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自动化技术

浅析电力自动化技术
浅析电力自动化技术

浅析电力自动化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19T09:08:31.7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作者:张元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与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生活的最主要能源,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电力系统中必须使用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进行监控与管理升级或完善,及时收集与监控电网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处理操作,以确保电网长期维持在健康稳定运行状态,增强电力系统的供电效率。

(内蒙古华云新材料热电厂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摘要:随着社会与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生活的最主要能源,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电力系统中必须使用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进行监控与管理升级或完善,及时收集与监控电网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处理操作,以确保电网长期维持在健康稳定运行状态,增强电力系统的供电效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许多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改造的进行,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各地低压配电网的公用配变被广泛应用,它集低压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监测、配电台区的线损计量、电压合格率的考核、谐波监测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合。

1 低压无功技术

1.1采集单一信号,采用三相电容器,三相共补这种补偿方式适用于负荷主要是三相负载(电动机)的场合,但假如当前的负载主要为居民用户,三相负荷很可能不平衡。那么各相无功需量也不同,采用这种补偿方式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补或欠补。

1.2 投切开关多采用交流接触器其缺点是响应速度较慢,在投切过程中会对电网产生冲击涌流,使用寿命短。

1.3 无功控制策略控制物理量多为电压、功率因数、无功电流,投切方式为:循环投切、编码投切。这种策略没有考虑电压的平衡关系与区域的无功优化。

1.4 通常不具备配电监测功能

2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

2.1补偿方式

2.1.1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负载类型越来越复杂,电网对无功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单纯的固定补偿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新的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能较好地适应负载变化。

2.1.2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

新的设备尤其是大量的电力电子、照明等家居设备,都是两相供电,电网中三相不平衡的情况越来越多,三相共补同投同切已无法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而全部采用单相补偿则投资较大。因此根据负载情况充分考虑经济性的共分结合方式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日益广泛应用。

2.1.3 稳态补偿与快速跟踪补偿相结合

稳态补偿与快速跟踪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是针对大型的钢铁冶金等企业。工艺复杂、用电量大、负载变化快、波动大,充分有效地进行无功补偿,不仅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能,而且可以充分挖掘设备的工作容量,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大。

2.2 采用先进的投切开关

目前采用的投切开关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过零触发固态继电器

其特点是动态响应快,在投切过程中对电网无冲击、无涌流,寿命较长,但有一定的功耗和谐波污染,目前运用比较普遍。

2.2.2 机电一体化智能复合开关

该开关是由交流接触器和固态继电器并联运行,综合两种开关的优点,既实现了快速投切,又降低了功耗。目前主要由于成本及可靠性原因应用较少。

2.2.3 机电一体化智能型真空开关

该开关采用低压真空灭弧室及永磁操作机构,可实现电容过零投切,还可适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回路的投切,寿命长,可靠性高,目前正在实现商品化。

2.3 采用智能型无功控制策略

采集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跟踪系统中无功的变化,以无功功率为控制物理量,以用户设定的功率冈数为投切参考限量,依据模糊控制理论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智能投切是针对星一角结合情况。电容投切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理论,自动及时地投切电容补偿,补偿无功功率容量。根据配电系统三相中每一相无功功率的大小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依据“取平补齐”的原则投入电网,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使补偿精度高。

2.3.1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

可设定的过、欠压保护值。可设置禁投(低谷高电压)、禁切(高峰低电压)电压值,具缺相保护功能。以无功功率为投切门限值。

2.3.2 可设置投切延时

延时时间可调(既可支持快速跟踪无功补偿,也可支持稳态补偿),同组电容投切动作时间间隔可设置,对快速跟踪补偿可设置为零。

3电网电力相关自动化技术

为实现电网电力自动化,通常会采用以下几方面技术:补偿技术、调度技术以及诸如数据库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电网提升技术等。

3.1 电网电力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对电网中的点成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电能的浪费。目前针对电网的低压无功补偿主要是借助三项电容器实现的。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

