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对妇女瘀血症

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笔者分别对其治疗妇科瘀血症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标签:张锡纯;妇科瘀血症;学术思想;用药经验

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组方也独具匠心。他虽非妇科大家,然妇科之论却独具只眼,治疗妇科疾病疗效卓著,尤其善于治疗妇女瘀血症。创制新方共170余首,而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共27首,其中治疗女科方共17首,现将其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学术思想

1.1 尊古而不泥古,继承创新

张氏[1]认为,“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治疗妇女瘀血阻滞的血崩,遵《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创固冲汤、安冲汤等新方,疗效卓著。可见张氏一生注重研究经典,吸收各家精华,汇集众人之长,作到融会贯通,立说有据,灵思巧变,自出新意。

1.2 参西而不背中,汇通中西

张氏治疗妇科瘀血症,用药[2]多喜取西药之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比如治疗妇人血崩症,常用西药麦角配合中药止血,血止后,急服三七以活血,防血劳之变。

1.3 活血而不忘冲,谨守病机

张氏[3]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他认为冲脉盛衰,对女子月经及胎孕具有重要影响。若冲脉瘀阻,则百病乃生,治疗妇女冲脉之病,提倡活血疗冲,谨守病机。其创制调理冲脉的数方,辨证用药分明,至今妇科每用则效[4]。如理冲汤、理冲丸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经血枯。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固冲汤治妇女血崩;温冲汤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赭石解 属性: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其原质为铁养化合而成,其结体虽坚而层层如铁锈(铁锈亦铁养化合),生研服之不伤肠胃,即服 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故《神农本草经》谓其治赤沃漏下;《日华诸家本 草》谓其治月经不止也。若用之即无斯效,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 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原无需乎也。其形为薄片,迭迭而成,一面点点作凸形,一面点点作凹形者,方堪入药。 赭石为铁养化合,性同铁锈,原不宜。徐灵胎谓若之复用醋淬,即能伤肺。此书诸方中有赭石者, 皆宜将生赭石轧细用之。 \x【附案】\x邻村迟某,年四十许,当上脘处发疮,大如核桃,破后调治三年不愈。疮口大如钱,自内溃烂, 循胁渐至背后,每日 自背后排挤至疮口流出脓水若干。求治于愚,自言患此疮后三年未尝安枕,强卧片时,即觉有气起自下焦, 上逆冲心。愚曰∶“此即子疮之病根也。”俾用生芡实一两,煮浓汁送服生赭石细末五钱,遂可安卧。又 服数次,彻夜稳睡。盖气上逆者乃冲气之上冲,用赭石以镇之,芡实以敛之,冲气自安其宅也。继用活络 效灵丹,加生黄、生赭石各三钱煎服,日进一剂,半月全愈。 邻村毛姓少年,于伤寒病瘥后,忽痰涎上壅,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其父知医,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 (宜指甲贴喉,指端着穴,向下用力,勿向内用力),息微通,急迎愚调治。遂用香油二两,炖热调麝香一 分灌之,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四钱,煎汤,徐徐饮下,痰涎顿开。 周姓妇,年三十许,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 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其脉有滑象,上盛下虚,疑其有妊, 询之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赭石二两,煎 汤饮下,觉药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继用赭石四两,又 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 或问∶赭石,《名医别录》谓其坠胎,今治妊妇竟用赭石如此之多,即幸而奏效,岂非行险之道乎?答 曰∶愚生平治病,必熟筹其完全而后为疏方,初不敢为孤注之一掷也。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 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

