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常见的市场风险度度量方法有五种

较常见的市场风险度度量方法有五种
较常见的市场风险度度量方法有五种

较常见的市场风险度度量方法有五种:

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压力测试

情景测试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风险价值(VaR)

敏感度分析是一种有效地风险度量方法。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揭示投资组合价值是如何受到市场因素变化影响的。敏感度分析是指:如果市场风险因素之一(f)发生了细微变化,那么预期的投资组合的价值(V)的变化有多大。所谓市场风险因素是指存在于市场中的一些变数,所以金融工具的价值都可以从这些变数中推导出来。主要的市场风险因素包括利率、信贷信差(credit spreads)、股票(equity)价格、汇率、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流通产品价格(如黄金和石油)等。除了这些因素的即期价格之外,还包括它们的远期价格。考虑敏感度有三种等价的可相互替代的方法:相关性变化(relative change)、一阶导数以及最佳线性估计(the best linear approximation)。

风险价值(VaR)

指在市场正常的波动情形下,对金融工具可能损失的一种统计测度。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Prob(△Ρ 其中Prob表示: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限的概率。

△Ρ表示: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t的价值损失额。

VAR表示:给定置信水平α下的在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

α为:给定的置信水平。

VAR从统计的意义上讲,本身是个数字,是指面临“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一定的持有期限内,预期的最大损失量(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例如,某一投资公司持有的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置信度为95%,在证券市场正常波动的情况下,VaR 值为800万元。其含义是指,该公司的证券组合在一天内(24小时),由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最大损失超过800万元的概率为5%,平均20个交易日才可能出现一次这种情况。或者说有95%的把握判断该投资公司在下一个交易日内的损失在800万元以内。5%的机率反映了金融资产管理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可根据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和承受能力来确定。

VaR模型计算方法:⒈历史模拟法(historical simulation method)

⒉方差—协方差法

⒊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

压力测试

VaR和ES这样的风险度量都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评价可能的损失,但是可能导致严重损失甚至破产的极端情形也应当被加入到风险评估和管理中来,

是一个识别和管理那些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情形的过程。包括:场景分析,压力试验模型分析,波动率和相关性的灵敏度分析,政策反馈。

场景分析是指在各种极端但又可能发生的状态下对投资组合进行估值。尤其是包含了关键变量的较大变动,因此,它要求采用完全估值的方法。早期的应用仅仅考虑了关键变量的连贯变动,但却忽略了相关性。更一般性的压力测试给出了对金融变量联合运动的描述,而且可

以是历史的或是前瞻的,即可以从历史事件或者从合理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得出。当压力测试揭露出投资组合某些弱点时,管理层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辨识出来的风险。一种解决的办法是抽出足够的资金来吸收这一潜在的巨大损失。一种替代的办法就是可以改变头寸来减少暴露。压力测试是为了能够提供一种保护帮助机构得以社工存下去。压力测试过程首要的已不是场景分析,也就是在模拟组合中关键金融变量很大的运动时,检验对头寸产生的效应(损失)如何。V aR方法对正态分布的假定难以包括一些极端的情况。压力测试的目的是辨识出那些不寻常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在普通VaR系统中是无法出现的。

重标极差法

原理介绍:20世纪初,赫斯特研究古埃及人保留的尼罗河的847年的记录,提出了重标极差法(R/S)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重标极差法不限定时间序列的线性特征,而是对数列本身数值进行结构分析,没有将其与稳定递增的时间标识相关联,以及拟合以线性形式为基本假设的模型进行数据特征的挖掘,重标极差法将原数列按一定比例分段,用逐段讨论与综合分析结合,研究数列的长期关联性和记忆性,重标极差法的思想最终构造出赫特斯特指数来衡量数列的长期性质。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是由美国学者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尔(John Lintner)、特里诺(Jack Treynor)和莫辛(Jan Mossin)等人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领域。

假设:CAPM是建立在马科威茨模型基础上的,马科威茨模型的假设自然包含在其中:1、投资者希望财富越多愈好,效用是财富的函数,财富又是投资收益率的函数,因此可以认为效用为收益率的函数.

2、投资者能事先知道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3、投资风险用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标识。

4、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两项。

5、投资者都遵守主宰原则(Dominance rule),即同一风险水平下,选择收益率较高的证券;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选择风险较低的证券。

CAPM的附加假设条件:

6、可以在无风险折现率R的水平下无限制地借入或贷出资金。

7、所有投资者对证券收益率概率分布的看法一致,因此市场上的效率边界只有一条。

8、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期限,而且只有一期。

9、所有的证券投资可以无限制的细分,在任何一个投资组合里可以含有非整数股份。

10、买卖证券时没有税负及交易成本。

11、所有投资者可以及时免费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

12、不存在通货膨胀,且折现率不变。

13、投资者具有相同预期,即他们对预期收益率、标准差和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具有相同的预期值。

上述假设表明:第一,投资者是理性的,而且严格按照马科威茨模型的规则进行多样化的投资,并将从有效边界的某处选择投资组合;第二,资本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市场,没有任何磨擦阻碍投资。

