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理

古地理
古地理

中国南方南华纪和震旦纪古地理 1 扬子板块:南华系分布局限,震旦系广泛超覆;

南华系:下部和上部为冰川成因含砾砂板岩,中部含火山物质的灰绿色砂页岩。

震旦系:非补偿较深水缺氧沉积(黑色碳质、硅质页岩)2 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湘桂裂陷海盆3 华夏板块西部大陆(活动)边缘—岛弧海厚达4000m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属补偿充填;4 华夏板块——古陆

华南地区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扬子板块内为稳定的陆棚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康滇古陆始终存在,其范围不断扩大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开始海侵;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华南地区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整体特征:扬子板块内为稳定的陆棚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康滇古陆始终存在,其范围不断扩大。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开始海侵;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1)∈1中期:从南侧秦岭洋向北海侵,淮南、豫西、陕北陇县和宁县贺兰山地区最早波及;沧浪铺晚期海水侵入到燕山、辽南地区;馒头组沉积范围由东向西逐渐扩大到太行山、中条山一线和鄂尔多斯、阿拉善西缘及南缘。(2)∈2:毛庄期、徐庄期——海侵向西延伸到吕梁山。西部贺兰山一带的海水亦向东扩大到鄂尔多期中部,华北古陆进一步缩小。

张夏期——是最大海侵期,稳定的浅海碳酸盐。(3)∈3南部(淮南、豫西和晋南)开始上升,形成以白云岩沉积(三山子组)。白云岩层位由南向北升高。北部燕辽地区相对下降,为滨浅海灰岩沉积。

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范围逐渐扩大的时期。(1)早中奥陶世

扬子区的古地理面貌与中晚寒武世相似,为巨大的镶边碳酸盐台地,内部自西向东南方向排列不同的岩相带:滨岸碎屑岩,开放台地的碳酸盐为主,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台地。(2)晚奥陶世早期西部古陆扩大,扬子区均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夹少量泥质。庙坡组黑色页岩是水下滞留盆地,与大田坝组浅水碳酸盐是同时异相沉积。(3)晚奥陶世晚期早期海侵规模最大,沉积了瘤状泥质灰岩。晚期海平面下降,西部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连成一片,造成五峰期的滞流海盆典型的笔石页岩相。

华北板块奥陶纪古地理特征:O1:

地势北低南高,早期以德州—石家庄为界,北部为正常浅海环境;南部属上潮间—潮上蒸发环境,地层厚度向南减薄。

晚期南部继续抬升成陆上剥蚀区,白云岩向北迁移,在晋南和鲁西北一带形成膏盐沉积。O2——海侵范围扩大,下马家沟组向南、向西北方向超覆。岩相稳定,海侵广泛,是一套厚层灰岩与泥质灰岩、白云岩。O3——地壳上升,华北板块再次成为古陆剥蚀区,仅在西南缘的陕西耀县及宁夏固原一带有沉积。

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古地理特征: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扬子板块早期海域限于北部,中晚期海退主体抬升成陆;后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统一。(1)S1早期:扬子海的范围狭小,西有康滇古陆,南有滇黔桂古陆和华夏古陆。扬子海是一个闭塞的海盆。沉积物以页岩硅质岩为主(2)S1晚期:扬子海逐渐被填满,属于正常浅海沉积。沉积物以砂泥质为主,夹以灰岩、泥灰岩。(3)S2扬子板块逐渐上升为陆,产生明显的海退。下扬子区、鄂西:早期有少量的滨海(三角洲)砂泥质沉积,随后率先升起,成为古陆。川黔一带:成为沉积中心,为浅海页岩夹灰岩沉积。晚期上升为滨海,为碎屑岩沉积。(4)S3-S4已大面积上升为扬子古陆,只有滇东形成残余海湾。称为“翘板式运动”加里东(广西)运动使华夏板块向北俯冲,

最终与扬子板块碰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板块——华南板块。

华北板块志留纪古地理特征:主体为古陆剥蚀区,仅发育于大陆边缘。板块内部仅在板块西南宁夏同心地区有沉积,属稳定浅海—前陆盆地沉积。北缘早古生代褶皱带。西南部祁连山地区分为北、中、南三带。

华南板块泥盆纪古地理:1、S/D连续沉积区:滇东、钦防海槽。其他均为剥蚀区

2、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沉积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

3、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状赤铁矿。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

华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1 早石炭早期(岩关期):滇黔桂地区:岩相分异;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2 大塘期: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下部为滨海沼泽;湘粤:下部为滨海沼泽,上部为浅水灰岩;湘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3 晚石炭世:海侵扩大,陆棚浅水碳酸盐沉积,岩相、厚度稳定。

晚石炭世(C2)华北板块古地理:本溪期:东北低,西南高。太原期:北高南低,海岸线向南移动。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早二叠世: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闽浙赣地区滨海碎屑含煤沉积;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泥质沉积;上扬子地区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

