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

当前,如何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问题,成为同时牵动内地与香港金融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此举究竟会对香港和内地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风险?应当如何采取相应的风险监控措施?这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香港是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潜在市场

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能否发展起来,这与现实的市场需求状况如何有密切关系。

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为活跃的资金使用者。目前,许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香港企业或者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避免货币错配的风险,在大幅减少借入外汇贷款,而对于人民币资金则保持了相当旺盛的需求。

边贸以其独有的形式在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据调查,在中国的边贸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相当有影响力的货币,边贸活动的活跃无疑会累积相当比率的人民币。

在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中,目前的计价货币主要是美元,这一方面有历史的因素,另外也可能是商品最终需要出口到美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中,会有更大比重的商品是亚洲各国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商品贸易用人民币计价、进而导致人民币的资金需求是必然的趋势。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边贸,也是人民币外流的一个主要源头。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增长迅速。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呈上升状态,汇率风险小,加上一些边贸地区外汇储备短缺,外币结算困难,它们开始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与我国的双边贸易。在贸易和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现已成为主要的边贸结算货币。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经贸和旅游业的推进,人民币越来越"国际化",流出的数量将越来越大,将自然而然产生一定的人民币的离岸业务。而在人民币仍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资本流动仍受控制下,散落在亚洲各地区的人民币难以循正常途径回流内地。如果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滞留在各地的人民币就可能被吸引至香港金融体系,既有助我们对人民币流向的监管,又促使香港成为全球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在各种形成境外人民币供给的渠道中,人民币现钞携带出境是一个较为易于观测和估计的渠道。实际上,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和现钞兑换由来已久,但具规模且具统计意义却是在1993年允许境内外居民出入境时,每次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人民币现钞规定之后。

人民币进入香港的形式和途径五花八门,如果不考虑以地下管道或是走私等非正常途径,人民币在香港的最终提供者绝大部分是来港的内地游客以及部分从内地返港的本地居民。近年内地访港旅客一直以双位数字增长,平均升幅达20.8%,远高于其它地区访港旅客每年平均

1.4%的增幅。尤其是2002年,内地取消访港旅客数量限制后,访港旅客更是爆炸性增长53.4%,达68

2.5万人次。

若以旅客每人每次按规定平均携带人民币6000元计(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数),仅2002年,由内地旅客带入的现钞人民币就达409.5亿元。1996年至2002年期间,内地访港旅客总数为2532万人次,携入的人民币总量达1520亿元。假设每年流入香港人民币的1/3沉淀或在香港长期流通,则目前在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现钞就逾500亿元,而不稳定的流量亦有此数,甚至更大。考虑到内地旅客每次携带人民币往往超逾规定,实际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可能远大于500亿元。随着CEPA的签署,个人旅游计划的实施,访港旅客将不断增加,估计香港流通的人民币数量仍将快速增长。如何为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滞港人民币存量建立安全和有效的回流机制,已是

不容回避的现实,亦是香港和内地经济进一步密切交往的前提。

由于缺乏固定渠道,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难以循正规途径回流内地金融体系。然而正是因为滞留在香港的这笔庞大的人民币存量,也为其自身创造了各种人民币需求业务,如兑换、汇款等,但这些业务的主流非由银行经营,而是由找换店、钱庄甚至非法地下管道把持。

在滞留人民币存量基础上衍生的各种需求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是港人到内地旅游、消费、探亲、公干等小额资金需求。据统计,进入90年代以来,香港居民回内地人数就达千万人次,

是内地游港人次的10倍以上(2002年除外)。特别是近年,香港经济不景气,财富缩水,北上消费大幅增加。2000年开始,回内地人次突破5000万,到2002年,这一数字已达5565万。虽然港人可以通过旅行支票、信用卡、提款卡或外币到内地兑换人民币,甚至在广东一带亦可直接用港币消费,但出于安全和方便考虑,港人一般都在离港前兑换所需人民币。在人民币没有放款出路的情况下,香港人民币的主要需求也只能是各类回内地活动的人员,他们日益扩大的需求,为银行和找换店(银行所占比例极小)的兑换业务提供了不断扩展的空间。

第二类是金融资产及实业投资的大额资金需求。部分港人在内地买楼、投资A股、以及进行实业投资皆需要部分人民币资金。根据业务量较多的原中银集团所属宝生银行每年兑出人民币2亿元,香港经营人民币兑换业务的银行为八、九家推算,估计每年由香港银行兑出的人民币约为12-18亿元,主要用于满足一部分小额人民币需求;而近年外管局又取消了香港银行可汇入内地10万元人民币的做法,因此香港的人民币资金需求主要由香港100多家人民币找换店或其分店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出的人民币资金来解决(包括兑换和汇入内地,汇款实际上通过地下

