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七大注意事项与四类禁忌人群

中医针灸的七大注意事项与四类禁忌人群
中医针灸的七大注意事项与四类禁忌人群

中医针灸的七大注意事项与四类禁忌人群

2015-05-26 15:20

来源:凤凰中医

评论

中医针灸是现代很多人会采用的保健养生的方法之一,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效果虽好,但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看:

针灸的四类禁忌人群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与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与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1T15:33:25.2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作者:阙彬福连清清 [导读] 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 AS 评分状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将9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选穴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并选择相应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治疗前,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并将统计分析与评分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 评分状况对比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AS 评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肩周炎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并且患有肩周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肩部疼痛或者肩部运动不畅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肩周炎患者一经确诊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1]。目前,临床治疗肩周炎多推崇针灸治疗,其原因是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时间相对西医比较短,并且治疗效果较为良好[2]。而我院现阶段已经针对以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此本文为了研究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特此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与观察,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将9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其中研究组48例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分别为21例、27例,最小的患者年龄为44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8±2.3)岁;常规组48例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分别为22例、26例,最小的患者年龄为45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71岁。根据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可知,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选择以及常见针法 常见穴位选择主要包括局部选穴,远道取穴以及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穴位选取三大类型[3]。其中,其中局部选穴较为常见,此穴位选择多以肩井、肩偶、肩贞作为主穴进行针灸治疗。远道取穴则又分为辨经远道取穴,循经取起、止穴,取五腧穴之腧穴三种。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穴位选取则需要医师具有足够的经验。 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穴位的选取常见针法:一、巨刺法,此针法需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以及具体患病情况选择穴位进行针灸,通常多选择上下左右循经取穴。二、阻力针法,此针法在临床治疗肩周炎比较常见,并且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但是此方法需患者配合找出其最疼痛点进行下针治疗。三、透刺法,此针法的特点在于一穴多针,同时治疗时间短。四、长针辐射状斜刺法,此针法需选择患者的背部阿是穴作为下针中心,特点则是不需进行留针操作[4]。 1.2.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选穴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需根据医院对患者患有肩周炎的具体情况,病变位置等,再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选择适宜的穴位以及针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 评分状况对比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资料如下表一: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在不断增加,其中从事劳动体力的人的比例较高。肩周炎患者一般会表现出肩部关节疼痛,甚至肩部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的现象,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临床治疗肩周炎多采用针灸治疗;但是由于针灸治疗的方法较多,并且针对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也会出现不同的疗效,因此临床选择治疗治疗肩周炎因考虑患者的具体的患病情况,再进行选穴针灸[5]。在本文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由此可见根据临床研究出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选穴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的进行针对性治疗更改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越平.温热电脑中频治疗仪配合肩三针和条口穴治疗肩周炎3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3(8):53.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 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

最新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版)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2009 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 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5 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H—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 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 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 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 (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 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 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与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该

学习针灸按摩的禁忌

学习针灸按摩的禁忌 目前中医针灸按摩中的确有很多人在模仿和学习和自学,盲目的去追寻治病良法和良方,恨不能一夜之间成为一代名医红遍大地。除不知针灸按摩学不精通,一味的效法模仿,不知深浅的胡乱应用,也是有极大的风险的。余就己所见闻告诫如下,聊可参考。对与不对就算是茶余饭后之闲聊吧。 一,针灸的禁忌; 1;针灸是有诸多禁忌的,并非扎进体内就叫做会针灸了,对于初学者,未学针灸之前,是必须首先掌握的要领。以免出危险事故。故而摘自圣贤之片语,以解初学之惑。 夫医者以愈疾为良,其愈疾之理,莫妙乎针。故知针者,有决病之功,立效之能。且夫之士,宜审而刺之,莫纵臣瞻,妄为施设,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要在定孔穴以精于心,以取神功而应于手,信知除见于目下,决病在于手中。是以轩岐开端,越人知要,素问隐其奥,难经彰其妙,况为针者,岂曰小补之哉。人受阴阳以生,一岁之日有三百六十五日,肢节亦分三百六十有五穴,象周天之度也。古神圣成天之功,立民之命,爰作针法。针某穴,疗某病,手得之,心应之,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卢扁尚矣,此法罕传。 2 ;杂忌法 杂忌法有数端。经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于至巧;气血羸劣者,不可刺;久病笃危者,不可刺;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饥大饱、大醉大劳,皆不可刺。然大寒无刺,令病患于无风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患无畏寒气,候气血调匀,然后可刺。如此刺之,无疾不愈。余皆仿此而行之。经云: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混混之脉,无刺之热,此之谓也。3;穴位禁忌; 脑户、顖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 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九宫尻神禁忌歌: 坤踝震腨指牙上,巽属头兮乳口中,面背目干手膊兑,项腰艮膝肋离从,坎肘脚肚轮流数,惟有肩尻在中宫。 ◎十干人神: 甲不治头,乙喉,丙肩,丁心,戊腹,己脾,庚腰,辛膝,壬肾,癸足。 ◎十二支人神: 子目,丑耳,寅胸,卯齿,辰腰,巳手,午心,未足,申头,酉膝,戌阴, 亥颈。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2009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 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 (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 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Acupuncture),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十二经),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恢复正常。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慰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1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

