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第3章 高速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接触网课件——第三章 第七节接触网平面设计

则近期设立的支柱应考虑远期可资利用。对于远期铺设或预留的股 道,如果土石方工程已做好,则软横跨支柱的容量及侧面限界,一般 均应考虑预留。对于股道延长部分,当设立近期支柱时,以对今后整 个支柱布置不产生影响为原则。
Edited by Foxit PDF Editor
Copyright (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 2004 - 2007 For Evaluation Only.
Edited by Foxit PDF Editor
Copyright (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 2004 - 2007 For Evaluation Only.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程序
依据资料:站场平面图;站场范围内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图表。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步骤:
1. 放图工作 2. 布置支柱 3. 划分锚段 4. 确定接触线拉出值 5. 确定电分段、电分相及隔离开关的位置 6. 确定支柱类型 7. 选择基础及横卧板类型 8. 确定软(硬)横跨结点类型及支持结构 9. 进行校验及校核 10. 工程数量统计
Edited by Foxit PDF Editor
Copyright (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 2004 - 2007 For Evaluation Only.
Edited by Foxit PDF Editor
Copyright (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 2004 - 2007 For Evaluation Only.
接触网平面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我国对能够适用于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本设计的目的是完成嘉峪关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同时按要求绘制接触网设备装配图和平面图。
首先对设计地区的气象条件资料进行收集,根据铁路目标速度对线索材料进行了选择,再确定其悬挂类型。
根据气象条件及线索材料计算负载。
其次,根据最大受风偏移计算得到最大跨距;根据规程规定的锚段长度选择锚段,使其张力差要满足要求。
然后, 对硬横跨进行分析选择。
考虑到接触网将来可能的改进及预留,根据计算结果对接触网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使本设计满足电气化铁路的技术要求。
最后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对嘉峪关车站接触网进行CAD平面设计,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支柱进行了容量的校验计算。
在接触网平面图的表格栏里对地质情况、支柱类型、安装图号、侧面限界等进行相应的说明。
本论文以接触网的基本技术原理为核心,以实际线路状况为依据,对嘉峪关车站的接触网布置进行了平面设计,基本满足电气化铁路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接触网;平面设计;车站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 nt of social and econo mical tech no logy,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is develop ing more and more rapidly. Our country also makes a related request for cate nar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his desig n is in ten ded to complete graphic desig n of cate nary for Jiayuguan station, and to draw its device assembly drawing and graphic draft.Firstly, the suspe nsion was selected after the Jiayugua n weather con diti on in formatio n was collected and clue material was sift. The load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weather condition and clue material. Secondly, the maximum outreach is obtained from the wind shift. Anchoring section is chosen according to specified anchoring section to satisfy tension differe nee. Then, portal structure was an alyzed.The thesis con sideri ng the improveme nt and reserve in the future of cate nary carries out some corresp onding adjustme nts for the desig n of cate nary accord ing to the result of calculati on, so that the desig n could be conten ted with the tech ni cal requireme nts of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Fin 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prin ciple, this thesis concen trated on the graphic desig n of Jiayugua n stati on with CAD, also con ducted check computatio n for typical capacity of the pillars. Graphic desig n of cate nary in the form colu mn on the pillar type, geology, side gauge, in stall the corresp onding figure nu mber and other in struct ions.Based on the basic tech ni cal prin ciple of cate nary and accord ing to the actual railway con diti on, this thesis completed graphic desig n of cate nary for Jiayugua n stati on, which could met the basic tech no logical dema nd of electrified railway.Key Words: Catenary, Station, Graphic design目录摘要........................................................................... .... Abstract ............................................................................................................................... 