张锡纯用药经验

2012年12月1日第12期No.121Dec.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75期 Vol.27Serial No.175 张锡纯用药经验浅谈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薛瑜峰Xue Yufeng1,薛佳茜Xue Jiaqian2 1.修武县人民医院,河南修武454350 People's Hospital of Xiuwu County,Xiuwu,Henan,China45435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46 摘要:目的:探讨张锡纯用药经验。方法:总结、归纳张锡纯的著作和用药特点,并对其药物的独到见解略加阐述。结果:张锡纯是近代中国中西医汇通的先驱,不仅精于伤寒、温病、妇科、儿科等,亦在药物的研究方面建树颇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立新论,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论:张锡纯用药经验值得借鉴,以指导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Methods:The works of Zhang Xichun and hi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ed up and his insights into medication were briefly elaborated.Results:Zhang Xichun was the pioneer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who were not only skilled in treating typhoid,febrile diseases,gynecological diseases,pediatric diseases etc.but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edication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he innavated new theori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thus making excellent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is worth learning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关键词:张锡纯;用药经验;药物配伍;神农本草经 Key words:Zhang Xichun;medication experience;drug compatibility;Shennong's Herbal Classic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49.27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12-1691-02 “学医功夫原有数层,就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这是张锡纯对药物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张锡纯一生推崇《神农本草经》,对《神农本草经》中各类药物理论细加揣摩,精研药性,不仅提出了许多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见解,也对许多药物药性重新论证,拓展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结合临床,融入自身见解,注重配伍,创立药对,其独树一帜的药物理论对后世谴方用药影响深远。 1正《神农本草经》药物之性,创新临床应用 1.1石膏 《神农本草经》原载“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产乳。”后世则多认为石膏大寒,并且据条文认为石膏可治产后无乳,对此张锡纯感慨到“变金丹为鸩毒也!”张锡纯认为石膏非大寒之性,而属微寒之品,治疗大热,须大剂方可,且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谓“产乳”并非指产后无乳,而是指“产后外感发热”,《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即是《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的最好证明。 此外,张锡纯还独创新见,认为石膏的退热机制为逐热外出,即“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退热而不伤脾胃,此论颇有新意。1.2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曰:“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张锡纯认为,山茱萸不仅有固涩之性,并且“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 1.3龙骨 《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张锡纯精研“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龙骨除可重镇降逆,收敛固脱之外,还可利痰,开通,治疗肺中痰饮咳嗽,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 1.4桂枝 《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论桂枝先言其主欬逆上气,张锡纯认为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并举“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之例说明“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1]。并且认为桂枝尚有理肝郁、和脾 · 1961 ·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学术探讨?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2)山西省电力环保设备总厂医务室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王 笈1) 戴 红2) 摘要 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列治疗温病30方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遣药精专,组方严谨;随证变通,灵活化裁;用药独到,别有见地是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 张锡纯 温病 方药特色 近代名医张锡纯,一生精研医理,临证讲求实效,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颇为医界后学推崇。是书论治温病,本宗《伤寒论》,但却不囿于仲景之说,颇多创见,特别是在制方用药方面,可谓组方严谨,用药精专,灵活变通,见解独到,颇具特色。本文拟就张氏在书中所列治温病30首方剂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1 遣药精专 组方严谨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治疗温病所列方剂计有4类,即“治温病方”、“温病遗方”、“治瘟疫瘟疹方”、“治伤寒温病同用方”,共自拟方剂30首(以下简称“30方”),用治风温、春温、湿温、温疫、温疹等病证。笔者曾对张氏上述治温方剂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在以上30首方剂中,共用药物45味,诸方用药次数累计145味次,方均用药4.8味。其中用药最少的方剂为1味,用药最多的一方仅为9味。再以“治温病方”为例,其组方用药更具特色。张氏在该节原文中共论述了自拟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等10首方剂,泛治风温、春温、湿温初起及表里俱热等证,然详究10方用药,仅由13味药物增损变化而成,诚可谓“药少精专”。 张氏制方的另一特点是法度严谨,如其 所创治疗风温初起的清解汤,方中取薄荷4钱为君,疏散风热,为治风温表证的要药;以蝉蜕3钱为臣,与薄荷共奏清轻解肌,发表透邪之功;佐以石膏6钱,凉而不寒,散而不凝,清热散邪,既可外散风热,又可防止邪热入里;使以甘草清利咽喉,调和诸药。4药并施,共成解表清热之剂。本方药仅4味,而君、臣、佐、使无一味游移之品,且从后附医案观之,此方临床用于风温,往往效如桴鼓,屡治屡验。 又如宣解汤,为治风温“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兼治湿温初起之证。湿温缠绵难愈,人皆知之,治疗该病须祛湿清热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常人论治本病往往有药杂方繁之嫌,而张氏所制宣解汤仅用药6味。方中以滑石为君,甘寒清热,与甘草相合,更具利湿退热之长,而无伤阴之虞;以蝉蜕、连翘为臣,既可透表散邪,又有利尿止泻之效;佐用芍药、甘草酸甘益阴,以防利湿伤阴之弊;6药相伍而有疏表、清热、利湿、护阴之效,足见张氏制方用药法度严谨的特点 张氏制方一贯反对大方杂药,力主药精力专。张氏认为“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反对对症选药,杂乱无章,嘱人切忌“十余味或数十味为方,服之令脏腑之气皆乱。”这些观点体现了张氏组方遣药的原则。 ? 5?山西中医 1998年2月第14卷第1期

