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摘要:总所周知,物联网创始于1999年的美国,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新兴词汇浅显易懂,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这种新型事物应时代要求而出现,是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占据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应用遍布了整个事件,已经成为每个人都熟悉的词汇,我们工作要用到它,生活要用到它,就连学生学习也要用到它,如果我们要使科技进步,就必须把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与现代技术的进步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物物相连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它更加方便人类的生活。促进全球经济全球化,改变现有的人类的生活模式,教育模式,工作模式,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等特点,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工具。笔者将在这篇文章中向大家简要分析一下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同僚的注意。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前景探讨与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联网”这个名词也逐渐被人

熟识,但对于它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却不得而知,其实它是一门利用计算机这一主要工具进行信息处理和计算的一门学科,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得到了一些信息,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的时候,就要用到这门学问,除此之外,它还会应用到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中去。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身。注重理论,更需要实践,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展了这门课程,致力于为我国发展提供更多高技术人才,并且熟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随着社会向信息化发展,许多尖端行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争抢不断,市场需求量非常广泛。

物联网开展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计算机,计算机通过相关的程序对所需要进行计算,得到一个结果,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等特点,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工具。在目前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信息技术。一个消息如果要与外界进行传达,就要用到通信技术,但是如果要对得来的技术进行处理,就需要应用到计算机,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就可以叫做是物联网技术。伴随着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物联网技术中所传达的信息也在一步步的的发生着质的改变,逐渐变得网络化与社会化,这对于物联网技术形成一个很大的冲击。如果

相关专业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物联网知识的话。就方便了我国的科研人员对国际社会上各种信息流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能掌握模拟各种数字信号的方法。物联网技术是就是物联网所开发资源的共享工具,其中,我们众所周知的TCP/IP,它的英语单词的全称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或者可以说是Internet Protoco1,它的应用开发了电子设备的因特网连接方法、传输数据等均的新世界。它包含了多个层面,比如说:网络接口层、应用层、网际层、运输层,通过这些分层体系,我们可以对物联网下一个更为先进的定义,而它的作用就是方便进行数据或者信息的传输工作,聚集社会上各种有利的信息进行研究。现在的中国,一大部分的通用电子设备都可以利用高端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互通与传递,使资源能够分享给其他人,实现利益最大化。

人类是一个社会性群体动物,只有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才能够更好地生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但是网民的信息安全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大程度上方便人们的生活,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1.1 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物联网”是我国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目标,是互联网

技术的外延发展,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一系列的信息传感设备,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技术指导的工程技术,根据国际社会上通用的技术手段,将任意一个事物与互联网技术连接在一起,给特定的事物以一个特定的编号或者是代码,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先进的科技手段,利用高端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互通与传递,使资源能够分享给其他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实现一些从前我们通过互联网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指定事物进行一系列事物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

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好地方便了工作的完成,也节约了一定的时间,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物联网带给了人们更好的生活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能够更好地生活,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在物与人、物与物之间建立关系网,实现三维立体空间的传递,方便了我国的科研人员对国际社会上各种信息流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利用物联网技术开放性、兼容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等特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利用物联网技术捕获、传输、处理和施效的能力,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与现代技术的进步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海量的感知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决策与控制的智能化。

1.2 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与应用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物联网被美国科学家提出,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这一科技研究对人们生活的益处,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首次以专业的态度,向世界解说了“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在会议上提出,人类目前以经进入到了“物联网”的高级通信时期,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世界上一切事物被网罗其中,科学家们给我们生活中所广泛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植入一种短距离的移

动收发器,以此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完成信息的传递,而且不受时间、地域等一切外在因素的限制,相对于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物联网建设发展状况将近迟了半个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之后,我国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物联网技术也在不停地发展之中,并且逐渐渗透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里,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制造业、零售业、物流等一系列行业中,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人们的工作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节约了大笔的资金;由于物联网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成熟过程之中,它的通讯手段也逐渐运用于公司营业、市场管理、能源产业,国际社会上还经常把它应用在反恐事业当中。推动国民经济

发展,促进了世界和平,带给了人们更好的生活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能够更好地生活。以最快的、最准确、最安全的方式进行信息互通与传递,使资源能够分享给其他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实现一些从前我们通过互联网做不到的事情。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物联网的感知技术