管道相冲抵,大部分人民币资金并未实质进出香港)。

2002年3月1日,内地有关部门收窄境内银行买入港元现钞的差价,由原先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的2.5%,缩窄为1%,希望把人民币资金需求纳入金融体系,减少业务。但香港找换店为提高竞争力,将单边买卖差价收窄至0.1%左右的微利水平。如果以每间找换店铺平均每月维持生存最低需要5万港元(租金加生活费)的收入,全港共200间找换店铺推算,全年双边人民币买卖额至少应达1270亿元(1200亿港元),单边人民币资金需求至少为636亿元,可见香港市场人民币资金的需求相当大。

尽管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进出境受数量控制,香港银行也没有诱因开展人民币业务,但由于香港沉淀了庞大的人民币存量,随着两地的密切交往,客观上产生了对人民币的各种需求,衍生出各式人民币业务。而在制度限制及缺乏利诱下,香港银行未能主导各项人民币业务,却由找换店、钱庄及其它非主流渠道扮演主角。这不仅不利于我们掌握人民币的流向,而且为地下渠道利用监管漏洞图利提供了条件。如果允许香港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则人民币资金活动就有可能由地下转入银行体系。这样,一方面银行可满足港人旅游、探亲、公干、消费等小额人民币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兑换、汇款和信用卡业务满足港人到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等大额人民币需求。这不仅把香港客观存在的人民币业务纳入经济体系,而且推动香港银行业的发展。

人民币离岸业务与内地金融改革

实际上,如果遮遮掩掩地维持当前的人民币在香港流动的半地下格局,那么,要准确掌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基本上也是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中央银行难以及时进行监控。

对于中国内地的金融改革来说,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积极意义首先表现在,如果允许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监管部门可以获得的一个重要收益,就是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监管部门掌握人民币境外流动规模的变动,从而相应采取措施。

另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

目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推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考虑到内地国有银行的承受能力以及主要的借款者国有企业的承受能力,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推进幅度还相当有限。但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必须需要一个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率指标,来作为各项金融决策的参考,当前在内地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无疑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香港的市场条件,通过吸收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在香港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指标,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在自由市场形成的人民币离岸存款利率或其它利率,能较好地反映商业风险,能够为内地人民币利率形成提供有效的参考。伦敦离岸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所形成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至今仍然是美元利率形成的重要指针这一事实,正说明离岸中心在本币利率形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为中国内地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尽管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被没有承诺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但是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保持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

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必然形成阻碍。同时,目前中国内地的外汇市场并不发达,也缺乏回避外汇风险的足够的金融工具,没有外汇市场的各种指标作为参考,中央银行的外汇政策调整必然缺乏

足够的市场依据,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可以提供一个参照。

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发展能够带动中国内地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中国政府正在倡议在亚洲推行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架构,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区内各成员的经济联系

会趋于紧密,如果人民币具有足够的国际化程度,那么,原来区内各成员作为以美元计价的、向发达国家争夺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可以转化为以人民币计价的、向中国市场出口的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在国际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还可以舒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放开人民币使用限制,意味着更多人民币将流出境外,客观上要求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处理境

外人民币的汇兑、存储、结算及回流业务。允许香港办理人民币业务,逐步形成离岸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完善、高效的银行体系获取市场运作经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另外,如果能够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就能够逐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准硬通货。人民币在未来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在资本帐户下的自由化,二是逐步国际化,促使人民币成为在境外广泛流通的、为他国所接受并被用于国际结算、投资和储备的国际货币。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地区可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以港币为过渡环节,间接地将资本项目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了。从资本管制角度看,人民币从内地流出并汇兑后,既可能被用作经常性支出也可被用作资本性支出,这在事实是根本无法控制的,这就意味着资本帐户其实

已基本放开。从国际化进程讲,香港成为境外人民币存贷结算的中心,和伦敦当年成为境外美元的离岸中心进程非常相似,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正以香港为中心在事实上走向国际化。

能够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实际上,允许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允许香港的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存款,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的标志性步骤。

目前,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并不是因为英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储备货币,而是因为伦敦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美元交易市场(每天约4620亿美元),伦敦的美元交易量较之美国本土还要高(日均2360亿美元左右)。即使到今天,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的美元利率的指导性市场指标利率还是伦敦的离岸市场美元LIBOR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当前,香港之于人民币,能否像伦敦之于美元,从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中获得发展的新机遇?

