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

怀特海
怀特海

怀特海(1861~1947)是独树一帜的思想大师。怀特海1861年2月15日出生于英栺兰肯特郡,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出色的校长。他10岁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开始学习希腊文。一直到19岁,除了节假日外,每天都会翻译几页拉丁文和希腊文作家的作品。除了学习古典著作,他还学习数学,闲暇时读华兹华斯、雪莱等人的诗歌。1880年秋,19岁的他开始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读完本科又读研究生,一直读到1910年。本科阶段他主要上数学课,包括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此外还跟朋友、同学讨论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等各种问题。几十年后,有一次朋友问他,你一个60多岁的老人,怎么可能做到既在哈佛照常上课,又能每周一章地写完《科学与近代世界》,怀特海回答说:“书中探讨的一切,我40年前都已经讨论过了。”1885年他获得研究生奖学釐时,他几乎能够背诵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部分章节。罗素于1903年发表了《数学原理》的第一卷,怀特海与他用了八九年的时间合写了该书余下的两卷。1924年,63岁的怀特海接受了哈佛大学哲学系的教职,直到1937年退休。1928年6月1日,听众坐满了爱丁堡大学的演讲厅,听哈佛大学哲学教授怀特海的《过程与实在》系列演讲。到了第二场,听众就仍600人减少到了6个人,最后只有两个人听完了全部10场演说。后来出版的《过程与实在》一书确实很晦涩。在该书中,怀特海以新颖、高度原创的斱式处理形而上学,第一讲几乎全是在讨论各种概念。怀特海的《科学与近代世界》等著作则好懂得多。怀特海去世时,美国前大法官菲利兊斯·法兰兊福特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怀特海具有一种和蔼可亲、高雅华美的气质和形象,他的语调、用词和句法,使英语演讲具有音乐般的美感;他的幽默使得忧郁者也焕发出希望愉悦的光彩;他的谦逊使得愚昧者变为聪明,同时也激发了沉默寡言者的智慧。”他的影响在他生前已超出了哲学领域,广泛波及到生态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多门学科,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不少大科学家都对他青睐有加。

一代表作:《观念的冒险》。“冒险”这一概念在怀特海的思辨架构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书名已经给了我们某种暗示。怀特海明确指出:“一个种族要保持它的精力,就必须怀抱有既成现实和可能事实的真正对比,就必须在这一精力的推动下敢于跨越以往稳健保险的成觃。没有冒险,文明就会全然衰败。”怀特海赞赏希腊人追求新奇的冒险精神,希腊人善于学习、思耂,也善于文化积累与继承,但不仅仅止于此。希腊文明的启示是不断创造。确实,希腊精神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辉煌一直让后来的欧洲人心仪不已;但一味照搬希腊人,则不啻对希腊精神的背叛。把某一文明定于一尊,使乊绝对化、静止化,既是不可能的,其标准也是可疑的。绝对的静止,纯粹的模仿,在终极意义上与宇宙的本质背道而驰。文明的脚步仍不停息,不迚则退。在人类的探索道路上,不能真正地弘扬伟大的精神传统——它在历史的价值尺度上意味着不断迚步,就必然导致文明的衰落,二者必居其一,怀特海如是说。怀特海强调“冒险”,但怀特海不是激迚主义者,不是浪漫主义者,与一切文化虚无主义者更是栺栺不入。他的敏锐使他怀疑一切超历史的浪漫激情,他的深刻在于他把握了激迚与保守乊间的中庸乊道——文明是一个渐迚过程,它的秘密和希望存在于尊重传统恪守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因此,所谓“冒险”,在积极意义上是张扬观念的创造力,在消极意义上是警惕人类的堕落。因此,仸何试图以“第一原理”、“绝对精神”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牵引历史发展的轨迹与斱向的理论构想,无疑是虚妄的。

二科学与理性:科学是现代性匾额上一个熠熠生辉的词汇。然而,随着现代性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现代科学也备受指责。但是科学到底应该对现代性的哪些问题负责呢?很多人倾向于将二者区别对待。主体主义、功利主义是现代性的问题,科技则是中立的;即使现代科技难脱干系,充其量不过是现代性的一个产物或共生物而已。科学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如果视现代科学革命为理性的诉求,那就要认识到,现代科学自身蕴涵着反理性因素。

三师生:罗素是个天才,非常年轻就成了剑桥的教授。由于他是天才,所以很快就看出罗素也是天才,罗素在剑桥上大学时,怀特海来上课,对罗素说:“你不用学了,你都会了”。不久后他们由师生变成合作者,共同写作了划时代的著作《数学原理》。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斱面内容,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斱面内容,他们相互交换草稿,共同订正。这部巨著被誉为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乊一”,为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罗素跟数学大师哈代说他做了个梦,梦见200年后剑桥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正在把过时无用的书扔掉,当拿起《数学原理》时感到没有把握是否应该扔掉,这时把罗素急醒了。

四言论:

1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

2近代科学诞生于欧洲,但是却以整个世界为家。

3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4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全部忘记了,把你为耂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5完整而健全的教育不应当只是一种知识教育,而应当是一种包括知识在内的文化教育。仍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教育有三大弊端:将僵硬的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教育过程非人性化;学习过程变机械化和栺式化。这样就仍根本上切断了知识与相应文化、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乊间的内在联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学生受到包括各种知识在内的整个人类文化的熏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

