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测题(A)(2014修订版)

第一章自测题(A)(2014修订版)
第一章自测题(A)(2014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自测题(A)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毛泽东

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刘少奇

5.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中提出的。

A.论新阶段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论十大关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是在()后。

A.遵义会议

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延安整风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创造新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国民革命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D.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

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儒家思想

C.斯大林主义

D.马列主义

10.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产生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C.三大法宝的提出

D.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3.()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邓小平在()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15.()首次使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7.社会主义建立以后,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问题,()开始了最初的探索。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

A. 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邓小平理论所致力于解决的是()。

A.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党的建设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

21.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各国执政党自身建设没搞好,个人迷信盛行,权力过于集中

B.长期以来对商品经济的认识问题解决的不好

C.经济建设上追求高指标,急于求成

D.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原苏联模式实行根本性改变

22.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在党的()。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四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3.()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

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十三大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6.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协调发展

C.持续发展

D.全面发展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

D. 开拓创新

28.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基本纲领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社会主要矛盾

30.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和()。

A.国防建设

B.执政党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思想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相结合。

A.中国实践

B.中国历史

C.中国文化

D.中国经济

E.中国政治

2.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古田会议决议》

E.《反对本本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深化改革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E.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

4.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三种错误倾向是()。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投降主义

C.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D.右倾机会主义

E.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D.是我们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

E.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E.邓小平的理论

7.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理论形态,即()。

A.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斯大林主义

8.我党高举的伟大旗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9.邓小平理论是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B.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C.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E.党情、国情和世情发生深刻变化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C.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E.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指()。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国际正义和进步力量

E.始终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潮流

12.党的思想路线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E.统筹兼顾

1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A.国家富强

B.民族独立

C.人民解放

D.民族振兴

E.人民幸福

15.实现中国梦,必须()。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抵制资本主义文明

E.抵制资本主义现代化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正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中国共产党人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伟大觉醒: 1是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是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3是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三、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具有规律性。

毫无疑问,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如何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列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其形成具有很强的历史时代性:一是近代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需求,这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运用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二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感到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希望,而对俄国革命的胜利受到了启示,这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运用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直接传播;再一个原因可以认为是毛泽东的自身原因,毛泽东富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并执着追求马列主义。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来看,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的,也是历史必然的。

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并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僵死的教条,而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哲学方法论原则很好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毛泽东《实践论》的产生,正是注重结合中国实际的具体体现。归纳起来,毛泽东思想由六个部分组成,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光辉。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这一概括具体地理解就是,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诚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是毛泽东,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大的和主要的作用,因此,这个思想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可以理解的。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一项理论成果,是一个基本原则,它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失误或其错误的理论指导,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因为那是非主流的、非本质的、非本原的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纳入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仅不能使毛泽东思想上升成为科学理论成果,更谈不上其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代表人民和党的思想。从来源来看,他是对党和人民几十年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没有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创造,没有党和人民的具体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从形成过程看,党的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政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一些理论工作者的论证等,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既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体系,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它还包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内容。从实践上说,没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关于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从理论上说,毛泽东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道路、要适合本国国情的论述,这些论述成为特色理论的滥觞。所以,特色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而是一脉相承地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ADCCA 6-10 DCBDB 11-15 DBDBB 16-20 BBCAD 21-25 DBBAC

26-30 ACDCC

二、多选题。

1. ABC

2.ABCE

3.ABD

4.ACE

5.ABCD

6. ABCD

7.ABC

8.ABCDE

9.ABCD 10.ABCDE

11. ABC 12.ABCD 13.BCD 14.ADE 15.ABC

金融学第1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

金融学第一章 1、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货币盈余 )。 2、(信用证)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政府债券)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4、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消费贷款 )。 5、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A和B )。 6、以下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国外企业采用合作方式在本国建立新企业, 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成为绝对最大股东, 将前期投资利润继续投资国外企业 7、以下对于利率描述正确的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利率是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 利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利率的高低会对借贷双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利率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工具 8、政府赤字的弥补方式有哪些(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增加税收, 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发行政府债券 9、以下哪些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资金清算 10、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 )。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黄金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11、调整利率的高低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投融资决策和经济金融活动。对”。 12、国际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需要依附于真实的商品或劳务交易。“错”。 13、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工具等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范畴,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对”。 14、从一个国家(地区)来看,所有经济部门之间的金融活动构成了整个金融体系。“错”。 15、居民会基于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来进行赤字管理。“错”。 1、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资金流量表 )来反映。 2、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国际直接投资)投资。 3、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货币盈余 )。 4、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通过( 金融 )活动来实现平衡。 5、(信用证)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6、以下哪些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资金清算 7、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体现在( )。政府投资导致的大量货币收支,对货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引起整个金融资源的流向发生改变, 政府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8、以下反映居民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是()。在银行存款, 投资股票,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 9、以下哪些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货币, 汇率, 信用, 利率, 金融工