电力系统的新技术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我国的电力需求不断的增加,电器设备也在不断的完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将面临空前的变革。目前在很多方面已经提前进入了电力自动化领域,例如智能控制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方向 引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往电力系统自动化这一方向上努力,这主要包括了:发电控制的自动化,虽然现在各自对各区内的发电机的出力控制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实现,但是仍需要在今后的长期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这一系统包括了在线潮流监视、对故障进行模拟的系统程序,它在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在目前最热门的当属建设综自站,因为这一建设实现在真正的无人值班。电力系统是一个分布广阔,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的系统。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二、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智能控制 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在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研究上大概可以分为3各阶段:对传递函数的单向输入、输出的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以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模式控制阶段。其中的智能控制是当今理论发展上新突破新发展,其主要作用是用于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或者传统的方法不适应的问题。对于那些在模型上具有不确定性或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智能控制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智能控制这一阶段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发展市场,主要应用在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方面上。 2.2 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 先进的输配电技术和输电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是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期间,在传统的输电系统上一种新技术悄然产生——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也称FACTS。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趋 势预测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进展趋势推测报告 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名目】 第1章: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投资背景分析 1.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概念及定义 1.1.2 行业要紧产品大类 1.1.3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统计标准 1.2.1 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1.2.2 行业要紧统计方法介绍 1.2.3 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1.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下游需求市场分析 1.3.1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3.2 采掘行业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3.3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3.4 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4 建筑工程机械增长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1 我国信贷环境分析与推测 1.4.2 社会融资总额与结构分析推测 1.4.3 地点政府城头债发行规模分析推测 第2章: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分析

2.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1.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1.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预警指数分析 2.1.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值指数分析 2.1.4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需求指数分析 2.1.5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2.1.6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税金总额分析 2.1.7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资产增加额分析 2.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营进展状况分析 2.2.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2.2.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2.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2.2.4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2.5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进展能力分析 2.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2.3.1 行业经济效益要紧阻碍因素 2.3.2 行业要紧经济指标分析 2.3.3 不同规模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2.3.4 不同性质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2.3.5 不同地区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2.4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供需平稳分析 2.4.1 全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供给情形分析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培训课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常规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操作控制屏和中央信号屏以及远动装置(较多变电站没有远动装置)。 在微机化以前,这几大部分不仅功能不同,实现的原理和技术也各不相同,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和管理部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应包括电气量的采集和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等)的状态监视、控制和调节。 实现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监视和操作,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发生事故时,由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等完成瞬态电气量的采集、