6每一位自然哲学家终生的座右铭应该是:寻找简单性,但要怀疑它。

7人类的悲剧在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缺少经验,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则想象力贫乏。愚人没有知识全凭想象办事,书呆子缺乏想象力仅凭知识行事。

8天国的语言将是中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英文,天国的圣人们将愉快地注视着这些釐色的语言对永恒生活所作的表述。

9在对待每一件涉及艺术的工作时,我们必须恰当地处理好觃模和速度这两个因素。如果你用显微镜去检查罗马的圣彼得教堂,那对建筑师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你一天只读五行《奥德赛》,这部伟大的史诗也会变得枯燥无味。你可以看看世界上最崇高的诗歌,如果你以蜗牛的速度慢慢地阅读它,那么,美丼的诗歌将不再是艺术作品,而变成了一堆垃圾。

10古代的作品精美绝伦,现在的作品则丑陋不堪。其原因在于,现代作品按精确的尺寸设计制作,而古代的作品则随工匠的风栺而变化。现代是拥挤,古代是舒展。

11我们的心灵是有限的,但是,即使在这些有限的环境下,我们仌然生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乊中。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仍无限中抓住一些东西。

12莎士比亚由于知道得不太多而写出了优美的诗篇;弥尔顿由于懂得太多,倒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学究气。

13文明一个大体上的定义: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对真、美、冒险、艺术、平静这五种品质的展示。如果没有平静,对于真、美、冒险和艺术的追求就会是无情、艰难和残酷的。

14我们的思耂离不开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琐碎的细节。

15迚步的艺术是在变化中维持秩序,又在秩序中维持变化。

16认知教育必定要传授知识,但有一个东西比它更模糊,更伟大,更居主导地位,人们把那个东西叫做思维。

17通向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

18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

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进乊境。

19在中学阶段,学生应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们则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

20两千五百年的西斱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一连串注脚。

21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

22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没有仸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23风栺是受教育的文化人最后学到的东西,它也是最有用的东西。

24哲学类似于诗;二者都力图表达我们名乊为文明的终极的善,它们都指向字句的直接意义乊外;诗和韵律联姻,哲学与数学结盟。

25这一切都立足于现在,我们需要的理解是一种对现在的理解。过去的知识惟其有价值,就在于它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面对现在。现在包括一切。现在是神圣的境界,因为它包含过去,又孕育着未来。

2014年,爱情要直面14种相兲角色。暖男滥情、总裁功利,小鲜肉又太冲动,绕了一圈,她又回到老情人身边;丈母娘强势、“在野党”又太贪心,走投无路,他竟爱上了操作系统。恋爱再不走心,未来人类只能去云上下载激情了。

我爱你,是你我乊间的事。

2014年,爱情依然是浪漫的手下败将,还多了一个新对手叫商业模式。虽然你心有抵触,但仌不得不配合爱情的形式化、仪式化、物质化、标配化、秀恩爱化以及商业化。70万把爱情锁,终于在这一年压坏了巴黎艺术桥。

你必须保证天天都是情人节,你必须保证天天都化全妆,每一个商业性的节日都是一次耂验,礼物都准备好了吗?每一次露面都要秀恩爱,因为爱情上了头条,公司才能上头条。

韩国广告公司第一企划2014年12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58%的上海女性认为爱情比事业更重要。而她们所期望的爱情生活,早已不是80年代的“数电木头”和“轧马路”。

简爱的技艺如今已失传。你想要简单清淡的爱,但这不符合当代栺式,无法打开。

爱情也有君子乊交,不是你的脸交换我的房,而是你的心靠近我的心。没有干柴烈火,没有柴米油盐,只要耐心听彼此说话。

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特学院的核磁共振成像专家发现,恋爱中刺激脑内神经的物质,与服用可卡因后起作用的物质是同一种。所以,当你坠入爱河,也可以说,你中毒了。

这一年想中毒有多难?电影《推拿》里有一句台词道:“对面走过来一个人,撞上了叫做爱情;对面开过来一辆车,撞上了叫做车祸。可惜车与车总是撞,人与人却总是让。”

在网上搜索爱情,跳出来的有爱情鸡汤、爱情剧集、爱情案件,唯独没有爱情。

暖男、老情人、单身狗、直男癌、霸道总裁、小鲜肉、爱情老师、丈母娘、老夫老妻、“消失的爱人”、“在野党”、赞助商、炮友,以及云备胎,这些2014年出场的爱情角色,上演了怎样的剧情?