1J...目录 (III)1绪论 (1)1.1工程背景 (1)1.2设计范围 (1)1.3设计目标 (1)1.4设计依据 (1)1.5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1)2气象资料 (3)3设计计算 (4)3.1主要线材选用 (4)3.2接触网波动速度的计算 (4)3.3接触悬挂类型及相关参数的选择 (5)3.4接触网设计负载计算 (5)3.4.1自重负载 (5)3.4.2冰负载 (6)3.4.3风负载 (6)3.4.4合成负载 (7)3.5接触网设计实际最大跨距计算 (7)3.6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8)3.6.1直线区段 (8)3.6.2曲线区段 (9)3.7嘉峪关车站硬横跨结构 (10)4绘制嘉峪关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 (11)4.1放图 (11)4.2支柱的布置 (11)4.3锚段的划分 (11)4.4接触线拉出值的确定 (11)4.5支柱类型的确定 (11)4.6校核与校验 (12)4.7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12)4.8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及设备装配图说明 (12)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附图A嘉峪关车站接触网平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教学课件—高速接触网的结构特征

2.接触网的线索 (2)载流承力索 a.铜承力索 铜承力索导电性能好,可做牵引电流的通道并 与接触线并联供电,降低压损和能耗,且抗腐蚀 性能高。但铜承力索消耗铜多,造价高且机械强 度低,温度变化时弛度变化较大。
4锚段关节
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
ZF1 200 300
300
QF1 a-100 a a
受电弓中心
100
100
ZF2
承力索
300
200 300 接触线 受电弓中心
接触线
QF2 a a+100
承力索
a
承力索及接触线
4锚段关节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ZJ1
800 300
300
QJ1
500
ZJ2
ZJ3
250
300
6线岔及其定位
6线岔及其定位
正线通过时
正线进入侧线时 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126~526mm之间为受电
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 侧线进入正线时
当机车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在线间距806~1 306 mm之间为 受电弓与正线接触线的始触区。
6线岔及其定位
6线岔及其定位
第三组辅助悬挂式线岔
1.接触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1) 抗拉强度高 (2) 电阻系数低 (3) 耐热性能好 (4) 耐磨性能好 (5) 制造长度长
2.接触线材质性能的综合选型 (1) 增大接触线的张力 (2) 限制接触线横截面 (3) 提高接触线的导电率 (4) 增强耐磨牦性能 (5) 选择铜合金材质
车站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摘要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的设计对于整个电气化铁路的设计而言至关重要。
设计成果主要以平面布置图和安装图的形式体现,而安装图可选用铁道部通用图,针对各种线路情况,只需进行少量补充,因此,接触网平面设计就成为接触网设计的主要内容。
由于各个区间、隧道、车站等线路条件的千变万化,根本无法用固定、简单的格式来完成接触网平面设计,因此必须对每个区间、隧道、车站单独进行平面设计。
本文按照有关的设计标准及规范,重点对甘谷车站进行了接触网平面设计。
在设计中首先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相关要求,收集与设计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主要考虑兰州铁路局运输生产发展的要求和甘谷车站的长期发展要求,本着经济、合理、可靠、先进的原则,按照具体情况确定设计规模和方案。
为了确保安全运营,对气象条件及负载、悬挂导线的张力与弛度、跨距长度、锚段长度以及安装曲线等进行了计算,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甘谷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并对设计进行了校核。
关键词: 接触网;车站;平面设计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he design of catenary is critical to the whole design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he production of catenary design is mainly in forms of layout and plan to install. Plans to install can be selected by referring to the optional plans issued by Ministry of Railway, and only a small amount of changes should be added to satisfy different line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graphic design becomes primary part of catenary design. For each interval, tunnel and station have different situations, it is impossible to finish the plan of catenary with fixed, simple format. So, each interval, tunnel and st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alone.In the paper, the graphic design of catenary of Gangu station is mainly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design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At first the technical dates which are relative to design project a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requirements which are established by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research report, mainly considere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Lanzhou Railway Bure au’s 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Gangu station. And in principles of economical, reasonable, reliable and advanced, the design scale and scheme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condition. In order to insure the safety luck camp, a series of calculation are carried on about the weather condition and load, the tension and lead of line and the span length, the anchor man segment length and install curve, which ensu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plan.Based on the front parts, the graphic design plan of catenary of Gangu station is drew, and the design is checked.Keywords: Catenary; Station; Graphic design目录1. 