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成像

紫外成像
紫外成像

防晕检测系统技术规范

一、货物需求一览表

二、技术规范

1.总则

1.1 投标方应仔细阅读本招标书,提供产品技术规范应满足本招标书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标书要求的技术指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指标执行。

1.4 投标方对标书做出书面应答,提供产品认定的主要技术文件、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和测试仪配置表。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要求。如有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必须在投标书“技术要求差异表”(附表一)中如实填写。

1.5 本招标书经供需双方确认签字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6 本标书中带“★”的条款内容为否决条件,防晕检测仪配置(请参见货物需求一览表)必须全部满足,不满足直接导致投标无效,

1.7 授权文件、标书和验收货物时所递交的所有文件必须真实,任何伪造函件

视为废标处理,并按照招标相关法律法规没收投标保证金并追究相应责任。2.企业资质条件

2.1 投标方必须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合格来源国”)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注册资金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

2.3具有防晕检测仪同类设备50套以上运行业绩(提供50个客户名单和10个合

同作为业绩证明)。

2.4投标方或制造商必须有权威机构颁发的ISO-9000系列的认证证书或等同的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

2.6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其控

股公司,都不得同时参与同一产品的资格预审,否则均按废标处理。

2.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防晕检测仪技术要求

3.1 适用范围:

防晕检测仪适用于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电晕及电弧放电检测,探测器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试时应完全不受太阳光辐射干扰,明亮的白天直接对着太阳光也能获得清晰的电晕放电图像;不受线路载荷和天气的影响。能够在背景干扰中检测出电晕放电发出的微弱紫外线并准确定位电晕源。

3.2 功能及规格:

3.2.1 ★采用专利的全日盲滤镜技术,白天检测完全不受日光影响;

3.2.2 防晕检测系统具备可见光与紫外光双通道光学结构;可以完成紫外光子计数功能,具备三种方框紫外光子计数模式;具备增益调节功能增强灵敏度。

3.2.3 紫外光通道与可将光通道完全同步一致,没有任何延迟,也不会有任何拖尾,可准确定位电晕位置;

3.2.4 ★提供Quant 动态紫外定量测试套件,为定量化检测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3.2.5 ★必须提供全套配套软件,除了提供传统的Database数据库分析软件外,必须提供UV Sighting紫外检测报告软件,以降低数据处理和生成报告的工作量;以及UV Calculator紫外光子分析处理软件,补偿因为距离对电晕放电强度定量

带来的误差。

3.2.6 防晕检测系统结构、操作、接线应适合现场检测的作业要求,能承受频繁运输、装卸、搬动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仪器由1米高处坠落应能正常使用。

3.2.7 防晕检测系统应包括两组电池,其中一组作为备用电池,方便现场长时间工作。

3.2.8 采用LCD显示,外加遮阳罩,无需通过取景器可轻松观测图像。

3.2.10 采用全封闭式设计,整机发热量小,连续工作不易死机。

3.3 主要参数表(带★为核心参数,必须满足,否则投标无效。)

3.4 防晕检测仪配置表(★):

4.技术服务

4.1 卖方的技术人员应对买方人员详细的解释技术文件和仪器维护维护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解答和解决买方在合同范围内提出的问题。卖方负责由技术人员在

需方指定的地点对试验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由此产生的费用。

4.2 需方要求的仪器维修或技术服务,卖方需在48小时内服务到位,逾期发生的一切损失由卖方承担。

4.3 卖方终身免费提供操作软件及后续的软件升级。

4.4 质保期为一年,质保期内因产品设计、质量问题造成的设备或元件损坏,卖方应免费维修;质保期外卖方应对产品提供终身维护。

4.5 ★投标方必须提供全套必美国EPRI紫外检测规范英文版本和中文翻译版本资料,包括《架空输电线路紫外检测导则》和《变电站紫外检测导则》。

4.6 ★交货期:合同签订后一周内交货。

5.包装、运输和贮存

5.1 设备制造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应及时包装,否则应得到切实的保护,确保其不受污损。包装应能确保各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不致遭到损坏、丢失、变形、受潮和腐蚀。

5.2 所用部件经妥善包装或装箱后,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免散失损坏或被盗。

5.3 在包装箱外应标明买方的订货号、发货号。

5.4 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5.5 测试仪应配备抗冲压能力好、便于携带的包装箱。

5.6 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运输和装载的要求

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

第一章绪论 进入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迅猛发展,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人体医学检查及各项机能测试,从而提高人类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机体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一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人们对医学检测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方式已从人工主观检测发展到现在的主客观相结合。特别是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客观和准确。然而,通过医学实践可以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断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向功能性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诊断发展,向疾病的康复和愈合评价延伸,正是现代医学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以生物体内电阻抗的分布或变化为成像目标的一种新型无损伤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技术。它通过对生物体外加一定的安全激励电流,测得生物体表面电压信号来重构生物体的阻抗分布。由于生物组织阻抗特性差别显著,因而电阻抗成像结果明显。利用EIT技术,可以显示生物体组织的阻抗分布图像、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图像、生物体器官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脏搏动)时阻抗变化图像。由于采用外加安全电流激励,是非侵入检测技术,且是功能成像技术,在研究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具有简便、无创廉价的优势,可作为对病人进行长期、连续监护的设备,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及医疗普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第一节医学影像技术概况 医学影像技术是用各种成像装置采集人体内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心理学的信息,并实现可视化的科学。医学影像技术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科学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

