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侵袭试验(Tumour Invasion Assay)原理和实验步骤

肿瘤细胞侵袭试验(Tumour Invasion Assay)原理和实验步骤
肿瘤细胞侵袭试验(Tumour Invasion Assay)原理和实验步骤

肿瘤细胞侵袭试验(Tumour Invasion Assay)原理和实验步骤一、原理

Matrigel是从小鼠EHS肉瘤中提取的基质成分,含有LN、IV型胶原、接触蛋白和肝素硫酸多糖,铺在无聚乙烯吡硌烷酮的聚碳酸酯滤膜上,能在DMEM培养基中重建形成膜结构,这种膜结构与天然基质膜结构极为相似。

滤膜孔径一般为8um,而且膜孔都被Matrigel覆盖,细胞不能自由穿过,必须分泌水解酶,并通过变形运动才能穿过这种铺有Martrigel 的滤膜,这与体内情况较为相似。

铺有Martrigel的滤膜放在以Blind Well腔或MICS腔上下室之间,铺有Martrigel面朝向上室,在下室中加有趋化剂,如一定浓度的LN、FN或小鼠3T3条件培养液或人睾丸上皮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室加入重悬的瘤细胞,具有侵袭能力的细胞在趋化剂诱导下开始穿膜运动。细胞穿膜所用的时间与Martrigel的用量有关,选择25ugMartrigell铺膜,16小时后观察结果较为合适。穿过滤膜的细胞多数粘附在滤膜下表面,可用棉签将上表面的细胞拭去,然后用乙醇固定滤膜,P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统计穿过Martrigel的细胞数。另外用Trans well小室也可进行重建基质膜侵袭分析,这一方法是在Transwell小室吊篮式上腔的滤膜上铺上30ugMartrigel,加入细胞72h后观察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在TransWll腔中培养72小时后,有相当数量穿过滤膜的细胞不再粘附在滤膜下表面,而是脱落进人下腔溶液中.因此统计穿过基质膜的细胞数目时应把这部分细胞考虑在内。肿瘤细胞穿过重建基质膜的能力与它的体内侵袭转移能力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用重建基质膜模型初筛抗侵袭药物。

