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魏东平地球物理学基础-2006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魏东平地球物理学基础-2006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魏东平地球物理学基础-2006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05-2006年度《地球物理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课堂闭卷)

2005年12月29日上午10:00—12:0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地震矩张量

2、康拉德界面

3、地磁条带

4、剩余磁性

5、磁偏角与磁倾角

6、大地水准面

7、绝对重力测量 7、布格重力异常

9、钱德勒颤动 10、地心纬度与地理纬度

二、

三、写出下列名词在SI 制中的单位(例如:质量的单位为千克;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大地热流

2、重力加速度梯度

3、杨氏模量

4、磁感应强度

5、热导率

三、判断下述问题是否正确(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自由振荡的简并频率分裂。

2、 核幔边界导致P 与S 波存在约108o 到140o 的影区。

3、

4、 SV 波入射到自由表面只有SV 反射波。

5、

6、 地球磁场分为内源与外源场两部分,其中内源场占主要成分。

7、 一般而言,火成岩的热导率要普遍高于沉积岩,变质岩最低。

8、 就全球而言,大陆性板块的平均热流要低于海洋性板块。

9、

10、 年龄越古老的海洋板块,其水深越深,地表热流越低。

11、

12、 洋中脊处一般容易发生逆冲型地震。

13、 固体潮汐的最大振幅不会超过海洋潮汐的三分之一。

10、重力随纬度的变化没有随高度的变化敏感。

四、假定岩石层的参考密度为ρ,软流层密度为A ρ,均衡补偿深度为H 。试对一个山高为h

的柱体,求普拉特(Pratt )均衡假说中的密度变化及爱里(Airy )均衡假说中的山根深度。(10分)

五、高斯磁场系数01g 、11g 与11h 分别代表了地心磁偶极子

在地轴及赤道平面内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为什

么?给予详细推导与说明。(20分)

2020地球物理学基础作业05及参考答案

1. When a bell is struck with a hammer, it vibrates freely at a number of natural frequencies.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oscillations that are excited gives each bell its particular sonority. In an analogous way, the sudden release of energy in a very large earthquake can set the entire Earth into vibration, with natural frequencies of oscillation that are determined by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interior. The free oscillations involve three-dimensional defo rmation of the Earth’s spherical shape and can be quite complex. Before discussing the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it is worth reviewing some concepts of vibrating systems t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one-dimensional excitation of a vibrating string that is fixed at both ends. Any complicated vibration of the string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a number of simpler vibrations, called the normal modes of vibration. These arise when travelling waves reflected from the boundaries at the ends of the string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to give a standing wave. Each normal mode corresponds to a standing wave with frequency and wavelength determined by the condition that the length of the string must always equal an integral number of half-wavelengths (Fig. 3.16).As well as the fixed ends, there are other points on the string that have zero displacement; these are called the nodes of the vibration. The first normal (or fundamental)mode of vibration has no nodes. The second normal mode (sometimes called the first overtone) has one node; its wavelength and period are half those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The third normal mode (second overtone) has three times the frequency of the first mode, and so on.Modes with one or more node are called higher-order modes. 当用一把锤子敲击一个钟时,钟会以一系列的固有频率自由的颤动。被激 发的固有震动的联合给每个一钟独特的音响。与此相似,在一个大地震中能量 的突然释放可以使整个地球颤动,这种颤动的固有频率决定于弹性性质和地球 内部的结构。自由振荡涉及地球球面形状的三维变形,可能相当复杂。在讨论 地球的自由振荡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振动系统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可以从 两端固定的一维振动的激发中学习。 弦的任何复杂的弦振动都可以用一些简单振动的叠加来表示,称为简正振动。当从两端的边界反射出的行波相互干涉以产生驻波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每一个简正模态对应于一个驻波,它的频率和波长取决于长度必须等于半波长的 整数的弦(图3.16)。在弦上还存在一些除固定端外的具有零位移的其他点,这 些被称为振动的节点。第一个简正(或基本)模态振动没有节点。第二个简正 模态(有时称为第一谐波)有一个节点,它的波长和周期是基态的一半。第三 个简正模态(第二谐波)的频率是第一模态的三倍,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模态称 为高阶模态。 2. Explanation of nouns (20points) surface wave(面波):沿界面及界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的一类地震波,振幅随 深度增加而衰减,能量集中在介质分界面并沿分界面传播,包括瑞利波,勒夫 波和斯通利波。dispersion(频散):面波速度随着周期(或频率)而变化而 变化,成为面波频 散。在记录中面波是很多列波的叠加,随着到时的先后,各相位的周期逐渐改变。 第1页共7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白永利)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 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 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 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 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 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 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3 多解 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 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 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 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 谱特征 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 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 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 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 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 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安徽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 .....书写。在试题卷上作答无 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养分舶来品凭心而论知往鉴今坐收渔人之利 B.渲泄擦边球断章取义真知灼见迅雷不及掩耳 C.家具座上客明枪暗箭扪心自问恭敬不如从命 D.简炼侃大山披星戴月曲意逢迎毕其攻于一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 ....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 ....,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 ....,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C.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4.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PISA2006年测试题案例分析