感知技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经常被称为“信息采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感知系统进行海量信息的接受和储存,物联网的感知技术是实现物联网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在当前的社会工作中,这样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以电子标签和传感器为工作载体,通过其实现一系列的感知工作。科学家们通过给我们生活中所广泛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植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利用物联网的感知技术进行接收,以此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完成信息的传递,而且不受时间、地域等一切外在因素的限制。

2.2 物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的机器到机器、人到机器和机器到人的信息传输与信息接受过程中,通信技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供工作人员任意选择,主要分为有线(如DSL、PON 等)和无线(如CDMA、GPRS、IEEE 802.11a/b/g WLAN等),这是两个大

类的网络通信技术,就目前的物联网发展状况来看,这些技术均已相对成熟。在物联网的实现中,格外重要的是无线传感网技术,有利于加快信息的接受速度,加快工作效率,实现一系列的物联网应用工作。

2.3 云计算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与数据的快速增长,有大规模、海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负责数据的输入和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共享资源,使所获得的信息能够二次利用,对大限度的增加数据的有效性,在技术层面上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3 当前物联网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物联网这种新型事物应时代要求而出现,是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在未来会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会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制造业、零售业、物流业、农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一系列行业中,为我国我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更加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人们的工作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大程度的节约大笔资金;由于物联网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成熟过程之中,它的通讯手段也会被运用于公司营业、市场管

理、能源产业。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好处

4.1 有利于资源共享

在物联网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负责数据的输入和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共享资源,使所获得的信息能够二次利用,对大限度的增加数据的有效性,在技术层面上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4.2 数据分析具有准确性

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提高物联网数据的准确性,人工将数据进行输入之后,拟定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避免了人工进行计算误差出现的可能性,是数据具有可利用的价值,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从而推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5 物联网技术的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好的坏的数据信息鱼目混珠,普通人无法分辨数据的真假性,对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所以人们对自身信息的保密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所以容易受到外物影响,容易遭到病毒的攻击,所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物联网技术发展,其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6 结语

“物联网”这种新型事物应时代要求而出现,是时代的

进步与科技的创新,它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逐渐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中,与时代相结合,成为先进科技的代表,为世界未来科技的发展引领了方向,有望在未来,在关键技术与业务应用上取得飞跃性的突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工程技术,它的开展需要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的配合和辅助,作为主要理论层面的指导,它支撑了物联网技术的整个框架,在物联网工程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我们的科技要进步,就必须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与现代技术的进步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它更加方便人类的生活。根据上面所分析的,国家要通过制度法律的一系列管理,使计算机物联网工程技术有一个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使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物联网工程中的更好地发展,物联网工程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展了这门课程,致力于为我国发展提供更多高技术人才,并且熟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随着社会向信息化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工程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友成.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运营的运用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2:41+43.

[2]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59-63.

[3]董爱军,何施,易明.“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4:61-65.

[4]韩卫国,雷英敏.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6:98-99.

[5]黄孝彬,毛培霖,唐浩源,董晓鹏.“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发展[J].电子科技,2011,12:129-132.

[6]李作伟,丁捷,毛鹏军.设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探讨[J].农业工程,2012,02:35-39.