绪论 (1)1.1 电气化铁路概述 (1)1.2 接触网的发展历程 (1)1.3 设计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2)2. 接触网的结构 (3)2.1 接触网的悬挂模式及补偿方式 (3)2.2 接触网的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3)2.3 接触网的分段装置 (4)2.3.1 锚段关节 (4)2.3.2 中心锚结 (8)2.4 定位装置 (9)2.4.1 线岔 (9)2.4.2 定位 (9)2.5 接触网的供电装置与供电形式 (11)2.5.1 接触网的分段供电 (11)2.5.2 电分相及分相绝缘装置 (12)3. 接触网的支撑装置 (13)3.1 支持装置 (13)3.1.1 腕臂支持装置 (13)3.1.2 硬横跨 (15)3.2 定位装置 (16)3.2.1 定位装置的作用 (16)3.2.2 定位装置的形式 (16)3.3 支柱 (17)3.3.1 钢筋混凝土支柱 (18)3.3.2 钢支柱 (19)3.4 基础类型 (19)3.4.1 钢柱基础 (19)3.4.2 钢筋混凝土支柱横卧板 (20)4.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方法 (21)4.1 平面设计程序 (21)4.2 技术原则 (22)4.2.1 一般原则 (22)4.2.2 划分锚段 (24)4.2.3 确定拉出值 (26)4.2.4 咽喉区放大图 (27)4.3 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28)4.3.1 侧面界限 (28)4.3.2 支柱及其基础 (28)4.3.3 地质情况 (29)4.3.4 接触线高度 (30)5.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参数计算 (31)5.1 气象资料 (31)5.1.1 气象条件的确定 (33)5.1.2 计算负载的确定 (34)5.2 参数计算 (37)5.2.1 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 (37)5.2.2 链形悬挂接触线的受风偏移和跨距长度 (38)5.2.3 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39)5.3 接触线性能及选型 (41)5.3.1 技术要求 (41)5.3.2 综合选型 (42)6. 甘谷车站的接触网平面设计 (44)6.1 车站概况及相关资料 (44)6.1.1 甘谷气象条件 (44)6.1.2 车站线路资料 (44)6.2 线型及跨距的选择 (44)6.2.1 线型选择 (44)6.2.2 实际最大跨距的计算 (45)6.2.3 软横跨的预制计算 (47)6.3 支柱布置及调整 (55)6.3.1 原则 (55)6.3.2 步骤 (55)6.4 下锚、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 (56)6.4.1 各股道下锚及其锚段长度 (56)6.4.2 设置锚段关节 (56)6.4.3 设置中心锚结 (56)6.5 绘制放大图 (56)6.6 其它说明 (57)6.7 小结 (58)7.甘谷接触网平面设计的 (59)7.1支柱负载的确定 (59)7.2支柱容量的校验 (61)7.3 特殊跨距的风偏移校验 (66)7.4 小结 (6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接触网施工图例接触网施工图是接触网工程的重要文件,由设计部门通过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来完成。
它表达了接触网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设备种类和型号、工程数量、零件构造及材料等。
施工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依据,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资料。
接触网施工图包括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安装图、接触网零件图等。
平面图上标出了接触网支持装置、设备、附加悬挂〔回流线、架空地线等〕等的安装图号,从相应的安装图中可查出安装形式、使用的零、部件名称及规格,零、部件的具体形状构造及规格从零件图中能够确定。
一、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主要依据,它以图例的形式,反映了接触网布置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安装位置等。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由接触网布置平面图、表格栏、材料统计表、说明、图标等局部容,如附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二、接触网图例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将铁路线路及设备、接触网布置等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其容如表4-1-1所示。
接触网图例表4-1-1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1〕粗型宽度为0.9mm〔2〕中型宽度为0.6mm〔3〕细型宽度为0.3mm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4、规定符号见下表。
序号名称符号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2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3 非电化既有线路序号名称符号4 预留线路5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6 加强线7 回流线8 正馈线〔AF线〕9 保护线〔PW线〕10 架空地线〔GW线〕11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12 承力索硬锚13 接触线补偿下锚14 承力索补偿下锚15 链形悬挂硬锚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17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18 加强线下锚19 回流线下锚20 正馈线〔AF线〕下锚21 保护线〔PW线〕下锚22 架空地线〔GW线〕下锚23 区间曲线及头尾: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缓和曲线长(m)序号名称符号24 站场曲线及头尾: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缓和曲线长(m)25 拉出值300m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也可不注“300〞,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即为拉出方向26 