在上述分析中,如果不在膜上铺Martrigel而直接将8um孔径滤膜安放在侵袭腔室上下腔室之间,细胞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滤膜,用这种模型对分析细胞运动能力和药物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另外,在下室中加有LN或FN或在滤膜下表面铺上LN或FN,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的趋化性或趋固性的影响。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实验准备: 细胞,24孔板,transwell小室(8μm,24孔板专用),ECM Gel,10%FBS+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10 μ、200 μL、1000 μL移液器及配套枪头,1.5 mL EP 管,冰盒 实验设计: 实验分组一般分为阴性组(上下层均没有趋化因素),实验组(按照实验需要,上层或者下层加入趋化因素),对照组(趋化因素与实验组中的相反)。如果有特别需要,可以再加上阳性组(上下层都有趋化因素)。 实验操作(请细读注意事项): 一、细胞侵袭实验 1.ECM Gel原液提前1 h放在4 ℃冰箱中解冻,实验前转移到冰盒中。 2.将1.5 mL EP、枪头盒、transwell放在24孔板里面后,置于冰上预冷。 3.根据自己的使用量,按照ECM Gel : 无血清培养基=1 : 7.5在冰上稀释成使 用液。 4.把枪头剪去一小段(约3 μm)后在冰上吸取40 μL/孔ECM Gel使用液轻轻 加入transwell上室中,加入时慢慢移动枪头,保证液体平铺在底部。 5.放在37 ℃孵箱15 min,让胶凝固。 6.消化、离心、计数细胞后,按照2.5x104 / mL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如果细胞很多,这一步可以提前,在4、5之前做)。 7.按照每孔200 μL,将细胞悬液加入transwell上室,同时在transwell下室加 入10%FBS+培养基500 μL,放入37 ℃孵箱培养。 8.若干小时后取出,吸去transwell上室多余液体,用PBS清洗两次,用棉棒 在上室中轻轻转动,吸干水分并擦去膜内侧的细胞。 9.在上室中加入结晶紫染液,染色5 min,回收染液,用流水缓缓冲去染液, 再次用棉棒在上室中轻轻转动,吸干水分。 10.在正置显微镜上放置一块载玻片,将transwell小孔倒置放在上面,拍照。 11.在100倍视野下,对膜的上下左右及中间计数,做平均数。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步骤完整版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步 骤完整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注意: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软琼脂培养法常用检测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系。接种细胞的密度每平方厘米不超过35个,正常细胞在悬浮状态下不能增殖,不适用于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 1、配制100ml的1.2%Argrose和0.7%Argrose,Argrose用DNA电泳用BIOWESTREGULARArgroseG10 (4℃),溶剂用双蒸水(DDW),高压灭菌后,维持在42℃中不会凝固;配制500ml的2×1640和 0.005%的结晶紫。 2、实验前,将水浴锅放入超净台内,紫外照射,设定温度42℃。提前融化血清和双抗。 3、如已制好上下胶,则在微波炉中溶解1.2%Argrose下胶和0.7%Argrose上胶,降温后放入42℃水浴锅 中保持。 4、根据实验需要的量配制20%FBS+2×1640+2×PS(5种细胞配40ml),每种细胞设3个复孔。 5、铺下胶:按1:1比例使1.2%Argrose下胶和20%FBS+2×1640+2×PS混合,6孔盘每孔迅速加入1.5ml 混合液,轻轻混匀,室温静置待下胶凝固(加混合液时不能产生气泡)。对于一个6孔盘,配5ml上述培养液+5ml1.2%Argrose下胶于50ml离心管中(离心管要一直置于水浴锅中)。 6、细胞计数: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使之成为单细胞,作活细胞计数, 用正常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40×104/ml以上,这样加的体积小于100ul,不会影响其他成分的稀释程度。每孔铺1万个细胞,准备4个孔的细胞数,即4×104。 7、铺上胶:按1:1比例混合0.7%Argrose上胶和20%FBS+2×1640+2×PS,每种细胞需先配2ml(20%FBS+2 ×1640+2×PS)+2ml0.7%Argrose上胶于离心管中混匀,放入42℃水浴锅中保持。再将细胞悬液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混匀后迅速加入6孔盘中,每孔1ml。待上层琼脂凝固后,置于5%CO ,37℃,培养2-3 2周。 8、间隔2天补加200ul10%FBS+1640+1×PS,以防过于干燥。 9、计数克隆:把平皿放置在倒置显微镜下(100×),在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数视野中大于50个 克隆数(﹥0.05mm的克隆)和所有克隆数,克隆形成率=大于50个克隆数\所有克隆数×100%。每孔加入1ml的0.005%结晶紫染色1h以上,镜下拍照。 10、数据处理:每个视野的面积是1mm2,6孔盘每孔的面积是9.6cm2,则一个孔中总的克隆数=平均克隆数× 960,如果要比较﹥0.05mm的克隆的绝对值,则可以利用“每孔﹥0.05mm的克隆数/每孔总细胞克隆数”,将分母取一组作为标准,做出此组与其他组的比值系数,再分别用此系数乘以各组﹥0.05mm的克隆的绝对值,就得到总细胞克隆数相同条件下的﹥0.05mm的克隆的绝对值,可进行比较。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步骤(完整版)

