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

漢魏晉詩三首&詩經三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从远景写起,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由远到近,先人后物,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

{诗人想象: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态。}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

(这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一水相隔,咫尺天涯。缠绵哀怨,意蕴深长。)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表现作者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后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仍是写“忧”,从情感上强调和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说礼遇贤才,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备注: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氏作。反映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文心雕龙》---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3、叠词起头,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

写人

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的光辉,亮;纤纤: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神情,含情。“盈盈”写水美,“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4、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影射社会黑暗与动荡。与此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5、《短歌行》,属乐府。选自《三曹诗选》。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著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6、比兴的手法

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用明明如月,比喻贤者

7、引用典故

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用《诗经?郑风?子衿》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用《诗经? 小雅? 鹿鸣》写贤才来归时的竭诚欢迎。

用《管子?形解》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8、基调慷慨激昂,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9、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私谥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山水诗人。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诗歌《归园田居》《饮酒》

10、分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准确形象的写景,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形象的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依然躬耕的心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通过书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恋爱(1、2章)——婚变(3、4、5章)——决绝(第6章)”[回忆和对比]

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属于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以桑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前两章表现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痴情。]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刚烈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备注:(接上)

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1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1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14、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仕途生活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1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共 305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风(民间歌谣)、雅(宫廷乐曲)、颂(宗庙祭祀)、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16、“桑”比的是什么?

桑未落,新鲜润泽,既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又比喻恋爱的甜美。桑之落,枯黄脱落,既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又比喻爱情的失败。

17、文中对比: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幸福)婚后(悔恨、沉痛,不哀伤,清醒、刚烈)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18、《秦风·无衣》是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军歌,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19、每章的首句运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答句中的“同袍”等起什么作用?加强语意和语气。答句中的“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

19、第一句(赋手法,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人隐隐约约听到两颗炽热的心在激烈的跳动,此时无声胜有声。)

20、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而且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叠字的作用 二、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解题: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10 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6句。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迢迢”,遥远的样子。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7 ——10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2、关于叠词: 叠音词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汉魏晋诗三首(敏嫦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这三首诗的内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短歌行》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学习《迢迢牵牛星》要注意体会叠音词的运用和押韵情致,以及由此而表达出的景中情,情中景。 2.学习体会《短歌行》通过低昂回旋的意象、复杂多端的感慨来抒情的手法。 3.学习《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寓景于情、借景抒情,表现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 一、牛郎织女故事导入 首先让学生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今天就让我们来学这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歌。 二、《古诗十九首》知识 出处:组诗《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氏作 内容: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评价: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三、全班朗诵诗歌,指导学生掌握五言诗的朗诵节奏 五言诗的节拍:“二三一或二一二或二三” 四、赏析诗句 (一)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先找学生翻译,估计他们会这样翻译: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然后点出ppt,显示正确的答案: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汉魏晋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5编制人: 审核人: 学生班级:姓名: 小组号:评价: 《迢迢牵牛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重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难点) 三、教材助读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迢迢牵牛星》 预习案 一、翻译诗句,注意加点词的意义。 诗句:迢迢 ..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牵牛星,皎皎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迢迢牵牛星》 探究案 一、诗句中反复使用叠词有什么作用。 答: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二、《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答: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高中语文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疱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王士说:“曹氏父子兄弟往往以乐府题叙汉末事”,意思就是说他们往往用古代民歌的形式写当代现实的题材。曹操的诗更几乎全是这样。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约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本诗是第一首,题目的意思是: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作者作品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载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五言诗的选辑。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这批古诗虽不是一人所作,但风格内容大体相同,其产生的时代,先后距离必不甚远。再从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有关历史事实综合考察,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很突出的,在我国早期的五言抒情诗中,这样优秀的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因此,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们的重视,历来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过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短歌行》 曹操,字孟德,汉魏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 《归园田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那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展现农村风景、劳动生活,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轻轻告诉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许地山 背景纵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了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了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短歌行》 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稿(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背诵、默写。 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四、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 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五、教学课时:3课时(每首1课时) 六、学习过程 《迢迢牵牛星》 一、自主学习 1、《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2、字音、词义 迢迢(tiǎo)皎皎(jiǎo)擢素手(zhuó)机杼(zhù)脉脉(mò)几许:多少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素手:白皙的手间:相隔 二、随堂导学探究 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愁苦,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探究整理】这首诗借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牛郎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的相思,抒发的是人间别离之感。深深流露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喟叹,是要表现一种美好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悲凉。 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探究整理】叠音词的使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色彩,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有人说“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