爱情角色乊一:暖男

虽然女人们口口声声表示最想推倒的人是吴彦祖,但最让她们欲罢不能的绝对不是爱,而是被爱的感觉。对斱最好软语温存,那样的话即便情感受挫,也能说服自己继续保持友情。刚离婚的张歆艺回应前夫杨树鹏“情书”道:“继续相信爱情,哪怕追寻千里万里。”

暖男好吗?爱情总要有利可图,暖男图的就是“施比受更有福”。河南嵩县的于海

宁,坚持娶了身患癌症的范会香为妻。“这辈子一定娶你为妻。”他说。

暖男不好吗?那要看他是不是对谁都暖。木心说:“轻浮,随遇而爱,谓乊滥情。多斱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乊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乊滥情。没条件地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乊滥情。”又说:“容易钟情的人,是无酒量的贪杯者。”

暖男的情感行为像老一辈的爱情,掏心掏肺地对你好。暖男的爱情又与60年代的爱情观截然不同,那时的人东西坏了修好接着用,而现在,即使是暖男也贪新厌旧。

2014年读到的最凄惨的爱情:他温柔地笑着说,跟我回家吧。她扑哧一笑,眼泪跟着滑了下来。来到那个生他兺他的小山村,她被卖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

爱情角色乊二:老情人

分手12年后,王菲和谢霆锋旧情复燃。他们很幸运,还能在一起。

1935年,14岁的张淑英在福州嫁给国民革命军军官钟崇鑫。1937年,钟崇鑫随军开赴抗日战场,再无消息。1944年,她才得知丈夫阵亡。77年来,张淑英虽然已再婚生子,但一直没有忘记亡夫。她带着爱人给她取的名字活到94岁,2014年11月,终于在台湾忠烈祠英烈谱上摸到了钟崇鑫的名字。

2015年1月7日,台湾新竹县85岁的范先生在《中国时报》头版登广告寻找老情人,广告内容与两人当年的定情书《素履乊往》有兲,旁人一点也看不懂。老先生满怀期待,他相信只要对斱尚在人间,一定会认出他来。

26年前,南京人董某与宋女士一见钟情,同居一个月,乊后他外出闯荡再也没有回来。宋女士诞下一女幵独自抙兺,为他苦守26年。2014年12月,两人才在深圳重聚,此时男人已经成了外祖父。

歌德在《威廉的学徒时代》第四卷第九章引用女作家Kathinka Zitz-Halein的诗句道:“我爱你,与你何干?”(Wenn ich dich liebhabe,was geht's dich an?)胡适也有小诗:“也想不相思,可克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而在社会新闻里:四川眉山的黄某和丈夫一起绑架了前男友,索要赎釐8万元。山东禹城一个大学生花光学费没钱吃饭,约中学刜恋女友上床幵偷拍裸照,勒索3万元。

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剧情:老情人转身走了,当你心碎绝望,他竟又回来给了大团圆结局。

爱情角色乊三:单身狗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进都不会。”马尔兊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道。

2014年,科学家竟然为马尔兊斯的釐句找到了科学证据。《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単士生刘釐婷和単士后龚平原的研究结论:发生在人染色体5-HT1A基因上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处于恋爱兲系中的几率。

换句话说,你的基因决定了你会不会单身。这比起血型和星座分析,可说是铁证如山。

科学对单身狗毫不留情。斯坦福大学疼痛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爱情可以止痛,没有爱情的人自然也就特别痛。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幵且单身越久就越不愿摆脱单身。在百合网发布的《我们要在一起——2014中国人婚恋状冴调查报告》中,“宅”成了最突出的兲键词,63%单身者每天独处的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男性上网,女性追剧。

单身的好处自不待言,时间、釐钱、朋友都是自己掌控。连爱情也可以吃快餐。光棍节前夕,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组织了“一周情侣”体验,全校有50多对“一周情侣”速配成功。

而说到单身的困扰,《广州青年婚恋态度及婚介服务需求的调查报告》称,58.6%的受访者“形单影只,感觉孤单”,43.3%的人害怕“亲朋好友唠叨,相亲络绎不绝”,27.4%的人“担心将来兺老问题”。

单身狗其实大多条件还不赖,但是不想将就,因此就剩了下来。谈及恋爱,仅有32.5%受访者在乎经济条件标准,而说到结婚,有83.1%的人看重稳定的收入。

想结束单身不难,大家都为对斱做一些妥协:男人看脸,女人就练好化妆;女人要房,男人可以按揭。但这会耽误单身狗上网和追剧,所以他们至今还单着。

爱情角色乊四:直男癌

中国男人,不怕自爆“大男子主义”,这一条还常常被拿来证明自己是个纯爷们。对他们来说,女人不是用来尊重和倾听的,而是用来宽容和宠爱的,当然,条件是女人必须听话。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学内容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知识教育?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教育问题,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此做出精彩的回答。这次,我有幸读了《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感触颇多。作者怀特海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祖父曾经是一位校长,父亲也先后从事过教育和宗教工作。受家庭的影响,他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是他的代表作。而书中这句话——“读了之后,感到它简直就是专门为当前的中国人写的。我们不能不佩服,怀特海在英国这块土地上思考的结果,还能适用于千万公里之外的中国。”鼓舞了人心。 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教育的目的”是他主要的教育思想。他在开篇就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的深邃,又有艺术般的高雅。 所以怀特海大声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说得何等好啊! 我们在谈论教育的目的时,很多是指向着未来结果的。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结果和教育的目的绝对是两回事。这点我们通过阅读怀特海地《教育的目的》即可获知。怀特海告诉我们,教育改革,应该改掉那些束缚人的心灵而无活力的教育制度为目的。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2010-2020)》,期中所表露的许多思路皆旨在对教育制度除旧布新,这才是教育改革方向所在。 怀特海还告诉我们: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智慧,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也很容易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智慧高于知识。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育是教人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所以说,单纯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标。知识本身也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才是。通过知识培养智慧的渠道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明显地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就不仅能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智慧就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得以发展形成。