晚二叠世: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龙潭期:岩相分异加剧(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赣地区及粤北)→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长兴期:(西侧)长兴组灰岩\(东侧)大隆组硅质岩;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

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中上部):华北及东北南部普遍出现聚煤环境。山西期:华北中部为有利成煤带;南部的豫西淮南地区发育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石盒子期:华北大部为半干旱环境下的杂色碎屑岩沉积,煤层不稳定;淮南地区发育含煤沉积;石千峰期:为干旱的内陆环境,红色河湖碎屑沉积广布。

华南三叠纪古地理:1、T11:雪峰山以西,受康滇古陆影响,沉积物西粗东细,呈现滨浅海碎屑岩—浅海泥质碳酸盐互层—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质沉积相带;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受华夏古陆影响,为滨海砂泥质沉积。2、T12-T21:东部:江南古陆、华夏古陆上升明显;上扬子海盆—半封闭咸化海盆;北部:为巴东组紫红色含铜砂岩;赣北、闽中为滨浅海碎屑沉积。3、T22:(1)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形成大面积古陆(2)西部浅海碳酸盐沉积限于黔桂地区和龙门山前地带(3)中下扬子、闽中地区:为海陆交互碎屑沉积。4、T3:自西向东西部海湾:滇黔桂及龙门山一带,早期碳酸盐沉积,晚期碎屑含煤属Tethys构造域;海湾型海陆交互含煤沉积,属环太平洋构造域;小型断陷盆地,有火山岩。

中国晚侏罗世古地理: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地层序列—川滇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小型断陷盆地:1 侏罗系由三个火山岩—沉积岩巨型旋回组成,火山岩为火山喷发产物,沉积岩为火山喷发宁静期河湖相沉积2 火山岩岩性由基性演变为中酸性。早期主要由基性岩组成,说明断裂可深达地幔,但分布范围不大。晚期分布广泛3 白垩系主要由砾岩组成,特别是燕山运动Ⅱ之后,反映本区上升、断陷盆地逐渐被粗碎屑填满的过程。反映印支运动后,燕山运动前,东部隆起带内小型断陷盆地的形成—发展—衰亡过程(侏罗纪)

中国东部白垩纪地史特征:一、东部小型断陷盆地:1、东北区—东北地区为潮温的温带气候区,小型盆地中多产煤,质量好。岩浆、火山活动有向东移的趋势,多发生在晚白垩世。分布于黑龙江东部。2、东南区—属于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的红色河湖相沉积。为紫红色砂泥岩,可产恐龙蛋。此时火山活动大为减少,沉积岩中夹有中酸性火山岩喷发。

二、西部大型盆地:

中国东部新生界:1 东部为大型稳定类型盆地沉积,时有海泛发生,沉积物类型受古气候控制2 盆地形成是裂谷作用的结果,如华北盆地E1有玄武岩,反映地幔上隆,形成地堑—箕状断陷,E2-3充填,之后裂谷发育结束 3 沿海长白山—辽东半岛—武夷山一带为隆起带,大部分遭受剥蚀,仅发育一些小断陷盆地和零星玄武岩