注意: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软琼脂培养法常用检测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系。接种细胞的密度每平方厘米不超过35个,正常细胞在悬浮状态下不能增殖,不适用于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 1、配制100ml的1.2% Argrose和0.7%Argrose,Argrose用DNA电泳用BIOWEST REGULAR Argrose G10(4℃),溶剂用双蒸水(DDW),高压灭菌后,维持在42℃中不会凝固;配制500ml的2×1640和0.005%的结晶紫。 2、实验前,将水浴锅放入超净台内,紫外照射,设定温度42℃。提前融化血清和双抗。 3、如已制好上下胶,则在微波炉中溶解1.2%Argrose下胶和0.7% Argrose上胶,降温后 放入42℃水浴锅中保持。 4、根据实验需要的量配制20%FBS+2×1640+2×PS(5种细胞配40ml),每种细胞设3 个复孔。 5、铺下胶:按1:1比例使1.2%Argrose下胶和20%FBS+2×1640+2×PS混合,6孔盘每 孔迅速加入1.5ml混合液,轻轻混匀,室温静置待下胶凝固(加混合液时不能产生气泡)。对于一个6孔盘,配5ml上述培养液+5ml 1.2%Argrose下胶于50ml离心管中(离心管要一直置于水浴锅中)。 6、细胞计数: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使之成为单细胞, 作活细胞计数,用正常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40×104/ml以上,这样加的体积小于100ul,不会影响其他成分的稀释程度。每孔铺1万个细胞,准备4个孔的细胞数,即4×104。 7、铺上胶:按1:1比例混合0.7% Argrose上胶和20%FBS+2×1640+2×PS,每种细胞需 先配2ml(20%FBS+2×1640+2×PS)+2ml0.7% Argrose上胶于离心管中混匀,放入42℃水浴锅中保持。再将细胞悬液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混匀后迅速加入6孔盘中,每孔1ml。待上层琼脂凝固后,置于5%CO2,37℃,培养2-3 周。 8、间隔2天补加200ul 10%FBS+1640+1×PS,以防过于干燥。 9、计数克隆:把平皿放置在倒置显微镜下(100×),在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数 视野中大于50个克隆数(﹥0.05mm的克隆)和所有克隆数,克隆形成率=大于50个克隆数\所有克隆数×100%。每孔加入1ml的0.005%结晶紫染色1h以上,镜下拍照。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细胞xx形成实验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 每个克隆含有50以上的细胞,大小在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 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xx集落形成实验 (a)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b)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平板xx形成实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37℃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 置37℃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软xx培养xx形成试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使之成为单细胞,作活细胞计数,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细胞/L。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作梯度倍数稀释。 (2)用蒸馏水分别制备出%和%两个浓度的低溶点琼脂糖液,高压灭菌后,维持在40℃中不会凝固。 (3)按1:1比例使%的琼脂糖和2×DMEM培养基(含有2×抗生素和20%的小牛血清)混合后,取3mL混合液注入直径6cm平皿中(10cm平皿加7~10mL),冷却凝固,可作底层琼脂置CO2温箱中备用。 (4)按1:1比例让%的琼脂糖和2×DMEM培养基在无菌试管中相混以后,再向管中加入的细胞悬液,充分混匀,注入铺有%琼脂糖底层平皿中,逐形成双琼脂层。 待上层琼脂凝固后,置入37℃ 5%CO2温箱中培养10~14天。

Transwell侵袭实验全面总结

Transwell侵袭实验全面总结 第一节概念 这里想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Transwell,另一个是肿瘤细胞侵袭模型。 1.Transwell 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 s)。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小室(T 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μm,根据不同需要

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下图是一个Trans well装置的纵切面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 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 (1)共培养体系: 小于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μm以下孔径。常用、μm。我们实验室用的是μm。将细胞A种于上室,细胞B种于下室,可以研究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细胞A的影响。