离岸公司避税原理

首先,海外公司如香港,BVI无增值税,所以也不存在大陆的退税,也是先增再退,另外,从工厂角度如果接受款项来自你的香港/海外公司,也是属于核销款项的,正常可以办理退税的,不会受影响,中间利润可以申请免税,不需要交税的. 其次,2000年6月26日,經合組織發佈題爲《認定和消除有害稅收行爲的進程》的報告,將35個國家和地區列入了避稅的黑名單,BVI榜上有名,加上“911事件”,BVI公司爲恐怖分子“幫”了不少的忙。在國際壓力下,BVI政府被迫對公司法進行了修改。二00四年12月31日後更改部分公司法例將正式生效,昔日盛名的BVI將和百慕達,紐埃,開曼等地方一樣,不再令人趨之若騖了, 06年7月15日,BVI政府要求嚴格執行公司管理法案的新規定,它是關於披露以及應遵守的嚴格的規則。與開曼群島和百慕大群島相似,按照此規則的要求,所有的董事、股東必須提交文件的国际公证文件1)董事和股東的身份証或護照2)董事和股東的銀行資信證明3)住址證明。 取消股票無記名制度。無記名股票必須由託管機構集中保管,公司必須把最終受益人的資料提供給官方。此法例生效意味著BVI公司的股東和董事從曾經的不需要揭露身份到不得不披露身份的轉變。 如果政府認爲某個公司或帳戶涉嫌洗黑錢,當地最高法許發出令搜索後,離岸公司的資料必須公開。 公司註冊費用提高。受法例更改的影響,不但註冊費用提高,同時年費也將增加,以往低廉的管理費用不再是BVI的優勢。 成立公司須提交銀行介紹信,此項費用極度昂貴。

除此外,BVI公司還必須遵守世界銀行組織公開的法例。至此,很多人會關心,BVI此次法例更改後,哪里註冊公司最適合我們做生意呢?答案無疑是英國公司,以下列舉英國公司的部分優勢。 信譽度高,政策穩定。公司成立後可在世界任何國家及地方開立銀行戶口。 管理費用低。每年只需固定成本,包括政府費用及專業服務費用,非当地运作不交税(同BVI)。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2) 一、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2)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5) 三、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7) 3.1中英政策合作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为市场注入信心 (7) 3.2市场力量驱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取得巨大发展 (8) 3.3实体经济与基础设施支撑仍待夯实,市场发展短板犹存 (9) 四、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11) 4.1积极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11) 4.2积极在海外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12) 4.3加快香港人民币金融产品的相关研发 (13) 4.4有序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13) 4.5有效规避人民币离岸市场风险,完善相关离岸业务法规.. 14 五、结语 (15) 参考文献 (15)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摘要:实践表明如果离岸金融市场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优化,那么不单单能够让企业运营和管理得到优化和升级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可以使金融资源得到更有有效的配置,真正提高金融创新的进程,同时还能够助推一个国家的金融业的腾飞。因为目前我国经济以及政治有其特殊性,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进行有效地推动显得路途遥远并且任务艰巨,想要一步到位基本不可能实现。在现今有关资本项目管制规定以及人民币尚不能进行自由兑换业务的环境背景之下,如果能够切实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那么对在更短的时间内缩短我国和国际金融发展之间的差距和更有力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刚刚开始的发展时期,向发达国家借鉴有关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同时与我国自身现状规划以及筹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相结合的举措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在对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以及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香港;伦敦 Abstract:Practice shows that if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can b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so not only allows companies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upgrade even on a global scale can make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to be more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to truly improve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also can boost a country's financial sector to take off. Since China's economy and politics has its particularity,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effectively promote seemed a long way and the task is arduous, want basic step impossible. Under the current provisions relating to capital control and renminbi is not yet freely convertible business environment background, if we can effectively establish and develop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the short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development in a shorter period of time between gap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MB can play a crucial role.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has just begun to learn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oncerning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咸适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总结性的对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对离岸金融的发展要素进行研究,为我国发展离岸金融提供了对比参照。 关键词:离岸金融经济全球化发展 国际上离岸金融产生的历史背景因素较多,其中不仅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即包括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金融自由化、国际金融竞争、国际经济不平衡等方面;也包含像石油美元、债务危机等微观因素。从整体发展路径来看,还有其不同的分类方式和风格迥异的发展模式。 一、离岸金融的产生因素分析 (一)离岸金融产生的宏观因素 离岸金融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除了具体的业务活动或政策举措外,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金融背景。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金融自由化、国际金融竞争、国际经济不平衡等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欧洲货币市场的萌芽期。那时出现的欧洲货币(亦称离岸货币)和欧洲货币市场(亦称离岸金融市场)是有其发展的特定因素。 1、世界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包括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投资一体化四个重要方面。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战后经济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任何国际贸易的发展都需要国际金融的支持。1951年英镑发生危机,英国加强了外汇管制,禁止本国商业银行用本币对非英镑区居民之间的贸易提供融资,英国商业银行就通过吸存美元向跨国贸易公司发放贷款。跨国贸易公司也盼望能够无限制得到低利息的信贷资金,同时,如果公司资金宽裕时能够有一个高利息的存款银行,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成了较好的选择。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迎合了进出口商的客观需要。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资本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母公司资本,二是市场借款。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中国际金融市场借款比例一般在20%以上,高的可达60%。跨国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通常要求宽松简便和成本低廉的融资条件,离岸金融市场更具优势。欧洲债券发行总额中跨国公司借款比例达60%左右。跨国公司全球税务筹划和保密等要求也只有在离岸金融中心才更容易运作。如开曼群岛是著名的“税收天堂”,有两万多家公司、四五百家银行和信托公司、三百多家保险公司。荷属安第列斯群岛一度也是加勒比海地区的避税天堂。跨国公司的特殊要求推动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的内容是金融全球化,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金融机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点跨国化,即在境外设立分行或子公司,增加物理网点。二是产品国际化。与境外客户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占整个金融业交易的比重日益增长。客户交易主要是离岸金融交易,业务对象基于非居民开办,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业务。 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其业务内容的变化上,离岸业务品种不断发展,主要包括:欧洲辛迪加贷款,外汇期权、期货,银行同业间的短期资金交易,外币可转让存单等业务。其次,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还表现在资产构成的变化上。美英等国商业银行在离岸金融中心分支行的总资产约占所有海外分支行资产的65%。再次,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还表现

