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价值人才

探讨大纲

一、物联网的组成模块

二、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

三、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

五、物联网实验室方案

数据采集 短距无线 传输技术

自组织 组网技术

协同 信息处理

传感器 中间件技术

传感器网络组网和协同信息处理

感知层

下一代 承载网

M2M 无线接入

移动 通信网

互联网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及其他专网

通信层

异构网融合 资源和 存储管理 专用网络

远程控制 应用

通信中间件

信息 开放平台

云计算平台

服务 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支撑子层

环境监测

工业控制

智能物流

智能电网

物联网应用

应用层

传感网与通信网的互通

数字城市 智能交通 智能水利 智能楼宇 公共技术

系统及 网络管理

安全技术

QoS 管理

标识管理

数据采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一、物联网的组成模块

物联网的四个组成部分(2)

物联网-节点(1)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节点是指

RFID标签、传感器及各种M2M 仪表,负责产生人

类感兴趣的各种数据

2.IOT节点所收集的数据包括:RFID 编码、温度、

湿度、气压、耗电量、大气有毒气体含量及水资

源有害成分含量等。

5

avionics fuel flow sensor

Nuclear sensor

Power sensor

Weather sensors

Combustible gas sensors

Network Camera

Noise sensor

Intrusion sensor

物联网-节点(汽车传感器)

物联网-节点(数字仪表)

物联网-网关(1)

1.物联网(IOT)网关是一个具有多种接口的嵌入

式计算机设备,其可以收集并处理来自其所管

理的各类节点的RFID,M2M 及传感器数据。

2.网关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其具有的广域接口

(TD-SCDMA、GSM、GPRS、CDMA、WiFi、WiMax、

802.3 等)传输到IOT 数据服务中心。

15

物联网-网关(嵌入式电脑)

物联网-网关(平板电脑)

物联网-网关(智能手机)

物联网-传输网络(1)

1.物联网传输网络完成网关与数据服务中心之间

的数据传送。

2.传输网络包括局域传输网络和广域传输网络。

3.局域传输网络包括有线局域网(802.3 以太网)

和无线局域网(WiMax\802.11、ZigBee)。

4.广域传输网络包括广电网、电信网及互联网。

大多数情况下,数据传输网络的骨干为互联网。

19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控制设备和指示设备相互联接系统,其目的是能够实现远程感知和控制,形成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以互联网为核心,但又更加智慧的,服务于生产及生活系统。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于1999年提出,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物联网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越来普及。对物联网产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63.3%。从产业规模上,至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培育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物联网企业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物联网企业10家以上。从创新能力上,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专利与标准。有专家预计,在今后的数年内,全国物联网产业会大规模普及,会产生一个数万亿元规模的物联网技术市场。 二、物联网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人才和技术人才,我国制订了物联网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 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1〕1 号)批准了11 个省市自治区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129)。 物联网专业在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也越来越多的开设。全国700余所高校申报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并且已有100多所高校获批通过。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人才,高等学校争相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大都是这一类型的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物联网技术系统设计,系统及设备的硬件设计制造及软件代码编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等,还需要大量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这类工程技术类人才。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在工程技术领域,还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设备的规范和统一,为中职学生成为物联网工程技术一线技术人才创造了可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也成了当务之急的事。 实际上,已有中职学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或专业方向。具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内就有6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物联网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定位 具初步调研,现在中职校开办的物联网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电子技术类专业或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物联网专业方向,其培养方案中所设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较大性较大,层次和方向定位不准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都是在原有的电子技术类专业或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两门物联网方面的相关课程,其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都远远达不到行业企业的要求。 我们认为,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依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及中职的办学层次,应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具体的,