肿瘤细胞表达的整合素通过促进侵袭和穿越血管壁

肿瘤细胞表达的整合素促进侵袭和穿越血管壁,便于肿瘤转移。αV整合素受体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安静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这为抗血管新生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采用mAbs、环形RGD肽拮抗剂和模拟肽对αV整合素受体活性的抑制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并增加内皮渗透性。多数动物实验表明整合素αvβ3活性的抑制与肿瘤体积的减小密切相关。 无创可视化且定量分析整合素αvβ3表达为确证肿瘤(肿瘤细胞和新生肿瘤血管)整合素水平,更适当地选择适于抗整合素治疗的病人以及监测疗效提供了新的契机。除了易于被非靶向微泡检测的肿瘤微血管血容量和血液流速外,针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αv整合素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还可用于肿瘤整合素显像。Sipkin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使用MRI和抗体修饰的顺磁性脂质体可方便地对整合素αvβ3表达进行显像。同时近红外荧光染料共轭的环状RGD肽能显示皮下接种的整合素阳性肿瘤。目前,许多研究关注于适宜SPECT或PET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小RGD肽类拮抗剂。与SPECT相比,PET的灵敏度更高。高计数统计的获得对于使用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就可以检测单位体积内更少的细胞尤其可贵。整合素表达PET显像探针在持续研发中。 Haubner等最初对RGD肽单体(c(RGDyV)进行了125I标记。该化合物亲脂性强,在肿瘤中快速清除且通过肝肠进行代谢。肝脏和肠的高放射性活度浓聚限制了其的进一步应用。RGD肽的乳糖化降低了亲脂性并相应地减小了肝的摄取。通过辅基18F-氟丙酸可对相同的乳糖化肽进行18F标记。M21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表明1整合素αvβ3阳性肿瘤对18F-Galacto –RGD特异性摄取。最初在健康志愿者和少量肿瘤患者上进行的临床测试表明该示踪剂安全且能检测出整合素阳性表达的病灶。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测试显示RGD/PET标准摄取值(SUV)与肿瘤血管密度(CD31染色)相关。 近年来,我们研发了一系列RGD肽探针用于肿瘤整合素表达多模式显像,包括PET(18F, 64Cu, 86Y, 和124I),SPECT(125I,99mTc, and 111In), 和NIR 荧光(荧光染料和)。我们首先通过辅基氟苯甲酸对RGD肽单体c(RGDyK)进行18F标记。[18F]FB-RGD虽具有良好的肿瘤/血液和肿瘤/肌肉摄取比,但在肿瘤中快速摄取且通过肝肠进行代谢。这使得该示踪剂难以显示腹腔底部的病灶。除了引入一个氨基糖分子增加亲水性外,我们插入了一个两亲性(聚乙二醇)连接剂以改善药代动力学。聚乙二醇化显著延长肿瘤保留值且从肝和肾中快速清除。胆汁代谢的减少使肠中放射性活度摄取最小化且增加靶与非靶比。但是,聚乙二醇化也会降低RGD肽的亲和力。总体而言,[18F]FB-RGD在肿瘤中的摄取值与未修饰的RGD 肽相近,但药代动力学得到改善。然而,聚乙二醇(M.W.=3400)不是单一分子而是许多平均分子量为3400Da分子的集合,这使得示踪剂的表征较复杂。 由于C(RGDyK)已在弯曲的构象上进行了优化,以适应进入整合素αvβ3的α和β单位之间的深裂,因此不太可能通过微调五肽的构象从而进一步改善RGD肽单体与整合素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基于此,我们,应用多价效果,即利用谷氨酸将环五肽单元进行连接,研发RGD肽二聚体和多聚体。与相应的C(RGDyK)单体相比,RGD肽二聚体E[c(RGDyK)]2和受体的亲和力几乎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该二聚体的18F标记产物,[18F]FB-E[c(RGDyK)]2(缩写为[18F]FRGD2)优先通过肾脏排泄。同一个动物模型实验表明,[18F]FB-E[c(RGDyK)]2在肿瘤中的摄取值是C(RGDyK)单体的2倍。RGD肽二聚体示踪剂的优良显像性能可能来源于多价协同作用和改善的药代动力学。另外,我们在多种移植瘤模型上进行了动态扫描。通过示踪剂动态分析得到的亲和力值与经SDS-PAGE/自显影测量所得肿瘤整合素表达水平相关性良好。这是首例报道通过体内非创伤性PET显像定量测定整合素表达水平,这为无需活检且精确确定肿瘤整合素水平提供了基础。由小鼠分布数据估算出的人体辐照剂量表明,[18F]FRGD2的有效辐照剂量低于[18]FDG扫描。 尽管[18F]FRGD2能定量PET显像整合素αvβ3表达。但是受产率低的影响,其在临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讲义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对肿瘤细胞 迁移的影响 欧阳学文 (细胞划痕法) 实验导读 瘤组织的增殖失控、瘤细胞的分化异常、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至靶组织或靶器官,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图1 肿瘤转移示意图 根据肿瘤异质性理论,大多数恶性肿瘤最初虽属单克隆起源,但它在不断增殖演进至临床明显的肿瘤时,由于瘤细

