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地理教案课程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课程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课程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

精品汇编资料

3、低能见度

(1)什么是低能见度:

(2)影响能见度的因素:

A、低云

B、降水

C、雾

D、风沙

E、吹雪

F、浮尘

G、烟和霾

二、影响航行的特殊天气和现象

1、雷暴

(1)什么是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出现时伴有雷电、暴雨、冰雹和大风。(2)应对:避免在雷暴区飞行。

2、飞机颠簸

(1)什么是飞机颠簸:飞机进入扰动空气层后发生的左右摇晃、前后冲击、上下抛掷及机身震颤等现象。

(2)危害:部件损害、仪表失灵等。

1、时区的定义: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对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对安排航班、考虑运输时间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全球按经度被划分为24个时区,在《OAG》中公布了各个国家所位于的时区,据此可算出飞行时间。

2、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3、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飞行小时的计算方法:

(1)找出始发站和目的站城市所在的时区。

(2)将DEP时间和ARR的当地时间转换成(GMT)。

(3)用ARR减去DEP即是飞行时间。

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

第一节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

课时:6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概况;知道三个城市主要的景点。

教学内容:

北京

一、北京城市掠影

1、城市历史:

(1)历史上的北京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中建都历史已经有800余年。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都城,辽代定北京为陪都,金、元、明、清均定都于此,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北京

便在形势险恶的地带修筑坚固墙垒,形成早期长城的雏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修筑连接起来,用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

2、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经十四载春秋基本建成,后经明清历代皇帝的不断修缮和扩建,今天成为一座世界上像存完好,雄伟壮丽的皇家建筑群。明清时期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处理国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为“故宫博物院”。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传说,玉皇大帝有10000个宫殿[2],而皇帝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宫修建了9999个宫殿。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3、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是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1年),当时称为“承天门”寓意皇帝“奉天承运、受命于天”。最初只是一座三层重檐木质结构的牌楼,经过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新修建并定名天安门,一直沿用至今。

4、颐和园

位于北京市西郊,面积290万平方米,其中3/4为水面,是我国现存最大的

GIS高校主要课程

G I S高校主要课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武汉大学 专业基础课: 必修: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数字测土与GPS、专题地图编制、GIS图形算法基础、 选修:模糊数学、计算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地图投影与变换、人文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地图艺术设计、地图制图数学模型、地图代数概论 专业课: 必修:地图设计与编绘、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 选修:空间数据处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图形图像软件应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与规划、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WebGIS与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综合、地理信息学进展 北京大学 必修课: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选修课:自然地理学与地貌学基础、环境与生态科学、城市与区域科学、测量学概论、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色度学、地学数学模型、地理科学进展、数字地球导论、网络基础与WebGIS、数字地形模型、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导航与通讯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基础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GIS专业导论 专业主干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设计与应用、测量学、地图学、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学、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C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GIS算法基础

(完整word版)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 (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 (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 三、学习情境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 表1: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

航空运输地理复习答案

航空运输地理复习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航空运输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航空运输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庞大的地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与其构成交通运输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体系的其他运输地理学分支是 [ D ] A、公路 B、水运和管道 C、铁路 D、以上都是 2、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太阳表面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 [ A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C、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3、光球表面有一些暗色斑点,称 [ D ] A、耀斑 B、臭氧层 C、日珥 D、太阳黑子 4、安排航班的考虑因素之一是 [ B ] A、昼夜更替 B、四季更替 C、时差 D、地转偏向 5、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称为一个 [ A ] A、太阳日 B、恒星日 C、行星日 D、卫星日 6、LST指的是 [ A ]

A、当地标准时 B、标准时差 C、夏令时 D、格林威治时 7、世界各国所参照的标准时刻系统是 [ D ] A、当地标准时 B、标准时差 C、夏令时 D、格林威治时 8、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C ] A、12点前后 B、13点前后 C、14点前后 D、15点前后 9、降水的类型有 [ D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以上都是 10、代表的降水的类型是 [ A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 11、直接影响飞机起降,其带来的沙尘暴、扬沙可造成能见度低的天气是 [ b ] A、低空风切变 B、地面大风 C、低能见度 D、降水 12、考虑到目前的飞行密度及技术因素,高空飞行层在 [ B ]

