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

地球与环境学院耿艳

主要内容:

1. 环境概念

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环境生态学

4. 环境污染控制(气、水、声等)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第二节环境科学及其分类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一、环境概念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电子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2. 环境类型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2. 特点

?(1)最小限制律

?(2)等值性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三、环境效应及其特点

?1. 环境效应:

?指环境受到污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

?(1)环境生物效应生态系统

?(2)环境化学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

?(3)环境物理效应噪声、沙尘暴、矿区沉陷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2.环境特点

?1)整体性和有限性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最终污染物被清除。这一过程称为自净。环境清除污染物能力的大小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第一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第二节环境科学及其分类

?二、环境科学分科

?1. 环境学:环境科学的核心,重点研究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

?2. 基础环境学: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

?3. 应用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中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思考:

?1.什么是环境?环境有那些类型?

?2. 什么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有哪些特点?

?3.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

?4.环境科学包括哪些学科内容?它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问题

?1. 定义: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 自然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沙尘暴。

?3. 人为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等。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1. 萌芽阶段——1840年工业革命之前

(1)原始社会人与自然较为和谐

(2)工业革命前夕过度放牧、砍伐森林、破坏草场森林引起水土流失、江河泛滥,出现了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2. 环境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生的“三废”大量进入环境。

(2)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量增加,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3.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污染范围是局部地区

?4.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八十年代至今污染范围为全球区域

突出的问题:(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3)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增多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1. 造成的影响

?(1)根据卫星观测资料南极大陆冰川出现龟裂。

(2)沿海地区许多城市被淹没,海滩消失。

(3)异常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严重影响。

(4)对森林的影响

(5)对生物物种和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效应

(1)概念

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机理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二、臭氧层破坏

?1. 臭氧层概念

O3分布在距地表15~40km处,随高度的变化其浓度会有变化。在15~25km范围内,O3浓度最高。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臭氧层的破坏

(1)O3洞:O3的柱单位浓度小于200 D?u ,即O3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30% 的区域。(2 )南极臭氧洞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人类过多的使用氟利昂和哈龙(一种灭火剂Halons)。

(2)后果:对人体健康、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建筑材料的影响。

?4.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三、酸雨(酸沉降)

?1. 概念

湿沉降:PH<5.6的降水(雨、雪、霜、雾、雹等)

干沉降: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陆地的过程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酸雨的危害——“空中死神”

(1)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破坏土壤和水生生态系统。

(2)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

(3)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

(4)腐蚀建筑物表面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酸雨的形成

?自然源?a?a海洋有机硫化物氧化,火山、土壤中释放,森林火灾

?人为源?a?a排入大气中的SO2气体,燃料燃烧释放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4. 预防措施——控制SO2排放

(1)使用低硫燃料

(2)烟气脱硫脱氮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四、土地荒漠化

?1. 概念

指由于气象原因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引起土地干旱半干旱和土地退化。

类型:风蚀荒漠化植被破坏

水蚀荒漠化流水冲刷

土壤盐渍化过度耕种土地退化

工矿荒漠化采石、采矿、选矿等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荒漠化的影响

(1)每年有10亿人口受到影响,1.5亿人口被迫离开家园。我国有4亿人口受到影响。

(2)气候变异,沙尘暴频繁发生。

?3. 防止荒漠化继续发展

大面积植树造林,开展防沙治沙技术。1995年起,每年6.17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1.概念

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

生物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种内基因多样性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对人类的影响

(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都会通过食物链作用于其他生物。

(3)物种的消亡使地球控制系统紊乱,地球上消失一种植物会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生物随之消亡。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4年起,每年12.29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国采取的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2 )成功地保护了许多珍贵动物;

(3 )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六、淡水资源紧缺

?1. 地球上水的分布

海水占97.3%,淡水占2.7%;3/4贮藏在两极冰川,只有1/4为液态水。地球上淡水储量约400km3,地理位置分布不均匀。

世界缺水情况调查: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人口面临缺水的威胁;4亿人用水速度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速度;1/5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中国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位居世界第十一位。水资源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时间上分布也不均匀。我国600多个城市,有一半缺水,最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4个。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缺水原因

