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问题详解

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问题详解
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问题详解

第一章 行列式

1.

()()[][][]23154110103631254=520010=8(1)

3(1)321(1)(2)(3)2

441(1)3214243(1)321012)4n 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1τ=++++=2τ+++++-τ-?=-+-+-+?+2+1+0===+τ-?=+=+τ-?=?()该数列为奇排列()该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12(1)

13521)246(2)0123(1)2

44113521)246(2)424313521)246(2)012)2.(1)(2)(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i i i k n n n -τ?-?=++++?+-=

==+τ?-?=+=+τ?-?=??-+-+(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解:已知排列的逆序数为,这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逆序数为()()111112(1)

3)2

(1)

2

x x x n x n x n n n n n n x i r i i i n x r i n x n n i i i i i i -+-+---+?+2+1+0=----τ?=-τ?个.设第数之后有个数比小,则倒排后的位置变为,其后个数比小,两者相加为故

3 证明:.因为: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即一次变换后,奇排列改变为偶排列,偶排列改变为奇

排列∴当n ≥2时,将所有偶排列变为奇排列,将所有奇排列变为偶排列 因为两个数列依然相等,即所有的情况不变。∴偶排列与奇排列各占一半。 4 (1)13243341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4233142a a a a 是行列式的项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

τ=(4321)=3+2+0+0=5为奇数,∴应带负号

(2)5142332451a 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352413524a a a a a =1324354152a a a a a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34512)=2+2+2+0+0=6 为偶数∴应带正号。

5 解: 11

233244

12

23344114

23

31

4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利用τ为正负数来做,一共六项,τ为正,则带正号,τ为负则带负号来做。 6 解:(1)因为它是左下三角形

1121

2231

32

33......

.

.

.

.

12300...00...0...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112131411223242233433444

.......

.

.

.

.

.

...0...00 0

(0000)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1231122331n nn a a a a τ???-???=112233nn a a a a ??? (2)

11

12

314152122232425313241425152

000000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22

23242511

32114252

00010000

a a a a a a a a +-+

()

21`23

242521

31124151

00010000

a a a a a a a a +-=()

()11

11

112212211010a a a a ++-?--?=0

(3)

12

0034002113

17

5

1

-=

()

1212

1213134

5

1

+++-?-=32

4

000000

0000000

x y x y x y x y y

x

=

()

()

121202312

0000

011000

x y x y

x

y x y y x y x

x

y

y x

++++++-+

-=55x y + 7.证明:1112121221

2

...

.........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

将行列式转化为

111221

2

00...00...0 0

n n a a a a a 若 零元多于2

n n -个时,

行列式可变为

211

200...00 0

...0

n n a a a 故可知行列式为0.

8.

1

204136113131212

3

3

1---=--5

2041361112302

3

3

1

----=

4310361112302

3

3

1--=-5

4310594012

302

3

3

1-=-5

43143159452121063012

3137

--==-

()()11221212

12

1112

12112

1221

111121212

121221

12121

12

2121.)().)1101

=y mx b x y x y y y m x x y y y x b x y x x y y x y y x y x y y x b b y x x x x x x y y x y x y

y x x x x x x

y x y x y y y x y x =+-=--=?+----=

?+?=-=-----=

?+--=-- 第一章 高数 3册9.(1).经过(,,斜率代入(,则又由左边()()21221121221

1212

0x x y x y y y x y x y

y x x x x x -+-==--=

?+--右边则问题特征:

()()()()()22222222sin cos cos 2sin cos cos 2sin cos cos 2cos c 10.145os cos 2.=+=221=b c

c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a b a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c αααβ

ββγγγ

ααα''

''''''''''''''''

'

'''''''''

''''

''

''

'

''''

''

''+++++++++-利用性质和分成六个行列式相加其余结合为零故原式性质2()()22222222222222cos 1cos cos 2cos cos cos 22cos 1cos cos 2cos cos cos 22cos 1cos 1-2+(1)_cos 2cos 2cos cos 2cos 2cos cos 1052cos 2cos cos 2αααββββββγγγγγγ

