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1)婴儿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各阶段的特点。

S曲线族

2.提高理想度法则

1)一个系统在实现功能的同时,必然有2个方面的作用:有用功能和有害功能;

2)理想度是指有用作用和有害作用的比值

3)系统改进的一般方向是最大化理想度比值

4)在建立和选择发明解法的同时,需要努力提升理想度水平

提高理想度可以从以下4个方向予以考虑:

1)增加系统的功能2)传输尽可能多的功能到工作元件上3)将一些系统功能转移到超系统和外部环境中4)利用内部或外部已经存在的可利用资源。

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1)每个子系统都是沿着自己的S曲线进化的

2)不同的子系统将依据自己的时间进度进化

3)不同的子系统在不同的时间点到达自己的极限,这将导致子系统间矛盾的出现

4)系统中最先到达其极限的子系统将抑制整个系统的进化,系统的进化水平取决于此系统

5)需要考虑系统的持续改进来消除矛盾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1)增加系统的动态性,以更大的柔性和可移动性来获得功能的实现

2)增加系统的动态性要求增加可控性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1.增加集成度的路径

2简化路径

3单--双---多--路径

4子系统分离路径

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1.匹配和不匹配元件的路径

2调节的匹配和不匹配的路径

3工具和工件匹配的路径

4匹配制造工程中加工动作节拍的路径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1.向微观级转化的路径

2转化到高效场的路径

3增加场效率的路径

4分割的路径

8.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

(1)减少人工介入的一般路径

本路径的技术进化阶段:包括人工动作的系统→替代人工但仍保留人工动作的方法→用机器动作完全代替人工。

(2)在同一水平上减少人工介入的路径

本路径的技术进化阶段:包含人工作用的系统→用执行机构替代人工→用能量传输机构替代人工→用能量源替代人工。

(3)不同水平上减少人工介入的路径

本路径的技术进化阶段:包含人工作用的系统→用执行机构替代人工→在控制水平上替代人工→在决策水平上替代人工。

2.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应用

1)产生市场需求

2)定性技术预测

3)产生新技术

4)专利布局

5)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

01_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1)婴儿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各阶段的特点。 S曲线族 2.提高理想度法则 1)一个系统在实现功能的同时,必然有2个方面的作用:有用功能和有害功能; 2)理想度是指有用作用和有害作用的比值 3)系统改进的一般方向是最大化理想度比值 4)在建立和选择发明解法的同时,需要努力提升理想度水平 提高理想度可以从以下4个方向予以考虑: 1)增加系统的功能2)传输尽可能多的功能到工作元件上3)将一些系统功能转移到超系统和外部环境中4)利用内部或外部已经存在的可利用资源。 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1)每个子系统都是沿着自己的S曲线进化的 2)不同的子系统将依据自己的时间进度进化 3)不同的子系统在不同的时间点到达自己的极限,这将导致子系统间矛盾的出现 4)系统中最先到达其极限的子系统将抑制整个系统的进化,系统的进化水平取决于此系统 5)需要考虑系统的持续改进来消除矛盾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1)增加系统的动态性,以更大的柔性和可移动性来获得功能的实现 2)增加系统的动态性要求增加可控性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1.增加集成度的路径 2简化路径 3单--双---多--路径 4子系统分离路径 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1.匹配和不匹配元件的路径 2调节的匹配和不匹配的路径 3工具和工件匹配的路径 4匹配制造工程中加工动作节拍的路径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1.向微观级转化的路径 2转化到高效场的路径 3增加场效率的路径 4分割的路径 8.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 (1)减少人工介入的一般路径 本路径的技术进化阶段:包括人工动作的系统→替代人工但仍保留人工动作的方法→用机器动作完全代替人工。

TRIZ理论体系

TRIZ理论体系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 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1.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TRIZ 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提高理想度法则、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协调性法则、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向超系统进化法则、向微观级进化法则、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们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2.最终理想解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里,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设计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