PISA2006年测试题案例分析 曹宝龙杭州市教育局一般教研室 由于PISA考察的是学生解决咨询题的能力,因此对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界定着眼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方面。阅读能力是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发挥个人知识与潜力,以及有效参与社会所需的懂得、应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数学能力是能确定和懂得数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辨认、懂得并参与数学运算的能力。科学能力是使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辨认咨询题的能力和应用科学观点的能力。PISA 的测试内容紧扣生活实际,强调咨询题情境的真实性。据美国数学和科学教育专家组的研究,2000 年PISA 的科学能力测试题目中,与实际情形有关联的题目占66%,数学则高达97%。 (一)科学测试题例析 2006年是PISA第一次对学生的的科学能力进行侧重测试与分析,因此测试的咨询题体现了一些特色。2003年和2000年对学生的科学能力也进行了测试。 例1 应禁止转基因玉米(2006) 野生生物爱护组织要求禁止一种新的转基因(GM)玉米。这种玉米的设计情愿是它可不能象传统的玉米那样受一种新的除草剂的阻碍。这种新的除草剂会杀死长在玉米田里的大多数杂草。 爱护主义者讲,因为这些杂草能够喂养小动物,专门是昆虫,这种新除草剂在转基因玉米上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破坏。使用转基因玉米的支持者讲,科学研究差不多表明了那样的情形不可能发生。 上文中提及的科学研究中有如此一些细节: 玉米种在不同国家的200块田里; 每一块田分成两半。使用新的强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种植一半田,使用传统除草剂的传统玉米种植另一半; 使用新除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田里与使用传统除草剂的传统玉米田里的昆虫数量几乎是一样的。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 地震学 60% 地磁学 40% 三、试卷的题型结构 填空题 20% 分析题 80% 四、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地震学 正确理解地震烈度、震级、地震频度、震中距、震源、震中、波阵面、射线、入射角、出射角、视入射角、视出射角、费马原理、球对称介质、本多夫定律、SNELL定律、高速层、低速层、正演、反演、传播速度、质点振动的位移、质点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面波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等概念。 在无源的情况下,建立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掌握均匀平面波,非均匀平面波以及球面波之间的关系、矢量场分解及其运算,球面波的分解。掌握平面波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和反射,非均匀平面波叠加形成面波的理论基础,以及自由表面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的频散特性。

以几何地震学为基础,分析近震射线及走时方程,建立首波的形成相关概念及波阵面方程。分析球对称介质中的射线特征与走时曲线的关系,确定地球内部速度分布的公式。 地震学以观测为基础,应了解地震仪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摆的固有运动与地面运动之间的关系。另外,掌握地方震、近震、远震的射线传播路径、以及各类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学会识别简单的震相,以及利用地震记录定性判地震类别。再次,在测震学中,震级标定和用一个台或三个以上台进行地震定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地磁学 地磁场的构成、地磁标势的通解、高斯系数的确定方法、高斯分析的本质内容;主磁场的起源、分布特点、西向漂移,磁极、地磁极;地壳磁异常特征、地磁异常的正演和反演、海底磁异常特征、居里温度;影响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变化磁场的分类、地磁指数、Sq傅里叶系数确定球谐系数、典型磁暴的发展过程。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docx