光场成像原理教学内容

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理论 目录 1. 光场概念 (2) 1.1 七维全光函数 (2)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3) 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4) 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4) 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9) 3. 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5) 3.1 基于针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16) 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8) 1. 光场概念 1.1 七维全光函数 光场(Light field)的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A.Gershun 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传输特性。1991年,E.adelson 和J.Bergen 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全光函数(Plenoptic function),利用七维函数表征场景中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在全光函数可以表示为: 7(,,,,,,)P P x y z t θ?λ= 其中,,,x y z —表征光纤中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 ,θ?—表征光纤传输方向 λ—表征光线波长

t —表示时间 此时,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表示了波长为λ的光线t 时刻经过三维空间中坐标为(,,)x y z 的点,且传播方向为(,)θ?的一条光线。与只包含位置信息的光场不同,全光函数的七维表示增加了光线的色彩信息及动态变化。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根据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的意义,当光线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即波长λ)不发生变化,对于静态场,此时全光函数可由七维降至五维,即 5(,,,,)P P x y z θ?= 由于观察者往往受限于目标的成像范围,此时五维光场出现一位冗余,当给定光线在自由空间的辐射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限光器的空间范围内,五维光场可以表示为四维光场。 四维光场的参数化表征可有一下三种方式: 1) 方向-点参数化表政法。 利用光线与平面的交点(,)x y 和光线方向(,)θ?作为四维参数来描述光场中的光 线。 2) 球面光场参数表征法。 利用紧紧包围三维物体的球面上两点,可以表征球面封闭范围内任意一条光线的 传播。尽管该参数表征方式采样均匀,但无法表征与球面相切的光线。 3)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是采用光线与两个平行平面的焦点坐标来对光场 中光线进行参数化表征。其表达形式为(,,,)L s t u v ,其中(,)s t 和(,)u v 分表是光纤盒两平面的坐标交点。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显微镜自1666年问世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显微镜的品种不断增加,结构和性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 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光学显微镜可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10多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可以生产光学显微镜,牌名、种类繁杂,其中德国、日本等国制造的显微镜品质、数量占优势,但价格昂贵。 对于现代的光学显微镜,包括各种简单的常规检验用显微镜、万能研究以及万能照相显微镜等,首先要认识其构造及各部件的功能,同时要掌握正确的调试、使用和保养方法,才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各种要求时以不同的显微镜检方法,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功能,提高常规检验工作效率.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检方法由最传统的明视野、暗视野发展出了相差法、偏光方法;荧光方法也由透射光激发进展为落射光激发,使荧光效率大为提高;微分干涉相衬方法基于偏光方法,而巧妙地利用了微分干涉棱镜,使之能应用于医学与生物学的样品,又能应用于金相样品的分析与检验。 下面以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Axioplan万能研究用显微镜,简单介绍万能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件。 1. 显微镜主机体(stand) 显微镜的主机体设计成金字塔形,而底座的截面呈T字形,使显微镜的整体相当稳固。显微镜的光学部件和机构调节部件、光源的灯室、显微照相装置、电源变压稳压器等,都可安装在主机体上或主机体内。 2. 显微镜的底座(base) 底座和主机体通常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底座内通常装有透射光照明光路系统(聚光、集光和反光)部件,光源的滤光片组,粗/微调焦机构,光源的视场光阑也安装在底座上。 3. 透射光光源(tranilluminator) 透射光光源由灯室(lamp housing)、灯座(lamp socket)、卤素灯(halogen lamp)、集光与聚光系统(lamp collector and lamp condenser)及其调整装置组成。 4. 透射光光源与反射光光源的转换开关(toggle switch) 这是新一代AXIO系列显微镜特有的装置,透射光和反射光可通用。当具有透/反两用的配置时,利用这一转换开关能方便而又迅速的使透射光 和反射光互相转换。在纯透射光的配置中,这一开关就改为电源开关。

Raytrix公司光场相机

Raytrix公司光场相机-R系列 概述: Raytrix GmbH公司创建于2008年,其光场相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唯一的工业级光场相机。现凌云与Raytrix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Raytrix全线产品的代理商,并可进行从五百万到七千万像素的产品定制。 光场相机在结构原理和成像结果与普通相机有很大的不同,一次拍摄即可捕获视场范围内所有光矢量信息(如灰度、颜色、空间位置、尺寸等)。通过后期的重聚焦可获得不同景深的图像信息,以及景物的深度信息。 而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Raytrix在主镜头与图像传感器间加了独特的微透镜阵列,如下图所示,光场相机则是物体透过主镜头后由微透镜重新聚焦成像,从而不同位置的微透镜可采集到像素点完整的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 技术原理:

光线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是可以用两个平面、四个坐标(四维量,学术上称为光场)来唯一表示的,而成像过程是对这个四维光场进行了一个二维积分,从而得到了二维图像。光场相机可采集空间中任意点发出的任意方向的光,相当于直接记录了四维光场,不同焦深的图像再做不同情况下的二维积分,得到不同物距的图像信息。 Raytrix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1、利用在相机的主镜头和传感器之间加入三种不同焦距的微透镜组成的阵列获取光场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景深; 2、通过专业的软件算法对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重聚焦,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四维光场信息。一次取景即可获得3D影像和3D景深信息,从而实现:a.具有立体视差的多视角影像;b.软件自由对焦;c.全幅对焦;d.立体深度信息。 3、专业的相机矫正与图像重建技术:Raytrix光场相机在成像过程中不仅从硬件上对光路进行了矫正,还从软件上对图像的畸变进行了矫正,它通过对标定板的两次拍摄(如图1)建立起物体的图像坐标系与物理坐标系中像素点的坐标对应关系,从而还原了物体的真实数据信息,如下图所示,矫正前图像的深度以及弧度都是有畸变的,经过矫正后能还原物体的真实信息,再经过对图像的拼接后可获得物体完整3D图像结构。

显微成像系统资料

品名型号数量供货单价备注 奥林巴斯生物成像系统显微镜CX31 1套30000元见配置清单奥林巴斯生物显微镜CX23 1套25000元见配置清单备注:以上为人民币含税报价单,含运费和包装培训费,壹年保修期。 生物显微镜CX31技术规格: 用途:可观察普通染色的切片观察。 1.工作条件 1.1 适于在气温为摄氏-40℃~+50℃的环境条件下运输和贮存,在电源220V ( 10%)/50Hz、气温摄氏-5℃~40℃和相对湿度85%的环境条件下运行。 1.2 配置符合中国有关标准要求的插头,或提供适当的转换插座。 2.主要技术指标 2.1 生物显微镜 *2.1.1 光学系统:无限远光学矫正系统,齐焦距离必须为国际标准45mm。 2.1.2 放大倍率:40-1000倍 *2.1.3 载物台:钢丝传动,无齿条结构,尺寸为188mm × 134mm,活动范围为 X轴向76mm × Y轴向50mm,双片标本夹 2.1.4 调焦机构:载物台垂直运动由滚柱(齿条—小齿轮)机构导向,采用粗 微同轴旋钮,粗调行程每一圈为36.8mm,总行程量为25mm,微调行程为每圈 0.2mm,具备粗调限位挡块和张力调整环 2.1.5 聚光镜:带有孔径光阑的阿贝聚光镜,N.A. 1.25,带有蓝色滤色片 *2.1.6 照明系统:内置6V30W卤素灯,内置透射光柯勒照明 *2.1.7 三目观察筒:视场数≥20,瞳距调节范围为48-75mm,铰链式 2.1.8 目镜:10X,带眼罩,视场数≥20带目镜测微尺 *2.1.9 物镜:平场消色差物镜4X(N.A.≥0.1)、10X(N.A.≥0.25)、40X(N.A.≥0.65)、 100X(N.A.≥1.25)

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的制作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视频采集模块、视频处理模块、中心测距模块、温湿度测量模块和远程监控终端,视频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级分光镜、第二级分光镜、紫外视频采集器、红外视频采集器、可见光视频采集器;视频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紫外前处理模块、红外前处理模块、视频叠加模块、视频压缩模块和网络通讯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利用分光镜头获得重合的多光谱成像,计算获得设备的温度与紫外线放电数据,可在线监测红外、可见、紫外光叠加视频,并增加激光测距与温湿度传感器,修正红外测温数据。同时用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健康状况,提高故障检测成功率。 技术要求

1.一种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视频采集模块、视频处理模块、中心测距模块、温湿度测量模块和远程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级分光镜、第二级分光镜、紫外视频采集器、红外视频采集器、可见光视频采集器;所述紫外视频采集器、所述红外视频采集器、所述可见光视频采集器分别与所述视频处理模块相连;所述视频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紫外前处理模块、红外前处理模块、视频叠加模块、视频压缩模块和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紫外视频采集器、所述红外视频采集器、所述可见光视频采集器分别与所述视频处理模块相连;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心测距模块、所述温湿度测量模块相连;所述网络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监控终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视频采集器包括紫外镜头、紫外线滤波器、紫外成像传感器、紫外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紫外镜头连接所述紫外线滤波器;所述紫外线滤波器连接紫外成像传感器;所述紫外成像传感器连接紫外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紫外视频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紫外前处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视频采集器包括红外镜头、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红外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红外镜头连接红外热成像传感器;所述红外热成像传感器连接所述红外视频采集模块;所述红外视频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红外前处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视频采集器包括可见光镜头、可见光摄像头、可见光视频采集模块;所述光镜头连接可见光摄像头;所述可见光摄像头连接所述可见光视频采集模块;所述可见光视频采集模块连接所述视频叠加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设备紫外、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还被设置在控制云台上;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所述控制云台控制所述视频采集模块。

