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证配置管理计划评审检查表

软件质量保证(SQA)配置管理计划评审检查表

项目SQA人员签名:请在()内标注相关检查结果

√:检查通过

х:检查不通过需修改

其他标记:请注明原因

最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最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 Q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审核内容: 1.是否建立了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机制(文件)。 2.在策划管理体系时有无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经 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以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信息渠道等(外部因素)。 3.如何收集、识别、分析、评审内外部因素。 4.是否持续地识别、分析、评审内外部因素,动态更新。 注意:该条款宜结合6.1条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一起审核。

Q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审核内容: 1.是否建立了识别相关方及其需求的机制(文件)。 2.如何识别、评价相关方;所识别的相关方是否适宜。 3.是否收集并确定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 4.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监视和评审。 注意:该条款宜结合6.1条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一起审核。 Q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审核内容:

1.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规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范围。 2.公司在确定体系范围时是否考虑了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及其应对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等因素。 3.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在什么文件中进行明确。 4.若体系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公司是否进行了声明,声明是否适宜。 审核发现结果: 1.删除此段落,因为没有提供任何信息。 Q4.4 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审核内容: 1.公司是否确定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的顺序和

相互作用;是否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是否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按照6.1的要求识别风险和机遇;是否有改进过程;是否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 2.体系策划是否考虑了4.1、4.2条款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 3.形成了哪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形成了哪些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Q5.1 领导询问最高管理者:作用和承诺 审核内容: 1.是否清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的职责。 2.如何组织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方针目标是否与公司战略方向、组织环境相适应;资源配置是否满足顾客的关注。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评审报告范本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评审报告范本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对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进行评审,并提供相应的评审报告。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是软件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定义了软件 配置管理的目标、策略和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管理能够 有效进行。本报告将对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的关键要素进行评审,以 确保其符合项目需求和最佳实践。 二、评审内容 根据项目组委托评审的要求,本次评审将围绕以下关键要素展开评审: 1. 配置管理目标: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设定的配置管理目标,确认其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和可衡量性。 2. 配置管理策略: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描述的配置管理策略,包括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和发布管理等,确认其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3. 配置管理过程: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配置管理过程,确认其具体、可操作,并能够有效地保证软件配置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 4. 配置标识和控制: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考虑的配置标识和 控制策略,确认其能够确保软件组件的唯一标识和正确性,并能够有 效控制变更。

5. 配置项状态追踪: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配置项状态 追踪过程,确认其能够追踪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历史。 6. 配置管理工具: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列举的配置管理工具,确认其适应项目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7. 配置审计和验证:评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考虑的配置审计和 验证策略,确认其能够有效验证软件配置是否符合规范和要求。 三、评审结果 基于对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评审,我们得出以下评审结果和建议: 1. 配置管理目标: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设定的配置管理目标明确、可衡量,并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2. 配置管理策略: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描述的配置管理策略全面 而合理,能够有效控制软件配置的变更和发布。 3. 配置管理过程: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配置管理过程具体、可操作,能够保证软件配置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 4. 配置标识和控制: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考虑的配置标识和控制策 略全面而有效,能够确保配置项的唯一标识和正确控制变更。 5. 配置项状态追踪: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配置项状态追踪 过程完善,能够追踪和记录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历史。 6. 配置管理工具: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中列举的配置管理工具适应项 目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软件质量保证立项评审检查表

软件质量保证立项评审检查表1000字 软件质量保证立项评审检查表 一、需求分析 1. 需求是否清晰、具体,是否与用户需求相符合? 2. 是否需要补充或精化需求?是否已经广泛征求用户意见? 3. 需求是否可以量化,是否可以度量,以及程度? 4. 需求是否完整具备可行性、可实现性、可测试性? 5. 需求是否构成了完整的规格说明书? 二、设计文档 1. 设计文档是否清晰、具体,是否是项目整体的完整性? 2. 设计文档中的系统模块、功能模块是否划分明确,模块之间的接 口定义是否清晰? 3. 设计文档是否考虑了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因素? 4. 是否有详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描述? 5. 是否有详细的接口设计和协议定义? 三、编码 1. 编码是否遵照设计文档,变量、函数、接口等定义是否清晰规范? 2. 编码是否遵循团队约定的代码规范,是否合乎良好的编程习惯? 3. 长大的复杂度是否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 4. 是否设置了有效的代码注释,方便其他程序员理解和维护? 5. 代码风格是否美观,可读性是否良好? 四、测试 1. 测试计划是否清晰,测试用例是否完善? 2. 是否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

