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3.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吐蕃

C.鲜卑

D.女真

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8.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

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

C.刘知畿、司马迁、梁启超

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

9.小张打算赴法国参观巴黎大学,他从网上搜集了有关中世纪西方大学的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大学兴起于公元8世纪

B.大学出现了自由探索的世俗教育

C.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希腊语为主

D.大学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神职人员

10.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

A 嘉兴

B 松江

C 华亭

D 上海

1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契丹、金、北宋、元 B北宋、契丹、金、元

C北宋、金、契丹、元 D契丹、北宋、金、元

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 资本注意制度的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 整体世界的形成

13.以下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航海路线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14.“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

A 元世祖

B 北魏孝文帝

C 利玛窦

D 马可波罗

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群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A 霍布斯

B 洛克

C 伏尔泰

D 卢梭

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A 征税问题B宗教问题

C名族问题D战争问题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

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

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19.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①政治上的明主化合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变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的一败涂地,以致名怨沸腾,人民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二矛盾焦点直至该国最棘手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

A明治维新B农奴制改革

C洋务运动D南北战争

21.1872年,“机械螺丝(厂)”创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螺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

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2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24.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361年B1895年

C1907年D1913年

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6.以下言论出自于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捷径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27.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与

A抗日战争初期

B抗日战争胜利前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28.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列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国联盟是

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

2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明主国家,这是因为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明主阶级和国内各名族的人民明主专政。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0. 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A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题,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请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

32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33.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A 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34.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A 租界内公园禁止让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 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 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35.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 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 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 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无为”与“有为”(12分)

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4分)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

37.“他们”(12分)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他们用粮食、水果、蜂蜜、鸡蛋、家禽等食物按比例支付一年的收成。在和平无事的安宁岁月里,他们常常经营市集。

问题:

(1)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2)结合材料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形态特征。(4分)

38.同文馆之辩(1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 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知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问题: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6分)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8分)

39.战争与和平的抉择(12分)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标志着德意志民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德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断裂巨大,某些模式一去不复返了。以“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为主题,叙述德国20世纪以来的发展之路。

40.严复笔下的进化论(25分)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著直译文

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cosmicprocess)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合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也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与其所遭值之时与地,及凡周身以外之物力,有其相谋而相剂者焉。……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按语一: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斯宾塞者……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其第一书以发明天演之旨,第二书以天演言生学(生物学);第三书以天演言性灵(心理学);第四书以天演言群理(社会学);第五书乃考道德之本源,明政教之条贯,而以保种进化之公例要术终焉。鸣呼!欧洲自由生民以来,无此作也。

严复按语二:夫既以群为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赫胥黎……言群理,所以不若斯宾塞之密也。

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2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8分)(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15分)

1992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题 第1卷(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分子式不相符合的是 A 电石CaC2 B 冰晶石Na3AlF6 C 萤石MgF2 D 石灰石CaCO3 2、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烧瓶, 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②③⑤ B ③⑥⑦ C ①③④ D ③⑤⑦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 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 漂白的草帽久置与空气中变黄 D 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 子个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③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CO、H2、CH4 B H2、O2、Cl2 C CO、O2、H2S D SO2、NH3、CH4 6、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为 A n(A-N+8)/(A+16) B n(A-N+10)/(A+16) C (A-N+2) D n(A-N+6)/A 7、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弱酸的电离度增大 B 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少 C 溶液的[OH-增大 D 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8、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10、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1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得过氧化氢溶液, 再浓缩成30%得溶液时,可采用适宜的方法是 A 常压蒸馏 B 减压蒸馏 C 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 加压蒸馏 1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 高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13、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CO2。若测得N2和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14、在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醋酸和小苏打溶液反应:H++HCO-3=CO2↑+H2O B 硫氢化钠的水解:HS-+H2O==H3O++S2- C 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D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1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PH=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nO-4、K+、Na+、SO2-4 B K+、Na+、AlO2-、Cl- C Cl-、NH+4、Mg2+、NO3- D Ba2+、K+、S2-、SO2-4 16、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 3Cl2+6KOH=5KCl+KClO3+3 H2O C 3H2O2 +2KcrO2+2KOH =2 K2CrO4+4 H2O D 3CCl4+K2Cr2O7=2 CrO2Cl2+3COCl2+2KCl 17、有a、b、c、d四种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 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18、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 比为A 1:2 B 2:1 C 1:1 D 3:2 19、下列各组物质中:①Cl2O7HClO ②SO2H2SO4③NO2HNO3④SiO2 H2SiO3⑤Mn2O7HMnO4,前者是后者的酸酐,正确的是 A ②③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③④ 20、将体积都为10L、PH值都为3 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毫升和b毫升,测得稀释 后溶液的PH值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A a=b=100ml B a=b=1000ml C ab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1、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溶液:①O2②Cl2③SO2④CuSO4,能使溶液PH 值减小的是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B 50ml 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都生成氯气0.15mol C 在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铜反应,是因为铜被钝化 D 少量CO2通入浓的氯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适用省区:广西) 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 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 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 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