航空运输地理复习资料答案

航空运输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航空运输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庞大的地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与其构成交通运输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体系的其他运输地理学分支是 [ D ] A、公路 B、水运和管道 C、铁路 D、以上都是 2、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太阳表面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 [ A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C、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3、光球表面有一些暗色斑点,称 [ D ] A、耀斑 B、臭氧层 C、日珥 D、太阳黑子 4、安排航班的考虑因素之一是 [ B ] A、昼夜更替 B、四季更替 C、时差 D、地转偏向 5、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称为一个 [ A ] A、太阳日 B、恒星日 C、行星日 D、卫星日 6、LST指的是 [ A ] A、当地标准时 B、标准时差 C、夏令时 D、格林威治时 7、世界各国所参照的标准时刻系统是 [ D ] A、当地标准时 B、标准时差 C、夏令时 D、格林威治时 8、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C ] A、12点前后 B、13点前后 C、14点前后 D、15点前后 9、降水的类型有 [ D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以上都是

10、代表的降水的类型是 [ A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 11、直接影响飞机起降,其带来的沙尘暴、扬沙可造成能见度低的天气是 [ b ] A、低空风切变 B、地面大风 C、低能见度 D、降水 12、考虑到目前的飞行密度及技术因素,高空飞行层在 [ B ] A、8400-10000米 B、8400-12000米 C、8300-10000米 D、8500-12000米 13、地面大风的速度为大于 [ B ] A、10米/秒 B、12米/秒 C、15米/秒 D、20米/秒 14、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越洋航线是 [ A ] A、北大西洋航线 B、南大西洋航线 C、北太平洋航线 D、南太平洋航线 15、目前,我国航线结构中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B ] A、城市串 B、城市对 C、枢纽式 D、甩鞭子 16、中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哪种气候显著的国家 [ B ] A、地中海气候 B、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7、南昌国际机场的名字是 [ A ] A、昌北 B、观音 dC、禄口D、西关 18、以下不属于我国民营航空公司的是 [ D ] A、春秋航空公司 B、奥凯航空公司 C、吉祥航空公司 D、深圳航空公司 19、以下天气中,既是影响起降又是影响航行的重要天气是 [ B ] A、雾 B、低空风切变 C、沙尘暴 D、雷暴 20、通常,高空急流的空中风速是超过 [ C ] A、12米/秒 B、15米/秒 C、30米/秒 D、50米/秒 21、交通运输地理学从属于下列哪个地理学科体系 [ B ]

GIS高校主要课程

武汉大学 专业基础课: 必修: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数字测土与GPS、专题地图编制、GIS图形算法基础、 选修:模糊数学、计算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地图投影与变换、人文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地图艺术设计、地图制图数学模型、地图代数概论 专业课: 必修:地图设计与编绘、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 选修:空间数据处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图形图像软件应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与规划、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WebGIS与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综合、地理信息学进展 北京大学 必修课: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选修课:自然地理学与地貌学基础、环境与生态科学、城市与区域科学、测量学概论、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色度学、地学数学模型、地理科学进展、数字地球导论、网络基础与WebGIS、数字地形模型、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导航与通讯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概论 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基础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GIS专业导论 专业主干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设计与应用、测量学、地图学、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学、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C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GIS算法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基础课:地球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水文学、 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GPS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图像处理、地图学、遥感图像处理、组建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方向课程: 必修:GIS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高程模型、计算机图形学、空间信息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编程(C++)、地质地貌、环境学 选修:网络编程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微波遥感、计算机视觉、实用遥感图像处理、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三维信息可视化、测量学与误差基础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基础课: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概论、测量与地图、地理科学导论、遥感原理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讲解

第一章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2009级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航行运输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让2009级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学生对世界航空地理有基础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课程的循序渐进。教学重点:第二节时差与航空飞行 第四节影响航空飞行的天气 引入:签到考勤、利用如地球仪、中国地图、海口市地图、机场航图等现有资料更加生动地讲解本章。 第一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教学重点:无 教学难点:无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过程: 一、部分地理坐标: 1、地心:地球的中心部位;地层内部。 2、地轴:地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3、赤道:赤道是南北纬线的起点(即零度纬线),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