一、名词解释 1地震勘探:是以不同岩石、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波 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特性,以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 2震动图:用μ~t 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称为地震波 的震动图。 3波剖面图:某一时刻 t 质点振动位移μ随距离 x 变化的图形称之为波剖面图。 4时间场:时空函数所确定的时间 t 的空间分布称为时间场。 5等时面:在时间场中,如果将时间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在空间构成一个面,在面中任意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相等,称之为等时面。 6横波:弹性介质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称之为横波,即剪切形变在介质中传 播又称之为剪切波或 S 波。 7纵波: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即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生的波称为纵波,又 称压缩波或 P 波。 8频谱分析:对任一非周期地震阻波进行傅氏变换求域的过程。 9波前面:惠更斯原理也称波前原理,假设在弹性介质中,已知某时刻 t1波前面上的各点,则可把这些点看做是新的震动源,从 t 1时刻开始产生子波向外传播, 经过t 时间后,这些子波波前所构成的包拢面就是t1+ t 时刻的新的波前面。 10视速度:沿观测方向,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称之为视 速度。 V* 11观测系统 :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 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和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这种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12水平叠加: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 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13时距曲线:一种表示接收点距离和地震波走时的关系曲线,通常以接收点到 激发点的距离为横坐标,地震波到达该接收点的走时为纵坐标。 14同向轴: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的连线。 15波前扩散:已知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求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 球面逐渐扩展,但是总能量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震动的振幅将随之减小,这称之为球面扩散或波前扩散。 二、判断题 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仅在均匀介质时,射线与波前面正交。× 4.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5.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6.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7.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8.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 9.对水平多层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 10.从各个方向的测线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一般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 大致倾向。√ 11.相遇观测系统属于折射波法的观测系统√

2006年试题A

经济学院本科生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计量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判断题(本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 多重共线性(但不是完全的共线性)不会影响参数OLS 估计量的无偏性,但会导致估计量的非有效性。( ) 2. 当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时,加权最小二乘(WLS )估计量具有有效性,因此WLS 估计量的方差小于OLS 估计量的方差。( ) 3. 如果一个原假设(null hypothesis )不被拒绝,它就是真实的。( ) 4. 模型中没有常数项时,对于m 个类别的定性变量可以引入m 个虚拟变量。( ) 5. 如果一个方程不可识别,2SLS 是不适用的。( ) 二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每小题 4 分) 1. 下列关于可决系数R 2的陈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可决系数总是介于0到1之间。 B .调整的可决系数可能会小于0。 C .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y=a+b x + u 中,可决系数即是x 与y 相关系数的平方。 D .可决系数体现了解释变量解释被解释变量的程度。 2.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下列关于样本回归线的陈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解释变量的均值与被解释变量的均值肯定落在回归线上。 B .残差的均值总是为0。 C .被解释变量的均值肯定等于其拟合值的均值。 D .每个解释变量与残差的乘积和都为0。

3. 下列关于时间序列的论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AR 模型的自相关函数呈拖尾特征。 B .MA 模型的偏自相关函数呈拖尾特征。 C .对于一个时间序列,其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必定有一个是拖尾的。 D .在MA(q)模型中,冲击项对观测变量的影响只会持续q 期。 4. 检验如下命题:失业率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模型形式为:dinf=a+b*unem + u ,其中dinf 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差分变量,unem 表示失业率。给定5%的检验水平,根据如下估计结果判断下面哪个论述是正确的。( ) A .原假设:b ≤0;备择假设:b>0。t 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4*2=0.08,接受原假设。 B .原假设:b ≥0;备择假设:b<0。t 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4*2=0.08,接受原假设。 C .原假设:b ≤0;备择假设:b>0。t 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4/2=0.02,拒绝原假设。 D .原假设:b ≥0;备择假设:b<0。t 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4/2=0.02,拒绝原假设。 5. 当模型中存在一阶自相关问题时,下面对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估计方法中哪种不正 确。( ) A .用残差对其一阶滞后回归,一阶滞后的参数估计量作为一阶自相关系数的估计 量。 B .通过DW 统计量来计算,即ρ=1-DW/2。 C .直接计算残差与其一阶滞后的简单相关系数。 D .用被解释变量与其一阶滞后回归,一阶滞后的参数估计量作为一阶自相关系数 的估计量。 三 、分析题(本题共 20 分) 利用世界102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教育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012345ln()ln()ln()ln()12GDP Educ K L Dum Dum u ββββββ=++++++ 其中,GDP 为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Educ 为教育投入(单位:亿美元)、K

中科院地球物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 本“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固体地球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学、重力与固体潮、地磁学、地热学及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及一般应用。 一、考试内容 (一)介质弹性与波动理论基础 1.弹性介质、应力与形变 2.弹性介质中的波动传播方程 3.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与球面波 4.界面的影响 5.射线理论 (二)地震学基础 1.断层错动和地震波激发 2.地震仪与地震观测记录,地震的烈度、能量和震级 3.地震发震时间与震源位置的基本确定方法 4.地震体波的走时、振幅与理论地震图 5.球面层中地震体波的走时和地球内部基本构造 6.各种常见震相标示规则及其射线路径 7.地震面波的波动方程、频散方程和上地幔结构 8.地球的自由振荡 (三)地球势理论基础 1.地球重力位与地球形状 2.地球重力异常与地球内部构造 3.地球的固体潮 4.地球磁场的一般性质 5.岩石磁性与古地磁 6.地磁成因 7.地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性 (四)热流与地球内部温度 1.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 2.大地热流

