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分幅方法

地形图分幅方法
地形图分幅方法

第九章地形图的应用

教学目的:学会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教学重点:1.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2.面积量算。

教学难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

第一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为了便于测绘和拼接、贮存和保管以及检索和使用系列地形图,需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统一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分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城市或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一、梯形分幅和编号

梯形分幅编号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990年以前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称为旧分幅与编号;另一种是1990年以后新的国家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所产生的,称为新分幅与编号。

(一)国际分幅法:

1.国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全球1:100万的地形图实行统一的分幅与编号。即,将整个地球表面自180°子午线由西向东起算,经差每隔6°划分纵行,全球共60纵行,用阿拉伯数字1~60表示。又从赤道起,分别向南、向北按纬差4°划分成22横列,以大写拉丁字母A、B、…、V表示。任一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大小就是由纬差4°的两纬线和经差6°的两经线所围成的面积,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纵行”的代号组成。例如,某处的经度为114°30′18″、纬度为38°16′08″,则其所在图幅之编号为J-50,如图8-1所示。为了说明该图幅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应在编号前附加一个N(北)或S(南)字母,由于我国国土均位于北半球,故N字母从略。国际1:100万图的分幅与编号是其余各种比例尺图梯形分幅的基础。

1:10万,再以1:10万为基础,延伸出1:5万、1:2.5万及1:1万三种比例尺。

1:100万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一列,全球60列,以1-60表示,如海南所在1:100万图在第5行,第49列,其编号为 E-49

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E-49-A 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编为[1]、…[16],如 E-49-[1]。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编为1、…144,如 E-49-1。既后三种比例尺各自独立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号联系。

1:10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10′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

-1-A

1:5万图上每经差7′30″纬差5′分成四幅1:2.5万,编为1、2、3、4,如 E-49-1-A-1

1:10万图上每经差3′45″纬差2′30″分成64幅1:1万地形图,编为(1)、…(64),如

E-49-1-A-(1)

1:1万图上每经差1′52″纬差1′15″分成四幅1:5000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1-A-(1)-a

新图号

第1位 1:100万图幅行号

第2-3位 1:100万图幅列号

第4位:比例尺代码

第5-7位:图幅行号

第8-10位:图幅列号

2.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直接在1:100万图的基础上,按表8-1中规定的相应纬差和经差划分。每幅1:100万图划

分为4幅1:50万图,以A 、B 、C 、D 表示。如某地在1:50万图的编号为J-50-C ,如图8-2所示。每幅1:100万图又可划分为36幅1:20万图,分别用[1]、[2]、……[36]表示。如某地所在1:20万图的编号为J-50-[13],如图8-2所示。每幅1:100万图还可划分为144幅1:10万图,分别以1、2、3、……144表示。如某地所在1:10万图的编号为J-50-62,如图8-3所示。

表8-1 按梯形分幅的各种比例尺图的划分及编号

3.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直接在1:10万图的基础上进行。其划分的经差和纬差也列入表8-1中。

每幅1:10万图可划分为4幅1:5万图,在1:10万图的图号后边加上各自的代号A 、B 、C 、D 。如某处所在1:5万图的编号为J-50-62-A ,如图8-4所示。每幅1:5万图四等分,得1:2.5万图,分别用1、2、3、4编号,如某地在1:2.5万的图幅为J-50-62-1,如图8-4所示。

每幅1:10万图按经、纬差8等分,成为64幅1:1万图,以(1)、(2)、…(64)编号,如某地在1:1万图幅为J-50-62-(9),如图8-5所示。

4.1:5000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每幅1:1万图分成4幅1:5000的图,并在1:1万图的图号后写各自代号a 、b 、c 、d 作为编号。如某地在1:5000梯形分幅图号为J-50-62-(9)-c ,如图8-6所示。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计算公式

(1)1:100万 n100=[Φ/4]+1,m100=[λ/6]+31,适用于0°~180°的经度范围。 (2)1:50万 Χ50=3-2[2(Φ/4)]+2(λ/6)] (3)1:20万 Χ20=31-6[6(Φ/4)]+[6(λ/6)] (4)1:10 万 Χ10=133-12[12(Φ/4)]+[12(λ/6)] (5)1:5万 Χ5=3-2[2(3Φ)]+[2(2λ)] (6)1:2.5万 Χ2.5=3-2[2(6Φ)]+[2(4λ)] (7)1:1万 Χ1=57-8[8(3Φ)]+[8(2λ)] (8)1:5千 Χ0.5=3-2[2(24Φ)]+[2(16λ)] (9)1:2千 Χ0.2=7-3[3(48Φ)]+[3(32λ)] 式中 λ、Φ——以度表示的某点的经、纬度; Χi ——某一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序号;

( )——表示只取小数部分,如(7.82)=0.82; [ ]——表示只取整数部分,如[6.95]=6。

下图是在1:100万图幅的基础上划分的其它比例尺的图幅与编号方法,具体划分情况如图8-7所示。

(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

我国1992年12月发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的分幅与编号GB/T13989-92》的国家标准,自1993年3月起实施。新测和更新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须按照此标准进行分幅和编号。新的分幅编号对照以前有以下特点:

⑴.1:5000地形图列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使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增至8种。

⑵.分幅虽仍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经纬差也没有改变,但划分的方法不同,即全部

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加密划分而成;此外,过去的列(纬)、行(经)现在改称行、列。

⑶.编号仍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后接比例尺的代码,再接相应比例尺图幅的行(纬)、列(经)所对应的代码。因此,所有1:5000~1:50万地形图的图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代码组成。编码系列统一为一个根部,编码长度相同,计算机处理和识别十分方便。

1.分幅

1:100万的地形图的分幅按照国际1:100万地形图分幅的标准进行,其他比例尺以1:100万为基础分幅,1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成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情况如表8-2

表8-2 1:100万的地形图分成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情况

⒉编号

⑴.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与国际分幅编号一致,只是行和列的称谓相反,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是由该图所在的行号(字符码)和列号(数字码)组合而成,中间不再加连字符。如北京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

1:50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均由五个元素(五节)10位代码构成,即1:100万地形图的行号(第一节字符码1位),列号(第二节数字码2位),比例尺代码(第三节字符1位),该图幅的行号(第四节数字码3位),列号(第五节数字码3位),共10位。如表8-3所示。

表8-3 10位代码的构成

手工计算方法如下: ⑴ 据公式

()()()???????

+?-?=+?=

+?