ααα

β

ββγ

γ

γ

---=-=--()列列性质

知到网课答案高等数学经管类上海财经大学版课后作业答案.docx

知到网课答案高等数学经管类上海财经大 学版课后作业答案 问:属于企业成长机理的是:()。 答:范围经济 问:利益冲突可能转化为情感冲突。() 答:√ 问:《道德经》分为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 答:错 问:企业初创成功后必须选择快速发展。() 答:× 问:以下哪些属于考古学的工作过程?() 答:保护 发现 传承

问:企业组织正规化意味着绝不能有冗余部门的存在。() 答:× 问: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诞生以前的所产生的现象和遗留。() 答:错误 问:传世品与发掘品在科研信息上具有差别性。() 答:√ 问:公益创业的核心是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焦点问题。()答:正确 问: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者结合起来。() 答:正确 问:()提出要把“主义”和“道路”相结合的思想。 答:八七会议 问:Google是一个 答:搜索引擎

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次胜利和失败,其中第二次胜利是指()。 答:193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 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可以取代马克思主义。() 答:× 问:企业初创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组织架构。( ) 答:错误 问:急救技术不包含以下哪些?() 答:阑尾切除术 引产术 创伤修复术 问: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中,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等重要。() 答:× 问:()是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答:王稼祥 问:最早提到王官采诗的大致情况的先秦典籍是()。

答:《左传》 问:支配直肠和肛管的动脉答:髂内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

大学物理知识点

A r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 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高等数学2》经管类期末试卷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请直接将正确结果填入 各题的空格处) 1. 函数221y x z --=的定义域 ; 2. 由方程z e xz yz xy =+-所确定的隐函数),(y x z z =在点()1,1处的全 微分1 1==y x dz = ; 3. 变换二重积分 ??= =b a x a I dy y x f dx I 的积分次序后),( ; 4. 将函数()2 cos x x f =展开成x 的幂级数为 ; 5. 微分方程0='-''y y 的通解是 。 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 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入括号内) 6.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方程42 2=+y x 表示( )。 A.圆 B.平面 C.圆柱面 D.球面 7. 设函数2 2y x z =,则=??22x z ( )。 A. 22y B. xy 4 C. y 4 D. 0 8. 设(){ }01,01,≤≤-≤≤-=y x y x D ,则??D dxdy 等于( )。 A.-1 B.1 C.2 D.-2 9. 级数∑ ∞ =121 n n ( )。 A. 发散 B.收敛,其和为2 C.收敛,其和为1 D.收

敛,其和为3 10. 下列方程中,( )是二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A.y y dx y d ='+22 B.y x y '+=''2)( C. y y x y '+=''2 D. x y y y +'=''2 )(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9题,每题7分,共63分。解答须有主要解题步骤, 说明必要的理由) 11. 设),(v u f z =,y x u 2 =,y x v =,求y z x z ????,。 12. 求函数 12 2++=y x z 在条件03=-+y x 下的极值。 13. ?? D xyd σ,其中D 是由抛物线x y =2 及直线2-=x y 所围成的闭 区域。 14. 计算??D dxdy y 2,其中D 为:412 2≤+≤y x 。(要求画草图。提示: 在极坐标下计算) 15. 计算由y x z ++=1,1=+y x , 0=x ,0=y 及0=z 所 围成立体的体积 16. 判断级数∑∞ =1 2 sin n n n α的敛散性; 17. 求幂级数n n x n ∑∞ =1 1的收敛区间与和函数。 18. 求解微分方程xy x y -='1。 19. 求微分方程x x x y y sin =+ '满足π π22=??? ??y 的特解。

川大版高数第三册答案(1)