监视和控制,并迅速切除故障和完成事故后的恢复正常操作。 从长远的观点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容还应包括高压电器设备本身的监视信息(如断路器、变压器和避雷器等的绝缘和状态监视等)。 除了需要将变电站所采集的信息传送给调度中心外,还要送给运行方式科和检修中心,以便为电气设备的监视和制定检修计划提供原始数据。 变电站自动化需完成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功能组: 1、控制、监视功能。 2、自动控制功能。 3、测量表计功能。 4、继电保护功能。 5、与继电保护有关功能。 6、接口功能。 7、系统功能。 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 变电站需采集的模拟量有: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主变压器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容器的电流、无功功率;馈出线的电流、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还有主变压器油温、直流电源电压、站用变压器电压等。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许红梅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许红梅 发表时间:2019-01-21T15:32:40.7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许红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加深。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市垦利区供电公司山东东营 257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加深。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现如今我们需要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进一步提升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本文首先是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且预测了未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电力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供电公司生产运行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也越发明显。电力系统供电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诸多电力系统供电公司已经成功将供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供电实际运行中去。论文通过对存在弊端问题的分析,结合湖北武汉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优化,进而为我国电力系统供电公司的综合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 1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含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生产中,为了提升其生产技术应用控制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应用控制中注重的是对技术控制中的实践性及科学性处理。按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力工程中的技术控制来看,其技术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技术控制中的技术实施中,按照其技术实施中的控制采用智能化监控体系,对整个系统监控中的技术应用控制做出了全面性整合,并且在技术的应用控制中,其对应的技术应用展现是以网络化技术发展为基础进行的[1]。 2电力自动化技术综述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使电网工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配电技术不断朝向网络化发展,电力工程稳定性不再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与难点。电力自动化技术依靠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集成,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型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主要起到监视与远程监控等作用。其是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为电力系统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电力自动化技术中,电力系统由众多环节组成,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其需要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联合作用,才能保证电力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3.1智能保护技术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普及,智能化技术也随之兴起。其中智能保护技术就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整合,形成的较为先进的电力工程智能保护技术。现阶段,我国的智能保护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在电力工程的投入应用中具有加大的发展空间与投资前景。在电力工程对其智能保护技术进行使用时可以实现分层设施应用与各级电压电站中应用。其次,为了更好地巩固与保持智能保护技术的稳定性与效率,可以在其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设相对的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拟人化操控,可以对智能保护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革新与提高。最后,综合化自动化技术在湖北武汉供电公司较为常见,这种综合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管理、电厂运行管理与电力供给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是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技术。综合性自动化技术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在电力工程及系统中的实质作用。而湖北武汉供电公司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保障了其供电企业发展与安全输电的稳定性。 3.2智能仿真技术应用 智能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中,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智能化仿真体系建设中,为了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技术应用控制能力提升,需要按照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控制进行自动化技术仿真模型构建,通过仿真模型构建,能够对整个工程系统运行中的电力传输状况进行监督,保障了整个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技术应用控制整合能力提升,并且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传输中,能够借助自动化仿真技术,将整个系统技术控制中的关键性危险点明确,保障了技术应用控制的整合能力提升。 3.3PCL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 将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控制建立在PCL技术芯片之上,通过PCL智能芯片控制,对整个电力供应中的电力运行进行监控,编写不同的指令用来操作不同的系统运行工序,当系统运行中出现了对应的系统故障时,芯片就可以直接发出指令,断掉对应的故障线路,防止出现供电危险,以此保障电力工程电力传输供应安全。按照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对于智能化供电建设管理需求来看,我国电力建设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以计算机为智能化供电建设要素的电力建设已经实现,将电力运行中的监控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整合,以此进行智能供电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中的要点控制。 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首先,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应该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投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相关的变电站信息与具体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统一整合与集中共享,对改善变电站工作环境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其次,可以采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与可调控电子模式,对变电站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的多媒体屏幕,对变电站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监控与管理,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电子自动化记录,将记录数据保存在特定的储备硬盘上,方便日后的查询工作[1]。 4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的要求 4.1保障安装施工的质量 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后期维护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对其进行验收尧监督,来保证其安全。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尧相关要求对竣工的工作进行及时验收,来保障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安全运行,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尧可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做出深入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出深入分析 就国内目前的形势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出深入分析.同时对全国各有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院校实力介绍与比较: “每月工资6500元,一年发16个月的工资,外加年终奖和两份商业保险。这是某市一位电厂抄表工的真实收入状况。虽然他所在的电厂已经倒闭,但这不妨碍他领取10万元年薪。而他所需要做的,只是一天抄四次电表。”这是前一段时间媒体披露的电力行业高收入的一篇文章开头。 我们姑且不去探讨这种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电力行业是最有实力的行业,电力行业的高收入是不争的事实!不信我们可以看一看,听一听:高耸的电力大楼几乎是所有城市最高大、最宏伟的建筑之一!电力职工的高收入、高福利几乎让人瞠目结舌! 那么,进入电力行业的强势专业是什么?以己愚见,进入电力行业最好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能从事与电气工程