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15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授课单位:通信工程系 学时:80 编写执笔人:李玲 一、课程定位 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是物联网技术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必须的物联网系统集成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物联网以及其系统集成技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等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技术分析; (2)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3)能够制定及规划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4)能设计并实现物联网应用系统。 2.知识目标 (1)理解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数据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3)理解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和物联网的应用方式; (4)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制定、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5)掌握信息系统集成设计标准和规范; (6)掌握网络设备调试技术、服务器调试技术和基础应用平台调试技术等。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继续学习以及就业打下基础,遴选课程内容。 基于紧密围绕工作岗位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化构建的课程教学体系。紧紧围绕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的重点是物联网系统设计规范,系统设计文档编写,系统施工图绘制等。 课程的难点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五、教学内容

物联网专业需要看的书籍

物联网专业需要看的书籍

课程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 论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与商业模式》等等教材。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 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 用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学习各种无线

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 S,CDMA,3G, 4G, 5G等等 课程5、TCP/IP网络与协议,《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 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

物联网专业(4年制)教学大纲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按照物联网三层结构规划了培养目标: 传感层:无线节点硬件和核心协议栈软件设计,RFID无源有源标签设计技术掌握,低功耗无线设计,基础无线网络技术掌握,安全和加密原理和设计; 网络层:多种网络网关设计,HF,UHF -RFID读卡器设计,掌握主流无线和无线网络标准,主要路由算法掌握,网络监视和数据库设计; 应用层:掌握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关键,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数据结构,数据流设计;能够独立设计不同需要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涉及到多种网络技术,不同网络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所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多种网络技术(3G、GPRS/蓝牙, WI-FI,ZIGBEE, 专用网络等)和网络间路由和数据处理,无线有线网关设计等新技术; 无线龙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由7个主要的知识模块组成: 1、单片机和嵌入式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从最基础的8051单片机到ARM嵌入式技术,由浅入深,知识点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控制器体系和原理,实时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技术等等 2、无线片上系统(SoC)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无线单片机通讯接口设计,无线有线收发器原理和结构,通讯原理和结构,嵌入式软件基础等; 3、无线通讯和无线网络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基础和原理,无线自组网技术,基本无线网络拓扑,ZIGBEE无线技术和802.15,.4无线标准,高级的ZIGBEE技术。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C语言和无线网络算法高级技术原理; 4、高频微波知识模块 知识点包括:高频微波技术基础,调制和解调技术,天线原理和设计,阻抗匹配和反射,高频仪器使用,微波放大器设计,无线单片机高频测试和调试方法和原理等; 5、RFID知识模块

物联网高校教材

物联网好一些 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物联网专业可能会在上述这些院系中开设。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如建筑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等,可能会考虑开设选修课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设置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位。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 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课程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课程 2、C语言程序设计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 等技术标准。课程 3、Java程序设计,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课程 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课程 5、TCP/IP网络与协议,《TCP/IP 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课程 6、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为必修课。课程 7、传感器技术概论,《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课程 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课程 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课程 10、M2M技术概论,《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课程 11、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教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结合人类发展史和计算机世界演化史来考察软件工程的发展史。 1) 第一阶段:瀑布模型。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学系名称:物联网工程 班级名称:物联网工程 2 班 ) 学生姓名:朱泓锦 指导教师:肖迎元助教: 二零一六年十月 ;

摘要 $ 智能车辆是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军事、民用、太空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运用于智能家居中的产品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以arduino程序和蓝牙模组,app为基础,是蓝牙模组,arduino小车和手机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本课题所研究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以arduino 程序为核心,利用蓝牙模组,arduino小车和app等实现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利用蓝牙模组和app之间的信息交互,控制小车的移动,从而达到无线控制的效果 注:仅能实现小车的基本操作 关键词:arduino程序,arduino小车,app,蓝牙模组 —