第一章 行列式 1. ()()[][][]23154110103631254=520010=8(1) 3(1)321(1)(2)(3)2 441(1)3214243(1)321012)4n 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1τ=++++=2τ+++++-τ-?=-+-+-+?+2+1+0===+τ-?=+=+τ-?=?()该数列为奇排列()该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12(1) 13521)246(2)0123(1)2 44113521)246(2)424313521)246(2)012)2.(1)(2)(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i i i k n n n -τ?-?=++++?+-= ==+τ?-?=+=+τ?-?=??-+-+(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解:已知排列的逆序数为,这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逆序数为()()111112(1) 3)2 (1) 2 x x x n x n x n n n n n n x i r i i i n x r i n x n n i i i i i i -+-+---+?+2+1+0=----τ?=-τ?个.设第数之后有个数比小,则倒排后的位置变为,其后个数比小,两者相加为故 3 证明:.因为: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即一次变换后,奇排列改变为偶排列,偶排列改变为奇 排列∴当n ≥2时,将所有偶排列变为奇排列,将所有奇排列变为偶排列 因为两个数列依然相等,即所有的情况不变。∴偶排列与奇排列各占一半。 4 (1)13243341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4233142a a a a 是行列式的项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 τ=(4321)=3+2+0+0=5为奇数,∴应带负号 (2)5142332451a 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352413524a a a a a =1324354152a a a a a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34512)=2+2+2+0+0=6 为偶数∴应带正号。 5 解: 11 233244 12 23344114 23 31 4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利用τ为正负数来做,一共六项,τ为正,则带正号,τ为负则带负号来做。 6 解:(1)因为它是左下三角形 11 212231 32 33...... . . . . 12300 (00) ... 0...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 112131411223242233433444 ....... . . . . . ...0 ...00 0 (0000)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高等数学经管类参考答案与提示

参考答案与提示 习题1-2 1、 7)0(=f ;27)4(=f ; 9)2 1 (=-f ; 732)(2+-=a a a f ; 62)1(2++=+x x x f 2、1)2(-=-f ;0)1(=-f ;1)0(=f ;2)1(=f 3、(1)[)(]1,00,1 -;(2)1>x (3)[]3,1- (4)()()()+∞∞-,22,11, 4、(1)x y 2cos 2+= (2)2 3cot x arc y = 习题1-3 1. (1)5;(2)1;(3)不存在;(4)不存在 2.(1)2;(2) 25;(3)2 3 ;(4)32-;(5)12-;(6)1. 习题1-4 1. (1)无穷小;(2)无穷大;(3)无穷大(∞-);(4)- →0x 时是无穷小;+ →0x 时是无穷大; 2. (1)同阶无穷小;(2)高阶无穷小;(3)等价无穷小 3. (1)1;(2) 21;(3)2 3 ;(4)1 习题1-5 (1).24;( 2).0;( 3).35;(4).∞;(5).50 30 305 32?;(6).21-;(7).0;(8).1259-;

(9). 24 9 25+;(10).0 习题1-6 1.(1) 35;(2)1x x sin lim x -=-→ππ ;(3)4;(4)32(5)2;(6)2 2.(1)8 e ;(2)1 -e ;(3)3 2 - e ;(4)2-e (5)5 e ;(6)e 习题1-7 1.1=a ;1=b 2.(1)1±=x 是第二类间断点中无穷间断点;(2)0x =是第二类间断点中的无穷间断点;(3)1=x 是第一类间断点中可去间断点;(4)1-=x 是第二类间断点中的无穷间断点,1=x 是第一类间断点中的跳跃间断点 3.(1))1ln(+e ;(2) 23 2 ;(3)e a log 3;(4)1 复习题一 1、(1)1;(2)[]2,1)0,2(?-; (3)[)3,0;(4)3;(5)k e ;(6)2 3 ;(7)2;(8)第一类间断点且可去间断点 2、(1)C ;(2 C (A.1x y -=;1x y .C --=);(3)B ;(4)B ;(5)C ; (6)D ;(7)A ;(8)A 3、(1)34;(2)3 12x x )1x sin(21x lim =-+-→; (3)2 -e ;(4)1)x (sin x sin 330x lim =→;(5)31;(6) 0)2x (sin x x 3 x 2 x lim =+-+∞→; (7)a cos ;(8)4 π - 4、1=a 5、2 3 = a 6、6 b ,4a == 7、(1) 2 1 ;(2)a 2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物理1(上)知识点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 n R R v a ω== ,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三、功和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b a z b a y b a x dz F dy F dx F A