3.热流方程的简单应用 4.地球内部温度 (五)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1.大陆漂移与洋底扩张学说 2.板块构造与运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地幔对流的基本理论 二、考试要求 (一)介质弹性与波动理论基础 1、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弹性介质理论基础:弹性力学对介质的四个基本假定,应力与形变的基本定义,应力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包括杨氏模量与泊松比在内的五个弹性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熟练推导弹性介质中的波动传播方程,掌握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征,了解其速度与密度及相关弹性常数的相互关系; 3、掌握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与球面波的传播特征,特别是在简谐波情况下的振动与传播特征的异同; 4、了解界面的存在对入射纵(横)波、反射纵(横)波及折射纵(横)波的影响,并且掌握平面纵(横)波转播过程中折射系数与反射系数、转换系数的推导; 5、了解地震波射线理论中的费马原理,Snell定律,射线常数、本多夫定律、首波路径、首波临界角等基本概念。 (二)地震学基础 1、了解天然地震基本成因和断层错动激发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了解地震仪与地震观测记录的基本原理;了解地震烈度、能量和震级的基本定义;掌握地震发震时间与震源位置的测定原理与基本方法; 2、对于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倾斜界面及多层界面,掌握直达波、反射波与首波的走时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非匀速介质中迴折波参数方程形式的走时公式的推导,了解在不同速度分布函数的形式下,走时曲线的特征;了解平面层中体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关系并掌握在平面简谐波情况下的推导,了解直达波、迴折波、反射波与首波情况下,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发散过程,以及自由界面对入射平面波的能量分配过程的影响等;简单了解地震体波的振幅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利用广义射线理论求解理论地震图的基本原理; 3、掌握球面层中地震体波的射线参数方程与本多夫定律等的推导,不同的速率—深度分布曲线情况下对应的地震射线及其走时方程的推导,并了解正常及特殊情况下的走时曲线特征,掌握走时反演的古登堡方法与赫格罗兹—贝特曼—威歇特方法的一般原理与推导过程; 4、了解并掌握常用地震震相的标示规则及其传播过程中的射线路径、走时及振幅特征; 5、了解地震面波与地震体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异同点,掌握洛夫波与雷利波的传播特征及在一些简单模型下的波动方程和频散方程;了解地震面波的频散方程及其所反映的地球内部构造,了解并掌握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推导与计算方法;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53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简述题和论述题 二、考试大纲 1、地球的起源、运动与内部结构 考试内容:太阳系组成与演化、地球的转动与轨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太阳系组成与演化、太阳系天体轨道特征、自转特征和质量与密度特征、地球的转动与轨迹、地球内部主要层圈结构(地壳、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内核及外地核)及其物理特征、地壳物质组成及洋壳和陆壳的区别以及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及推测方法等问题。 2、地球的形状、密度及重力场 考试内容:地球重力、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正常重力场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与重力均衡异常和潮汐作用与固体潮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包括地球重力场、地球的重力位、地球重力变化、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地球的基本形状——标准椭球面、垂线偏差与高程异常、正常重力场、各种校正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概念、均衡异常、潮汐作用、起潮力、重力固体潮等问题。 3、地球的磁场 考试内容:地球磁场及其构成、岩石磁性、地磁场起源假说、地球的变化磁场和古地磁学与地磁场变迁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地磁要素、地磁要素发布特点、地磁偶极子场、基本磁场、磁异常、地球变化磁场三大类岩石磁性特征、自激发电机假说、地磁场成因的基本解释、地磁平静变化与扰动变化特征、岩石剩余磁性及其成因、古地磁学研究内容及方法、地磁极的漂移、地磁极的倒转等问题。 4、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 考试内容: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电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和地球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地球内部电磁场的来源、球体问题与平面问题、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谐波场方程、趋肤深度、天然场源电磁感应、人工场源电磁感应、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特征。 5、地球内部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 考试内容:热场概念与岩石热物理特征、地球内部的热源与大地热流、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地球的热历史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地热场与热流密度概念、岩石热导率/比热/热扩散率/生热率、岩石热传递形式、地球原始温度、放射性生热、其它热源、大地热流值及其分布特征、地壳-地幔-地核温度分布规律、地球的热能源与耗损、地球的增温与约束等问题。 6、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场 考试内容:地震与介质的弹性性质、地震波及其特征、地震体波的传播、地震面波及其特征、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