计算方法:

其中: E(ri) 是资产i 的预期回报率

rf 是无风险率

βim 是[[Beta系数]],即资产i 的系统性风险

E(rm) 是市场m的预期市场回报率

E(rm) ? rf 是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即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

解释以资本形式(如股票)存在的资产的价格确定模型。以股票市场为例。假定投资者通过基金投资于整个股票市场,于是他的投资完全分散化(diversification)了,他将不承担任何可分散风险。但是,由于经济与股票市场变化的一致性,投资者将承担不可分散风险。于是投资者的预期回报高于无风险利率。

设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率为E(rm),无风险利率为 rf,那么,市场风险溢价就是E(rm) ? rf ,这是投资者由于承担了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不可分散风险而预期得到的回报。考虑某资产(比如某公司股票),设其预期回报率为Ri,由于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为Rf,故该资产的风险溢价为 E(ri)-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描述了该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的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 E(ri)-rf =βim (E(rm) ? rf ) 式中,β系数是常数,称为资产β (asset beta)。

β系数表示了资产的回报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sensitivity),可以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如果给定β,我们就能确定某资产现值(present value)的正确贴现率(discount rate)了,这一贴现率是该资产或另一相同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贴现率=Rf+β(Rm-Rf)。

套利定价模型(APT)

是罗斯在1976年提出的,也是有关资本资产定价的模型。模型表明,资本资产的收益率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如GDP的增长、通货膨胀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仅仅只受证券组合内部风险因素的影响。

1.套利定价模型的假设

APT放松了CAPM的一些假定:

(1)投资者无须为风险规避者;

(2)不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投资组合;

(3)投资者无须有相同的预期。

2.套利定价模型对CAPM的拓展套利定价模型(APrr)认为,证券的预期收益并不只对市场组合的风险变化做出反应,而受到经济中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形势、价格指数、政府的金融财政政策等。A盯模型考虑了诸多因素对证券组合预期收益的影响,认为组合资产的预期收益是对市场上相关因素敏感性的线性组合。

(1)因素模型

近年来,当代投资理论循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轨迹向前发展,形成了由斯蒂芬‘罗斯首创的套利定价模型。这个理论与CAPM所不同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认为证券的实际收益并不只是笼统地受对“市场组合”变动的敏感性的影响,而是分别受对经济中许多因素变动的敏感性大小的影响。如l963年夏普提出了单因素模型,该模型为解决马科维茨模型应用于大规模市场时的计算量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水平的提高,单因素模型被推广到多因素模型。

因素模型的假设基础仍然是证券之问存在关联性。但它认为证券之间的关联性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变动对不同证券所产生的影响的间接反映。因素模型正是企图捕捉这些系统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并用一种线性结构来描述这些因素对每种证券收益率的影响。

(2)资本资产套利模型

资本资产套利模型所描述的均衡状态,是指不存在这样一种机会:即使投资者不承担风险,又不需要额外资金,也能获得收益。这种均衡状态可以通过投资者在非均衡状态套利的运用而最终使套利机会消失来实现。套利理论认为均衡状态是指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的状态。在这里,套利行为是指那些在具有不同的期望收益率之间进行的交易行为,通过套利投资可以在不增加因素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更高收益。

投资者实现套利机会的手段是建立套利组合,即根据套利理论的特征,一个套利组合应为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的证券组合:①实施套利组合不需额外资金,即各种证券的权数满足:x.+x:+…+X。=0;②套利组合不承担因素风险,即对任何因素的敏感性为0,X —b,。+X,b,i+…+X…b。i=0(i=1,2,…,K);③套利组合应具有正的期望收益率,即X.R.+墨兄+…+x。R,。>0。通过建立套利组合,投资者原有组合转变为一个新的组合。新的组合在没有增加额外资金和因素风险的情况下,增加了期望收益率。套利理论认为当存在这种机会时,投资者会利用这种机会。当投资者都这样做时,会改变证券价格结构,使这种机会逐渐消失,从而市场达到新的均衡。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标准法