张锡纯谈中药

张锡纯谈中药 1 功效有新见 由于时代的变迁,物候的变化,人们体质的差异,对方药的反应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张锡纯指出:“尝细验天地之变化,恒数十年而一变……为医者当随变化之转移而时时与之消息,不可拘泥成方不知变通也。 ”从大量的实践中,张锡纯对药物的作用不断总结,提出新解,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如张锡纯清热首崇石膏,认为石膏凉而辛散,有发汗透热之功,对外感发热无汗者可清热透汗,力辨白虎汤无汗之禁。石膏不但可清外感实热,对脏腑实热亦可清解。其用生石膏治脑漏、子宫炎、痔疮等因脏腑实热所致者,以生石膏“且善于治疮,且善于解毒”,治奉天赵某之父,脐旁生痈。“石膏能润痰之燥”,以石膏为君治张某之上焦燥热,痰涎胶滞,喘促异常之证。生石膏质重能降,可治热病胃气上逆、大便秘结之证,而热病伴大便溏泻者则忌用之。生硫磺大热有毒,医者多不敢轻用,张锡纯认为:“硫磺若挟有杂质者有时有毒,若其色纯黄即纯系硫磺,分毫无毒。 ”“硫磺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 张锡纯认为,硫磺“但热下焦,性不上”, “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要药”,功胜附

子、肉桂,治陈寒痼冷之疾,它药不效者,用之每奏奇功。对虚劳一证,张锡纯认为,“橘红为虚劳温病之禁药”,鳖甲、龟版不可轻用于虚损之证,尤其醋炙后则开破之力尤著,故特别指出“肝虚弱者,鳖甲为禁用之品也”,龟版“醋炙之,若服至一两,必令人泄泻……而与鳖甲同用以误治虚弱之证,实能相助为虐也”。生麦芽能舒肝,“将顺肝木之性”而又“不至过于升提”,对肝气郁结者代柴胡用之既舒木郁又不至于过升,马钱子能强胃助食,为胃弱不能食之健胃妙药,大麦苗可退黄,大剂山茱萸可救脱,功胜人参,且山茱萸不独能敛,更能舒肝,谓:“萸肉得木气最全,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是以善补肝,又善舒肝。”大剂连翘能发汗,茯苓能止汗,鸭肝治虚人泻痢,竹茹能宣通水道,通利小便等, 此皆有识之见。 2 用量破常规 药物剂量关系着功效的成败,一方面立法遣药要切中病机,如张锡纯云:“药之所以能愈病者,在对证与否,不在其力之强弱也。”另一方面,又指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故张锡纯在审病辨证的基础上,对重病顽疾,用量常打破常规。如代赭石、半夏为妊娠禁忌药物,张锡纯治一妊娠恶阻,半夏用量达二