4、纬线: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经线: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5、重要空港城市经度、纬度资料: 北京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3分29秒 上海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 广州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海口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 二、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

《WebGIS课程》期末考试复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WebGIS: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与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拓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 2.简答 (1)WebGIS的组成以及各个承担的功能: 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地理信息 通信协议:通过相关协议,设定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及数据访问接口,是地理信息在Internet上发布的关键技术。 WEBGIS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操作GIS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2)WebGIS的基本架构: (3)WebGIS的特点。 1、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 2、分布式体系结构:有效平衡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处理负载 3、发布速度快,范围广 4、数据来源丰富,分布储存 5、用户界面友好 6、平台无关 7、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4)WebGIS的作用。 <1>促使传统工作站版的GIS走向分布式、大众化,使GIS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2>空间数据的分发、获取、浏览更加方便、快捷; <3>更加友好的、互动的可视化界面,是对传统GIS的一种革新; <4>使空间分析无处不在,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GIS的分析功能; <5>将GIS与其他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变得更加容易,推动了GIS向纵深快速发展,使GIS走向企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补充知识点: WebGIS基本思想:就是在Internet网上提供地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服务 WebGIS的功能:地图服务、数据查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要素服务、导航或位置服务、个性化地图服务、远程数据维护功能。 3.论述 结合实例说明当前WebGIS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至少四个)。 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三维GIS、移动GIS (1)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GIS 要实现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必须采用标准的、开放的和广泛支持的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例如,CORBA具有完美的平台无关性和兼容性,如与JAVA结合,可解决代码复杂、实现困难的问题,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必将成为未来WebGIS发展的主流技术 (2)三维GIS 目前GIS大多提供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三维显示和操作功能,但与真正的三维表示和分析还有很大差距,真正的三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

航空运输地理教学内容

航空运输地理教学内容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为大家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 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 * 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 新人 教学内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 的发展。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在组织地理教学内容时,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广度和深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弹性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力求实效。因此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学生和教师选择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4.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结课论文题目: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一班 学生姓名刘溪 学号 20080940111 任课教师赵姗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r Geo-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geo-information system " 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It is a very important space for a particular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in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support, on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Earth's surface (including the atmosphere) in the relevan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pace data acquisition, storage,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alysis, display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cal system.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大纲]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一),GIS的基本概念: (二),地理信息系统分类: 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城市规划业务及GIS新技术 1,OfficeGIS与城市规划 2,虚拟现实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城市规划 3,嵌入式GIS与城市规划 4,GIS与遥感技术结合 5,其它应用 (二),区域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及GIS技术 (三),问题与展望 三,我国GIS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结语 [正文]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体现与资源勘查工程、资源环境等相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专业渠道。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为战略目标,培养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资源勘查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理论框架,基本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科研和管理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除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将通过参与各种科研工作,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适应未来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多方面需要。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工作,以及从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资源调查、监测、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要求 1.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掌握地理信息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专业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地理学、资源环境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进展; 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合理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能力; 5. 其它相关方法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获取地理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6. 外语达到国家外语四级水平,具有熟练使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毕业论文合格。 7.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组织、决策能力;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开拓进取、严谨务实、勤奋敬业的作风;奉公守法、举止文明、情趣高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身体健康。要达到思想与心理素质综合评定合格。

航空运输地理考试试卷

航空运输地理考试试卷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卷(闭卷) 《航空运输地理》试卷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专业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助于民航飞机稳定飞行的区域在()中。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2、大型和高速喷气客机装有座舱环境控制系统,一般飞行在()。 A6000-10000米米C.米米以下 3、低空风切变对哪一阶段的飞行危害最大()。 A起飞和降落B爬升C巡航D下降4、造成航班延误最主要的天气之一是()。 A降水B雷暴C大风 D低能见度 5、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12点前后B13点前后C14点前后D15点前后 6、国际时间换算表中GMT是指()。 A多时区国家B当地时C夏令时D 世界标准时 7、在空港城市的类型中,北京属于典型的()城市。 A枢纽型B经济贸易型C政治外交型D旅游型 8、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三字代码是()。 A、LYA B、CGO C、PEK D、CAN 9、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

