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激光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激光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全息术的发展 (1)

1.1 全息学理论的提出 (1)

1.2 激光记录激光再现时期 (2)

1.3 激光记录白光再现时期 (2)

2 激光全息术原理 (2)

2.1 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 (2)

2.2 菲涅耳全息 (3)

2.3 彩虹全息 (5)

3 激光全息术的应用 (5)

3.1 全息干涉计量 (6)

3.2 全息存储 (6)

3.3 模压全息术 (7)

4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激光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关延杭学号:20085040151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冯一兵职称:讲师

摘要:自激光问世以来,激光全息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本文主要对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原理以及应用作一下论述,另外就激光全息术未来的应用作出展望。

关键词:激光全息术;全息照相;全息干涉计量;全息存储

Laser Hol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laser , laser holographic gets a quick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ld. This papper maily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bout laser holography. Last I also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the laser holographic application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laser holography; holography ; transient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holographic storage

引言

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衍射再现,形成原物的三维像。由于记录的是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故称全息术或全息照相[1]。

1 全息术的发展

1948年,英籍物理学家伽博(Gabor)首先提出了全息学原理,从而为全息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全息学理论的提出

全息术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息术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论研究和少量的实验。

光全息术是由 D.Gabor发明的。他早期的工作是致力于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那时科学家们认为新的显示时代已到来。1947年D.伽柏从事提高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工作,受W.L.布喇格在X射线金属学方面工作及F.泽尔尼克的关于引入相干背景来显示位相的工作的启发[2],伽柏提出了全息术的设想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

辨本领。1948年他利用水银灯首次获得了全息图及其再现象,从而创立了全息术。但由于当时没有足够强的相干辐射源,全息术的发展陷入了休眠状态。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仅有的一点结果,使它的早期研究者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光学显示技术.

50年代G.L.罗杰斯等人的工作大大扩充了波阵面再现理论。但是由于“孪生像”问题和光源相干性的限制,1955年以后全息术进入低潮阶段。

1.2 激光记录激光再现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激光出现以后,用激光记录并以激光再现的时期。

全息术黯淡的前途直至60年代初由于美国密执安大学雷达实验室进行的工作才使它重放光彩。该实验室从事综合孔径天线研究的E.N.Leith和J.Upatnieks几乎在Javen等人制成氦氖激光器的同时[3],对Gabor的技术做了划时代的改进,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三维立体漫射物的记录和再现实验。

激光的出现,为全息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1~1962年,E.N.利思等人对伽柏全息图进行了改进,引入“斜参考光束法”一举解决了“孪生像”问题,用氦氖激光器成功地拍摄了第一张实用的激光全息图。这样就使得全息术在1963年以后成为光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1964年利思等人又提出了漫射全息图的概念,并得到三维物体的再现。与此同时,苏联的物理学家根据李普曼彩色照相法和伽柏全息法提出了反射全息图的概念。

1.3 激光记录白光再现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是全息术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进行激光记录而用白光再现的研究,如反射全息、像全息、彩虹全息、模压全息及合成全息等。

1962年,前苏联科学家Y.N.Denisyuk根据G.Lippmann的驻波天然彩色照相法提出了白光反射全息图。从此应用研究不断发展,许多科学工作者开始了他们自己的研究以探讨全息术的应用潜力及其应用领域,如全息干涉计量术、全息存储、全息光学元件、全息显微术、显示全息、计算全息等等。这期间,S.A.Benton彩虹全息术的发明揭开了显示全息图的应用序幕。他们的成功,使Gabor的全息思想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 激光全息术原理

2.1 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

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在原理和方法上都有本质的差别[4]。

普通照相是以几何光学原理为基础,利用透镜成像来记录各点的光强分布,所成

像为二维平面图像,物象间关系是点点对应的,只要底片破损就不能重现图像。而且普通照相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一般条件都能满足。

全息照相则不同,它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引入适当的相干参考波,不仅记录了物光的振幅信息,而且也把在普通照相过程丢失的位相信息记录下来。在感光底板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的明暗对比度、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变得到了一张全息图。它相当于一块复杂的光栅,只有在适当的光波照明下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全息照相得到的是三维立体的实像。物象之间的关系是点面对应的,全息图上每一点都记录了所有的物光信息,无论磨损还是残破,只要得到一小块儿全息图,就能把原来的物体真实再现出来。

当然,激光全息照相的拍摄要求也要比普通照相严格得多。首先,光源必须是相干光源,全息照相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因此要求光源必须具有很好的相干性[5]。激光的出现,为全息照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光源。其次,全息照相系统要具有稳定性,由于全息底片上记录的是又细又密的干涉条纹,所以在照相过程中极小的干扰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无法记录,为此,要求全息实验台是防震的,全息台上的所有光学器件都用磁性材料牢固地吸在工作台面钢板上,另外,气流通过光路,声波干扰以及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周围空气密度的变化,因此,在曝光时应该禁止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保证整个实验室绝对安静。再次,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应尽量小,最多不能超过2cm。还有,就是必须使用高分辨率的全息底片,因为全息照相底片上记录的是又细又密的干涉条纹,所以需要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普通照相用的感光底片由于银化物的颗粒较粗,每毫米只能记录50~100个条纹,激光全息干板其分辨率可达每毫米3000条,能满足全息照相的要求[6]。最后,全息照片的冲洗过程冲洗过程也是很关键的。总的来说,激光全息照相对条件的要求还是很苛刻的。

