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 蒙族文化 期末答案

一、蒙族人方位观念的体现。

蒙古族建房西为大间。

对于在草原上生活的人,敖包便好似路上的保护神,远行的人路过敖包都会下马参拜,祈祷平安,然后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后才上马行路。过路的人均下马下车,按顺时针方向绕着敖包走三圈,并在上面添加石块,同时祈祷许愿。日积月累,有的敖包可高达数米,底基周围可达十余米。专门的大型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

祭敖包时,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顺时针方向绕三圈,祈求降幅。

主人请客时,进入蒙古包后,男宾应从左手方绕过摆放在蒙古包正中央炉子走向座位。客来敬茶时,宾客应起身用双手或右手接,忌用左手接。

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席位置。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时向贵宾敬酒时,将酒碗置于哈达上,用右手献给客人,客人只取杯饮酒而不必接哈达。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婚礼设宴时,一般是蒙古包(大包)内正上方,摆一、二、三席,包内右边偏角为主人的招待位。

送礼物时忌送帽子,因为帽子的口朝下,送人会损坏别人运气

在接递物品时,以双手接递为敬,也可用右手,但不能只用左手接递。

蒙古人忌从火上跨越。

蒙古人崇尚顺时针运作的东西,所以,他们崇尚太阳。

蒙古人在系腰带时为顺时针。

蒙古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

当客人接过主人的奶酒,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意思是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意思是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意思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

蒙古包内的坐次也有严格的习惯规定。蒙古人平时尚右,毡包内则中为上,右次之,左为下。主人或贵宾尊长中坐,男人居右,女人居左。坐次错乱,是一大禁忌。

二、尚白习俗的体现

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

在蒙古的习俗里,白色象征着高贵、纯洁和善良。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各草原部,建立“大蒙古国”时,在大帐前竖起九旒白旗,作为战旗和大汗权力的象征,该旗用的即是白牦牛尾。

成吉思汗登基后,特赏赐萨满可以骑白马、着白衣。在当时,这是最高规格的赏赐。

成吉思汗去世后,子孙建八白室供之。忽必烈建元大都时,好多重要的宫殿都覆盖白琉璃瓦。

康熙年间的多伦诺尔会盟时,外喀尔喀蒙古在哲布尊丹巴的率领下,向康熙皇帝献“九白之贡”。其中便包括九匹白马、九峰白驼、九头白牛等。“九白”是蒙古最高规格的献礼。

蒙古族过春节叫“白月”,蒙古语称“查干萨拉”。因为蒙古族风俗尚白,以白色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所以把岁首正月称为“白月”,白月元旦也被称为“白节”。

天上的白云、冬天的鹅毛大雪、羊群、蒙古包、奶制品,这些与蒙古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都是白色的。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

白食:是奶食品的统称,蒙语为“查千伊德”。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红食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等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如果夸你心地像乳汁一样洁白,你就得到了最高的奖赏。牧民有谁不慎撒了奶子,就会马上用手指蘸了抹在额上,说一声“折福了”。若是掉一点儿肉,或许就随手丢给了猫、狗。不论大小宴席,都用白食开路。主人端来一只盛奶的银碗,按照辈份年龄,让客人一一品尝,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客人即使七八十岁,大过主人几倍,也要跪接银碗,不是给主人跪,这是给乳汁跪。婚礼上的人多,行这一礼节如果漏掉一位,对主人是最大的失误,对客人是最大的不敬。每逢祭奠翁衮山神、敖包、苏鲁德的时候,都要用新挤的鲜奶向上天和圣主祭洒。在喜庆和祈祷之后,往往挥动着桶里的鲜奶,进行招福致祥

的仪式。放羊背子的时候,一只绵羊割六七件,盛在一只大盘里,略似平日卧状。羊头在上面,羊头上面又抹了黄油,表示红食仍要以白食为先导。如果你到牧区,看到手扒肉上来就下手,不先品尝奶食,那就要被子主人下看。