(完整版)通信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具有( B )。 A.占用频带小B.抗干扰能力强C.传输容量大D.易于频分复用 2.以下属于模拟信号是( A )。 A.PAM信号B.PCM信号C.⊿M信号D.DPCM信号 3.以下信号属于模拟信号的是( B )。 A.PCM信号B.PAM信号C.⊿M信号D.DPCM信号 4.以下属于数字信号是( D )。 A.PAM信号B.PDM信号C.PPM信号D.PCM信号 5.对于M进制的离散消息源消息源,其平均信息量最大时的概率分布为( A )。 A.均匀分布B.正态分布C.瑞利分布D.指数分布 6.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频带传输方式的是(C )。 A.PAM传输方式B.PCM传输方式C.PSK传输方式D.⊿M传输方式 7.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基带传输方式的是( B )。 A.PSK传输方式B.PCM传输方式 C.QAM传输方式 D.SSB传输方式 8.按信号特征通信系统可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以下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是( D )。 A.采用PAM方式的通信系统B.采用SSB方式的通信系统 C.采用VSB方式的通信系统D.采用PCM方式的通信系统 9.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速率属于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 A )。 A.有效性B.可靠性C.适应性D.标准性 10.以下属于码元速率单位的是( A )。 A.波特B.比特C.波特/s D.比特/s 11.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带宽属于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 B )。 A.可靠性B.有效性 C.适应性 D.标准性 12.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原因是( C )。 A.幅频畸变B.相频畸变C.多径传播D.瑞利衰落 13.若采用空间分集技术,抗选择性衰落较差合并方式为(A )。 A.最佳选择方式B.最大功率合并方式C.最小色散合并方式D.最大信噪比合并方式14.以下属于恒参信道的是( D )。 A.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B.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信道 C.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D.微波中继信道 15.改善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影响的措施是(C )。 A.采用分集技术B.提高信噪比C.采用均衡技术D.降低信息速率 16.随参信道所具有的特点是( D )。 A.多经传播、传输延时随时间变化、衰落 B.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多经传播、衰落 C.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传输延时随时间变化、衰落 D.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传输延时不随时间变化、多经传播 17.根据信道的传输参数的特性可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恒参信道的正确定义是(B )。A.信道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B.信道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缓慢变化 C.信道的参数随时间变化D.信道的参数随时间快速变化 18.以下信道属于随参信道的是( B )。 A.电缆信道B.短波信道C.光纤信道D.微波中继信道 19.调制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好将对编码信道产生影响,其结果是对数字信号带来(B )。 A.噪声干扰B.码间干扰C.突发干扰D.噪声干扰和突发干扰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 传输频带利用率 衡量,可靠性用 差错率 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连续 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离散 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 时间 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2n σ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 是 乘性噪声是否存在? 否 。 6、信道容量是指: 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 ,香农公式可表示为:)1(log 2N S B C +=。 7、设调制信号为f (t )载波为t c ωcos ,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t t f c ωcos )(,频域表达式为)]()([2 1c c F F ωωωω-++。 8、对最高频率为f H 的调制信号m (t )分别进行AM 、DSB 、SSB 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 2f H 、 f H 。 9、设系统带宽为W ,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2W 波特。 10、PSK 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 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 相位差 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 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 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 加性噪声 。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13 折线近似,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 折线近似。 二、填空题