拉出值150mm〔除“300〞允许用半箭头表示,其余均应写出数值〕,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27 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28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29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30 站场单线腕臂钢柱31 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柱32 站场双线腕臂钢柱33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34 站场钢柱软横跨35 站场钢柱硬横跨36 非绝缘锚段关节37 绝缘锚段关节38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简单悬挂中心锚结39 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40 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虚线为锚结绳〕41 分段绝缘子串42 分段绝缘器序号名称符号43 分相绝缘器44 股道间电连接45 常分隔离开关46 常合隔离开关47 常分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48 常合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49 管形避雷器50 区间隧道51 站场隧道52 隧道非绝缘关节〔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53 隧道绝缘关节〔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54 上承式桥梁及设计电化线路在上面的立交桥、拱桥等55 下承式栓焊桥梁56 小桥、涵洞57 设计电化线路在下面的立交桥58 架空水槽、水管序号名称符号59 天桥60 地道61 渗沟62 雨棚63 仓库64 站房65 路肩挡墙66 托盘式路基墙67 有限界门的平交道68 区间长〔短〕链标记69 回流线跨越接触悬挂70 吸上线位置71 吸流变压器72 水鹤73 进站高柱色灯信号机74 通过高柱色灯信号机75 区间公里标76 机车检查坑77 接触网起测点78 接触网工区序号名称符号79 区间横向电连接80 扼流变压器81 AT区段双极隔离开关82 AT区段区间AF、PW线在钢柱悬挂83 AT区段站场AF、PW线在钢筋混凝土柱悬挂84 AT区段区间AF、PW线在钢筋混凝土柱悬挂85 架空线在站场钢筋混凝土柱悬挂86AT区段AF、PW线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下锚表示馈线第一锚段;1AF:2380.00—1AF2380.00表示锚段长度表示保护线第一锚段;1PW:2380.00—1PW2380.00表示锚段长度87接触悬挂锚段下锚4:表示锚段号1286.08:表示锚段长度〔m〕88 道岔编号及型号89 跨距长度〔m〕6590 土壤安息角30°91 土壤承压力〔MPa〕20092 火花间隙93 放电器94 接地极。
车站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车站接触网的平面设计设计要求:1.适应列车运行速度:该车站接触网将用于中高速列车,需要设计一个符合高速列车运行要求的接触网系统。
2.安全可靠性:接触网需要制定符合安全、可靠性和维护要求的准则,以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
3.经济性:设计应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同时确保接触网的质量和持久性。
4.美观性:设计应考虑到接触网的外观,使之与车站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设计方案:1.接触网材料:选择高强度、耐风吹雨打的材料,如钢、铝或复合材料,以确保接触网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2.架线铅:在车站接触网上使用架线铅,其形状应满足列车接触网的停靠需求。
架线铅的安装应保持直线,确保列车能顺利行驶而不会与接触网发生碰撞。
3.牵引电缆:在车站接触网上使用高质量的牵引电缆,以确保电能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4.支撑梁:接触网支撑梁应设计得坚固,能够承受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和冲击。
5.接地系统:车站接触网的接地系统应能有效防止雷击和电流泄漏,保证列车和乘客安全。
设计实施:1.车站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应根据车辆运行速度、轨道几何、车站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2.车站接触网的各部分尺寸和位置应按照国际标准和安全要求进行设计。
3.车站接触网的施工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全性和质量。
4.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5.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接触网系统与其他铁路设施相互配合。
总结:车站接触网的平面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列车运行速度、安全要求、经济性和美观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设计合适的架线铅、牵引电缆、支撑梁和接地系统,以及进行专业的设计和实施,可以确保车站接触网的功能和安全性。
同时,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也是成功实施平面设计的关键。
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

摘要设计目的是完成***车站接触网工程设计,按照工程要求绘制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和接触网设备装配图。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具有运能大、能耗省、占地少、污染轻、全天候、高效率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铁路运输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合理规划车站及枢纽总图,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首先对***车站接触网工程背景、设计内容、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做了简要叙述,并对设计要完成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描述。
结合***车站实际,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气象环境和线路情况的条件,进行了线材选择和站场布置,并进行了接触网控制参数、设计时速、风偏移值、最大跨距以及锚段长度的计算,分析了***车站软横跨结构图,进行了预制计算,接着按照放图、支柱布置、锚段划分、接触线拉出值确定、支柱类型确定、场内典型支柱的校验等步骤,绘制了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要求的***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最后对***车站接触网设备装配图的设计要求及主要参数进行了说明。