高等数学经管类

一. 单项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 请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面的答题卡 1. 数列{}n x 有界就是数列{}n x 收敛的( ) A 、 充分条件 B 、 充要条件 C 、 必要条件 D 、 非充分又非必要 条件 2.设极限0(1)(12)(13)a lim 6x x x x x →++++=,则a =( ) A 、 1 B 、 2 C 、 3 D 、 -1 3.当1x →时,函数 1 2111 x x e x ---的极限就是( ) A 、 2 B 、 不存在也不就是∞ C 、 ∞ D 、 0 4.如果函数()y f x =在点0x x =处取得极大值,则( ) A 、 0()0f x '= B 、 0()0f x ''< C 、 0()0f x '=且0()0f x ''< D 、 0()0f x '=或0()f x '不存在 5.若两曲线2 y x ax b =++与3 21y xy =-+在点(1,1)-处相切,则,a b 的值为( ) A 、 0,2a b ==- B 、 1,3a b ==- C 、 3,1a b =-= D 、 1,1a b =-=- 6.某商品的价格P 与需求量Q 的关系为100.01P Q =-,则4P =时的边际收益为( ) A 、 300 B 、 200 C 、 100 D 、 0 7.设函数()f x 可导,且0 lim ()1x f x →'=,则(0)f ( ) A 、 就是()f x 的极大值 B 、 就是()f x 的极小值 C 、 不就是()f x 的极值 D 、 不一定就是()f x 的极值 8.设()f x 就是连续函数,则下列计算正确的就是( ) A 、 11 221 ()2()f x dx f x dx -=? ? B 、 131 ()0f x dx -=?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程 ()r r t =r r 运动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 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向是曲线切线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高等数学经管类

高等数学经管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 单项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 请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面的答题卡 1. 数列{}n x 有界是数列{}n x 收敛的( ) A. 充分条件 B. 充要条件 C. 必要条件 D. 非充分 又非必要条件 2.设极限0(1)(12)(13)a lim 6x x x x x →++++=,则a =( ) A. 1 B. 2 C. 3 D. -1 3.当1x →时,函数 1 2111 x x e x ---的极限是( ) A. 2 B. 不存在也不是∞ C. ∞ D. 0 4.如果函数()y f x =在点0x x =处取得极大值,则( ) A. 0()0f x '= B. 0()0f x ''< C. 0()0f x '=且0()0f x ''< D. 0()0f x '=或0()f x '不存在 5.若两曲线2y x ax b =++与321y xy =-+在点(1,1)-处相切,则,a b 的值为( ) A. 0,2a b ==- B. 1,3a b ==- C. 3,1a b =-= D. 1,1a b =-=- 6.某商品的价格P 和需求量Q 的关系为100.01P Q =-,则4P =时的边际收益为( ) A. 300 B. 200 C. 100 D. 7.设函数()f x 可导,且0 lim ()1x f x →'=,则(0)f ( ) A. 是()f x 的极大值 B. 是()f x 的极小值

C. 不是()f x 的极值 D. 不一定是()f x 的极值 8.设()f x 是连续函数,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1 1 221 ()2()f x dx f x dx -=?? B. 1 31 ()0f x dx -=? C. 0+∞-∞ =? D. 11 221 0()2()f x dx f x dx -=? ? 9.设2sin ()sin x t x F x e tdt π+=? ,则()F x ( ) A. 为正常数 B. 为负常数 C. 恒为零 D. 不为常数 10.设直线1158 :121x y z L --+== -,20:23 x y L y z -=??+=?,则12,L L 的夹角为( ) A. 6 π B. 4π C. 3 π D. 2 π 11.设()f x,y 在点()a,b 处偏导数存在,则极限()() n f a x,b f a x,b lim x →+∞ +--= ( ) A. ()x f a,b B. ()2x f a,b C. ()2x f a,b D. ()1 2 x f a,b 12.设函数()f x 连续,则22 0()dt x d tf x t dx -=?( ) A. ()2xf x B. ()2xf x - C. ()22xf x D. ()22xf x - 13.设二次积分2sin 0 d (cos ,sin )d I f r r r r π θθθθ=??,则I 可写成( ) A. 2 2d (,)d x f x y y -? B. 2 20 d (,)d y f x y x -? C. 2 0d (,)d x f x y y ? D. 2 d (,)d y f x y x ? 14.点(0,0)是函数z xy =的( ) A. 极大值点 B. 极小值点 C. 驻点 D. 非驻点