张锡纯用药用方之别致

张锡纯用药用方之别致 张锡纯先生是近代著名医家,其曾力主中西汇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用。其研习经典,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财富。我拜读先生著作,感觉收获颇多,尤其对于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勇于提出很多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对于单味药和一些经典方剂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更是难能可贵。 肉桂 《神农本草经》谓肉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汤液本草》谓其:补命门火衰,益气消阴。总之,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性能下行,暖丹田、壮原阳、补相火。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而张氏却发人所未发,多用其平肝之用,用治肝气横恣多怒,效果很好。 奉天警务处王氏夫人,年三十,咳嗽痰中带血,剧时更大口吐血,常觉心中发热,脉一分九十次,按之不实,投以滋阴降火之药不效。后用止嗽药川贝,调服山药细末而愈。后反复,自言夜间睡觉时常作恼怒之梦,怒极或梦中哭泣,醒后必然吐血。张氏思其为肝气郁遏,改用疏肝泻肝之药,效果不好,踌躇再三,想到平肝之药以肉桂为最要,于是配合大黄,二药寒热相济,降胃平肝,加赭石,煎汤送服,吐血顿愈。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众所周知,白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组成,为治疗阳明经证的主方,主要治疗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寒,脉洪大有力。而白虎加人参汤则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二两而成,主要用于阳明热病失治、误治之后兼有气津两伤的发热,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的病证。而张氏每用白虎汤,则喜用山药以代粳米。因伤寒法,白虎汤用于汗、吐、下后,当加人参。究之脉虚者,亦加人参,不必在汗吐下后。而张氏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每遇阳明热炽,而其人素有内伤,或元气素弱,其脉或虚数,或数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知以山药代粳米,其方更加稳妥,见效也更快。此是因为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于因为服食石膏、知母而作滑泻。并且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于滋阴,白虎汤得之,既祛实火又清虚热,内伤外感,须臾同愈。张氏,用此方治愈过很多人。现举一例,以资参考。 一童子,年十三,于孟冬得伤寒,七八日间,喘息鼻煽动,精神昏聩,时作谵语,其脉微细而数,按之无力,舌干不能外伸,启齿而视,舌皮有斑点作黑色,似苔非苔,频饮凉水,而无濡润之意。此为劳力之余,胸中大气下陷,津液不能上潮,气陷不能托火上外出,故脉道阻塞,。遂治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煎汁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昼夜连进两剂,病愈。 以上列举了两个张氏对于单味药以及经典方剂的变化应用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并且不断学习先生的思想。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对妇女瘀血症 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笔者分别对其治疗妇科瘀血症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标签:张锡纯;妇科瘀血症;学术思想;用药经验 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组方也独具匠心。他虽非妇科大家,然妇科之论却独具只眼,治疗妇科疾病疗效卓著,尤其善于治疗妇女瘀血症。创制新方共170余首,而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共27首,其中治疗女科方共17首,现将其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学术思想 1.1 尊古而不泥古,继承创新 张氏[1]认为,“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治疗妇女瘀血阻滞的血崩,遵《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创固冲汤、安冲汤等新方,疗效卓著。可见张氏一生注重研究经典,吸收各家精华,汇集众人之长,作到融会贯通,立说有据,灵思巧变,自出新意。 1.2 参西而不背中,汇通中西 张氏治疗妇科瘀血症,用药[2]多喜取西药之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比如治疗妇人血崩症,常用西药麦角配合中药止血,血止后,急服三七以活血,防血劳之变。 1.3 活血而不忘冲,谨守病机 张氏[3]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他认为冲脉盛衰,对女子月经及胎孕具有重要影响。若冲脉瘀阻,则百病乃生,治疗妇女冲脉之病,提倡活血疗冲,谨守病机。其创制调理冲脉的数方,辨证用药分明,至今妇科每用则效[4]。如理冲汤、理冲丸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经血枯。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固冲汤治妇女血崩;温冲汤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