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答案

汉魏晋诗三首测试题及答案 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 1.填空。(1)《古诗十九首》 最初收录于________(时代)________(人物)编的________。(2)与汉乐府比,汉乐府多叙事,《古诗十九首》多________;汉乐府是 民歌,《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体裁)。(3)汉末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________。这时期诗歌成就显著,许多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从________中汲取营养,内容上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后人称为“________”。代表作家有“三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安七子”及蔡琰。(4)陶渊明,名________,字________,世号________,自称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是________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他厌恶官场,性情刚直,留有“________”的典故。答案:(1)梁萧统《昭 明文选》(2)抒情文人五言诗(3)建安文学汉乐府诗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4)潜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东晋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2.背诵默写。(1)迢迢牵牛星, 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终日不成章,________。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________。(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________,去日苦多。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月明星稀,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复得返自然。答案:(1)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2)譬如朝露慨当以慷(3)乌鹊南飞海不厌深周公吐哺(4)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阅读《古诗十 九首》中的两首诗作,完成第3题。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汉魏晋诗三首(教师版)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9 编写人:罗爱美审核人:使用时间: 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1课时) 《迢迢牵牛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和五言诗的朗读方法。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运用叠词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运用叠词的妙处,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过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知识链接了解相关文学常识,通读教材101页内容,对《迢迢牵牛星》中的字音,字义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思考问题导学中提出的问题,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利用相关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古诗十九首》, 创作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二是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苦闷哀愁 三是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四是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艺术风格: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叙事委婉曲折,形成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融情入景,比兴。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是五言诗发展成熟的标志。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曾说《古诗十九首》是“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迢迢牵牛星》即选自《古诗十九首》。 2. 五言诗的朗读节奏方法: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读法:“二三”、“二二一”、“二一二”。 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纤/擢/素手 请在朗读时运用以上的朗读方法诵读全文,尝试读出节奏感和美感,小组成员可互相鉴赏。 二、问题导学:织女为什么“终日不成章”呢? 三、预习自测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 魏晋五言诗三首 第一课时 短歌行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三、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和魏晋时期的五言诗。 2、根据作者及相关背景,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了解五言诗的节奏,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汉魏晋诗三首诗经三首320

漢魏晉詩三首&詩經三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从远景写起,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由远到近,先人后物,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 {诗人想象: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态。}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 (这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一水相隔,咫尺天涯。缠绵哀怨,意蕴深长。)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表现作者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后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仍是写“忧”,从情感上强调和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说礼遇贤才,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备注: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氏作。反映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文心雕龙》---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3、叠词起头,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 写人 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的光辉,亮;纤纤: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神情,含情。“盈盈”写水美,“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4、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影射社会黑暗与动荡。与此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5、《短歌行》,属乐府。选自《三曹诗选》。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著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6、比兴的手法 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用明明如月,比喻贤者 7、引用典故 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用《诗经?郑风?子衿》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用《诗经? 小雅? 鹿鸣》写贤才来归时的竭诚欢迎。 用《管子?形解》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8、基调慷慨激昂,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9、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私谥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山水诗人。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诗歌《归园田居》《饮酒》 10、分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体会诗歌中缠绵哀怨的离别相思之情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感情,明确现实意义 体会诗歌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现实,浪漫主义结尾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很多故事同样被人们赋予浪漫主义的祝愿,其中有一个爱情悲剧,人们说他们现在每年能够相见一次。——牛郎织女的故事。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的童年记忆,想起给我们将这个故事的老奶奶和怀里听过他们的爱情故事的自己。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歌, 二、《古诗十九首》 《古》不是一人一时所作,而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古》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刘勰称它是“五言之冠冕”。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异常精炼。风格温厚和平,委婉含蓄。钟嵘:“文温以丽,意悲以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三、文本分析 1、初读,感受朗读节奏 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二二一”。 2、再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 3、思考:有人评价本诗“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怎样理解? 明确:诗作构思精巧,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神话传说中的情恨,实际上是借天上之事抒写人间之情。浪漫主义的想象手法,主题却有很强的现实色彩。 诗作主要内容: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感情哀怨缠绵结合时代背景看现实意义: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多有一些漂泊异乡的游子、文士,乱离社会中,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文学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作者是借天上故事喻现实生活,写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也诉说了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 4、思考:为什么不写银河又宽又深,那样不更能表现他们分离的痛苦吗? 明确:银河既窄又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能含情相视表达心中的相思,而不得互诉衷肠。这是一种咫尺天涯、相望而不能相见(可望不可即)的哀怨。就更加强化突出了相思的痛苦,强调离愁别绪。 5、语言上最大的特色:叠音词的运用。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叠音词的运用有何作用?明确各个叠音词的意义。运用叠词来描写和抒情。 练习现代汉语还品味: 富有音乐美,音节的重复回环,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所以有富于抒情性,同时具有形象性,丰富了诗歌的想象,描摹事物特征。 “迢迢”写出星空的遥远,“皎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让人想起女子的皎洁美好的容貌。(互文。另解:从织女角度(心理)看,牵牛星很遥远。) “纤纤”写出手的纤细柔美;“札札”织布机的声音如在耳边。 “盈盈”是水之形态,宛见银河水波晶莹、缓缓流动(动态)、清澈见底;映衬女子的美丽,眼中泪光闪烁的神态;“脉脉”是人的神情,相视之态,含情相视,满含相思和哀怨。 写作思路