论文设计结合实际,图纸设计符合现场要求,对类似工程设计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计算;平面设计图AbstractThe object is to finish the design of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project for Akesu Railway Station, an d to draw its graphic draft and device assembly drawing.Railway as a national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he main arte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 capacit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rov ince, small footprint, light pollution, all-weather, high efficienc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hav e a hug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ation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ens 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work. Railway stations and the ability of the hub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capacity. Therefore, the rational planning of the general layo ut of the station and hub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First of all, the project background, design scope, design standards and design purpose of are pre sented, and main works for the design are sketched.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 he local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ine situation with combin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A kesu Railway Station, the lin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tation arrangement are carried out, and so me control parameters, design speed, wind deviant and length of anchor-section are calculated, a nd head span suspension structure draft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prefabricated values are calcul ated, after then the graphic design draft for Akesu Railway Station i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follo wing procedures, that is, frame design, anchor-section partitioning, contact line stagger determin ation, support-post type selection and local typical support-post verific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 ts of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met. Finally, the design demands and main parameters of OCS for Akesu Railway Station are expounded.The drawings design accord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local fiel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ctual s ituation, and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similar project design.Key Words: Electrified railway, Contact system, Design calculate, Graphic design。
高速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在复线区段上,支柱应各沿线路一侧布置。
在桥上尽量不设支柱。
承力索在建筑物上与支柱上悬挂点间的高差较大时,要检查建筑物最 外悬挂点处承力索有无上拔力。
三.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的偏移值的确定
缓和曲线的作用:使列车建立向心力逐渐增长的条件,以消除冲击和 颠簸,保证列车安全平衡地由直线区段过渡到曲线区段(或由曲线区 段过渡到直线区段)。 缓和曲线的特点:曲线半径R变化着的曲线。 (一)跨距全部位于缓和曲线上 在缓和曲线区段上,跨距内接触线相对于受电弓中心线运行轨迹的最大 偏移值为:
第二章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 (一)技术原则
1)选择硬横跨或软横跨。 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应该首选硬
横跨。
2)支柱布置
从咽喉区开始设计正线上的道岔柱,道岔定位原则上应尽 量采用标准定位。标准定位最佳位置是两接触线的交点位于两 内轨距745mm的中间位置。
3)尽量使用最大计算跨距
尽量采用标准跨距(5的整数倍),最大允许跨距一般不 超过67m。
钢柱是立于用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基础上的。基础的作用是稳定支柱、使 其不倾覆、不歪斜及不下沉。 对于设置在地质松散地段的钢筋混凝土腕臂支柱,应根据支柱容量和地 质与线路情况加设横卧板。以增大支柱地面以下部分与土体的接触面 积,提高土体对支柱的抗倾覆能力,使支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最高高度:6500mm 最低高度:不符合国标(GB)146-59隧限-2的隧道内为5370mm,符合隧道-2 的隧道内为5700mm。旧线改造时,可降为5330mm。 接触线正常高度: 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中间站:6200mm 特等站、大站 6400~6450mm 高速接触网的接触线高度:一般不应高于5500mm 取5300~5500mm为宜。
关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平面设计问题的分析

关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平面设计问题的分析摘要: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其应用也最为广泛。