中国海洋文明地理格局的发展演变

中国海洋文明地理格局的发展演变 高乐华 重视海洋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海洋文明自身的历史发展逻辑出发,审视中国海洋文明的嬗变轨迹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梳理其地理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也能为当代中国海洋文明的复兴提供思考和借鉴。根据杨国桢先生关于中华海洋文明历史阶段的划分,可以将中国海洋文明划分为远古兴起、封建繁荣、殖民顿挫、当代复兴四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地理空间结构的变化。 1.远古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 早期的中国海洋文明,是以北方东夷族和南方百越族建立起来的各“海洋王国”为根基发展起来的,此时的海洋文明地理空间格局是典型的双核式带状结构,如图1所示。东夷人和百越人皆善航海,主要依靠海洋生物资源来生存,遗留下来的众多旧石器以及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和沙丘遗址,是中国海洋文明最初的印记。秦汉之前,北方相继出现的齐国、燕国、莒国、莱国,南方的吴国、越国,乃至汉朝时的东瓯国、闽越国、东越国、南越国皆属于此时期的海洋王国,初步创造了以“舟楫、纹身、珠贝、商贸、海战”为表征的中国海洋文明。东夷和百越是中国在远古时代率先向亚太地区传播海洋文明的族群,他们通过漂流、航海、迁徙等方式将雏形中的中国海洋文明先后输送至环渤海、环东海和南海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由此奠定了“东亚文化圈”和“南岛语族文化圈”基本地理格局,也为中国海洋文明的演进提供了基础架构。 2.封建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东夷人和百越人曾北上、南下、西进与内陆社会力量角逐,尽管秦汉的建立实现了对中华地区文明的统一,海洋文明开始受到更多内陆农耕文明的渗透,但封建时期中国海洋文明的地理格局在原双核式带状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不断延展和更新。中国海洋文明的封建时期自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公元前111年)开始至郑和下西洋(公元1433年)结束,属于海洋文明发展的繁荣时期。一方面,汉唐朝廷和民间以陆地为本位共同推进的海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对海洋文明的自然演进产生了一定异化和负面作用,但另一方面当时相对宽容的宏观环境也促使海洋文明得以进一步传承、积累与发展。随着航海能力的提升,中国沿海地区渐渐组建出通往越南、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波斯等更广阔地区的海洋贸易及文明交流空间网络体系。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江苏南唐国、浙江吴越国、福建闽国、广东南汉国以海洋贸易立国,开辟了更多航海路线,以至宋代以后,中国海洋文明中心不断南移东倾,形成了杭州(临安)、泉州等新的海洋文明节点,如图2所示。明代“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海洋贸易及文明交流空间网络推向极致,扩展到东亚、西亚以至非洲东海岸,如图3所示。总之,在1544年的时间里,中国海洋文明地理格局由最初的双核式带状结构经由向东南西北的蔓延,发展至以南北两大沿海区域为主的块状空间结构,继而又拓展为纵横交错覆盖半个地球的多核式网络空间结构,且不同于西方海洋国家的侵略和占领,极尽地展现出中国海洋文明包容、互惠、和谐、平等的风范。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1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 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2.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复习资料二 四、名词解释 1.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帧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为寒冷时期。 2.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帧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3.地缘:此地线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4。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五、简答题 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答:其特点是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 答: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是由暖变冷,大致分为四个大的时期:①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下限正好在商朝末年。②寒暖交错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下限到明朝初期。 ②方志时期,又叫寒冷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下限到清朝末年。④仪器观测期。从公元1900年到现在。 中国地理的整体牲是什么? 答: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在一起。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直接关系。因为自中国的气候转人寒暖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据统计,从西汉开始到1936年共2142年的时间里,灾害总数高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荒疾病主要是旱、涝、蝗、风、雹、瘟疫等。 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为什么始于元明清时期? 答:因为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变化,已经不是像宋金时期那样,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而是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悯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但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重小农经济的,因此它从来不懂得在国家策略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使南北对峙,变成了政治与经济的对立和矛盾。所以说,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是从元明清时期真正开始的。 6.简述中国古代九州的地理划分? 答:《尚书禹贡》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古济水、黄河之间为兖州;渤海、泰山之间为青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为徐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为扬州;荆山(今湖北南漳县)以南、衡山(在湖南)以北为荆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为豫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为梁州;西河(陕西、山西之间的黄河)以西、墨水(具体所指不清楚,大致为陕、甘、青交界地带的河流)以东为雍州;西河以东;东河(流经河北平原的黄河)以西为冀州。 7.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域文化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干的?

欢乐的跳吧节目串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欢乐的跳吧节目串词 篇一:主持人台词、串词 新春晚会主持人台词及串词 一、开幕辞 背景音乐起主持人上场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女: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庆团圆。 男: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期待着20XX矫健的步伐 女:在这欢庆鼓舞的时刻,我们怀揣着20XX希望的梦想,一同启航驶向五彩斑 斓的20XX 男:20XX是我们威箐焦化事业稳步发展,创新管理的一年; 女:20XX是我们威箐焦化事业承载丰收,孕育希望的一

年; 男:这一年里,在公司各级领导亲切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屡创佳绩,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创了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女:是啊,一路走来,企业之舟披荆斩棘,浩荡百川,声声(生生)不息,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企业而倍感骄傲和 自豪! 男:今夜,让我们踏着青春的节拍,共同起舞 女:今夜,让我们放飞青春的梦想,一起歌唱 *{如有领导需作开幕致辞,那么其将宣布:20XX年雨田集团威箐焦化新春晚会正式开始}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在座嘉宾 二、晚会节目正式开始(节目串词) 舞蹈《好运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再加上有个好运气,一整年都事事顺心、天天开心!下面有请xx等人带来的舞蹈《好运来》 诗歌朗诵《威箐焦化我来了》 男:高耸的烟囱、翻滚的热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是威箐焦化不变的格调,下面请聆听xx给我们带来的诗歌朗诵《威箐焦化我来了》 相声《新地理图》

女:七大洲、四大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理常识,版块上的国家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天马行空的瞎想,张冠李戴的串烧,能否让各位开怀大笑,我们拭目以待。下面请欣赏xx 带来的相声《新地理图》 笛子独奏《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老的万丈豪情、民族情怀依然鼓舞着21世纪的我们。把酒高吟的情酬,当用笛子演 绎,又有怎样一番风味?请欣赏xx的笛子独奏《满江红》 舞蹈《甩葱舞串烧》 日本动漫风靡中国,各种文化接踵而至,不经意间,《死神》的一个插叙遇到芬兰民谣,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请欣赏xx等带来的舞蹈《甩葱舞串烧》 街舞《一支独舞》 我懂了不说了爱淡了梦远了?一曲悲伤缠绵的情歌,唱的如此动人心扉,请大家再次为刘万书鼓掌,书归正传,下面请欣赏xx带来的街舞《一支独舞》 小品《手机风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手机,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但种种负面问题也是毫不示弱,粉墨登场。下面请欣赏xx主演小品《手机风波》