《汉魏晋诗三首》

【推荐】《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了解《古诗十九首》。 2、领会诗中所表现的忧叹人生短暂、求贤若渴的思想内容和厌恶官场生活、回归清新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 了解叠字、用典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1、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讨论法。诵读只是基础,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迢迢牵牛星》 一、导语设计

传说中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每年只能一次鹊桥相会。同学们,假如横在他们中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向我们诉说了这一切。 二、解题 1、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间,开始不受文人重视。但五言乐府的流行推动了文人创作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多写辞赋,写五言诗并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人五言诗最繁荣的时期,流传的作品也很多,曹操、曹植和陶渊明都是当时的重要作家。 2、《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 1、学生初读诗文,消除文字障碍。 2、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诗的内容。 东汉桓帝、灵帝时,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2006.9.1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魏晋诗歌艺术方面的特点与成就;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节奏的句式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陶渊明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 《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2. 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3. 体悟《归园田居》中作者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 1. 鉴赏三首诗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导语: 从上星期进入的现实主义代表作《诗经》开始,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再到东汉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我们透过经典文学作品在古代社会徜徉良久,今天我们将从东汉幽幽怨情出发,体会三国时期的豪情,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人间天堂。 恩爱的牛郎织女却被天河隔开,只有苦苦相望泪流满面;一代骄雄曹操却极尽委婉恳求之致,向全国各地纳求贤才;厌恶官场的陶渊明终得回归故里,在人间制造出一心所向的“桃花源”,现在我们走入这三首诗,于诗人同悲同喜,同愁同闲吧。

2. 《迢迢牵牛星》 1) 背景介绍 选自梁代萧统《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选作的选集。 内容: 抒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情 特点: 叙事委婉曲折 抒情真挚深入 语言朴素自然 形成曲中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2) 后人评价: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评价

汉魏晋诗3首 时 精品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一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1、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 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 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翻译诗句,注意加点词的意义。 诗句:迢迢 ..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牵牛星,皎皎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2、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知识梳理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三、预习自测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3.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 汉魏晋诗三首

阮籍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评析】 《咏怀》诗现存82首,是阮籍平生诗作的总题。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阮籍之诗大多隐晦曲折。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文选李善注引》)李善也说:“(阮籍)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猜测。”(《文选·咏怀诗注》)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它典型地体现了上述诸特点,用现代的批评术语来说,它近乎一首朦胧诗,它写了“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也写了自己不寐而弹琴,写了自己的“徘徊”“忧思”,但却没有指明或暗示其具体内容。清代一些学者往往征引史实来考证其所指,结果往往是反失其旨趣。其中方东树之见“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较为贴近。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显示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书法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呵!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清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出……堂上止有薄帷。……堂上帷既薄,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风反因之而透入,吹我衿矣”(《六朝诗选定论》)。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三四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北林”化用《诗经》“鴥(“音郁”)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秦风·晨风》)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有如庄周梦为蝴蝶后“蘧(音“渠”)蘧然而觉”,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却“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诗人只能永远得布道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纵观全诗,似是“反复零乱,兴寄无端”(沈德潜语),“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王夫之语),但如果把握了诗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这首“旷世绝作”。“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在《诗品》中对阮籍诗的评价,当是不易之论吧!