为() 级 。 A 、4C B 、4D C 、4F D 、4E 10、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二字代码是()。 A 、MU B 、SC C 、CA D 、9C 11、我国航空区域划分为七大地区,其中,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属于()。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 西北地区 12、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 A 上海 B 广州 C 成都 D 北京 13、桃仙国际机场位于()。 A 青岛 B 杭州 C 沈阳 D 大连 14、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加入国际航空公司联盟是()。 A.天合联盟 B.星空联盟 C.寰宇一家 D.飞翼联盟 15、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英文简写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北京的纬度是39°48’,简写________,经度是东经116°28’,简写为________。 2、影响飞机航行的天气有:、和。 3、国际上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称为。 4、机场一般由、和构成。 5、航线网络由、和三种结构形式构成。 6、、和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要素。 7、按照航线起讫点及经停点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将航线分为:、 和。 8、上海市拥有的两座国际机场分别是和 三、计算题写出相应的解题步骤与结果,共10分 已知太平洋马绍尔群岛(E12)当时时间为4月10日13∶00,求此时对应檀香山(W10)的当地时间是多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GIS课程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考核报告 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号: 授课老师: 2013年1月4日

摘要 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估中,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坡向不仅可以定量描述地形地貌特征,同时和滑坡灾害的发育存在很大相关性。需要对评估区域的地形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地形分析数据。将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空间分析中,可以较好地解决地形空间分析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质灾害分析的关系;2.GIS在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包括其数据的准备、构建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形因子的提取;3.GIS技术在地质灾害评估空间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GIS;地质灾害;空间分析;坡度;坡向

目录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质灾害分析 (4) 二 GIS在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 (4) 2.1 GIS数据准备及分析软件 (5) 2.2 构建格网数字高程模型 (5) 2.3 地形因子的提取 (6) 三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评估空间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6) 3.1 三维地形图 (7) 3.2 高程分析 (7) 3.3 坡度分析 (8) 3.4 坡角分析 (9) 四感悟 (9) 参考文献 (10)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质灾害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的计算机系统’它是由一些计算机程序和各种地学信息数据组织而成的空间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测绘学、遥感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及数据库技术于一体"以其对空间地理数据强大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处理功能而鲜明的区别于普通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空间数据处理#属性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与模型分析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能够对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管理和分析建模"为我们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集成的基础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有效表达、处理以及分析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专业数据的一种技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展示有关地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新的手段和平台。从20世80年代以来,GIS在灾害管理中得到逐步深入的应用:从简单的灾害数据管理、多源数据集数字化输入和绘图输出,到DTM和DEM模型的建立和使用;从GIS结合灾害评价模型的扩展分析;到GIS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再到WebGIS。GIS的核心是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由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构成。运用GIS所具有的数据采集和提取、转换与编辑、数据集成、数据的重构与转换、查询与检索、空间操作与分析、空间显示和成果输出及数据更新等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地质灾害评估的需要,建立以GIS技术为基础的、用于地质灾害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评价结果可以图层的形式显示或者报表、表格形式输出,为专业部门或决策部门提供灾害管理和决策依据。 二 GIS在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 地质灾害是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应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与风险共存,始终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减灾和灾害管理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基于GIS技术的面向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利用多源数据的地质灾害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研究,是面向我国政府部门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出的重大需求,服务于政府及地方社会解决突发性地质灾害损失应急评价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救灾、减灾等提供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