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最终理想解有4个特点:①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②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③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④没有引入新的缺陷。 3.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 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分割、抽取、局部质量、非对称、组合、多用性、嵌套、质量补偿、预先反作用、预先作用、预先防范、等势、反向作用、曲面化、动态化、部分超越、维数变化、机械振动、周期性作用、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快速、变害为利、反馈、中介物、自服务、复制、廉价替代品、机械系统的替代、气压与液压结构、柔性壳体或薄膜、多孔材料、改变颜色、同质性、抛弃与再生、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相变、热膨胀、加速氧化、惰性环境、复合材料。 4. 39个工程参数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在对专利研究过程中,阿奇舒勒发现,仅有39项工程参数在彼此相对改善和恶化,而这些专利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上解决这些工程参数的冲突与矛盾。这些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被解决。由此他总结出了解决冲突和矛盾的40个创新原理。之后,将这些冲突与矛盾解决原理组成一个由39个改善参数与39个恶化参数构成的矩阵,矩阵的横轴表示希望得到改善的参数,纵轴表示某技术特性改善引起恶化的参数,横纵轴各参数交叉处的数字表

(完整)TRIZ理论——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于1946年开始创立TRIZ理论,其中重要的之一是系统进化论。阿奇舒勒技术系统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技术系统的进化并非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的进化模式,所有的系统都是向“最终理想化”进化的,系统进化的模式可以在过去的专利发明中发现,并可以应用于新系统的开发,从而避免盲目的尝试和浪费时间.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主要有八大进化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这八大法则是: 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2)提高理想度法则; 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5)增强集成度再进行简化的法则; 6)子系统协调性计划法则; 7)向微观级和增加场应用的进化法则; 8)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 下面,就详细解释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这八大进化法则。 2.2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2。2.1 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通过对大量的发明专利的分析,发现产品的进化规律满足一条S形的曲线。产品的进化过程是依靠设计者来推进的,如果没有引进新的技术,它将停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而新技术的引入将推动产品的进化。 S曲线也可以认为是一条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曲线。 图2-1是一条典型的S曲线。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图中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技术系统的某个重要的性能参数(39个工程参数),比如飞机这个技术系统,飞行速度、可靠性就是其中重要性能参数,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延续呈现S形曲线。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 1)婴儿期 2)成长期 3)成熟期 4)衰退期 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1.技术系统的诞生和婴儿期 当有一个新需求、而且满足这个需求是有意义的2个条件同时出现时,一个新的技术系统就会诞生。新的技术系统一定会以一个更高水平的发明结果来呈现. 处于婴儿期的系统尽管能够提供新的功能,但该阶段的系统明显地处于初级,存在着效率低、可靠性差

简述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法则

简述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演化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有机统一,它是技术系统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 时期之间的变化过程。研究人员Harold A. Innis称之为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法则”, 它充分表明了技术进化的方式,也被认为是技术系统优化开发的主要原则。 第一,自我复制的法则。自我复制的法则是指一个旧的技术系统会原封不动的复制一 份新的系统,即从旧的系统来复制新的系统,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反作用力法则。反作用力法则是指,系统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进行改变,从而使技术系统自我适应新的环境。 第三,協作法则。協作法则是指,不同系统之间相互采用相同的设备、设置和功能, 彼此之间可以促进其合作,从而达到更佳的工作效果。 第四,复合法则。复合法则是指技术系统可以将前面的多个系统和功能组合在一起, 实现不同类型的功能综合,形成一个新的设备或功能或业务。 第五,分布法则。分布法则是指技术彼此分布式存在,并使各部分之间以分布式的架 构和数据交互形式,能实现高效的服务,充分利用各部分计算资源和数据交换资源。 第六,融合法则,该法则是指技术发展导致不同类别的技术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 融合的、弹性的、多元化的系统结构,使系统更加可靠、有效。 第七,护城河法则,该法则是指将自身的技术和开发过程比作护城河,严密守护自身,保护公司的核心技术,降低市场竞争者对自身的影响,使公司在技术竞争中有着更多优势。 第八,内在引力法则,该法则指出,技术系统拥有一种自成一体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过程中,技术会有自我吸引的力量,促使技术向新领域发展,实现更有效的结果。 以上便是技术系统进化的八大法则,这八大进化法则普适于任何类型的技术系统,不 仅适用于物理系统,而且也适用于虚拟技术系统。为了使技术系统不断演化进步,它们都 在遵循这八大进化法则。

TRIZ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论文(TIZE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0机自职1 学号1010113126 姓名姚巧珍 成绩 教师刘小鹏 2013年5月23日