2.2 菲涅耳全息

全息照相分为两步:波前的干涉记录和波前的衍射重建[7]。以菲涅耳全息为例,首先是波前的干涉记录,如图1就是菲涅耳全息照相的记录光路。

图1全息照相的记录光路

如图,激光束通过快门后经过分束板分为两束:透射的一束经平面镜M2反射、扩束镜L2扩束后作为参考光投射到全息干板E上;反射的一束经平面镜M1反射、扩束镜L1扩束后照到被摄物上,再经过物体的漫反射作为物光束也投射到E上。整个光路光轴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束通过各元件中心。物光与参考光夹角在45o左右。

黑暗中把全息干板夹在干板架上,使感光乳剂面朝向物光和参考光,静置一分钟后启动定时曝光器。取下干板,在暗室中显影,水洗后定影一段时间用水冲洗干净,最后晾干,全息图就制作好了。

下面说全息图的再现[8],菲涅耳激光全息是用激光再现的。观察虚像的方法如图

2所示:

图2 虚像的观察

将制作好的全息图放回拍摄时原物体的位置,用参考光照射全息图,在全息图后

面原物所在位置上可以观察到物体的虚像。

若要观察到原物体的实像,就要改用参考光的共轭光线来照射全息图,则可以用光屏在全息图后面接受到物的实像,如图3所示光路。

图3 实像的观察

2.3 彩虹全息

彩虹全息术最初是由S.A.本顿提出的。它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用白光透射再现。其基本特点是在记录系统中的适当位置上加入一个狭缝,限制再现光波,以降低像的色模糊。根据人眼是水平排列的特点,成像只有在水平方向有视差效应。彩虹全息保留了水平方向的物体信息,牺牲垂直方向的物体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对照明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的要求。它将不同波长的光沿着垂直方向色散开来,在不同的高度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假彩色立体再现像。

由于狭缝的作用,眼睛在不同位置将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像,特别是当观察点的位置连续改变时,就会看到像的颜色发生连续变化,如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一样,因而成为彩虹全息。彩虹全息的衍射光有会聚性能,再现像的亮度较高。采用白光照明光源,可以避免相干散斑纹效应引起的噪声影响。

彩虹全息图是在物体实像附近记录的。根据产生实像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一步法彩虹全息术和二步法彩虹全息术。二步法彩虹全息术的实像是由作为母片的一般全息图产生的,而一步法彩虹全息术的实像是由成像透镜产生的。

3 激光全息术的应用

自激光问世以来,激光全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浮雕彩虹全息的实现,导致全息印刷业的兴起,显微全息的实现推动了显微技术的进步,全息干涉自动测量技术以及光学图像实时处理等,为全息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并产生了

深远影响。

3.1全息干涉计量

全息干涉计量术是全息术诞生以来最广泛地得到实际应用的一个领域。早期的工作是开创以全息术为基本手段对非透明的漫射物表面静态和动态变化的信息进行检测的理论和方法。这亦即是利用全息术的空间波前再现原理,非接触地进行对物体表面三维测量而获得信息。全息干涉计量术在微应力分析、表面微位移测量、形状和等高线的检测、振动分析、无损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能解决一般的干涉计量术以及其他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该技术很快渗透到机械学、流体力学、断裂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航空航天、化工、高分子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去。

在具体方法上,先后发展了实时全息干涉法、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法、时间平均全息干涉法、双波长干涉法,以及双脉冲频闪全息干涉法等。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CCD器件及光纤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息干涉计量术在信息采集和处理上更为方便、快捷和可靠,并得以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对某些物理量进行定时测量。

全息干涉计量术在80年代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已产业化。仅美国1985年的经营额就达9200万美元。由于80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70年代实验室内诞生的电子斑纹干涉计量更加成熟和实用[9]。被称之为电子斑纹干涉计量术即是基于斑纹干涉计量术的原理并与现代电子学和数学技术的紧密结合而成,其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由计算机控制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可实时地进行静态和动态检测。在全息干涉计量术的应用研究方面,我国在80年代初已有几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通过鉴定,其中包括双脉冲红宝石激光的全息干涉计量术研究与应用,有些已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10]。但其后全息干涉计量术的研究成果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某些工程领域中被用作在线实时检测的愿望至今尚没有完美的实现。

3.2全息存储

全息存储在存储容量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加上其具有冗余度高、数据读取速率高及可并行读取等独特优点,被认为最有潜力与传统的磁性存储技术竞争。所以,全息存储从全息术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充分的注意。高密度和大容量的全息存储是利用全息术将要存储的信息制作成傅里叶变换点全息图,这些按页面方式存储的点全息图可以排成二或三维阵列存储在记录介质上,也可以像CD唱片的旋转轨迹那样排列存储在圆盘上。用于全息存储的记录材料较多,有可永久保存的银盐干版、光聚合物

及光致抗蚀剂等,也有可擦除重复使用的光导热塑料、有机或无机的光致变色和光折变材料[11]。

60年代末发现光折变效应以后,在光折变晶体中全息存储曾一度成为热点并提出过许多设计精巧的存储方案。进入80年代后,光计算的热潮又重新激发起对光全息存储的研究兴趣。全息存储技术在光计算领域,如光学神经网络、光互连,以及在模式识别和自动控制等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存储方法和存储材料方面,同时,全息存储器(系统)也开始向实用化迈进。

近10年来,光电子技术和器件方面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光电子技术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为全息存储器提供了所必需的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CCD阵列探测器等核心元器件。全息存储的理论、方法和材料的发展使这项技术日趋成熟。而当代计算机技术和光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无可非议地需要有比磁盘和光盘容量更大、读取速度更高、功能更好的存储器件,因而对全息存储器的要求再次提到了日程。目前,数字数据、图像的全息存储器以及三维全息存储盘的研制进程不断地在加快,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展宽[12]。

