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演绎

佛教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演绎

@佛教哲学的基本原理:人的思想-决定》人的喜厌-决定》人的意图言行-决定》人的社

会活动-决定》人的社会业绩-决定》人的社会收入-决定》人的生活状况,人的生活状况

又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人的思想的改变又改变人的喜厌---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所以,

人的思想喜厌言行业绩生活状况等等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当然,个人与社会也处在

广泛的联系中。联系与变化,构成了人生的基本内容。人和其他物质一样,也是客观事物,

人不但与世界外物存在着不可隔离的普遍联系,其自身也在不断变化,这些特征是符合现代

哲学和社会科学的。

@佛教主要研究方向或内容。佛教主要研究人的福祸之产生及其变化,主要回答这些问题:

为什么有人比自己过得好,为什么有人比自己过得差,怎么做才能过上好生活,怎么做才能

避开灾祸,甚至,怎么做能长得好,怎么做能有一个好嗓音,人死后会怎么样及到哪里去、

会变成什么样,如此等等。由于人们问的问题多,所以就有了大量的佛经或内容。佛经文章

是后人依据佛教原理为回答人们的问题而书写,并不是释迦牟尼所写,而且各篇不是由同一人、或同一个年代、或同一个地方的人编写,佛经没有系统的归纳总结整理,所以即使使用

同样的词汇,其意思在不同文章中会不尽相同。因此,对佛经只能单篇学习,对不懂的地方

应舍去最好,不能以其他佛经去互相验证。只要把握住佛教的旨意,就是最正确的修学之法。

@怎么才能避祸得福。这是绝大多数人常问的问题,依据佛教哲学基本原理,人的社会业绩

---决定》人的社会收入---决定》人的生活状况。佛教给出了《佛说十善业道经》和《六礼方经》,学习此两篇并执行,过一个安稳的中上等生活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其核心

内容为:勤劳干本份,不干恶事,必能有好日子过。在十善业经中,勤劳叫做行施,所列恶

事为:打杀、赌博、多欲求、奸淫、吸毒、醉酒、迷游戏娱乐、沾人钱财便宜、低贱人、夸

自己、说人错、告状说是说非,不容人之恶、好愤恨、以害制害,及懒惰恶逆、不坚持勤劳

无恶就能永世过好生活的观点。

@夫妻怎么才和睦相处。《玉耶经》等讲夫妇之道。

@对于好怒惹事生灾之人,制怒之法:《忍辱经》。

@对于懒惰者,学习《菩萨本行经》。

@对于淫欲大的人,戒淫学习《智度论》等。

@对于爱偷人钱财者,学习《智度论》等。

@总之,佛教认为要过一个好日子,关键在于断恶持善,其所认定的公理或福祸规律就是:作善得福,作恶得祸,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首先要不断学习有关道德等知识,然后学技勤劳,有余力做慈善,这样必能得到一个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