紫外成像技术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6通讯作者:张 显(1993 ),男,硕士,主要从事输电线路及绝缘子运行维护方面的研究;E -mail :1191693513@qq https://www.360docs.net/doc/a6771110.html, 第31卷第3期 2016年9月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JOURNAL OF EI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1No.3Se p .2016 紫外成像技术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易 琳1,陈聚文2,彭向阳1,张 显2,王 锐1,林 茂2 (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00;2. 上海日夜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摘 要:介绍Su p erb 紫外成像仪成像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紫外设备成像的因素三通过实验得出环境因素对紫 外成像仪光子计数率的影响,绘制测试距离二增益及温度对光子计数率的曲线图,由曲线图得知:检测距离二增益对 光子计数率的影响大,温度及气压对成像仪计数率的影响小三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关理论,对规范紫外成像仪在电 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 关 键 词:电力系统;紫外成像;检测距离;光子计数率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40(2016)03-0159-06 Ex p erimental research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ultraviolet ima g in g technolo gy YI Lin 1,CHEN Ju -wen 2,PENG Xian g -y an g 1, ZHANG Xian 2,WANG Rui 1,LIN Mao 2(1.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 g don g Power Grid Co.Ltd.,Guan g zhou 510000,China ;2.Shan g hai Sun O p tics Technolo gy Co.Ltd. ,Shan g hai 200000,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p rinci p le of su p erb ultraviolet ima g er and its influencin g factors were de -scribed in this p a p er.The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ultraviolet ima g er p hoton count rate were ex p erimental tested ,and the influence curves between p hoton count rate and testin g distance ,g ain and environmental humidit y were drew.The curves indicated that detection dis -tance and g ain have a g reat influence on the p hoton count rate ,and the effects of tem p erature ,humidit y and barometric p ressure on the p hoton count rate are less than the effects of the detec -tion distance and the g ain.The ex p 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relevant theor y ,which p ro -vides a si g nificant value of usin g ultraviolet ima g er in p ower s y stem.Ke y words :p ower s y stem ;UV ima g in g ;detection distance ;p hoton count rate 电晕放电是指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局部的 气体自持放电[1]三随着中国特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不断发展,电晕放电更尤为常见三由于高压设备表面粗糙不均二尖端二污秽二缺陷二导体接 万方数据

紫外成像技术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的应用

紫外成像技术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6-22T13:25:50.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5期作者:李萌 [导读] 本文主要研究紫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带电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紫外成像技术的原理和诊断评估方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紫外成像技术能够更加快捷、直观、灵敏的检测高压设备放电情况,在变电站带电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增强设备故障点的检测能力,有效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本文主要研究紫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带电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紫外成像技术的原理和诊断评估方法,并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紫外成像技术在变电站带电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紫外成像法;诊断;故障;检测;处理 引言 电晕是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局部放电现象,在变电站内比较常见。电晕放电一方面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另一方面高压设备上若产生电晕放电,则预示着设备可能存在某些薄弱环节或缺陷。因此,及时发现电晕现象并查明其损坏部位对于保证变电站的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电晕放电检测方法主要有:脉冲电流法、声波法、红外成像法等,这些方法在保障设备可靠运行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来兴起的紫外成像法为电晕放电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它能直观地显示运行设备的放电部位和放电形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放电点定位准确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所以成为了电力系统带电检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并正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1 紫外成像法及其诊断评估方法 电晕放电时,空气中N2的电离会辐射出光波(紫外线等)和声波,产生不同波长的紫外光谱,波长范围一般为230nm~405nm。在240nm~280nm的光谱段中,太阳传输来的紫外光分量极低,因而可以通过特殊的滤镜,最大程度降低太阳辐射的干扰,检测到240nm~280nm之间设备放电产生的紫外光谱,并将其转换成可见光图像,达到对设备绝缘状态的评估。 紫外成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首先利用分光镜将输入的光线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可见光影像,另一部分经过紫外光过滤后,只保留紫外部分,再经放大器处理后可以得到高清晰度的紫外图像;然后,通过特殊的影像处理工艺将紫外光影像和可见光影像叠加起来,形成复合影像。 一般用紫外成像仪检测到的紫外光子数(或光斑面积)来表征或量化放电强度,判断设备的放电状况。 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紫外检测导则是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制定的《架空输电线路紫外检测导则》和《变电站电晕电弧紫外检测导则》。两个导则都介绍了电晕现象的三种评估方法。 (1)直接法。直接利用电晕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对设备的电晕状况进行评价,一般仅用于严重故障的判断。 (2)同类比较法。对同一回路的同类设备或同一设备在相同运行工况下的同一部件之间作检测结果比较。具体做法:利用电晕检测仪获得同类设备的对应部位电晕活动产生的光子数量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用同类比较法容易判断出电晕放电是否正常,其适用范围比较广,运用也比较方便。 (3)档案分析法。对测量结果与设备电晕活动档案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基础工作是要建立设备电晕放电技术档案。该方法可分析设备在不同时期的电晕检测结果,包括温度、湿度等分布变化,以掌握设备电晕活动的变化趋势,然后进行判断。 我国的行业标准DL/T345—2010《带电设备紫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给出的诊断方法如下:(1)图像观察法。根据带电设备电晕状态,对异常电晕的属性、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和缺陷定级; (2)同类比较法。通过同类带电设备对应部位电晕放电的紫外图像或紫外计数进行横向比较,对带电设备电晕放电状态进行评估。 2 故障检测实例 湛江供电局220kV赤坎变电站于1996年投产,最近发现该变电站220kVⅡM母线在运行中有异常放电声响。220kVⅡM母线绝缘子为纯瓷材质。 2.1 检测数据与放电图像 2013年4月1日,用CoroCAM504P型紫外成像仪在线检测排查,检测环境温度为15℃,环境相对湿度为40%。紫外放电图像如图1所示,绝缘子紫外成像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 C相绝缘子紫外放电量较A、B两相明显偏大,紫外放电粒子集中在绝缘子与导线连接部位。