=

1618031614整商西经度

或者整商东经度纵行号应数字与英文字符顺序对整商纬度横列号 (8-1)

可计算出第一节字符码和第二节数字码,由此可算得相应1:100万图幅左上角的起算纬度Ф根和起算经度λ根:

起算纬度 Ф根= 行序号×4°

起算经度 λ根=(列序号 – 31)×6° (8-2) ⑵按比例尺选择第三节比例尺的代码(表8-4),而后根据比例尺查得与比例尺相应图幅的纬差Ф0和经差λ0。

表8-4 各种比例尺的比例尺代码及图幅所含的纬差和经差

⑶计算与比例尺相应的第四节行代码,计算方法: 行代码=

ΦΦ

-Φ纬度根整商

+1 (不足三位向前补零) (8-3)

⑷计算与比例尺相应的第五节列代码,计算方法: 列代码=

λλλ根

经度-整商 +1 (不足三位向前补零) (8-4)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1.分幅方法

矩形分幅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一般为50cm×50cm 或40cm×50cm ,以纵横坐标的整千米或整百米数的坐标格网作为图幅的分界线,称为矩形或正方形分幅,以50cm×50cm 图幅最常用。

正方形分幅是以1:5000比例尺图为基础,取其图幅西南角x 坐标和y 坐标以千米为单位的数字,中间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它的编号。例如,某图西南角的坐标x=3510.0kn,y=25.0km ,则其编号为:3510.0-25.0。1:5000比例尺图四等分便得四幅1:2000比例尺图;编号是在1:5000比例尺图的图号后用连字符加各自的代号Ⅰ、Ⅱ、Ⅲ、Ⅳ,如3510.0-25.0-Ⅱ。

依此类推,1:2000比例尺图四等分便得四幅1:1000比例尺图;1:1000比例尺图的编号是在1:2000比例尺图的图号后用连字符附加各自的代号Ⅰ、Ⅱ、Ⅲ、Ⅳ,如3510.0-25.0-Ⅱ-Ⅳ。

1:1000比例尺图再四等分便得四幅1:500比例尺图;1:500比例尺图的编号是在1:1000比例尺图的图号后用连字符附加各自的代号Ⅰ、Ⅱ、Ⅲ、Ⅳ,如3510.0-25.0-Ⅱ-Ⅳ-Ⅲ。

矩形图幅的编号,也是取其图幅西南角x 坐标和y 坐标(以千米为单位),中间用连字符连接作为它的编号。编号时,1:5000地形图,坐标取至1km ;1:2000、1:1000地形图坐标取至0.1km ;1:500地形图,坐标取至0.01km 。

表8-5 正方形及矩形分幅的图廓规格

三、独立地区测图的特殊编号

以上是正方形与矩形分幅,都是按规范全国统一编号的,大型工程项目的测图也力求与国家或城市的分幅、编号方法一致。但有些独立地区的测图,或者由于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没有关系;或者由于工程本身保密的需要;或者小面积测图;也可以采用其他特殊的编号方法。

矩形图幅的编号有两种 ⑴按坐标编号

第一种情况:当测区与国家控制网联测时,图幅编号为

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经线的经度 – x 西南角(km )- y 西南角(km )

如某1:2000地形图的编号为“112°- 3108.0-38656.0”,表示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经线的经度为112°,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x=3108km,y=38656km(38为投影带带号)。

第二种情况:当测区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图幅编号为:测区坐标起算点的坐标(x,y )- 图幅西南角纵坐标-图幅西南角横坐标,坐标以公里或百米为单位。如某图幅编号“30,30-16-18”,表示测区起算点坐标为x=30km 、y=30km ,图幅西南角坐标为x=16km 、y=18km 。

⑵按数字顺序编号

小面积独立测区的图幅编号,可采用数字顺序进行

编号。如图8-8所示,虚线表示测区范围,数字表示图幅编号,

排列顺序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矩形分幅的地形图编号应以方便管理和使用为目的,可以不必强求统一。

第二节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一、在地形图上确定点位直角坐标

8-8按数字顺序编号

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需要从图上量算一些设计点的坐标。可利用地形图上的坐标格网来进行量算。如图8-9所示,欲求出图中A 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先从图中找出A 点所在千米格网西南角的坐标为:xa=3342km ,ya=19 236km ,(前两位数19为高斯投影带带号)。过A 点作平行于X 轴和Y 轴的两条直线gh 和ef ,然后用尺子量得ag 和ae 的图上长度为:ag=15mm ,ae=11mm ;再按

比例尺(1:2.5万)求得ag 和ae 的实地距离为0.375km 和0.275km 。

则A 点的坐标为:xA = xa+Δxa A = 3342+0.375 = 3342.375km yA = y a+ΔyaA = 19 236+0.275 = 19 236.275km

为了校核和消减图纸伸缩误差的影响,量取ag 和ae 的同时还应量取gb 和ed ,所量长度应满足下式:

?

??

=+=+l ed ae l gb ag (8-5)

式中:l 为方格边长。

当ag+gb ≠l 时,A 点坐标应按下式计算:

??

?

?

?

??

??++=??++

=M l ed ae ae

y y M l a A gb ag ag x x a A (8-6)

式中:M 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用相同方法,可以求出图上B 点坐标xB 、yB 和图上任一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有时因工作需要,需求图上某一点的地理坐标(经度λ、纬度φ),则可通过分度带及图廓点的经纬度注记数求得。

根据内图廓间注记的地理坐标(经纬度)也可图解出任一点的经纬度。 二、在地形图上求算两点间的距离和方向 (一)在地形图上求算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如图8-10 设A 点坐标为(XA 、YA ),B 点坐标为(XB 、YB ),则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α

AB

可用下式计算: α

AB

= A B A

B X X Y Y --arctan

= B

A B A X Y ??arctan (8-9)

象限由ΔУ、Δχ的正负号或图上确定。

若精度要求不高,可过A 点作χ轴的平行线(或延长BA 与坐标纵线交叉),用量角器直接量取直线AB 的方位角。此法精度低于计算法。

有的地形图附有三北方向图,则可推算出AB 直线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真方位角、磁方位角三者利用三北方向图给出的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可以相互推算求得。

(二)在地形图求两点间的距离

1.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根据下式即可求得A 、B 两点间的距离DAB 。 D AB =22)()(A B A B Y Y X X -+- =AB AB Y X 22?+? (8-7)

或 D AB =

αcos A B X X - = αsin A B Y Y - = αcos AB X ? = α

sin AB

Y ? (8-8)

2.若精度不高,则可用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取。 三、在地形图上求算某点的高程

利用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求出图上任意一点的高程。如所求点恰好在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等高线的高程。如所求点不在等高线上,则在相邻等高线的高程之间用比例内插法求得其高程。如图8-11所示欲求A 点高程,则可通过作大致与两等高线垂直的直线