通信原理测试题

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取值的信号。 2.某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1比特信息量;在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小于1比特。 3.恒参信道的线性失真包括和。 4.窄带信号通过随参信道多径传播后,其信号包络服从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5.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有关。 6.均匀量化的量化噪声功率与信号功率,它适用于动态范围的信号。 7.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提高,其代价是减小。 8.设二进制信息代码的码速率是1000Bd,则AMI码的码速率为Bd;数字双相码的码速率为Bd。 9.通过眼图,可以观察到和的大小。 10.位同步又称码元同步或比特同步,提取的位同步信息是频率的定时脉冲,相位则根据决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英文字母中E出现的概率最大,等于0.105,其信息量为()。 A.2.25bit B.3.25bit C.0.105bit D.9.95bit 2.消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有关。 A.消息的重要程度B.消息的种类 C.消息发生的概率D.消息的内容 3.信号在随参信道中传输时,产生频率弥散的主要原因是( )。 A.传输衰耗随时间而变B.传输时延随时间而变 C.信道存在频率失真D.多径衰落 4.均匀量化的PCM系统中,编码位数每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可增加()。

A.2dB B.3dB C.6dB D.10dB 5.在ΔM系统中,二进制代码所携带的信息是()。 A.输入信号的瞬时抽样值的大小 B.输入信号的瞬时抽样值的量化值大小 C.输入信号的前后两个抽样值差值的大小 D.输入信号的前后两个抽样值变化趋势 6.不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基带信号码型是()。 A.NRZ码B.AMI码C.HDB3码D.Manchester码 7.在解调时可能出现“倒π”现象的是()。 A.2ASK B.2FSK C.2PSK D.2DPSK 8.若信噪比一定,二进制调制系统的误码率()。 A.2FSK< 2ASK< 2PSK B.2PSK< 2FSK< 2ASK C.2ASK< 2PSK< 2FSK D.2FSK < 2PSK<2ASK 9.若增大判决门限,则群同步识别器的()。 A.漏同步概率和假同步概率均增大B.漏同步概率和假同步概率均减小 C.漏同步概率增大,假同步概率减小D.漏同步概率减小,假同步概率增大 10.在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相干解调接收机中,三种同步的先后顺序是()。A.载波同步、码元同步、群同步B.载波同步、群同步、码元同步 C.码元同步、群同步、载波同步D.码元同步、载波同步、群同步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狭义平稳随机过程?什么是广义平稳随机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与自然二进制码相比,折叠二进制码的优点是什么? 四、作图题 已知信息代码为1000010000110000,试确定相应的AMI码及HDB3码(均以+1开头),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占空比均为1)。 五、综合题 1.设一幅彩色电视画面由30万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有64种颜色和16个亮度电平,且所有颜色和亮度的组合均以等概率出现,并且各种组合的出现互相独立。若每秒发送25 帧画面,试求所需的信道容量;若要求接收信噪比为30dB,试求所需的信道带宽。 2.设发送的二进制绝对信息为10111001010,采用2DPSK方式传输,已知码元的传输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多套)

四.已知0()(1cos cos 2)cos AM s t K t K t t =+Ω+Ωω,且0Ω<<ω。 1. 画出此已调波的频谱示意图。 (3分) 2. 画出包络解调器的原理框图。 (3分) 3. 试求使此AM 信号无包络失真的K 值。 (4分) 五.若消息代码序列为1101, 1. 画出对应的全占空双极性码波形;(2分) 2. 画出对应的AMI 码波形; (4分) 3. 画出对应的HDB3码波形。 (4分) 六.图1、图2分别给出两种基带系统传输特性 图1 图2 1.试分析两个基带系统无码间串扰的最高码元速率。(6分) 2.设传输信息速率为3Mbps ,图1和图2系统能否实现无码间串扰。(4分) 七.设某数字调制系统的码元传输速率为1000Bd ,载波频率为2000Hz 。 1.若发送数字信息为111010,试画出2ASK 信号波形和它的功率谱密度草图。(5分) 2.数字信息不变,试画出2DPSK 信号波形和它的功率谱密度草图(设初始相位为0)。(5分)。 八.在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中,若采用13折线A 律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单位,已知抽 样脉冲值为-118个单位:试求: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段内码采用自然二进制码);(8分) 2.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2分) 九.某(,)n k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为 100101010110001011G ?? ??=?? ???? 1. 求监督矩阵H ,确定,n k 。(4分) 2. 写出监督位的关系式及该(,)n k 的所有码字。(6分)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A————(A卷、闭卷) 一.是非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 1. ×;2.×;3.√;4.×;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①N ②N log2M 2.③帧同步信息④信令信息 3.⑤t=T ⑥ 2/E n 4. ⑦ 3 ⑧1 5.⑨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⑩直接法(自同步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噪声满足窄带的条件,即其频谱被限制在“载波”或某中心频率附近一个窄的频带上,而这个中心频率又离开零频率相当远。高斯:概率密度函数服从高斯分布。波形特点:包络缓慢变化,频率近f。包络服从瑞利分布,相位服从均匀分布。 似为 c 2.若采用双边带调制,则每路信号带宽为W=2×1=2MHz,6路信号复用,至少需要带宽12MHz。 若采用单边带调制,则每路信号带宽为W=1MHz,至少需要带宽6MHz。 3.均匀量化:在量化区内,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因而小信号时量化信噪比太小; 非均匀量化:量化级大小随信号大小而变,信号幅度小时量化级小,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 时量化级大,量化误差也大,因此增大了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在线性分组码中,两个码组对应位上的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编码中各个码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在线性码中,最小码距即是码的最小重量(码组中“1” 的数目)(全0码除 外)。d0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 四.(共10分) 1. (3分) 2. (3分)