TRIZ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姚巧珍 (10机自职1班,学号:1010113126) [摘要]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本文讲述了TRIZ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这些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基本涵盖了各种产品核心技术的进化规律,每条法则又包含多种具体的进化路线和模式。它可以帮助设计者在方案设计阶段迅速地产生个具有创造性的新概念,实现产品的快速创新。 [关键词]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子系统,S曲线。 引言 一个产品或物体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可以简称为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子系统可以是零件或部件甚至于构成元素。系统是处于超系统之中的,超系统是系统所在的环境,环境中的其他相关的系统可以看做是超系统的构成部分。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指实现系统功能的技术从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进化是客观进行着的,不管人们是认识了它还是没有认识它。如果认识和掌握了系统的进化规律,有利于设计者开发出更先进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1.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2)提高理想度法则; 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1.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图1-1是一条典型的S曲线。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图中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技术系统的某个重要的性能参数,比如飞机这个技术系统,飞行速度、可靠性就是其重要性能参数,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延续呈现S形曲线。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 1)婴儿期 2)成长期 3)成熟期 4)衰退

TRIZ理论

TRIZ理论 一个产品或物质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可以简称为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通过子系统工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子系统可以是零件或部件甚至于构成元素。系统是处于超系统之中的,超系统是系统所在的环境,环境中的其他相关的系统可以看做是超系统的构成部分。 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指实现系统功能的技术从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进化是客观进行着的,不管人们是认识了它还是没有认识它。 技术系统是功能的实现,同一功能存在多种技术实现方式,任何系统在完成人们所期望的功能中,同时亦会带来不希望的功能。 一、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2、提高理想度法则 3、字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8、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 二、最终理想解(IFR) 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避免了传统创新设计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 名词术语:理想化方法、理想试验、理想模型 理想化水平I=有用功能之和/有害功能之和 I=效益之和/(成本之和+危害之和) 理想化方法部分理想化和全部理想化。最终理想解是在超系统中考虑的。 最终理想解确定的步骤: 1、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理想解是什么? 3、达到理想解的障碍是什么? 4、出现这种障碍的结果是什么? 5、不出现这种障碍的条件是什么?创造这些条件存在的可用资源 是什么?

三、40个发明原理 1、分割①将物体分割成独立的部分 ②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 ③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2、抽取①将物体中“负面”的部分或特性抽取出来 ②只从物体中抽取部分必要的部分或特性 3、局部质量①将物体或外部环境的同类结构转换成异类结构 ②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③使物体的每一部分处于最有于其运行的条件下 4、非对称①用非对称形式代替对称形式 ②如果对象已经是非对称增加其非对称程度 5、合并①合并空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 ②合并时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 6、普偏性使得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实现多种功能以代替其他部分的功能 7、嵌套①将第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个物体一起嵌入第三个物体… ②让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配重①将一个物体与另一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组合来补偿其重量 ②通过与环境(利用气体、液体的动力或浮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重量的补偿) 9、预先反作用①预先施加反作用 ②如果物体将处于受拉伸工作状态则预先施加压力 10、预先作用①事先完成部分或全部分的动作或功能 ②在方便的位置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避免时间浪费 11、预先应急措施针对物体相对教底的可靠性预先准备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12、等势原则在势能场中避免物体位置的改变 13、逆向思维①颠倒过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使物体的活动部分改变为固定的让固定的部分部分变为活动的 ③翻转物体(或过程)

TRIZ九大理论

TRIZ九大理论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 2、抽取; 3、局部质量; 4、非对称; 5、合并; 6、普遍性; 7、嵌套; 8、配重; 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1.一个产品或物体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可以简称为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子系统可以是零件或部件甚至于构成元素。系统是处于超系统之中的,超系统是系统所在的环境,环境中的其他相关的系统可以看做是超系统的构成部分。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指实现系统功能的技术从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进化是客观进行着的,不管人们是认识了它还是没有认识它。如果认识和掌握了系统的进化规律,有利于设计者开发出更先进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1.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1.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图1-1是一条典型的S曲线。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图中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技术系统的某个重要的性能参数,比如飞机这个技术系统,飞行速度、可靠性就是其重要性能参数,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延续呈现S形曲线。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 1)婴儿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 2.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 3-9 ]被认为是目前最全面系统地论述发明创造、实现技术创新的新理论。运用这一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TRIZ是一种建立在技术系统演变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技术系统演变的8个模式9个通用工程参数、40条发原理、39×39冲突解决矩阵、76个标准解、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工程知识效应库等一同构成了TRIZ的理论与方法体系[5]。 TRIZ 认为,产品进化过程就是不断解决产品所存在冲突的过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冲突,是推动其向理想化方向进化的动力。技术冲突是典型的工程妥协问题,即当提高系统某一技术特性(参数)时,另一特性(参数)会恶化。 TRIZ 创新原理的核心就是解决技术系统中存在的冲突,冲突解决矩阵是解决技术冲突的有效工具。它是由TRIZ研究者通过专利分析确定的39通用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及其它们间

triz理论体系

TRIZ经典理论体系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在1946年创立的,他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二)最终理想解(IFR)。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 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 4、非对称; 5、合并; 6、普遍性; 7、嵌套; 8、配重; 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 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与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与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与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与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