P

Q

PQ,量出PQ=18mm,AP=5mm。该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设A点对高程较高的一条等高线的高差为h,则

h:2=AP:PQ

h=2×AP÷PQ=2×5÷18=0.56 m

A点高程HA=(66-0.56)m=65.4 m

考虑到地形图上等高线自身的高程精度,A点的高程可根据内插法原理用目估法求得。

四、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断面图

要了解和判断图8-12中所示AB方向的地面起伏、坡度陡缓以及该方向内的通视情况,必须绘出AB方向的断面图。要绘制AB方向的断面图,首先要确定直线AB与等高线交点1、2、3、…、B的高程及各交点至起点A的水平距离,再根据点的高程和水平距离,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断面图。绘制方法如下:

绘制直角坐标系

以横坐标轴表示水平距离,其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纵坐标轴表示高程,为了更突出地显示地面的起伏形态,其

比例尺一般是水平距离比例尺的10~20倍。在纵

轴上注明高程,其起始值选择要适当,使断面图

位置适中。

1.确定断面点

首先用两脚规(或直尺)在地形图上分别量

取A—1、1—2、…、12—B的距离;在横坐标轴

上,以A为起点,量出长度A1、12、…、12B,

以定出A、1、2、…、B点,通过这些点,作垂

线与相应高程的交点即为断面点。最后,根据地

形图,将各断面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即为方

向线AB的断面图,如图8-12所示。

第三节面积量算

一、图解法

在各种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测定某一地区或某

一图形的面积。例如,进行森林调查规划时,需要计

算小班、林班、抽样调查总体以至林场、林业局的面

积;农田水利建设中需要计算水库汇水面积、灌溉面

积和改土平地面积;工业建设中需要计算厂区面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也经常需要计算某一范围的面积。测量上所指的面积是实地面积的水平投影,实地倾斜面积与其水平面积含有下列的函数关系,即A=Scos α如图8-13所示。计算面积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几何图形法

该方法适用于由折线连接成的闭合多边形。把图形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或矩形、梯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如图8-14所示,分别量取计算面积所需的元素,计算其面积,将所有面积相加得整个图形的图上面积,再乘以比例尺分母的平方即得到其实地面积。

其关系式如: A=A ′M 2 (8-10) 式中:A 为实地面积;

A ′为地形图上面积; M 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例如在1:500比例尺图中,某多边形图分成若干简单几何图形后,算得它们面积总和为400平方厘米,则该多边形相应的实地面积为A=400cm2×5002=10000m2

由于计算面积的一切数据,都 是用图解法取自图上,因受图解精度的

限制,用此法测定面积的相对误差大约为1/100。 (二)网点板法和方格法 1.网点板法

利用网点板计算面积称为网点法。网点板是在透明模片上印(或刺)有间隔为2mm 、4mm 或其他规格的方格网点或方格网,计算面积时,把它随机覆盖在要量测的图形上,如图8-15 所示。查数图形内网点数,再加上位于图形边界上网点数的一半(两点折数一点)得总点数,则总面积为:

A=)(1000

22

m n M d ????

?

??? (8-11) 式中d 为以mm 为单位的网点间距,M 为测图比例尺分母值,n 为总网点数。

例如:在图8-15中,位于图形内的网点数为41,位于图形边界上的共10点,折算一半为5点,网点间距为4mm ,测图比例尺为1:2.5万,试求所测图形面积。

解:A=(4×25000)2/(1000)2×46m2=460000m2 为了提高量测面积的精度,应任意移动网点板,对同一图形需测2~3次,并取各次点数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透明方格纸法

把印有(或画上)间隔为2mm(或4mm 或其他规格)的透明方格网盖在要测量面积的图形上,如图8-16所示,位于图形内的完整格数为40,不完整格

数为28,已知方格的规格为2mm ,绘图比例尺为1:5000,求该图形的面积。

解: n = 40 + 28/2 = 54

A=54005410005000222

=???

? ???m m 2

3.平行线法(积距法)

在胶片或透明纸上,按间隔2mm 、4mm 或其他规格画上一些相互平行的直线,如图8-17所示,使用时,将透明模片放在图形上,使图形边缘上的A 、B 两点分别位于模片任意两平行线中间,整个图形被平行线分成许多等高的梯形和两个三角形(图中虚线图形),梯形或三角形的高就是两平行线的间距。图中虚线为三角形的底或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图中实线长度li 为三角形或梯形的中线长度,因此图形面积为

A=l 1h+l 2h+…l i h

即 A=(l 1+l 2+…l i )h (8-12) 计算上式时应注意长度单位的统一,实际长度与图上长度的统一。

为了减少量取li 的工作量,通常我们用一长直纸条,依次把l1、l2、…、li 长度左右相接地划在纸条上,这样在纸条上就可直接量出l1+l2+…li 的总长度,故平行线法也称积距法。

二、解析法

解析法是根据图形边界线转折点的坐标来计算图形面积的大小。图形边界线转折点的坐标可以在地形图上通过坐标格网来量测,而有的图形边界线转折点的坐标是在外业实测的,可直接计算。如图8-18所示。

图上土地边界1、2、3、4各点坐标已知,其面积为梯形122′1′

加梯形233′2′减去梯形144′1′与梯形433′4′的面积,即

A=1/2[(x 1+x 2)(y 2-y 1)+(x 2+x 3)(y 3-y 2)-(x 1+x 4)(y 4-y 1)-(x 3+x 4)(y 3-y 4)] 解开括号,归并同类项,得

A=1/2[x 1(y 2-y 4)+x 2(y 3-y 1)+x 3(y 4-y 2)+x 4(y 1-y 3)]

或 A=1/2[y 1(x 4-x 2)+ y 2 (x 1-x 3) + y 3 (x 2-x 4) + y 4 (x 3-x 1)] 推广至n 边形

A=21()∑=-+-n

i i i i y y

x 111

(8-13)

或 A=

2

1()∑=+--n

i i i i

x x

y 1

11

(8-14)

使用以上两式时,应注意两项括号内坐标的下标,当出现0或(n+1)时,要分别以n 或1代之。上面两式计算结果,可供比较检核。

用解析法计算面积,手工计算较繁,但其精度高(不受绘图误差和某些人为误差的影响),且通过编程在计算机上计算也非常快,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求积仪法

随着电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出现了多种型号量测面积的电子求积仪。图8-19为日本测机舍生产的KP-90N 型电子数字求积仪,它集中采用了先进的测量机械和电子装置,能快速精确地量测任何形状的面积,其量测值能用数字直接显示出来,还能进行累加测量、平均值测量、面积单位的换算、比例尺设定等。现将其主要部件及其用法介绍如下。

(一) KP-90N 型求积仪 1.KP-90N 型求积仪的构造

该求积仪的构造如图8-19所示。 ⑴ 动极轴 ⑵ 交流转换器插座 ⑶ 跟踪臂 ⑷ 跟踪放大镜

⑸ 显示窗 ⑹ 功能键

① ON 电源键(开) ② OFF 电源键(关) ③ . 小数点键 ④ 0 ~ 9 数字键 ⑤ START 起动键 ⑥ HOLD 固定键 ⑦ EMO 存储键 ⑧ A VER 平均键 ⑨ SCALE 比例尺键 ⑩ R-S 比例尺确定键