张锡纯用山药探析_王建

○医籍研读○ 张锡纯用山药探析 王 建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10) 摘要:通过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的临床运用,采用以证测方以方析药的方法,剖析了张氏在治疗阴虚、肺虚、脾虚、肾虚诸证中山药的用法,并加以阐发。 关键词: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649(2007)12-0039-02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性平而补虚。自仲景《金匮要略》用薯蓣丸以来,山药多以辅佐药出现在历代的方药典籍中,重用者少,以山药为君者更为鲜见,近代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开重用山药之先河,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几乎过半,并且常以山药为君,每起沉疴,取应手之效。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叹张锡纯实乃知山药者,有集山药应用之大成之势,其中妙处深可探究,后学者大可效法。 1 肺肾阴虚 经云:“阴虚则热。”阴虚劳热多因久病体衰,饮食少纳,或自汗、多梦或咳嗽喘促,耗伤精气所致,脉象以虚弱微细为多见,临床可见有肺阴虚者,有肾阴虚者;然都与后天之本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以脾之伤为病之本。山药味甘,平补之品,补肺、脾、肾三脏而无助热之虑,实为治虚劳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阴虚劳热共11方,用山药者十有其九,其中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一味。张氏曾治一老翁患咳嗽痰喘30年,痼疾陡发,发热、咽干、头汗出、不纳食,证属肺气与脾阴肾阴将绝,有不可终日之势,从医束手,改用山药12g,加玄参9g,一剂见效,三剂而病愈过半。笔者在临床上凡遇到阴虚内热患者,特别是体弱病久者,常在养阴清热方剂中加入大剂山药,取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肺肾阴虚则喘息不止,肺主气司呼吸,肺阴虚则内热由生,热迫于肺则喘作;肾主纳气,肾阴虚则气不摄纳,使肺肃降之气失归纳之所而作喘,《医学衷中参西录》创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补肾以为君,山萸肉、龙骨为佐使,治老年喘息,呼多吸少之症俱获良效。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并有收敛之力,在此治喘之力雄,所以定名薯蓣纳气汤。张氏在治疗肺阴虚喘咳劳嗽时,阴虚劳热诸方皆可选用,可倍山药用量,加牛蒡子。山药滋脾肺之阴以滋其本,牛蒡子体滑气香,清润肺脏以治其标。二者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笔者曾治一老翁李某,素有喘证,发则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咽干口燥,喜多饮,夜小便频数,证属阴虚作喘,常服多种药物不效。投薯蓣纳气汤,一剂而喘止,夜间小便次数亦减,深信张氏之说不虚。 张氏在治疗血淋、膏淋、劳淋、寒淋及尿浊诸证中,皆以山药为君药,同道多无此法,问山药之性何以与他药之性相合,张锡纯答曰:“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补,滋阴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补气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佳品,再因证加他药辅佐之,所以投之辄效也。” 2 脾虚吐泻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载薯蓣半夏粥,用于胃气上逆,冲上作呕,闻药味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凡呕吐者正值胃气上逆之时,骤进汤剂则一服即吐,止呕药又难奏止呕之效,张锡纯以半夏和胃降逆治其本,山药粘稠不致药物呕出急治其标,同时山药又有健脾以助胃受纳之功,故山药有治呕吐之效。 张锡纯在治疗泄泻的方剂中,多不离山药,凡泄泻日久,多脾脏气阴两虚兼湿邪留恋,山药双补气阴又有健脾利湿之功,治疗泄泻最为切用,尤其在夏秋季节,小儿贪凉饮冷,感受湿邪,伤及脾胃,随之滑泻,久则气阴亏耗而湿邪不去,单用滋补或渗利均是不妥,唯用山药补而不腻,补中有消,可以放心使用,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方中主药就是山药,每用必取应手之效。确为儿科之妙品,老年体弱滑泄日久,体倦乏力,口干不喜饮,小便不利者,必用山药,多能取效,较之温润淡渗之药确有独到之力。 张氏治痢亦喜用山药。久痢滑脱,气阴耗伤,当补脾健胃厚肠,行扶正祛邪之意,在通变白头翁汤中因为有山药顾脾,阻止了痢后转泻,体现了张氏知常达变之功力,张锡纯认为山药之补不同于参芪,其力饶而性略纯。况此药用于寒凉通利药之后,使邪先去而后发从容之补性,乃万全之策,决无留邪之虞。 3 阴虚消渴 消渴一证分上、中、下三消,因于肺脾肾三脏阴亏,是目前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主要代谢性疾病之一,上中下三脏阴亏,火旺灼津;或因肺燥,津液布施不周,肾乏滋助,则肾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肺胃,精微转而下注,口渴、多饮、多尿,发 · 39 · 2007年第25卷第12期Vol.25,No.12,2007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名医用药

名医用药 1.卷柏治内痔出血 卷柏,又名回阳草、不死草、长生不老草、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等。性平、味辛,或日味淡微涩、性,微寒,炙用则温。入足厥阴、足少阴经。功能:生用破血,炒止血。也有云生用亦能止血。其治内痔出血用法: 卷柏30g,瘦猪肉50g,同煎。服汤食肉。 治验例:谢X X,女,60岁,农民。患内痔,出血颇多,因家贫,屡用单方10余首,皆无效。就治于余,即介绍上方,连服2剂,其血即止。 按:此方见《长江医话》第936页,作者云以此方治内痔出血100余例,皆验(古道瘦马按:临床我常用,疗效确切),无论寒热之证,虚实之体,皆可服用。但又云气虚者与黄芪配伍,便结者与草决明同煎,脾虚者与大枣相配,肾虚者与枸杞煎服,出血太多者,伍入当归补血汤,血脱者与独参汤相配,大便不爽者与地榆、银花同煎。 2.长生果治萎缩性鼻炎 长生果,原名落花生,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生者性平味甘,

熟者辛甘而香。功能润肺补脾。生研用下痰,干嗽者宜餐,滋润泻火之功也。但一般常炒熟食用。以之治萎缩性鼻炎,其用法是:生果(生用连衣)30g,冰糖适量。 用时将果仁加水适量,煎沸后,再以文火煮1小时左右,专服。果仁嚼服,皮要吐出。连服2周为l疗程。 附验案:韩X X,男,42岁。久患萎缩性鼻炎,屡用冲洗剂,时轻时重。重时鼻腔干燥异常,呼吸不畅,伴有血性分泌物。服长生果汤2个疗程。症状全消。 按:萎缩性鼻炎,多半是肺燥阴虚所致。长生果仁生用有润肺清火涤痰之功;其衣色红入心养血;冰糖清热润肺。二者配伍,有良好的润肺养阴清火作用。肺燥去则鼻窍得通,故鼻腔干燥症状得以消失。在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烟、酒。 现代研究,花生果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含氮物质、淀粉、维生素等,其中还有凝血作用的油(不是一般的花生油),是从其衣中提炼的。花生衣味涩,果仁性平味甘,其所以必须连衣者,是取果仁之润肺生津,果衣的敛肺保液,其中冰糖亦有润肺涤痰之功。配伍合理,是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方剂。 本方选自《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837页,为傳宗翰主任医师的验方。以上验案亦系他的治验例。傳宗翰先生为江苏省已故的名中医,其介绍的验方,谅不我欺也。用敢推荐,公诸同道。临床中若遇萎缩性鼻炎的患者,不妨一试。