胞遗传性状的不稳定性(来自基因突变或缺失等)而不断地变异,造成该肿瘤内瘤细胞亚群表型的多样性,诸如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速率、转移能力,核型乃至对激素的反应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等,这些瘤细胞亚群具有被此不同的特性即所谓异质性。异质性与肿瘤转移直接有关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高低之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筋细胞易发生转移。 肿瘤细胞的运动性,来源于细胞运动“接触抑制”的概念。通过体外培养正常和恶性结缔组织细胞,发现正常纤维母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引起的皱栖脑膜与其他细胞的表面接触时,往往产生细胞膜活动的抑制和移动中细胞的缩短,然后停止。当纤维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在培养皿上融合形成一单层时,细胞运动即显著受到抑制。间变的肉瘤细胞则缺乏接触抑制,瘤细胞的运动不会被正常纤维母细胞所抑制。 针对肿瘤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人们研制了各种抗转移药物,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稳定因子、干扰素-α以及其他化学药物。

(完整版)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方法介绍 非整倍体无限细胞系和癌细胞株中,仍然存在不同细胞亚群,它们的功能和生长特点有些差异,其中有些亚群细胞对培养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具有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细胞集落率高。纯化细胞群来自一个共同的祖细胞,细胞遗传性状、生物学特性相似,利于实验研究。原代培养细胞和二倍体有限细胞系,细胞集落率很低。细胞集落化培养之前,应先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以了解细胞在极低密度条件下的生长能力。 集落抑制率=(1-(实验组集落形成率/对照组集落形成率))×100% (一)原理 细胞集落形成率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独立生存能力。常用方法有平板集落形成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二)实验用品 1.材料:Hela细胞。 2.器材:(直径60mm )培养皿、细胞记数板、烧杯、吸管、离心机、离心管、废液瓶、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水浴锅。 3.试剂:Giemsa染液、0.25%胰蛋白酶消化液、血清细胞培养液、安尔碘、琼脂。 (三)方法 1.平板克隆形成试验 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包括培养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 (1)对指数生长期细胞,采用常规消化传代方法,制成细胞悬液。 (2)细胞悬液反复吹打,使细胞充分分散,单个细胞百分率应在95%以上。细胞记数,并用培养基调节细胞浓度,待用。 (3)根据细胞增殖能力,将细胞悬液倍比稀释。一般按照每皿含50、100、200个细胞的浓度分别接种5ml细胞悬液到培养皿(直径60mm )中,以十字方向轻轻晃动培养皿,使细胞分散均匀。 (4)培养皿置37℃、5%CO2中培养2~3周,中间根据培养液pH变化适时更换新鲜培养液。 (5)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培养液,PBS液小心浸洗2次,空气干燥。甲醇固定15分钟,弃甲醇后空气干燥。用Giemsa染液染色10分钟,流水缓慢洗去染液,空气干燥。 2.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a)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 (b)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 37℃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置37℃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 =(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试验基本步骤: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机密提醒:这份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所包含的机密或法律保护信息是只提供给这份文件上所指定的个人或机构。如果您不是预定接受者,我们提醒您严禁以披露、拷贝、散发或任何形式利用这份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的内容。如果您错误的接收到这份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请立即通知我们以便我们可以安排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返还并不会让您负担任何费用。 第 1 页 共 1 页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一、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晶莱生物] 二、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a)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 (b)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三、注意事项 (a)琼脂对热和酸不稳定,若反复加热,容易降解而产生毒性,且硬度下降。因此高压灭菌后应进行分装; (b)细胞在进行克隆形成实验时要求有95%以上的分散度,否则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很大影响; (c)软琼脂与细胞混合时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将会烫伤/死细胞; (d)接种时细胞密度适度,不可过高。 细胞在低密度、非贴壁状态条件下培养,生存率明显下降,永生细胞系/株克隆形成率可达到10%以上,但初代培养细胞和有限传代细胞系克隆形成率仅为0.5%-5%,甚至无法形成单个克隆。因此,为了提高克隆形成率,有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地塞米松等促克隆形成物质。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并且克隆形成率与接种密度有一定关系,做克隆形成率测定时,接种细胞一定要分散成单细胞悬液,直接接种在碟皿中,持续一周,随时检查,到细胞形成克隆时终止培养。 四、周期 1-2个月

肿瘤细胞侵袭实验(Tumour Invasion Assay)