作者单位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省广州市266510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分析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 面临问题 0引言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3]。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4]: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物联网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智慧地球”是由IBM公司提出的,并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 2.RFID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3.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技术,其中传感技术能够接受物品“讲话”的内容。 4.物联网存在的问题有:技术标准问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共五大问题。制造技术不是。 5.物联网的理念是基于互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 6.中国的第一个提出建设物联网的城市是无锡。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来到无锡“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器技术和3G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 7.物联网包含体系结构有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基于应用服务设想,物联网可分为感知、传输、支撑、应用四大部分。其中感知和传输属于硬件系统中的感知层和网络层,支撑和应用属于软件系统中的应用层。 8.物联网的显着特点是技术高度集成,学科复杂交叉和综合应用广泛。 9.物联网,较直接的说,就是把实际金额所有的物体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其关键技术有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其核心是智能技术,能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是RFID。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 简答题 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P8 答: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特别注意的是物联网中的“物”,不是普通意义的万事万物,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处理运算单元(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2.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答:十五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答: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产品电子代码,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4.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答:物联网可以简要分为核心层、接入层,软件核心层主要是应用层,硬件接入层包括网络层和感知层。感知层一般包括RFID感应器、传感器网关、接入网关、RFID标签、传感器节点、智能终端等,网络层包括无线传感网、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管中心等;软件应用层是为了管理、维护物联网以及为完成用户的某种特定任务而编写的各种程序的总和。 5.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答:关键技术为RFID、无线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难点在于其技术标准问题、数据安全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6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答:物联网应用领域很广,几乎可以包含各行各业。目前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商务金融等方面,例如“移动支付”、“移动购物”、“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电子机票”等,前景广阔可观,应用潜力巨大,无论是服务经济市场,还是国家战略需要,物联网都能占据重要地位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 EPC-256Ⅰ型的编码方案为_____C_____。 A) 版本号2 位,EPC 域名管理21 位,对象分类17 位,序列号24 位 B) 版本号2 位,EPC 域名管理26 位,对象分类13 位,序列号23 位 C) 版本号8 位,EPC 域名管理32 位,对象分类56 位,序列号160 位 D) 版本号8 位,EPC 域名管理32 位,对象分类56 位,序列号128 位2.EPC 条形码的编码方式有一维条码与二维条 码两种,其中二维条码_____C_____。 A) 密度高,容量小 B) 可以检查码进行错误侦测,但没有错误纠正 能力 C) 可不依赖资料库及通讯网路的存在而单独 应用 D) 主要用于对物品的标识 3. 模拟信号到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三个阶段为 ____A______。 A) 抽样-量化-编码B) 抽样-编码-量化 C) 编码-抽样-量化D) 量化-编码-抽样 4.下列因素不会影响读写器识别电子标签有效 距离的是_____D______。 A) 读写器的发射功率B) 系统的工作频率 C) 电子标签的封装形式D) 阅读器和应答器耦 合的方式 5.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极化损失最大 ____B_____。 A) 用+ 45° 极化天线接收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 波 B) 用水平极化的接收天线接收垂直极化的来 波 C) 用垂直极化天线接收+45° 极化或-45°极 化波 D) 用线极化天线接收任一圆极化波 二、填空题 1. 目前的EPC 系统中应用的编码类型主 要有三种:__64___位、__96___位和__256___位, EPC编码由___版本号_、___产品域名管理__、____ 产品分类部分_和_____序列号___四个字段组成。 2. EPC 系统由___产品电子编码体系(EPC) _、___射频识别系统__及__高层信息网络系统_ 三部分组成。 3. RFID 系统主要由____应答器_、___阅读 器_和____高层__组成。其中阅读器用于产生____ 射频载波_完成与_____应答器__之间的信息交互 的功能。 4. 应答器具体可以分为____无源(被动式) 应答器__、___半无源(半被动式)应答器___和 ____有源(主动式)应答器__。 5. RFID 的种类有__近场天线___,__远场天线 _,___偶极子天线_____,__微带贴片天线 ______,___RFID 电感耦合射频天线_______五种。 三、简答题 1、什么是EPC 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 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 2、请简要叙述EPC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 的英文简写 EPC系统有产品电子编码体系、RFID系统及高 层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共六个方面。产 品电子编码体系:EPC编码标准RFID系统:EPC 标签,识读器,高层信息网络系统:Savant(神经 网络软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实体标记语言。 