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6.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8.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

2017年高考英语上海卷【附解析】

英语试卷 第1页(共18页) 英语试卷 第2页(共18页)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 语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has given up smoking? A. Jack. B. Frank. C. The woman. 2. Why does the woman apologize to the man? A. She broke his telephone. B. She didn’t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C. She forgot to tell him the message. 3.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Salesgirl and customer B. Passenger and driver C. Wife and husband. 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 on about the course? A. Too hard B. Worth taking C. Very easy. 5.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She is apologizing B. She is complaining C. She is worry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虽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o wants to attend a US university? A. A daughter of the man’s friend B. The man’s daughter C. The man’s friend 7.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Over the phone. C. At a language cent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was the woman disappointed at? A. The speeches. B. Samantha's pronunciation. C. The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9. What do the man and the woman disagree on? A. Whose speech was better. B. Whose pronunciation was better. C. Whose speech was meaningfu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10.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Complaining about campus food. B. Seeking comments on campus food. C. Pushing for changes in campus food. 11.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campus food? A. Acceptable. B. Excellent C. Unsatisfied. 12. What is the man unhappy with? A. The vegetable. B. The closing time. C. The soup.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16题。 13.What does Jan consider most important when he judges a restaurant? A. Where the restaurant is. B. Whether the prices are low. C. How well the food is prepared. 14.When did Jan begin to write for a magazine? A. After he came back to Sweden. B. Before h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As soon as he got his first job in 1982.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及word解析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 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答案】D 【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可水解而不分层,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 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他们都能燃烧,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沸点,因此,选D 2.氰酸铵(NH 4OCN)与尿素[CO(NH 2 ) 2 ]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尿素是共价化合物,他们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选C 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232Th 230Th的质量分别是232,230 A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得的平均值,B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项正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 60 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气化 【答案】A 【解析】A项变化客服的都是分子间力,正确,硅和C50的融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分子间力, B项错误,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离子键,C项错误,溴和汞的气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分子间力金属键,D项错误,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

2016年高考试题(英语)上海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英语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分为第I卷(第1-12页)和第II卷(第13页),全卷共13页。所 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而清楚地填写姓名。 第I卷(共103分)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A) Bags of Love Last year, I was assigned to work at an office near my mother’s house, so I stayed with her for a month. During that time, I helped out with the housework and contributed to the groceries. After less than a week, I started noticing that the groceries were running out pretty quickly —we were always suddenly out of something. (25)_______(wonder) how my mum could consume them so quickly, I began observing her daily routine for two weeks. To my surprise, I found that she would pack a paper bag full of canned goods and head out every morning at about nine. Eventually, I decided to follow her and (26)_______ happened truly amazed me. She was taking the food to the refugee camp, in (27)______ she distributed it to children. I asked around and found out that my mum was very well known in the area. The kids were very friendly with her and even looked up to her as if she were their own mother. Then it hit me —shy would she mot want to tell me about what she (28)_____(do)? Was she worried about how I would react or that I would stop (29)_____(buy) the groceries if I found out? When she got home, I told her about my discovery. (30)_____ she could react, I gave her a big hug and told her she didn’t need to keep it a secret (31)______ me. She told me that some of the children lived with an older lady in a shelter while others slept on the streets. For years, my mum has been helping out by giving them whatever food she could spare. I was so impressed by (32)_____ selfless she was. (B) Stress: Good or Bad? Stress used to be an almost unknown word, but now that we are used to talking about it, I have found that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get stressed about being stressed. In recent years, stress(33)______(regard) as a cause of a whole range of medical problems, from high blood pressure to mental illness. But like so many other things, it is only too much stress(34)______ does you harm. It is time you considered that if there were no stress in your life, you would achieve a little. If you are stuck at home with no stress, then your level of performance will be low. Up to a certain point, the more stress you are under, the

历史上重大改革(规律性总结+知识梳理+历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推荐文档

第一篇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 正常运转而设 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 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 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1)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商鞅变 法:秦国旧的奴隶制;孝文帝改革:鲜卑旧制;俄国1861 年改革: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戊戌变法:清朝 的封建专制统治;明治维新:幕藩就体制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内忧:财政危机、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或民 族矛盾尖锐 (3)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商鞅: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由分裂走向统一;孝文 帝:黄河流域统一、民族融合;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俄国改革: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趋势。 (4)思想条件:改革着或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商鞅:百家争鸣,法家的改革思想;孝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接受汉化思想文化;俄国:赫尔岑等人的 反对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戊戌变法:康梁的维新思想;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思想 等。 (5)主观条件:改革家掌权,统治者支持、厉行改革。(商鞅、秦孝公;冯太后、孝文帝;王 安石、宋神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倒幕派和明治天皇;康梁维新派和光绪帝) (二)改革内容(措施)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三)改革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 压力;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 革命;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 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 败。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 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 革。。 (1)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2)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四)改革成败的原因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课标2大纲北京上海广东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 Y3+C.Y3+Z2―D.X+Z2― 4.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5.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B、CrO42―、Br―、Cl― C.Br―、Cl―、CrO42―D、Br、CrO42―、Cl― 6.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7.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福建卷)解析1