因此在设计中应对其布局合理规划,各种参数规范选择,同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固定模式应在规范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进行平面设计,掌握设计原则、合理划分锚段、设置拉出值、细化咽喉部位等方面入手,以此保证获得较好的指导实际施工的效果。
关键词:接触网,设计的流程,设计原则,锚段划分,拉出值选择Abstract: catenar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i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important b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s also the most widely. So in the design of the rational layout planning to deal with, and various parameters standard choice, also can not blindly pursuing fixed mod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for graphic design, and master the design principle, reasonable division anchor section, setting out value, thinning of the throat site, to ensure that you get a good guid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effect.Keywords: catenary, design process, design principle, the anchor period of division, pull out value choice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平面设计的过程电气化铁路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电力系统,与以往的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电气化铁路上应用的多种电气设备是其重要的技术特征,即为机车提供动力的系统为电力系统,主要包括了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两个部分,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接触网。
接触网工程接触网平面图

接触网工程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工程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接触网图例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基础,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呼和浩特市腾飞路分相改造平面图及相关安装图。
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基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4、地质备件、基础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2、采用的悬挂类型,正线是哪一股道。
3、站场内悬挂点接触线工作支高度(特殊情况应在图中做特殊说明)4、道岔编号、型号及定位情况。
5、支柱接地情况(双接地、单接地、是否经火花间隙等)。
6、图中数字的计量单位。
7、支柱防护要求。
8、特殊设计及特殊说明。
二、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与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基本相同,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要比站场简单,它的比例一般为1:2000。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教学课件—03接触网设计

自由悬挂的张力驰度计算
1 等高悬挂的张力弛度计算 2 不等高悬挂的弛度和张力计算 3 斜弛度计算 4 上拔力的验算 5 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
自由悬挂的张力驰度计算
在两个支柱间,悬挂一根固定截面的接触线、正馈线、供电线、回 流线或其他导线时,则此线在自重和附加负载的作用下,就自然形成一 个弛度。弛度的大小对运行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正确地、合 理地确定弛度的量值是十分重要的。
2 冰负载
当天气发生变化,如气温突然下降、下雾或者下冷雨 之后,就会在接触网和架空线路的导线与构件上形成覆冰 。覆冰有三种主要形式覆冰、白霜和冰霜混合物,主要是 在风速小于10~15m/s 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很少可能在20 ~25m/s 的情况下形成。
计算冰负载时,冰的计算厚度 应不小于实际观测到 的5年至少出现一次的最大覆冰厚度b。
1自重负载
线索的自重负载可表示为
g sgH 109 式中 s ——线索的横截面面积(mm2);
——所求线索的密度(kg/m3);
g ——线索单位长度重力负载(kN/m);
gH ——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 9.81(m/s2)。
在垂直负载中,应考虑吊弦及线夹的重力负载,通常把 它换算为单位长度重力负载,取为0.5×10-3(kN/m)。
2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2.1最大风速vmax 接触网设计用最大计算风速,应采用距地 面10m高处、15年一遇的10分钟平均最大值。
2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①平均法 平均法就是将占有的年份气象资料分成若干组,然后求
得各组最大风速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大计算风速。例如,没有 n年气象资料,按每5年为一组,可分为n/5组,然后在n/5组 资料中取每组中的最大值,再取最大值的平均值可得
高速电气化铁施工图纸识别 (2)讲解

承力索补偿下锚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链形悬挂硬锚 回流线下锚 架空地线下锚
曲线头尾
区间曲线及其头尾
R:曲线半径;L:曲 线全长;l:缓和曲线长
站场曲线及其头尾
曲线头尾
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 凝土柱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 凝土柱
站场单线腕臂 钢柱
站场单线定位 钢筋混凝土柱
站场钢筋混凝 土软横跨柱
接地型式:此栏表明各支柱采用的接地型式(代号)
二、接触网平面图上的说明
区间、站场接触网平面图上的说明应包含下列内容:
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采用的悬挂类型、正线股道; 悬挂点接触线工作支高度; 道岔编号、型号及定位情况; 支柱接地情况; 图中数字的计量单位; 支柱防护要求; 特殊设计及特殊说明。
3.1
2.8
2.7
2.5
道岔处的支柱侧面限界如下图所示:
Cx=2.5m
Cx=2.8m
支柱位于直线侧时, cx=2.5m;支柱位 于曲线侧时, cx=2.8m。
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一般为3.0m,位于基 本站台上的支柱侧面限界为5.0m。
支柱类型:此栏表明支柱型号、材质及数 量。例如:H48-250,表示1根垂直于线路 方向的容量为48KN.m、顺线路方向承受的 力距为250KN.m的钢筋混凝土支柱。又如 2×G200/13,表示2根支柱容量为 200KN.m、支柱高度为13m的钢柱。