风险管理之市场风险和计量 1市场风险定义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2交易账户分类 市场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受利率影响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商业银行全部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 具体解释如下: 1.利率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的债券(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可转让存款证、不可转换优先股及按照债 券交易规则进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利率及债券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利率风险的资本要求包括特定风 险和一般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两部分。 2.股票风险,是指交易账户中股票及股票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其中股票是指按照股票交易规则进行交易的 所有金融工具,包括普通股(不考虑是否具有投票权)、可转换债券和买卖股票的承诺。 3.外汇风险,是指外汇(包括黄金)及外汇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 4.商品风险,商品是指在或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的实物产品,如:贵金属(不包括黄金)、农产品和矿物(包 括石油)等。适用于商品、商品远期、商品期货、商品掉期。 3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 3.1定义 银行的表内外资产可分为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资产两大类。银行账户、交易账户是监管方面对银行资产的一种分类方式,主要是从监管角度出发对账户头寸进行的划分。 1.交易账户 a)又称交易组合(Trading Portfolio),简单而言,就是指能够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被迅速买卖且持有时间较 短的资产、负债和衍生产品头寸,包括债券、股票、外汇、某些商品以及与这些头寸相关联的衍生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 b)针对交易账户,新巴塞尔协议规定:交易账户包括以交易为目的或以规避交易账户其它项目的风险为目的而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度量(王逸群)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度量 王逸群 引言 2004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布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由于操作风险所导致的银行损失甚至倒闭事件,例如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欺诈案导致法国兴业银行亏损49亿欧元,使得操作风险的度量和防范愈加重要,也使世界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愈加重视。本文基于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阐释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管理提供了借鉴,从中寻找防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方法,进而控制各种操作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我国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事故而引发的损失,从而增加银行的利润并提高商业银行运作的稳健性。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f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BCBS)2004年6月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而国际银行业从内部管理角度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来自交易失败和非常规操作导致的损失可能性;诸如建筑和设备等资产的损失导致的实体损失风险;由于内外欺诈犯罪事件带来的损失可能;因为雇佣、工作场地安全或监管环境的变化导致的法律和负债风险;政治体系的严重变化导致的国家风险。显然,国际银行业的操作风险定义,实质是新巴塞尔协议内容的具体细化。由此可见操作风险主要是内生性风险,所以其属于损失类风险。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风险管理的效果仅仅取决于其中最脆弱的环节。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也不断地把金融机构推向不熟悉的新风险领域,这些陌生的新风险领域也随之变成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这个新的薄弱环节不断爆发问题之后,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开始覆盖这些新的风险领域。近些年来,这种演进的轨迹越来越明显,金融机构注重管理的风险从开始的信用风险,进一步拓展到市场风险,直至到当前的操作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尽管当前不少监管人士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是信用风险,但是,如果作进一步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在引发信用风险、导致不良资产的多组金融案例背后,追根究底大部分的案件是因为违规操作等操作风险因素而导致的。自从2005年年初以来,在中国的银行业先后发生了多起严重的金融案件,其涉案金额之巨、爆发频率之高让银行业界内外为之震惊。随着之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1,中国的金融界才开始关注操作风险及其管理问题。 而在国外,自从1998年9月巴塞尔协议引入操作风险,提及操作风险管理起,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伴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发展逐渐增强:1999年6月,新资本协议框架强调操作风险及其定量分析对银行的重要性;2001年9月,颁布了有 1由银监会于2005年3月22日下发,其中提出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

操作风险计量

导读|实施更具有风险敏感度的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对中国银行业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将计量成果应用于操作风险管理实践,则是一项长期任务 2014年4月,经银监会批准,交通银行成为国内首批操作风险标准法达标的商业银行,标志着其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与国际标准实践模式接轨,管理水平得到了监管机构的认可。 操作风险标准法代表着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直到近一二十年才被国内外银行业作为一项专门的风险进行研究。巴塞尔委员会和银监会相关指引将其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其中,基本指标法要求银行按照过去三年平均总收入的15%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标准法允许银行将其所有业务分为八大条线,分别设置能够体现操作风险差异的资本系数,每个条线的收入分别乘以相应系数,加总后即为操作风险资本要求。高级计量法则要求银行基于内部损失数据、外部损失数据、情景分析、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建立能充分反映本行操作风险实际情况的内部计量模型,以此来确定操作风险所需资本要求。 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作为操作风险计量的高级方法,均需要经银监会核准后才可实施。实施这两类方法,银行必须具备相应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模型研发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必须在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上达到资本办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是对国际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代表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实践水平。因此对银行而言,核准实施操作风险标准法,不仅仅代表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的改变和资本的节约,更代表操作风险管理已达到或接近于国际银行的平均水平。 交通银行已经建成全面覆盖、规范标准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治理上,构建职责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董事会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工具应用上,实现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的全行推广。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KRI)、操作风险事件收集(LDC),是实现操作风险识别、监测、控制、缓释的循环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化管理工具。 资本管理上,实施操作风险标准法并应用于内部考核。 文化建设上,多种手段推动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管理提升上,注重增强标准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实效。交通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对业务流程优化的支持力度。 人员管控上,助力提升员工行为规范和专业人员资质。操作风险标准管理工具的应用推广,有力地支持了各业务领域的员工行为管理和专业能力培养。