沉积古地理西山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实习报 告 2011届地质学(基地班)专业 题目:北京西山实习报告 班号:10011110 学号:1002112103 学生:何晓宇 评阅教师:周洪瑞 2014年4月

1 前言 1.1 地质地理概况 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17%。走向北东,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依次有东灵山—黄草梁笔架山;百花山----髫髻山----妙峰山;九龙山- ---香峪大梁;大洼尖----猫耳山等4列山脉,永定河横切山体,为泥石流多发区。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1900米以上出现山地草甸。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地已划为北京市自然保护区。 1.2 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为沉积古地理学的一次课间实习,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观察背景西山中新元古代——寒武纪末的地层,总结该地区的地质发发展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沉积古地理学的知识。 2 观察点描述 实习区地层发育较全,以沉积地层为主,主要发育有新元古界、早古生界、晚古生界及中生界。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了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及上古生界二叠系。 2.1点1 地点:军庄南1km铁道旁 位置:N 39o59'10.39" E 116o05'25.84"h 127±4m 描述:点1主要出露二叠系红庙岭组的地层,以砂岩为主。 共分为11个旋回: ①底部为红褐色薄层砂岩,顶部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 ②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具有大型及小型波状起伏;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 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③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说明当时水动力较强;底部为灰黄色中 厚层含砾石英砂岩,顶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④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 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⑤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有一 条辉绿玢岩岩脉沿薄弱面插入,风化面为黑灰色,新鲜面为淡绿色,可见长石斑晶,顶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习题及答案分析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习题及答案分析 一、精心选一选,看哪一个答案更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终年寒冷干燥B.长夏无冬 C.晴空万里D.四季分明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A.陆地B.海洋C.云雨区D.积雪和冰川 3.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比较大的是()A.气温年较差B.气温日较差 C.日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 4.根据下列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请你判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乌鲁木齐:423 B.北京:77 C.济南:63 D.合肥:24 5.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四个城市,年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B.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C.广州、北京、上海、哈尔滨 D.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6.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通常是指室内空气的温度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点 C.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子夜12点 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7.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两极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温带的大陆东岸地区 8.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逐渐降低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C.地势高处气温高 D.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比“人间”春迟是由于()

A.寺庙对桃花的影响B.桃花品种的差异 C.山寺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D.土壤对桃花的影响 10.世界“干极”是指()A.撒哈拉沙漠B.乞拉朋齐 C.阿塔卡马沙漠D.吐鲁番盆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 C.两极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多 1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的成因是()A.地处高纬地区B.地势高 C.距海远D.地处背风坡 13.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 C.农业生产水平D.开发历史长短 1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A.终年炎热多雨 B.终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是表示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 C.等温线封闭是高温中心 D.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等温线表示的气温逐渐升高 16.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光照、降水B.气温、降水C.气压、降水D.气压、风力17.下列地区中,降水稀少的是()A.赤道地区B.温带沿海地区

2009高一年级文艺汇演节目单

高一年级文艺汇演节目单 1、218班:朗诵《感恩的心》 表演者:方慧姬、吴维、冷祁祁、饶泽宾 2、222班:舞蹈《舞蹈秀》 表演者:许欢、方倩倩、方勤、吴牡丹、喻可香、方财承、卢鸿图、邓江南、方鹏、方杰3、225班:相声《文明礼仪在心中》 表演者:方粤海、方步云 4、219班:歌曲《和你一样》 表演者:吴屏屏、刘群、吴宝宝、李神锋、 5、224班:舞蹈《KISS YOU》 表演者:易洋、杨佳佳、喻艳艳、吴玲玲、谭丹 6、220班:双簧《洗脚城》 表演者:吴海林、龚圆梦 7、225班:独唱《妈妈的吻》 表演者:方游云 8、221班:街舞《B BOY》 表演者:方朋、余颖、何山、林峰、欧阳帆 9、222班:时装秀《时尚环保、我行我秀》 表演者:何礼彬、胡金兰、郑林漫、吴牡丹、李微微、周梦妮、方江铃、吴纯燕、曾莲花、方勤、罗兰 10、221班:歌曲《至少还有你》 表演者:喻佳佳、吴慕荣、喻咏兰、熊萍、邱想德、邱铭芳 11、223班:民族舞《月亮谣》 表演者:吴铃铃、余琼、钟秋燕 12、220班:小品《推销》 表演者:李万里、吴海林、陈丽君、邓杰志、谭高建、方单 13、223班:舞蹈《不潮不用花钱》 表演者:姜艳、钟秋燕、吴兰、吴开放、吴天雄、喻玉根、赖研 14、218班:双簧《二百五的中学时代》 表演者:方燕平、吴翠平 15、224班:舞蹈《青花瓷》 表演者:方东红、赵绪根、邓禹、余德、吴庆 16、223班:相声《好学生,坏学生》 表演者:欧阳明、饶斌 17、225班:舞蹈《高原红》 表演者:杨丹、刘辉、符秋方、吴玲俐、林芸、艾佳红 18、219班:小品《街头卫士》 表演者:黄泉芝、方瑶、陈蓝青 19、218班:歌曲串烧 表演者:吴晚霞、冯莺莺、肖晓玲、肖玲玲、罗梅、张益平 20、221班:相声《新地理图》 表演者:方礼、方俏 21、220班:大合唱《柳园之歌》、《团结就是力量》 表演者:220班全体同学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_岩相古地理...

