:“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不但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①那情景,“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 ①点号在引号内,注释号(阳圆)在引号外。

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体例守则

精心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着作体例规范 学术着作出版前要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结合我社对着作出版前对定稿的要求,学术着作体例规范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封面(书名、作者名/译者名/编者名); (2)前言/后记(对写作的目的、对象以及专着的创新点作说明); (3)目录(中英文); (或 应排在版本记录页的中间位置(着作在版编目数据下方)。 二前言/后记 1.凡属交代出版意图、出版背景、编写过程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前;属正文内容一部分的序言、前言排在目录后,可与正文连排。 2.翻译着作原作的出版说明、序言、前言原则上排在目录后。 3.作者跋或后记,排在全书的最后,即有书末参考文献时,排在参考文献后;有附录时,排在附录后;有索引时,排在索引后。

4.前言/后记应上目录。 三目录 1.着作定稿时,应同时编撰中文目录和英文目录。英文目录应与中文目录一一对应,表述准确,放在着作的后记之后。 2.目录标题应详略得当,一般应列到三级标题,对正文层级多的专着,可列到四级,不宜更细。层级标题应严谨、准确、简单明了。对于包含多表或多图的着作,需要编制表目录和图目录,放在主目录后、正文前。 四摘要/内容简介 行) 2个 2个 2个 2个汉字)) 正文(五号,宋体,1.25倍行距) 2.篇章起始页以暗码标,正文页码放在书眉旁边。 (二)着作文字要求 1.着作语言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古籍整理、古汉语方面的着作,较为特殊的人名、地名,旧时作者的文集汇编以及作者有特殊要求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用字须统一,不

允许繁简字混排。 2.着作用字须规范。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3月25日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3.不同写法的异形词的处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1001—2001)为准;未作规定的,建议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推荐词形(即首选字,如:辞藻、莫名其妙),并全书统一。 4 5 1 ( 标示,列内的省略用竖排的“”标示。 段话,点号在引号内,注释号(阳圆)在引号外;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即不完整的、夹引夹议和转述类的引文,那么,句末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和注释号之后。 示例: 文章认为:“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不但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①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 一、请登陆“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点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文中引文、注释和其他资料,应逐一核对原文,确保准确无误;如使用了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如使用了外文资料,作者有责任将相关内容及版权页的纸质复印件或PDF等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本刊编辑部备查。 三、投给本刊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四、本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稿件中请勿出现作者个人资讯,行文亦请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五、单篇稿件字数,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学术述评等,一般以1.5—2万字为宜;专题研究一般以每组3—5篇,每篇8000—10000字为宜;笔谈文章一般以每组3—5篇,每篇5000—6000字为宜;讨论与评议等文章,一般以每篇3000—4000字为宜。 六、请提供300字以内的中文提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七、稿件请用A4纸格式,正文简体横排,研究论文类稿件宋体小4号,36字×35行;学术述评、读者评议等稿件5号宋体双栏,38字×40行;注释请用页下注,注文排5号仿宋体,格式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八、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来稿审理期限一般不少于90个法定工作日。通过初审的稿件,本刊将在此期限内向作者寄送“拟用稿通知”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知作者。逾期未接获通知者,可将稿件改投他刊。 九、稿件一经采用,编辑部即会向作者支付稿酬,寄送样刊,出刊后还会将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等数据库,编入数据库的著作权使用费包含在编辑部所付稿酬之中。 十、本刊对所刊登的稿件拥有长期专有使用权,且拥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优先刊发其英文版的权利。作者如需将在本刊所发的文章收入其他公开出版物中发表,须事先征得本刊编辑部同意,并详细注明该文在本刊的原载卷次。作者如就该文接受媒体采访,应事先告知本刊编辑部,并保证对所发言论负责。作者对此如有异议或有其他特殊要求,请与本刊编辑部协商。 本须知自2014年1月1日起生效,并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负责解释。 投稿咨询电话:(010)85886569 技术咨询电话:(010)85886803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2014年1月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2010年7月29日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不良学风预防惩治机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处理院属各单位科研及科研辅助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所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抄袭、剽窃、伪造等违反社会公认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四条以下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1.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2.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3.编造虚假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文献、资料、数据、图表、个案等。 4. 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研究成果上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创作,而在其研究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5.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参考引用他人作品和数据、资料过程中,不注明出处或来源。 6.在新作品中大量重复使用本人已发表过的研究作品。 7.擅自更改课题研究方向或最终成果形式、数量和质量要求。 8.在申报课题、成果、奖项、职称等过程中,提供虚假个人学术信息,伪造学术经历、研究成果、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