在国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已进行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实验演示,证明全息存储器具有作为竞争性商品化产品所必须具有的存储容量、读出速度和保真度。我国有几所大学和研究所的实验室也投入了这热潮中,目前还未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寻找合适的记录材料。无疑,今后几年将是规划生产可与其他存储技术相竞争的全息存储器的良机。

3.3模压全息术

至今已产业化的模压全息术在早期的文献和光全息学专著中都没有出现,但全息专家们对于花费长时间在实验室中一张一张地制作小幅的全息图已感到不满足,因此考虑到必须研究全息图的复制技术。早期的复制类似普通印相法,用相干光或非相干光机械拷贝,并研制出相关的全息摄影复制机[13]。但产品率低、成本高,无法产业化。

第一个模压全息防伪标识是1980年在美国生产的,1983年美国钞票公司制造了带全息防伪的VISA银行卡。正如国际商会情报局副主席Peter Lower所说:“激光全息图的新奇性、强烈的视觉效果、制作的难度以及易于应用在钞票的包装上、不能去除性、价格低廉、容易验证等特点,使它很快占领了防伪领域。”于是在身份证、护照、信用卡、名优产品、名牌服装标签,以及各类证件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逼真的三维显示、变幻无穷以及五彩缤纷的图像,使其在包装、产品促销和装饰上得到充分应用。

模压全息术比印刷方法速度更快、更省事地将全息图复制于聚酯薄膜或经处理的纸上。这是一项将全息照相术和化学电镀、模压等复制术结合起来的综合项目。因此这项技术很快投入生产而形成产业化。根据国内外市场现状的分析,我国模压全息产业的未来在三个发展方向上必须引起重视:首先是如何嬀拓全息烫金材料。其次是全息包装材料。一件精良的包装,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有特色和独特的外观。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由外到内的观感,从而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欲望.透明或镀铝彩虹全息材料完全符合了这种包装的要求。如果采用专版专用,这将使模压全息图进入一个更广泛的领域——立体防伪包装。第三个方向是模压全息术跟现代印刷术相结合。样在产品的整体包装或标贴上更让消费者接受。因为两项技术的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美术效果,又增进了现代科技的艺术魅力[14]。这将在出版物,如书、杂志、笔记本封面及插图、台历、挂历、贺卡、艺术图片、明信片等等中得到应用,是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可以说,21世纪包装工业中最具魅力、防伪力度最强的材料就属模压全息图。4展望

光全息术的问世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尤其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以后,光全息术的发展更十分引人注目,其应用领域之广泛和对其他现代技术的影响理应写入20世纪高科技成果之列。除上述几个领域之外,诸如:取代古老的光栅元件的全息光栅,其体积薄、重量轻,在现代军事和宇航中获得了重要应用;全息平视显示器也已装备了现代军用设备[15];全息显微术和X射线全息术的结合可用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生命现象细微过程,等等。又如,计算机全息图可再现实际不存在的三维物体像,用于三维图像显示,制作微分滤波器,检测非球面透镜,实现各种波前错位干涉,等等。再如,全息光学元件,全息空间滤波器,光纤全息等可用于光学神经网络,扫描器,光盘读写头和现代通讯系统等,这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都有了很大的进展。7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激光全息工作者就在光全息术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里起步和跟踪。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科研和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激光全息学科及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人类各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沉积中,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数字化的氛围中,我国未来的光全息术及其产业一定会有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高铁军,孟祥省,王书运.近代物理实验[M].科学出版社,2009:191~198.

[2]褚圣麟.原子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9~63.

[3][美]M.O.斯考.激光物理学[M].科学出版社,1982:252~257.

[4] 林艺忠.照相术今昔谈[J].厦门科技,1995,(01):23.

[5][意]O.斯维尔托.激光原理[M].科学出版社,1983:272~278.

[6]叶韵.激光全息照相术时代的到来[J].上海包装,1994,(01):5.

[7]杨帆,杨宁.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州大学学报,2008,(02):18~19 .

[8]赵立竹,张跃林.菲涅耳平面全息图的无像差再现像[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4):

24~26 .

[9]刘国华,班焜,满德发,于助.提高激光全息粉体粒度测量精度的探讨[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

报,1989,8:3.

[10] 王吉章.中国激光全息行业现状与展望[J].激光与红外,1995,(02):5.

[11]朱云峰.商用激光全息发展方向[J].上海宏盾防伪材料有限公司,印刷技术,2000,(12):26.

[12] 邵波.激光全息转移纸的技术与市场[J].包装世界,2000,(04):32~35.

[13]Max Born and Emil Wolt. PRINCIPLES OF OPTICS(5th ed.)[M]. pergamon Press,1975:398~405.

[14]Ashok Saxena, S. J. Hudak. Review and extension of compliance information for common crack

growth specime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1978,(5):12.