肿瘤细胞侵袭实验(Tumour Invasion Assay ) 肿瘤细胞侵袭实验(TumourInvasionAssay )可以:(1)研究各种细胞因子对恶性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2)一些抑制血管生成的新药研究;(3)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机制。 实验方法 Matrigel 基质膜模型 实验方法原理 Matrigel 是从小鼠EHS 肉瘤中提取的基质成分,含有LN 、IV 型胶原、接触蛋白和肝素硫酸多糖,铺在无聚乙烯吡硌烷酮的聚碳酸酯滤膜上,能在DMEM 培养基中重建形成膜结构,这种膜结构与天然基质膜结构极为相似。 滤膜孔径一般为8um ,而且膜孔都被Matrigel 覆盖,细胞不能自由穿过,必须分泌水解酶,并通过变形运动才能穿过这种铺有Martrigel 的滤膜,这与体内情况较为相似。 铺有Martrigel 的滤膜放在以Blind Well 腔或MICS 腔上下室之间,铺有Martrigel 面朝向上室,在下室中加有趋化剂,如一定浓度的LN 、FN 或小鼠3T3条件培养液或人睾丸上皮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室加入重悬的瘤细胞,具有侵袭能力的细胞在趋化剂诱导下开始穿膜运动。细胞穿膜所用的时间与Martrigel 的用量有关,选择 25ugMartrigell 铺膜,16小时后观察结果较为合适。穿过滤膜的细胞多数粘附在滤膜下表面,可用棉签将上表面的细胞拭去,然后用乙醇固定滤膜,P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统计穿过Martrigel 的细胞数。另外用Transwell 小室也可进行重建基质膜侵袭分析,这一方法是在Transwell 小室吊篮式上腔的滤膜上铺上30ugMartrigel ,加入细胞72h 后观察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在TransWll 腔中培养 72小时后,有相当数量穿过滤膜的细胞不再粘附在滤膜下表面,而是脱落进人下腔溶液中.因此统计穿过基质膜的细胞数目时应把这部分细胞考虑在内。肿瘤细胞穿过重建基质膜的能力与它的体内侵袭转移能力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用重建基质膜模型初筛抗侵袭药物。 在上述分析中,如果不在膜上铺Martrigel 而直接将8um 孔径滤膜安放在侵袭腔室上下腔室之间,细胞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滤膜,用这种模型对分析细胞运动能力和药物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另外,在下室中加有LN 或FN 或在滤膜下表面铺上LN 或FN ,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的趋化性或趋固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 Matrigel 基质胶试剂、试剂盒 DMEM 结晶紫染料溶液醋酸低血清DMEM 培养基FBS-DMEM 培养基IFN-γ仪器、耗材 24-transwell (Coster)离心管冰箱离心机移液枪枪头枪头盒实验一、溶液配制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 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 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 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a)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 (b)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37°C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置37C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 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X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操作步骤(Transwell)

迁移实验(cell migration assay) 实验介绍 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研究的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实验步骤: 1材料准备: 可拍照显微镜,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没包被胶的(Coster和Corning公司的也较常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细胞培养板24孔板。细胞培养板应当与购买的Transwell小室相配套,BD公司的Matrigel,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和1640培养基,DMEM 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BS,棉签,胰酶,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结晶紫染液(0.1%(g/ml)PBS结晶紫) 2步骤和流程 2.1基质胶铺板: 用BD公司的Matrigel 1:8(根据细胞产生mmp的量来决定)稀释,包被Transwell小室底部膜的上室面,置37℃30min使Matrigel聚合成凝胶。使用前进行基底膜水化。 2.2制备细胞悬液 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的影响。但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 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的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2.3接种细胞 ①取细胞悬液100μl加入Transwell小室。 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μl含20%FBS的培养基,特别注意的是,下层培养液和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在种板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③培养细胞:常规培养12-48h(主要依癌细胞侵袭能力而定)。24h较常见,时间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细胞细胞侵袭力外,处理因素对细胞数目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4结果统计 直接计数法,“贴壁”细胞计数,这里所谓的“贴壁”是指细胞穿过膜后,可以附着在膜的下室侧而不会掉到下室里面去,通过给细胞染色,可在镜下计数细胞。 取出Transwell小室,弃去孔中培养液,用无钙的PBS洗2遍,甲醇固定30分钟,将小室适当风干。 0.1%结晶紫染色20 min,用棉签轻轻擦掉上层未迁移细胞,用PBS洗3遍。 400倍显微镜下随即五个视野观察细胞,记数。 实验材料