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在岸市场的联动关系分析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16, 4(2), 37-46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408138.html,/journal/bglo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408138.html,/10.12677/bglo.2016.42006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Offshore Market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Market Wenting Zhou, Shujin Li School of Economic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r. 14th, 2016; accepted: Apr. 1st, 2016; published: Apr. 7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40813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offshore RMB market in Hong Kong, the relation of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markets becomes more closely. However, with the currency being not fully convertible, and capital project being not completely opened, developing the market of RMB in Hong Kong will adversel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offshore RMB market to the domestic monetary policy in two parts of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 respectively. Then we used the relevant variables to establish a VAR model and made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and impulse respons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markets with the daily data from July 1st, 2013 to August 1st, 2015.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est rates of mainland market will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rates interest of Hong Kong. The spot exchange rate of USD/RMB in Hong Kong will infect the rate in mainland each other. Keywords Offshore Market,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Money Supply 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在岸市场的联动关系分析 周文婷,李淑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6年3月14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1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7日

全球主要城市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香港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快速发展,零售业务细分化管理。受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香港银行业在传统业务不断萎缩的 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以增加非利息收入。2003年,香港本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20%~30%,到今年上半年提高至25%~35%,不少银行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提升至30%~40%,逼近欧美40%~50%的水平。 香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有手续费收入、佣金收入和资金业务(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外汇买卖)收入。个人理财的产品有基金投资、债券投资、衍生工具(股票联系存款,外汇联系存款,货币联系存款)、结构性产品(信贷相联债券,股票相联债券,保本基金)。香港银行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重视存款的吸收。只是对客户进行分层选择和管理,即把50万元及以上的存款户作为顶级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较高的回报;把10~50万元的存款户作为优惠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一定回报;把1~10万元的存款户作为普通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一般回报。以上三类客户数量呈正三角形分布,对各层客户,银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对顶级和优惠客户配备客户经理,提供有别于普通客户的服务,以突出银行经营的效益和效率。

香港银行并不以单纯增加存款为目的。他们的目的在于,对存款客户推荐上面提及的各种个人理财的投资性产品,尽最大可能稳定和扩大各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为了适应竞争,银行的业务创新非常活跃。只要是法律非明令禁止的,又是客户所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马上就会应运而生。混业经营,是香港银行业繁荣与稳定的基础。 此外,经济金融法律的完善,金融管理局的有效监管和廉政公署有力监督,给香港银行业在高度市场化条件下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 一、香港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离岸公司应如何应对CRS全球征税的实施

香港离岸公司应如何应对CRS全球征税的实施 如今CRS在中国和香港都已实施,严峻的金融监管环境和严苛的资金监察手段现已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现在许多香港离岸账户的持有者,因其敏感的身份的首先遭受清查,不仅被银行要求提交自我证明文件,甚至还面临着销户的风险。 一、香港公司做账审计。 现在银行都会定期抽查账户情况,要求客户提供公司的审计报告,如若提供不出来,那就会冻结银行账号。如果现在公司还在做零申报的客户,那请注意了。要补回原来的审计报告,避免银行抽查和冻结账号。其实香港还是鼓励正常的贸易和交易的。关于注销、冻结,目前没有一家银行是有明确标准的。 二、尽量避免与个人交易。 以前离岸账户可以汇给个人,个人年结汇购汇限额是5万美金。不管您汇多少次,一般都不会查。后来又规定只能汇给直系亲属,然后还规定了每个月的限额以及次数。但是现在更严,与个人的交易很容易影响账户的稳定性,面临更严格的审查,例如收入说明,雇佣说明等。 三、正常、真实地交易。 对于这一点,在国内最好是有关联的公司,而且有正常的贸易发生和款项往来。如果您仅仅是单一的离岸公司和账户,没有实际关联的公司和交易,却有比较大额的外汇往来,就需要向银行说明情况,否则被冻结和注销的可能性就很大。 四、不要长时间无业务发生。 一种是长时间不用,账户开着,很少用,或者没用过,这种目前被注销的几率非常大。还有一种就是业务不发生,或者很少发生,也是很容易被清理。(注:如果您注册了公司,后期不需要用到这个公司的话,请一定要正规注销。) 五、不与高风险(被制裁)国家交易。 就是尽量不要和被制裁的国家,或者经济和政治非常不稳定的国家交易。因为这些国家往往无法直接汇出外汇,一般通过第三国或离岸账户汇款,这些资金的流动很难说明来源和用途。比如伊朗,比如叙利亚,比如朝鲜,近期还包括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的部分被制裁客户。 六、不参与非法交易。 如果银行账户是用来转移外汇、款项一进一出同步、有洗钱嫌疑之类的,那被查到会被冻结。