三、蒙族文化与草原环境的关系。

草原环境是蒙族文化的载体, 蒙族文化是草原环境得以保护的重要武器。

一定的文化是从一定的环境产生的,草原环境是蒙族文化的载体,显而易见,当草原环境被破坏殆尽的时候,蒙族文化就不将存在而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

在当代世界人类生产发展普遍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形势下,历史上以游牧文明为基础的蒙族文化这种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更彰显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实为不可多得的思想源泉。从史前时代,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当中形成了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和意识 ,从而形成了天地崇拜、山地崇拜、树木崇拜、水草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崇拜。这种大生态系统观念,是蒙古族大游牧业对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象关系及其对象化活动方式的必然产物。

1.饮食与草原环境的关系: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中国是一个多种生态环境、多个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国家。由于环境的复杂多样,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形成三大生态文化区,即北方和西北游牧兼事渔猎文化区、黄河中下游旱地农业文化区、长江中下游水田农业文化区。公元前 16世纪,因气候的变化,导致环境的演变,随之诞生了以从事牧业经济为主的民族,进而转向游牧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种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作为蒙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容了蒙族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三重属性,在发展过程中与草原生态环境形成了互动关系。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几经变化,草原环境随之变迁,人类的生计方式不断改变,饮食文化出现阶段性的发展。在北方草原地区,环境和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个变动时期,直至草原环境的最后形成,游牧式饮食文化的最终确立。因此,草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游牧式饮食文化的出现,是环境与文化相互发展的必然规律。

饮食器的种类和装饰艺术,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环境有关,适宜于游牧生活方式。如蒙古民族的六耳铁锅、鋬耳金杯、银碗、蒙古刀等,多用草原上常见的动物、植物作为器物的装饰。

公元前16世纪,气候变化原因导致了典型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形成。但是,草原生态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人为因素,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和能量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诸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哈纳)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成。包顶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气透光。门小,木制,大多向南或向东南。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四、蒙古人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

蒙古时代是地球人类历史上一个令人震惊的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武功,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蒙古人是起源于今天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和蒙古国境内的1个游牧民族,成吉思汗于西元1206年统一草原诸部,建立起强大的草原帝国。初期的蒙古军队主要优势在于大量的战马,更重要的是蒙古民族就是一个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游牧民族,容易做到全民皆兵,。成吉思汗在其晚年灭亡了花剌子模—当时最大的伊斯兰国家,阿拉伯文明遭到灭顶之灾。西元1259年,当时的状况是女真族的金国、阿拉伯世界、波斯、俄罗斯都已经几乎被蒙古人掌控,而且蒙古人的天性是不会停止的,强大的蒙古帝国还将继续向人类能够前往的地方征服,这是毫无疑问的,蒙古的军队早已不是简单的草原轻骑,优秀的阿拉伯马种、女真族重甲骑兵、汉族的火药武器、阿拉伯的化学武器集粹在一起,使蒙古帝国的武力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成吉思汗的成就都挑战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他的成功之处或许就在于他所谓野蛮。在文化交流、贸易以及文明进步方面,很快地就产生一种空前的上升态势,欧洲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由于蒙古人的影响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生了改变。

成吉思汗是一个雄才大略,以聪明善良、公正谦和赢得百姓拥护的统治者。成吉思汗被定位为近现代文明和全

球化体系的开拓者。

劫掠为生狩猎民族的天性使然;森林蒙古人对异族发起战斗并不是真正的战争,也不是出于世仇,目标是货物而不是杀人。他们因此有更迅捷的行动,更精明的思维和更勇猛的斗志。在森林部落中,抢劫等同于狩猎,具有正当性。成吉思汗在征服中的杀戮和毁灭城市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这不是种族仇恨产物,与现代社会出现的种族屠杀不能相提并论。成吉思汗在征服过程中从来都是和平手段无效后才采取武力。蒙古人并不是靠残忍的行为制造恐怖,而是靠快速而又有效的征服。在历史上所有的征服中,只有成吉思汗不在乎富人性命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在长期的征服过程中,成吉思汗的目标也由抢劫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建立世界统一帝国的使命感。成吉思汗告诉其子孙,他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战胜一支军队不等于征服一个国家,你只能通过赢得民心的方式来征服。