光场成像原理

光场成像理论 目录 1. 光场概念 (1) 1.1 七维全光函数 (1)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1) 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2) 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3) 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6) 3. 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1) 3.1 基于针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11) 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13) 1. 光场概念 1.1七维全光函数 光场(Light field)的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A.Gershun 提出,用以描述光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传输特性。1991年,E.adelson 和J.Bergen 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全光函数(Plenoptic function),利用七维函数表征场景中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在全光函数可以表示为: 7(,,,,,,)P P x y z t θ?λ= 其中,,,x y z —表征光纤中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 ,θ?—表征光纤传输方向 λ—表征光线波长 t —表示时间 此时,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表示了波长为 λ的光线t 时刻经过三维空间中坐标为(,,)x y z 的点,且传播方向为(,)θ?的一条光线。与只包含位置信息的光场不同,全光函数的七维表示增加了光线的色彩信息及动态变化。 1.2 全光函数的降维

根据全光函数7(,,,,,,)P P x y z t θ?λ=的意义, 当光线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即波长λ)不发生变化,对于静态场,此时全光函数可由七维降至五维,即 5(,,,,)P P x y z θ?= 由于观察者往往受限于目标的成像范围,此时五维光场出现一位冗余,当给定光线在自由空间的辐射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限光器的空间范围内,五维光场可以表示为四维光场。 四维光场的参数化表征可有一下三种方式: 1) 方向-点参数化表政法。 利用光线与平面的交点(,)x y 和光线方向(,)θ?作为四维参数来描述光场中的光线。 2) 球面光场参数表征法。 利用紧紧包围三维物体的球面上两点,可以表征球面封闭范围内任意一条光线的传播。尽管该参数表征方式采样均匀,但无法表征与球面相切的光线。 3)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 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是采用光线与两个平行平面的焦点坐标来对光场中光线进行参数化表征。其表达形式为(,,,)L s t u v ,其中(,)s t 和(,)u v 分表是光纤盒两平面的坐标交点。 由于实际中大部分成像系统都可以简化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如传统光学系统中的光瞳面和探测器像面,因此双平面参数化表征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图1.1 三种光场参数化模型 2. 光场采集设备的发展与典型结构 区别于传统成像方式,光场成像是一种计算成像技术,对捕获光场信息进行相应的数字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图像信息。从目前光场相机的结构组成上区分,可分为多相机阵列和单相机改造两种方式。 多相机阵列采集光场信息是通过相机阵列对同一目标进行成像,因为每一个相机分别处于不同视角,因此对应光场的一个方向采样。 单相机改造结构是利用在单个相机中引入光学调制元件,改变成像结构进行如何光场的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杨拓拓 (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 1基本原理 显微镜成像原理及视角放大率 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AB 在物镜前焦面稍前处,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B',它位于目镜前焦面或稍后处,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该像位于无穷远或明视距离处。 图1-1显微镜系统光路图 牛顿放大率公式: f f x x ''= 'x 是像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x 是物点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根据牛顿放大率公式可得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1'1'11--f f x ?== β 目镜的视觉放大率为: '22250 f =Γ 组合系统的放大率为 '2'121250f f ? -=Γ=Γβ 显微镜系统的像方焦距 ?-=/'2'1'f f f '250 f = Γ 显微镜系统成倒像轴向放大率 ' 1 f

'2'1'2'1/f f x x =β 若物点A 沿光轴移动很小的距离,则通过显微镜系统的像点'2A 将移动很大的距离,且移动 方向相同。 显微系统的角放大率 '2'1'2'1/x x f f =γ 即入射于物镜为大孔径光束,而由目镜射出为小孔径光束。 显微镜的孔径光阑 单组低倍显微物镜,镜框是孔径光阑。 复杂物镜一般以最后一组透镜的镜框作为孔径光阑。 对于测量显微镜,孔阑在物镜的象方焦面上,构成物方远心光路。 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在显微物镜的象平面上设置了视场光阑来限制视场。由于显微物镜的视场很小,而且要求象面上有均匀的照度,故不设渐晕光阑。 显微镜是小视场大孔径成像,为获得大孔径并保证轴上点成像质量,显微镜线视场不超过物镜的1/20,线视场要求: 1 '120202β?=≤f y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光学仪器分辨率 瑞利判据:两个相邻的“点”光源所成的像是两个衍射斑,若两个等光强的非相干点像之间的间隔等于艾里圆的半径,即一个像斑的中心恰好落在另一个像斑的第一暗环处,则这两个点就是可分辨的点。当物面在无穷远时,以两点对光学系统的张角可表示两分辨点的距离,其值为:

光场相机工作原理

光场相机Lytro 的运作原理和运算方法 A Light Field Camera “ Lytro ” , the Principle and Algorithms 概略Lytro 以在照片拍摄后,照片的对焦点可以自由变换的相机而被知晓 .Lytro 称其为光场相 机.成像部分是由图像感应器和微型镜头所构成 ,并得到入射光束集中的光场?然后从光场再处理 成最终的画面,光线集中相当于计算镜头的运作.本文就Lytro 的动作原理和画面生成的运算方法进 行解释. 1 .前言 数码相机是在摄像像素点上形成鲜亮的光 像,并把此光像忠实的反应成数码影像的装 置。但是光场相机则是采用与数码相机完全不 同的原理所被认知。此相机是采用光场(光线 空间)得到多条光线,再将光线集合并经过一 种图像处理得到最终成像的相机。其代表机能 为利用摄影后的后处理,变更相机焦点距离的 再对焦机能。 初期的光场相机是用多台相机纵横排列成 的相机矩阵的实配.相机矩阵对机能有验证作 用,但是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 Ng 式做了在 成像像素的前面配置微镜头,通过致密的框体 集中光线的光场相机.之后, Ng 为了将此技术 商品化而成立了公司,在2012年开发了 Lytro . 本文是根据Ng 的论文及实际的分析解析为基 础解释 Lytro 的运作原理,机能,运算方法 图1为Lytro 的影像感应器的扩大照片影像感应器是数 码相机用的CMOS 感应器,内间距为1.4卩m ,影像 感应器上覆盖蜂巢结构的微镜头,微镜头的内间距 为14卩m 。影像感应器3280*3280像素的面积上覆盖 330*380个微镜头,一个微镜头的直径大约是 10个 像素点的长度。 2. Lytro 的影像感应器 図]测廿一豁e 扭;大写卓 豊迪工iz 夕卜口二夕乂 卜十一)

紫外成像仪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

紫外成像仪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3-22T11:52:46.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耿艳旭 [导读] 摘要:本文讲述了紫外成像仪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范围及对导线、绝缘子、金具等检测方法。 引言 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进一步提高,输变电设备的放电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力行业的输电设备在运行状态下会逐渐出现老化、受损。这些放电本身会造成能量损失,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噪声干扰也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如何在其发展成为严重事故前将它检测出来,是电力行业设备维护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的红外线检测虽然可以发现温升异常的电力设备,但对有些受损设备,其周围电场已发生了异变,但其温升并不明显,这时,红外线检测就会漏检,不能及早发现缺陷。而紫外线带电检测技术可弥补这一缺陷,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确保设备缺陷得到及时处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紫外检测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通过在现场进行大量的试验,摸索紫外线检测技术在输变电设备上的应用,总结出紫外检测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如下: 1.1电晕强度分级法 电晕强度分为三级:第一级轻微放电,这一级别的放电夜间肉眼看不见,白天耳朵听不见;第二级的放电有轻微的声音出现,这种放电需要开始关注,需要关注它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展,或者需要进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仔细观测;第三级属于高强度放电,这种放电属于比较明显比较连续的放电,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日常运行维护中着重跟踪,检修中进行优先处理。紫外成像仪可以显示出放电部位的光子活动数量,根据光子数量和线路设备的材料不同,各种设备三个电晕强度等级的划分也是不一样的。各种材料的电晕强度分级如下: 1.1.1 玻璃绝缘子,放电现象最为明显,其三级划分是第一级:0-40,如果检测到的玻璃绝缘子放电强度在这个级别,仅需要进行例行跟踪,或在天气潮湿天气和雨后进行复测,看是否由于积污导致的放电;第二级:40-100,这类放电就需要关注跟踪,看它是否会随着时间或外部气候的变化发展到第三级放电,这类放电在大修的时候进行处理就可以了。第三级:100以上,这类放电就需要非常关注,它随时可能由于突发状况导致炸裂或闪络,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进行处理或更换。 1.1.2复合绝缘子,出现电晕的情况比较少见,并且强度比较弱,并且不容易出现污闪,所以它的三级划分为第一级:0-20;第二级:20-60;第三级:60以上。 1.1.3瓷质绝缘子,其放电现象介于上述两种之间,所以三级划分为:第一级:0-30;第二级:30-80;第三级:80以上。 1.1.4 均压环和间隔棒放电:均压环的放电属于异常放电,但对日常设备的运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日常检测过程中只需要注意一点:均压环如果出现对绝缘子伞裙的放电,产生了电弧,就需要处理,因为这样造成部分绝缘子的短路,严重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性能。 1.1.5 导线的放电。导线的放电会有三种原因,污染、毛刺、断股散股。在日常检测中如果检测到导线的放电就需要首先判断是否是由于污染,这个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进行外表面观察或者在雨后进行复测,这样就基本可以排除污染导致的放电。毛刺和断股散股导致的放电现象类似,仅仅通过紫外无法判断,这就需要与红外进行比对,断股散股导致的放电部位同时伴随有温升,而毛刺导致的放电不会伴随温升。断股散股导致的光子数一般在50以上。 1.2 同类比较法 在同一电气回路中,当三相(或两相)设备相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对应部位的电晕强度差异,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1.3 紫外图谱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紫外图谱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1.4 档案分析法 分析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紫外图谱,根据电晕的强度,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2、紫外成像仪在输电线路检测实例 2.1线路绝缘子缺陷检测 运行中绝缘子的劣化。劣化绝缘子产生电晕有多种原因,劣化积污导致盐密过大,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放电,本身劣化也会放电。利用紫外成像技术在一定灵敏度、一定距离内可观察到放电,使得对劣化的绝缘子进行定位、定量的测量并评估其危害性成为可能。 2.2线路导线缺陷检测 导线架线时拖伤、运行过程中外部损伤、断股、散股检测。导线表面或内部变形都可能导致其附近电场强度变强,在满足条件时会产生电晕。这种电晕用人工方式难以判断,但用紫外成像技术可轻松检测到。