细胞实验操作流程

细胞冻存、复苏及传代操作流程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PBS磷酸缓冲液:Solarbio,货号:P1022 胰蛋白酶-EDTA溶液:Gibco公司,货号15400054 100 mL; 青链霉素:Gibco公司,货号15140-112 100 mL; FBS:Gibco公司,货号10091-148 500 mL; DMEM (4.5g/L glucose)培养基:CORNING公司,货号10-013-CVR 500 mL;RPMI 1640 :CORNING公司,货号10-040-CVR 500mL; DMSO:SIGMA公司,货号:D8418; PBS磷酸缓冲液:Solarbio,货号:P1022 1.2 仪器 生物安全柜: 离心机: 37℃恒温水浴箱: -80℃冰箱: 4℃冰箱: 荧光倒置显微镜: 37℃恒温培养箱: 液氮罐: 2、实验方法: 2.1 细胞冻存 配制含10% 体积DMSO的冻存培养液(90% FBS+10% DMSO或70%培养基+20%FBS+10%DMSO),冻存盒室温放置。 将正常生长的贴壁细胞用PBS清洗2遍后加入胰蛋白酶-EDTA(6 cm皿加入1 mL,10 cm皿或T25细胞瓶加入2 mL),37℃放置直至细胞显微镜下缩成圆球状,加入消化液体积2倍以上培养基,终止消化,将细胞吸取至15 mL离

心管中,800 rpm离心5 min,去上清加入适量冻存液重悬细胞,1mL分装于冻存管中,做好标记。 悬浮细胞收集细胞培养液于15 mL离心管中,800 rpm离心5 min,去上清加入适量冻存液重悬,1 mL分装于冻存管中,做好标记。 将冻存管放入冻存盒中,放入-80℃过夜,第二天转入液氮中长期保存。2.2 细胞复苏 从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管,快速浸入37℃温水中,并不时摇动令其尽快融化;从37℃水浴中取出冻存管,在安全柜中,打开盖子,用吸管吸出细胞悬液,加到15 mL离心管中(15 mL 离心管中已事先加入4 mL培养基)混匀,800 rpm,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加入含10%血清的培养液重悬细胞,根据离心后的细胞沉淀,将细胞培养在10 cm 皿或6 cm皿的培养皿中(一般选用6 cm皿)37℃培养箱静置培养。次日更换1次培养液,继续培养。 2.3 细胞传代 状态良好的贴壁细胞用PBS清洗2遍后加入胰蛋白酶-EDTA(6cm皿加入1 mL,10 cm皿或T25细胞瓶加入2 mL),37℃放置直至细胞显微镜下缩成圆球状,加入胰酶体积2倍以上培养基,终止消化,将细胞吸取至15 mL离心管中,800 rpm离心5 min,去上清加入1-2ml培养基重悬细胞,吹打均匀后根据细胞生长速度1瓶传2瓶或1瓶传3瓶,补齐培养基(6cm皿加5ml,10cm皿加10ml)后放入37℃培养箱继续培养。 悬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健康的细胞干净而透明,核清晰可见,静置培养时常见小细胞团。 ①若细胞状态好,培养基干净而无明显颗粒物沉淀,可直接1:2或1:3分瓶传代培养。 ②若细胞有碎片,培养基中颗粒物多,则需收集细胞培养液于15ml离心管中,600rpm离心5min,去上清,加入适量完全培养基重悬,轻柔吹打混匀后,根据细胞生长速度,1:2或1:3传代培养。 3、注意事项 1)细胞一旦染菌后直接舍弃并检查所有试剂耗材是否污染,如细胞样本非常

木马攻击技术的概述

目录 一、木马概述 (3) 1.木马的定义及特征 (3) 1.1木马的定义 (3) 1.2木马的特征 (3) 2.木马的工作原理 (4) 3.木马的分类 (5) 4.木马的功能 (6) 5.木马的工作过程 (7) 二、木马的传播方式 (8) 三、木马的清除 (9) 四、如何避免木马攻击 (9) 五、结语 (9) 六、参考文献 (10)

