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虞美人》考点知识梳理

高二语文《虞美人》考点知识梳理
高二语文《虞美人》考点知识梳理

《虞美人》重点知识梳理

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拼音版注音、翻译:

chūn huāqiūyuèhéshíliǎo?wǎng shìzhīduōshǎo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xiǎo lóu zuóyèyòu dōng fēng ,gùguóbùkān huíshǒu yuèmíng zhōng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diāo lán yùqìyīng yóu zài ,zhǐshìzhūyán gǎi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wèn jūn néng yǒu jǐduōchóu ?qiàsìyījiāng chūn shuǐxiàng dōng li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二、《虞美人》·重点知识梳理:

1、李煜:五代十国-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别称”千古词帝“、”词帝“,开一代词风,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鉴赏诗句: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6分)

答:最后两句,自问自答(设问),以水喻愁(比喻),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2分)“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2分)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游走自如的地步.(2分)

归纳总结:鉴赏诗句问法:xxx句好在哪里?

鉴赏方法:手法、炼字、艺术效果、情感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两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2分),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2分),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2分),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2分),这句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答出三点即给6分)

3、重点字词:(1)春花秋月:指年岁的消逝,岁月的变化(2)东风:春风。(3)故国:指南唐。(4)不堪:不忍。(5)雕栏玉砌(qì):雕饰过的栏杆和玉石做的台阶,代指过去的宫殿。

4、品读意象:《虞美人》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①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

②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

③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

④雕栏玉砌、朱颜——物是人非

5、炼字

①又:“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三、小练笔:

试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②突出愁思的广、长、多③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四、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3、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班级为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喜欢讨论,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适用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他是金阶华殿上吟风弄月的词人,他是晓风残月下黯然神伤的帝王,当词人与帝王的轨迹重合在一起,便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萎靡岁月,文学天空中的一片璀璨记忆。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通过《虞美人》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悲喜人生。 二、学生展示活动: 《后主访谈》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评点诵读 4、学生范读 5、以评促读,再次诵读 6、齐读 四、合作探究 不朽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对词有自己的理解,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组讨论。 预设问题 ⑴、“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⑵、“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⑶、“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好在哪里? 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总结:

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教师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6.《虞美人》同步练习(教师版) 课文基础知识+课文问题探究+拓展阅读+高考积累 一、课文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了:了结,完结。 B.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C.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D.朱颜:指宫殿 答案A,解析: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2.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D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从词中看不出使用比喻的手法,这里只是描摹了荷花的形态。故选D。 3.填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_______”或“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答案:片阕小令中调长调小令中调长调 4.理解性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南唐】作者:【李煜】体裁:【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虞美人》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虞美人》的原文、译文、注释和 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仅仅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水准上,正有赖于结句以 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 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 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能够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因为“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 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 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 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 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 身为国君,过去许很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 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但仅悲 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 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 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 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即使“故国不堪回首”,可又 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学习过程: 1.学法指导。 (1)确定反映主要内容的或情感基调的字或词。 (2)作品是如何渲染这个字或词的。

①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意境) ③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反复、对比、双关、反语、反问、互文、用典。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鉴赏诗词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写作手法: 概念说明例句赏析 虚实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5虞美人1

选修《虞美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重、难点】 1.理解词中的作者表达出的“愁”的内涵。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10分钟时间,结合课本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 1.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如以下诗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子夜歌》 ?四十年来家园,三十里地河山。《破阵子》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2.词的基本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 【任务二】朗读并背诵全词。 1.熟读诗词,用双斜线标出朗读节奏,并背诵全词。 2.积累历来写愁的名句(至少三句)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哪一个词能概括全词的情感核心?具体怎么表现的?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高二语文《虞美人》考点知识梳理

《虞美人》重点知识梳理 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拼音版注音、翻译: chūn huāqiūyuèhéshíliǎo?wǎng shìzhīduōshǎo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xiǎo lóu zuóyèyòu dōng fēng ,gùguóbùkān huíshǒu yuèmíng zhōng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diāo lán yùqìyīng yóu zài ,zhǐshìzhūyán gǎi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wèn jūn néng yǒu jǐduōchóu ?qiàsìyījiāng chūn shuǐxiàng dōng li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二、《虞美人》·重点知识梳理: 1、李煜:五代十国-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别称”千古词帝“、”词帝“,开一代词风,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鉴赏诗句: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6分) 答:最后两句,自问自答(设问),以水喻愁(比喻),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2分)“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2分)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游走自如的地步.(2分) 归纳总结:鉴赏诗句问法:xxx句好在哪里? 鉴赏方法:手法、炼字、艺术效果、情感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两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2分),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2分),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2分),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2分),这句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答出三点即给6分) 3、重点字词:(1)春花秋月:指年岁的消逝,岁月的变化(2)东风:春风。(3)故国:指南唐。(4)不堪:不忍。(5)雕栏玉砌(qì):雕饰过的栏杆和玉石做的台阶,代指过去的宫殿。 4、品读意象:《虞美人》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①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

高中语文《虞美人》教案

高中语文《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虞美人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明确: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籍贯:徐州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选修第三单元第4课《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等分析: ㈠教材分析:本课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㈡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学生学习诗词气氛浓,热情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养成了充分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㈢、考情分析: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6分或8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㈡、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㈢、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 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 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 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 是:,。,。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 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