3. 测试是否包含细致的测试脚本和测试数据,以及详细的测试记录? 4. 测试报告是否符合规范和需求,是否能够详细地描述问题和解决 方案? 5. 测试人员的反馈是否及时,是否遵循优先级原则及时解决问题? 五、文档 1. 是否有详尽的用户帮助手册和安装说明文档? 2. 文档是否符合公司或部门的标准及规范,包括版式及内容等? 3. 文档是否易于查找,是否提供详细的目录及索引规划? 4. 文档是否准确、详细、易懂、有用,容易让用户理解? 5. 是否有响应的文档版本控制及更新机制? 六、验收 1. 是否有详细的验收计划和验收流程? 2. 验收标准是否符合用户要求,以及实际软件工程产品的需求? 3. 是否有足够的验收数据,是否全面? 4. 是否制定了验收的测试和评估机制? 5. 是否有足够的用户支持和评估人员参与测试和评估? 七、项目工程价值 1. 项目工程是否符合公司或部门的目标与愿景? 2. 项目工程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 项目工程是否为公司或部门突破技术障碍或获得新技术而做出的 贡献? 4. 项目工程是否有行业领先水平,是否通过认证? 5. 项目工程是否对公司或部门的进一步发展有推动作用? 八、项目管理 1. 项目经理是否有权威和汇报机制,是否有足够的资源配备?

软件开发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XXXXX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xxxxxxxxxx公司xx年xx月xx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 过程与产品质量检查(PPQC)计划 (4) 2. 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4) 3. 参与产品测试的计划 (5) 4. 本计划审批意见 (5)

1. 过程与产品质量检查(PPQC)计划 提示:质量保证员根据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域和主要工作成果,并估计检查时间和人员。注意,对某些过程域的检查应当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例如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 2. 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提示: (1)《技术评审计划》一般由项目经理或者项目的技术骨干制定。 (2)质量保证员应当参与并监督重要工作成果如需求、设计、代码的技术评审。质量保证员根据《技术评审计划》,制定“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3)工作成果的技术评审有两种形式:正式技术评审(FTR)和非正式技术评审(ITR)。FTR需要举行评审会议,参加评审会议的人数相对比较多。ITR形式比较灵活,一般在同伴之间开展。

3. 参与产品测试的计划 提示: (1)一般地,项目开发小组自己负责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机构独立测试小组负责最终产品的测试(如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由于测试的种类比较多,《测试计划》也可能有多个。 (2)质量保证员应当参与并监督重要工作成果的测试。质量保证员参考各种《测试计划》,制定“参与测试”的计划。 4. 本计划审批意见 提示:(1)虽然质量保证小组在行政上独立于任何项目,但是质量保证员的工作与项目紧密相关,所以《质量保证计划》应当经过项目经理的审批才能生效,以确保《质量保证计划》与《项目计划》一致。(2)如果机构存在质量经理,那么质量经理也要审批《质量保证计划》,以确保《质量保证计划》符合机构的要求(避免过于宽松而流于形式)。

GJB-软件工程化-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标识: XX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XX有限公司 2022年

1 范围 1. 1 标识 本文档的标题:XX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本文档的标识:XX-SQAP 本文档的版本号: 1. 2 系统概述 本系统软件是由XX组成,该软件主要是XX功能。 该软件是由XX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主要应用于XX领域,所形成的软件产品将被XX研究所作为平台使用。 1. 3 文档概述 本文档描述质量保证相关的组织、职责以及不合格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1. 4与其它计划之间的关系 本文档规定软件项目在软件研制阶段质量保证的计划和进度,与软件开发计划保持一致。 2 引用文档 《XX研制合同》 《XX质量保证大纲》 3 组织和职责

4 标准、条例和约定 项目软件执行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标准、要求和规范: 《GJB 438B-2009 J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GJB 2786A-2009 J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 《XX研制合同》 《XX质量保证大纲》 《XX软件研制任务书》 5 活动审核 按下表所示的方式评价软件项目的管理活动和工程活动,评价结果记入项目阶段的《过程评价报告》。