第35卷 第6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5No.6  2008年12月 JOURNAL OF CHEN G DU UNIV ERSITY OF TECHNOLO GY (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 ) Dec.2008  [文章编号]167129727(2008)0620630209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2岩相古地理特征 [收稿日期]2008207220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攻关项目(06201A 202201) [作者简介]柯光明(1979-),男,博士,研究方向:层序地层学与储层沉积学,E 2mail :kegm1979@https://www.360docs.net/doc/a7544376.html, 。 柯光明1,2 郑荣才2 高红灿2 戴朝成2 翟文亮2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81; 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摘要]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和沉积演化的重要 途径和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则有效地提高了岩相古地理图的精度。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14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长期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单元,分析了须家河组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1)四川盆地须家河期沉积主要由从周边山系向盆内和从川中隆起向盆地中心逐渐推进的,以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组成,致使四川盆地浅湖区域为向南西倾斜的“∩”形,浅湖内零星发育有小型浅湖砂坝沉积;(2)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严格受构造控制,以盆地边缘最为特征;(3)晚三叠世须家河期,以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活动为主,米仓山-大巴山活动相对较弱。 [关键词]长期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须家河组;四川盆地[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 布、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宗旨是通过重塑盆地在大区域或全球古地理中的具体位置、恢复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烃成藏过程的关系,从而达到评价油气资源、了解油气分布规律和预测油气远景之目的[1]~[5]。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就需要编制精度更高的岩相古地理图,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其中的应用则为编制高精度的岩相古地理图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6]~[21],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思想[22]~[24],选择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分别为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这种新的编图方法减少了由传统编图方法(如压缩编图、优势相编图和岩性比例编图等)所造成的模糊失真现象,有效提高 了岩相古地理图的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以及有利区块或有利相带预测与天然气富集成藏条件的评价水平。 1 地质概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非常发育,有丰富的煤和油气资源。从目前所了解的地层发育情况,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可明显地划分为两种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类型(图12A ):(1)前陆盆地前渊强烈坳陷沉降充填型,须家河组沉积厚度大,一般在2.0~3.2km 内变化(局部厚度>3.2km ),主要为厚层块状砂岩、中至厚层状粉砂岩与薄层状泥岩的互层组合,局部夹有巨厚的块状砾岩层。一般被划分为须二-须六段,但大部分地区缺失须六段(图12B )。分布于龙门山推覆体东侧的广元、江油、绵阳、德阳、什邡、彭州、崇州、大邑、芦山