○ C/AC 清除或全清除键 ○

UNIT-1 单位键1

每按键一次,能以米制、英制、日制顺序来选择单位制。 米制→英制→日制→米制→……

○ UNIT-2:单位键2

每按键,能在同一单位制内选择单位。也能进行脉冲计数,但此时不显示单位符号。 千米2(k ㎡)→米2(㎡)→厘米2(cm 2)→脉冲计数(P/C )→千米2(k ㎡)…… 各功能键显示的符号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如图8- 20 所示。

⑺ 动极 ⑻ 电池 ⑼ 编码器 ⑽ 积分车 2.电源

本仪器可用D/C (电池式直流电)和A/C (交流电)两种电源。

11 12 13

⑴直流电源:安装在主机底部的镍镉式蓄电池,一般能连续使用30小时。在电源将耗尽时,则显示出“Batt-E”符号,此时,需用专用交流转换器进行充电(约能进行1000次以上的充电)。充电时应关上主机电源,即按下OFF键。充电时间约15小时。

⑵交流电源(220V):利用专用交流转换器(为附件),能直接使用220V交流电源。

⑶自动断电功能:测量后,若忘记关上电源,经过3分钟后,电源自动切断。

⑷测定数据长时间固定:机器在测量中,若因事必须暂停作业时,则按下HOLD(固定)键,三分钟后,电源自动切断;在返回工作时,顺次按下ON键、HOLD键后,固定状态被解除,能继续进行下面的测量。

(二)KP-90N型电子求积仪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

将图纸固定在平整的图板上,把跟踪放大镜放在图的中央,并使动极轴与跟踪臂约成90°。然后用跟踪放大镜沿图形轮廓线试绕行2~3周,以检查是否能平滑地移动。如果在转动中出现困难,可调整动极位置,以期平滑移动。

2.打开电源

按下ON键,显示屏上显示0。

3.设定面积单位

按UNIT(单位)键,定出面积单位(可选用米制、日制和英制三种)。应该注意,即使已设定了面积单位,但绕测后所显示的数据仍是脉冲数,只有当按下A VER(决断)键后,显示数值才是面积。

4.设定比例尺

多数图幅只用一种比例尺,但在工程测量中有些图幅却包括水平和垂直两种比例尺,因此,设定时也有所不同。

⑴设定比例尺为1:M

利用数字键定出M值,再按SCALE(比例尺)键、R-S键,则以M2的形式被输入到存储器内。

例:设定1:100比例尺的操作步骤见表8-6所示。

表8-6 设定比例尺1:100

⑵纵、横比例尺不同时的设定

例:设定水平比例尺为1:100,垂直比例尺为1:50的操作步骤见表8-7。

表8-7 设定横比例尺1:100,纵比例尺1:50

5.跟踪图形

在图形边界上选取一点作为起点,该点尽可能位在图的左侧边界中心,并与跟踪放大镜中心重合。此时,按下START(开始)键,蜂鸣器发出音响,显示窗显示0。然后把放大镜中心准确地沿着图形边界顺时针方向移动,直至起点止,再按A VER键,即显示面积;如果要测定若干块面积的总和,即进行累加测量,当第一块面积结束后(回到起点),不按A VER 键而改按HOLD键;若对同一块面积要测定数次并取其平均值时,则按MEMO键,测量结束时,最后按AVER键,平均面积即被显示出来。

6.累加测量

利用HOLD键,能把大面积图形分割成若干块进行累加测定。当第一个图形测定后按下HOLD键,即把已测得的面积固定起来;当测定第二块图形时,再按HOLD键,这样便解除固定状态可以同法进行其他各块面积的测定。

平均测量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可对一块面积重复几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测定时主要使用MEMO键和A VER键,即每次测量结束后,须按MEMO键,最后按A VER 键。

(三)注意事项

1.电子求积仪不能在太阳直射、高温、高湿的地方,特别要远离暖气装置。

2.严防强烈冲撞和粗暴使用。

3.不能使用稀释剂、挥发油及湿布等擦洗,而应用柔软、干燥的布擦拭。

4.除更换电池外,不允许随便打开电池盒盖。当电池取出后,严禁把仪器和交流转换器连接使用,这样会使仪器遭受严重损坏。

本章小结:

巩固练习:

质疑:

练习:

国家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规则

我国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规则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三种,一般以1:1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对于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来讲,测制成套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分幅编号尤其必要。通常这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系统。 1、地形图的分幅 目前,我国采用的地形图分幅方案,是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准,按照相同的经差和纬差定义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百万分之一地图在纬度0°-60°之间的图幅,图幅大小按经差6°,纬差4°分幅;在60°-76°之间的图幅,其经差为12°,纬差为4°;在76°-80°之间图幅的经差为24°,纬差为4°,所以在纬度0°-60°之间各幅百万分之一地图都是经差6°,纬差4°分幅的。 每幅百万分之一内各级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划分,按规定的相应经纬差进行,其中,1:50万、1:20万、1:10万三种比例尺地形图,以百万分之一地图为基础直接划分。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形图划分四幅1:50万地形图,每幅为经差3°,纬差2°;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划分为36幅1:20万地形图,每幅为经差1°,纬差40′;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划分144幅1:10万地形图,每幅为经差30’,纬差20’。每幅大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则以1:10万图为基础进行逐级划分,一幅1:10万地形图划分四幅1:5万地形图; 一幅1:5万地形图划分为四幅1:2.5万地形图。在1:10万图的基础上划分为64幅1:1万地形图;一幅1:1万地形图又划分为4幅1:5000地形图,(见表1-1)。 表1-1: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及其图幅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尺纬度经度图幅数 1:100 6度4度1 (经差6°,维差4°) 1:50 3度2度4 1 (1:100划分为了4幅1:50;毎幅经差3°,纬差2°)1:20 1度40分36 9 1 (1:100划分为了36幅1:20,1:50划分为9幅1:20万;毎幅经差1°,纬差40′) 1:10 30分20分144 36 4 1 1:5 15分10分576 144 16 4 1 (1:100划分为576幅1:5,1:50划分为144:1:5;1:20划分为16幅1:5,依次推...) 1:2.5 7.5分5分2304 576 64 16 4 1 1:1 3分45秒2.5分9216 2304 256 64 16 4 2、分幅编号 地形图的编号是根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对每一幅地图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种号码不能重复出现,并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 地形图编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行列法,即把每幅图所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数和列数组成一个号码。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纬网梯形分幅法或国际分幅法;另一种是坐标格网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后者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1)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是采用国际标准分幅的经差6°、纬差4°为一幅图。从赤道起向北或向南至纬度88°止,按纬差每4°划作22个横列,依次用A、B、……、V表示;从经度180°起向东按经差每6°划作一纵行,全球共划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60表示。 每幅图的编号由该图幅所在的“列号——行号”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116°26′08″、纬度为39°55′20″,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 J-50。 2) 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的.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为4幅1∶50万的图,分别以代码A、B、C、D 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5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A。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6幅1∶25万的图,分别用[1]、[2]、……、[16]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25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44幅1∶10万的图,分别用1、2、……、144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1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3)新标准:

92年12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 89—92》新标准,1993年3月开始实施。新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如下。 A.分幅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标准仍按国际分幅法进行。其余比例尺的分幅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按照横行数纵列数的多少划分图幅。 B.编号 1∶100万图幅的编号,由图幅所在的“行号列号”组成。与国际编号基本相同,但行与列的称谓相反。如北京所在1∶100万图幅编号为J50。 1∶50万与1∶5000图幅的编号,由图幅所在的“1∶100万图行号(字符码)1位,列号(数字码)1位,比例尺代码1位,该图幅行号(数字码)3位,列号(数字码)3位”共10位代码组成。例如:J50B001001 二、坐标格网正方形(矩形)分幅法: 为了适应各种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按纵横坐标格网线进行等间距分幅,即采用正方形分幅与编号方法。 图幅的编号一般采用坐标编号法。由图幅西南角纵坐标x和横坐标y组成编号,1∶5000坐标值取至km,1∶2000、1∶1000取至0.1km,1∶500取至0.01km。例如,某幅1∶1000地形图的西南角坐标为x=6230km、y=10km,则其编号为6230.0—10.0。 也可以采用基本图号法编号,即以1∶5000地形图作为基础,较大比例尺图幅的编号是在它的编号后面加上罗马数字。 例如,一幅1∶5000地形图的编号为20-60,则其它图的编号见图。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的编号是根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对每一幅地图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种号码不能重复出现,并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 地形图编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行列法,即把每幅图所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数和列数组成一个号码。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三种,一般以1:1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对于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来讲,测制成套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分幅编号尤其必要。通常这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系统。 1) 1:100万地图的编号 该种地形图的编号为全球统一分幅编号。 列数:由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o为一列,直到南北88o(南北纬88o至南北两极地区,采用极方位投影单独成图),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22列,分别用拉丁字母A、B、C、D……V 表示。 行数:从经度180 o起向东每隔6 o为一行,绕地球一周共有60行,分别以数字1、2、3、4……60表示 由于南北两半球的经度相同,规定在南半球的图号前加一个S,北半球的图号前不加任何符号。一般来讲,把列数的字母写在前,行数的数字写在后,中间用一条短线连接。例如北京所在的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号为J-50(如图14所示)。 由于地球的经线向两极收敛,随着纬度的增加,同是6o的经差但其纬线弧长已逐渐缩小,因此规定在纬度60 o-76 o间的图幅采用双幅合并(经差为12 o,纬差为4 o);在纬度76o-88o间的图幅采用四幅合并(经差为24o,纬差为4o)。这些合并图幅的编号,列数不变,行数(无论包含两个或四个)并列写在其后。例如北纬80o-84o,西经48o-72o的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编号应为U-19、20、21、22。

地图分幅与编号

地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纬网梯形分幅法或国际分幅法;另一种是坐标格网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后者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1、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是采用国际标准分幅的经差6°、纬差4°为一幅图。从赤道起向北或向南至纬度88°止,按纬差每4°划作22个横列,依次用A、B、……、V表示;从经度180°起向东按经差每6°划作一纵行,全球共划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60表示。 每幅图的编号由该图幅所在的“列号——行号”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116°26′08″、纬度为39°55′20″,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 2、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的.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为4幅1∶50万的图,分别以代码

A、B、C、D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5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A。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6幅1∶25万的图,分别用[1]、[2]、……、[16]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25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44幅1∶10万的图,分别用1、2、……、144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1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3、新标准: 92年12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 89—92》新标准,1993年3月开始实施。新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如下。 A.分幅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标准仍按国际分幅法进行。其余比例尺的分幅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按照横行数纵列数的多少划分图幅。 B.编号 1∶100万图幅的编号,由图幅所在的“行号列号”组成。与国际编号基本相同,但行与列的称谓相反。如北京所在1∶100万图幅编号为J50。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纬网梯形分幅法或国际分幅法;另一种是坐标格网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后者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1)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是采用国际标准分幅的经差6°、纬差4°为一幅图。从赤道起向北或向南至纬度88°止,按纬差每4°划作22个横列,依次用A、B、……、V表示;从经度180°起向东按经差每6°划作一纵行,全球共划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60表示。 每幅图的编号由该图幅所在的“列号——行号”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116°26′08″、纬度为39°55′20″,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 2) 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的.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为4幅1∶50万的图,分别以代码A、B、C、D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5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A。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6幅1∶25万的图,分别用[1]、[2]、……、[16]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25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44幅1∶10万的图,分别用1、2、……、144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1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3)新标准: 92年12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 89—92》新标准,1993年3月开始实施。新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如下。 A.分幅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标准仍按国际分幅法进行。其余比例尺的分幅均以 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按照横行数纵列数的多少划分图幅。 B.编号 1∶100万图幅的编号,由图幅所在的“行号列号”组成。与国际编号基本相同,但行与列的称谓相反。如北京所在1∶100万图幅编号为J50。

地形图分幅

地图分幅编号 为了便于地形图的测绘、使用和保管,需要将大范围内的地形图进行分幅,并将分幅的地形图进行系统的编号。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大类:一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种是按坐标格网划分的矩形分幅法。常见的地图编号方法有自然系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行列-自然系数编号法。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 地图的图廓由经纬格网线构成。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以经纬线分幅制作的,它们都是以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行列数和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如图6-1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现已不用。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是由国际统一规定的,作法是将整个地球表面用子午线分成60个6?纵列,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用阿拉伯数字1~60编列号数。同时,由赤道起分别向南向北直至纬度88?止,每隔4?的纬圈分成许多横行,这些横行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V标明,以两极为中心,以纬度88?为界的圈,则用Z标明。也就是说,一张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有为差4?的纬圈和经差6?的子午圈所形成的梯形。其编号采用行列式编号法,由“横行-纵列”格式组成,图6-2为我国领域的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例如甲地位于北纬39?54'30",东经122?28'25",则该地所在1:100万图幅编号为J-51。 图6-1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系统图