绪论 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 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Z间的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3多解性止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屮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而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占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 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冇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屮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曲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口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门东向曲。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为地球的进动。 5. 章动。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索。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冋转椭球体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磁法勘探习题与解答(共8题) 1、什么是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解答:地磁场T 是矢量,研究中令x 轴指向地理北,y 轴指向地理东,z 轴铅直向下。地磁场 T 分解为:北向分量为X ,东向分量为Y ,铅直分量为Z 。 T 在xoy 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H ,H 的方向即磁北方向,H 与x 的夹角(即磁北与地理北的夹角)为磁偏角D (东偏为正),T 与H 的夹角为磁倾角I (下倾为正)。X 、Y 、Z ,H 、D 、I ,T 统称为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 图1-1 地磁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各要素间以及与总场的关系如下: 222222T H Z X Y Z =+=++, c o s X H D =, sin Y H D =? cos H T I =?, s i n Z T I =?, t a n /I Z H =, a r c t a n (/I Z H = tan /D Y X =, a r c t a n (/D Y X = 2、地磁场随时间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 解答: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地球内部场源缓慢变化引起的长期变化;(2)地球外部场源引起的短期变化。 其中长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 磁矩减弱:地心偶极子磁矩正在衰减,导致地磁场强度衰减(速率约为10~

20nT/a)。 磁场漂移:非偶极子的场正在向西漂移。(且是全球性的,但快慢不同,平均约0.2o/a)。 短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 平静变化:按一定的周期连续出现,平缓而有规律,称为平静变化。地磁场的平静变化主要指地磁日变。 扰动变化:偶然发生、短暂而复杂、强弱不定、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就消失,称为扰动变化。地磁场的扰动变化又分为磁暴和地磁脉动两类。 3、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特征,对磁法勘探有何意义? 解答:在实际磁法勘探中,一般工作周期较短,主要关心的是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即地磁日变化、磁暴以及地磁脉动。 在高精度磁测中,地磁日变化是一种严重干扰,一般在地面磁测、航空磁测过程中设有专用仪器进行地磁日变观测,以便进行相应的校正,称为日变改正。但在海上磁测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必须提出相应的措施,消除其日变干扰场。 在强磁暴期间,应该暂停野外磁测工作,避免那些严重的地磁扰动覆盖在地质体异常之上。 地磁脉动可以在具有高电导率的地壳层中产生感应大地电磁场,可以作为磁测的激发场。通过测量其大地电流,可以确定地壳层的电导率及其厚度等,以解决某些地质、地球物理问题。 4、了解各类岩石的磁性特征对磁法勘探的有什么意义? 解答: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因此,在磁法勘探前必须了解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参数,以分析总结工作区是否具备磁法勘探的工作前提,为工作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另外,了解工作区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差异、差异大小、分布规律以及成因也是磁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磁测成果资料的解释的重要依据。

2006年复赛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第二十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 复赛试题(2006年) 说明: 1.本试卷共有五大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满分为150分 2.答案及解答过程均写在答卷纸上。其中第一~第二大题只要写出答案,不写解答过程;第三~第五大题按题型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解答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3.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 4.本试卷中常数g取lON/kg,水的比热容4.2 x 103J/kg。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1.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否采到了蜜。这是由于蜜蜂在带蜜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 (A)响度(B)音调 (C)音色(D)传播方向 2.现有长度均为O.1m的两根弹簧A和B,已知弹簧A和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00N/m和200N /m。为了制成一个长度也是O.1m.劲度系数却为1 50N/m的新弹簧,可以分别在弹簧A和B上截取一段,然后将这两段串联成一个弹簧即可。则在弹簧A和B上截取的长度分别为( ) (A)0.025m和0.075m (B)O.033m和0.067m (C)0.050m和O.050m (D)0.075m和0.025m 3.有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400g、60g,体积分别为16cm3、50cm3、12cm3。则( ) (A)A球一定是空心的 (B)B球一定是空心的 (C)C球一定是空心的 (D)它们一定都是实心的 4.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 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 ) (A)m2:m3 (B)(m2-m1):(m3-m1) (C)(m3-m2):(m2-m1) (D)(m2+m-m3):(m1+m-m2) 5.有两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A和金属球B,先将球A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3℃;把球A取出,再将球B放这个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3℃,则球A和球B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 ) (A)球A大 (B)球B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正电的小球附近有一根原来不带电的金属棒。当用手与金属棒的某一部位接触一下后.移去带正电的小球。关于金属棒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碰在金属棒的左端,金属棒带正电