[15]Mok F H. Angle-multiplexed storage of 5000holograms in lithiumniobate[J]. Opt. Lett., 1993,18,

(11) :915~917.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光学的理解与认识更加透彻,关于光学的各种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其中全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领域,如医学领域、军事领域、艺术领域、测量领域等。本文主要介绍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全息技术在防伪技术的中的应用,在简要介绍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振幅,相位,参考光波,全息防伪,全息投影。 1全息技术的原理 1.1物光波面的记录 全息技术的第一步是将光波的全部振幅和相位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由于感光材料只能接收光的振幅信息,因此必须想法把相位信息转换成强度的变化才能记录下来。,干涉法是将空间相位调制转换为空间强度调制的标准方法,因此采用相干光干涉条纹来记录图像。 设物体散射的物光波为 êo(x,y)=a o(x,y)exp[iφ0(x,y)] 另一个与物光波相干的参考光波为 êr(x,y)=a r(x,y)exp[iφr(x,y)] a o(x,y)、a r(x,y)、φ0(x,y)、φr(x,y)分别表示各波面的振幅和相位, 这两个相干光波在记录平面上叠加形成的光强为 I(x,y)=| êo(x,y)+ êr(x,y)|2 =| êo(x,y)|2+| êr(x,y)|2+êo*(x,y) êr(x,y)+ êo(x,y) êr*(x,y)

=a r2+a o2+2a r a o cos[φr-φo] 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表示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单独到达全息图的强度,它们的和表示干涉条纹的平均强度,第三项包含了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参考光波的作用是使物光波波前的相位分布转化为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 底片振幅透射系数t(x,y)为 t(x,y)=k o+k1I(x,y) 其中k o,k1是常数,k1<0是负片,k1>0是正片. t=(k0+k1|êr|2)+k1(|êo|2+|êr*êo+ êrêo*|)=t1+t2+t3+t4 1.2 物光波面的重现 全息术的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有全息图重现物光波。 如果照明光是与全息图记录时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的光波êc=êr, 透过全息图的光波的复振幅分布ê,(x,y)为 ê,(x,y)=êr t={(k0+k1|êr|2)}êr+k1|êo|2êr+k1|êr|2êo+ k1êr2êo*| =t1,+t2,+t3,+t4, 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表示衰减的重现光êr方向不变的透过全息图,第三项是透过全息图的+1级衍射光,除了一个常数衰减外,这是一个与原物光波完全相同的重现物光波,第四项是通过全息图的-1级衍射波,这是一个与原物光波的共轭波。 2全息技术的应用 2.1全息防伪技术 全息防伪技术是应用激光全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防伪技

全息技术的防伪特征及识别方法

全息技术的防伪特征及识别方法 (一)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 1.验证条件 (1)光源:白光点光源。 (2)光源入射方向:点光源从试样上方倾斜入射,日视正向观察。 2.全息防伪识别特征 (1)彩虹全息 ①多色二维/三维多色(像面)彩虹全息:在像面内令息图像不同位置呈现不同颜 色。 ②图像:不同景深的图像显示不同的颜色。 ③三维全息:全息图像呈三维立体像。 ④真彩色:二维或三维再现像与实物色彩相似,称为真彩色。 (2)点阵全息 ①放射一收缩状效果:改变观察方向,全息图像呈现放射一收缩动态变化 ②旋转效果:改变观察方向,全息图案呈现平面旋转(如扇形)的动态变化。 ③二维超线全息:在像面内的精细超线图案呈多色彩虹 ④流动型效果:试样经平移或旋转时,其全息图案有流动的视觉变化。 (3)体积型反射全息 ①单色体积全息:用单波长记录的体积反射全息,全息图像为一种颜色.在垂直方 向和水平方向观察可有立体效果 ②真彩色体积反射全息:多种波长记录的体积反射全息,全息图像为多种颜色,在 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观察可有立体效果。 (4)光透镜效果 ①凹、凸透镜:全息图像呈现凹透镜或凸透镜效果。 ②明码标记:通过透镜可以看到深层次的文字。 (5)同位异像 转动试样时,可在同一位置先后看到不同的图文。 (6)三维背景 在像面内,由于图像有微小的错位,视觉产生两个不同的景深或连续变化的景深,使图文呈现立体感。 (7)多通道合成全息 ①立体像效果:试样绕垂直轴向转动时,单眼观察可见图像的不同侧面,双眼观察 视觉图像为转动着的立体像。 ②连续动作效果:转动试样时,全息图像具有连续动作的动画效果。 (8)消色全息 ①烧白:改变光入射方向时,图文显示相同的白色。 ②碎银:图案中显示有银色颗粒或片状物。 ③金属色:试样绕垂直轴转动时,不同部位先后由亮变暗,亮的部分具有金属颜色。(二)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 1.奠尔条纹 (1)将专用解码片放在试样上,转动解码片至某一方位,看到隐形图文昆示。 (2)将专用解码片放在试样上,转动解码片至相差一个角度的两个或几个方位,应看

全息照相技术综述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作者:张新成 学号:20114052021 单位: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应用物理班 内容摘要: 全息摄影亦称:“全息照相”,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全息摄影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全息图并不直接显示物体的图象。用一束激光或单色光在接近参考光的方向入射,可以在适当的角度上观察到原物的像。这是因为激光束在全息图的干涉条纹上衍射而重现原物的光波。再现的像具有三维立体感。本文试论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来叙述学习本章节后的收获和感想。 关键词: 全息照相,波的干涉,全息照片,全息摄影 引言: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s”,意即完全的信息------不仅包括光的振幅信息,还包括位相信息。利用干涉原理,将物光波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物光波前的振幅和位相及全部信息都存储在记录介质中,顾晨伟“全息图”。光波照明全息图,由于衍射效应能再现出原始物光波,该光波将产生包含物体I全部信息的三维像。这