相声大全

·1 八大改行(郭德纲/张文顺)·2 论50年相声之现状(郭德纲/张 文顺) ·3 大保镖(郭德纲/于谦) ·4 寿比南山(郭德纲/于谦)·5 八猫图(郭德纲/于谦)·6 列宁评戏(郭德纲/于谦)·7 西征梦(郭德纲/于谦)·8 羊上树(郭德纲/王文林)·9 歪批三国(郭德纲/李菁)·10 古董王(郭德纲)·11 解学士(郭德纲)2345·12 灭鼠轶事(冯巩) ·13 我的儿子(冯巩)·14 拆字(刘宝瑞/马季/郭启儒)·15 一匹马(刘宝瑞/郝爱民/于世尤) ·16 八扇屏(刘宝瑞/郭全宝)·17 猜地名(刘宝瑞/郭全宝)·18 吃饭我掏钱(刘宝瑞/郭全宝)·19 寸步难行(刘宝瑞/郭全宝)·20 当行论(刘宝瑞/郭全宝)·21 飞油壶(刘宝瑞/郭全宝) ·22 赶考(刘宝瑞/郭全宝)·23 高人一头的人(刘宝瑞/郭全 宝) ·24 韩青天(刘宝瑞/郭全宝) ·25 好啊好(刘宝瑞/郭全宝)·26 买猴(刘宝瑞/郭全宝)·27 批聊斋(刘宝瑞/郭全宝)·28 绕口令(刘宝瑞/郭全宝)·29 说字(刘宝瑞/郭全宝)·30 我的历史(刘宝瑞/郭全宝)·31 西行漫记(刘宝瑞/郭全宝)·32 找对象(刘宝瑞/郭全宝)·33 支援新厂(刘宝瑞/郭全宝)·34 值班医生(刘宝瑞/郭全宝)·35 兵发云南(刘宝瑞)·36 测字(刘宝瑞) ·37 打油诗(刘宝瑞)·38 斗法(刘宝瑞)·39 风雨归舟(刘宝瑞) ·40 狗噘嘴(刘宝瑞)·41 官场斗(刘宝瑞)·42 画扇面儿(刘宝瑞) ·43 黄半仙(刘宝瑞)·44 假行家(刘宝瑞)·45 假灶王(刘宝瑞) ·46 解学士(刘宝瑞)·47 金刚腿(刘宝瑞)·48 九点钟开始(刘宝瑞) ·49 连升三级(刘宝瑞)·50 日遭三险(刘宝瑞)·51 书迷打砂锅(刘宝瑞) ·52 天王庙(刘宝瑞)·53 文庙(刘宝瑞)·54 学乖(刘宝瑞) ·55 学叫唤(刘宝瑞)·56 学徒(刘宝瑞)·57 扎针(刘宝瑞) ·58 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宝瑞)·59 知县见巡抚(刘宝瑞)·60 对对子(马三立/赵佩茹)·61 卖挂票(马三立/赵佩茹)·62 三字经(马三立/赵佩茹)·63 开粥厂(马三立/张庆森)·64 拉洋片(马三立/张庆森)·65 白事会(马三立/王凤山)·66 大上寿(马三立/王凤山)·67 黄鹤楼(马三立/王凤山)·68 讲卫生(马三立/王凤山)·69 夸住宅(马三立/王凤山)·70 拉洋片(马三立/王凤山)·71 练气功(马三立/王凤山)·72 买猴(马三立/王凤山) ·73 偏方(马三立/王凤山)·74 情绪与健康(马三立/王凤山)·75 十点钟开始(马三立/王凤山)·76 西江月(马三立/王凤山)·77 相面(马三立/王凤山)·78 相声的魅力(马三立/王凤山) ·79 迎春曲(马三立/王凤山)·80 扒马褂(马三立/郭荣起/赵佩 茹) ·81 81层楼(马三立) ·82 查卫生(马三立)·83 吃元宵(马三立)·84 汽车喇叭声(马三立)·85 说瞎话(马三立)·86 开会(马三立)·87 老头醉酒(马三立)·88 美容院(马三立)·89 找糖(马三立)·90 追(马三立) ·91 算卦(马三立)·92 逗你玩(马三立)·93 卖五器(马志明/谢天顺)

2021教师个人总结——顶岗实习

Knowing the world without being sophisticated is the most kind-hearted maturit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 眉可删) 教师个人总结——顶岗实习 教师个人总结——顶岗实习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四个多月的顶岗实习转眼间就要变成了记忆中美好的回忆了。在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实习的酸甜苦辣,经历了很多以前不曾经历的事情,比如真正地站在讲台上上课,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表演讲,自己一个人承担一个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自己亲自创立的社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等,这些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笔巨大财富。 顶岗实习使我们师范类大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我一直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节课的反思”的态度,尽力做好各项实习工作,同时,一直谨记实习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完成实习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并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学校实习老师和领导留下了好印象,并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1、教学成绩优异,表现突出

开学第一天,我就被学校分配到七年级担任整个年级四个班的教学任务,一百六十多个孩子便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八年级的地理老师是学体育的,对地理一窍不通,于是我没有了专门的地理指导老师,从备课、做导学案、上课、反思、试卷出题、批改试卷以至考试复习,这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碰过好多钉子,遇到很多挫折,其他老师也给过很多建议,听过很多不同学科的课,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在全县十三个中学中居第五位,在期中考试中居第二位。 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的活动很多,第一次上课从头至尾没有一丝紧张,整节课都按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有一封致全班同学的信,这封信一读完便受到了学生的感动,下课时给了我好多小纸条,写了对我的第一印象和自己的一些观点,从这时开始,我的心和学生的心已经开始往一起走。当听到一声声“老师好”,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 刚开学的时候,一切都不熟悉、不适应,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的课并不多,一周十二节,但是安排的非常集中,周一晚上三节晚自习,第二天还要上早自习和四节课,连着八节课,而周五也是连着四节课,中间课间十分钟还要准备下一节课,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导致来的第二星期嗓子哑了,上火了,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幸亏周三周四没有课,可以稍微喘息一下,但还有好多课外活动。以前从不喝茶的我,从开学第一天到现在已经离