(1)自然型缺水:受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限制

(2)污染型缺水:由人类自身造成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4. 水资源的保护

防——对水资源进行控制,推行清洁生产

治——通过各种措施治理水污染

管——对污染源、水体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七、海洋污染问题

?1. 石油污染

?2. 赤潮

?3. 毒物污染

?4. 颗粒物污染

?5. 核污染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八、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

?1. 危险废弃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重大威胁和影响极端恶劣的废弃物。

?2. 流向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每年的量约3亿吨,90%产生于发达国家。

?3. “制止污染跨国转移”——联合国1989.3.22在瑞士签订《巴塞尔公约》,我国也于1990.3.22 签订并加入该公约。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九、城市化问题

?1. 当代城市主要问题

(1)人口密集,人满为患

(2)车辆高度密集,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3)基础设施差

(4)水资源缺乏

(5)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严重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产生原因

(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历史原因,缺乏周密的整体规划

(3)由于观念的原因造成了许多高消耗、高消费、高污染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3. 生态城市建设

(1)城市居民素质高——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2)天蓝、地绿、水清——自然环境优美

(3)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优化——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产业(重工业、轻工业)

(5)城市科学规划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十、人口问题——“无声的爆炸”

?1.世界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2. 地球人口环境容量

指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状况下所能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随不同生活水准而异。

?3. 中国人口环境容量

1957年马寅初7~8亿为好。

第二节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4. 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的压力

(1)对土地的压力

(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

(4)对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会带来巨大压力

?5.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1991年起,每年的7.11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确立的11个环保纪念日

?3月21日世界林业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05日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环境保护

1.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3.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的防治

1. 大气污染及防治

2. 水污染及防治

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4. 土壤污染及防治

5. 噪声污染及防治

6. 其他污染及防治微波污染、放射性污染(r射线)、热污染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1. 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经济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2)人口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3)科学技术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人类生存需要发展,特别是贫困群体

(2 )当代人发展要有限度,特别要考虑环境的限度,不能危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1.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是中国所制定的第一位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92 年8 月转发

2. 《中国21世纪议程》1993 年4 月完成,包括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清洁生产

?1. 清洁生产的定义

既可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1 )可持续性

(2 )防止污染的转移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 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

高效利用常规能源;

有效利用再生能源;

开发新能源;

进行各种节能技术改造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清洁生产过程

①使用高效生产设备或先进的生产工艺(少废、无废)

②减少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③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的原材料

④厂内外物料再循环利用

⑤简便可靠的操作、控制,完善的生产管理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清洁产品

①产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

②产品使用中、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③节约原料和能源

④产品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

⑤合理包装

⑥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清洁生产的评价

(1)技术评价

技术上的先进性、安全可靠性,操作的控制难易程度等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测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判断财务上的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评价经济上的合理性。

第三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环境评价

基本指标——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水消耗指标和三废的主要成分、生成量、排放量。

特殊指标——对有毒有害原料的用量、去向及中间产物的生成量,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

延伸指标——主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环境性能;产品使用寿命、耐久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复用性及可再循环性;产品在环境中的可降解性。

思考:

?1. 什么是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3. 什么是清洁生产?它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每一秒发生了什么事?

? 2.4个新生命出生

?生产出28.6 吨金属、4 台电视机、1.3辆汽车……

? 交易总额US$240,000

? 排放762 吨CO2

? 减少0. 6 公顷森林

? 中国又增加了78 m2沙漠

2100年需要有四个地球

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耕地减少

?固体废弃物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

?酸雨臭氧层损耗

?荒漠化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锐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 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思考

? 争论、矛盾与进步

? 从个人到团体,进而成为联合国议题

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 1962年: <寂静的春天>

美国Carson

? 1972年: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

境大会

?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大会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高峰会议

<寂静的春天>

美: 蕾切尔.卡逊

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

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

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

恢复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

存的世界,而且进入生物组织内。

<寂静的春天>

美: 蕾切尔.卡逊

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

误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

的超级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

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

了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

蕾切尔.卡逊的个人悲剧

和时代影响

?蕾切尔.卡逊受到攻击和污蔑,1964年

死于癌症;

? 蕾切尔.卡逊的警告唤醒了人们;

? 人们将永远纪念这位对地球充满爱心,并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罗马俱乐部-------

(The Club of Rome)

? 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

? 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

家和经济学家参加

? 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 成立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D. L.Meadows 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 1972年发表;