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的应用

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的 应用 刘云鹏杨迎建蔡炜万启发易辉丁一正许中 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 摘要利用紫外成像技术,对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的变电设备、构架和试验线段等开展电晕放电检测,发现的电晕放电源主要包括:变电构架中相绝缘子串的均压环和引流板,试验线段刚性跳线(软硬接合处),以及加工和施工过程造成的损伤、缺陷和突起等。检测过程中,对主要噪声源(特高压基地变电构架中相均压环电晕放电等)进行紫外成像的光子数测量,并与噪声测量结果进行初步对比,验证了紫外成像技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的电晕放电检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紫外成像;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电晕放电;光子数;噪声 1引言 紫外线检测设备和技术正快速进入我国市场,但我国电力系统尚未制订相应的规程标准,目前仍处于技术引进的初级阶段。国内少数几个高压实验室,开始进行紫外成像仪的应用试验,并取得初步效果:如湖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利用紫外成像技术试验研究了极不均匀电场工频电压下的电晕放电;成都供电公司通过紫外成像仪观察线路绝缘子的紫外成像特点来分析其沿面放电特点;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也提出了用紫外成像检测电器设备外绝缘状况,并对其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分析了距离、仪器增益、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紫外检测的影响,并进行了绝缘子常见缺陷的模拟试验;沈阳供电公司应用紫外成像仪检测绝缘子的电晕放电所产生紫外光子数的多少及放电频率来判断绝缘子的绝缘状况。这些研究表明紫外成像技术检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电晕及表面放电是有效的。 目前,我国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已经在武汉带电运行,开展特高压输电设备紫外成像检测与诊断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成果对保障1000kV特高压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本文利用以色列Daycor紫外成像仪,对国网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的变电设备、构架和试验线段等开展电晕放电检测,目的在于发现特高压试验基地的主要电晕放电源,为降低特高压基地的噪声、无线电干扰水平提供技术支持,相应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为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提供帮助。 2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 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位于武汉市南约16km的江夏区五里界蔡王村(属藏龙岛开发区),距关山工业区16km,东距500kV凤凰山变电站150m,总占地面积133357m2(200亩)。目前已经带电运行的有以下几部分:(a)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 试验线段总长约1000m,分为“耐-直-直-耐”4档。中间2基直线塔为猫头塔,间距约450m。导线形式为8×LGJ-500。塔上设计不同挂点实现导线对地距离和相间距离可调。 (b)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试验线段 试验线段总长约1000m,分为“耐-直-直-耐”4档。中间2基直线塔为鼓形塔,间距约450m。导线形式为8×LGJ-630。塔上设计不同挂点实现导线对地距离和相间距离可调。 (c)变电构架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第14分册紫外成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第14 分册紫外成像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II 1 检测条件 (1) 1.1环境要求 (1) 1.2待测设备要求 (1) 1.3人员要求 (1) 1.4安全要求 (1) 1.5仪器要求 (1) 2 检测准备 (2) 3 检测方法 (2) 3.1检测原理 (2) 3.2检测步骤 (2) 3.3检测验收 (3) 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3) 5 检测原始数据和报告 (3) 5.1原始数据 (3) 5.2检测报告 (3) 附录A(规范性附 录)紫外成像检测报告.......................... (4) 附录B(资料性附 录)电晕放电量与紫外光检测距离校正公式........ ................ 5 附录C(资料性附 录)输变电设备电晕放电典型图谱................ . (6) 5.1 原始数据 (3) 5.2 检测报告 (3)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 26 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通用细则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 2017 年 1 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通用管理规定》编制的第 14 分册《紫外成像检测检 测细则》 适用于 35kV 及以上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GIS、断 路器、隔离 开关、串联补偿装置、电容器、绝缘子、母线。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新疆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公多虎、雷鸣、罗文华、何常根、马勤勇、倪冬云、郑义、张勇、朴文泉、孙帆、丁扬。