金融风险度量方法选择及适用性分析

金融风险度量方法选择及适用性分析 在很长时期内风险价值模型(Value at Risk,以下简称VaR)都作为首选来度量风险,然而其理论和应用都存在缺陷。VaR并没有考虑潜在的尾部风险,而且不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公理条件,即VaR不是一个理想的风险度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VaR模型存在的缺陷,并介绍其他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其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风险度量选择的依据。 关键词:风险价值一致性风险度量期望短缺谱风险度量扭曲风险度量 回顾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之后,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问题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日益凸显。而1973年4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正式运营以及著名的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模型的发表标志着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以金融工程为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破产为金融工程的应用提出了警示。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数理统计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获得应用,这其中包括著名的VaR模型。 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重在事后分析和评估,缺少事前风险防范和控制。随着我国的金融改革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监管的原则与风险管理的技术必须符合国际惯例要求。 VaR模型的产生及其局限性 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和评估,即风险度量。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如Beta、Delta、久期和凸性等仅适用于特定的金融工具或领域,难以全面反映风险覆盖情况。在这一背景下,1993年G30小组首先提出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的概念,VaR模型旨在估计给定投资工具或组合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潜在损失。这一指标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测量由不同市场因子导致的风险,以及不同市场的总风险,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不同风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失,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全球化的趋势。 然而,VaR度量的是正常市场情况下的市场风险,在现实中,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极端市场情形大量存在,即VaR并没有考虑潜在的极端市场情形。对VaR实践的评估以及对风险度量的进一步研究指出VaR并非一个一致性风险度量,其不满足次可加性的公理条件,从而无法进行风险分散。 正是由于VaR还存在着理论与应用上的缺陷,推动了风险度量的进一步发展。在VaR的基础上许多研究者提出了风险度量的其他方法。Acerbi and Tasche (2002)提出期望尾部损失ES(Expected Shortfall,以下简称ES),Wang(1996)提出扭曲风险度量的概念,Acerbi(2002,2004)将经济学的风险偏好理论引入风险度量中,提出了谱风险度量,从而使风险管理的实践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风险度量 (一)风险价值VaR VaR的含义是“风险中的价值”,JP Morgan将VaR看作既定头寸冲消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的最大损失的估计值。而VaR比较权威的定义由Jorion (1997)提出,将其定义为给定置信水平下,风险资产在持有期内可能遭受的最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 orx的数据介绍了当今全球操作风险面临的现状;随后介绍了本文着重要阐述的收入模型法;第三部分收入模型法对深发展和浦发银行做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对实证分析结果做了一些总结。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及现状分析 面临的操作风险越来越复杂和严峻。在此背景下,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操作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定义 业银行操作风险是个古老的话题,自从商业银行的诞生,操作风险也就随之诞生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设计不完善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同时指出,这一界定包含了法律风险,但是并不包括策略性风险和声誉风险。 开平支行三任行长盗取5亿美元案件、哈尔滨中行高山盗取10亿

资金案件以及齐鲁银行案件;国外的例如“无赖交易员”英格兰人尼克利森导致巴林银行倒闭、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柯维尔违规操作导致银行67亿美元损失和前不久的瑞银事件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任重道远。 ——收入模型法 么企业的总风险即解释变量的方差应该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方面因素决定。通过计算解释变量的方差,然后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因素所造成的方差从中剔除,我们就可以近似的将剩余的方差作为操作风险的风险值。 量银行收入(income)波动的因素在于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所承担的风险大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方面,商业银行以借贷为主营业务。因此利率的波动对银行收入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一年期存贷利差 (loan-deposit)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解释变量,即一年期的定期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与真实gdp(gdp/cpi)成正相关,所以gdp也被纳入解释变量。最后由于我们考察的对象是上市银行, 其收入受证券市场的总体表现 的影响, 我们选用证券市场指数(index)作为这方面的解释变量,这里选取上证指数。

XX银行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管理办法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及管理,提高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水平,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等有关政策法规及本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应覆盖本行交易账户中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以及全部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股票风险和期权风险的资本要求之和。其中,利率风险资本要求和股票风险资本要求为一般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和特定风险资本要求之和。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本行高级管理层及下设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履行如下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管理职责: (一)确定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管理办法;

(二)明确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各部门职责; (三)高级管理层权限内的其他相关事项。 第六条本行风险管理部作为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管理部门,履行如下职责: (一)拟定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管理办法; (二)负责建设、维护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系统; (三)进行市场风险资本的日常计量和使用; (四)高级管理层要求完成的其他有关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事项。 第七条本行计划财务部作为资本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其中的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工作,定期计量向监管报送的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 第八条本行资金业务部等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协助进行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计量工作,提供所需各类产品、交易、账户等数据。 第九条本行调查统计部负责定期向监管报送市场风险标准法报表。 第三章利率风险计量规则 第十条利率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的债券(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央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不可转换优先股及按照债券交易规则进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利率及债券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利率风险的资本要求包括特定市场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两部分。

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1、总则 1.1为推进《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的实施,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 法规,参照新资本协议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引。 1.2本指引适用于《中国商业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商业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它商业银行。银监会鼓励其它商业银行参照本指引,建立市场风险管理的内部模型,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1.3本指引的目的在于,明确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时应满足的相关基本要求,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 本指引所称的内部模型(或模型)指商业银行用于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风险价值(VaR)模型。 本指引所要求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范围包括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交易帐户和银行帐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以及相关的期权性风险。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外汇敞口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1.4任何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商业银行,都必须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并取得监管机构的书面批准。 2、风险因素 2.1内部模型必须包含足够的、能够准确反映商业银行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有可能对其市场风险暴露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风险因素。 内部模型应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适当的分类、界定和归档,并运用于建模过程中。 2.2内部模型在计量不同类别市场风险时,其风险因素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2.2.1利率风险 (1)每一种计价货币的利率所对应的一系列风险因素都应包含在内部模