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电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发电厂电气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试技术、远动技术等。当然,不同的高校开设的课程不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承担电气运行、管理,以及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有关的科研(所)、教学、建设施工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还可到有关的设备制造厂家从事产品开发、调试等工作。 ◆◆因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一般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电网监控、输配电工程、电力电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5511663.html,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志新赵长敬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以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不间断的提供优质电能。 [关键词]:建设必要性自动化研究配网故障 中图分类号:B0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295–01 1、新时期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具有电能质量监测评价的功能。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质量的广泛关注迫使配电公司建立有效的电能质量监测手段。但如果专门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将花费很大的一次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势必加大供电企业的成本。因此,理想的办法是把电能质量监测作为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项功能,开发出考虑电能质量监测的配电SCADA系统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做到共用信息通道、共用数据库系统等,从而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经济有效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处理。供电公司可以通过所监测到的信息检验其电能质量的状况和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 (2)必须对部分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并且真正实用化。负荷预测:市场环境下由于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及实时电价的推行,尤其是在实行需求侧竞价后,负荷的随机性增大,增加了负荷预测难度,负荷预测软件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整:传统的无功优化是在满足电压约束的条件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无功优化及电压调整涉及到用户供电的质量问题,而不同的供电质量应该有不同配电电价,因此优化的目标将以收益最大为目标。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故障恢复及网络重构目标也转变为收益最大。 (3)提高和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化及应用功能综合化的力度。为降低供电成本,必须打破以往各单项自动化工程相互独立、功能重叠的弊端,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其功能进行重组与综合。实现SCADA系统与CIS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融合现有的CIS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及生产MIS系统,实现一体化的配电管理系统。 2 、用户自动化应面对的问题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o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产60万及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电设备最大单机容量已由30万千瓦升级到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试述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试述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06T16:15:11.7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作者:方一宁高晓东刘悦刘效源卢晓蕊张瑞王仁[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飞速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电力系统进一步的发展。 (国网本溪供电公司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飞速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电力系统进一步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下,传统的电力工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探索全新的发展道路。而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对传统的电力工程进行创新,进行自动化监督和控制,提高电力工程的服务效率,保证电力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成为了很急迫的事情。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并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并且得到了好的效果,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得到了完善以及发展,解决了电力工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广泛的应用,电力工程必将得到更好地完善和发展。 1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主要是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电力工程中,实现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远程管理与监控技术,而且还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了实现电力工程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就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满足电力工程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够对电气设备和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了电能运输问题,就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其次,要确保技术的安全性,防止因技术问题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还要加强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同时还要有能够辨别异常数据的能力,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要减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1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 电网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的控制为核心系统,电网调度是以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主要的应用,实现信息的采集以及整理和显示,并保证整个电网的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调度人员可以掌握全部电网,实现有效的指挥和良好的运行。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加强了对电力工程的监控,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故,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在过去,一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2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有效地应用,此乃个人实现电力工程中的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重新组合以及优化设计,从而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进行比较齐全的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更好地监控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的情况。 2.3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 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针对城乡配电网进行的改造,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实现电网的自动化,从而实现电网的长久稳定发展,并确保人们的用电安全,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使用配电网技术时,主要是对用户计量表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找到设备的故障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设备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量的损失程度,最终提高用电能力的效率。 3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3.1自动化补偿技术 在传统的电力工程中,进行电力补偿时,一般采用的是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其补偿原理是:将单一信号,与经由采集的三相电容器予以补偿,这种技术方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它在对单相负荷用户进行补偿时,很容易出现三相负荷失衡的现象,导致补偿过度或是补偿不足的结果,所以这种补偿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电力工程的发展状况,甚至已经阻碍了电力工程的发展。而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有利于有效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该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以下3大补偿结合:一是稳态补偿和快速补偿的有机整合;二是三相补偿与分相补偿的有机整合;三是固定补偿和动态补偿的有机整合。实现这3大补偿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在电力补偿时,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适度的调整,最终能够有效提升补偿的精度。 3.2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同样也是一种在电力工程诸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近年来,在电力系统领域中,使用最多的现场总线技术有LONWORKS和CAN技术等。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把自动化装置和相关的仪表控制设备实现相互联系,目的是形成一个优质的电力系统网络,能够随时监控和管理的电力设备。该技术能够将现代化的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实现有效整合,是一种综合程度很高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力地依托传感器的各项功能,对相关设备的电阻以及电流等一系列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到的信息及时传输给主机,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和借鉴传输到主机的相关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判断,然后发出正确的指令,接着相关的设备就可以自动接收和执行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它仅需要通过控制相关的仪表设备,就能够快速简单地连接前置机和上位机,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综上可见,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领域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大减小电力系统运行的风险和困难,从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3.3光互连技术 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而该技术具体指的是能够在继电自动控制系统中对机电装置进行控制,而且不会受到平面或者是电容负载限制,可以达到监控具体要求。根据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子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弥补编程不足之处,在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数据信息当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进一步增强电力系统灵活程度,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光互连技术被应用在电力调度室当中,也要提高调度室内部员工的技术要求。其中,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规范要求开展电力调度工作,确保自身生命安全。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 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班级电器10__3 姓名赵天星 摘要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是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他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上和智能产品。时钟,自从它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的应用越来越广范,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再次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设计出新型的时钟,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时钟便宜的比较笨重,简单实用的又比较昂贵。那么,有没有一款既简单实用价格又便宜的时钟呢? 我们课程设计小组设想:可不可以利用单片机功能集成化高,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设计一款结构既简单,价格又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呢?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设计出了这款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计时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目录 目录 (1) 绪论 (2) 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一)控制器 (3) (二)存储器的结构 (4) 1程序存储器 (4) 2内部数据存器 (4) 3特殊功能寄存器 (5)