接触网平面图纸识别
适用于接触网四级人员脱产轮训
一、基本知识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 之一,是接触网施工和交付运营后进行维 修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接触网施 工人员或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接触网 平面布置图的有关知识,看懂接触网平面 布置图。
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
2、上下行绝缘距离
接触网供电分段应满足运输需求,宜满足“V”型天窗、矩形天窗检修条件。上下行接触网间 实现电气分开,渡线一般设分段绝缘器;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000mm, 困难时不小于1600mm。
3、综合维修设备配置
依据《关于印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的通知》(铁运[2009]39号)及《接触网 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铁运 [2011]10号)要求,一般按以下方式配置:
进口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
41 双钩紧线器
套
2
42 双钩紧线器
套
2
43 接触线煨弯器
套
2
44 接触线校正扳手
付
3
45 地线煨环器
套
2
46 开口式放线滑轮
个
10
47 闭口式放线滑轮
个
10
48 手持砂轮机
台
1
49 台式钻床
台
1
50 除尘式砂轮机
台
1
51 拉力计5T
套
1
52 冲击钻
台
1
53 兆欧表
块
3
54 万用表
250 ≤130 ≤250
0
300 ≤150 ≤250
0
350 ≤180 ≤350
0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
3、仿真计算离线率应小于1% 4、最高行车速度与接触线波动传播速度之比不应大于0.7 波动传播速度C=3.6*√HF/mF(m/s) 最高行车速度Vmax≤0.7×C 5、弹性链形悬挂的弹性不均匀度不应大于10%;简单链形悬挂的弹性不均匀度250km/h~
#3月7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设计指导手册学院:自动化学院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课程代码:学分数:学时: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接触网设计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任务和地位]接触网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共分为接触网设计、接触网受流理论及接触网检测技术等三部分。
[知识要求]在学习此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制图、电路分析、供电系统等课程的知识。
[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接触网悬挂类型及技术标准,熟悉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特殊设计的技术原则,能够设计出基本的接触网平面设计布置图。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内容[目的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根据题目所给的原始条件,通过所学习的理论,方法进行设计。
1、提出课程设计的框架2、依据所选题目,提出多种方案或方法3、对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或方法进行理论论证4、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5、对选取的最优方案进行参数测量或选取6、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或验证7、绘制相应的表格及图纸8、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内容及设计举例][设计举例]软横跨预制计算。
在计算中,一般应具有以下原始结构尺寸数据:(1)1CX 、2CX 为侧面限界,在正线轨面水平面内,左右侧支柱内缘分别至临近线路中心的距离(m );(2)L 为横向跨距,直两支柱悬挂点(支柱顶端内缘向下100mm 处,下同)间的水平距离(m );(3)1l 、2l 为不等高悬挂或不对称悬挂,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的水平距离(m );(4)1δ、2δ为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倾斜度之和,即安装后的支柱内缘相对于铅垂线的总斜率(mm/m );(5)1d 、2d 为偏移距离,即支柱结构斜率和调整倾斜率值所形成的偏移距离之和,简称偏距,其值为11d H δ=,22d H δ=,11s d H δ'=,22s d H δ'=(其中,1d '、2d '为在上部定位索处的偏移距离)。
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学习指导.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学习指导手册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是针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于一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要求学生根据接触网设备应实现的功能要求,实现对接触网设备的认识、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由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正确安装接触网的相关设备、成果验收、评价反思等内容。
根据整合后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铁路接触网设备的生产、运行、维护、检修中的典型真实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设计了三个学习项目,分别为:1、初识接触网基本设备;2、典型接触网设备的设计与计算;3、接触网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构建了教学做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集成在一起。
具体安排如下表:合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整体学习设计课程名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学时64周项目1、初识接触网基本设备(40h) 2、典型接触网设备的设计与计算(12h) 3、接触网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12h)项目分解接触悬挂设备的安装与使用(1)承力索架设;(2)接触线架设;(3) 吊弦安装;支柱与基础的安装、使用与维护(1)支柱基础的安装与维修;(2)区间常用支柱装配(3) 站场及其他支柱装配支持、定位、补偿装置的安装与使用(1)常用定位装置的使用;(2)特殊定位装置的安装与使用(3)接触网常用补偿器的使用和检修(4)特殊类型补偿器的使用和检修(1)气象条件及计算负载的确定;(2) 简单悬挂负载计算和安装曲线(3) 链形悬挂负载计算和安装曲线;(4)跨距及接触线风偏的确定;(5) 腕臂支柱负载计算;(6) 软横跨、硬横跨负载计算(1) 接触网事故抢修;(2) 接触网事故案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1)熟悉并掌握接触悬挂相关设备的使用及安装;(2)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接触线的架设;(3) 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接触线架设;(4) 吊弦安装、制作S钩(5) 承力索就、接触线接头、终端锚固线夹制作(6) 承力索和接触线测量、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跨距全部位于缓和曲 线上的计算示意图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பைடு நூலகம்