? 地球的支撑力将会由于人口增长、粮

食短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某

个时期达到极限,使经济发生不可控制的

衰退;

? 为了避免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的

世界崩溃,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增长。

强烈的反响,尖锐的论争

? 对人类前途的忧虑促使人们密切关

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 反对增长的观点受到了尖锐的批评

和责难;

? 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土

壤,作好了准备。

新观念,新口号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这个地球不是我

们从上代人手里继承

下来的,而是我们从下

代人手里借来的。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 1972年瑞典

斯德哥尔摩

? 113个国家或地区参加

? 发表了:

《人类环境宣言》

人类环境宣言

? 36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 向全球发出呼吁:已经到了这样的历

史时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

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

?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 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福利和

经济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的

责任

?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利用,可对人类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会对

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人类环境宣言(续) 1972年

?人口不断增长引起环境问题。

?人类必须运用知识与自然取得协调, 为当代和子孙改善环境,这与和平和发展的

目标完全一致;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 1983年3月成立;

? 挪威前首相G. H. Brundland 夫人任

主席;

? 负责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研究有效

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 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三大部分:

? 共同的问题

? 共同的挑战

? 共同的努力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主要观点:

?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

展的需要

? 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

展模式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 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

道路不是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

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

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 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认识的重大飞跃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

? 1992年在巴西里约

热内卢举行

? 183个国家, 102位国

家元首, 70个国际组织参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通过了:

? 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是一

份纲领性的文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27条基本原则;

? 21世纪议程,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行动计划;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 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 是向各国政府和全球人类发出的总动员;

? 是人类跨向新的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

?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 总结了10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绩和

问题

? 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政

治宣言和《执行计划》

? 安南:会议将进一步促使国际社会走向减少

贫困与保护环境兼顾的道路,为所有人服务,包

括富人和穷人,当代人与未来的子孙。

政治宣言要点

?宣言承认1992年里约会议所确定的目标没有实现;

?要打击恐怖主义、集团犯罪和腐败,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平等互爱、尊重所有人尊严的全球

化社会;

? 人类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发达世界与发展

中世界不断扩大的鸿沟,都在威胁着全球的繁荣

、安全和稳定;

政治宣言要点

?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

丧失,鱼类资源不断减少,荒漠化在吞噬

越来越多的良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已

显而易见,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其危害日

趋严重,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脆弱,空气污

染、水污染和海洋污染继续夺去数百万的

无辜生命;

政治宣言要点

?我们要特别关注和优先重视严重威胁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局势,包括外来占

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驱动力指标:

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识字率、可安全饮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运输燃料的人均消费量、人均实际GDP增长率、GDP用于投资的份额

、人均能源消耗量、人均水消费量、排入海域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人均可耕地面积、温室气体等大气污染物排放

量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状态指标:

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水中BOD、COD含量、土地条件

的变化、植被指数、手荒漠化、盐碱化和洪涝灾

害影响的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濒危物种占本国

全部物种的比率、大气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

理量、每百万人中拥有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

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话数量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响应指标:

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GDP比率、

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费量的

比率、环保投资占GDP比率、污染处理范

围、垃圾处理的支出、科学研究经费占

GDP比率等。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衡量国家财富的新标准:

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和人

力资本组成;

中国在世界192个国家中占161位,主

要原因为:人均自然资源少、人均财富尚

低、高素质人才少。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文发展

指数:

?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组成;

?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中国在世界173个国家中占第94位,比蒙古

还低,主要差距在于环境质量和教育水平。

? 人文发展指数说明,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真正

意义上的发展,而后者才是正确的目标。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绿色国民帐户:

即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和经

过环境调整的国内收入统计体系;将环境

成本、环境收益、自然资产以及环境保护

支出作为附属帐目列出。

改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瑞士国际管理学院提出,由八大竞争力要素、41个方面、224项指标构成。

八大要素为: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和国民素质;

我国在1996年参加评价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26位,其中:国内经济实力排名第二,基础设施排名第40位,国民素质排名第35位。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能够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生产更新能

力的发展”,

“可以维持生态持续性的发展”

?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能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

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是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建立产生废料和污染物极少的工艺和技术系

统的发展”,“采用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消

耗的新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定义:

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

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 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Fairness):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 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 共同性(Common):

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横向公平

地球上所有公民享有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得到美好生活的权利;

? 代际公平----纵向公平

世世代代的地球公民应享有公平的权利,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权利。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人类发展必须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为前提;? 人类应根据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生活

方式,不能盲目地、过度地生产、消费。

共同性原则

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发

展水平不同,但: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

?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由全球公民共同

努力;

? 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利益,又保护

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

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

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 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

展;

? 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

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 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

的发展

思考:

?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适合我国国情?