香港离岸人民币场发展历程及展望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历程及展望 方铭贤1 自2003年11月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以来,在近10年的时间内,香港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离岸人民币市场逐步发展并向纵深方向推进。目前,香港人民币存量达到一定规模,人民币投资产品比较齐全,市场交易活跃,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趋于完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初具规模。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历程 (一)往来人员携带人民币出入境 1993年3月,人民银行允许境内外居民出入境时,每次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人民币现钞。2003年6月,随着CEPA的签署,个人旅游计划实施,访港内地旅客不断增加,通过出入境携带人民币进入香港并在香港流通和沉淀的人民币数量快速增长,2005年,个人出入境可携带现钞限额由6000元提高至2万元。 (二)人民银行宣布为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 200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总行宣布为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并商香港金管局确定中银香港为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05年10月,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为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提供平盘及清算安排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和拓宽香港人民币业务。2012年8月,金管局同意香港银行为非香港居民的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至2012年底,非居民个人客户已开立约29000个人民币账户,存款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三)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启动 2007年6月,人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允许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国家开发银行成为第一家在香港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内地金融机构,首笔发行50亿元人民币。2009年9月,财政部首次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2010年7月6日,合和公路基建公司作为第一家香港本地注册的企业,在香港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2011年11月,内地首家非金融企业宝钢集团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36亿元。人民币债券的发债主体由最初的内地金融机构,扩大至财政部、内地非金融机构及境外机构。 1作者简介:方铭贤,广东汕头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香港离岸市场

内地商业银行应把握香港与内地人民币资金流通渠道日益拓宽的机遇,根据两个市场特点与价格走势,挖掘、培育客户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与市场分析,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在香港离岸市场建设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公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其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相关政策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给内地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内地商业银行参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产生背景 建立和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既是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合作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支持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合作角度看,随着两地之间人员交往的日益增加和两地贸易投资的不断发展,香港地区人民币支付、兑换,及利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结算等需求日益旺盛。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角度看,扩大流通范围、建立离岸市场、拓展回流渠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首先是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比重;其次是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保值增值方式,增强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最后是逐步拓宽离岸市场向内地市场的人民币回流渠道。 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优势。一是香港是内地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前6个月,经香港地区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超过8000亿元。二是香港既是内地企业重要融资平台,也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截至2010年末,中资企业上市公司市值11.9万亿港币,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57%;内地企业对香港直接投资近2000亿美元,约占内地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六成。三是香港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较高,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四是香港金融监管体系完备、健全,具备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随着金融活动的日趋复杂,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将为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规划为香港带来历史性机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近期表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已具雏形,并且是支援人民币业务在全球各地发展的主要平台。”

香港金融环境分析

香港的金融环境怎么样? 1 当地货币 香港货币港元可以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英镑、日元等)都可以在银行以市场价兑换。2019年5月,1美元=7.849港元,1欧元=8.78港元,1元人民币=1.1418港元。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维持港元兑美元汇率在7.75:1至7.85:1区间内波动。 2 外汇管理 香港无外汇管制,旅客携带各类币别现金、有价证券、旅行支票等入境均无需申报。海关人员检查旅客行李时,如发现旅客携带大量现金(港

币十万元以上),会记录旅客的个人资料后再予放行。 香港本地货币港元可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都可在银行以市价兑换。大部分在香港的银行都提供人民币服务。香港没有外汇管理局,对货币买卖和国际资金流动,包括外国投资者将股息或资金调回本国,都无限制。资金可随时进入或撤出香港。 香港的外汇市场成熟活跃,与海外金融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外币交易得以每天24小时在全球市场不停进行。内地企业更可在香港银行开立多种货币账户,使用不同货币方便业务往来或进行投资。 3 银行机构 香港是亚太区重要的银行和金融中心,全球排名前100的银行中有75家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截至2019年5月,香港共有194家认可机构,包括160家持牌银行、18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16家接受存款公司,此外,还有46家外资银行在香港设立的代表办事处。据国际结算银行调查(每三年一次)显示,2016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370亿美元。 截至2019年5月底,在内地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共有12家持牌银行和7家代表处在香港经营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在香港开展分行业务。其他内地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东莞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及平安银行则在港设有代表处。 【开设银行账户】内地投资者应先在香港的银行开设往来账户,以方便其公司的日常商业运作。投资者可以个人名义或香港公司名义开设银行账户。 香港公司开设银行账户需出示以下文件的正本或由注册律师、会计师或公司董事签署验证的副本。所需文件可能因个别银行而异。当中主要包括: (1)公司注册证书; (2)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 (3)公司商业登记证; (4)公司董事会决议开设银行账户及授权某董事操作银行账户的记录; (5)授权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包括通行证件及入境签注; (6)每家银行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有些银行可能要求公司提供咨询人。