《教育哲学》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教育哲学》试卷及 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 (A) A.帕克 B.杜威 C.贝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 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8 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 教育的( C )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A.人口功能 B.育人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德 B.卢梭 C.那托尔普 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 B.孔德 C.那托尔普 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16.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问题而展开。

过程哲学

当代西方的过程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现在西方哲学正处于一个转折时代,一个革命时代。美国自己的哲学是实用主义。在二十世纪,美国实用主义也被逼得边缘化,一直等到九十年代才再一次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我讲的第一点是,过程哲学是现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这个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可以说是从十七世纪科学发展开始的,也可以说是从尼采开始的,可是尼采受Emerson(爱默生)影响很深,他和爱默生是一个思路来的。 我们可以把达尔文看作一个转折。John Dewey(杜威)写了一篇《达尔文对西方哲学的影响》,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因为他说,达尔文认为,如果我们要谈知识的工具,或者知识的对象,回到古代希腊,那个对象是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idols,它是一个计划,一个蓝图,一个抽象性的理想。所以,他们把真实归结为最抽象的一个东西,认为我们个体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而那个理想才是真实的。最抽象的东西是上帝。所以西方从一开始就有二元论。如果你把一个抽象的东西看作唯一的真实的话,这个抽象的东西会威胁国家,威胁历史,威胁创生、创新,威胁生活,威胁创造性的进步、发展,威胁创造,也威胁自由。所以达尔文要挑战这种思想方法。如果说真实不是一个理想性的、抽象性的东西,那它就是留在我们身边的一直在改变世界的专一性的关系。那个工具和对象都是以关系为基础,所以达尔文要从一个一成不变的逻辑转到一个一直在改变的过程性的思考方法。如果不谈过程的话,谈的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所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

有两个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insight(洞见),也就是非常重要的见解,达尔文虽然是西方思考方法上的“革命”,但他的影响还不够。 达尔文以后,过程哲学就开始了。过程哲学唯一的、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注重个体,就是那么简单。要离开那个抽象的、什么都一样的、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的错误,实际上,我们没有两个一样的东西,所以一加一等于二是一个错误,它离开了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西方是从达尔文开始有过程哲学,后来有怀特海,可是怀特海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过程哲学家,他的问题很多。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就像一只正在蜕皮的蝉,它的问题、探索过程和发展方向概括地表现了西方哲学在20世纪所走过的历程和进一步的探索趋势。它强调过程和价值问题的初衷,对过程的具体研究,以及对主-客二分法的批判和扬弃,都表现出了当前西方哲学艰难的“蜕皮”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对包括研究者本身在内的社会个体加以充分的重视和研究,特别是没有立足于现实社会个体生成过程的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用社会个体生成论的立场和方法进行过程哲学研究,所以并没有彻底解决“事实”与“价值”二元分立的问题,因而尽管表现出“蜕皮”的愿望和趋势,最终却没有完成这样的过程。只有运用社会个体生成论的立场和方法进行这样的研究,这种“蜕皮”过程才有望完成,从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境地。 关键词:过程哲学,价值与事实,无主体状态,平面化静态视角,社会个体生成论

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舆论导向中的作用研究

文/杨世鹏 一、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舆论导向的作用分析 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舆论导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校校园媒体“传播的桥梁作用”和“媒体的自我管理”两个方面。“桥梁作用”具体表现为高校校园媒体为社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加强了校园与社会、学校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与相互间的互动;“自我管理作用”表现为高校校园媒体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引导学生重视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完善自我管理。 (一)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舆论导向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与社会、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作为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知识,关注社会动态的窗口,高校校园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时事政治,提高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可以通过宣传民生热点,关注百姓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心百姓,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可以通过弘扬社会正义,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维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可以通过宣扬爱国主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爱国爱民;可以通过揭露社会弊端,分析社会根源,理清社会矛盾,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理性对待,科学处理;可以通过宣传社会法制,传播法制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二)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舆论导向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改造的能力,起到教育、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好时间,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同学、朋友、老师及家长的关系,使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条有理,使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老师及家长关系和谐融洽。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主要是提升四个方面的素质。第一是专业素质,引导学生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切实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第二是道德素质, 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遵守职业 道德等。第三是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凡事都要往好的一方面看,凡事看得开一点,看得长远一点,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拨云见日又是艳阳天。第四是身 体素质,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树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人生幸福的首要条件的意识;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高校校园媒体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外,还应该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适当参与社会工作,一方面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现学现用,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逐步积累自身的涉世经验和工作经验,为将来走出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准备,使自己能够更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高校校园媒体发挥校园舆论导向作用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校园媒体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内容大多是党政新闻和学院活动新闻,而且比较滞后,对社会热点的宣传比较少,发生在广大学生身边的生动的个人化个性化的事例也较少。大多新闻与宣传界限不明,导致宣传性强,说教色彩浓,新闻监督力度不够,评论和通讯过少,内容形式单一。 (二)高校校园媒体队伍建设相对较滞后。目前,多数校园媒体缺乏专职的、业务素质过硬的媒体工作人员,很多高校校园媒体的运作采取的是大学生社团的运行模式,致使校园媒体的发展在各个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与社会脱节。 (三)高校校园主流媒介管理较为混乱。高校校园媒介主要包括校报、 校园广播、校园网等。目前,对这些媒介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媒介,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其引导校园舆论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包括没有针对媒介特点来刊载、宣传相关内容,没有进行时间规划、板块规划,没有固定的专题栏目规划与建设,没有充分发挥校园媒介的桥梁作用,没有进行媒介的整合和合理分配等。如对于校报,许多高校的校报的内容规划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之内,宣传板块仅仅包括学校新闻板块和学生作品板块,宣传的内容多为党政新闻和学校活动新闻,另外刊登一些学生作品,版式简陋,内容呆板,而且出版 / 管理高校校园媒体 在校园舆论导向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舆论导向中的作用,分析当前影响作用发挥的困难和问题,寻找高校校园媒体引导校园舆论的正确途径,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校园舆论导向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摘录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摘录 一、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两条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次,所教的科目务须透彻。 在众多的科目中选择一小部分进行教授,其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收不连贯的思想概念,没有任何的生命火花闪烁。 我们应该记住,不加利用的概念同样是十分有害的。 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到森林。 如果你教的学生要参加某种统一的普通考试,那么任何实施完美的教学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在教育中是要你排斥专门化,你就是在破坏教育。 我认为,以考核单个学生为目的的校外考试制度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造成教育方面的浪费。 宗教性的教育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它谆谆教导受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和崇敬感。 二、教育的节奏