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应用 刘世丹

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刘世丹 发表时间:2018-06-26T11:10:58.0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作者:刘世丹郑毅江桂英叶景 [导读]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的有效运用,保证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电力自动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的有效运用,保证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含义以及电力工程在自动化方面的探索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运用,希冀为以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新技术;应用 引言 由于经济的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也开始重视起来。因此,如何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成为了很急迫的事情。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并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及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二次系统得到了完善和快速发展,解决了电力系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子力学的综合性技术。其发展和应用水平能够体现国家的电力系统运行能力。电力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配电网中的自动化技术、电网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在电力工程中充分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省电力资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一方面,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针对控制对象自动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并且进行智能处理,提高了反馈控制信号的精确度;同时它还能够依据设备、功能类别自定义分组采集数据,有利于分析评估一定阶段内设备运行质量和状态。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水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监控代替人员操作,节省人力资源。大规模应用现场总线技术。进一步实现水电监控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逐渐成熟应用人工智能。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 2.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有效地应用,此乃个人实现电力工程中的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重新组合以及优化设计,从而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进行比较齐全的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更好地监控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的情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综合自动化是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得以完善的重要方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组网方式、分层控制,其基本功能通过分布于各电气设备的远动终端和继电保护装置的通信,完成对变电站运行的综合控制,完成遥测和遥信数据的远传,与控制中心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遥控及遥调,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 2.3研制并开发出新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进一步推进CPS1,CPS2评价标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完善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的新办法。充分重视整个系统的彼此融合,信息的发掘和共享,进一步促进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建立新的自动调度的管理体制,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3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 3.1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光互连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主要是基于继电以及自动的控制系统中,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探测器功率进行扇出数的限制,并且不受在实践应电容性的负载,也不受平面的限制。根据相关的实践证明,利用电子传输以及电子交换技术可以对互联网络进行拓展并且对编程的结构进行重组,从而使得电力工程中的电力系统更加的灵活有效。光互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因此,对电力工程的系统具有可靠、安全以及可信的功能。光互连技术还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的控制、数据计算以及人机界面的处理等的功能,从而为调度员更好地做好调度作出依据,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3.2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中的运用 由于电力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集成性,如果对设备故障缺乏及时的监察和有效解决,电力工程的运行质量将会大大降低。况且,电力设备故障往往是较复杂的问题,只采用传统方法是难以进行精确的。比如偏远山区,山区环境比较恶劣,这就导致线路时常会发生一些故障,而接地短路故障是最为常风的故障类型,雷击、鸟害、覆冰、外力破坏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是引发线路故障的原因,查找故障十分困难。传统查找故障的办法是:先确定主干线路是否有故障,再确定发生故障的分支,对巡查后确认不存在故障的线路可以先断开分支线断路器,然后尝试合闸送电,最后再逐级查找并恢复没有故障的其他线路。这种传统的查找故障方法费时费力,查找故障的效率不能让人满意,而电力自动化技术恰好可以应付这一难题。 3.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的发电厂运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的是电气监控系统。其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借助电力网络通讯技术以及现场总线技术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直流系统、低压厂用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处理;②依据数据评估报告,对其中已出现故障问题的部件进行警报,对有潜在隐患的采取预先警报。最后的步骤是电气监控系统的控制和操作,一般有两种方式可自动切换,即后备手动控制与单元控制室控制,而且电气监控系统具备软压板投退的功能。 3.4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现场总线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将变送器所控制的总的用电量收集后,将信号进行控制后集中到主控计算机上,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进而做出判断,并最终将指令发送到控制设备上,从而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场总线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班级:机械10-2班 学号:3100644240 姓名:赵明明