型中。 (2)商业银行应采用业内普遍接受的方法构建内部模型中的收益率曲线。该收益率曲线应分解为一系列的到期时段,以反映收益率的波动性沿时间的变化;每一个到期时段都应有一个对应的风险因素。 (3)对于主要货币和市场上的利率变化所具有的较大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应采用至少六个风险因素构建收益率曲线。内部模型所包含风险因素的数量应最终由商业银行交易策略的复杂程度决定。 (4)内部模型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必须能反映主要的利差风险。 2.2.2汇率风险 (1)内部模型中须包含与其所持有的每一种风险暴露较大的外币(包括黄金)与本币汇率相对应的风险因素。 2.2.3股票风险 (1)内部模型中须包含与其所持有的每一个较大股票头寸所属交易市场相对应的风险因素; (2)对每一个股票市场,内部模型中至少须包含一个用于反映股价变动的综合的市场风险因素(如股指)。投资于个股或行业股指的头寸可表述为与该 综合市场指数相对应的“beta等值”; (3)监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在内部模型中采用整个市场的多个行业所对应风险因素,如制造业、周期性及非周期性行业等;最审慎的做法是对每支股票的波动性都设立风险因素; (4)对于一个给定的市场,建模技术的特点及复杂程度应与商业银行对总体市场的风险暴露以及对个股的集中度相匹配。 2.2.4商品风险: (1)内部模型中须包含与商业银行持有较大头寸的每一个商品市场相对应的风险因素; (2)对于以商品为基础的金融工具头寸相对有限的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简化的风险因素界定方法。即,每一种银行有风险暴露的商品价格都有一个对应的风险因素;如果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商品头寸较小,也可采用单一风险因素作为一系列相关商品的风险因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管理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对操作风险的多种定义中“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出自()。 A.瑞士再保险公司 B.英国银行家协会 C.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D.世界银行 答案:B 2. 主要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属于()。 A.操作性杠杆风险 B.外部事件风险 C.操作性失误风险 D.系统事件风险 答案:A 3. 由金融机构的内部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属于()。 A.操作性杠杆风险 B.执行风险 C.操作性失误风险 D.系统事件风险 答案:C 4. 由上至下法的模型包括()。 A.收入模型 B.市场因素模型 C.精算损失模型 D.操作清单 答案:A

5. 由下至上法的模型包括()。 A.情景分析 B.市场因素模型 C.风险概况模型 D.收入模型 答案:B 6. 下列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大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主流模式的是()。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内部稽核功能引导式 D.外部监督式 答案:A 7. 下列不属于国际活跃银行采用标准法必须符合的标准的是()。 A.明确的职责界定 B.定期向业务管理层报告 C.银行具备独立的操作风险评估系统 D.具备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岗位 答案:D 8. 下列不属于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有()。 A.基本指标法 B.标准法 C.高级计量法 D.统计法 答案:D 9. 下列不属于操作风险定性评估方法的有()。

A.外界评估法 B.风险图 C.情景分析 D.自我评估 答案:A 10. 操作风险较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存在明显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是() A.操作风险表现形式变化迅速 B.业务规模大 C.风险巨大 D.覆盖范围广 答案:C 11.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属于操作风险的有()。 A.声誉风险 B.法律风险 C.竞争风险 D.策略风险 答案:B 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操作失误风险的进一步细分的是()。 A.系统事件风险 B.外部风险 C.人员风险 D.信息风险 答案:B 13. 由上至下法的模型不包括()。 A.风险概括模型 B.开支模型 C.随机模型 D.收入模型

市场风险管理办法

xx市场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保护我行避免遭受到因承担了超越我行风险偏好而产生的不可预测的损失,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交易帐户与银行帐户所承担的一切市场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的制定基于以下目的: (一)股东的长期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 (二)依据风险容忍度和谨慎性限额来管理整体市场风险 (三)有效地支配风险敞口以协助在利率变动中获利 第四条本办法是由我行风险合规部拟定,经行长办公会研讨,报董事会予以批准。风险合规部负责至少每年审定本办法与配合业务发展,市场风险管理目标及法规上的要求相匹配。本办法的所有变更必须由行长办公会审核,同意后再报董事会批准。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五条我行的风险管理自上而下由董事会通过行长实施。为了使风险管理更为有效,风险管理权限由董事会授权高级管理层至各业务部门,风险权限组织如下: 第六条风险承担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之间存在明确的责任分割。控制部门负责监管和独立报告风险状况。我行的稽核监察部根据董事会要求对审批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一)董事会 我行的董事会是我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同时决定我行的风险偏好。我行如因市场风险遭受任何经济损失或股值的贬值为董事会负最终责任。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董事会职责主要包括:明确我行市场风险管理目标;批准我行的风险管理和策略,以及风险