第一章自测题(含答案)

第一章补充习题 一、判断题: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图书馆就是一种以收藏、管理和检索信息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在光纤中传输时,每隔一定距离需要加入中继器,将信号放大后再继续传输。 、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可以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现在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与芯片的尺寸有关。芯片越大,其工作速度就越快。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的带宽就是信道的容量。 、信息在光纤中传输时,每隔一定距离需要加入中继器,将信号放大后再继续传输。 、广播是一种特殊的、面向公众的单向通信,而通常所说的通信是指双向通信。 、电信网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等组成,利用它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是个人移动电话系统中采用的一种信道复用技术的简称。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移动台始终只能与一个固定的基站通过无线电传输信息。 、所有的十进制数都可精确转换为二进制数。 二、单选题: 、下面关于个人移动通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代个人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机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属于第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电话交换中心直接接收手机(移动台)的无线信号,并负责向手机发送信号。 、第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高分辨率的图像通信等。 、数据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位数目,计量单位的正确含义是。、每秒兆位、每秒千兆位、每秒百兆位、每秒百万位 、下面关于比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比特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比特只有和两个符号 、比特既可以表示数值和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和声音 、比特“1”大于比特“0” 、使用存储器存储二进位信息时,存储容量是一项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的单位有多种,下面哪一种不是存储容量的单位。 、、、、 、与十六进制数等值的八进制数是。 、、、、 、所谓“变量操作”是指将一个整数变成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的另一个整数。假设使用补码表示的位整数,则经过变号操作后结果为。 、、、、 、下列关于集成电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 、制造集成电路的材料只能是硅() 、集成电路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密切相关 、下列关于个人移动通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代个人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机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属于第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电话交换中心直接接收手机(移动台)的无线信号,并负责向手机发送信号 、第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高分辨率的图像通信等。 、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最基本的多路复用技术是复用技术。 、时分、频分、码分、波分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推荐文档)

