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下面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6)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21)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4)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鱼”同义。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26)黍离:语出《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7)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8)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9)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完整版)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在考试中,随处可见一些古诗词中典故,若自身无深厚积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今天就为各位考生带来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十四个典故。 14个常用的诗词典故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

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5.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7.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重点)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析解 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3.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4.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5.南浦(水路上代表送别点)、柳岸、长亭(陆路上代表送别点):送别地的代名词。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7.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8.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11.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12.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13.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14.落花:伤春15.桃花:象征美人。16.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17.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18.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19.牡丹:寄寓富美好。 20.红叶:代称传情之物。21.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22.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2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4.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25.蟋蟀:又叫促织,跟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26.猿猴: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表达了伤感的情绪。 27.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8.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尺素:指书信、音讯。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9.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0.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31.鹧鸪: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32.沙鸥:飘零、伤感。33.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34.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35.骏马:喻指志向。 36.鱼:自由、惬意。 37.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38.破晓:初现希望。39.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40.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41.深夜:愁思、怀旧。42.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43.船:表现漂泊之感。 44.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下面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 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碧血: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 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 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 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 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 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 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 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 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 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作文一】 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古诗词,而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典故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下面,我就为大家汇总一些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第一、《离骚》中的“心猿意马” 这句话的出处是《楚辞·离骚》。“心猿意马”形容一个人内心忐忑不安,纷乱不堪,不能自拔。从此以后,这句话也成为了形容内心浮躁的代名词。 第二、山水画家谢赫 谢赫是一位中国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他还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在现代,“谢赫”这个字眼也被用来形容山水画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 第三、《水调歌头》中的“望断天涯路” 这句话出现在唐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它意思是,眼前的天涯海角使人望而却步,无法前行。从此以后,“望断天涯路”这个典故就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

第四、庄子的“泥菩萨过江” 这个典故来自《庄子》,意思是即使是泥菩萨也能活蹦乱跳地过河。这个典故的寓意是,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想办法,总会走过困难。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汇总的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希望这些典故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并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要点分析】 写作重点: 本文主题是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的汇总,因此需要在开头明确要写这个主题,让读者知道文章的出发点。其次,需要列举出几个典故,包括它们的出处、意义和使用场景等,并要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描述,让读者容易理解。 用词分析: 本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词汇量并不高,但它恰到好处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同时,文章也使用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和典故,例如“心猿意马”、“泥菩萨过江”。这些成语和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更容易让读者记住相关的知识点。 【作文二】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作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顾况《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温庭筠《马嵬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刘郎、阮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此后“刘郎”和“阮郎”就成了“情郎”的代名词。也比喻““成仙而去”。“刘郎已恨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

高中语文知识 古诗文常用典故

古诗文常用典故 ⒈班马:① 离群之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 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到:“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撤走了。”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②亦作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 ⒈抱柱:典点出庄子《庄子·盗跖》,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不见 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⒈北辰:原指北极星。《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后用来比喻指国君或受尊 重的人,也指帝都。 ⒈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 他无罪被杀,三年后其血化为碧玉,后以“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⒈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代诗文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⒈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也称月为婵娟。 ⒈辞第: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霍去病建府第,霍去病 此谢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后以之喻为国忘家。 ⒈东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⒈豆蔻:一种多年生草生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⒈红叶:指以诗传情。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 珍藏起来。后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12.还珠: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因地方官员贪污成 风,珍珠都自动移去别的地方,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廉洁。 13.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大将祖 逖率部渡江,行至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 后借指决心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14.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一》。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不愿在 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15.见背:背,离开,指父母去世。 16.结草衔环:比喻至死感恩报德。“结草”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大夫魏 武子临终前嘱咐儿子魏颗杀其爱妾殉葬,魏科没有照办而把她嫁出去了。 后来魏科与秦将杜回作战,见一老人结草将杜回绊倒,后老人托梦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衔环”出自《后汉书·杨震传》,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后有黄衣童子以白环相赠,称当使其子孙位列三公,后果如其言。 17.精卫填海:古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 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险,努力奋斗。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 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冰雪以冰雪的水晶象征忠诚和高尚的品格。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 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渴望月亮——导致分离和乡愁的悲伤。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 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 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与折断的柳树告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 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和“柳”的谐音,古人经常折柳送别,以表达他们对离别的深情。这种习 俗始于汉朝,盛行于唐代。汉代有一首歌《断柳》,以演奏的形式表达了离别之情。唐代 西安的巴陵桥是当时人们前往全国各地时唯一离开长安的地方。巴陵桥两旁都是柳树,成 为古人折柳送行的著名场所,如《柳树年色,巴陵之伤》一诗。后人以《巴桥折柳》为辞 别典故的来源。因此,温庭筠有一首诗《青杨街多少离别》。刘涌表达了与“今夜醒来你 在哪里,柳树岸,晓风,残月”的离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 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在这夜曲中,听碎柳树的声音,谁能感受不起家乡的感觉?”今晚是关于听《折断 柳树》这首歌的。谁不唤起思念家乡的感觉?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食风饮露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用蝉的纯洁来表现自己的高尚品格。《唐诗体裁》说:“咏蝉每咏其声,本只尊其性。”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用的14个典故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用的14个典故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高考古诗词常见典故

高考古诗词常见典故 下面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

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中高考初高中生最常见的十四个古诗词文言文中的典故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