】 1 绪论 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越来越体现出机电一体化的特征。无论是在金属加工、汽车技术、工业生产等等方面,机器设备表现了所谓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高精度化的发展趋势。 选题背景 '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指导教师已经有充分的准备。本题目是结合科研项目而确定的设计类课题。设计的智能电动小车应该能够实现适应能力,能自动避障,可以智能规划路径。 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同遥控小车不同,遥控小车需要人为控制转向、启停和进退,比较先进的遥控车还能控制器速度。常见的模型小车,都属于这类遥控车;智能小车,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其对行驶方向、启停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操作员可以通过修改智能小车的计算机程序来改变它的行驶方向。因此,智能小车具有再编程的特性,是机器人的一种。

物联网专业介绍

物联网专业介绍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大类,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交流。 物联网学习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专业解读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可能需要节点利用无线组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感知可以是智能感知,可以是多节点协同感知,还可以是智能识别感知系统。 就业前景和方向 物联网工程的市场庞大,因此就业前景也非常好。毕业生可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或者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等等。 就业报酬 物联网应用 考研方向 如果是计算机(层)和互联网(传输层)方向,那么就是计算机专业综合基础,如果是自动化智能控制(感知层)方向,那么专业课就是数电模电或者力学。 专业是糅合了几乎和电相关的所有领域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物联网应用技术应该要学习哪些课程

物联网应用技术应该要学习哪些课程 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是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物联网域名,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1、全面感知 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技术感知、采集、测量物体信息; 2、可靠传输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 3、智能处理 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 https://www.360docs.net/doc/a59940183.html,N架构 物联网感知环节的异构特性决定了它的开放、分层和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泛在感应器网络体系结构作为基础。该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传感器网络层、泛在传感器网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学系名称:物联网工程 班级名称:物联网工程 2 班 学生姓名:朱泓锦 20136239 指导教师:肖迎元助教: 二零一六年十月

摘要 智能车辆是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军事、民用、太空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运用于智能家居中的产品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以arduino程序和蓝牙模组,app为基础,是蓝牙模组,arduino 小车和手机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本课题所研究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以arduino程序为核心,利用蓝牙模组,arduino小车和app等实现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利用蓝牙模组和app之间的信息交互,控制小车的移动,从而达到无线控制的效果 注:仅能实现小车的基本操作 关键词:arduino程序,arduino小车,app,蓝牙模组

1 绪论 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越来越体现出机电一体化的特征。无论是在金属加工、汽车技术、工业生产等等方面,机器设备表现了所谓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高精度化的发展趋势。 1.1 选题背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指导教师已经有充分的准备。本题目是结合科研项目而确定的设计类课题。设计的智能电动小车应该能够实现适应能力,能自动避障,可以智能规划路径。 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同遥控小车不同,遥控小车需要人为控制转向、启停和进退,比较先进的遥控车还能控制器速度。常见的模型小车,都属于这类遥控车;智能小车,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其对行驶方向、启停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操作员可以通过修改智能小车的计算机程序来改变它的行驶方向。因此,智能小车具有再编程的特性,是机器人的一种。 中国自1978年把“智能模拟”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开始着力研究智能化。从概念的引进到实验室研究的实现,再到现在高端领域(航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物联网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物联网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学生拓展学科视野,跟踪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 二、学习目的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理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施的方法论,能够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构建物联网应用系统。 三、学习要求 课程依据学习大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材学习,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学生之间互助协作,并结合社会调研与案例分析来实现本门课程的自助学习,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知识构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课题的调研、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物联网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测试题占40%左右,利用物联网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占60%左右。学生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物联网概述 一、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学习内容 (一)引言 由国家将物联网列为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介绍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二)物联网概念 介绍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剖析物联网与Internet、传感网、泛在计算、智能空间等概念的关系。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核心技术 4、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三)物联网应用 介绍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生产制造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防伪领域、人员与资产管理领域等领域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 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物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五、思考与讨论 1、物联网的发展推动力 2、物联网的现实应用 第二讲物联网架构体系 一、基本要求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物联网技术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oT 二、学时 总学时4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12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考查) ?课程中期报告(两份,每份20分):两份有关物联网的应用报告。每份报告字 数不少于3000字。 1、中期报告1 有关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中任选其一。 2、中期报告2 有关物联网网络层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专题论文或综述,内容可以从物联网采用的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搜索引擎、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等技术中任选其一。 ?课程结业论文 一份有关物联网的综合应用论文,论述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内容自选,字数不少于5000字。 ?论文组织形式 论文写作时,以单人为单位完成。论文首页请标明姓名、班级和学号,上交纸质版。课程中期报告可随堂上交,课程结业论文在课程结束时上交。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澄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内容 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4、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6、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和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了解算法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典型的数据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功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对介绍的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和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常用的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数制间的转换、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四)建议学时 4学时 第2章物联网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 4学时 第3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课程内容 1、自动识别技术 2、RFID的历史和现状 3、电磁感应和RFID工作原理 4、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5、RFID技术分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物联网工程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具有时代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基础雄厚、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系统工程能力突出的工程化特色,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以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以物联网工程领域为应用目标,重点突出我校在智慧感知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责任感、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等领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在创新与创业意识、竞争与团队精神、社会环保意识、外语运用能力和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有良好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胜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能够在工业、信息产业及其他行业从事各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制造、项目实施、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及相关事业服务。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物联网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 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 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 工具,包括度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培养方案 物联网专业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本包括3个方面,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内容包括:第一,知识要求:包括共性的要求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在共性要求方面,应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在专业知识要求方面,应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第二、能力要求:获得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熟练阅读英文专业科技文献、并具有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制的能力;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具备进行物联网系统及装置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物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第三,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具有全球视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博爱和宽容的道德情操;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培养规格 第一,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第二,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第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 第四,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的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信息标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大规模存储、多媒体信息融合等。 第五,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第六,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第七,了解信息学科、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动态,并掌握相关文献检索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资料分析与综合、文档