1、某个信息源由“1”、“0”两个符号组成。其出现概率分别为1/4、3/4,则信息源中符号“1”的信息量为( 2 )bit。 2、若一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为R(τ),则R(0)是该平稳随机过程的(总)功率。 3、若语音信号的频率在300-3400Hz之间,则按照抽样定理理论上信号不失真的最小抽样频率为(6800 )Hz。 4、在相同信噪比的情况下,采用相干检测法对2ASK、2PSK和2FSK解调之后,误码率最低的是(2PSK )。 5、通信系统中的同步类型主要有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6、设有一个信号可表示为:t≥0时,x(t)=4exp(-t);t≥0时,x(t)=0。则该信号是功率信号还是能量信号?(能量信号)。 7、对一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时,若抽样频率为1000Hz,量化电平数为16,则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为(4000 )b/s。 8、为了能纠正2个错码,同时检测3个错码,则要求的最小码距为( 6 1、某个信息源由A、B、C、D四个符号组成,出现概率均为1/4。这些符号分别用二进制码组00、01、10、11表示。若每个二进制码元用宽度为5毫秒的脉冲传输,则该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和码组速率分别为( C )。 A、200b/s和200波特 B、100b/s和200波特 C、200b/s和100波特 D、100b/s和100波特 2、模/数转换的三个步骤是依次( A )。 A、抽样、量化和编码 B、量化、抽样和编码 C、量化、抽样编码和 D、编码、量化和抽样 3、模拟通信系统中的线性调制方式主要有( B )。 A、单边带调制、相位调制、双边带调制、频率调制 B、振幅调制、单边带调制、残留边带调制、双边带调制 C、单边带调制、残留边带调制、双边带调制、频率调制、振幅调制 D、单边带调制、相位调制、双边带调制、残留边带调制 5、无码间串扰系统的传输函数的特性为( B )。 A、传输函数为实函数,且在带宽W处偶对称 B、传输函数为实函数,且在带宽W处奇对称 C、传输函数为虚函数,且在带宽W处偶对称 D、传输函数为虚函数,且在带宽W处奇对称 6、右图中表示的调制方式为基本的数字调制系统中的哪种调制方式( C )。 A、2ASK B、2PSK C、2FSK D、2DPSK 8、数字系统的最佳接收准则中的“最佳”指的是( D )。 A、码元速率最佳 B、传输速率最高 C、信息速率最大 D、错误概率最小 、DSB调制系统和SSB 13 ------3 因为单边带信号所需带宽仅 带的大1. 什么是门限效应?AM信号采用包络检波法解调时 为什么会产生门限效应? 答:门限效应:就是当包络检波器的输入信噪比降低到一个特定的数值后,检波器输出信噪比出现急剧恶化的一种现象。 因为,门限效应是由包络检波器的非线性解调作用所引起的,而AM信号采用了包络检波法,所以会产生门限效应。 2.FM系统中采用加重技术的原理和目的是什么? 答:FM系统中采用加重技术的原理是针对鉴频器输出噪声谱呈抛物线形状,而高频端的信号谱密度最小,目的是提高调频解调器的高频端输出信噪比。 3.等概时对于传送单极性基带波形和双极性基带波形的最佳判决门限各为多少?为什么 答:A/2和0。因为此时误码率最低。 4.与二进制数字调制相比较,多进制数字调制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是提高了频带利用率,缺点是抗噪声性能降低。 5.随参信道对所传信号有何影响?如何改善? 答:对信号传输有衰耗,并随时间而变;传输的时延随时间而变;产生多径传播,而多径传播对信号传输的

金融学第1章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模拟测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直接融资的缺点是不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2、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约束引致创假说() 3、金融资产可逆性越强退出投资换回现金的成本越高。() 4、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是根据其风险性的差异划分的。() 5、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人们预期利率上升时,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6、现金余额数量说强调了个人资产选择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但排除了利率的影响。() 7、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8、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增强,现金漏损率增加。 ( ) 9、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10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具有不记名、金额大、利息高、期限长的特点。() 11、制度是通过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规则是由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组成。() 12、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整,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13、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通过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来反映。() 14、如果本国利率上升, 将会造成本币需求增加而外币需求减少,这样最终本国产品的需求以及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上升。 ( ) 1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以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的贷款利率.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的金融创新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A 20世纪50年代 B 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C 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 2、以下对金融体系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供资金的融通 B 为融资各方提供相关信息 C 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D 不为政府提供借贷 3、金融互换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 1. 若使用命令行: java Add 88 66 33 运行带有main方法的Java程序Add.,则开始运行时,args[1]中存放的内容为((1)),args[2]中存放的内容为((2))。 2.用Java虚拟机执行类名为Hello的应用程序的正确命令是: A. java Hello.class B. Hello.class C. java Hello.java D. java Hello 3.编译一个Java程序Hello.java的正确命令形式是: A. javac Hello B. Javac Hello C. javac Hello.java D. javac hello 4. 设Hello.html文件嵌入一个Applet类Hello,运行或查看这个Applet的命令是: A. appletviewer Hello.html B. 点击Hello.class C. appletviewer Hello.class D. 点击Hello.java 5. 填空 1、接口interface之间的继承采用方式。 2、所有自定义类的祖先类是________________。 3、系统System类位于_________包中。 4、标准输出流对象System.out属于________________类。 5、常量Math.PI在Math类中的定义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口Runnable中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方法声明为__________________。 7、Java语言中符号常量SIZE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Java类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包括public、protected、_______和包权限。 9、int整型对应的包装器类是________________。 10、long型数据占用________________字节。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期末自测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五、作图题 1.某调制方框图如图a 所示。已知m(t)的频谱如图b ,载频H 1ωω>且理想带通滤波器的带宽为H 2ω=B 。 试求:(1)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多少; (2)说明s(t)为何种已调制信号; (3)画出s(t)的频谱图。 2.根据如图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 别。 3.请画出采用单边带调幅的调制器和解调器的组成框图?若基带信号的频谱如图所示,载波频率为64kHz , 取下边带(滤波为理想),请画出已调信号的频谱? 4.若有5个频谱范围均为60kHz ~108kHz 的信号(已包括防护频带),现将这5个信号采用频分复用的方 式合成一个频谱为312kHz ~552kHz 的信号。 试求:(1)对应于这5个信号所用的载波频率分别为多少(取上边带); (2)画出该频分复用的原理框图; (3)试画出频谱搬移图。

