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浅析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浅析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浅析

浅论循环经济的新三原则

浅论循环经济的新三原则 循环经济理论是美国哲学家鲍尔丁由人造卫星能源枯竭而联想到人类地球也资源有限,须得永续利用而提出来的。该理论基于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度,为从源头上和运行环节中其采取限量、节约和充分利用的行为而提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R原则”。该理论的提出是人类为社会延续和正确运行而探索出的较为基本和核心的理论成果。循环经济理论是可持续发展这个最大的理论体系中物质方面基本框架和内容。“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发展”,这种理念的推断和形成是以地球资源为依托的,故而这种达到理想状态的经济循环模式即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已日趋完善。国外“深生态学”*1理论与我国“大生态”理论和“大生态战略”*2 .,皆是以生物圈为对象探讨人类正确思维和行为关系,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最前沿的理论。而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则是将可持续发展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提到了人们行为的议事日程。目前世界各国都对该理论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吸纳、探索和实践。基于我们生态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遭到严重破坏,为寻求正确的发展模式,我国也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发展模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循环经济原则的定义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此种定义中第三原则的使用应该比鲍尔丁的“再循环”的定义合理和明晰的多。因为其所谓的“再循环”必竟是将废物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再利用的启动和运行。故而使用“资源化”这种表达方式是更合理、更形象化的。而我认为若以“生物化”代替再“再循环”形成“减量化、再利用、生物化”的新三原则,应该说是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这个观点将另有专论)。虽然循环经济理论是正确的思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必行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要想将这一理论和发展模式付诸实施并使之正常地运行,尚待我们的努力、探讨和实践。 1.循环经济理论的概念在现实中的理解状态 循环经济其实就应该理解为生态经济。因为任何一种生态都应该是循环的,每一个循环系统也同样构成一种和谐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以致“再循环”的三个原则来说,其实质就是为了在使用资源后的生态环境符合于持续发展状态的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这一原则是宣称地球资源是我们与后代人所共有,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贪婪,忽略后代人的平等权利而随意的支出和使用资源,而同时也强调了我们的责任。所以提出的原则是极少动用末开发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极尽可能地充分使用已开发的资源和生产出的产品。再就是梯级使用资源或将废物作为新的资源再度使用,达到废物的零排放或者最小量排放。这种思绪凡是有正确思维方式的人们,尤其是执政、决策者们都应具备的。在经济不发达的农业时代,该问题不是突出的问题,而是随着近代开发技术的进步与使用,人们为了个人或者小区域、小集团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不顾自然界资源的有限,不顾资源应该公有的原则,采取占有、变相的抢占和掠夺。在发达了的国家深知资源的宝贵,更珍惜并重视自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对于贫困落后的地域的人们来说,是本应该遵循正确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的,但因为受发达了的人们优越生活水平和丰裕物质上享乐、奢侈的诱惑,往往顾不得自己的客观情况以及和后人总体资源的比例,也得自己先填饱了肚皮,拚命风采和享受一回。在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长阶段里,就有“为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的鼓动,就是这样的思绪使我们发展导入歧途,走了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资源匮乏贫困地区更有“在资源枯竭之前也要富起来”的意识和行为。这是在县域经济状态下的领导者们,为争夺资源,拼抢经济实力追求政绩所表现的盲乱状态和行为。 在发展与污染的问题上,贫困落后地域先是已经受了西方发达国家污染之苦后而再度忍受自己向发达迈进中的无度开采、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这是有几重原因的:一是经济落后奋起直追的思欲;二是不甘再忍受生产贫困生活方式相对的困扼;三是生产工业技术条件的落后必然造成的破坏;四是发达地区危机和设备的转让;五是这样的地域不能坚持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应有的计划原则和运行秩序。这里有一种大范围内人格意识低下的表现,有我们在地球整体范围内达求和谐要克服和消除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也是落后不发达国度里最危险、也是一种最难复归的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追求和达到的应是地域范围里整体经济良性运行,或者说与自己以外的更大环境相和谐的运行状态。因此,这里首先要区别和警觉的是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关系与区别。二是循环经济的整体运行状态与单个项目或者小区域循环状态的关系。三是地域范围内循环经济运行的总体意识思维与整体运行的调控功能系统完整程度的关系。 在发展过程中导致混乱无序的因素同样也是阻碍循环经济高度和谐运行的制约和羁绊。而我们现实生活和探寻其发展模式的实践中就有很多认识上的朦胧和误区:一、有将项目代替整体经济循环的意识,忽略或否认整体意识的回归与树立。二、重视不可再生资源范围内的回归再循环利用,忽略生物化可再生资源领域的开发和优化。三、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它强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必然有其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本文从自然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四个方面谈一下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必要性 正文: 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它强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必然有其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本文从自然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四个方面谈一下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状况与发展趋势是制约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一份预测报告中,曾向人们发出这样的警告:现在如果用简单方法计算,即把资源的埋藏量用每年的消耗量去除的话,估计还可用500年,如果按复利法计算,假定每年消耗量以平均2.5%的速度递增,那就只能维持90多年了。最近,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报告对我国国情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是: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森林资源已经处在其顶点的状态;淡水资源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矿物燃料和矿石的储量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燃料等)已经几近耗尽,或者说由于发展速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布的越来越不均衡。土地和矿产资源的质量正在逐渐恶化,我们需要钻更深的井才能获得石油,需要使用更多可用可不用的土地,需要采用低品质的矿石,等等。自然资源的稀缺,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的节约与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层次,从深层次来开发新资源,从而以小的代价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价值转化。发展循环经济正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自然资源为目标的。 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吁求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大规模地呈现出来,而且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经由区域性发展到全球性。土地酸化和有害化学物质的聚集;同温层臭氧层正受到破坏;大气中温室气体使气候变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海平面在升高;部分南极冰层在断裂;热带森林的退化在加速,沙漠化在蔓延。自然资源被大量利用,不仅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而且产生了大量污染,已经超出了环境的吸纳能力。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的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是必须的,但传