? 我国有没有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如

何?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

UNDP

中国政府和人民面临在两种可能的未

来道路中的选择:

? 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短期经济增长伴随而来的肮脏又不利

于健康的环境以及水系、土壤和生物多样

性的破坏。

一种错误的、危险的论调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资源有限,因此只能“先发展,后环保”,或者说“先致富,后清理”;

?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只有当国家富裕起来后,才有能力进行环境治理;

? 已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证明的一条错误的道路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上述论调是错误、危险的?

?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一旦被

破坏,其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的,即使能

够挽回,所需要的资金、人力和时间都将

十分惊人。

? 他们忽视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

引下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飞速进步,事实上

,当今已经有很多技术可以使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1980年至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

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增4.6%,GDP翻两番而能源消

费仅翻一番;

?每万元GDP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

了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

?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电力等高能耗部门的

单位产品能耗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火力发电煤耗从

32.5%降至21%,吨钢能耗从70.4%降至20%左右;

-----取自新华网2003年11月16日已有的经验说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使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是完全可以

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制定国际条约及国内法律,规章,政策

? 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 建设生态城市

? 切实治理污染,确保人类健康

重要的国际环境与

资源保护条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1990

重要的国际环境与

资源保护条约(续)

? 防止因倾弃废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1972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

?控制有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

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

国际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八种农药:

?艾氏剂(引起肝功能障碍,致癌)

?氯丹(致癌)

?狄氏剂(引起肝功能障碍,致癌)

?异狄氏剂(妨碍发育,致癌)

?七氯(影响人的生殖器官,致癌)

?灭蚊灵(致癌)

?毒杀芬(致癌)

?滴滴涕(影响人的肝脏,致癌)

国际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两种工业化学品:

?六氯苯(影响人的肝脏)

?多氯联苯(致癌)

两种燃烧或工业副产品:

?多氯二苯并二恶英

?多氯二苯并呋喃

(都是剧毒物质,致癌)

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

?环境保护法1989

?水污染防治法1984/1996/2008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1995/2000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2005

?海洋污染防治法1982/2000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我国有关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

?土地管理法

? 野生动物保护法

? 森林法

? 草原法

? 渔业法

? 矿产资源法

? 水土保持法

2003-2004年生效的环境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环境影响评价法

? 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协调

?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及项目时应充分

考虑其环境影响及可利用资源;

? 应发展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项目;

? 应保证用于环境及资源保护的充足的

资金;

? 发展规划和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呼唤新的工业革命

?改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

?发展新兴工业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业

绿色化学工业生态学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既可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清洁生产

?两个目标: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

?清洁的能源

?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一、技术评价

?技术的先进性

?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成熟程度

?对设备的要求

?操作控制的难易等

?二、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测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判断财务上的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评价经济上的合理性。

三、环境评价

基本指标——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水消耗指标和三废的主要成分、生成量、排放量。

特殊指标——对有毒有害原料的用量、去向及中间产物的生成量,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

延伸指标——主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环境性能;产品使用寿命、耐久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复用性及可再循环性;产品在环境中的可降解性。

绿色化学

?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光触媒

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一般的开放系统中资源和资金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最终结果是变成废物垃圾,而工业生态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把开放系统变成循环的封闭系统,使废物转为新的资源并加入新一轮的系统运行过程中。

生态农业的建设

?切实保护耕地,禁止随意占用

? 发展节水农业

?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

开发应用生物治虫技术

? 加强对农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实现农村

生态的良性循环

? 保护,开发和利用草地,增加肉类产品的

产量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城市规划,控制城市人口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确保城市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畅通

? 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注意节水,节电

? 切实保护饮用水源,确保安全供水

? 切实保护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妥善处置城市

垃圾

? 建设清洁,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

促进能源的可持续生产与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煤技术,减少大气污染

? 大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倡节约能源

? 逐步改变能源结构:

?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水电、天然气、核能等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

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切实保护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地面水、地下水、海洋

? 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

? 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严禁对森林的乱砍乱伐

? 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对稀有,濒危动物

的捕猎

? 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刻不容缓

?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促进再生污

水的回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范围

1、简要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地点和污染物。(P9)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30、12 (2)多诺拉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48、10 (3)伦敦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52、12 (4)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光化学烟雾;5-11月 (5)水俣事件:污染物——甲基苯;1953开始发现 (6)富山事件(骨痛病):污染物——镉;1931——1972、3 (7)四日事件:污染物——SO2、煤尘及重金属粉尘;1970年 (8)米糠油事件:污染物——多氯联苯;1968年 2、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P11)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等 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P14) 研究对象——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基础)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心)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长远目标)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4、了解近几年世界环境日(6.5)的主题及意义。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义: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意义: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意义: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

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赢在路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 2. 属于大气污染的人为污染源是【】 A.火山喷发B.自然尘埃C.工业排放D.海浪飞沫 3. 我们看到某些冰箱上附有绿色标志,意指其较少的使用了【】 A.CO2B.CH4C.绿色物质D.氯氟烃 4. 保护臭氧层的公约是【】 A.《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B.《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巴塞尔公约》 5. 与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的是【】 A.核试验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C.酸雨D.大量施用农田化肥 6. 《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 A.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B.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C.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D.工业废物的越境转移 7. 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的【】 A.30% B.50% C.70% D.100% 8. 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国际条约是【】 A.《21世纪议程》B.《巴塞尔公约》C.《开罗宣言》D.《东京宣言》9.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树木圆 10.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B.森林C.矿石D.风力 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哪种污染【】 A.物理B.化学C.生物D.物理化学 12. 无机汞在水环境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 A.金属汞B.汞的化合物C.汞的络合物D.甲基汞 13. 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带的移动,一般会使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异常变化

14.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是【】 A.飘尘B.降尘C.细颗粒物D.粗颗粒物 15. 平流层臭氧吸收【】 A.紫外线辐射B.红外线辐射C.γ射线辐射D.α射线辐射 16. 如果地球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CO2增加B.SO2减少C.O3减少D.NOx减少 17. 引起赤潮的原因是【】 A.氰化物污染B.毒物污染C.陆源N、P超标排放D.塑料垃圾 18. 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 A.频率B.声强C.声压级D.噪声级 19. 堆肥化属于固体废物一般处理的【】 A.预处理技术B.焚烧热回收技术C.热解技术D.微生物分解技术 20. 下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B.森林C.草原D.太阳能 21. 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可采取【】 A.编制生态规划B.生态工艺C.生态农场D.无污染工艺 22.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是【】 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风景名胜区 23. 按范围划分,离人类最近的环境是【】 A.聚落环境B.地理环境C.地质环境D.宇宙环境 24. 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气噪声废水B.废水废渣噪声C.废气噪声废渣D.废水废气废渣 25. 可对植物叶片产生覆盖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是【】 A.颗粒物B.SO2C.NO2 D.PAN 26. 目前被认为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A.CO2B.氟氯烃C.石油D.煤 27.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 A.加热作用B.反射作用C.穿透作用D.中毒作用

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新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 本文章很长,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4)环境科学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51)地球科学概

论 (844)环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851)地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1、舒良树《普通地质学》 2、《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柳成志、冀国盛、许延浪著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优选.)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03164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参考书:《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刘培桐编著。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课程代号03163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题型单选题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合计每题分值 1 1 2 3 5 10 ※题数20 10 5 5 5 2 47 合计分值20 10 10 15 25 20 100 2.试卷按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所占 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掌握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 同难易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章次内容平均分值 第1章绪论10 第2章自然环境 6 第3章人工环境7 第4章人类活动与环境8 第5章全球环境变化10 第6章环境伦理10 第7章环境地学7 第8章环境生态 4 第12章环境监测 5 第13章环境评价 4 第14章环境规划 4 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 4