EPC载体、读写器、EPC产品管理中间件、网 络、ONS、PML服务器、数据库等。 其中ONS ( Object Naming Servicer,对象名称 解服务器),它用来把EPC转化成IP地址,用来 定位相应的计算机和完成相应的信息交互服 务。 PML (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实体标识语 言)服务器中,存储用PML描述的实物信息,如 实物名称、种类、性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 信息、实物存放位置、实物的使用说明等。 3、EPC编码有几项技术要求每项要求具体如何 EPC数字信息代表了该产品的生产地区、生产 商、生产日期、产品属性等数据信息。 目前的EPC系统中应用的编码类型主要有三 种:64位、96位和256位,EPC由版本号、产 品域名管理、产品分类部分和序列号四个字段 组成,版本号字段代表了产品所使用的EPC的 版本号,这一字段提供了可以编码的长度。 产品域名管理字段标识了该产品生产厂商的具 体信息,如厂商名字,负责人以及产地。 产品的分类字段部分可以使商品的销售商能够 方便地对产品进行分类。序列号用于对具体单 个产品进行编码。对于具体的编码标准现在已 经推出有:EPC-96Ⅰ型,EPC-64Ⅰ型、Ⅱ型、 Ⅲ型,EPC-256Ⅰ型、Ⅱ型、Ⅲ型等编码方案。 4、条形码分为几种请简要说明每种条形码的特 点 条形码可以有一维的,还有二维条形码,黑条 和空白的排列就代表了商品的产品属性等特征 信息,因而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各 自特点差异,其用途也各不相同,日常我们多 见到的是一维条码。 在EPC条形码的编码方式中在水平和垂直方向 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称为二维条码 (2-dimensional bar code),可直接显示英文、 中文、数字、符号、图形;存储数据量大,可 存放1k字符,可用扫描仪直接读取内容,无需 另接数据库;保密性高(可加密);安全级别最 高时,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 5、RFID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 标签,应答器,阅读器,天线和中间件。 关键组件主要有应答器、阅读器和处理软件二 维条形码。 6、电子标签分为哪几种简述每种标签的工作原 理(没查到) 7、RFID产品的基本衡量参数有哪些 阅读器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作用距离、数据 传输速率、安全要求、存储容量与成本,RFID 系统的连通性,多电子标签同时识读性。 天线部分:天线效率,方向性系数,增益系数, 波瓣宽度,方向图 8、简述天线的工作原理。 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前端射频信号功率 接收或辐射出去的装置,是电路与空间的界面 器件,用来实现导行波与自由空间波能量的转 化,在电磁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完成信息的交 互。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 (电线)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 射出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 来,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9、对于抛物面天线,已知它的抛物面直径为 2m,中心工作波长为2cm,根据统计出来的经 验数据,请计算其增益近似为多少。 答:对于抛物面天线,可用下式近似计算其增 益:G(dBi)= 10 lg { 4.5 ×(D / λ0)2} 式中,D为抛物面直径;λ0为中心工作波长; 4.5是统计出来的经验数据。 现在D=2m,中心工作波长λ0=0.02m,代入公 式得G=95.42 dBi。 如果已知天线长度0.5 ,G(dBi)=10lg{2×0.5/2} 10、RFID天线主要分为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 近场天线:设计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的线圈型天线。 远场天线:工作距离较远,一般位于读写器天 线的远场。 偶极子天线:可靠性极高,高增益,高功率, 窄频带场合使用。 微带贴片天线:质量轻,体积小,剖面薄,成 本低,易于大量生产。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处处都在使用着 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下列使用到光电传感器 的是____C_______。 A) 电视机B) 燃气热水器报警 C) 数码照相机D) 微波炉 2. 根据传感技术所蕴涵的基本效应, 可以将传感器分为三种类型,下列类型中 ___D_______不在其中。 A) 物理型B) 化学型 C) 生物型D) 自然型 3. 下列特性中,_____C______不是气敏传感 器的特性之一。 A) 稳定性B) 选择性 C) 互换性D) 电源电压特性 4. 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和低的温度漂移的传 感器是____B_______。 A) 温度传感器B) 智能传感器 C) 超声波传感器D) 湿度传感器 5. 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中,材料以 _____A______为主。 A) 硅B) 钨 C) 铁D) 钼 二、填空题 1.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___被测信号 ________,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___信号输 出_____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 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___敏感元件_____ 与__转换元件___是传感器的两个基本元件, 2. 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 响应特性称为传感器的___动态特性________,衡 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___线性度________、___ 灵敏度________、___迟滞________和__重复性 _________等。 3. 湿度传感器按照结构分类法可分为____电阻 式_______和___电容式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其 湿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分别为___湿敏电阻 ________和__湿敏电容_________。 4. 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___工作频 率________、___工作温度________和___灵敏度 ________。 5. 传感器信号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传感器 输出信号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信号处理方 法来提高测量系统的__测量精度_________和___ 线性度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基本原理: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 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 组成:敏感元件及转换元件 2.简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 输出与输入关系。 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输入量的 响应特性。 3.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发送传感器,接收传感器,控制部 分与电源部分。 工作原理: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 振荡,有两种形式:横向振荡(横波)及纵向 振荡(纵波)。超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 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不同。另外,它也有折射