管理构架,其中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层的职责、风险管理相关事宜的授权、风险鉴别与度量,风险监管与控制及管理风险收益率及风险组织结构和市场风险结构的管理;制定企业策略和资产负债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批准限额以管理我行的市场风险;决定我行审核的风险限额和政策,但不包括程序上的操作的改变。任何程序上的操作上的改变由我行高级管理层批准;通过对政策遵循的复审及审计报告监管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有鉴别、复审及对市场风险管理提供战略指导的责任。 (三)风险合规部 负责辅助我行市场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是风险管理部。该部独立于风险承担的前台业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辅助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我行的总体市场风险情况,同时负责对业务部门(包括交易与银行帐户)所承担的所有市场风险提供监督职能。其责任包括拟定市场风险政策,指导原则和程序;为市场风险提供集中监管、报告和控制框架;分析我行交易帐户和资产负债表结构中的市场风险;辅助鉴别新产品及活动固有的风险;辅助评估市场风险限额的应用及超额批准;适当时,制定风险价值及其他风险量化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风险计算;向高

2-操作风险定义和计算方法

2-操作风险定义和计算方法

操作风险事件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因素所造成财务损失或影响银行声誉、客户和员工的操作事件,具体事件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的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七种类型(进一步的信息可参阅《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附录7:损失事件分类详表”)。 二、自我风险评估、关键风险指标 商业银行用于识别、评估操作风险的常用工具。 (一)自我风险评估 自我风险评估是指商业银行识别和评估潜在操作风险以及自身业务活动的控制措施、适当程度及有效性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二)关键风险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是指代表某一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关键风险指标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高级管理层可据此迅速采取措施),具体指标例如:每亿元资产损失率、每万人案件发生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生比率、超过一定期限尚未确认的交易数量、失败交易占总交易数量的比例、员工流动率、客户投诉次数、错误和遗漏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等。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风险:1.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2.商业银行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3.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依法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方法:标准法、替代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一,标准法 1.每年的各个业务条线乘β系数的得a 。 2.每年的各个a 相加,以上各业务条线监管资本相加为负数的, 当年的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用零表示。得b 3.三年的b 相加,在除3 K TSA= {∑ 1-3年max[∑(GI1-9×β1-9),0]}/3 其中: K TSA 为商业银行用标准法计算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 1-3年max[∑(GI1-9×β1-9),0]} /3的含义是前三年操 作风险监管资本的算术平均数; max[∑(GI1-9×β1-9),0]的含义是当年的操作风险资本 要求为负数的,用零表示; GI1-9 = 各业务条线当年的总收入;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指标法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 知识点:基本指标法 ● 定义: 商业银行视为一个整体来衡量操作风险,只分析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而不对其构成进行分析 ● 详细描述: (1)银行所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等于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乘上一个固定比例a。 (2)基本指标法的适用范围是小型的、业务范围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内的商业银行。 (3)按基本指标法计量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GI为过去三年中每年正的总收入,n为过去三年中总收入正的年数。 (4)a为15%,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之和。 例题: 1.巴塞尔委员会建议()的适用范围是小型的、业务范围限于某一国家或地 区内的商业银行。 A.标准法 B.基本指标法 C.高级计量法 D.内部评级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商业银行视为一个整体来衡量操作风险,只分析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而不对其构成进行分析 2.商业银行采用基本指标法,应当以()为基础计量扣作风险资本要求。 A.利息支出 B.净利息

C.总收入 D.净交易损益 正确答案:C 解析:商业银行采用基本指标法,应当以总收入为基础计量扣作风险资本要求。 3.基本指标法的计算中涉及()变量。 A.基本指标法需要的资本 B.前三年中总收人为负数的年数 C.前三年中总收人为正数的年数 D.前三年各年为正的总收入 E.所计量的总的年数 正确答案:A,C,D 解析:基本指标法的计算中涉及基本指标法需要的资本、前三年中总收入为正数的年数、前三年各年为正的总收入 4.()中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之和。 A.基本指标法 B.标准法 C.高级计量法 D.替代标准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基本指标法中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之和。 5.商业银行采用基本指标法,应当以()为基础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A.利息支出 B.净利息 C.总收入 D.净交易损益 正确答案:C 解析:商业银行采用基本指标法,应当以总收入为基础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6.某商业银行2010年度营业总收入为8亿元;2011年度营业总收入为11.5亿元,其中包括银行账户出售长期持有债券的净收益1.5亿元;2012年度营业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标准法计量规则

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的债券(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可转让存款证、不可转换优先股及按照债券交易规则进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利率及债券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利率风险的资本要求包括特定市场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两部分。 (一)特定市场风险 1.政府证券包含各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各类债券和短期融资工具。 2.合格证券包含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证券以及被至少两家合格外部评级机构评为投资级别(BB+以上)的由境外发行主体发行的证券。