个波前记录和再现的过程就是全息术。 1947年匈牙利出生的英国物理学家D.伽柏(D.Gabor)提出全息术的设想,意图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方法是完全撇开电子显微物镜,用胶片纪录经物体衍射的末聚焦的电子波,得到全息图。一相干的可见光照明全息图,衍射波将产生原物体放大的光学像。为了检验他的理论,1948年他利用水银灯发出的可见光代替电子波,获得了第一张全息图及其再现像。由于全息图的发明,D.伽柏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世纪50年代GL诺杰斯(G.L.Rogers)等科学家进一步丰富了波前再现理论。 光波的位相信息是通过与参考光波相干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干涉图而记录下来,所以要求两束光高度相干。早期由于没有更好的相干光源,在两侧同轴方向产生不可分离的“孪生像”。观察者对虚像聚焦时,会看到由实像引起的离焦像;対实像聚焦时,伴随有离焦的虚像。从而像质大大降低。由于光源相干性的限制以及”孪生像“的问题,全息术研究的进展极大受阻。 1960年,激光的出现为全息术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是一种单色性很强的光,是制作全息图最理想的光源。196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雷达实验室的 E.N利思(E.N.Leith)和J.乌帕特尼克斯(J.upatnieks)借鉴雷达中载频技术,提出”斜参考光法“。这种方法不像伽柏全息图那样以物体直接透射光作为参考光,而是单独引入分离的倾斜照射的参考光波。依据这种方法采用氦氖激光器拍摄成功第一张三维物体的激光透射全息图。激光照明全息图,可看到清楚的三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简介讲解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简介 激光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加密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和激光光刻防伪技术三方面。 一、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是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全息照像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M?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像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像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 7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全息图片具有包括三维信息的表面结构(即纵横交错的干涉条纹),这种结构是可以转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198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压印全息技术,将全息 表面结构转移到聚酯薄膜上,从而成功地印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模压全息图片,这种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影象制作在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并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又会出现新的图像。这种模压全息图片可以像印刷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可以与各类印刷品相结合使用。至此,全息摄影向社会应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由于当时这种模压全息图片的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就被用作防伪标识。其防伪的原理是: 1. 在激光全息图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条件不同(如拍摄彩虹全息的条件),则全息标识的效果就会有差异。 2. 这种全息图像的全息信息用普通照相无法拍摄,因而全息图案难以被复制。 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传入我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多。二、改进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由于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已经基本失去了防伪功能,人们不得不开始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全息图像,第二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

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RFI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

R F I 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RFI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 RFID在近两年已经成为了市场的热点,随着微型集成电路的进步,微型智能RFID标签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低功耗IC技术方面的突破,为发展小型、低功耗主动式标签创造了条件。被动式标签无需电池,由读写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但读取距离较近,且单向通信,局限性较大,RFID主动式电子标签不但具备被动式电子标签的所有特性,而且还具读取距离更远,双向通讯,寿命更长,性能更可靠等优点。 什么是RFID? 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RFID系统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读取器/读写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RFID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一套完整的系统还需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RFID电子标签: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半有源半无源标签。 RFID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技术的应用: 短距离射频识别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 长距射频识别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1、在零售业中,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使得数以万计的商品种类、价格、产地、批次、货架、库存、销售等各环节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物 理 小 论 文 程 秋 菊 计 科 B111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摘要:全息技术也称全息照相、全息摄影等,是一种神奇的光信息记录技术。其原理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干涉记录,衍射再现”。扥问简单的介绍了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全息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全息技术、全息照相、全系信息储存、激光 1、引言 全息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营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镜)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儿是光波。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的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走向市场、应用与现代生活中。 2、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 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知道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丽斯尤培妮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照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全息技术的发展大约可分同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全息术等4个阶段。 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年激光器出现之前,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不易观察。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择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了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一张全息图。从那时起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轴的共轴全息即同轴全息图。它与4-1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全息图存在2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与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这10多年中,全息术进展缓慢。 离轴全息术是在激光器出现以后产生的用激光再现的全息术,其特点是获得的物体重现像与照明光分离,易于观察。 1960年激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斯和乌帕特尼科斯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了离轴全息术,就是用立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3个在空间相互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这样,同轴全息图两大难题宣告解决,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图。从而使全息术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得到了新生并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阶段。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