2006年广东专插本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英语试题 Part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35%) 1.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all this ______. A.is changed B.had changed C.will have changed D.has changed 2.Such questions are often _____ through negotiations. A.settles B.settle C.settled D.settling 3.Since you are a college student now, you should ______ yourself more than you used to. A.rely on B.work on C.run out D.carry out 4.He stopped ______ last week and feels much better now. A.smoking B.smoked C.smokes D.smoke 5.We ______ so smoothly that the passenger could hardly feel it. A.got rid of B.tore off C.called off D.took off 6.You wouldn’t have seen her if it ______ not been for him . A.has B.had C.have D.is having 7.She insists that he ______ his vacation now. A.takes B.took C.take D.taking 8.The teachers don’t make us wear a school uniform and we can wear ______ we like. A.any B.that C.as D.what 9.I don’t know the man ______ you are talking about. A.who’s B.whose C.whom D.who 10.Metals expand ______ heated and contract when cooled. A.where B.when C.that D.which 11.Even though she herself has never had such an experience, it’s ______ she can recognize from what has happened to her good friend. A.that B.one C.such D.all 12.Only after the storm was over ______. A.could we start off B.we could start off C.had we started off D.we had started off 13.That was one example of having responsibility ______ I’m on my own and of making my own decisions. A.since that B.as that C.now that D.because of 14.The new government building is ______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A.located B.stationed C.set D.found 15.Doctors are developing a new ______ for treating that disease. A.operation B.mean C.technique D.cure 16.Religinon has a great ______ on man’s thought. A.effects B.affect C.affection D.influence 17.In that country, hospital doctors don’t go sightseeing very often because their work ______ almost all their time.

2006年真题答案及解析_6

200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6、特别提醒: a.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b.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严禁折叠答题纸! 二、给定资料 1.2008年夏天,上海一篇满分的高考作文《他们》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么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

魏东平地球物理学基础2005-2006期中试题

2005-2006年度《地球物理学基础》课程期中考试试题(课堂闭卷) 2005年11月15日上午10:00—11:40 (B 卷) 一、 中英文互译(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地震活动性 6、Body Wave Propagation 2、 走时曲线 7、Surface Wave Motions 3、 P 波初动解 8、Input Seismic Signal 4、 弹性回跳理论 9、Subduction Zone 5、 地震矩张量 10、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康拉德界面 2、 地震影区 3、 应力与应变 4、 地震首波 5、 相速度与群速度 三、判断下述问题是否正确(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波场在自由表面满足的边界条件为速度为零、位移为零。 2、 岩石层(圈)包括地壳与固态上地幔部分。 3、 弹性回跳理论是地震学家基于对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研究后提出的。 4、 平行层状(多层)半空间介质中的LOVE 面波没有频散。 5、 P 波初动解同时描述了震源的拉伸压缩与剪切错动作用。 6、 地球的椭率产生了地球自由振荡的简并频率分裂。 7、 上地幔低速层导致P 与S 波存在震中距约108o 到140o 的影区。 8、 哥白尼的主要贡献在于修改了地球中心说为太阳中心说。 9、 地球的环形振荡并不引起地球体积的变化。 10. SV 波入射到自由表面只有SV 反射波。 四、画出下列各种震相从一个震源(震源深度为600公里)发射出而被地表地震观测台站接 收到的传播路经示意图:pS 、SSP 、ScP 、PKJKP 、PP 。(5分) 五、以P 波入射为例,根据水平分界面上的Snell 定律,推导球对称地震波速度分布下球面分 界面的Snell 定律。(5分) 六、画图示意下列各种震动激发的弹性介质内质点运动:P 波,SV 波、平板内传播的LOVE 波、020S 型自由振荡及230T 型自由振荡(10分) 七、简述反射地震学中进行反射地震资料处理的若干步骤。(10分) 八、推导以μ/K 和v p /v s 表示泊松比υ的表达式,这里K 为体积弹性模量,μ为剪切弹性模 量,v p 与v s 分别是地震纵波与地震横波的速度。(15分) 九、假设一个均匀的弹性平板,其上下界面分别为0=z 和h z =,求解此时LOVE 波传播的 频散方程,并讨论其频散特性。(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