中国机械发展史 摘要: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本文简介了中国古代、近代机械产品发展和现代机械产品发展概况外,主要是总结中国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重点是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史实。 关键字:中国;机械工业;产品发展;技术发展史 Abstract: Machinery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Mechanical invention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ajor sign of other animals, human mechanical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ore status.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ncient Chinese, modern mechan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modern mechanicalproducts ,main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modern mechanical industry . The focus is 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istorical facts. Key word: China ;mechanical industry ; product development ; technograph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在机械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机械的很多方面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机械业发展停滞,同时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的机械发展开始远远超过中国,直到今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机械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机械发展时期,二是中国近代机械发展时期,三是中国现在机械发展时期。 一、中国传统机械发展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金属冶机械铸技术发明时间 较早,且技术精湛。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 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不同刀刃的区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

电力自动化系统楼宇建筑智能电力监控管理系统

1 智能楼宇建筑... SCDOC1108 2009.02 今天的楼宇建筑供配电系统更多的将重点置于在保证实现高度连续稳定的电力供 应,同时最大程度的进行成本优化和提供高度智能化的电力设备监控管理。 Sepam 10微机综合保护装置 基于应用出发的sepam 10微机保护和控制单元能够确保智能楼宇建筑能源的有效性及供配电网络可靠性。 提高电网可靠性 由于电气故障引发的停电会给楼宇建筑的运行和商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危害,并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间接的运营压力。因此系统能够提供用于确保安全和高度可靠的连续供电功能,保证重要负荷供电。 电源自动切换及同期管理 为保证智能楼宇建筑重要负荷供电,系统提供电源自动切换(ATS )功能用于实现对变电站某路电源失电,快速切换到备用电源。同时提供多种切换模式满足不同的现场。针对不同电源点的切换,同时还提供同期与同步管理。 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管理 智能楼宇建筑中分布的发电机组提供了对供配电网络的安全裕度与可靠支撑。系统提供对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等完备管理。 发电机组监测控制:系统提供发电机组起停、多组发电机出力均摊管理、自动电压控制、AGC 、同期并列等功能实现对发电机组控制。 优点: Q 超过30年的专业经验Q 原装法国进口 Q 特制绝缘材料外壳,安全轻便Q 卓越的抗电磁干扰能力Q 通过多种试验验证 Q 绿色,低能耗,85% 以上零部件可循环再利用 Sepam 10系列功能: Q 过流保护 Q 接地故障保护功能(标 准、灵敏及高度灵敏)。Q 热过载保护 Q 冷负荷启动 Q 通讯功能 Q 跳闸回路监视 Q 遥控功能 Q 区域反向连锁(用于消除保护上下级配合死区) 可应用于:电源进线保护 Q 馈出电缆线路保护 Q 馈出变压器保护 Q 电动机回路保护 简单、安全、经济 电气设备运行和预防性维护管理 电网及设备维护功能用于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配电网的参数,检查电力设备的状态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提供强大的操作员记录日志、事件时标(SOE )、趋势图曲线、系统自检与自诊断及设备挂牌检修功能等实现对现有电气设备的优化运行及预防性维护管理。变压器监测:通过变压器的温控器监测变压器的三相绕组温度、铁芯温度、超温报警信号、冷却风机运行/停止和故障报警信号; 直流屏的监测:通过直流屏的控制器监测直流屏的输出母线电压、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蓄电池内阻;输出母线过电压、欠电压、装置失电报警信号;进线(两路)电源状态信号;绝缘下降、系统接地故障信号、直流故障信号、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故障信号、控制器故障信号;浮充、均充以及预告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故障等信号。 应急照明电源EPS 的监测:逆变器工作电压、电流及过载、过流、过压、过温等报警信号;电池电压、浮充、均充以及预告警、故障等信号;整流器工作电压、电流以及关闭、锁定、高温等报警信号;静态开关状态(市电正常、市电带载、逆变器带载)以及市电故障、静态开 关故障、静态开关锁定等报警信号;消防强制动作信号;维修旁路开关状态信号等。 统计功能及预测性维护 无预防性维护 有预防性维护 Sepam 10微机综合保护装置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15T17:24:33.1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马浩博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电能的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兰考县供电公司河南省开封市 47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电能的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工程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的应用很好的推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本篇文章首先简要论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继而分析了其发展的进程,最后探讨了其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应用 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之中,无论是在各行业的生产活动,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能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给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使用可以让工作人员实时把握电网整体的运行情况,还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行业应该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重视起来,为人们提供质量更高、更为安全的电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简述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新型技术,主要是以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其远程管理和监控技术得以提升,同时还有保障电力系统整体安全稳定运行的作用。