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温针灸操作规范

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一、简介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的针灸治疗方法。 二、适应症 主治: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三、禁忌症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 五、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选好腧穴,消毒皮肤。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4、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 cm 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5、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6、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7、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六、注意事项 1、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针灸禁忌

针灸禁忌 《针灸直指》 初一日在足大趾厥阴分,犯之跗踵。 初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犯之经筋缓。 初三日在股内少阴分,犯之小腹痛。 初四日在腰太阳分,犯之腰偻无力。 初五日在口太阴分,犯之舌强。 初六日在两手阳明分,犯之咽喉不利。 初七日在内踝少阴分,犯之阴经筋急。 初八日在手腕太阳分,犯之腕不收。 初九日在尻厥阴分,犯之病结。 初十日在腰背太阳分,犯之腰背偻。 十一日在鼻柱阳明分,犯之齿面肿。 十二日在发际少阳分,犯之令人耳重。 十三日在牙齿少阴分,犯之气寒。 十四日在胃脘阳明分,犯之气肿。 十五日在遍身,不宜补泻,针灸大忌。 十六日在胸太阳分,犯之逆息。 十七日在气冲阳明分,犯之难息。 十八日在股内少阴分,犯之引阴气痛。 十九日在足趺阳明分,犯之发肿。 二十日在内踝少阴分,犯之经筋挛。 二十一日在手小指太阳分,犯之不仁。 二十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犯之经筋缓。 二十三日在肝及足厥阴分,犯之发转筋。 二十四日在手阳明分,犯之咽喉中不利。 二十五日在足阳明分,犯之胃气胀。 二十六日在胸太阴分,犯之令人咳嗽。 二十七日在膝阳明分,犯之足厥逆。 二十八日在阴少阴分,犯之小腹急痛。 二十九日在膝胫厥阴分,犯之筋痿少力。 三十日在足趺,皆忌针灸。 四季人神禁灸——《刺灸心法要诀》。 四季人神所在处,禁忌针灸莫妄施,春在左胁秋在右,冬在于腰夏在脐。 【注】四季人神所在之处,谓人之神气初动之处,同乎天之流行也,禁针灸者恐伤生气也。人神常在心,春在左胁者肝主升也,秋在右胁者肺主降也,冬在腰者神主藏也,夏在脐者脾主化也。 十二建人神不宜灸——《黄帝明堂灸经》。 建日在足禁晡时。 除日在眼禁日入。 满日在腹禁黄昏。 平日在背禁人定。 定日在心禁夜半。 执日在手禁鸡鸣。

针灸治疗病例模板

一、中风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二、眩晕 【病因病机】 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均可