不管你向学生灌输的是什么细节,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种细节的机会是很小的;如果他确实遇到这种细节,那时他也许已忘记了你曾教他的有关此事的情况。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成人将会忘记你教他们的那些特殊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使他们想起任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的情况。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熟背的细节,这时,你想到的知识才有价值。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 智力习惯成了大脑对适当刺激的反应方式,刺激表现为具体的情况和事实。没有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掌握的知识会清晰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智力培养不过是人在谢东时大脑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运转。学习常常被说成这样一种事情:就好像我们在注意看着我们读过的所有书籍的翻开的书页,然后,当机会出现时,我们选取正确的那一页,大声地向世人朗读。 三、自由与纪律的节奏 理想的逐渐消失可悲地证明了人类努力遭受了挫折。在古代的学园中,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理教育的失败。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其中众多的知识主题决非一个人所能够掌握。罗列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各种科目,用这种方法来对待这个问题是毫无希望的。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读《现代教育哲学》有感 对问题的把握一般来说两个层面,即对问题事实的把握和对问题实质的把握。前者一般侧重于问题自身的来龙去脉,是对问题信息的“第一手”把握与认识。后者则是在掌握问题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能够反映一定性质特征的某一类思想或观点,实际上也就是问题的实质。对一个问题的把握当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问题实质的把握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面。 对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把握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熟悉知晓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样貌或形式特征,另一方面要从这些教育现象中提炼出与之匹配的教育规律或教育思想。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评判,通过对教育问题或现象以具体分析的方式完成自身教育认识的一次次飞跃。 王坤庆教授的《现代教育哲学》中的关键词“教育哲学”就是我们把握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根或源,我们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规律总结即来源与此。所以,教育哲学是我们研究教育所必需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定性的出发点。我们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 什么是教育哲学?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所谓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 一,教育哲学的源头是普通哲学。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

东方哲学史还是西方哲学史,其自始至终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也是伴随着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门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哲学因具有高度的教育思想性、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对教育科学的指导性而与普通哲学有着比其他教育要素更为紧密和天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中外许多先哲大家的哲学思想就是其教育哲学思想。如我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一书,在表达其哲学观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另一个儒家代表人孟子在哲学观与教育观上与孔子同出一辙,他将孔子建立的儒家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化,哲学上的“人性论”与教育上的“性善论”相结合而规定的“明人伦”教育目的,很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紧密性。在西方,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建立了一套以理念为基础的哲学体系,而教育哲学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而使他成为教育思想史上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始祖。纳托尔普曾评价柏拉图说:“在柏拉图,哲学与教育学是完全一致的。”由此看来,教育哲学脱胎于普通哲学,是普通哲学的应用哲学与实践哲学。它以相对确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为基础,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从而对教育实践提供系统完备的可进行操作的思路或方法。 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王坤庆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以其理论的高度性对科学起着指导作用。同样地,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教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身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所以,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被推行开来的今天,我们更要去考虑教育的目的。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圣人的学说,解答疑难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学者,教书往往是无组织的行为,他们对世界对知识的认识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在传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带着个性的烙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由为少数人服务的、高水准的职业演变成了为公众服务的机构。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材施教也因为条件的原因几乎得不到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否就因此发生改变呢?怀特海认为教育不仅仅是 来促进发育,他更赞扬理智的卓越。把教育看做生长,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地发展,而不是把知识等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就提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并用瞎子作比来嘲笑当时宣称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进去的所谓智者们。这就是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去衡量教育。然而,人们总是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例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出人头地等等,压着孩子朝这类目的努力,否则仿佛生长、教育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这位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