前言 木马技术是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之一,它对网络环境中计算机信息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中介绍了木马程序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针对常见的木马攻击方式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木马的危害,在于它能够远程控制你的电脑。当你成为“肉鸡”的时候,别人(控制端)就可以进入你的电脑,偷看你的文件、*密码、甚至用你的QQ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你的好友,木马大量出现,在于它有着直接的商业利益。一旦你的网上银行密码被盗,哭都来不及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木马越繁殖越多,大有“野火烧不尽”之势。木马与病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危害越来越大。 【关键词】:木马程序、攻击手段、防范技术、木马的危害

一、木马概述 1.木马的定义及特征 1.1木马的定义 在古罗马的战争中,古罗马人利用一只巨大的木马,麻痹敌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成为一段历史佳话。而在当今的网络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种被称做木马的程序,它为自己带上伪装的面具,悄悄地潜入用户的系统,进行着不可告人的行动。 有关木马的定义有很多种,作者认为,木马是一种在远程计算机之间建立起连接,使远程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控制本地计算机的程序,它的运行遵照TCP/IP协议,由于它像间谍一样潜入用户的电脑,为其他人的攻击打开后门,与战争中的“木马”战术十分相似,因而得名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Server(服务)端程序和Client(客户)端程序。其中Server 端程序安装在被控制计算机上,Client端程序安装在控制计算机上,Server端程序和Client端程序建立起连接就可以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了。 首先,服务器端程序获得本地计算机的最高操作权限,当本地计算机连入网络后,客户端程序可以与服务器端程序直接建立起连接,并可以向服务器端程序发送各种基本的操作请求,并由服务器端程序完成这些请求,也就实现了对本地计算机的控制。 因为木马发挥作用必须要求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同时存在,所以必须要求本地机器感染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端程序是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传播,也可以隐含在其他的可执行程序中传播,但木马本身不具备繁殖性和自动感染的功能。 1.2木马的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上千种木马程序。虽然这些程序使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制,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1)隐蔽性

肿瘤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Soft Agar Colony Formation Assay Darren Carpizo, M.D. Overview: This assay is designed to assay a cell's ability to grow unattached to a surface and therefore suspended in agar. The assays are done in 6cm plates. A bottom layer of enriched media + agar is poured first (2.5ml), after solidifying this is followed by a layer containing a lower amount of agar and containing a specified number of cells (cell layer = 5ml), after solidifying a top layer is poured. The plates are placed in the incubator and after two weeks or so, colonies are counted by naked eye. 1)Make sol'ns of 2X Iscove's Media (Gibco BRL, dissolve one 1L packet in 500ml of water) and filter sterilize, make about 100 ml of 1X by diluting the 2X, separate from this 100ml make 100 ml of 1X Iscove's containing 10% FBS 2)Make Noble Agar (Difco) at 1.3% and place in 55° C water bath to keep in liquid phase 3)Determine the number of sample pairs you will be making (a sample pair consists of one plate control and one plate experimental. I usually made 4 sample pairs or an n of 4. Add one to this, so n of 4 +1 = 5 4)The bottom and top layer solutions are made as one and divided in half. The cell layer solution is made separately. 5)Determine the volume of reagents that make up each of the abov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rmula: Bottom/Top layer - 2X Iscove's 5ml X n sample pairs (5) = 25 ml FBS - 1ml X n sample pairs (5) = 5ml 100X Glutamine .1 ml X n sample pairs = 0.5 ml 1.3% Noble Agar - 5ml X n sample pairs = 25ml pour these volumes into a 50 ml conical and separate the total volume in 1/2 into one tube for the bottom and the other for the top **Do Not add the Agar until you are just ready to pour, so separate the total (without the agar) into a bottom and top tubes (the volume of agar that will be added to each will be 12.5ml) Cell Layer media - 2X Iscove's 2 X n = 10ml 1X Iscove's 4 X n = 20ml FBS 1 X n = 5ml 100X glutamine 0.08 x n = .4 ml Noble agar 2 X n = 10ml (again do not add this until ready to pour) 6)Pour 12.5 ml of 1.3% Noble agar to the bottom layer tube, mix thoroughly and pipette 2.5 ml to each of 8 plates, place in 37° C incubator 7)Trypsinize cells, collect disattached cells and spin down, rususpend pellet in 5ml of 1X Iscove's + 10% FBS for counting. Determine the conc of cells in cells/ml and then calcul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