董氏针灸治疗头痛之临床应用

董氏针灸治疗头痛之临床应用 蔡金印 恩师胡文智医师,年十九岁即拜师董公景昌之门下,跟随董公十余年,尽得董公真传。并破例以学生身分,被政治作战学校聘为校医,义诊十余年,恩师临床针灸治法灵活,单就头痛一症就有十数种治则。笔者跟随恩师多年,因资质有限,未能尽窥恩师丰富临床经验之奥秘。仅将跟诊之临床经验与大家分享讨论。定义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由其它多种疾病所引起。举凡因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入侵所起,或因内伤杂病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头痛。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内经中《素问.风论篇》有「首风」、「脑风」之称。难经第六十难则提出「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不去为─厥头痛」及「入连在脑者为─真头痛」之区别。 伤寒论中张仲景则按六经辨证将头痛列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及「厥阴头痛」等条文。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之头痛病因与病机 引致头痛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损伤、压迫、牵引、推移、扩张等,而这些变化令痛觉敏感的结构受刺激后便会出现头痛。 *急性头痛:如颅内出血、中毒:发热性疾病、腰椎穿刺后引致的头痛等。 *慢性头痛,如颅内有肿瘤、鼻窦炎、头颅外伤、高血压和神经官能症等。 *如突然头部剧痛,兼有渴睡、怕光、头向前倾时会痛等现象,还有呕吐症状时,可能是脑出血、脑梗塞、蜘蛛网下出血、青光眼、脑膜炎。 *若近来每天睡醒时均感到头痛,可能是由于紧张过度或高血压而引起;若呕吐却不恶心,便有机会患有脑瘤。 *鼻窦发炎可引前额、颧骨及鼻部胀痛感到痛楚,而当前倾或触摸面庞时会更痛,晨起时症状重,晚上症状减轻或消失,中耳炎常伴两边和后枕部持续性胀痛。 *颈椎病常有后枕持续性胀痛、抽痛,有时会引致上臂、手指等处亦感疼痛。 *头痛及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发烧。 *若只维持了几小时至一天引起的头痛,也许是因感冒引起;也可能是高血压。 *若头痛维持了几天至几个星期,可能是脑部硬膜下血肿。 *若头痛维持了几个月,并有加剧现象,很可能是脑瘤。 *头部曾受碰撞或受伤的头痛,可能是脑部震荡。 *如果眼球感到痛楚而视觉模糊,可能是因眼内压升高而起。 *头痛若是单侧性,可能是丛集性头痛或偏头痛。 中医之头痛病因与病机 *外感头痛:起居不慎,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上犯头顶,清阳之气受阻,气滞血瘀,阻碍经络,而导致头痛。1.风寒入侵。2.风热入侵。3.风湿入侵。 *内伤头痛:主要与肝、脾、肾及瘀血有关。 1.肝阳上亢。 2.肾精亏虚。 3.脾胃虚弱。 4.瘀血头痛。 董氏针灸疗法 以下为董公及恩师胡文智医师之数十年临床经验摘录如下: 1.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效。(笔者经验再加神耳上穴为治各种头痛之基本配穴) 2.血虚头痛:针心灵一、二、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佳。 3.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 4.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金穴、水通穴。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 1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

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 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禁 忌症。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针刺。

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研究

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5-11-23T13:14:46.517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作者:林秋意刘业帅陈戈李孔正梁基源黄妃凤 [导读]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林秋意刘业帅陈戈李孔正梁基源黄妃凤(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应用于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头痛患者 92 例,将其随机分成2 组,每组46 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对比 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8%,复发率为2.2%,生活质量评分为78.21 士1.83 分。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6.9%,复发率为8.7%,生活质量评分为60.15 士1.24 分。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关键词] 中医针灸;头痛;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4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037-01 在头痛治疗方面,很多患者对于头痛疾病没有太多的了解,认为该疾病不严重,大多数患者多自行购药服用,导致该疾病没有得到科学的治疗,造成患者头痛的愈发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因此,在针对于头痛的治疗中,患者应该到医院进行就诊,并且运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确保该疾病能够彻底的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6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5 岁到5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 士1.4 岁。对照组46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在33 岁到6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 士1.2 岁。2 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6 例患者主要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西乐葆 200mg 每次,每天2 次。对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采用1.5寸毫针,刺法均采用平刺,刺入角度与皮肤呈15°角,平补平泻,针头留在刺在皮肤里持续5min,5min 后捻转针头使局部皮肤产生针感。其针灸的主要穴位包括,列缺、百会、太阳、风池等[1]。对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均为10 天。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由于头痛疾病具有较强的复发性,因此,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到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疾病的复发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在患者出院后,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并且采用SDE-S评分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8%,复发率为2.2%,生活质量评分为78.21 士1.83 分。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6.9%,复发率为8.7%,生活质量评分为60.15 士1.24 分。 3. 讨论 根据近些年来的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头痛的发病率在逐渐的上升,截止到2014年1月,我国头痛患者高达300万人次,该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杀手。由于头痛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头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在发病之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甚至是很多患者由于疼痛感强烈,需要服用相关的止痛药,对患者的身体也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2]。头痛疾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病,但也是较为难治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临床上对于头痛的发病机制不了解,无法寻找到诱发该疾病的原因,并且由于患者身体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进而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多患者也尝试很多的治疗方法疗效不是非常明显,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上的压力[3]。在临床上,针对于头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治疗是目前医学上认为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也针对有头痛疾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从结果上看,针灸治疗头痛与常规西药治疗头痛相比,临床有效率更高,且疾病的复发率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4]。因此,针灸治疗头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首选该种方法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头痛之所以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原因主要就是,通过对患者的列缺、百会、太阳、风池等穴位进行施针,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头部神经,减少疼痛感,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治疗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患者的头痛次数以及头痛程度也在逐渐的减小,实现了对患者的有效治疗[5]。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由于头痛发病较缓,多半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通过有序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够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在针对于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方式,能够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良锋.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近况[J]. 针灸临床杂志.2012, 03(07):120-121. [2] 刘景洋. 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57 例[J]. 广西中医药.2013,02(04):221-222. [3] 乔晋琳. 针刺全息头穴治疗偏头痛104 例[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12(04):189-190. [4] 马红利,孙立虹,葛建军等. 近十年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成效和展望[J]. 中国全科医学.2011,03(32):231-232. [5] 彭东,霍旭阳,陈杰等. 针刺手四针治疗头痛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11(01):132-133.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室要求宽敞明亮光线良好,温度适宜。 2、所用针灸针具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是一次性针灸针具 3、过度劳累、饥饿、空腹、惧针、精神紧张的患者,不易立即针刺。 4、身体极度虚弱,大汗、大出血,病情危重(急救除外)的患者不宜针灸。 5、体质虚弱的患儿及老人,刺激不易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7、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应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8、人体某些部位如眼部、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方向、角度及深度。 9、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10、进针、行针时应多与患者交流,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掌握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针灸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11、女性生理期若非为了调经,一般不宜针灸,孕妇禁止针灸。 12、电针器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完好,若电流输出时断时续,