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

中科院孙利民: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 2009年11月21日10:53 来源:人民网―无线频道 为全面探讨和分享全球物联网产业链成熟度和最新发展情况,特别是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全球的部署和运营情况。由天地互连公司主办的“2009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于2009年11月19日-20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顺利举办。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题演讲。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孙利民:大家好,我来自中科院软件所。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前面中科院的侯老师和几个运营商都谈论了物联网,特别是侯老师谈了物联网上层的概念和发展趋势,运营商从产业界去谈物联网,包括我们Intel谈到了云计算,这是支撑物联网很好的技术。 我以前是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我从这个角度谈一下对于物联网的认识。 首先,谈一下我们对于物联网的理解和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现在物联网非常热闹,包括了我们的股市,前一段时间听起来与这个相关的都在发生波动。其实有两个事情是相关的,第一个是IBM的云计算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奥巴马政府是作为将来的一个救市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温总理在8月7日到无锡中科院的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对感知中国传感网络的发展做了很好的规划。 其实这个概念在很早就提出来了,最早从我们的资料上看到,是98年MIT的Kevin,他提出了物联网这个概念。他当时的概念是希望把RFID和其他的传感器,与我们平常用到的物品放在一起,嵌入到这些设备里面,使日常的物品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简单的物联网。然后是由世界上的四个大学,他们成立了RFID的分布式的中心,这个中心研究的方向,就是以RFID为基础,构建一个全球性的RFID的架构,对我们的物品能够进行实时的跟踪。在05年的ITU研究报告,就是比较正式的RFID,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了物联网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美国对于物理上的物联网认识比较多一点,IBM加上了网络,是在物体上,包括了桥梁、火车、隧道等都加上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获取物体的自身状态、周围的环境状态,是把计算的能力、联网的能力都融入进来。它是物体或者是上网,它能够更有智能化。 这是09年欧洲报告上的东西,他们在这个定义里面叫做Internet of Things。他们认为是物理和虚拟的实体,这个实体是可标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移动的。他认为是这样的概念,它具有一些属性,包括了可标识、可通信、可信息交换的,这是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的。到上层可以创建、可以管理、可以毁灭其他的物体。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综述 从物联网的概念提出至今,政产学研用各界大力投入物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中。当前,物联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技术设计和行业应用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必然受到能源和成本问题的制约,绿色节能也是目前关注较少的一个领域。为从根本上理清物联网目前存在的能耗问题,为建设高能效的绿色物联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对绿色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物联网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对当前绿色物联网各层的能耗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产业界和学术界在绿色物联网方面的推动工作;同时以物联网的层次关系为出发点,对绿色物联网各层的绿色节能和能效优先设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梳理,然后结合物联网层次关系给出了当前研究界对绿色物联网研究的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最后对绿色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物联网;绿色通信;能耗;能效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张 兴,黄 宇,王文博 (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北京100876) 摘要 1前言 物联网近年得到政产学研用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美 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1],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自1999年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中国科学研究院嘉兴无线传感网络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我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称为“感知中国”。在关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注意到,整个物联网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避免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行业误区,适应“绿色通信”的发展趋势,减小 通信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大力发展物联网的同时,提前做好绿色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物联网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色物联网,一般指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新一代物联网设计理念,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改造、优化并引入新技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的绿色发展需求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信行业已经成为耗电大户,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12位[2]。巨额的用电成本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升高。 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形态,除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之外,还包括无线/有线接入网、IP 核心网以及大型计算处理管理平台,几乎包含ICT 产业的各个领域,庞大的 *国家“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12CB316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001117,No.U1035001)96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比较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比较 朱凌亮 B13111028 目录 第一章: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简介 第二章:物联网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感知技术 第四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网络通信技术 第五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第六章:物联网关键技术之纳米技术 第七章:物联网现存问题 第八章: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简介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 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 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 融合与智能技术、纳米技术。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 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 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 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 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 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 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 术发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浪潮之 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 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 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 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 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 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促成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对物联网更是具有不同凡响 的影响和意义。 物联网的发展过程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2004年 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汇总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分析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Internet, the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bearer, so that all can be independently addressable ordinary physical objects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of networ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broad Prospects. As a dynamic globa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t is simply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things and things, between persons and things. Things technology is a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vering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transmission, storage, processing unti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the key lies in the sensor an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cus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 different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key technologies: label items RFI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perceive things, think about things smart technology, miniature things nano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ing on a few of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application, put forward more proactiv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Key words:Web of Things,key technology,RFID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6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支撑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专项将以推动智慧城市集成应用示范创新、形成核心共性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按照“特大城市”“城市群”“中小城市”“国家新区”等四类不同智慧城市重大需求,启动若 —1—