初二地理复习天气和气候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七年级(上) 第二部分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 考点(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正确运用这两个术语。 例题(1)下列叙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A.夏长冬短 B.终年温暖湿润 C.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考点(二)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看懂天气图。(p45-47) 看懂卫星云图: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区。 例题(1)某星期日,小明同学收听到关于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气预报:气温0℃~6℃,降水概率20%。那么星期一这天() A.绝对有雨 B.下雨的可能性大 C.不可能下雨 D.下雨的可能性不大 (2)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A.──晾晒衣服 B.──体育锻炼 C.──播种小麦 D.──高空作业

(3)卫星云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苏州地区为绿 色时,说明苏州地区当时是()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考点(三)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实例1全球气候变暖(七上p62) (1)原因: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加一方面,滥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后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升温,两极地区的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3)措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等实例2城市大气污染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七上p48)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见图3.9) 例题(1)下列人类活动中,使气候恶化的是()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砍伐森林 D.修灌溉工程 (2)近年来,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A.沙漠扩大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森林面积扩大 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考点(一)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p52-53图)1、气温变化规律 日变化:(1)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年变化:(1)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2)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叫做气温年较差。2、气温分布规律: (1)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下降规律为0.6℃/100m。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比陆地气温低 B.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C.地势越高,气温越高 D.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气温 (2)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B.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从低纬向极地递增 D.北半球从南向北递减,南半球从北向南递减 (3)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观。为什么会这样呢?算一算你就会明白了。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会是多少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A.约20℃ B.约-5℃ C.约-10℃ D.约-20℃

师范生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师范生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以下是关于师范生顶岗实习个人总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四个多月的顶岗实习转眼间就要变成了记忆中美好的回忆了。在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实习的酸甜苦辣,经历了很多以前不曾经历的事情,比如真正地站在讲台上上课,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表演讲,自己一个人承担一个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自己亲自创立的社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等,这些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笔巨大财富。 顶岗实习使我们师范类大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我一直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节课的反思”的态度,尽力做好各项实习工作,同时,一直谨记实习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完成实习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并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学校实习老师和领导留下了好印象,并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1、教学成绩优异,表现突出 开学第一天,我就被学校分配到七年级担任整个年级四个 ·

班的教学任务,一百六十多个孩子便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八年级的地理老师是学体育的,对地理一窍不通,于是我没有了专门的地理指导老师,从备课、做导学案、上课、反思、试卷出题、批改试卷以至考试复习,这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碰过好多钉子,遇到很多挫折,其他老师也给过很多建议,听过很多不同学科的课,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在全县十三个中学中居第五位,在期中考试中居第二位。 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的活动很多,第一次上课从头至尾没有一丝紧张,整节课都按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有一封致全班同学的信,这封信一读完便受到了学生的感动,下课时给了我好多小纸条,写了对我的第一印象和自己的一些观点,从这时开始,我的心和学生的心已经开始往一起走。当听到一声声“老师好”,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 刚开学的时候,一切都不熟悉、不适应,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的课并不多,一周十二节,但是安排的非常集中,周一晚上三节晚自习,第二天还要上早自习和四节课,连着八节课,而周五也是连着四节课,中间课间十分钟还要准备下一节课,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导致来的第二星期嗓子哑了,上火了,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幸亏周三周四没有课,可以稍微喘 ·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略图和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 A. 全年温和湿润 B. 晴天多,光照强 C. 7月热浪滚滚,稻花飘香 D. l月白雪皑皑,天寒地冻 (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可知,大不列颠岛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选A。(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太平洋-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所以选B。 【点评】(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2.2019年1月25日,巴中市气象台发布,受北方强冷空气与寒潮影响,巴中市通江县出现最低气温-7.2℃,该温度是自建站以来的最低温。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A. 农业生产 B. 交通 C. 人们生活 D. 旅游(2)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每年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