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查修理后再用。 13、调节电流时,应逐渐从小到大,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折针或晕针等,年老体弱及小儿患者尤应注意。14、电针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以内,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5、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在接近骨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 16、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明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输出导线不应挟持在针身部位,而是针柄部位,以防产生电离,损伤针身,造成断针事故。

针灸学重点笔记

针灸学重点笔记——康复一班整理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经络的作用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分为:经穴(十二经脉、任脉、督脉上的腧穴),奇穴和阿是穴。(分类及概念) 腧穴常用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定位法。(各自的概念及骨度分寸法的一些常用骨度分寸)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各自的概念及应用)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任督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五、刺法的概念和分类: 刺法:又称“针法”,是指使用不同的针具,刺入人体的穴位(或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给与一定的刺激,从而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基本操作方法的描述)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针灸禁忌

针灸禁忌症 针刺禁忌: 1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 、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针刺注意事项: 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针灸禁忌

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坞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明,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门中髓伛偻形, 手鱼复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禁灸穴歌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醪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理。 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使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成》一书是明朝杨继洲先生所编撰著作的,算是收集针灸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里面选集了《内经》、《难经》、还有当时在明朝可以收集到的各类针灸典籍,还有杨氏家传的与他自己的一些经验。 书中有二个篇章,“禁针穴歌”以及“禁灸穴歌”。禁针穴就是不可以扎针的穴道,禁灸穴就是不可以烧艾灸的穴道,这都是杨继洲参考了很多别的针灸书选取出来的。 “禁针穴歌”记载了有二十二个穴道不可以扎针,有四十五个穴道不可以艾灸。 分析一下那些不可以扎针的穴道,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身上的危险处,例如:

头上面的骨头缝中间、或是心脏上,或其它比较危险的地方。有些穴道被扎流血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例如“脑户、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等穴道都在头上,而且是在头骨和头骨相交接的缝里头,甚至于这个缝是好几个缝的接口,这种穴要给扎了针上去,常会发生不可预期的后果,因为以前使用的针很长很粗,假如扎到了里头的“硬脑膜”、更进去到“脑软膜”、甚至于扎到了脑里面的话,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另外,在“禁针穴歌”里头有“神道、灵台、膻中”等等穴道,都处在胸口心脏部位,假如针到了心脏,可能也会发生一些不好的后果。还有像“水分、神阙”,就在肚脐上,如果扎了针进去会发生危险,“会阴、横骨、气冲”,都在阴部或胯下鼠蹊部,或在前后两阴中间。这些部位,依照中国古时候的礼教来讲,也不可以随便扎针,何况里面也有非常大的动脉通过,所以扎错了针也很危险。 另外还有好几个穴道也都是这样,例如“手五里、三阳络、青灵”等等,都因为底下有动脉,所以要小心扎针,扎出血来可能都会发生问题。刚刚讲的这二十几个穴道以外,还有一些穴道,特殊的人不可以给扎针,例如孕妇不可以扎“合谷”和“三阴交”。曾经有一些病例,扎了合谷、三阴交两穴,孕妇立刻就临盆,因此,怕孕妇给扎了可能导致流产;所以有这个说法:“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另外,妇女还有一个“石门穴”,针、灸都不好,“石门针灸均须忌”,为什么呢?因为它可能会使“女子终生孕不成”,一辈子都难以怀孕了。依据近代的研究,发现到“石门”的附近有一个穴道,会使妇女完全不再怀孕,就叫它做“绝孕”穴。 另外还有几个穴道,例如“云门、鸠尾、缺盆”,恰恰在肺的外边或肺的旁边,假如扎得深,可能会把肺扎破洞,而得到“气胸”之类的毛病。另外五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