知到全套答案高等数学经管类上海财经大学版课后作业答案.docx

知到全套答案高等数学经管类上海财经大 学版课后作业答案 问:中国的养生学说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思想是大力发展、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的潜能() 答:对 问:下面哪个不是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原则() 答:高强度锻炼 问:下面哪个不是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原则() 答:高强度锻炼 问:严重腹泻可引起() 答:脱水性休克 问:双手攀足固肾腰可预防() 答:腰肌劳伤坐骨神经痛 问: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h。[低于、高于、等于] 答:第一空: 高于 问:马德堡半球证明了()。 答:真空的存在

问:谁提出了“信仰自由” 答:洛克 问:南方土壤污染要轻于北方。() 答:错误 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答: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问:"Catabile"意指诙谐地。 答:错 问:"CCVO"的“O”代表的是()。 答:opportuist 问:"Memory" should best be thought of as a __________. 答:Plural verb 问:"Oe page busiess pla"就是指用一页纸的篇幅描述商业的计划。 答:正确 问:"piaissimo"表示甚强。 答:错 问:下列能够影响债券内在价值的因素有: 答:债券的计息方式票面利率债券的付息方式 问: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有效沟通。()

高等数学经管类(下)复习重点

物流班高数复习重点 题型:选择题3'X 5=15 填空3'X 5=15 解答题 ? X8 =60 应用10'X1=10 #1、P15判断二元函数在某点处的极限例5 例6 2、P20偏导数的计算例5 P27 1(1)(5) 3、P29 7.4.2可微于连续、偏导数存在之间的关系两个定理 P51 5 ,6 # 4、P35 多元复合求偏导例4 P31 全微分计算例3 例4 #5 P44 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例4 #6 P49 拉格朗日乘数发求各种极值问题例9 P50 6 , 7 7、P60交换积分次序例2 例3 #8、P61 直角坐标下的二重积分例4 Y型积分区域 #9、P65求坐标系下二重积分计算例1 10、P73常见的级数敛散性1)等比级数2)调和收敛3)P级数 11、P73常数项级数性质1——3 P75级数收敛必要条件 12、P82比值判断法1、(5) 13、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条件收敛、例3 P86 1、(1) 14、P90求幂级数的收敛性例2 #15、P92求幂级数的和函数例4 P92 2、(1) =1+x+x2+……+x n(|x|<1) 16、P98 将f(x) 展开成幂级数4个e x sin x1 1?x ln(1+x) 17、P111可分变量的微分方程例1----例4 18、P115齐次方程求解例7 19、P120 一阶线性方程例1 例2 #20、P125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类型II(不含y)例3 例4 #21、P132 表10—1 例7、例8、例9 P134 2、指数函数情形f(x)=A e ax 这时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方程为y′′+p y′+qy=A e ax

兰州大学高等数学(物理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A卷)

兰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 二 学期 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物理类)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校园卡号: 一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求方程2 2y y x x '-=的通解。 2.求方程0y y y '''-+=的通解。 3.求球面2224x y z ++=与柱面222x y x += 交线在P 点的切线方程。 4.求直线1210:0x y z L x z ++-=??+=?与直线210 :210x y z L x y z ---=??-++=?之间的夹角。 5.计算极限 22(,)(0,0) lim ()ln()x y x y x y →++。 6.求函数22()xy z x y =+的偏导数。 7.求函数23u xy z xyz =+-在(1,1,2)P 点沿方向角分别是1204560o o o 、 、的方向导数。 8 .计算曲线积分? ,其中Γ是圆周222x y x +=。 二(12分)已知函数(,)u u x y =满足微分方程 2222()0.u u u u a x y x y ????-++=???? (1)求参数αβ、,利用变换(,)(,)x y u x y v x y e αβ+=将原方程变形,使新方程中不出现一阶偏导项; (2)再令,x y x y ξη=+=-,使新方程变换形式。 三(10分)设),(y x f z =连续可微,而y 是由方程(,,)0g x y z =所确定的z x ,的函数,求 dz dx 。 四(10分)求球面22216x y z ++=在抛物面2216x y z ++=之外部分的面积。 五(10分)求由抛物面22x y z += 和锥面2z =- 六(10分)计算曲面积分222I z xdydz x ydzdx y zdxdy ∑ =++??,其中∑为柱面221x y +=、 抛物面22z x y =+与坐标面在第一卦限所围几何体的外侧。 七(8分)求表面积为4而体积最大的长方体的体积。 --------------------------------------------------------装-------------------------------订---------------------------------线--------------------------------------------------------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