GIS课程知识

第一章绪论 1、对GIS的理解 指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2、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管理、处理、分析、查询、显示和输出地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 3、GIS的组成 由计算机软件、硬件、用户、网络、地理空间数据和管理人员组成 4、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未加工的原始材料,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物、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数据+解释=信息 5、地理信息的特点:空间分布性、多维性、动态性(时间性)、数据量大(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6、GIS建模过程 分析真实的世界、样品/捕获感兴趣的特征、在GIS中给他们建模、分析数据 7、GIS可应用行业 气象部门、环境评估、宏观决策、规划决策、城乡规划、灾害监测、人口普查 第二章地学基础 1、G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与分析;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占曲面;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地球椭球为不可展曲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球面展开为平面时必然产生破裂或褶皱,地图投影就是要解决球面不可展的矛盾。 2、地理空间实体的三要素是什么?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线面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包含关系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属性特征:描述空间对象的特性,即是什么,如对象的类别、等级、名称数量等 空间特征:描述空间对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 时间特征:描述空间对象随时间的变化 4、什么是元数据?为什么要使用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空间元数据指对于这些空间数据的描述或说明。 当地图转换为数字形式后,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均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元数据可以用来辅助地理空间数据帮助数据生产者和用户来解决这些问题。 5、元数据的作用 (1)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及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 (2)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分辨率、元数据的比例尺等 (3)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如量纲的转换等 (4)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 (5)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方法等的说明 第三章空间数据结构

航空运输地理考试题

《航空运输地理》考试A+B 一、单项选择问题 1.大型和高速喷气客机装有座舱环境控制系统,一般飞行在(B)。p3 A.6000-1000米米 C.米米以下 2.地球表面大气层中气温最低的层次是(B)。 P3 A.平流层 B.中间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3.影响航空器航行(飞行)的特殊天气和现象是(D)。P6 A.地面大风 B.低空风切变 C.低能见度 D.雷暴 4. 低空风切变对哪一阶段的飞行危害最大(A)。P4 A.起飞和降落 B.爬升 C.巡航 D.下降 5.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飞行区等级均为(C)级 P20 6.在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中,“产业结构”属于(C)因素。P27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7.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三字代码是(D)。 A. SHA B. PEK C. TAO D. PVG 8.我国机场空运生产的地区差异明显,形成“三强三弱”局面,其中“三强”是指(C)三个地区。P37 A.华东、华北、东北 B. 华东、华北、西北 C. 华东、中南、华北 D. 华东、中南、西北 9.按照航线的分布特征,我国的国际航线基本可分为东线、西线和 南线,其中北美航线(主要是中美航线)属于(A)。

A.东线 B.西线 C.南线 D.北线 10.影响中国航空运输的关健外部资源环境是(C)。p37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地理环境 C.经济地理环境 D. 人文地理环境 11.我国航空区域划分为七大地区,其中,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属于(D)P38 A.华北地区 B.华东地区 C.中南地区 D.西南地区 12.万里长城、秦兵马俑、郭煌莫高窟、北京故宫属于(D)。P37 A.自然地理因素 B.经济地理因素 C.政治地理因素 D.人文地理因素 13.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两字代码是(C)。 A. MU B. FM C. HU D. ZH 14.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字代码是(D)。 A. MU B. FM C. HU D. ZH 15.流亭国际机场位于(C) A.杭州 B.厦门 C.青岛 D.大连 16.高崎国际机场位于(B ) A.杭州 B.厦门 C.青岛 D.大连 17.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将全球划分为3个运输会议区域,利比亚属于(B)P93 一区 B. IATA二区 C. IATA三区 D. IATA二区中东次区 18.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将全球划分为3个运输会议区域,新加坡属于(D)P93 一区 B. IATA二区 C. IATA三区 D. IATA东南亚次区