光现象在防伪技术中的应用

防伪印刷技术最初主要应用在如钞票、支票等有价证券的防伪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伪劣假冒商品对名优商品的冲击浪潮的不断增强,印刷防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品包装领域之中,并且各种新的防伪印刷技术仍在不断产生。我们试着从光学防伪角度来谈谈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发展。当然,我们先对光学防伪技术做个解释,光学防伪技术是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干涉、衍射、散射、反射、透射、吸收等基本规律、获得某种特殊的视角效果,从而形成某种防伪技术和防伪产品。如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和防伪全息膜、莫尔条纹双卡防伪标识、偏振光学双防伪标识等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偏振干涉原理的隐含密码图案防伪技术隐含密码图案防伪技术主要是依据物理学中的偏振原理来实现的。它是在两张光学偏振片之间放入一块含有密码商标图像的各向异性的透明物质薄片(以下简称薄片),该透明薄片的外形呈平面、斜面、锥面、曲面,它的商标基本结构,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当自然光通过偏振片时,对各种波长的光线而言,振动的最大加强或减弱的条件不是同时满足的,而是与光波波长及薄片的厚度有关的。全息技术的概念最早由英藉匈牙利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于1948年提出,1962年随着激光器的问世,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在盖伯全息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离轴全息术。1969年本顿发明了彩虹全息术,掀起以白光显示为特征的全息三维显示新高潮。彩虹全息术与当时发展日趋成熟的全息图模压复制技术的结合便形成了目前风糜世界的全息印刷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激光全息防伪产品也从最初的全息防伪标识逐步向前发展。一、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主要用于制作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贴。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影像制作到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图片中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而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图片上又会出现新的图像。 二、第二代改进型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泛滥,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改进现有技术。改进后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全息图像;二是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三是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三、第三代加密全息图像防伪技术加密全息图像是指采用诸如随机位相编码加密、莫尔编码加密、激光散斑加密等光学图像编码加密技术,对防伪图像进行加密而得到的不可见或变成一些散斑的加密图像。四、第四代BOPP激光全息防伪收缩膜包装防伪技术 BOPP激光全息防伪收缩膜包装防伪技术,是综合了前三种激光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防伪技术。由于该技术对BOPP收缩膜基材有特殊要求,购买和开发BOPP生产设备造价昂贵,从而在源头上堵住了造假者制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使用中通过BOPP防伪收缩膜两个表面提供热封,将被包装物整体包裹;在拆包时必须先撕开BOPP 防伪膜,而这样也就破坏了原防伪膜的完整性。由于该防伪手段技术层面复杂、防伪力度高,工艺精细、外观精美,被中国防伪行业协会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新版)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新版) Internship is to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with practice,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explo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ocial activities. ( 实习报告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530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新版)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一】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在实习期间,通过在生产现场观摩,经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酿酒和作为生物菌肥等方面的在作用。参观实习是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补充,这次实习让我对《发酵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亲眼看见了发酵的设备,及其整个的生产流程,对这三个企业有了初步的理解,让我对好氧发酵、厌氧液体发酵、厌氧固体发酵等过程中的灭菌、制种、放大、发酵控制、检测、生产流程

等以及生化药物的提取、精制、冷冻干燥、包装等生物分离工程获得了感性认识,建立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跨越。也对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酿酒时制曲、原料的选取与处理、配料搅拌及烝酒蒸粮、入窖发酵等工艺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另外还参观了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工艺流程,看到了发酵罐的罐体及一些管路,对微生物发酵的用途又多了一份理解。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汇总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 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和水对该频率的射频具有较低的吸收率,所以125KHz 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和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字或打上“╳”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9.

三大独家全息投影显示技术解析

三大独家全息投影显示技术解析 昨日,小编跟大家简单说了几个全息投影系统的微显示 模组几个大厂的方案。德州仪器的 DLP Pico 1080p 高清投 影、奇景光电的 Lcos 发射式投影系列、 3M 面向消费级家 庭娱乐公共设置的投影系统。那么今天,小编还是继续跟大 家分享关于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相关内容。 要知道,在之前的投影机市场,投影光源主要以 led 主,自 06 年三菱推出首款 40 英寸激光电视样机以来, 14 年国际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前期创新发展与技术沉淀, 16 年的时候, 激光投影市场才逐渐被打开, 就去年的市场数 据显示,激光投影产品销量已经达到 11 万台,相比上一年 增长了 4 倍之多。激光显示作为第四代显示技术,在我国以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为首提前 20 多年布局研发抢占先机,逐 步引导了全球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制造 2025“战略 ,未来极有可能由中国品牌引领全球激光显示产业创 新。 目前,微投影技术正在向着光电集成芯片的方向发展,从而 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微投影集成显示芯片,其中最常见的就包 括: MEMS 光扫描微投影、 LCD (液晶微型投影技术)透射 微投影、 DLP (由德州仪器开发的数字光学处理技术)以及 LCoS (硅基液晶)反射式微投影 四种主要的显示技术。 光源为 经过

、微视(MicroVision )MEMS 扫描镜及Pico 激光束扫描系统微视(MicroVision )发明的单个微型MEMS 扫描镜组 从16 年底,美国微视公司就与意法半导体(ST )宣布合作开发、生产、销售及推广激光束扫描(LBS )技术,其中LBS 解决方案开发的内容就包括微型投影仪和平视显示器 HUD )。目前,在微电机系统(MEMS )技术已经在硅基片中构成了完整的微显示器,无须再制造附加的上层结构。 MicroVision MEMS 扫描镜结构与原理MEMS 扫描镜内部构造 MEMS 镜组件中有一个反射镜悬浮在常平架(Gimbal Frame )内,常平架上有一个微加工的通电线圈。MEMS 裸片周围安装有永磁体,用于提供磁场。在MEMS 镜组件工作时,只要给MEMS 线圈施加一个电流,就能在常平架上产生一个磁力扭矩,并沿旋转轴的两个方向产生分量。扭矩的两个分量分别负责常平架围绕挠曲悬架旋转和扫描镜谐振模式振

全息彩印防伪标识及其生产工艺的生产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既不同于普通的彩印标签,也不同于传统的全息铝箔标识的全息彩印防伪标识及其生产工艺,标识包括基膜、离型层、信息层、隔离层、彩色印刷层、特种印刷层、不干胶层,工艺为设计→制版→原材料制作→模压→彩色印刷→特种印刷→涂胶→模切、分切→检验包装,具有集多种防伪技术措施于一体,综合制作,防伪手段使用方便并易于广大消费者识别的优点,它是防伪领域的新式武器,其强大的防伪力度和广泛的实用性是产品安全的首选保护措施。 技术要求