高一语文汉魏晋诗三首

17.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把抒情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短歌行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归园田居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①饮酒诗;②咏怀诗;③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 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汉魏晋诗三首》学习要点

《汉魏晋诗三首》学习要点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的《文选》。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十九首》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它代表汉代五言抒情诗艺术的最高峰。诗作者善于用极其自然、平淡的语言表达委婉、深挚的感情,具有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稳固基础,对后世的抒情诗产生很大影响。 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没落的时代风貌。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

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 二、《迢迢牵牛星》简析 《迢迢牵牛星》借天上的牛郎织女双星故事,写人间的夫妇离别之苦的作品。虽取材于古代民间神话传说,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诗作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本诗的作者关于织女形象的描写具体、细致、生动。比如“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两句,把织女手指的形状、颜色、织布时的动作、声音都形象地描摹了出来。 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是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全诗没有一句不在叙事,也没有一句不在抒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方面描写了织女终日辛勤劳作而无所得的情景,一方面描写了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画出凝眸深情远视之态,也表现出相思与怨望交织的缠绵悱恻之情,悠然不尽,读之令人悬想。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过程与方法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重点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 1.引入: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 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 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 的表现。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常 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 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 已经成熟。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整体感悟 1. 朗读 2.读诗要弄清抒情主人公,抒的是什么情。本文抒情主人公是谁? 抒的是什么情? 明确:织女星,抒的是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因此,从主题上看,本诗是一首思妇诗。 3.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 10 句,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2 句。写景,写两星相隔的处境。 第1、 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迢迢”,遥远的样子。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织女的皎洁美好之貌。(中间可设计提问,“迢迢”和“皎皎”可以改变位置吗? 第二部分:第3-6句。写人,写织女相思的情状。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的机声开机织布。

古诗三首(教师版)

汉魏晋诗三首(教师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方法与过程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知人论世,围绕诗歌的情感与手法开展探究学习。 【学习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学习难点】 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构想】 1、点拨法。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案】 一、词语识记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相关词条】千里迢迢、迢迢万里:形容路程很远。 纤纤:形容细长秀美。 【相关词条】纤纤玉手:形容女子手臂的细长秀美。 机杼:指织布机。本篇用的是这个意思。杼,本指织布机上的梭子。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相关词条】自出机杼、独出机杼:比喻诗文能创造出新的意境、风格和题材,有新的构思和布局。相去无几:相距相隔不远。相差不大,没有多少。【相关词条】相去甚远:相差很大,相距很远。 脉脉: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 【相关词条】脉脉含情、含情脉脉:相视而含情不语。脉脉传情:相视而不说话,借眉目传递情意。默默:不说话,不出声。 盈盈一水:清澈的一条水。比喻相隔两地,互相思念。 【相关词条】盈盈带水:同“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形容仅隔一条水,往来方便。 沉吟:u沉思吟咏。v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相关词条】沉吟不决: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默默地琢磨着。 嘉宾:美好、高贵的客人。 【相关词条】嘉宾满座:高贵的、好的客人坐满了座席。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稀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 【相关词条】嘉宾满座:高贵的、好的客人坐满了座席。 山不厌高:山不嫌高。后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相关词条】山高水长: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至死亡。山高水险:指行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山高水远:路途遥远,山势险峻。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 【相关词条】归心似箭:形容想回家的信十分急切。(注意两个“归心”的意义不同。) 守拙:守住愚拙。 鸡鸣狗吠:鸡狗鸣叫。多形容聚居稠密。 【相关词条】鸡鸣狗盗:比喻微小的、卑下的技能。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在本篇“久在樊笼里”中特指官场生活。 【相关词条】樊篱: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 二、一词多义: 素:纤纤擢素手白色的章:终日不成章(整幅的布帛去:去日苦多(逝去)十三能织素没有染色的绢杂乱无章(条理)一去三十年(离开) 吴广素爱人(一向)约法三章(规则)相去复几许(距离)对酒当歌(应当)少无适俗韵(适合)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当当仁不让(承担)适始适还家门(出嫁)许杂然相许(答应)不久当归还(一定)处分适兄意(依照)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