航空运输地理复习题

1、造成航班延误最重要的天气之一是低能见度 2、从(东八区)起飞,向西飞行到华盛顿(西五区),飞机穿越的时区数是13 3、造成飞行事故的“隐形杀手”的天气现象是风切变 4、LST指的是 5、飞机航行的最理想的大气层是 6、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7、有效能见度3.5K 8、机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飞行区 9、在我国的国际航线中,SHA——TYO航线属于东线 10、飞机起降的理想条件是逆风起降 1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即一个 13、地面大风的速度为大于 12m/s 14、在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众多因素中最直接、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条件 15、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越洋航线是北太平洋 16、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航线是 17、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协会的缩写是 18、中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哪种气候显著的国家 1、地理学的显著特性是 2、地球自转造成的重要现象有 3、地方航空公司 4、大气层分为 5、低能见度的影响因素有 6、造成低能见度天气的天气现象主要有 7、大气层的层次有 8、华北地区重要的机场有 9、IATA一区国家 1、网络的拓扑结构有网格结构;星型结构;线性结构;树型结构 2、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为气温、降水、气压、风。 3、降水的类型有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 4、降水的主要条件有水汽,对流。 5、构成航空运输生产布局的三大要素是航线,机场,航空公司 6、飞机航行的良好层次是平流层 7、低空风切变可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水平风的水平切变,垂直 风的水平切变 8、修建机场和确定航路的重要条件是地形地貌 9、由大气辐射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10、航空运输布局主要指空运网络布局,运力配置 11、航空公司的分布决定了运力的分布 12、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19371087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掌握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问题。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能做什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 一、数据与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 一、系统硬件 二、系统软件 三、空间数据 四、应用人员 五、应用模型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 一、基本功能 二、应用功能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 一、发展概况 二、基础理论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航空运输地理复习答案

航空运输地理复习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航空运输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航空运输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庞大的地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与其构成交通运输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体系的其他运输地理学分支是 [ D ] A、公路 B、水运和管道 C、铁路 D、以上都是 2、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太阳表面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 [ A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C、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3、光球表面有一些暗色斑点,称 [ D ] A、耀斑 B、臭氧层 C、日珥 D、太阳黑子 4、安排航班的考虑因素之一是 [ B ] A、昼夜更替 B、四季更替 C、时差 D、地转偏向 5、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称为一个 [ A ] A、太阳日 B、恒星日 C、行星日 D、卫星日

6、LST指的是 [ A ] A、当地标准时 B、标准时差 C、夏令时 D、格林威治时 7、世界各国所参照的标准时刻系统是 [ D ] A、当地标准时 B、标准时差 C、夏令时 D、格林威治时 8、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C ] A、12点前后 B、13点前后 C、14点前后 D、15点前后 9、降水的类型有 [ D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以上都是 10、代表的降水的类型是 [ A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 11、直接影响飞机起降,其带来的沙尘暴、扬沙可造成能见度低的天气是[ b ]

A、低空风切变 B、地面大风 C、低能见度 D、降水 12、考虑到目前的飞行密度及技术因素,高空飞行层在 [ B ] A、8400-10000米 B、8400-12000米 C、8300-10000米 D、8500-12000米 13、地面大风的速度为大于 [ B ] A、10米/秒 B、12米/秒 C、15米/秒 D、20米/秒 14、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越洋航线是 [ A ] A、北大西洋航线 B、南大西洋航线 C、北太平洋航线 D、南太平洋航线 15、目前,我国航线结构中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B ] A、城市串 B、城市对 C、枢纽式 D、甩鞭子 16、中国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哪种气候显着的国家 [ B ] A、地中海气候 B、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3116015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2;实践学时:10。 1.2课程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为基础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以方便处理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的辅助决策信息,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数字地形模型及其应用、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及可视化等。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计 算机应用基础》、《测量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后继课程《电子地 图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GIS二次开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定 岗实习、毕业后能胜任岗位工作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分别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自学和讨论、上机实习等形式。其中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预制的课件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授课方式,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效果明显;自学和

讨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资料阅读和习题完成非重点难点和描述性内容的学习,自学效果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等方式予以检查;上机实习广泛地采用了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公布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中英文教案、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材、实习教材、实习指导书、习题集等,同时设计了“网上答疑”与“网上讨论”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特点。教学资源上网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可以下载打印后作为笔记底稿)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提出和讨论问题以及辩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除了专题讨论课之外,原则上每次课堂授课都要布置思考题和讨论题,每次上课正式授课前或在课间要组织10-20分钟的课堂讨论,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并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1 能力目标 ①懂得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②能处理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的辅助决策信息; ③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岗位中现场的相关工作。 2.2 知识目标 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着重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理解GIS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理清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2.3素质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