成吉思汗和其子孙建立的蒙元帝国包括中国本土的元朝、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和境外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其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到巴尔干地区,北起西伯利亚,南到中南半岛,总面积约三千万平方公里,征服的版图涵盖了今天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和三十多亿人口,包括中华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罗马文明的世界诸多古国。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帝国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武功,对地球人类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蒙古崛起之前,华夏文明是地球上最为发达,并且发展最快的文明,阿拉伯、印度、波斯也都拥有极其灿烂的文明。而蒙古崛起改变了这一力量对比,通过摧毁华夏和阿拉伯文明,并且非常凑巧的唤醒却又没有伤及欧洲文明,使得世界上的发达文明急剧倒退,欧洲文明则趁机一跃而成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其相对地位保持至今。

蒙古人在疆域范围内使用纸币和阿拉伯数字,并使之传播到世界。蒙古人对数字信息非常重视。蒙古人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管理的结果就是把阿拉伯数字、零、负数和代数学介绍到了中国。

蒙元帝国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不树立意识形态偶像、不定思想罪、不将自己的制度强加于所有的臣民等行为都可以溯源于此。蒙古人的务实精神使他们不在乎意识形态问题,天文学是否符合《圣经》、书写是否符合文言规则、绘画是否需阿訇赞同都没有关系,他们只强制实行技术、农业知识和国际新规范,打破当地精英对思想观念的垄断。当时的中国、波斯和阿拉伯国家都是文化和技术发达的地区,尽管彼此之间有商贸往来,但各自文化的传统藩篱也有阻碍新技术和新观念传播的作用,比如蒙元时代之前,印刷术、纸币、火器、自由贸易、外交豁免权等只在个别区域存在,是蒙古帝国予以推广使之构成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基础。蒙元时代出现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前所未有的。

成吉思汗是用帝国的形式创造了和平的世纪,欧洲的近代文明实际上受益于蒙古的征服,且不用说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些经蒙古人传播到欧洲的技术,欧洲人生活的每个方面:科技、战争、衣着、商业、饮食、艺术、文学和音乐都由于蒙古人的影响,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生了改变。

经过蒙古时代之后,居于世界一隅、长期封闭不知外界为何物的西方文明终于惊醒,终于走上了文艺复兴的道路。蒙古人打痛了他们,却没有打伤他们,还为他们带来了此前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发展的几乎全部成果,既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有阿拉伯、波斯、印度的成果,甚至还有一些被他们自己摧残殆尽,却在阿拉伯世界得以保存的古西方文明。事实上,正是借助这些外来的文明成果,西方基督教世界才产生了跨越式发展,在一千多年中世纪的摧残之后,直接开向工业时代。

成吉思汗,一生南征北战,驰骋东西,“灭国四十”,奠定了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基础,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没有哪个亚洲人创造了像他那样的光辉业绩,他缔造的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是世界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最大的帝国。

蒙古各部落统一之后,形成了地域的共同性,促进了人们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和共同语言的使用,为蒙古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成吉思汗用武力灭亡了西辽,征服了西夏,击败了金朝,扫除了各族之间的疆域,清除了分割的墙壁,不仅使蒙古族摆脱了世世代代受制于其他民族的依附地位,自立于各民族之林,而且还使汉唐以来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局面逐步开始恢复;为他的继承者最后灭亡金、宋,统一吐蕃、大理,建立元朝,结束了长期形成的全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把战争矛头转向外面,开始西征。西征给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凋敝的现象。西征也给蒙古族的广大牧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西征客观上也起了沟通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西征后,东西交通大道上的边疆域界扫除了,出现了东西交流的新局面。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纸币驿站等制度,传到了西方;西方的医药、纺织品、天文历法等传到中国。中外商人和使节,往来非常频繁。不仅陆路,后来海上交通也进一步发展了,元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这与西征后出现的整个亚洲政治形势是分不开的。

成吉思汗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他的威名远扬于中亚和欧洲,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不论其伟大的军功,还是横扫一切地征讨,都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