图6-2 我国领域的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图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之间的划分存在层次关系。例如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将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12行12列,共144幅,代号分别用1,2,3,,144表示。 以上梯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是我国70~80年代的分幅与编号系统。为便于图幅编号的计算机处理,1991年我国制定订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的国家标准。其主要特点是:分幅仍然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经纬差不变,但划分全部由1:100万地形图逐次加密划分而成;编号仍然以1:100万地图编号为基础,由下接相应比例尺的行、列代码所组成,并增加了比例尺代码(表6.2),所有地形图的图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编码组成,如图6-3所示。 表6.2 地形图比例尺代码表

地形图分幅介绍

1:100万地形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11560.html,/base.php?col=119&file=285 1:10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5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

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省域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70年代起用拉丁字母A、B、C、D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50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50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Г,10—50—丁,J—50—D。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25万地形图,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也可供国防建设使用,也可作为编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图或专题地图的基础资料。 1:25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用[1]、[2]…[16]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表示1:25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25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2]。每幅1:25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1°30′,纬差1°。 1:10万地形图 1:10万地形图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较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供工业、农业、林业、水利、铁路、公路、农垦、畜牧、石油、煤炭、地质、气象、地震、环保、文化、卫生、教育、体育、民航、医药、海关、税务、考古、土地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勘察、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教学等使用;也是军队的战术用图,供军队现地勘察、训练、图上作业、编写兵要、国防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等军事活动使用;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1:100万采用国际1:1000000地图分幅标准。每幅1:1000000地形图范围是经差6°,纬差4°;纬度66°~76°之间经差12°,纬差4°;纬度76°~88°之间纬经差24°,纬差4°(在我国没有纬度60°以上的需要合幅图幅) 1:1000000地图编号采用国际1:1000000地图编号标准。从赤道起算,每纬差4°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一列,全球60列,以1-60表示,如海南所在1:100万图在第5行,第49列,其编号为E49 ;北京为J50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2行2列,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4行4列,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12行12列,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24行24列,按经差15′纬差10′分成576幅1:5万地形图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48行48列,按经差7′30″纬差5′分成2304幅1:2.5万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按经差3′45″纬差2′30″分成9216幅1:1万地形图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192行192列,按经差1′52″纬差1′15″分成36864幅1:5000地形图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纬网梯形分幅法或国际分幅法;另一种是坐标格网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后者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1)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是采用国际标准分幅的经差6°、纬差4°为一幅图。从赤道起向北或向南至纬度88°止,按纬差每4°划作22个横列,依次用A、B、……、V表示;从经度180°起向东按经差每6°划作一纵行,全球共划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60表示。 每幅图的编号由该图幅所在的“列号——行号”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116°26′08″、纬度为39°55′20″,所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 2) 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的.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为4幅1∶50万的图,分别以代码A、B、C、D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50万图幅的编号为J-50-A。 一幅1∶100万的图可划分出16幅1∶25万的图,分别用[1]、[2]、……、[16]代码表示。将1∶100万图幅的编号加上代码,即为该代码图幅的编号,例1∶25万图幅的编号为J-50-[1]。

坐标系统与地图分幅

地理信息系统培训系列之一 坐标系统与地图分幅 一、坐标系统 名词:地理坐标系,投影坐标系,高程坐标系,地球椭球体。 我们先从ArcGIS安装目录下的Coordinate Systems文件夹说起: 1、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 地理坐标系,也可称为真实世界的坐标系,用于确定地物在地球上位置。用经纬度来表达位置信息。 1)地球椭球体(Spheroid) 因为地球是不规则的近梨形,所以在定义地理坐标系之前,需要对地球做近似逼近。即假想地球绕地轴高速旋转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这就是地球椭球体(也称旋转椭球体或双轴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Spheroid)的常用四个参数是:地球引力常数(GM)、长半径(a)、扁率(f)和地球自转角速度(w)。四个参数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椭球体,比如: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5地球椭球体(IAG75)、WGS-84椭球体等。 2)大地基准面(Datum) 有了椭球体后还不能形成地理坐标系,还需要一个大地基准面(Datum)将椭球体定位,大地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即为我国的两大基准面。

(1)北京54坐标系 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北京54坐标系,它与苏联1942年建立的以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统相联系,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Krassovsky)。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测量,经计算表明,54坐标系统普遍低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平均误差为29米左右。 (2)西安80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即1975地球椭球体(IAG75)。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目前大地测量基本上仍以北京54坐标系作为参照,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之间的转换可查阅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对照表。经过大地基准面定位的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3)椭球体与基准面的关系 椭球体与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和基准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准面是如何结合地球椭球体从而实现来逼近地球表面的可见下图所示。 基准面定义椭球体拟合地表某一区域表面 也就是说,由于椭球参数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椭球体,由于一个椭球体可对应多个大地基准形成了不同地理坐标系。 完成了椭球体和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后,就形成了地理坐标系。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_新的地形图分幅标准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新的地形图分幅标准 新的地形图分幅标准是指1991年国家测绘局制订并颁布实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国家标准”。 1、地形图的分幅: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图,沿用原分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差(如图1-1),全部由1:100万地形图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差逐次加密划分图幅,以横为行,纵为列。 图1-1 2、地形图的编号 (1) 1:100万地形图新的编号方法,除行号与列号改为连写外,没有任何变化,如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由J-50改写为J50。 (2) 1:50万至1:5000地形图的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式编号法,将1:100万地形图按所含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差划分成相应的行和列,横行自上而下,纵列从

左到右,按顺序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皆用3位数字表示,凡不足3位数的,则在其前补0。 各大中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码构成。从左向右,第一元素1位码,为1:100万图幅行号字符码;第二元素2位码,为1:100万图幅列号数字码;第三元素1位码,为编号地形图相应比例尺的字符代码;第四元素3位码,为编号地形图图幅行号数字码;第五元素3位码,为编号地形图图幅列号数字码;各元素均连写(如图2-1)。比例尺代码见图2-2; 图2-1 图2-2 新分幅编号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编码系列统一于一个根部,编码长度相同,便于计算机处理。 3、新编号系统的应用 (1)由已知某地地理坐标(x,y),则按下列程序计算其所在某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号:

A 按下列公式求出基础图1:100万图幅的图号: h=[y/△y]+1 l=[x/△x]+1 其中y表示纬度,△y表示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纬差;x表示经度,△x表示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经差。[ ]为商取整符号,如9.3则取9。h表示行号,l表示列号 我国疆域位于东半球,故纵列号大于30,上式改写为: h=[y/△y]+1 l=[x/△x]+31 B 按下式计算所求图号的地形图在基础图幅内位于的行号和列号: h’=△y/△y’ —[(y/△y)/△y’] l’=[ (x/△x)/ △x’] +1 其中△y、△x表示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纬差、经差;△y’、△x’表示所求图号的地形图图幅的纬差与经差,h’表示行号、l’表示列号。 备注:其中[ ]为商取整符号,( )表示求余数如(39° 22’30’’/4°)=3°22’30’’ C 计算的结果引入欲求图号那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按图号构成规律,写出所求的图号。