5.设有12路电话信号,每路电话的带宽为4kHz(频谱0kHz~4kHz,已包括防护频带),现将这12路电话信号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合成一个频谱为60Hz~108kHz的信号。 试问:(1)用于12路电话频谱搬移的载波频率分别为多少(取上边带); (2)画出频分复用的频谱搬移图(4kHz的电话频谱用三角频谱表示)。 6.设通信系统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请画出一对输入和一对输出时的调制信道数学模型图和二进制编码信道数学模型图。 7.设有三种传输通道分别如图a、图b和图c所示。 试求:(1)画出这三种传输通道的幅频特性示意图; (2)就失真问题对三种传输通道作简要讨论; (3)若三种传输通道的输入为一个矩形脉冲,请分别画出相应的输出波形草图。 8.设有一数字序列为1011000101,请画出相应的单极性非归零码(NRZ)、归零码(RZ)、差分码和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 9.设有一数字序列为1011000101,请画出相应的NRZ码、RZ码、双极性归零码、AMI码和四电平码的波形。

第一章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一个数组元素a[i]与____A____的表示等价。 A、*(a+i) B、a+i C、*a+i D、&a+i 2.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C________。 for(int i=0; i

第1章概论自测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自测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的学科。 2. 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 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关系有限集合。 3.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4. 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5. 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 6.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没有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没有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后续结点。 7. 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8. 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 9.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表示,它们分别是顺序、链式、索引和散列。 10. 数据的运算最常用的有5种,它们分别是插入、删除、修改、查找、排序。 11. 一个算法的效率可分为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 二、单项选择题 (B)1. 非线性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 A)一对多关系B)多对多关系C)多对一关系D)一对一关系 ( C )2. 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 存储B) 物理C) 逻辑D) 物理和存储 (C)3.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 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 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 C) 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D) 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A)4.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B) 正确性和简明性 C) 可读性和文档性D)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 C )5.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A) 计算方法B) 排序方法C) 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D) 调度方法 (B)6. 计算机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等5个特性。 A) 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B) 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D) 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 三、简答题 1.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吗 答:简单地说,数据结构定义了一组按某些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数组元素。数据类型不仅定义了一组带结构的数据元素,而且还在其上定义了一组操作。 2. 简述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不同点。