【中医】张锡纯论治脾胃

【中医】张锡纯论治脾胃 服务生命之美!——尚道堂 崇尚道德,悬壶济世!微信公众号:shangdaotangI 摘要:张锡纯论治脾胃,确有其独特的见解: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肝气即是实脾胃;补养与开破结合,用药独特,而恰到好处。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反复验证,在理论上认真研究,整理提髙。 张锡纯论治脾胃 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他不仅在传统中医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还能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博采当时西医学之长处,力图沟通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名曰“衷中参西”。他一生的学术经验,荟萃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是书立意新颍,见解独特,注重实践,讲求疗效。善用其方药者,效验异常,故能流传海内外,备受欢迎。今不揣谫陋,爰采书中有关论治脾胃之独特经验,作一简介,以期抛砖引玉。 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 祖国医学史上论治脾胃之名家,当首推李东垣和叶天士。李氏善升补脾阳,用药多刚燥;叶氏善滋养胃阴,用药多柔润。张氏则兼采二家之长,融于一炉,创制了不少调补脾胃的有效方剂。如资生汤、资生通脉汤、扶中汤等。方中刚柔并用,

燥润兼施,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两擅其长,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 为什么张氏治疗许多疾病都要从补养脾胃入手?为什么张 氏在补养脾胃时总是扶脾阳与益胃阴同时并进?我的理解是,他治疗的许多疾病,如劳瘵、经闭、膈食、久泄等,都属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症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都有亏损,单纯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补偏救弊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从调补脾胃,重建中气入手,方能缓缓见效。《灵枢·终始》篇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殆即此意。仲景治虚劳证阴阳两虚之用小建中汤,健运中气,平调阴阳,已肇其端矣。张氏曾解释,“人之脾胃属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何曾见有多饮多食,而病劳瘵者哉(引自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下同)。”至于调补脾胃时必须扶脾阳与益胃阴同时并进者,盖因病至于斯,亦非单纯的脾阳虚或胃阴虚,而是或先损脾阳,阳损及阴;或先损胃阴,阴损及阳,呈现脾阳与胃阴俱虚的病状。故扶脾阳与益胃阴,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机会很多,不失为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和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有效方法。 升肝脾,降胆胃,曲尽其妙 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方能运化

罗大伦博士:话说张锡纯使用生石膏

罗大伦博士:话说张锡纯使用生石膏 在我的《这才是中医》书中,我写了张锡纯的生平和故事,但是因为篇幅所限,有很多资料没有收录进书中,今天和大家聊聊这本书之外的,没有收录的故事吧,比如,民国中医大师张锡纯使用生石膏的故事。 故事一: 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了,这是邪气入里化热了),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为什么张锡纯那么一位大碗,自己的孩子也折腾了四五天都没效果呢?原来,是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这搞得老张也是没了办法。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来想去,怎么办?看此时的症候,应该使用生石膏,但是历来医家都说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小孩子用上能行吗? 在这个时期,张锡纯对生石膏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心里也是犯嘀咕。 想来想去,张锡纯觉得“有是证则用是药”,这是中医的一个名句,意思是: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这个证候,就应该使用对证的药物,即使有的恶时候乍看上去,这个药很是威猛

霸道,但是也应该用。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于是就用了生石膏一两煎汤,趁着温热,给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结果病情就开始好转了,张锡纯一看,有门!于是,又用了生石膏二两,熬汤,还是慢慢地喝下去,结果病情开始继续好转。 张锡纯这回胆子就大了,于是,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两,熬汤,给孩子喝了下去。 结果,这个病立刻就痊愈了。(病遂痊愈) 那么,一个小孩子,一天之内,用了生石膏六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孩子的身体被凉到了吗? 张锡纯体会,这次病好以后,孩子的饮食有加,没有任何脾胃受寒之象。 难道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吗?为什么孩子没有被寒到 呢? 张锡纯再翻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石膏“微寒”,张锡纯于是恍然大悟,原来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药啊。 张锡纯自己说:“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 张锡纯最有心得的一味药,就是这个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写的最多的就是这味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对生石膏的体会,还是从自己儿子身上获得的。