离岸公司专业词汇解析

离岸公司专业词汇解析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of Off Shore Company 香港的品牌价值: 在国际商界眼中,香港是一个拥有非常多的实力品牌的国际化大都市,并具备发展成为[强势]品牌潜力的功能。香港被视为拥有与别不同的特质。香港品牌享有较高的推崇程度优势,国际社会对香港品牌的认可使其具有较高价值和极大优势。 Hong Kong’s brand value In the ey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Hongkong is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with many strong brands,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into powerful brands. Hongkong seems to be very outstanding. And Hongkong’s brands enjoys a higher degree of prais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recognition to Hongkong’s brands makes its brands have higher value and great advantage. 最受欢迎的海外公司注册地: 香港,英国,美国,法国,BVI,伯利兹,最受欢迎的注册地。现时,每年有约25000家登记成立。财富五百强公司其中超过一半是在这些国家成立注册的,而三分之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亦在以上国家成立。The most popular place for offshore company registration. Hongkong, Britain, France, America, BVI, Belize,are the most popular places of registration. At present, about 25000 companies registered in these countries every year, while 1/3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and the U.S. Securities Exchange listing Corporation are also established in the above countries. 什么是地域来源征税: 香港采用地域来源原则征税,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润才须在香港课税,而源自其他地方的利润,则不须在香港缴纳利得税。这项原则本身非常清晰明确,简而言之,任何人在香港营商,只要其利润是从香港以外的地方所获得,则不须在香港就有关利润缴税。 What is regional tax? Hongkong adapts to the principle of regional sources of Taxation, that is, only the profits derived from Hongkong to be taxed in Hongkong, and profits from other places is not required to pay profits tax in Hongkong. The principle itself is very clear and precise, in short, for anyone who do business in Hongkong , as long as the profit is obtained from other places outside Hongkong, it is not required to pay taxes on the profits in Hongkong. 什么是境外公司? 境外公司又称离岸公司(Offshore Company),简单地说,凡在中国以外国家或地区登记注册的公司都可称为境外公司。例如,境外公司是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贝里斯、汶莱或萨摩亚等这些被称[避税地]的国家或地区所成立的海外公司。 What is Offshore Company company? Generally speaking,all companies registered in the country or region outside of China can be called offshore company. For example, a foreign company refers to a oversea company which is set up in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the Cayman Islands, Bermuda, Belize, Brunei or Samoa and other known [tax haven] country or region. 什么是离岸账户? 离岸账户指的是香港公司或其他境外公司,在注册地区以外的银行开立的账户,例如:在香港成立公司后,计划在深圳、上海、北京、马来西亚、美国等区域的银行开设账户,这叫离岸账户。 What is an offshore account? Offshore account refers to the bank accounts opened by a HongKong company or other foreign companies outside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目录 目录 (2) 1 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3) 1.1 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概念 (3) 1.2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分类与比较 (3) 1.3 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 (4) 1.3.1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 (4) 1.3.2 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5) 2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5) 2.1 人民币离岸业务与离岸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5) 2.2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 (6) 2.3 人民币西方主要交易中心——伦敦金融市场 (7) 2.4 人民币离岸业务离岸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 (7) 3 人民币离岸市场立足香港,辐射全球 (8) 3.1 伦敦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8) 3.2 法兰克福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9) 3.3 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10) 3.3.1 台湾是否具备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显示基础 (10) 3.3.2 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挑战 (10) 3.3.3 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思考 (11) 3.4 以香港为立足点,裙带建设其他离岸市场 (11) 4 关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监管及反洗钱 (12) 4.1 对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 (12) 4.2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反洗钱 (13) 5 总结 (14)

1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1.1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概念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其特点是市场交易主体为非居民,市场交易行为不受所在国境内市场法规和税制的约束。当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离岸金融中心便会产生。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够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就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来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形成一个让人民币走出去再流回来的循环。 1.2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分类与比较 (1) 内外混合型模式 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模式是利用现有国内金融系统开展离岸金融活动。离岸金融业务和国内金融业务混合经营,两个市场的资金和业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允许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和国内业务。但境内金融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基本上不适用于离岸金融活动。典型代表:伦敦和香港。 (2)内外分离型模式 严格内外分离型即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实施隔离,在既有的在岸金融体系之外建立独立的离岸金融体系。居民与非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分开,在岸交易与离岸交易分开,严格禁止资金在境内外市场间、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间流动。 典型代表:美国国际银行业务设施(IBF)和日本离岸金融市场(JOM) (3)渗透型模式 渗透型离岸金融处于内外混合型与内外分离型之间,以分离型为基础,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分立,居民交易和非居民交易基本上分开运作,但允许两个账户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渗透,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允许非居民账户所吸收的非居民存款向在岸账户贷放,但却禁止资金

