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 张衡传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 张衡传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 张衡传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

语文课文的学习,会让你的视野更加开阔。下面是网络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

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 )文邓骘( )

B.逾侈( ) 璇( )玑

C.驿( )站河间相( )

D.骸( )骨蟾( )蜍(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同( )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同( )

(5)府吏见丁宁( )同( )

3.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

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亲,父亲赐一匹绢作他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

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

张衡传1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用) 【温馨寄语】 智慧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在课堂内外全心全力地学习,才能让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过程: ①课前准备:自学完成对本文节构的把握,了解张衡的人生经历及成就。 ②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③师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 2.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张衡对我国科学、文学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方法指津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①shào zhǔ②hào ③lěi ④zǎ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 (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 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⑷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 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 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

2020高中语文 2.4张衡传 鲁人版必修2

2.4 张衡传教案(07版鲁人必修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3、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二)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三)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 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 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 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撰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讥之乎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教书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3、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不慌不忙,镇静,淡泊宁静。 译文注释为: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6.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7.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ng)也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张衡传》 1.①sh4o②h4o③l7i④z3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高中语文 3张衡传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13 张衡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善属.文(shǔ)连辟.公府(bì) 莫不逾侈.(chǐ) B.精思傅.会(fù)邓骘.将军(zhì) 璇.机之正(xuán) C.首衔.铜丸(xián)合契.若神(qì) 上下肃.然(shù) D.积年不徙.(xǐ)中有都.柱(dōu) 河间相.(xiànɡ) 思路解析:A项,“属”应读“zhǔ”。C项,“肃”应读“sù”。D项,“都”应读“dū”。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C.其牙机 ..巧制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管理。 思路解析:D项,“政理”应为“政治清明”。 答案:D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思路解析:A、B、C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4~9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 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 ..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 ..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 ..》作《二京 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承.平日久承:连续。 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辄:总是。 C.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发:打开。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地里。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C项,“发”应为“拨动”的意思。 答案:C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 ..俗人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 ..拜郎中 C.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D.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 思路解析:A项,“交接”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有“交往、接触”的意思。B项,“特征”在文中不是一个词,而是各自成词,“特”是“特地”,“征”是“征召”。C项,“方面”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方向”。D项,“下车”在文中指“官吏初到任”。B、C、D三项均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义不同。 答案:A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着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4.13《张衡传》(新人教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张衡传》同步练习(附答案)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文邓骘() B.逾侈()璇()玑 C.驿()站河间相() D.骸()骨蟾()蜍()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

第13课张衡传 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课内素材 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名人——张衡 张衡是东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也是有影响的画家。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张衡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施政有方的政治家。永和初年,张衡曾经出任过河间相,历经三年,为百姓所称道。 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安帝慕名求贤,由公车特征张衡,授命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

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做官期间,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同时,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且有毅力,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运用角度]“品格”“毅力”“理想”等。 ⊙运用示例 没有掌声,没有喝彩,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里。这,就是成功了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 成功! 只要说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早1 700多年的地动仪。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 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在他开始制作候风地动仪时,曾遭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其实,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

(完整word版)张衡传逐字逐句翻译高中语文必修打印版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衡少(年轻)善(擅长)属(写)文,游于三辅,因(趁机)入京师,观(同“游”)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没有骄傲自大。)。常(平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去),连(屡次)辟(召)公府不就(任职)(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侈)(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衡乃(于是)拟(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用)以(来)讽谏(讽喻规劝)(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思傅会(文章的组织结构布局),十年乃成(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奇(以…为奇)其才,累(屡次)召(征召)不应。(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术数方面的),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两次)迁为太史令(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遂乃研核(研究考验)阴阳,妙(精妙)尽(指算透)璇玑之正(道理),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妙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不趋附)当世(当时的权贵),所居之官辄(就)积年(多年)不徙(升迁)。自去史职,五载复还。((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枢纽)发(拨动)机(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接住)之((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缝隙)(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传记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前预习】 自主翻译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一个新的单元,进入一个新单元我们应该先干嘛? 翻开课文55页,打开单元导读。 告诉老师,第四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人物传记)好,那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人物传记都是选自哪里的?《史记》《汉书》,这些传记的主人公都干了些什么,能让后人为他们写传?要么政绩突出,要么品德高尚,或者是文学才干名垂青史,才能使后人景仰、追慕,为他写传。 单元导读还告诉我们,要如何学习这些作品呢?(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 要注意什么?这些传记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和韵味。 那我们今天呢,就以《张衡传》为第四单元开篇。 二、人物简介(3分钟)

高中语文《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13《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鲁庄公。)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案范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张衡传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张衡传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果 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然而(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衡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

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

九年级语文张衡传1

[科目] 语文 [标题] 《张衡传》《祭妹文》 [关键词] 文言文/教案 [内容]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学习《张衡传》要抓住两个要点: 1 . 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要结合“思考和练习”,介绍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2 . 从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入手,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人物传记特点,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不朽成就。 ( 二 ) 学习《祭妹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 本篇为“自读课文”,文字不算很深,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应根据“思考和练习”一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稍加点拨即可。 2 . 写作特点,主要突出“寓情于事”这一点,其它不必过多“发掘”,以免分散重点。 3 . 对袁枚三妹素文的身世也不必多作介绍,只需结合课文来讲就可以了。 ( 三 ) 应把对两课语言知识的整理作为重点。 【指点迷津】 ( 一 ) 学习《张衡传》写作特点,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对于第一个特点,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教师可作如下引导:1 . 先在全文各段中比较详略,分析详写张衡科学成就的原因。并可追问:对张衡的文才和政绩,完全舍去不写行不行 ? 2 . 比较写张衡各项发明创造的详略,分析详写候风地动仪的原因。3 . 再在写候风地动仪这段中,分析特别着力写仪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通过提问、分析,让学生具体认识课文在记叙详略上的细致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张衡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由此而推一般,传记的详略取舍,应服从于突出传主特点的需要。对于第二个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候风地动仪”一节来认识。 ( 二 ) 《祭妹文》应重点分析第4自然段,可先找出所选事例,然后再从组材和表现方法上作些分析。 1 . 一段写动年琐事 ( 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瞠视而笑 ) 。 2 . 在材料组织和表现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A . 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不是一般忆旧,而是通过忆旧来掉念逝者,所以在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这样使材料为中心服务。 B . 在表现上只是寥寥数语而情态毕现: 写动作:“奋臂出其间,显示出儿童的活泼可爱。 写装束:“梳双髻,披单缣”,使形象生动逼真。 写声音:“两童子音琅琅然”,给人以实感。 写悲戚:“掎裳悲恸”,表现出情感的真挚深沉。 写喜悦:“自东厢扶案出……瞠视而笑”,欣喜之情由衷而发。 这些融汇起来,描绘出有色有声、生动感人的生活画面。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 一 ) 《张衡传》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情况 ? 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 根据这些记叙,对张衡做出评价。

高二语文《张衡传》课文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张衡传》课文教案设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张衡传》课文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 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 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 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 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