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安文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刻:二零一四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5) 1.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5) 1.3.2投资的必要性 (5) 1.3.3项目情况介绍 (7)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8) 1.5 要紧技术经济指标 (9) 1.6可行性研究的要紧结论 (10) 第二章企业差不多情况 (11) 2.1 承担企业概况 (11) 2.2公司经营宗旨 (11) 2.3公司的进展目标 (11) 2.4 项目的技术基础 (11)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现状分析 (12)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进展概况 (12)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现状 (12)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进展模式 (13) 3.2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状况 (13) 3.2.1陕西进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13) 3.2.2进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15)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7)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17)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17) 4.1.2蔬菜供求状况 (17) 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 (18) 4.2产品的价格预测 (19) 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 (19) 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4.5项目前景 (20)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21)

5.1 资源和原材料 (21) 5.2项目选址原则 (21) 5.3场址选择 (22) 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23) 第六章产品技术方案 (23) 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 (24) 6.1.1总体布局 (24) 6.1.2生产区的规划 (25) 6.1.3 养猪工艺流程 (29) 6.1.4猪场建设成本 (30) 6.2 沼气生产采集技术方案 (30) 6.2.1建设标准 (31) 6.2.2建设成本与收益 (31) 6.3 现代农业种植区建设方案 (32) 6.3.1差不多情况 (32)

浅论循环经济研究发展

浅论循环经济研究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国内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有关循环经济的一些概念、特征、发展模式等问题,并通过介绍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优秀案例,结合本国国情给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08-1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5)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9)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 (12) 2.1 承担企业概况 (12) 2.2公司经营宗旨 (12) 2.3公司的发展目标 (12) 2.4 项目的技术基础 (13) 2.5项目情况介绍 (8)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3)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3)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3)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4) 3.2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5) 3.2.1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15) 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17)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9)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19)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19) 4.1.2蔬菜供求状况 (20) 4.1.3鲟鱼供求状况 (20) 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 (21) 4.2产品的价格预测 (22) 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 (22) 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4) 4.5项目前景 (24)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25) 5.1 资源和原材料 (25) 5.2项目选址原则 (25) 5.3场址选择 (25) 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27) 第六章产品技术方案 (27) 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 (29) 6.1.1总体布局 (29) 6.1.2生产区的规划 (30)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一)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一)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再 论文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再生 地球孕育着人类,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同时,人类却无情地污染、毁坏和摧残着地球,致使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灾害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今天,关心地球、爱护地球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已成为每个人的愿望。 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生态失衡。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到了难以为继 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由此,循环经济的思想开始了萌芽。“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提出,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 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目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

从循环经济角度研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从循环经济角度研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社会科学论文 从循环经济角度研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肖文博张季中杨玉 摘要: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可持续能力,为了能够使农业继续良性发展,必须将其纳入循环经济体系,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所以农业要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吸取先进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本文就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一、当前的现代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二是城市数量增加、规模加大,农业人口的比重降低至半数以下。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了现代农业,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了现代农业建设,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完成。现代农业被称为“石油农业”,因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大量使用了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及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化学化使种子选育技术先进、使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成为主流、使病虫防治和除草更加方便、使化学合成肥料广泛应用。由此,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产量不足这一世界第一大矛盾。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如图1

所示。 当前的现代农业为了提高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两大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污染,称之为农业污染。当前的现代农业盲目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引发危机,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化肥残留大,诱发多种疾病,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业对环境污染很大。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可持续能力。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循环经济思维充分融入现代农业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个完整的能量与物质传递链条:阳光、土壤、空气→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物质与能量传递在自然环境系统没有尽头,没有废止,只有循环往复,并从一个层次发展到另一个层次。 循环经济参照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途径,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最大程度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和能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减少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甚至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及废弃物的低排放。未来,循环经济思维将充分融入到现代农业之中,物质和资源可以在闭

循环农业论文15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15篇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 摘要: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的自然生长以获得收成。传统农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掠夺性的,往往形成“先掠夺、再补充、再掠夺”的恶性循环,造成农田肥力下降,降低产品品质,并形成大面积污染。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耦合效应,有效利用不同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互补、互利因素。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论文农业 循环农业论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 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它是20世纪90 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它不 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

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山东农业科学 2010,2:112~115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09-11-03 作者简介:李春红(1976-),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和经济管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 李春红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菏泽 274000)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增长潜能已逼近其极限。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得出走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是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科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2-0112-04 Necessity and Counter measures to Developi n g Agri cultural Recycli n g Econo my i n Chi n a L I Chun -hong (Heze A cade m 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Heze 274000,China ) Abstract A t p resent,Chinese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taking the traditi onal path of extensive gr owth,which makes the populati on,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 bear the increasing p ressures 1The old mode of eco 2nom ic gr owth has been app r oaching its li m it .This paper ca me t o conclusi on that devel op ing the agricultural re 2cycling econo 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 or scientical 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 r oble m s and their causes p resent in the 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 ic,and then the counter messures were put f or ward .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unter measur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11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充分利用当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 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闭路循环,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112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农业循环经济基于生态农业,立足于大农业,按照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的自然生态原理运行。它按照生态学基本原理,使农业生产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和永续发展,其本质也是 生态经济;(2)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节约农业资源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再生闭路循环利用为特征,以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为目标,从而实现农业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