2013·福建卷 1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下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 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 13.B[解析] 本题以赤壁之战为切入点,考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208年隆冬时节,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对峙,长江两岸北风呼啸。孙刘联军在长江南,曹军在长江北。故孙刘联军攻曹必由南向北进攻,因此火攻之“东风”只能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4.A[解析] 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

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长矛)之工,二年…… 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15.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内容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不得别入诸色”体现了限制工种调整,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工巧业作之子弟”“传家技”体现了官营、世袭的特点,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6.D[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思想和儒学的发展,考查考生准确解读、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朱熹的历史地位,以及朱熹撰文的原意。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虽出自《漳州劝农文》,但内容“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四个选项中,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选项,只有D项。 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7.C[解析] 本题以外国传教士的角度考查科举制的弊端,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英语 带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英语 第Ⅰ卷(共105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A basketball player. B. A laundry worker. C. A window washer. D. A rock climber 2. A. She is not hungry. B. She wants to cook. C. She is not tired. D. She wants to dine out. 3. A. Promising. B. Isolated C. Crowded. D. Modern 4. A. To a stationery shop. B. To a gymnasium. C. To a paint store. D. To a news stand. 5. A. The man can see a different view. B. The food is not tasty enough. C. The man cannot afford the food. D. The food is worth the price. 6. A. She reads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 B. She also finds the book difficult to read. C. She is impressed by the characters. D. She knows well how to remember names. 7. A. The man will go to the post office. B. The post office is closed for the day. C. The woman is expecting the newspaper. D. The delivery boy has been dismissed. 8. A. She is n o t sure if she can join them. B. She will skip the class to see the film. C. She will ask the professor for leave. D. She does not want to see a film. 9. A. Fashion designing is a booming business. B. School learning is a must for fashion designers. C. He hopes to attend a good fashion school. D. The woman should become a fashion designer. 10. A. Few people drive within the speed limit. B. Drivers usually obey traffic rules. C. The speed limit is really reasonable. D. The police stop most drivers for speeding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A book publisher. B. A company manager. C. A magazine editor. D. A school principal. 12. A. Some training experience. B. A happy family. C. Russian assistants' help. D. A good memory. 13. A. Lynn?s devotion to the family. B. Lynn?s busy and successful life. C. Lynn?s g reat performance at work. D. Lynn?s efficiency in conducting programs.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Economic questions. B. Routine questions. C. Academic questions. D. Challenging questions. 15. A. Work experience. B.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第1页

2013年上海高中化学会考试卷(含答案)

您身边的补课专家 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跳墙那些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 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其余各大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硫B.氯C.铝D.镁 2.下列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 A.N2B.Cl2C.Br2D.I2 3.钼可用于制导导弹,钼的同位素94Mo所含的中子数是 42 A.42 B.47 C.52 D.94 4.下列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aOH B.CH3COOH C.H2O D.CO2 5.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物质是 A.KI B.I2C.KIO3D.HI 6.不属于石油分馏产品的是 A.石蜡B.天然气C.汽油D.沥青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NH3 B.SO2C.Cl2D.HCl 8.与二氧化硫反应时,下列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溴B.硫化氢C.品红D.氢氧化钙 9.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B.冰融化C.氯化铵溶于水D.氢氧化钠溶于水 10.分离苯和水,应选用的装置是

您身边的补课专家 11.25℃时,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pH是 A.2 B.5 C.9 D.12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g)+I2(g)2HI(g),0~5min内H2的浓度减少了0.1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用HI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min)]为 A.0.01 B.0.04 C.0.2 D.0.5 13.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是 A.锌电极是正电极 B.锌电极得到电子 C.铜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D.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4.存在大量H+、Br—和C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 A.OH—B.Ag+C.CO32—D.NO3— 15.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铝溶液反应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16.右图是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A.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B.生成1molHCl(g)需吸收92.3KJ的能量 C.H2(g) + Cl2(g) →2HCl(g) + 184.6KJ D.H2(g) + Cl2(g) →2HCl(g) + Q (Q>184.6KJ) 17.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考查点】分封制 2.(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考查点】宗法制 3.(2013年浙江高考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 【考查点】宗法制 4.(2013年北京高考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B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5.(2013年浙江高考15题)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

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6.(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答案】C 【考查点】汉初政治制度 7.(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A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 8.(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C 【考查点】科举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