(MapGis)标准分幅地形图校正

标准分幅地形图校正 第一步:添加数据 添加待校正标准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可以是栅格数据集数据或本地图像文件,)至当前地图,设为“当前编辑”状态。 第二步:启动栅格校正单击“栅格校正视图”标签,切换至“栅格校正视图”。在添加的“栅格几何校正工具”单击“开始栅格校正”。设为“当前编辑”状态的图像会添加到栅格校正视图显示。 第三步:图幅生成控制点 单击“图幅生成控制点”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输入图幅信息”,输入“图幅号”并设置其他参数,然后单击“确定”并依次单击“左上角”、“右下角”等,同时鼠标单击图幅相应内图廓角点,以定位原始图像。完成后单击“生成GCP点”,图幅内自动生成校正用地面控制点。 注:图幅号格式输入规范,以1:1万比例尺地形图为例,为H-50-8-(44) 或H50G006060 ;“格网间距”用于确定生成GCP点在内图幅范围内的间距,建议与地形图公里格网间距保持一致,以便定位控制点;是否“采用大地坐标”,表示生成的GCP点的参照点坐标是否带有图幅比例尺(即按照图幅比例尺换算为图上坐标)。 第四步:顺序修改控制点 自动生成的GCP点与图幅实际网线交点可能有偏差,可通过“顺序修改控制点”依次调整位置,方法为:单击“顺序修改控制点”,系统默认从第一个控制点开始,在栅格校正视图中开小窗口放大控制点位置,鼠标单击调整控制点(显示为“+”符号)位置,调整好按下键盘空格键,自动跳到下一控制点,依次处理。 注:可在小窗口外单击鼠标右键中止控制点修改。 第五步:逐格网校正 经过“顺序修改控制点”,可选择“生成图幅质量文件”,在相应误差范围可以校正情况下单击“逐格网校正”,另存校正后图像。 几何校正 对于非标准分幅的图像,可以采用“几何校正”或“影像精校正”进行图像校正处理。 几何校正用于一般图像的校正,采用多项式方法重采样生成校正后图像。 影像精校正用于控制点数量较多,全图范围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使用,采用三角网格网方法重采样生成校正后图像。 一般流程为:添加影像并启动栅格校正-> 采集控制点(如果有参照文件,可以通过“参考图层管理”添加)-> 校正预览-> 几何校正或影像精校正 注:影像校正相关工具都在“栅格几何校正工具”上,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根据参照文件采集控制点方法: 前提:待校正图像已添加到栅格校正视图。 第一步:添加参照文件 单击“栅格几何校正工具” -> “参考图层管理”;单击“添加+”按钮,设置要添加作为校正参考文件的类型,查找并打开相应文件;单击“关闭”按钮完成。 此时校正视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窗口显示为待校正图像,右侧为参照文件。 注:MapGIS栅格数据集及简单要素类,MapGIS矢量文件数据及msi影像文件,其他影像格式如GeoTiff 等可作为参照文件。 第二步:添加控制点 注:如原始图像已有控制点,通过“栅格几何校正工具” -> “删除所有控制点”先行删除然后再添加新的控制点。MapGIS SP3 中删除原始图像控制点并不影响原始图像,采集的校正控制点也只用于图像校正,并不保存到原始数据中。 单击“栅格几何校正工具” -> “添加控制点”;在校正的左右两个视图中查找同名点,即对应实地同一位置的点,一般选择容易识别且不易改变的位置,如道路的交叉点,或对应的图框线的交点等;单击左侧窗口的

地图分幅与编号概要

目录 1 引言 (2) 2 旧图幅编号规则 (3) 2.1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3) 2.2 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4) 2.3 1:50000和1:10000地形图分幅 (4) 2.4 1:5000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4) 3 新地图分幅编号 (5) 3.1 分幅规则 (5) 3.2 算法 (5) 3.2.1 根据经纬度计算编号公式 (5) 3.2.2 根据编号计算经纬度范围公式 (6) 4 程序设计 (7) 4.1 功能设计思路 (7) 4.2 根据点经纬度查询编号程序流程 (8) 4.3 程序代码 (10) 4.4 程序特点 (13) 5 程序功能说明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它在国防、国民经济和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测绘,印刷,报关,检索和使用,所有的地形图均须按规定的大小进行统一分幅并进行有系统的编号。对于中国,幅员辽阔,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量很多。为了使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幅面规格大小一致,将地表面按一定的规律划分成若干块,这就是地形图的分幅。在众多的图幅中,为了科学反映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之间的关系和同一比例尺地形图的拼接,以及便于保管和使用,就需要地形图按一定规律进行编号。我国使用的基本比例尺有8种,分别为:1::10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每种比例尺又有两种分幅方法,一种为1991年以前分幅方法的旧图幅分幅,另一种为1991年后按新标准产生的新图幅分幅,,均按梯形分幅法进行分幅。对应于每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其图幅编号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1991年以前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为旧图幅编号;另一种为1991年以后按新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为新图幅编号。但无论是新图幅编号还是旧图幅编号,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基础上进行二次或多次编号而形成的,其实质都是根据图幅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按规定的经纬度间隔进行编号的。1:100万的地形图采用行列编号法,而对于1:5千、l:1万、1:2.57j"、1:5万、1:10万、1:25万、1:50万的地形图,新图幅采用行列编号方式,旧图幅采用基于基图的序号编号法,各级基图之间以“一”连接。另外,在旧图幅编号系统中,还有一种已不再制作的l:20万的地形图,它也是在1:100万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各比例尺地形图具体编号方式已有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1。从图幅的分幅编号可以看出,对某一种确定比例尺的地形图,只要给定一个经纬度坐标,就可以唯一地确定一个图幅编号(该点正好处于两幅或四幅图交点上的情况除外),而给定一个图幅编号,就可以唯一地确定一个经纬度范围。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度间隔及基本的编号规则,如表1所示。所以,确定比例尺后,图幅编号与其相应的经纬度范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这就为根据经纬度自动计算图幅编号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说明.