6 工作产品审核 按下表所示的方式评价软件工作产品,《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由公司质量部审查,其他文档和代码由项目SQA人员审查。 7 不符合问题的解决 当审理结论为返工时,由检验员将不合格品退回,返工后应重新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当审理结论为返修时,由检验技术人员将不合格品交责任部门或返修部门返修,返修后的产品应按返修后的技术要求进行重新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当审理结论为报废时,检验员需报部门领导和副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处理。当审理结论为降级使用或让步接收时,由检验人员在入库单首联(库房留存的底联)上加盖“紧急放行”印章,作为入库或下转的凭证。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文档在线提供]

Adwiser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1 引言 1.1 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所交付的软件能够满足项目预定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评审批准的该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项目组在开发软件系统所属的各个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发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组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质量保证要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项目组相关负责人批准。 1.2 参考资料 略 2 管理 2.1 机构 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质量保证工作。 软件质量保证组和项目负责人及各领导组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系统的软件质量保证人员有权直接向各领导组报告该项目的软件质量状况。系统的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应该根据对项目的具体要

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 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涉及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活动,应该贯彻到日常的软件开发活动中,而且应该特别注意软件质量的早期评审工作。因此,对于所负责系统,要按照本计划的各项规定进行各项评审工作。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要参加所有的评审与检查活动。评审与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软件开发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认真采取各项措施来保证与提高软件的质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如下几类评审与检查工作: a. 阶段评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定期地或阶段性地对某一开发阶段或某几个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进行评审。在软件及其所属各子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三次评审:第一次评审软件需求、概要设计、验证与确认方法;第二次评审详细设计、功能测试与演示,并对第一次评审结果复核;第三次是功能检查、物理检查和综合检查。 阶段评审工作要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原则上由项目总体小组成员或特邀专家担任评审组长,评审小组成员应该包括项目所有成员、质量保证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其他参加人员视评审内容而定。 每一次评审工作都应填写评审总结报告(RSR)、评审问题记录(RPL)、评审成员签字表(RMT)与软件问题报告单(SPR)等四张表格。 b. 日常检查: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过程中,各子系统应该填写项

软件过程检查表

1.过程检查要素表 2.过程打分 2.1.过程打分原则: 1)过程打分占整个项目得分的30%,以30分为满分,最低分不低于9分。 2)不同的项目可以从标准软件过程中剪裁得到项目定义过程,因此各项目包含的软件 过程是不同的,为了使软件过程数目不同的项目,仍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过程打分,需对剪裁后的软件过程数目进行换算,从而不因剪裁而失分。

3)SQA人员对经剪裁的软件过程的检查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剪裁。 4)项目级的软件过程剪裁必须得到高级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和项目SQA人员的检 查和认可;检查内容和实施情况剪裁必须得到项目经理和受审计人员的认可。 5)软件过程检查打分的依据是“过程检查表”。 2.2.打分步骤: 1)依据标准过程定义项目过程,得出项目过程数N。 2)每个项目过程的得分M=30 / N。 3)采用“过程检查表”,对各个过程进行检查和打分。 4)定义“过程检查表”中的实际检查内容项个数为X,每项标准得分10分,因此每 个“过程检查表”的最高得分A = 10X。 5)实际检查时,对“实施情况”一栏中每个条款进行打勾“✓”,因此实际每项得分 Bj=(打勾条款数/ 该项实际检查总条款数)×10。 6)每个过程的实际得分Bi=∑1x Bj。 7)每个过程的换算得分B=Bi /A ×M。 8)若某个过程发生多次z,则该过程得分B=(∑1z B)/z 。 9)项目的过程得分C=∑1N B 。 10)为确保项目组的基本得分不低于9分,因此各过程打分不得低于9/N分,低于此分, 以9/N分计算。 2.3.例子: 某项目计划进行5个阶段的审计:计划过程,需求过程,设计过程,测试过程,计划跟踪和监督过程,其中计划跟踪和监督过程执行两次,其他各一次 则每阶段得分M=30/5=6; 第一次计划跟踪和监督过程检查项共15项,实际由于变更未发生检查了13项, 标准分为A=13×10=130,实际检查得分Bi=123 则该阶段得分B1=123/130 * 6=5.67 第二次计划跟踪和监督过程,实际检查了15项,标准分为15×10=150; 实际检查得分140。 则该阶段得分B2=140/150 * 6=5.6 则计划跟踪和监督过程得分B=(5.67+5.6)/2=5.6 计划过程得分=5.3;需求过程得分=5.6;设计过程得分=5.3;测试过程得分=5.7 C=5.3+5.6+5.3+5.7+5.6=27.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