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①满足生产运营当中各环节在技术层面的需求,实现对电力系统和各种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确保设备可以安全运行;②保证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以防由于技术的问题而引发事故;③增强收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要清晰的辨别出系统运行当中出现的异常数据,确保潜电力系统能够可靠地运行;④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之下,尽量缩减成本投入,降低能源消耗。 2、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下面就近些年来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几个领域做出探讨。 2.1电网调度 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当中的应用是将计算机作为核心的一种现代化电网调度系统。主要作用在于对电网整体的运行状况加以实时的监控,对系统中各种电力设备的故障加以及时的处理,继而保证电网的安全。也就是说,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起来,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加以全面的收集以及处理,利用适合的管理措施对电网正常运行做出保障。而且在电网调度当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下降,同时还能对电网中电能的损耗加以一定的控制,继而实现电网运行正常的保障。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针对电网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加以非常完善的处理。所以,在目前的电网调度工作当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变电站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依靠的主要是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继而达成对数据信息较为集中的处理,实现变电站内机械设备和电力系统整体的优化。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多的特点,在实现电网的自动化建设的同时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更为便捷。在针对相关系统数据加以监控的时候,能够提升对于单元模块出现故障的识别程度,继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3配电网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的目的在于改造城镇乡村的配电网,逐步实现电网功能的自动化,让电网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保证用电客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继而为电力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做出保障。在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加以应用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用电客户的电表加以相应的数据分析,将设备当中出现问题的部分准确的找出,继而采取适合的措施对故障加以处理,这样就能降低电能的损失,继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电力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其中应用的加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能让电力工程在的运营过程中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对其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以下是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应用的几个具体的内容。 3.1现场总线技术 将自动化技术的相关装置连接到电力系统的机械设备当中,能够实现多站式一体化数字信息网络的形成,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综合性技术就是现场总线技术。我们国家的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在电力工程当中对现场总线技术实施了非常良好的运用,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其主要的作用过程是当变送器对电力数据信息加以收集之后,发出相应的电信号,然后由计算机将电信号加以实时计算,继而得到判断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目的不是对电网整体加以控制,应该是具有针对性的对一些较为具体的数据信息加以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际运用还可以提升前置机跟上位机之间配合的程度,利用仪表对其加以掌控,继而实现操控整个电力系统的最终目标。在电力系统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会对现场总线技术加以不断的完善,继而达到对电力系统当中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在对电力系统实施监控的过程当中,能将电力设备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呈现出来,并且积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这就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为我们国家电力行业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2主动对象数据库 电力工程当中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它的作用在于监控与控制电力系统的同时,利用计算机所具备的储存功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加以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原有电力系统的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电力生产运营中已经无法符合实际的要求。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创新,加强对主动对象型的数据库技术不断的探索,保证其朝着更为合理实用的方向发展。该类型技术的应用有较多的特征,在软件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还能够实现对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