国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说明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100万地形图覆盖范围示意图 1:10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50万地形图覆盖范围示意图 1:5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省域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70年代起用拉丁字母A、B、C、D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 1:50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50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Г,10—50—丁,J—50—D。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为基础,划分出新分幅标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二章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一节地图分幅与编号的定义与作用 为了不重测、漏测,就需要将地面按一定的规律分成若干块,这就是地图的分幅。 为了科学地反映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之间的关系和相同比例尺地图之间的拼接关系,为了能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某种地区某种比例尺的地图,为了便于平时和战时地图的发放、保管和使用,需要将地形图按一定规律进行编号。 一、地图分幅 1.矩形分幅 矩形分幅又可分为拼接的和不拼接的两种。拼接使用的矩形分幅是指相邻图幅有共同的图廓线,使用地图时可按其共同边拼接起来。不拼接的矩形分幅是指图幅之间没有公共边,每个图幅有其相应的制图主区,各分幅图之间常有一定的重叠(图2-1,图2-2),而且有时还可以根据主区的大小变更地图的比例尺。 图2-2不拼接分幅图示例 2.经纬线分幅 图廓线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下图廓为曲线的梯形。是当前世界各国地形图和大区域的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图就是以经纬线分幅制作的。 二、地图编号 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它们应具备系统性、逻辑性和唯一性。 常用的地图编号有行列式、自然序数式、行列-自然序数式和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等。 三、地图分幅编号的作用 地图的分幅编号,在地图的生产、管理和使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测制地图的需要,就测制某种比例尺地图而言,按每一分幅地图的范围和图号下达任务,不仅可以避免测制地图过程中遗漏或重复,节资增效,而且还能使所测地图的幅面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因幅面过大使绘图作业难以操作,影响绘图质量。 其次是印制地图的需要,若不分幅,地图幅面过大,一般印刷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势必要增加成本,而在复照时会给图面带来较大的边缘误差,影响地图的几何精度。 第三是管理和发行的需要,地图分幅编号后,便于分类分区有序地存贮;大小规格一致,易于包装。运输和存放;统一编号,有利于快速检索和发行。 第四是用图的需要,快速检索,有利于及时提供,提高工效;图面过大,折叠、携带和展阅都不便,只有将图面控制在一定大小范围内才便于在室内外的应用;分幅可以扩大地图的比例尺,便于更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要素,增加地图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第二节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国家基本地形图 我国的地形图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编制规范和图式图例,由国家统一组织测制的,提供各部门、各地区使用,所以称为国家基本地形图。 国家基本地形图比例尺系列: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

如何下载标准分幅的地图.

如何下载标准分幅模式的地图 很多做规划和测绘的朋友需要用到国家标准分幅的地图,那么我们如何下载标准分幅的地图呢,很简单,只需要一款软件就可以帮你下载到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和1:5千比例尺的国家标准分幅的地图,下面就教大家如何通过使用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下载国家标准分幅的地图。下载好的图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其中的几张拼接使用。 材料/工具 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 方法/步骤 1.打开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将地图切换至“卫星.谷歌地球”(切换方法:点击“在线地图”→“卫星地图”→“卫星.谷歌地球”)(图1)。这里我们以下载1:5000的地图为例,点击“图幅显示”,将“显示1:5千图幅(14级)”勾选上(图2),这时候下载器会显示出1:5000的图幅网格(图3)。

图1

图2

图3 2.点击“框选下载区域”按钮,然后按住左键拖动选择自己需要下载的范围(图4),注:此处实际下载的范围为蓝框范围(9张标准分幅的地图),而不是红框范围(自己框选的位置)。 图4 3. 双击鼠标左键,弹出“新建任务”对话框,选择“专业模式” ,设置好任务名称,在“下载模式”处选择“国家标准分幅模式”并把比例尺选择为1:5千,勾选上下载的级别,点击“确认”开始下载(图5)。说明:①本教程是为了更加容易理解才在之前将1:5000的格网显示出来,其实不显示格网直接框选下载范围选择上“国家标准分幅模式”并选择上需要的比例尺下载的效果是一样的; ②选择的下载级别最好在该比例尺对应的级别之上,如1:5000对应14级,点击“图幅显示”(图2)可以查看比例尺对应的级别,无论你选择的级别如何,下载的范围均是那么大,不用担心级别不一样导致图幅大小有变化。

地形图分幅方法

第九章地形图的应用 教学目的:学会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教学重点:1.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2.面积量算。 教学难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 第一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为了便于测绘和拼接、贮存和保管以及检索和使用系列地形图,需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统一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分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城市或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一、梯形分幅和编号 梯形分幅编号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990年以前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称为旧分幅与编号;另一种是1990年以后新的国家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所产生的,称为新分幅与编号。 (一)国际分幅法: 1.国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全球1:100万的地形图实行统一的分幅与编号。即,将整个地球表面自180°子午线由西向东起算,经差每隔6°划分纵行,全球共60纵行,用阿拉伯数字1~60表示。又从赤道起,分别向南、向北按纬差4°划分成22横列,以大写拉丁字母A、B、…、V表示。任一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大小就是由纬差4°的两纬线和经差6°的两经线所围成的面积,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纵行”的代号组成。例如,某处的经度为114°30′18″、纬度为38°16′08″,则其所在图幅之编号为J-50,如图8-1所示。为了说明该图幅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应在编号前附加一个N(北)或S(南)字母,由于我国国土均位于北半球,故N字母从略。国际1:100万图的分幅与编号是其余各种比例尺图梯形分幅的基础。 1:10万,再以1:10万为基础,延伸出1:5万、1:2.5万及1:1万三种比例尺。 1:100万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一列,全球60列,以1-60表示,如海南所在1:100万图在第5行,第49列,其编号为 E-49 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E-49-A 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编为[1]、…[16],如 E-49-[1]。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编为1、…144,如 E-49-1。既后三种比例尺各自独立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号联系。 1:10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10′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

图幅编号基础大全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2011-06-26 10:05:23) 转载▼ 分类:GIS 标签: 杂谈 第一节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一、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 用于1:5千—1:10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按经纬线分幅,图幅呈梯形 适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1.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国际统一规定) 图幅大小 经差6°,180°起算西东,为纵列,1—60数字表示,称为纵列号。 纬差4°,从赤道分向两极至纬度88°,为横行,共22行,以A—V字母表示,称为横行号编号 以“横行号—纵列号”表示。如北京J—50 2. 1:50万、1:20万、1:10万地形图均以1:100万图为基础分幅、编号 将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4幅,图幅经差为3°,纬差为2°,构成以A、B、C、D为代号的1:50万地形图,如:J-50-A

将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36幅,图幅经差为60',纬差为40',构成以(1)、(2)、…、(36)为代号的1:20万地形图,如:J-50-(1) 将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144幅,图幅经差为30',纬差为20',构成以1、2、 (144) 代号的1:10万地形图,如:J-50-92 3. 1:5万、1:2.5万、1:1万 地形图均以1:10万图为基础分幅、编号 将一幅1:10万地形图分为4幅,构成以A、B、C、D为代号的1:5万地形图,如:J-50-92-A 将一幅1:5万地形图分为4幅,构成以1、2、3、4为代号的1:2.5万地形图,如:J-50-92-A-1 将一幅1:10万地形图分为8行、8列,共64幅1:1万地形图,分别以(1)、(2)、…(64)表示,经差为3'45"、纬差为2'30",如:J-5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