3.我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发行的证债的资本计提比率均为0%。对我国其他发行主体发行的证券参照本办法信用风险权重体系相关规定计算特定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二)一般市场风险 1.一般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包含以下三部分: (1)每时段内加权多头和空头头寸可相互对冲的部分所对应的垂直资本要求。 (2)不同时段间加权多头和空头头寸可相互对冲的部分所对应的横向资本要求。 (3)整个交易账户的加权净多头或净空头头寸所对应的资本要求。 2.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到期日法或久期法计算利率风险的一般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3.商业银行采用到期日法计算一般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时段的划分和各时段的风险权重见表1,时区的划分和匹配的风险权重见表2。 (1)各时段的头寸乘以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各时段的加权头寸。 (2)各时段的加权多头、空头头寸可相互对冲的部分乘以10%得出垂直资本要求。 (3)各时段的加权多头头寸和加权空头头寸进行抵消得出各个时段的加权头寸净额;将在各时区内各时段的加权头寸净额之间的可相互对冲的部分乘以表2所列的第一组权重得出各个时区内的横向资本要求。 (4)各时区内各时段的加权头寸净额进行抵消,得出各时区加权头寸净额;每两个时区加权头寸净额之间可相互对冲的部分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度量及实证研究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度量及实证研究 面对瞬息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无论是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还是传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本论文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因为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金融机构的经营环节,事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结构,其发生机制和控制方法等均有与其它风险不同的鲜明特点。面临着损失加剧、危害日趋严重的操作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均愈加重视对操作风险的防范。目前,国外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在积极研究操作风险的管控技术与方法,以期达到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的目的。 虽然我国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管控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只在操作风险的特征和生成机理上,也就是操作风险识别的研究方面初见成效。对于操作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内部管理和监管体制方面的研究,都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差距。风险的度量是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因此,操作风险的度量对于我国的金融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为:1.对三类金融机构面临操作风险的本质特征加以分析,以实现对其有效地度量目前国内外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的研究相对深入,而对其它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那么适用于商业银行的度量技术是否也合适于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呢?通过揭示三类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本质特征,能够加深对三类金融行业操作风险的认识,避免盲目地量化风险,并找到通用于三类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度量技术。2.操作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关系到能否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风险的度量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若跳过风险度量的研究而直奔风险管理的讨论,有本末倒置之嫌。毕竟选择的度量模型和技术方法关系到风险管理的实际成效,度量结果的准确性决定了风险内控制度和管理的有效性。 但由于对操作风险研究的起步较晚,与发展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度量相比,国外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金融业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和研究程度远未及国外业界,并且国内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变革时期,除了自身的管理以外,我国金融业还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政府政策变动对业务的影响。也就是说,操作风险来自内部管理和外部干扰两个方面。因此,改进操

模块十五:市场风险计量:VAR方法

条线十一:风险计量、建模与应用<共21个模块> 模块十五:市场风险计量:V AR方法 单元一:在险价值(V AR)方法 VAR(Value at Risk)是为了满足用一个数据来衡量所有风险,尤其是市场风险的管理需求而产生的。自J.P.摩根首次提出以来,这一方法以其对风险衡量的科学、实用、准确和综合等特点受到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国际金融界的普遍欢迎,迅速发展成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标准,并且与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和返回检验等一系列方法构成了风险管理的VAR体系,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甚至被誉为风险管理的VAR革命。目前,VAR不仅被广泛用于市场风险的综合衡量与管理,而且正在向信用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领域延伸。 一、V AR的内涵:从风险的敏感性分析到V AR分析 对VAR内涵的理解可以从风险管理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风险水平衡量问题开始思考。在面临衡量一个具体的投资组合风险时,人们往往习惯于通过问这样一个问题来了解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即“在假定明天市场发生某种不利变动的情况下,该组合的损失是多大?”。1这显然是一个组合价值对于市场风险因子变化的敏感性问题,简单地运用上节所述的敏感性方法分析就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例如,对于一个投资额为100万元、修正持续期为2年的债券投资组合,当被问及“假定明天市场利率上升25个基本点,该债券组合会损失多少”时,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出损失规模为5000元:dP = -D[dR/(1+R)]P = -(MD)×(dR)×(P)= - 2×0.0025×1000000= - $5000。然而,如前所述,敏感度分析只涉及给定风险因子变化幅度下投资组合受影响的程度,而并不分析风险因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可能性的大小。因此,为了全面衡量投资风险,进一步的问题自然就是“发生5000元损失的可能性有多大?”更确切地说,“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在一定目标持有期限内,组合损失不超过5000元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风险分析中的一个关键的转变,因为它将一个敏感度问题发展到了一个VAR问题。通常,该问题如果以如下方式提出:“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在给定置信水平(如99%),在目标持有期限内,某投资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是多少?”这就是一个标准的VAR问题。 VAR 通常被定义为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下,某一投资组合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的损失。从统计的角度看,VAR实际上是投资组合回报分布的一个百分位数(Percentile),从这个角度看,VAR和回报的期望值在原 1另外一种常见的问法是“如果明天情况糟糕,该组合最大损失会是多少?”但这个问题本身并清楚,难以直接给出答案。回答之前必须反问什么叫做“糟糕的一天”?定义“糟糕的一天”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定义损失程度,但这将会使得以上问题没有意义。合理且有意义的做法是将“糟糕的一天”定义为:在正常市场环境下,发生如此严重损失的天数在每100天当中才有1天。换言之,发生这样损失的概率为1%。如果明天是“糟糕的一天”(每100天才会发生一次),投资的最大损失是多少?这也就成为一个标准的V AR问题。