新加坡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之分析

新加坡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之分析 作者:林江峰 職稱:淡江大學國企系副教授 電子郵件:cfl168@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408138.html,.tw 日期:2015.04.05

林江峰 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摘要 為爭取人民幣國際化所衍生之金融商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13年5月核准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開辦人民幣清算業務,使其成為繼香港與台灣之後的第三個人民幣清算行,並促使新加坡銀行業人民幣業務快速增長。依SWIFT 統計,在2013年10月,新加坡即已占中國大陸及香港以外人民幣貿易融資的60%,並在2014年2月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由於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深具潛力,故新加坡如何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實值研究,據此,本文探討新加坡人民幣業務之演進、業務範圍與內涵,及其發展離岸中心之策略。本文發現雖然新加坡較台灣晚開放人民幣業務,但新加坡政府對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較為積極、自由與彈性,且市場明確定位為東南亞區域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有利於新加坡拓展人民幣相關業務。台灣與新加坡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雖同為政府主導,但新加坡政府對金融市場穩定與健全的管理信譽、鼓勵金融創新及金融人才培育與吸取值得台灣學習。 關鍵詞: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清算銀行、人民幣離岸中心

壹、前言 隨著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所持續推動的人民幣國際化也獲得顯著的進展,並已成為全球最快速成長的貨幣之一。1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人民幣於傳統貿易金融市場在2013年10月即已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貨幣,2且在2014年11月起,人民幣已擠身世界常用支付貨幣第五位。3因此,拓展人民幣業務及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已成為香港與倫敦等金融中心之重要金融發展策略。4身為東南亞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加坡,亦積極與中國大陸展開金融合作,爭取人民幣國際化所衍生之金融商機。自2013年5月新加坡開放銀行業辦理人民幣業務以來,其人民幣業務已快速增長,依SWIFT的統計,在2013年10月,新加坡即已占中國大陸及香港兩地以外人民幣貿易融資的60%,5並在2014年2月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因此,新加坡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之策略實值研究,由於近年相關文獻多以經濟、政策或業務經營的角度,探討中國大陸人民幣國際化之發展,及香港與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之研究,6對於新加坡人民幣1謝思恩(2013),「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納入台灣」,台灣銀行家,47,70。 2人民幣於傳統貿易金融的市場佔有率由2012年1月份的1.89%增至2013年10月的8.66%,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貨幣。SWIFT(2013),”RMB now 2nd most used currency in trade finance, overtaking the Euro”, Press Release, November 2013. 3SWIFT(2015), “RMB breaks into the top five as a world payments currency”, Press Release, January. 4楊雅惠(2013),「人民幣離岸中心之挑戰」,台灣銀行家,43,22-23;賴偉文、鄭柏彥(2013),「前進人民幣,中國崛起人民幣國際化」,台灣銀行家,40,27。 5另在2012年4月,中國大陸與新加坡兩國商業銀行間透過SWIFT傳送以人民幣計價之信用狀占全球人民幣信用狀之20%,使新加坡成為僅次於香港之全球第二大之人民幣計價信用狀流通中心。MAS(2013), Singapore A Regional Gateway for RMB, 4. 6有關人民幣國際化文獻可參考:黃仁德(2013),「人民幣的國際化與境外市場發展」,亞洲金融季報,4,29-31;向雅萍(2013),「人民幣國際化的法律路徑探析」,河北法學,31:5,120-126;沈中華、王儷容(2012),人民幣國際化,清算機制與台灣,台灣金融研訓院,台北,8-22;周大中(2012),「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8:8,1-14;李沃牆(2011),「人民幣國際化對台灣金融市場可能的衝擊及因應」,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6:12,1-9;李勝彥(2011),「人民幣國際化之發展與影響」,亞洲金融季報,1,35-41。有關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文獻可參考:沈中華(2012),「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演化」,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8:4,1-16;馮詩蘋(2012),「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與挑戰」,亞洲金融季報,6,42-48。有關台灣人民幣離岸中心文獻可參考:林江峰(2014),「後兩岸貨幣清算時期台灣銀行業人民幣業務規範之分析」,