微积分(经管类)第五章答案

微积分(经管类)第五章答案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1、∑=→?n i i i x f 1 )(lim ξλ; 2、被积函数,积分区间,积分变量; 3、介于曲线)(x f y =,x 轴,直线b x a x ==,之间各部分面积的代数和; 4、? b a dx ; 5、 ?? +b c c a dx x f dx x f )()(; 6、b a a b M dx x f a b m b a <-≤≤-? ,)()()(; 7、 ? b a dx x f )( ?-=a b dx x f )(; 8、)(ξf 与a b -为邻边的矩形面积;二、略. 三、 ? -231 cos xdx . 四、略。 五、(1)+; (2)-; (3)+. 六、(1)<; (2)<. 七、略。 5.2.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1、0; 2、)()(a f x f -; 3、 )1ln(23 +x x ; 4、 6 5 ; 5、(1)ππ,; (2)0,0; 6、(1)0; (2)0。 7、;6 1 45 8、 6 π ; 9、1. 二、1、 1 sin cos -x x ;2、)sin cos()cos (sin 2 x x x π?-; 3、2-.

三、 1、852; 2、3 π; 3、14+π ; 4、4. 四、1、0; 2、10 1 . 五、略。 六、 3 35π , 0. 七、???? ???>≤≤-<=π πφx x x x x ,10,)cos 1(210,0)(.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一、1、0; 2、34-π; 3、2π; 4、32 3 π; 5、0. 6、e 21- ; 7、)1(412+e ; 8、2 3 ln 21)9341(+-π. 二、1、 41; 2、3 322-; 3、1-2ln 2; 4、34; 5、22; 6、 8 π;7、417;8、2ln 21 ; 9、1-e . 10、211cos 1sin +-e e ; 11、)11(2e -; 12、21 2ln -; 13、 2ln 3 3 -π; 14、22+π;15、3ln 24-;16、2+)2ln 3(ln 21-。 三、 )1ln(1 -+e . 六、2. 八、8. 5.5 反常积分 一、1、1,1≤>p p ;2、1,1≥k k ; 4、发散, 1; 5、过点x 平行于y 轴的直 线左边,曲线)(x f y =和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 二、1、 1 2 -p p ; 2、π; 3、!n ; 4、发散;

(整理)高等数学大纲(物理类)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适用层次、专业:理科、工科各专业 学时:320学时学分:20学分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平台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理、工、管等相关专业的第一基础课,特别是对物理类各专业,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课程的学习情况事关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事关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学生未来的走向。 在这一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才能进入各相关课程的学习阶段。 高等数学是四年大学学习开始必须学好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的基础性、理论性强,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联系紧密,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熟悉和掌握高等数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弄清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与形成; 2.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等数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函数与极限(总学时:16学时;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0) 1.具体内容:函数;极限;连续函数。 2. 基本要求: (1)理解映射、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ε-N,ε-δ定义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对于给出ε求N或δ不作过高要求。);理解函 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 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阶的

《高等数学2》经管类期末试卷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请直接将正确结果填 入各题的空格处) 1. 函数2 2 1y x z --= 的定义域 ; 2. 由方程z e xz yz xy =+-所确定的隐函数),(y x z z =在点()1,1处的全微分1 1==y x dz = ; 3. 变换二重积分 ? ?= = b a x a I dy y x f dx I 的积分次序后 ),( ; 4. 将函数()2 cos x x f =展开成x 的幂级数为 ; 5. 微分方程0='-''y y 的通解是 。 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入括号内) 6.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方程42 2=+y x 表示( )。 A .圆 B .平面 C .圆柱面 D .球面 7. 设函数2 2 y x z =,则 =??22 x z ( )。 A. 2 2y B. xy 4 C. y 4 D. 0 8. 设(){}01,01,≤≤-≤≤-=y x y x D ,则??D dxdy 等于( )。 A .-1 B .1 C .2 D .-2 9. 级数∑∞ =1 21 n n ( )。 A. 发散 B.收敛,其和为2 C.收敛,其和为1 D.收