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 2010-06-22 17:46:58 作者:博客来源:thingslink 浏览次数:7781 网友评论 0 条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笔者认为,物联网专业可能会在上述这些院系中开设。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如建筑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等,可能会考虑开设选修课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设置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位。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笔者认为,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与商业模式》等等教材。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智能家居课程体系(含课程设置)

XXXX职业技术学校 物联网智能家居方向课程体系 一、构建“能力本位、任务引领”课程体系 物联网智能家居方向通过借鉴吸收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清远区域经济特色,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本位、任务引领”课程体系。 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公共艺术课、历史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公共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实训实习课,以及专业选修课。 (一)公共基础课

(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基础课

2.智能家居方向课

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1.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和应用文的读写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知识。 2.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的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我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 4.德育 (1)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学期)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 (2)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学期)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及劳动法的有关基本知识与要求,树

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15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授课单位:通信工程系 学时:80 编写执笔人:李玲 一、课程定位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是物联网技术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必须的物联网系统集成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物联网以及其系统集成技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等后续课 程:毕业设计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1. 能力目标 (1)能够对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技术分析; (2)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3)能够制定及规划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4)能设计并实现物联网应用系统。 2. 知识目标 (1)理解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数据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3)理解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和物联网的应用方式; (4)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制定、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5)掌握信息系统集成设计标准和规范; (6)掌握网络设备调试技术、服务器调试技术和基础应用平台调试技术等。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 突出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继续学习以及就业打下基础,遴选课程内容。 基于紧密围绕工作岗位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化构建的课程教学体系。紧紧围绕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的重点是物联网系统设计规范,系统设计文档编写,系统施工图绘制等。 课程的难点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五、教学内容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 教学时数:96学时 一、课程概况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必备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普通物理》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着重课程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并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其中;教学时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认真总结与归纳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路理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教学内容: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集总参数元件、集总电路的概念,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基本性质,各元件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本要求:了解集总参数元件、集总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功率和能量的计算,理解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基本性质,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VL、KCL)和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VCR)。 重点: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计算;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难点:参考方向的应用,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基本性质及其VCR,受控源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