1.一种全息彩印防伪标识,包括基膜(1),其特征在于:在基膜上设置 有一层离型层(2),在离型层上设置有一层信息层(3),在信息层上设置有 一层隔离层(4),在隔离层上设置有一层彩色印刷层(5),在彩色印刷层上 设置有一层特种印刷层(6),在特种印刷层上设置有一层不干胶层(7)。 2.一种全息彩印防伪标识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设计:包括彩色印刷设计、激光全息设计和防伪措施设计, (1)、彩色印刷设计:根据客户的要求,针对具体的素材进行图稿设计, 完成定稿后为电脑彩色排版图稿, (2)、激光全息设计:对标识全息部分的每一单元的具体全息特征进行 逐一数字化设计,完成定稿后为电脑灰度图稿, (3)、防伪措施设计:针对标识的防伪力度,进行整体防伪措施设计, 包括面对公众、直观的一线防伪技术;隐蔽的、须借助特殊手段或仪器才能显现的二线防伪技术, 第二步:制版:包括彩色印刷制版、激光全息制版、拼版或电成型制版: (1)、彩色印刷制版:根据第一步中的彩色印刷设计,进行彩色印刷制 版,得到可供彩色印刷的版辊, (2)、激光全息制版:根据第一步中的激光全息设计,运用光学干涉及 衍射原理,进行激光全息制版,又分为激光光刻制版和普通激光制版,在感光材料上,经光路进行激光干涉曝光显影后,得到具有全息图案光刻胶母版,(3)、拼版、电成型制版:把经激光全息制版所得的光刻胶母版,进行 化学镀、拼版和电成型,得到可供模压用的全息金属母板, 第三步:原材料制作:选用市售的薄膜基材,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制 作成为专用的全息彩印防伪标识原材料,具体如下:

激光全息检测技术资料

激光全息检测技术 1.激光全息检测技术概述 全息术或称全息照相(Holography )的思想是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柏(Dennis Gabor )在1948年首先提出来的。由于他的发明和对全息技术发展的巨大作用,他于1971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术与普通照相术的区别是,普通照相术只记录物体表面光波的振幅信息,而把相位信息丢掉了,这样只记录物体表面光波部分信息(二维信息)的照片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一样的。而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物体逼真的三维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相位、波长),因而成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如图,比较了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 激光全息无损检验是全息干涉分析的一种应用,它可以用来监视一个复杂的物体在两种不同时刻里所发生的变形,不管物体表面是光洁还是粗糙,都可以观测到光学公差水平几分之一微米以下,由于它是利用全息技术再现原理,因此是无接触地进行三维立体观测。 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激光全息检测的方法有如下优点: 1. 激光全息检测是一种干涉测量技术,干涉测量精度与激光波长同数量级,微小(微米数量级)的变形均能被检测出来,检测灵敏度高; 2.由于激光的相干度很高,因此,可以检测大尺寸工件,只要激光能够充分照射到这个工件表面,都能一次检测完成; 3.对被检对象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检测任何材料和粗糙表面; 4.可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干涉条纹的数量和分布确定缺陷的大小、部位、深度。 5.非接触测量、直观、检测结果便于保存。 但是,物体内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取决于物体内部的缺陷在外力作用下能否造成物体表面的相应变形。如果物体内部缺陷过深或过于微小,那么激光全息照相这种检测方法就无能为力了。对于叠层胶接结构来说,检测其脱粘缺陷的灵敏度取决于脱粘面积和深度比值,在近表面的脱粘缺陷面积,即使很小也能检测出来,而对于埋藏的较深的脱粘缺陷,只有在脱粘面积相当大时才能够被检测出来。另外,激光全息检测目前多在暗室中进行,并需要采用严格的隔震措施,因此不利于现场检测。 综上,激光全息检测具有如下缺点: 1.对内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低:灵敏度取决于内部缺陷在外力作用下所造成的物体表面的变形大小。 2.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暗室中进行,严格的隔振措施。 图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

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

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 1、概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防伪技术在各种商品流通中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防伪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防伪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包括材料、光学、信息诸多新技术。目前实际使用最广泛的反射式镀铝合全息薄膜防伪标贴早利用镀铝膜的高反射和光栅条纹的衍射效应,结合激光全息技术制备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这尖制品就开始被研制和应用,十多年来随着知识的变通和技术的发展,它的防伪功能已逐步更新丧失殆尽,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研究和开发新的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制备难以仿冒的防伪制品。利用总价现有的制备设施和技术,以高折射透明介质薄膜来替换镀铝薄膜,制作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薄膜是较为简单和高效的方法。 以高折射率透明介质薄膜替换镀铝薄膜的技术,一般采用物理蒸底或溅射镀硫化锌等高折射率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学特性和防伪特性,被较多应用于类似身份证、护照等重要证明文件。但沉积速率很低,制作成本高,难于推广到变通的日常消费品。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高折射率的材料,用化学涂布成透明薄膜,具有同样的光学特性和防伪效果,且加工方便制备成本低,还能适用于大面积的防伪制品的需求。 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薄膜能让观察者在变换视角的过程中,在透明的塑料薄膜(PET、OPP等)上看到明显的全息图像,以激光全息摄影技术拍摄所需要表现的物体,用光雕和电铸手段将全息图像制到金属镍的模版上。全息图像以光栅条纹的形式被保留在孔洞尺寸和孔洞率可调、具有纳米结构的TiO2的高折射率材料上。金属模版上全息图像的再现和记录的效果、介质材料本息的光学性质以及介质材料与基底材料的光学匹配都将决定整个防伪制品的品质。 2、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特点与优点 2.1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具有以下特色:(1)、很好的透光性,不影响被防伪物的表观形象,变换角度后能清楚地看到防伪膜上的激光全息防伪图案。(2)、激光全息防伪信息层纳米颗粒之间形成立体网络并镶嵌在基膜上,具有很好的耐磨性。(3)、该防伪膜可适用于一次性整体包装,免去以往镀铝标签手工粘贴的烦琐。它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外包装和身份证、护照以及其它证件、证券、票据等等被防伪物的防伪。(4)、透视激光全息防伪膜膜系简单,纳米材料涂布成膜,具有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很容易鉴别真伪的特点。(5)、超能防伪标识,其表层防伪膜是在无色透明衬底上由每平方厘米(1×105~5×105)个透气透水的微孔组合的乳白色图案构成,而不是印刷、套印。 2.2 优点在于:①由于涂布在薄膜基层上的是高折射率的有机树脂膜,因此这种透明激光全息膜能够直接用于塑封和表面加工,扩大了其应用领域。②由于采用比无机介质更便宜的高折射率有机树脂,因而全息膜的材料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有机树脂与有机薄膜基底的结合更为牢固。③由于涂布在有机薄膜上的高折射率有机树脂比无机介质更为致密、平整,可有效降低光的散射,提高膜层反射效率,因此这种透明防伪膜形成的激光全息图案更亮、更清晰,有利于消费者明确地辨认。 3、TiO2透明薄膜工艺技术 3.1、TiO2薄膜的制备 纳米结构的TiO2透明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溶胶-凝胶是制备新材料的一种好方法,国内外对此多有报道,并有一些成熟的理论和模型,但对再现全息激光图像的应用几乎还没有。体现全息图像的油印机条纹是用激光微雕的方法预先制好,并复制到金属镍板上,再在专用的模压机上将光栅条纹复制到TiO2薄膜上,在薄膜上完整地再现全息图像。在TiO2薄膜上全息图像的光学现象和作用与纳米结构有关。溶胶-凝胶方法适合化学镀膜,在化学镀膜过程中完成关于TiO2薄膜的制备。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可以对材料的组分、配比以及形成的薄膜的颗粒、骨架、孔洞等微结构进行调控,以获得所需要的各方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论文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摘要从全息思想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期间,全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梳理一下全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全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息防伪存储全息透镜 Abstract The proposal from the hologram has been half a century si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ic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Comb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olographic technolog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lif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lography Anti-fake Storage Holographic lens