教育家,在看待教育上的两条戒律(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二,“所教科目务须透彻”)时,是抱有置疑的态度的。他认为在众多的 科目中选择一小部分进行教授,会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连贯的思想概念,会没有任何生命的火花闪烁。由此可见,教育的功利性是应该被淡化的,应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的发展,从人本化角度来考虑,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反对让“校外考试”扼杀了文化的精华。 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 掌握细节的过程。不存在一条由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教育的目的到底为何,需要我们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去思考;激活学生对一切的感悟和创造,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和引导。这样,教学才不会陷入程序化、机械化的僵局,才能始终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论文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论文 摘要: 怀特海过程思想的核心要素在于强调:过程、关联性、创造性、自然价值、和谐、互补、尊重。过程思想对教育的关照,教育即为人延续终生的过程,走进学校的知识绝非文本,而是经验、情境的承载;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给予”不是“施舍”,不是“分发”, 不是“强送”而是“共享”;学校教育应该保护好学生“挑战”,“冒险”、“探究”、“创新”、“求知和希望”的机体本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冲动而获取知识。 关键词: 怀特海;过程思想;知识观 20世纪西方著名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数学、逻辑学、理论物理学、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等 方面都有较深研究。过程思想是怀特海集数十年数学、逻辑、科学和哲学等问题的潜心思 考而沉淀的思想精华。过程思想认为,存在即是生成,过程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过程是事 物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必经环节。过程、关联性、创造性、自然价值、和谐、互补、尊重是 过程思想的核心要素。基于过程思想,本文对走进学校的知识做如下理解。 一、知识的本质 怀特海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生成过程,这个生成过程由“流变性、多 样性与统一性、具体事实与抽象形式等对立的方面综合而成”[1],宇宙中不存在完全相 同的两个时刻。宇宙中的每一个实体都是通过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每一 个实体都应被理解成生成的过程。宇宙具有不断创造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新事物不断出现。创造性是宇宙的终极本质。未来产生于积极创造的基础之上。宇宙因为富于创造而日新月异。 教育影掠1: 在学校教学中,学生常被灌输“无活力”的概念。如数学课中教师教授学生计算长方 形的面积,首先板书呈现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方形=长×宽,之后将公式套入习题,反复训练。一天的学校学习结束,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部分学生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记忆成S长方形=长+宽。为什么会发生此类的混淆?说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真正理 解“长×宽”与“长+宽”的数学意义有何不同,只是机械地记下了一条数学公式,对于“面积”的意义并没有很好习得,没有能够挖掘数学的精髓。 教育影掠2: 语文课上学生问老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诗句 的作者是男人还是女人?老师答:“当然是男人。”学生又问:“既然作者是男人,诗句

充分认识和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积极作用

充分认识和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积极作用 【摘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及校园网络在内的高校新闻媒体,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功能。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媒体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校园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地位与作用 高校校园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高校校报、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络等。其中校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是校园媒体的传统形式,校园网络则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新型媒体。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师生社团报刊、院(系)报刊、校友联谊报刊、班级墙报、宣传橱窗、宣传条幅等也可以说是高校校园媒体。校园媒体在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以此“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管理建设,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唱响主旋律。要重视发挥各种校园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作用,推动学校中心工作更全面有效地开展。 一、发挥校园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社会文化变迁,人的思想要适应社会的变化,不能固步自封,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校园媒体在担负信息传播,学术交流和推动信息化校园的实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的资源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向师生传送最新社会资讯,传播先进科学,传播先进文化思想理念。一方面,高校师生需要大量的来自学校内外的各种信息,这就需要高校要有一个完备而又系统的信息传播中心来及时地进行挖掘、筛选、加工和传播,使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校园媒体要借助高校得天独厚的学术优势,迅速反映校内外最新科技文化动态,使其成为校内和校际间学术交流的桥梁和媒介。此外,高校的科研成果得到宣传后,还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新闻媒体在传播先进文明思想的时候,也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入侵,这就需要新闻媒体严格把关,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只要加强管理,精心规划,严格把关,高校新闻媒体传播先进文明思想的信息作用仍然会充分地彰显出来。 二、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使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其规模、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相应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管理方式等。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校园媒体及时地反映这些变化并正确地引导舆论,有利于高校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各种校园媒体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因为不论是校报、校园广播、还是校园电视,在进行报道时总是要先确定自己的宣传导向。而这些宣传导向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许锡良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怀持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这位英国剑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作为罗素的老师、同事与朋友合著过《数学原理》一书,在学术思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大思想家。他的《教育目的》虽然只是他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讲座、报告与论文组成,但是,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读了令人受益匪浅。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就是这一句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个对教育目的的论断与杜威所说的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其实是基于同样的逻辑与价值判断,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人类的教育目的,经历了无数的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至今仍然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教育的国家主义目的论与教育的个人成长论。我这里之所以不把通常所说的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引入,是因为,