通信原理试卷及答案

自测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2、已调波t 10sin t 5cos )t 2cos t (cos )t (s ?+=传输带宽为 Hz 4π 。 3、已知彩色电视图像由5105?个像素组成。设每个像素有64种彩色度,每种彩色度有16个亮度等级。如 果所有彩色度和亮度等级的组合机会均等,并统计独立,则每秒传送100个图画所需的信道容量 bps 1058? 。 4、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610 2-?,群同步采用连贯式插入的方法,同步码组位数为5,错码数为2,则漏同步概率大小为 11104-? 。 5、设信号t cos A 9)t (m ω+=,其中V 10A ≤。若m(t)被均匀量化为60个电平,则所需的二进制码组的位数N 为 6 。 6、衡量一个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定量指标,模拟通信系统通通常采用 信噪比或均方误差 作为可靠性指标。 7、编码信道对信号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其模型可用 数字转移序列 来描述,常用于数字通信中。 8、对于如下的码组:(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101101)、(110110)、(111000),若用于纠错,其纠错能力为 仅能纠1个错误 。 9、随参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包括 (1)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2)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3)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 10、10、设二进制码元速率为 2B R ,N 进制码元速率为BN R ,且有k 2N =(k 为自然数),则2B R 和BN R 的关系为 N log R R 2BN 2B = 。 二、简答及简要分析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二进制数字代码为111000000000000101,写出对应的HDB 3码。 答:编码结果为 1-110001-100-11001-101 2、简要分析当传码率为B 1043?时,图示a 和b 两系统能否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答:由图可知,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Hz 1000f s =,对应的无码间干扰的传码率最高为B 1023?,所以当以给定的传码率传输时,a 和b 两系统都会存在码间干扰。 3、什么是复用技术?主要类型有哪些?复用与多址技术二者有何异同? 答:复用是一种奖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技术。常见的信道复用采用按频率区分或按时间区分信号。按频率区分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分复用,按时间区分信号的方法称为时分复用。 二者的共同点是共享通信信道。不同点主要有:(1)多址技术指通信信道被分布在不同位置上的用户远程共享,而复用技术指信道被局部范围的用户所共享;(2)在复用系统中,用户的要求通常是固定的,在多址系统中,用户的要求会随时间而动态变化,此时须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4、在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中,为什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答:模拟信号要通过数字通信系统,必须将模拟信号转化为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形式,即首先要由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即首先进行抽样,是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然后对抽样值进行量化,使其幅值离散化,这样得到的数字信号不一定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所以需要进行编码,从而得到适合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字信号。 5、A 律30/32路PCM 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多少?为什么? 答:A 律30/32路PCM 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2.048Mbps 。原因是每一路信号进行8kHz 速率抽样,每个抽样值用8bit 进行量化编码,所以一路信号的速率为64kbps ,32路复用,则此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64*32=2.048Mbps 。

第一章自测题

补充题目 1.以下有关数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包括整数、实数、字符、声音、图像等。 B.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取决于数据的存储方式。 C.数据存储结构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语言。 D.数据的运算是定义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上的。 解释: (1)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包括整数、实数和字符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宽,声音和图像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达到数字化,交由计算机处理。故选项A是正确的。 (2)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的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是独立于计算机的。所以与数据的存储方式无关。故选项B是错误的。 (3)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它依赖于计算机语言。例如:链式存储结构的实现就要借助于计算机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故选项C正确。 (4)每种不同的逻辑结构都有各自的一个运算集合。例如,对线性表可以实施的操作种类与对树可以实施的操作种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数据的运算是定义在其逻辑结构上的。故D正确。 2.以下关于算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算法是指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 B.算法中的指令必须是机器可执行的。 C.一个正确的算法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D.一个算法允许有零个输入和零个输出。 解释: (1)算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也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也可用程序设计语言来体现。但算法和程序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算法必须满足有穷性,程序则不然。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只要接通电源,操作系统就一直在运行,除非出现故障。因此,作为程序的操作系统就不是一个算法。故选项A是不正确。(2)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是机器可执行的,而对于算法则无此限制。故选项B错误。 (3)算法的5个基本特征之一“有穷性”就是要求算法应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故C正确。 (4)一个算法可以没有输入,这时算法中涉及的操作数可以是常数,或通过赋值获得;但一个算法必须有输出,用以表明运算结果,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故D错误。 3.以下关于存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之间关系的抽象描述。 B.数据的存储结构对数据运算的具体实现没有影响。 C.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实现。 D.数据的存储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解释: (1)描述数据之间抽象关系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而非存储结构。故A错误。 (2)对数据运算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上的。例如: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和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无论是插入、删除,还是查找、输出,其操作都是截然不同的。故B错误。(3)数据的存储结构是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映像,它既要保证存储数据本身,又要保证能正确反映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故C正确。 (4)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是针对数据的逻辑结构而言的,故D错误。 4.请看以下用自然语言描述的一个计算过程: (1)开始 (2)0→sum (3)sum+1→sum (4)重复(3) (5)结束