世界地理——世界气候

世界地理——世界的气候 考点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分布 聚集目标一:世界气温的分布 仔细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1.等温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把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2.分布规律: (1)纬度影响:世界气温从向逐渐降低 (2)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相比:夏季气温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 (3)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4)人为的影响: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的趋势。 聚集目标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仔细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1.在一定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结成水滴和冰晶,以、、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总称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一要有充足的, 二要有, 三要有降温条件(或向高纬运动) 3.等降水量线:把同一时段内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降水量线。 4 【自主检测】 1.气候的两个组成要素是() A.光照、降水 B.气温、降水 C.气压、降水 D.气压、风力 2.下列诗句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夏季气温明显低于成都,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不同C.地形的影响D.河湖的影响 4.我国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人类活动D.地形因素 高考演练(2013·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五年级下册 同步阅读------成长之旅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1.《西部怀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大漠古城》:赵丽宏高昌古城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 3.《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齐名,也贯通中西 4.《白杨礼赞》:作者茅盾象征了北方农民,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北疆四杰》;绿洲白杨;团结的象征 戈壁红柳;奉献精神的象征戈壁红柳用自己的骨头写下格言:地球上没有应该遗弃的地方,只 有可能被淘汰的物种。 天山雪松:高贵的象征郭沫若先生赞扬雪松:一池浓墨乘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 沙漠胡杨: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6.《绽放的兰花花》:陕北人朴实,善良,宽容的品质 第二单元多彩童年 1.《陀螺》:高洪波人称它打不死作者叔叔给他做的 2.《老海棠树》:史铁生奶奶的回忆 3.《跟祖父学诗》:萧红 4.《忆儿时》:话匣子指留声机 5.《买年画出丑记》:牛汉 6.《童年的酸鼻子树》:罗大全 第三单元语言的魅力 1.《模糊语言的妙趣》:《阿凡提的故事》眉毛胡子巴依老爷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根据五短身材白静面皮没胡须约有三十余岁 包拯断案择婿 2.《语言的魅力: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3.《甘罗十二为使臣》:12岁的甘罗,因年少有为、胆识过人,被秦相吕不韦荐举为秦王特使,奉命赴赵,以其雄 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五座城。 4.《苏格拉底谈善恶》:欺骗偷盗将军作战说谎父亲欺骗孩子吃药 5.《名人幽默三则》:以礼相待德国诗人海涅 钓鱼英国作家狄更斯 让路德国诗人歌德 6.《一次精彩的科普演讲》:美国阿诺德博士利用观众的好奇心逐步引导人们认识科学---加利福尼亚小黑蚁小齿 轮变成小机器人清理血管 7.《新地理图》:马季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它往往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主题 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 1.《一个苹果》;抗美援朝时五连战士们相互传递 2.《草地夜行》:一位老红军班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而壮烈牺牲 3.《倔强的小红军》陈赓被小红军骗了,小红军最终倒在了草地上,他的干粮袋里装的不是粮食而是牛膝骨 4.《生命的药方》:艾迪对身患艾滋病的德诺不离不弃,艾迪为德诺熬药,用木板和轮胎做了船去奥尔良寻找费医生,半路船进水,改乘顺路车,可没有到达奥尔良,回到了家乡德诺死时,抱着艾迪的球鞋友情 5.《船长》:法维克多雨果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 6.《共同的秘密》;共同的秘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矿工 7.《最后一片藤叶》:欧亨利贝尔曼-----穷其一生倾注满腔的赤诚珍妮----竭尽所能追求希望的新生 8.《坐在最后一排》;乔小叶受到老师鼓励,坐到了最前面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李宏伟1,2,许 坤2 (1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北京100083;21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摘 要:渐新世晚期,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活动控制了辽河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格局。研究认为,岩石圈断块沿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与大型板块构造的活动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伴随着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从断裂的增压弯曲部位到断裂的释压拉张部位将发生岩石圈断块的汇聚与离散现象,由此造成了走滑断裂带上增压弯曲部位与释压拉张部位局部应力场性质的不同:增压弯曲部位应力相对集中,岩石圈断块发生汇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由于应力释放,岩石圈断块发生离散、伸展、沉降。岩石圈断块的隆升与沉降造成了渐新世晚期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巨大差异。关键词: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增压弯曲;释压拉张;断块汇聚;断块离散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4046704 收稿日期:20010420;修订日期:20010904 作者简介:李宏伟(1968—  ),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0引言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自南而北穿越渤海湾盆地,辽河盆地位于该断裂带之上[1](图1)。中、新生代以来,随着区域应力场的变化,郯庐断裂带发生了复杂多变的断裂走滑活动, 前人对此图1 郯庐断裂带(左)及其在辽河盆地的展布(右) Fig.1 T an 2Lu fault zone (left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Liaohe Basin (right ) 做了大量的工作[2,3] 。他们主要运用重力、磁力、电法、遥感及天然地震结合地面地质资料的方法,侧重于断裂带走滑与地震事件、金属矿床及岩石圈动力 学的研究,相应的研究区也多集中于前第三系基岩 出露区。但由于受资料所限,对渐新世晚期以来郯 庐断裂在巨厚沉积岩覆盖区的走滑活动研究相对较 少。1994年笔者利用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对辽河盆地构造进行了分析,发现郯庐断 裂的主干断裂沿走向出现明显的产状与性质的转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渐新世晚期张性构造与压性 构造在辽河盆地同期并存、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面貌差异显著等现象[4],这些现象用单纯的拉张作用或挤压作用等观点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 通过开展地下地质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构造分 析,笔者认识到上述现象与渐新世晚期郯庐断裂在辽河盆地的右行走滑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透过这些现象,剖析郯庐断裂在辽河盆地的活动规律,探讨其对渐新世晚期之末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的控制作用,对于指导走滑型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1 渐新世晚期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 局 辽河盆地是在郯庐断裂带的控制下发育起来的走滑型断陷盆地,渐新世晚期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与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活动密切相关[4]。 第8卷第4期2001年10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 V ol.8N o.4Oct.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