明材料等。 9.学术期刊、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违规收取版面费,或使用人情稿、关系稿,谋取不正当利益。 10.作为评审专家或管理工作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违反规定泄露评审内容。 11.其他违背著作权法等法律或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机构 第五条设立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由学部委员和著名学者组成,主任由主管科研的院领导担任。 第七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责: 1.指导和监督院属各单位规范学术行为工作,制定、修订、实施院有关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 2.受理对学部领导、研究所领导、院职能机构人员、跨所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按照学科属性,指定相关研究所及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取证或性质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3、审议核准研究所提出的处理意见。 4.受理研究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重大异议的申诉,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临时审定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和裁定。 第八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办公室,由科研局和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由所学术委员会成员组 成,必要时,可吸收同行专家参加。其职责是: 1.制定和修改本研究所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学位论文评语模版

学位论文评语模版 本文是关于学位论文评语模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位论文评语【优秀篇】 1. 该平面广告作品创意独特,充满创新元素。能正确运用形色空间明暗等美感元素。构图完整合理和谐。正确运用计算机软件作图,具有一定的制图基础。但是,在一些元素的细节搭配时还不足。 2. 该作品体现作者的原创性。在制作过程中,作者参考的元素很多,同时,能巧妙的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此举值得学习。色彩整体搭配较和谐。结构严谨。但是,广告语和广告标题与图片联系的力度还不够。 3. 该生具有扎实的广告专业基础知识。构图结构合理。版面整洁。绘图规范。能较好的表现设计主题。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但是,此平面广告的整体效果一般,应该加强整体效果的设计考虑。 4.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给广告受众一定的视觉感染力。整体效果统一自然。注意整体结构的布局。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但广告语还不够经典,还有些色彩的细节忽略了。 5. 该副作品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灰色调和彩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后学生对地球未来的思考和对环保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创意元素。图片整体搭配和谐,标题发人深醒。 6. 该作品体现作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功底。主题突出明确。创意较好。设计理念清晰。结构基本合理。色彩的搭配较合理。优化处理图片较得当。但是广告标题值得推敲。 7. 该作品创意新颖,体现作者的创作能力。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合理。该生在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态度端正,及时与老师沟通,并能合理听取意见。在创作中,该作品体现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在整体结构的考虑上还做得不够。 8. 该作品设计思路清晰,中心思想突出,主题明确。整体切合毕业设计要求。在制作过程中,作者煞费苦心,积极构思,努力找突破口,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设计。作品整体布局得当,效果较好。

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

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说明 1.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义 在普遍意义上,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里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的定性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复杂而困难的。 忽略了不同文献所产生学术影响的定性差异,计量某个统计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

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2013 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两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2.期刊影响力指数(CI)的基本定义 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if,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IF 映射到一个2 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由于在排序意义上tc、if 是相互独立的,因而tc、if 是正交的。 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Index ,简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 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

清华大学研究生答辩流程提示

清华大学研究生答辩流程提示 一.检查培养要求完成情况 1.研究生自查是否达到学科培养要求 2.研究生教务根据研究生入学时的培养方案以及学校和院系的相关要求,检查研究 生是否达到学科培养要求 3. 注意事项虽已达到培养要求、但仍有在学课程未获学分的,不能进入答辩程序 二.论文送审 (一)论文送审前 1.研究生1)向导师提交学位论文,并根据导师意见修改 2)与导师讨论确定学位论文密级 3)按照院系规定时间提交论文进行学术规范检查初检 4)向院系提交学位论文做格式审查 5)登录“论文评审与答辩”系统维护答辩申请相关信息、打印材料2.研究生导师1)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表明是否同意送审 2)拟定学位论文评阅人名单(涉密论文按保密规定送审) 3)初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集中答辩,答辩委员会组成由院系确定) 3.研究生教务1)检查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情况 2)向研究生发布学位论文抽查通知并落实抽查工作 3)学术规范检查、发布研究生论文查重的时间节点 (各院系可按照本单位规定在论文送审前或分委员会前进行学术规范检查) 4)进行学位论文格式审查(一般是先规范检查,后格式审查) 5)检查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组成是否符合学校和院系的要求 6)指定硕士集中答辩秘书,安排硕士学位论文集中答辩事宜 7)对答辩秘书进行培训 4. 注意事项1)经导师同意论文送审的博士生,至少于答辩前6周向所在院系研究 生管理部门提出送审申请