中医大师张锡纯用药经验浅谈

中医大师张锡纯用药经验浅谈 导语:张锡纯是近代中国中西医汇通的先驱,不仅精于伤寒、温病、妇科、儿科等,亦在药物的研究方面建树颇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立新论,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锡纯用药经验值得借鉴,以指导临床应用。作者:薛瑜峰“学医功夫原有数层,就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这是张锡纯对药物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张锡纯一生推崇《神农本草经》,对《神农本草经》中各类药物理论细加揣摩,精研药性,不仅提出了许多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见解,也对许多药物药性重新论证,拓展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结合临床,融入自身见解,注重配伍,创立药对,其独树一帜的药物理论对后世谴方用药影响深远。石膏《神农本草经》原载“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产乳。”后世则多认为石膏大寒,并且据条文认为石膏可治产后无乳,对此张锡纯感慨到“变金丹为鸩毒也!”张锡纯认为石膏非大寒之性,而属微寒之品,治疗大热,须大剂方可,且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谓“产乳”并非指产后无乳,而是指“产后外感发热”,《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即是《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的最好证明。此外,张锡纯还独创新见,认为石膏的退热机制为逐热外出,即“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退热而不伤脾胃,此论颇有新意。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曰:“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张锡纯认为,山茱萸不仅有固涩之性,并且“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龙骨《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张锡纯精研“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龙骨除可重镇降逆,收敛固脱之外,还可利痰,开通,治疗肺中痰饮咳嗽,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桂枝《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论桂枝先言其主欬逆上气,张锡纯认为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并举“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之例说明“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并且认为桂枝尚有理肝郁、和脾胃、宣通利尿之功。其他张锡纯认为:连翘味淡,可利水,仲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是用连翘以利湿热。薄荷味辛,气清香,“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薄荷服后出凉汗,凉汗能清温,是以宜于温证病。”并且用量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三) 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但其作用远不止此。朱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1)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若胃气逆行。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张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姜、白芍、厚朴、生姜,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随症制宜,泛应曲当,张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然而朱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朱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清吴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且无局部感染现象。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朱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遂予: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一服痛定、呕平、血止。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朱老认为,半夏所主之寒热,当出现“心下坚”(《本经》之见症),始为恰当,非漫指一切寒热而言。从《本经》之义引伸,凡寒热不解,如出现心下坚满,或气逆不降,或

关幼波教授使用旋覆花代赭石经验

关幼波教授使用旋覆花代赭石经验 关幼波教授使用旋覆花代赭石经验 何永泉1 魏静2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5085 (2008) 07 - 0029 - 02 关幼波教授幼承家技,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在疑难病治疗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使用药物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笔者聆听教诲,现将学习关老使用旋覆花代赭经与大家共享。 关老一生犹以治疗肝病见长。认为肝脏生理有通畅情志,健脾开胃之效果。表现在病理方面则有肝气郁结木克脾土等。表现为胸胁胀满或窜痛嗳气纳呆脘胀脉玄治疗当疏肝理气和胃。喜用旋覆花代赭石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常用方旋覆花10 克、代赭石10 克、杏仁10 克、橘红10 克、酒芩10 克、当归10 克、白芍10 克、香附10 克、木瓜10 克、砂仁10 克、藿香10 克,再随证加减。 病例介绍: 男性,58 岁,干部,主诉右胁胀痛3 年。患者诉于3 年前在不明诱因情况下出现右胁胀痛、伴烦躁易怒、纳减、大便秘,曾在本院及外院诊断病毒性乙型肝炎大 3 阳经干扰素为主等治疗1 年。乙肝小3 阳。但右胁胀痛等症无明显改善。来要求中医治疗。皮肤巩膜无黄染。面色暗,形体偏胖,腹部平坦无压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舌苔薄黄,质暗红,关脉略弦。中医辨证,肝木克脾土,拟疏肝理气和胃。处方:旋覆花10 克、代赭石10 克、杏仁10 克、橘红10 克、酒芩10 克、党参10 克、香附10 克、木瓜10 克、砂仁10 克、藿香10 克、瓜蒌10 克。7 副,药后患者胁胀痛、烦躁易怒等症明显减轻,纳谷稍进,前方再加焦三仙各15 克,再进7 剂,纳谷馨。上法加治疗两月,诸症缓解。 关老治疗呃逆常用旋覆花代赭石相须为用,随证加减常用:女性,37 岁,农民,患者因反复呃逆三月求诊。患者三月前与家人生气出现呃逆,经西医对症治疗多次效果欠佳,求症时面色青,心肺四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胸腹联透及腹部B 超未见异常,舌苔薄白,质暗淡,脉弦。辩证肝气不舒,胃气上逆。治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旋覆花10 克、代赭石10 克、杏仁10 克、橘红10 克、酒芩10克、瓜蒌15 克、当归10 克、焦白术10 克、香附10 克、木瓜10 克、赤白芍各10 克、刀豆子30 克、藕节10 克。经过上方加减治疗,呃逆缓解。 《神农本草》记载“复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中药大辞典》总结归肺,肝,胃经。《药性论》“主肋胁气开胃,止呕逆不下食。”代赭石《, 神农本草》记载“味苦,寒”《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神农本草》“代赭石味苦,寒”《中药大辞典》认为入肝,胃,心包经《本草正义》“下气降痰,清火”《伤寒论》166 条旋覆代赭汤两药为主与生姜半夏等相配起和 胃化痰重镇降逆胃虚痰阻噫气不除证“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关老以俩药与杏仁橘红配伍亦起健胃化痰之效关