梁的桥墩。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 6、普遍性; 7、嵌套; 8、配重; 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 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与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四)39个工程参数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在对专利研究中,阿奇舒勒发现,仅有39项工程参数在彼此相对改善与恶化,而这些专利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上解决这些工程参数的冲突与矛盾。这些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被解决。由此他总结出了解决冲突与矛盾的40个创新原理。之后,将这

TRIZ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 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2、提高理想度法则; 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

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 1、分割; 2、抽取; 3、局部质量; 4、非对称; 5、合并; 6、普遍性; 7、嵌套; 8、配重; 9、预先反作用; 10、预先作用; 11、预先应急措施; 12、等势原则;

TRIZ理论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火乂赛乂尊 HUBH UHIVtBSiTY OF UCHHOLOGY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论文 仃IZE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0机自职1 学号1010113126 姓名姚巧珍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刘小鹏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5月23日

TRIZ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姚巧珍 (10机自职1班,学号:1010113126) [摘要]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 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本文讲述了TRIZ理论的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这些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基本涵盖了各种产品核心技术的进化规律,每条法则又包含多种具体的进化路线和模式。它可以帮助设计者在方案设计阶段迅速地产生个 具有创造性的新概念,实现产品的快速创新。 [关键词]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子系统,S曲线 引言 一个产品或物体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技 术系统,技术系统可以简称为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并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子系统可以是零件或部件甚至于构成元素。系统是处于超系统之中的,超系统是系统所在的环境,环境中的其他相关的系统可以看做是超系统的构成部分。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指实现系统功能的技术从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进化是 客观进行着的,不管人们是认识了它还是没有认识它。如果认识和掌握了系统的进化规律,有利于设计者开发出更先进的产品,从 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1.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TRIZ 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 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1.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 图1-1是一条典型的S曲线。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图中的横 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技术系统的某个重要的性能参数,比如飞机这个技术系统,飞行速度、可靠性就是其重要性能参数,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延续呈现S 形曲线。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 段,分别是: 1)婴儿期 2)成长期 3)成熟期 4)衰退 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TRIZ培训总结

TRIZ培训总结 这次我参加了TRIZ入门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TRIZ有几大理论体系,通过这几大理论体系的学习,使我逐步的了解和认识了TRIZ理论。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2、技术系统能量传递法则,3、技术系统动态进化法则,4、技术系统提高理想度法则,5、技术系统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6、技术系统向超系统进化法则,7、技术系统向微观级进化法则,8技术系统协调进化法则。这些法则主要体现了技术系统在实现其相应功能的过程中,技术系统改进和发展的趋势。运用这些法则,我们可以判断出当前研发的产品,处于技术系统进化模式中的哪个位置。然后,可以更好的预测出技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 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

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三)39个工程参数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阵。在对专利研究中,阿奇舒勒发现,仅有39项工程参数在彼此相对改善和恶化,而这些专利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上解决这些工程参数的冲突与矛盾。这样,我们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先将一个用通俗语言描述的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转化为利用39个通用工程参数描述的技术矛盾,然后查矛盾矩阵表,找到针对问题的创新原理,使人们得到启发,进而解决问题。 (四)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当一个技术系统的工程参数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现了物理矛盾。比如说,要求系统的某个参数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对于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种更尖锐的矛盾,创新中需要加以解决。物理矛盾所存在的子系统就是系统的关键子系统,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应该具有为满足某个需求的参数特性,但另一个需求要求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又不能具有这样的参数特性. 分离原理是阿奇舒勒针对物理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分离方法共有11种,归纳概括为四大分离原理,分别是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和整体与部分分离等. (五)物-场分析。是指从物质和场的角度来分析和构造最小技术系统的理论方法学.它是TRIZ中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质-场模型的定义中,物质是指某种物体或过程,可以是整个系统,也可以是系统内的子系统或单个的物体,甚至可以是环境,取决于实际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