干应用示范任务,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另按照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启动若干共性关键技术与平台任务,支撑应用示范城市的集成创新。启动11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2.6亿元。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组织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考虑支持前两个项目,两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两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面向不同类型城市的重大场景应用示范 特大城市创新应用示范 1.1智慧城市物联泛在接入网关及平台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面向智慧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中众多设施物联化—2—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1. 物联网基础 ● 1.1物联网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它的定义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 各类传感器等技术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 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 ●2004年,日本提出u-japan计划,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任何人都能上网的环境。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出,无 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以此作 为经济发展战略。 ●2009年,我国国家领导人在无锡微纳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并发表讲话, 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

1.2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可用的基础网络有很多,其中互联网通常最适合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网络,特别是当物物互联的范围超出局域网时。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目前任然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下表具体描述了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比较。

1.3 运营商与物联网 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如图1-1所示,包括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涵盖了从标识,感知到信息传送,处理以及应用等方面。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是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科技资讯 2017 NO.17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7 科 技 前 沿 1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行业、通信行业的进步,充分提高了当下社会大众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换模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逐渐成为未来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物联网借助传感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将信息通讯连接起来,并借助智能控制、定位识别等实现了监管功能。物联网的基础是已经发展成熟的互联网体系,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进行的信息扩展建设。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智能感知、信息交换、通信识别。物联网中需要加强射频识别装置、感应设备、定位系统的分析,将对应互联网与相关设备信息合理连接,从而实现综合化管理的控制。 1 物联网概述 1.1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系 一般状况下,物联网可看作是互联网的扩展升级,其应用基础仍是互联网。但是前者更加具有智能化、全面化、自动化的特点,可充分实现智能化连接,保证信息的传输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一般借助互联网实现,是虚拟和实际生活的桥梁;而物联网连接属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是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的连接。1.2 架构分析 物联网处理问题需要经过三个过程: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计算,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物联网分为三层,分别是用于相关数据感知的感知层,用于传输数据的网络层和进行信息处理的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层次,位于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是联系物理世界与虚拟信息世界的纽带。该层的主要特点是:嵌入智能、标识感知、协同互动。为了实现物联网的感知能力,需要加强对感知层的重视,作为信息获取、感知并汇聚的主要设备,感知节点十分重要,对数据传输、终端形态的展现具有重大影响,如M2M终端、RFID终端、传感器、网关要求等。 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2.1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也叫射频识别技术,属于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 DOI:10.16661/https://www.360docs.net/doc/a62681171.html,ki.1672-3791.2017.17.001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刘冠秀 (商丘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 要:计算机时代带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由于自身的突出优势,已经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该文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现存问题,并总结了物联网的相关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物联网 关键技术 网络融合 智能控制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b)-0001-02 术,借助射频信号对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对象识别、数据获取等目的,该技术主要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为了合理区分不同的物体,需要加强对各个对象的编码落实,对应各个对象的编码需要保证具有针对性、唯一性。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特殊物品对ID的安全性、隐私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 RFID系统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RFID系统软件、RFID中间件、后台应用程序。实际上,RFID系统就是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用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RFID标签是信息的载体,应置于要识别的物体上或者由个人携带;RFID读写器可以具有读写功能,不过一般取决于系统所用的RFID标签的性能;RFID系统软件是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通信所必需的功能集合;中间件属于读写装置和后台处理之间的软件,借助该部分设备可充分连接RFID软件和后台系统;经由标签发出对应指令,经读写器、中间件处理后形成标准数据。借助该系统可充分实现对设备、物体的定位、控制、跟踪、检测等方面需求。2.2 无线传感技术 传感网络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核心技术,以其自动识别、安全可靠和可以动态跟踪的特点,实现真正物与物对话的应用。它是一种包括多个节点形成的无线系统,需要借助固定设备进行支撑、部署处理,可避免传统有线网络的束缚。无线传感技术中,单个节点可以进行环境感应,经本地信息处理、无线信息发射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控制处理。一般射频发射频率较低,单个节点的传输中需要考虑距离影响。2.3 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连接两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或服务程序,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它能使相连接的系统即使拥有不同的接口仍然能相互交换信息,具有屏蔽系统异构性的作用。目前,物联网中的中间件技术有RFID中间件、嵌入式中间件、M2M中间件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RFID中间件。 RFID中间件扮演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的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即能读取RFID标签数据。RFID中间件是一种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MOM),信息(Information)是以消息(Message)的形式从一个程序传送到另一个或多个程序。信息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