敛,其和为3 10. 下列方程中,( )是二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A . y y dx y d ='+22 B . y x y '+=''2 )( C .y y x y '+=''2 D .x y y y +'=''2 )(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9题,每题7分,共63分。解答须有主要解题步 骤,说明必要的理由) 11. 设),(v u f z =,y x u 2 =,y x v = ,求 y z x z ????, 。 12. 求函数12 2 ++=y x z 在条件03=-+y x 下的极值。 13. ?? D xyd σ,其中D 是由抛物线x y =2及直线2-=x y 所围成的 闭区域。 14. 计算??D dxdy y 2,其中D 为:412 2≤+≤y x 。(要求画草图。提 示:在极坐标下计算) 15. 计算由y x z ++=1,1=+y x ,0=x ,0=y 及0 =z 所围成立体的体积 16. 判断级数∑ ∞ =12 sin n n n α的敛散性; 17. 求幂级数n n x n ∑ ∞ =1 1的收敛区间与和函数。 18. 求解微分方程xy x y -= '1。

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标准答案

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一章 行列式 1. ()()[][][]23154110103631254=520010=8(1) 3(1)321(1)(2)(3)2 441(1)3214243(1)321012)4n 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1τ=++++=2τ+++++-τ-?=-+-+-+?+2+1+0===+τ-?=+=+τ-?=?()该数列为奇排列()该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12(1) 13521)246(2)0123(1)2 44113521)246(2)424313521)246(2)012)2.(1)(2)(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i i i k n n n -τ?-?=++++?+-= ==+τ?-?=+=+τ?-?=??-+-+(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解:已知排列的逆序数为,这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逆序数为()()111112(1) 3)2 (1) 2 x x x n x n x n n n n n n x i r i i i n x r i n x n n i i i i i i -+-+---+?+2+1+0=----τ?=-τ?个.设第数之后有个数比小,则倒排后的位置变为,其后个数比小,两者相加为故 3 证明:.因为: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即一次变换后,奇排列改变为偶排列,偶排列改变为奇 排列∴当n ≥2时,将所有偶排列变为奇排列,将所有奇排列变为偶排列 因为两个数列依然相等,即所有的情况不变。∴偶排列与奇排列各占一半。 4 (1)13243341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4233142a a a a 是行列式的项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 τ=(4321)=3+2+0+0=5为奇数,∴应带负号 (2)5142332451a 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352413524a a a a a =1324354152a a a a a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34512)=2+2+2+0+0=6 为偶数∴应带正号。 5 解: 11 233244 12 23344114 23 31 4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利用τ为正负数来做,一共六项,τ为正,则带正号,τ为负则带负号来做。 6 解:(1)因为它是左下三角形 11 212231 32 33...... . . . . 12300...00...0...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 112131411223242233433444 ....... . . . . . ...0 ...00 0 ...0 000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大学物理课程介绍

大学物理课程介绍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窗口。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睛看世界,坚持真理,破除迷信。大学物理是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在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由: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分子动理论、热力学以及电磁学七个部分组成。 本课程课程代码为:090201 本课程课程类别为:基础课,必修课。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理工科各类非物理专业的本专科学生。 授课学时:本科化工类、轻纺类授课总学时为68学时,3.4学分,第二学期一学期完成;本科材料类、建工类、机械类、动力类、电子信息类授课总学时为100学时,5学分,分第二学期68学时,3.4学分和第三学期32学时,1.6学分两学期完成。专科授课总学时为70学时,3.5学分。 本课程目前师资配备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10名。 本课程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占70%,作业及平时成绩占30% 。 本课程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基本教材: 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大学物理》(第一版).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1、祁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 2、何维杰,欧阳玉.《物理学思想史与方法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4、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 5、顾建中.《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 6、梁昆淼.《力学》(上、下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 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 8、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 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 10、姚启钧.《光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 11、母国光,李若蹯.《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11. 12、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1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一、二、三、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5、[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 17、华东师大普物研究室.《大学物理选择题》.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