从龙法名家案析--小青龙汤药后诸证治疗方法探讨

从龙法名家案析--小青龙汤药后诸证治疗方法探讨.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 从龙法名家案析--小青龙汤药后诸证治疗方法探讨 更新日期:2009-04-17 点击: 安丙辰张德勇国万春 提要经方小青龙汤主治寒饮咳喘,为辛温峻剂,服用以后容易产生变证,对于小青龙汤药后诸证的治疗方法,统称之为从龙法。本法名家论述颇多,现举4位大家病案4则分析其治疗方法,可知治疗小青龙汤药后诸证应辨证论治。余邪为患可用张仲景之姜辛剂或张锡纯之从龙汤祛其痰邪;正气不足则用张锡纯之“补药”和刘渡舟之“人参养荣汤”益其正气;若两者交互为患则用叶天士之早服壮水源之剂,晚服威喜丸,使邪退正复,而病解。 关键词小青龙汤;辛温峻剂;从龙法;药后诸证 分类号:R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15(2000)01-0008-03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1]“疗效卓著,屡用屡效。但此方辛温峻猛,能伐阴动阳,下拔肾根,用药必须中病即止”[1]。若用之不当,会产生多种变证,应当加以注意。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寒饮咳喘的实证,所以药物组成以辛散温化为主。但临床常见之寒饮咳喘证多见于哮喘、慢支和慢性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多是实中挟虚之证,所以应用小青龙汤后,负作用更为明显,使病情更趋复杂。对此不少医家都有所论述,其中最为突出者,当推近代名医张锡纯,其自拟从龙汤,以治疗小青龙汤药后之证。在此,笔者仿张锡纯之义,将临床上用于治疗小青龙汤药后诸证的方法称为从龙法。现摘录4位名家(张仲景、叶天士、张锡纯、刘渡舟)的小青龙汤医案4则,分析其从龙法,分别介绍如下。 1 张仲景之从龙法 医圣张仲景不仅创立了小青龙汤,而且对于小青龙汤药后变证的认识也极其深刻。其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采取病案的形式详细论述了体虚支饮咳嗽服用小青龙汤后的变化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原文如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2] 释义:其人下焦阳虚,支饮上盛,是一种下虚上实之证,这种病情,虽寒饮在上,但不能仅用温散之剂,必须兼顾下焦。方为虚实两全之策。服小青龙汤后,固然寒饮得以暂解,但冲脉之气亦随之而上逆,当此之时,宜急予敛气平冲之剂。服桂苓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已平而支饮又作,出现了咳满,所以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支饮复发。服药后咳满已止,干姜、细辛的功效已发挥出来,病情好转。但也有服药后见口渴、冲气复发的情况,是因为姜、辛,温热,转从燥化,动其冲气所致,此种变化自当用苓桂味甘汤以治之。另一种变化是由于饮邪上逆,而非下焦冲气,所以出现呕吐的症状,应加半夏以去水止呕,服药后水去呕止是里气转和的表现,但表气未宣,故其人尚见形肿,可于前方中加杏仁一味继续清除余邪,兼以宣利肺气,气化则饮消,形肿亦随减。单就形肿一证而言,本应加麻黄发汗消肿,但麻黄耗伤阳气,会产生厥逆的变化,所以不能加入。如果水饮挟热,则应在温化蠲饮方中加大黄一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