第16章环境政策与法规 3 第17章流域环境管理 3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3 第19章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 4 第20章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 4 第21章环境教育 4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章次重点难点 第1章环境,环境的特性无难点 第2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大地女神(Gaia)假说第3章各种人工环境的特点城市环境功能理解 第4章资源危机,环境问题实质,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关 系 第5章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视听系统退化,环 境安全 环境变化的机理第6章环境伦理观的演变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几种发展模式 第7章人类-地球复合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人文干扰影响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第8章生态系统的特性、演替,干扰的种类及影响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第12章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技术愈发案第13章环境评价的原则、方法评价的程序 第14章环境规划的原则、内容和作用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类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无难点 第16章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作用,环境标准无难点 第17章流域环境问题,流域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无难点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特性及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无难点 第19章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防治,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 区 第20章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管理,生态农业, 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无难点 第21章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环境素质与环境行为无难点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最新环境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环境学导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2、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半衰期:进入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6、光化学烟雾:含有NOX 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7、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8、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 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0、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自净作用的速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叫土壤污染, 11、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12、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 13、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4.噪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二、填空: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常用的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包括CODcr、BOD5、TOC、TOD。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6、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概论》科目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环境化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重要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掌握环境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变化规律;了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污染物控制、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方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为笔试。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掌握环境要素及其性质;掌握当前全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环境的分类。 (二)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掌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当前采取的实施措施;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 (三)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污染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逆温层、大气稳定度;掌握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与危害;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概念及主要措施;理解SO2和NOX的治理技术;理解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四)掌握主要的水质指标及主要的水污染物和水污染源;掌握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水体富营养化;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理解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机制。 (五)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环保中的作用;掌握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危害;掌握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理解农药在土壤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题 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和()。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和()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和()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20.作水环境影响评价须先同主管的环保部门确定河段或水域的功能和环境()值。 21.人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要求有()和经济需求。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生态环境破坏的是() 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 C.大面积砍伐森林 D.噪声 2.在大气的可变组分中不包括() A.C02B.H20 C.N2 D.SO2 3.降尘离子一般直径为() A.大于10um B.小于10um C.等于10um D.不大于10um 4.属于大气大气污染的天然污染源是() A.燃料燃烧B.森林火灾 C.交通运输 D.农业排放 5.不易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条件是()

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学概论》(考试代码:815)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人口、能源、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熟悉全球环境现状、突出问题及原因,能合理预测全球环境发展趋势;对环境研究工作具备清晰的思路,能提出合理的方法。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查内容及范围 第1章绪论 1.1 环境 1.2 环境问题 1.3 环境科学 1.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2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1 自然资源概述 2.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4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5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3章生态学基础 3.1 生态学 3.2 生态系统 3.3 生态平衡 3.4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4章能源与清洁能源 4.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4.2 我国能源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3 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4 清洁能源 4.5 能源发展战略及其趋势

第5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5.1 大气污染概述 5.2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5.3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6章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6.1 水体污染概述 6.2 水体自净 6.3 水体污染综合防治 第7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7.1 固体废物概述 7.2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7.3 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第8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8.1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8.2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8.3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8.4 热污染及其防治 8.5 光污染及其防治 第9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9.1 土壤污染概述 9.2 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 9.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10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10.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10.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 第11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11.1 环境监测 11.2 环境质量评价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占20%) 简答题(约占35%) 填空题(约占20%) 论述及应用题(约占25%) 五、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曲向荣编著,科学出版社,2015 《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王岩,陈宜主编)。 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1.绪论 2 8.全球环境问题 2 2.大气环境8 9.人口与环境 2 3.水体环境8 10.能源与环境 2 4.土壤环境 6 11.资源与环境 2 5.固体废物与环境 2 12.持续发展与环境 2 6.环境质量评价 4 7.环境规划 4 合计44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它是个相对概念,以 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 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3.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 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伦理:当前展开的人--地关系研究旨在使该复合系统得以优化、协调并实现良性循 环,而协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即是环境伦理。 5.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是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 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以“人-地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 6.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 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7.环境生态学: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目的 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8.生态系统层级理论:是对生态系统这种层次性结构的研究,生态系统层次分明,有利于 生态系统本身运动和功能的发挥,即主次有别,协调一致。 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 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明显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景观角度:指一些强烈改变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事件)。10.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 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到更高水平。 11.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 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12.大气污染物扩散: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 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 13. 声压:声波引起空气质点振动,使大气压力产生起伏,这个起伏的部分,即超过静压的量称为声压。 声压级:指表示声音的大小的一个声压对数比,用L p表示,单位分贝(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