2)经导师同意论文送审的硕士生,至少于答辩前4周提出送审申请(二)论文送审至答辩前 答辩秘书1)协助送审论文(涉密论文的送审需符合保密规定) 2)回收并检查学位论文学术评议书 三、论文答辩 (一)论文答辩前 1.研究生在“论文评审与答辩”系统中维护答辩信息 2.研究生导师填写“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拟定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 3.答辩秘书1)协助导师检查论文评阅人以及答辩委员会组成是否符合学校规定 2)整理、填写学位论文学术评议书意见并汇总 3)检查审批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准确、齐备 4)审批材料报所在单位院系主管领导审批 5)审批材料报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审批(提示:于答辩前至少1周时间完成) 6)领取答辩表决票(加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公章有效) 7)准备答辩横幅,张贴答辩公告 4.分会主席1)审查学位论文评阅是否符合要求 2)审查答辩委员会成员的专业特长与申请答辩学生论文研究内容是 否相关 3)审查答辩委员会组成是否符合学校规定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规定: ●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成员应是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或正 高职称专家,其中:(1)半数以上应具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博士生指导 资格;(2)至少包含一位论文评阅人;(3)有校外专家二至三人,校内 专家不少于三人;(4)属于学科交叉研究的论文,应聘一至二位相关学 科的专家;(5)至少包含一位学位分委员会委员(特殊情况可由分委员 会指定教师代替)。 ●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具有正高职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论文答辩委 员会秘书应由我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我校具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的专 业人员担任。初次担任秘书工作的,院系须对其进行专门培训。 ●指导教师(最多一人)可作为委员参加论文答辩会,但不能担任主席; 申请人的论文答辩被抽查时,其指导教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

2012年01月12日10:46来源:新京报 继《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之后,由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苏新宁担任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昨天发布。《鲁迅全集》不仅名列中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外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文化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还进入其他五个学科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的前十名,成为影响力最大的著作。报告主编苏新宁称,报告从策划到数据处理,从撰写到最终出版,历经了近10年时间。课题组从CSSCI的论文中抽取出数百万条被引用的图书数据,并进行纠错、归并等处理,然后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和20/80规律,为各学科拟定了图书遴选标准,共选取了3140种图书。 苏新宁说,“本书的出版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资源,向学者推荐阅读学术著作,帮助图书馆或研究机构补充馆藏。促进出版社注重学术著作的出版,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等都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这也是一部首次全面评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的大型专著。另外,对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评估也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途径。” - 出版榜 人民出版社学术影响最大 报告还对国内出版社学术影响力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名列总排行前五位的是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分类排行中,人民出版社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均名列第一。 而中华书局在宗教学、历史、民族学、中国文学、文化学五类中排名第一,此外,中华书局在考古学、语言学、艺术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排名第二,新闻学与传播学中排名第四,而法律出版社则获法学第一。 文化榜 鲁迅梁启超冯友兰傲视群雄 记者在报告中看到,《鲁迅全集》除了获得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化学三项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之外,还获得了哲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四名,宗教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八名,历史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三名,以及艺术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七名,新闻传播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二名。 而清末到民国之初的文化巨人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仅获得历史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文化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三名和哲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八名。另一位文化巨人胡适,《胡适文存》仅获得中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五名,文化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七名。 此外,哲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为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二名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名为冯友兰著、涂又光译的《中国哲学简史》。哲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第一名为孙周兴选编的《海德格尔选集》,第二名同样为海德格尔著作《存在与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