生物成像技术调研

初探生物光子学 第一部分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背景 光子学是研究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光子行为及其应用的科学[1]。光子学正在继电子学之后为新世纪人类信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越来越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手段。光子学具有极强的应用背景,其触角几乎遍及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众多技术领域,为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光子技术,其作用和影响远远超出人们对光子学本身原有的预想,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领域[2~7]。 在生命科学领域,光与生命现象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在21世纪,所有的科学技术都将围绕人与人类的发展问题,寻找各自的存在意义与发展面。生物医学光子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3,5~7] 。简言之,生物医学光子学是利用光子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是光子学和生命科学相互交叉、互相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具体地,生物医学光子学涉及生物(包括人体组织)系统以光子形式释放的能量与来自生物系统的光子探测过程,以及这些光子所携带的有关生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信息,还包括利用光子的能量对生物系统进行的加工与改造等。生物学研究与医学研究、诊断和治疗涉及到的光学及其相关的应用技术, 包括其中最基础性的光物理问题, 均可归为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对象。较普遍的观点认为, 生物医学光子学可以定义为研究所有波长范围的电磁辐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涉及对生物体的成像、探测和操纵, 具体可划分为生物光子学和医学光子学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但它们各自的领域存在互相重叠的范围[6~9],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光子学及其技术的具体应用对象不同。生物光子学主要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细胞功能和结构, 包括生物系统的光子辐射以及这些光子携带的信息, 用光子及其技术对生物系统进行检测、加工和改造等等; 而医学光子学的研究对象为人体及其器官和组织。通过检测组织与血液参数, 探索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进而实现宏观和微观水平疾病无损探测、诊断和治疗, 包括组织光学、医学光谱术、医学成像术、以及光诊断与光治疗技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等[8,10~12]。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研究成果, 对生命科学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将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疑难顽疾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早期诊治提供可能性, 从而提高人类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其中的重大突破将起到类似X射线和CT 技

光场相机原理

光场相机Lytro的运作原理和运算方法 概略Lytro以在照片拍摄后,照片的对焦点可以自由变换的相机而被知晓.Lytro称其为光场相机.成像部分是由图像感应器和微型镜头所构成,并得到入射光束集中的光场.然后从光场再处理成最终的画面,光线集中相当于计算镜头的运作.本文就Lytro的动作原理和画面生成的运算方法进行解释. 1.前言数码相机是在摄像像素点上形成鲜亮的光像,并把此光像忠实的反应成数码影像的装置。但是光场相机则是采用与数码相机完全不同的原理所被认知。此相机是采用光场(光线空间)得到多条光线,再将光线集合并经过一种图像处理得到最终成像的相机。其代表机能为利用摄影后的后处理,变更相机焦点距离的再对焦机能。初期的光场相机是用多台相机纵横排列成的相机矩阵的实配.相机矩阵对机能有验证作用,但是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Ng试做了在成像像素的前面配置微镜头,通过致密的框体集中光线的光场相机.之后,Ng 为了将此技术商品化而成立了公司,在2012年开发了Lytro.本文是根据Ng的论文及实际的分析解析为基础解释Lytro的运作原理,机能,运算方法等. 2. Lytro的影像感应器图1为Lytro的影像感应器的扩大照片影像感应器是数码相机用的CMOS感应器,内间距为1.4μm,影像感应器上覆盖蜂巢结构的微镜头,微镜头的内间距为14μm。影像感应器3280*3280像素的面积上覆盖330*380个微镜头,一个微镜头的直 径大约是10个像素点的长度。 微镜头和保护用玻璃一体成型,CMOS感应器上面有少量空间,保护玻璃上面平坦,底面排列微镜头。保护玻璃和微镜头的厚度约为430μm,另外CMOS表面设置了拜尔型彩色滤膜。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关键词:动物成像分子影像学光学成像2010-04-20 00:00 来源:互联网点击次数:5089 1、背景和原理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传统成像大多依赖于肉眼可见的身体、生理和代谢过程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而不是了解疾病的特异性分子事件。分子成像则是利用特异性分子探针追踪靶目标并成像。这种从非特异性成像到特异性成像的变化,为疾病生物学、疾病早期检测、定性、评估和治疗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分子成像技术使活体动物体内成像成为可能,它的出现,归功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转基因动物模型的使用、新的成像药物的运用、高特异性的探针、小动物成像设备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目前,分子成像技术可用于研究观测特异性细胞、基因和分子的表达或互作过程,同时检测多种分子事件,追踪靶细胞,药物和基因治疗最优化,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药物疗效进行成像,从分子病理水平评估疾病发展过程,对同一个动物或病人进行时间、环境、发展和治疗影响跟踪。2、分子成像的优点分子成像和传统的体外成像或细胞培养相比有着显著优点。首先,分子成像能够反映细胞或基因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了解活体动物体内的相关生物学过程、特异性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第二,由于可以对同一个研究个体进行长时间反复跟踪成像,既可以提

高数据的可比性,避免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可影响,又不需要杀死模式动物,节省了大笔科研费用。第三,尤其在药物开发方面,分子成像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由于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中大部分因为安全问题而终止,导致了在临床研究中大量的资金浪费,而分子成像技术的问世,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使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通过利用分子成像的方法,获得更详细的分子或基因述水平的数据,这是用传统的方法无法了解的领域,所以分子成像将对新药研究的模式带来革命性变革。其次,在转基因动物、动物基因打靶或制药研究过程中,分子成像能对动物的性状进行跟踪检测,对表型进行直接观测和(定量)分析;3、分类分子成像技术主要分为光学成像、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CT成像五大类。(1) 光学成像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宰杀实验动物以获得数据, 得到多个时间点的实验结果。相比之下,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