通信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 (1)某路中要传输的语音信号频率围是200~4000Hz,用PCM调制方式处理时, 则对语音信号的最低抽样速率为8000Hz,码元周期为0.125ms,如果对此信号的每个抽样值进行8位二进制编码,则当采用均匀编码方式时,最小量化单位是整个量化区域的1/256,对编码结果传输时的信息速率是64kbps,码元速率为64KB,采用二进制非归零编码方式时,基带信号带宽是64000Hz,无码间串扰的最大频带利用率是2B/Hz,而当采用A律十三折线方式编码时,最小量化单位是整个量化区域的1/2048,对编码结果传输时的码元速率为64KB,基带信号带宽是64000Hz,无码间串扰的最大频带利用率是2B/Hz,接收端在解调后恢复原语音信号时应该使用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应该是64000Hz。如果使用我国TDM的现代数字公用网对这种主意信号进行传输,则传输一次群时信号的码元速率为2048KB,其中用来传送语音信号的大约占整个时间片的15/16,用来传送同步信号的时间片占整个时间片的15/16,用来传送信令信号的时间片占整个时间片的15/16。 (2)通信信号的复用方式有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 和波分复用(WDM)等等。 (3)通信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可以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 式。 (4)通信按照数字信号的排列顺序分可以有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方式。 (5)某路中要传输的语音信号频率围是200~4000Hz,则其基带信号的带宽为 3800Hz,用AM调制方式进行调制通信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7600Hz,用DSB 调制方式进行调制通信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7600Hz,用SSB调制方式进行调制通信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3800Hz,用2ASK调制方式对其A律13折线编码进行调制通信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64000Hz,用2FSK调制方式对其A 律13折线编码进行调制通信且采用的两种载波频率分别为2MHz和2.5MHz 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564kHz,用2PSK调制方式对其A律13折线编码进行调制通信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64000Hz,用2DPSK调制方式对其A律13折线编码进行调制通信时,已调信号的带宽是64000Hz。 (6)信息是指消息中不确定的容。 (7)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指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8)平稳随机过程具有各态历经性,其含义是:随机过程中的任一实现都经历了 随机过程的所有可能状态。 (9)凡是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都是均匀分布的噪声,被称为白噪声。 (10)信道容量衡量的是信道的极限传输能力。 (11)香农公式是C=B*log2(1+S/N)。(12)调制制度增益是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的比值,通常用 来描述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3)利用预先设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抽样值的过程称为量化。 (14)抽样定理指: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赫兹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 果以 1/2f H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15)从差错控制角度看,按加性干扰引起的错码分布规律的不同,信道可 分为三类:随机信道、突发信道和混合信道。 (16)为纠正1个错码,同时检测2个错码,则要求最小码距为 4 。 (17)已知某通信系统待传送的信息为二进制码元序列{a n},当采用单极性 不归零码型表示{a n}时,若码元周期为T s=0.2ms,某余弦载波频率为f0=30MHz,则:(要求一定要有单位,否则不给分) (18)表示{a n}的基带信号带宽B基=__5KHz__;码元速率R C=_5KB_;信息速 率R b=__5kbps____ (19)对{a n}作2ASK调制时,已调信号带宽B2ASK=__10KHz__;码元速率R C=_5KB ___;信息速率R b=_5kbps__;频带利用率η=__0.5_B/Hz_; (20)对{a n}作2PSK调制时,已调信号带宽B2PSK=___10KHz__;码元速率 R C=__5KB __;信息速率R b=_5kbps__;频带利用率η=__0.5_B/Hz_; (21)对{a n}作2DPSK调制时,已调信号带宽B2PSK=___10KHz__;码元速率 R C=__5KB __;信息速率R b=_5kbps__;频带利用率η=__0.5_B/Hz; (22)对上题{an}采用单极性归零码型(占空比为0.5)表示时,若码元周 期为Ts=0.2ms,表示{an}的基带信号带宽B基=_10KHz__;其功率谱包括离散谱和连续谱; (23)已知某通信系统待传送的信息为二进制码元序列{a n},当采用单极性 不归零码型表示{a n}时,若码元周期为T s=0.5ms,有两种余弦载波频率分别为f1=3MHz,f2=3.02MHz,则: (24)表示{a n}的基带信号带宽B基=_2KHz_;码元速率R C=_2KB_;信息速率 R b=_2kbps_ (25)对{a n}作2FSK调制时,已调信号带宽B2FSK=__24KHz_;码元速率 R C=__2KB__;信息速率R b=_2kbps_;频带利用率η=_1/12_B/Hz_; (26)已知某通信系统待传送的信息为八进制码元序列{an},当采用多极性 不归零码型表示{an}时,若码元周期为Ts=0.2ms,某余弦载波频率为f0=30kHz,则: (27)表示{a n}的基带信号带宽B基=_5KHz_;码元速率R C=__5KB_;信息速率 R b=__15kbps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