跨距跨越直缓点(ZH)的情况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跨距跨越缓圆点(HY)的示意图
2. 区间支柱的平面设计
(1)支柱布置应尽量用最大跨距,且相邻跨距差不大于小跨 距的25%; (2)在单线区段上,接触网支柱应设置于曲线外侧,包括缓 和曲线; (3)在直线区段上,支柱应设置于线路下行方向的右侧; (4)在复线区段上,上下行线路的支柱应各沿线路一侧布置 ; (5)在桥上尽量不设支柱,不得已时才在桥墩台上设钢柱。
直线区段: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不大于1 800 m,困 难条件不大于2 000 m;对于半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不大于 1 600 m,困难条件时不大于1 800 m。
曲线区段: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在曲线半径小于1 500 m、曲 线长度占锚段长度的50%及以上时,其锚段长度不得大于1 500 m,直线区段可适当加长。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最大 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最大偏移值的计算不仅因为缓和曲线的半 径、外轨超高是变化的,而且更由于支柱在缓和曲线上的位置 有多种情况,十分复杂。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跨距全部位于缓和曲线上; (2)跨距跨越直缓(ZH)点; (3)跨距跨越缓圆(HY)点;
2. 划分锚段
划分锚段应注意的原则: (1)合理选择锚段起始点; (2)张力差不应超过许可值; (3)正线锚段长度的确定; (4)站线锚段走向; (5)锚段横向穿越线路要少; (6)尽量减少锚段数量; (7)中心锚结位置选择; (8)合理确定锚段关节的形式及位置; (9)预留锚段关节。
2. 划分锚段
第三章 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程序
接触网设计的技术原则
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隧道内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接触网机辅设计
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包括:确定接触悬挂类型;支柱的位置;锚 段的划分及走向;道岔群区的放大图等。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步骤:室内设计、现场勘测及调节整理。
3.1 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程序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次序: (1)放图; (2)布置支柱; (3)划分锚段; (4)确定接触线拉出值; (5)确定店分段、电分相及隔离开关的位置; (6)确定支柱类型; (7)选择基础及横卧板类型; (8)确定软(硬)横跨结点类型及支持结构; (9)进行校验及校核; (10)工程数量统计。
2. 隧道内接触网平面 设计的内容及技术原则
【缓和曲线区段】 1)定位悬挂点
2)非定位悬挂点
4. 接触线拉出值的确定
3.2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
平面设计的一般技术原则 划分锚段 拉出值的确定 咽喉区放大
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图
1. 平面设计的一般技术原则
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就是绘制站场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应 注意的基本原则如下: (1)选择硬横跨或软横跨; (2)支柱布置; (3)尽量使用最大计算距离; (4)考虑支柱与信号机的相对位置; (5)站场上支柱布置应考虑各个站场的特点; (6)支柱设置要考虑站场美观; (7)尽量减少咽喉区的支柱数量; (8)部分特殊跨距值应缩小。
区间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
1. 区间锚段长度的划分
锚段的设置原则:整个区间的锚段尽量少;锚段在许可条件下 尽量长;锚段关节尽量避免设置在曲线区段上。 锚段长度取值: (1)锚段所在路线全是直线,锚段长度取1 500~1 600 m; (2)锚段所在线路曲线、直线各占50%。锚段长度取 1200~1400 m; (3)锚段所在线路曲线占75%、直线占25%,锚段长度取 800~1100m; (4)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比上述取值可适当放大,一般 取1400~1800.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3.4 隧道内接触网平面设计
1. 隧道内接触网的悬挂结构
隧道内链形接触悬挂
2. 隧道内接触网平面 设计的内容及技术原则
技术原则: (1)跨距应根据线路情况、悬挂类型、既有隧道断面及悬挂 安装形式确定。 (2)隧道内平面布置应与隧道外的平面布置相配合。 (3)跨距布置应尽量均匀。 (4)定位点的配置及拉出值的选定,应考虑外轨超高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时不需调整,仍能保证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的水平 偏移不超过450mm。 (5)隧道内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的位置应根据隧道所在区间 的平面布置确定。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最大 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缓和曲线:线路在曲线和直线的衔接地段; 缓和曲线的作用:使列车建立向心力逐渐增长的条件,以消除 冲击和颠簸,保证列车安全平衡地由直线区段过渡到曲线区段 (或由曲线区段过渡到直线区段)。 接触线相对于受电弓中心线轨迹的最大偏移值包括五部分: (1)最大风速出现时的风偏移值; (2)接触线相对于受电弓轨迹的中心矢; (3)外轨超高引起的受电弓中心相对于线路中心的内偏移值 ; (4)由于拉出值造成的负偏移值; (5)最大风速时,支柱挠度变化造成的接触线水平面内的偏 移值。
正线锚段通过道岔转换下锚
3. 拉出值的确定
曲线半径(mm)
300~1200
区间拉出值(mm) 400
隧道内拉出值(mm)300
250
150
150
100
4. 咽喉区放大图
咽喉区布线放大图
3.3 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区间锚段长度的划分 区间支柱的平面设计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最大偏移值 及跨距值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