世界三大离岸金融市场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必须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约束,而离岸金融市场则不受国家政府管制与税收限制,摆脱了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法令的管理约束。如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离岸市场不可或缺。本文就总结了几个世界上著名的离岸金融市场的概览,助您更好地选择离岸注册地。 关键词:著名的离岸金融市场有哪些? 一、香港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一直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香港的营商环境优越,资金信息流通,市场开放,自由有序,集合世界各地的专才,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独立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 的理想平台。香港的税制简单且税率低,被誉为中小企业的天堂、创业的沃土。 香港采用地域来源原则征税,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润才须在香港课税,而源自其他地方的利润则不须在香港缴纳利得税。简言之,即使在香港成立了有限公司,但如果公司业务利润并非来自香港,公司便可于申报香港利得税时,同时向香港税局申请“离岸收入”以豁免缴纳香港利得税。 二、英属维尔京群岛(BVI) 1.英属维尔京群岛概览 英属维尔京群岛(BVI)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官方语言为英语。BVI的行政权力来自英国女皇,由派驻当地的总督代行权力。岛内的法律沿用英国普通法。 BVI以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主导,旅游业占全国收入的45%,而近50%的政府收入来自离岸公司的牌照费。

在BVI注册的公司,在全球所赚取的利润均无须向BVI政府缴税。BVI没有外汇管制,任何货币都可以自由进出。截止2014年,有逾100万所公司在当地注册。BVI的标准货币为美元。 案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易、优酷、TCL国际、华润置地、光大国际、蒙牛乳业等优质的公司都选择在BVI注册。 2.BVI与中国的关系 BVI没有与中国或者我国香港地区签署免双重征税协议。不过,早在2009年,中国便与BVI 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政府关于税收情报交换的协议》及议定书,并与2010年12月30日起生效。 ?原始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现有居民多为非裔加勒比海人,为英国属地 ?被称加勒比海避税天堂,全球获取外国投资排名第四,外国投资首选地 ?政府颁布《国际商业公司法》,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离岸金融中心 三、开曼群岛 1.开曼群岛概览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是在西加勒比群岛的一块英国属地,由大开曼、小开曼和开曼布拉克3个岛屿组成。岛内的法律沿用英国普通法。 金融和旅游业是开曼的两大经济支柱。开曼是全球四大离岸金融地之一、世界最大的离岸银行业中心、世界第二大离岸专属保险基地、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的货币是开曼群岛元。开曼没有外汇管制,任何货币都可以自由进出。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 当前,如何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问题,成为同时牵动内地与香港金融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此举究竟会对香港和内地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风险?应当如何采取相应的风险监控措施?这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香港是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潜在市场 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能否发展起来,这与现实的市场需求状况如何有密切关系。 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为活跃的资金使用者。目前,许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香港企业或者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避免货币错配的风险,在大幅减少借入外汇贷款,而对于人民币资金则保持了相当旺盛的需求。 边贸以其独有的形式在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据调查,在中国的边贸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相当有影响力的货币,边贸活动的活跃无疑会累积相当比率的人民币。 在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中,目前的计价货币主要是美元,这一方面有历史的因素,另外也可能是商品最终需要出口到美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中,会有更大比重的商品是亚洲各国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商品贸易用人民币计价、进而导致人民币的资金需求是必然的趋势。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边贸,也是人民币外流的一个主要源头。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增长迅速。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呈上升状态,汇率风险小,加上一些边贸地区外汇储备短缺,外币结算困难,它们开始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与我国的双边贸易。在贸易和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现已成为主要的边贸结算货币。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经贸和旅游业的推进,人民币越来越"国际化",流出的数量将越来越大,将自然而然产生一定的人民币的离岸业务。而在人民币仍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资本流动仍受控制下,散落在亚洲各地区的人民币难以循正常途径回流内地。如果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滞留在各地的人民币就可能被吸引至香港金融体系,既有助我们对人民币流向的监管,又促使香港成为全球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在各种形成境外人民币供给的渠道中,人民币现钞携带出境是一个较为易于观测和估计的渠道。实际上,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和现钞兑换由来已久,但具规模且具统计意义却是在1993年允许境内外居民出入境时,每次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人民币现钞规定之后。 人民币进入香港的形式和途径五花八门,如果不考虑以地下管道或是走私等非正常途径,人民币在香港的最终提供者绝大部分是来港的内地游客以及部分从内地返港的本地居民。近年内地访港旅客一直以双位数字增长,平均升幅达20.8%,远高于其它地区访港旅客每年平均 1.4%的增幅。尤其是2002年,内地取消访港旅客数量限制后,访港旅客更是爆炸性增长53.4%,达68 2.5万人次。 若以旅客每人每次按规定平均携带人民币6000元计(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数),仅2002年,由内地旅客带入的现钞人民币就达409.5亿元。1996年至2002年期间,内地访港旅客总数为2532万人次,携入的人民币总量达1520亿元。假设每年流入香港人民币的1/3沉淀或在香港长期流通,则目前在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现钞就逾500亿元,而不稳定的流量亦有此数,甚至更大。考虑到内地旅客每次携带人民币往往超逾规定,实际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可能远大于500亿元。随着CEPA的签署,个人旅游计划的实施,访港旅客将不断增加,估计香港流通的人民币数量仍将快速增长。如何为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滞港人民币存量建立安全和有效的回流机制,已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