1、引言 全息技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射)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也就是全息技术所记录不是图像,二是光波。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2、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 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Dennis 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直到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里斯·尤佩尼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相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全息术的发展大约可分同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全息术等4个阶段。 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年激光器出现以前。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的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不易观察。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泽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1张全息图。从那时起至20世纪5O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轴的共轴全息即同轴全息图。它与4-1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全息图存在2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与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这10多年中,全息术进展缓慢。 离轴全息术是在激光器出现以后产生的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术,其特点是获得的物体重现像与照明光分离,易于观察。 1960年激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思(Leith)和乌帕特尼·克斯(Upatnieks)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了离轴全息术,就是用离轴的参考光与物光干涉形成全息图,再利用离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3个在空间互相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这样,同轴全息图两大难题宣告解决,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图。从而使全息术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得到了新生并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阶段。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如大景深全息照相法、激光记录与激光再现的彩色全息照相法等。 白光再现全息术是用激光记录,白光照明再现的全息图制作技术,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全息图以鲜艳的色彩,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全息术。 由于激光再现的全息图失去了色调信息,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第3代全息图。一个叫班顿的人发现了用激光记录,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1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销售量由1000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1600万份。这一技术后来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常见的有反射全息术、像全息术、彩虹全息术和合成全息术等。 白光全息术是利用白光制作全息图,用激光或白光照明观察再现,这是全息术的最高阶段,至今虽有不少人做了一些初步工作,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激光的高度相干性,要求全息拍摄过程中各个元件、光源和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严格保持不变。这也给全息技术的实际使用

激光全息三维显示技术

激光全息三维图像的研究已经进行了40多年,在工业、经济、生活等方面已具有多种应用。传统的全息摄影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的非实时性的繁琐的纯光学技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及其有关器件设备(计算机、数码摄像机、CCD 器件、新型液晶显示屏、空间光调制器、因特网等)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冲击传统的全息摄影技术,使它有了新发展。 一、什么是全息三维? 全息三维显示包括文物,人像,标本,模型,图象的三维逼真空间显示,在这方面传统全息图(彩虹,反射,模压,银盐,明胶,光刻胶等全息图)已有不少的应用,但由于传统全息图的缺点(面积小,视场小景深不够大,颜色不逼真,拍摄处理过程繁琐。不易进行实时处理,模拟成像的局限性,等等。)妨碍了三维显示全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 二、ZEBRA全息图的原理与优势 1999年美国ZEBRA IMAGING公司推出了、真彩色数字化大面积大视场大景深光聚合物反射全息图,推动了三维显示全息图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ZEBRA 全息图将全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数字化自动化象素全息图技术,全息图颜色鲜艳逼真不变,水平和垂直动态视场分别可达100度,全息图面积可以任意大,使全息三维显示技术在空间显示,广告宣传,文物,人像,标本,模型,实物图象,抽象图象,工业数据,工业设计等等方面的三维逼真空间显示前进了一大步,显示了全息图应用光辉灿烂的前景。 本文出自:https://www.360docs.net/doc/a12617907.html,/ 深圳市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模具激光焊机的开发、销售与维护和模具激光焊技术的推广。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图像多半是一维或二维的,例如照片、画片、荧光屏、液晶显示屏、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图像文字或信号等等。本文中所研究的图像是指呈现在空间的三维图像,在普通室内漫射光照射下并不呈现明显图像,但用定向白光照明(多媒体投影机灯泡发出的白光)后可在空间再现出三维图像,可看到不同侧面和不同深度,犹如原物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