基于VaR的银行操作风险度量

基于VaR的银行操作风险度量 提要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操作风险的度量是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本文利用国内三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对基于VaR 的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国内缺乏数据统计的大背景下,收入模型、证券因素模型在操作风险的衡量中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在我国目前的上市银行中,深圳发展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要好。 关键词:操作风险;VaR方法;收入模型;证券因素模型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列,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三大风险之一。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较为成熟的量化技术相比,操作风险量化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利用VaR方法度量我国三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检验其有效性。 一、VaR方法研究现状 VaR的产生是JP摩根公司用来计量市场风险的产物。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旨在替代旧版巴塞尔协议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新巴塞尔协议突出了风险管理全面化的理念。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David H.Pyle在《Bank risk management:Theory》一文中指出风险管理中主要是针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这四种风险;同时,强调了风险管理的技术发展,特别是VaR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uncan Wilson(1995)最早提出了操作风险的VaR度量,认为操作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一样应用VaR来度量;Medova(2000,2001)和Kyriaco(2002)应用VaR和极值理论对操作风险进行了量化分析。总体上来说,目前国外关于VaR的操作风险度量研究主要是各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展开的,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 与国际研究相比,国内关于操作风险的文献大都限于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介绍,对操作风险的量化分析极少,更谈不上相应的数据库建设。我国学者最早对VaR进行研究的是郑文通1997年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在国内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王春峰(2001)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该书系统地介绍了VaR的有关理论基础。就我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在信用风险衡量方面,马杰、任若恩在《VaR方法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运用VaR技术防范微观汇率风险。郭战琴、周宗放在《VaR方法在银行信用风险防范中的应用》一文中讨论了VaR方法在银行配置风险资本中的应用,分别基

较常见的市场风险度度量方法有五种

较常见的市场风险度度量方法有五种: 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压力测试 情景测试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风险价值(VaR) 敏感度分析是一种有效地风险度量方法。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揭示投资组合价值是如何受到市场因素变化影响的。敏感度分析是指:如果市场风险因素之一(f)发生了细微变化,那么预期的投资组合的价值(V)的变化有多大。所谓市场风险因素是指存在于市场中的一些变数,所以金融工具的价值都可以从这些变数中推导出来。主要的市场风险因素包括利率、信贷信差(credit spreads)、股票(equity)价格、汇率、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流通产品价格(如黄金和石油)等。除了这些因素的即期价格之外,还包括它们的远期价格。考虑敏感度有三种等价的可相互替代的方法:相关性变化(relative change)、一阶导数以及最佳线性估计(the best linear approximation)。 风险价值(VaR) 指在市场正常的波动情形下,对金融工具可能损失的一种统计测度。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Prob(△Ρ 其中Prob表示: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限的概率。 △Ρ表示: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t的价值损失额。 VAR表示:给定置信水平α下的在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 α为:给定的置信水平。 VAR从统计的意义上讲,本身是个数字,是指面临“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一定的持有期限内,预期的最大损失量(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例如,某一投资公司持有的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置信度为95%,在证券市场正常波动的情况下,VaR 值为800万元。其含义是指,该公司的证券组合在一天内(24小时),由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最大损失超过800万元的概率为5%,平均20个交易日才可能出现一次这种情况。或者说有95%的把握判断该投资公司在下一个交易日内的损失在800万元以内。5%的机率反映了金融资产管理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可根据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和承受能力来确定。 VaR模型计算方法:⒈历史模拟法(historical simulation method) ⒉方差—协方差法 ⒊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 压力测试 VaR和ES这样的风险度量都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评价可能的损失,但是可能导致严重损失甚至破产的极端情形也应当被加入到风险评估和管理中来, 是一个识别和管理那些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情形的过程。包括:场景分析,压力试验模型分析,波动率和相关性的灵敏度分析,政策反馈。 场景分析是指在各种极端但又可能发生的状态下对投资组合进行估值。尤其是包含了关键变量的较大变动,因此,它要求采用完全估值的方法。早期的应用仅仅考虑了关键变量的连贯变动,但却忽略了相关性。更一般性的压力测试给出了对金融变量联合运动的描述,而且可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0]13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现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请《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遵照执行。银监会鼓励暂不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参照本《指引》改进风险管理。 请各银监局将本《指引》转发至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七日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的目的在于,明确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时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 本指引所称的内部模型(或模型)指商业银行用于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风险价值(VaR)模型。 本指引所要求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范围包括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四大类别市场风险。商业银行的结构外汇敞口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商业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所产生的交易活动,应按其性质计入交易账户,并按本指引的要求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第四条任何拟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商业银行,都必须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并取得监管机构的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风险因素 第五条内部模型在计量不同类别市场风险时,必须包含足够的、能够准确反映可能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暴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