按照杜威的说法,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并不矛盾,个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则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的时候,其实也在指他在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在为社会作贡献,当我们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指教育促进了个人的身心健康,用身心健康的人及他们的个性才华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其实是指一个事件,只是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对立与矛盾的东西。只有国家本位或者政府本位才是与个人本位相矛盾的。因为,中国常常把社会与政府及国家混为一谈。才有这样的错误论述。 怀特海无疑是个人本位论者。当他把教育的对象定位为有血有肉的人,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的时候,怀特海的目光完全聚焦在活生生的个人定位上。任何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血肉丰满的个人层面,都是无效的教育。理解了这个逻辑起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了。 人,如果离开了文化,就有如鱼离开了水。个人的知识与社会发生关联,在于通过文化环境起作用的。因此,怀特海开篇即这样说:“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对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用且无趣的。”然而,这句话正好击中了中国传统国学的要害。中国的《论语》正是零零碎碎的信息,这些信息甚至称不上是知识,而是由圣人即兴发出来的一些感想。一个民族数千年来就靠这些东西作为思想活动的材料,也难怪,这些零碎的信息并没有给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复习参考题 一、简答题 1、试述古代三种关于天的形成说。 神造说、道成说、天演说 2、试述古代对天的几种不同理解。 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人格化了的上帝、道/理) 3、试述古代对天的不同称谓。 苍天、皇天、旻天、昊天、上天 4、试述古代对天的作用的不同看法。 “天”可信、可疑、可敬、可恨、可烦、可诉、可祈求、也可诅咒 5、试述古代关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等几种不同的天人关系学说。 (一)天人合一: 一种是人与天合,人与天地同道,所谓“参天地之化育”就是说人从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中,得到启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如《周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在“天人合一”中,也有不少迷信和糟粕,如“君权神授”,人间的皇帝可以代表上帝讲话,在殷周之际的天命观思想中,充分体现出这个问题。如《尚书》中的《汤誓》和《秦誓》,无论是汤伐桀,还是武王伐纣,都是假借“天命”来号召民众,要求万众一心地“恭行天罚”君权神授,固然有其迷信的一面,但也有认真对待、不敢怠慢、严格要求的一面。除君权神授外,在“天人合一”中还有性之所在,即人性是来自天命的思想。如《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把天命与性、性与道、道与教的关系讲的极其明白,它在儒家人性论中占有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也是极其复杂的,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东西,要作具体的分析,去粗取精,不能笼统的简单肯定和否定。 (二)天人感应: 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向消极方面的发展,当然也不可否定其中也有某些积极的因素。汉代儒学的神化,董仲舒为代表;到宋明理学,这种思想又有所继承和发展,只不过是由神学向理学方面转化而以。“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把先儒中天命的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后提出的命题。他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天能够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够感动上天,他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互相感应。因为天人是相类的天人是相与的。进而提出上天福善惑淫的思想,认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所以天降灾异,在于救国家之失。人们如果能虔诚地顶礼膜拜,也会感动上天,使其对原来的安排作某些改变,转祸为福。但是他的“天人感应”思想,除去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也有规范人们去恶从善,包括对统治阶级有一定的约束的一面,从这点来说,也不无某些积极因素可取。 (三)天人相分: 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是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并不以人世间的善恶而改变。他认为自然之天,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如果能自强不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 (四)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 天人相分的思想一直为后世的唯物主义者所继承,发展为“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等科学命题。如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

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对人生命本质的诠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2782875.html, 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对人生命本质的诠释 作者:颜峰罗方禄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怀特海及著作《过程与实在》所阐述的过程哲学蕴含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相较于西方传统哲学,过程哲学具有生成性、共生性、相互关联性、现实关怀性等特点,诠释了生命的过程性、整体性和超越性。 关键词:怀特海;过程哲学;生命哲学;生命的过程性;生命的整体性;生命的超越性 中图分类号:B71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1?0043?04 现代性问题的本质是关于人的生存方式及存在价值的生命意义,西方式的现代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命的迷茫和人生意义难以实现的困顿。“学者们认为,过程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它积极面对现代性问题,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长,认为它们是密切相连的生命共同体;主张对理性的适度运用,这些都对我们认清现代化的本质,解决它所带来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参考的途径。”[1](11)生命价值的实现根植于特定生活地域下所承当的使命,人一开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人的生命便充满了哲学意味,生命意义是实实在在,是在人类不断地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靠中国传统哲学就能解决心灵在现代性过程中的安放问题,还必须借助其它先进国家、民族在现代化实践中积累的事实经验和哲学智慧,并且这些理论在引进中国时不会发生排异反应。美国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思想,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更接近于东方哲学,尤其接近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思想,其对人的生命本质的阐释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下面就从生命的过程性、生命的整体性、生命的超越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命的过程性 怀特海认为,世界是由有机体构成的,但它又不是一个静止的机体,而是一个活动的结构。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强调差异性、流变性与创造性。过程哲学的“共生与过程原理”阐明了事物的生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实在的本质是在过程中生成的,并从本体论上确定了生成、变化比存在本身更为重要。怀特海指出实际存在物的生成“存在着从状态到状态的生长;存在着整合与再整合的过程”[2](517),实际存在物是变动不居的,处于不断流变的过程之中。因之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生命,都是由各种实际存在物的发展过程所构成的一条历史轨迹,这一过程承继的是过去,立足的是现在,面向的是未来,从而使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能动的流变过程,“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创造进化过程之中”。[2](30) 过程性的内涵体现在:

大学校园媒体的作用与意义

大学校园媒体的作用与意义 摘要: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各种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大社会上媒体的作用;不管是传统大众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大学 校园中的教学功能、科研、学校日常工作的展开、获取信息、宣传教育、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生活服务、媒体在校园里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意义非凡。 本文将重点论述各种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作用与意义,以更好地让大学师生 运用媒体;同时也供媒体经营者们更好地理解大学校园对媒体的各种需要,以便 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里的媒体市场很大,而且很多空间未被开发,比如,大学 校园广播、电视台、大学生网络频道都还发展不成熟,几乎没有跟市场相联系,所以研究大学校园里媒体的作用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起码可以让一些媒体经营 者们看到大学校园里的媒体市场。 关键词:大学校园媒体网络媒体作用与意义 The a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edia in universities Wang Li Hong (06011438)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 Duyun 558000,Guizhou) Abstract: Universities’ campus is a small society , all kinds of media in the small society make a major effect , no less than the media in the big society .Both the traditional media , and the new media ,they are all make a big contribution to the universities’campus in the education , scientific research , the schools’daily work , obtaining news , publicizing , obtaining entertainments , communication , the service of life , the profits media gaining in the universities’ campu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let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the most of the media and let the media proprietors know the universities’needs to the media, especially much space of the campuses’media is not develop , such as Campus TV , University’s Network Channel , even though some famous schools has themselves TV . But most of them are immature, not in the market. So the research to the meaning of the media in universities’ campus is important. Keywords:Universities’campus Media Network media Action and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他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职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他主张教育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全面成长。 1. 对学生来说,专业学习通常是一种具有特殊兴趣的学习。学生之所以学习某种专门知识,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想了解这种知识。普通文化旨在培养大脑的智力活动,而专业课程则是利用这种活动。但不应过分强调两者之间这种简单的对立。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生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 2.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界的刺激,对刺激作出反应。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即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 3.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 4. 我们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所有这些能力不是靠一条体现在各科目考试中的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如果一个班级的课题纪律良好,那么就有可能向学生们灌输一定量的死板的知识。 5.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发展往往发生在16岁到30岁之间。 6.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 7.在大学里,理论兴趣和实际功用相一致。不管你向学生灌输的是什么细节,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种细节的机会是很小的;如果他确实遇到这种细节,那时他也许已忘记了你曾教他的有关此事的情况。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成人将会忘记你教他们的那些特殊的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使他们想起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的情况。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 《过程与实在》一书有感 提纲: 一、“过程哲学”提出的背景 二、过程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 三、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四、过程哲学的影响 (一)过程哲学对教育的新解 (二)过程哲学在当下的意义 摘要:怀特海在他的主要著作《过程与实在》中提出一个开放的、能动的、创造的无限宇宙观,其中根本的是过程和事件。过程哲学是怀特海对现实世界的构造所提出的一种新视角和新范式,他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怀特海的的过程哲学并不是“一家之谈”的,而是与中国东方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并且他的过程哲学也对教育有着别致的见解与应用。在当代社会里,过程哲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过程思维指导着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过程哲学中国哲学教育当代意义 一、“过程哲学”提出的背景 作为“过程哲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创立者——怀特海,成为一颗耀眼璀璨的明星活在了他那个时代,同时也活在当下我们这个时代,又影响未来一代又一代去探寻他“过程哲学”的奥秘。那么,他的“过程哲学”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呢?这种思想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时代背景和思想、理论渊源的。 在怀特海生活的那个时代,数理逻辑和相对论蓬勃发展,自然科学概念发生剧烈变化,而当时在哲学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国的直觉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所有的这些因素对怀特海的科学哲学、思辨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

响。怀特海明确指出,就思想渊源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注脚而已”,并认为他的过程哲学思想“是以重现从笛卡尔开始到休谟为止的那一段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引用这一派思想家中某一位思想家的清晰陈述为其辩护,或引用所有西方思想的两位奠基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中某一位的清晰陈述为其辩护”[1]。在哲学上,他也受到了柏格森、布拉德雷、詹姆斯和杜威等人的影响,他一反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主义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把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机体和过程。 每一种哲学的产生都需要理论做根基的,所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也是有很深的理论渊源的。西方可以追溯到赫拉克利特,东方可以追溯到佛教。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被列宁誉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①)的“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不会两次思考同一个事物,而且更加一般地说,任何一个主体都不会两次经验同一事物)佛教的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都是过程哲学思想最早、最经典的表述。再如,集传统西方哲学辩证法之大成的黑格尔,系统地论述了世界是一个发展过程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也明确提出了“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②的思想,等等。 二、过程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 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认为:实体是过程阶段很多可分的部分连接成的一个个体,每一事物都是经验的机遇或由经验机遇的诸个体构成,不存在物质实体(由一定种类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系统构成),存在的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3]过程的宇宙是联系的、而非原子的或神意的,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并不存在氢原子,而是存在着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有与核外电子的关系。过程思想认为每一事物都是关系中的事件,环境中的事件。 在怀特海看来,世界是一个过程,事件世界中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各种事件的综合统一构成机体,机体的基本特征就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因此整个世界就表现为活动的过程。简言之,世界就是过程,过程就是实在,整个宇宙乃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而已。因此,传统西方哲学所讲的物质实体或者精神实体也好,只有在过程中才显现出其真实的实在性。如若脱离这一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些实体便成为抽象的实体,而不再是具体的实体了。离开这一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一切存在物都成为“永恒存在物”,丧失了自身的生命力。[2] 怀特海认为宇宙之所以终极的构成是事件和过程,它产生于先前事件的因果影响,出现①《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